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十一章老舍

合集下载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至第十七章(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至第十七章(圣才出品)

第11章老舍11.1复习笔记一、老舍概述1.老舍及其著作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

他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因此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并熟悉巷里的戏曲和民间说唱艺术,这对其创作的平民化与“京味”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其主要作品有《老张的哲学》《赵子日》《骆驼祥子》《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长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以及《断魂枪》《月牙儿》《柳家大院》《微神》等短篇小说。

194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四世同堂》。

1950、60年代最成功的作品有话剧《茶馆》和小说《正红旗下》。

2.老舍的文学史地位(1)老舍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使其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的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而这一切又都是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

(2)老舍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3)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创作,而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又是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的人文景观,甚至成为一种文化史的象征。

他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

老舍是“京味小说”的源头。

(4)老舍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与茅盾、巴金的长篇创作一起,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老舍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

(5)老舍创作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现代小说(主要是长篇小说)在民族化与个性化的追求中已经取得重要的突破。

二、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等几种不同的人物系列,各式人物的性格构成往往都在阐释着某种文化内涵,老舍写“人”的关节点是写“文化”。

1.老派市民形象(1)老派市民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很“旧派”,很保守、闭塞。

11章30年代小说

11章30年代小说

2、祥子悲剧的社会根 源:
• 第三、劳动者的美好人性被摧残。祥子 初到北平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坚韧、 顽强,无论严寒烈日,还是暴风雨中, 都咬紧牙关,拉车不止;把擦车、打气、 晒雨布看成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在曹宅 拉车出了事,失去了自己的全部积蓄, 当他留守曹宅时,却不动一针一线;虽 然自己从不乱花钱,却甘心为老马祖孙 二人买肉包子充饥。
2、老舍的创作
个性
在创作十年之际,老舍曾作过这样的分析: “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 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 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有了这点分析, 就很容易明白我为什么要笑骂,而又不 赶尽杀绝”。
2、老舍的创作
个性
• 这种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在苦难、贫穷 之中形成的个性气质,为老舍日后创作 所形成的笑骂、冷骂、醉骂的幽默风格,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从此老舍的母亲以惊人的毅力隐忍的行 为,以洗衣度日独挑全家的生活重担, 在艰难的境遇中,给老舍以温暖和永生 难忘的影响。她不仅含辛茹苦,终年操 劳,用血汗滋养着老舍长大,而且以善 良、坚韧、热情、勤俭、厚道的品质给 老舍以生命的教育。贫困和母爱渐次地 形成了老舍的个性品质,也潜在的决定 了老舍的创作个性。
3、早期作品
• 《二马》是将小说环境由北京移到了英 国伦敦。小说的主人公马则仁(老马) 和儿子马威(小马)在伦敦经营古玩店, 处处受到英国人的歧视和凌辱,作者以 诙谐幽默的笔调,批评了老马的令人啼 笑皆非的行为之后,对英帝国主义的政 策深表愤慨,对祖国的落后,衰败深表 忧虑,他认为要使祖国兴盛富强,必须 从改造国民性入手。
3、早期作品
• 他模仿狄更斯“画稿子”,创作了《老 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
3、早期作品
•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独特艺术个性形成的一 个起点。这部作品主要描写了北京市民生活, 小胡同大杂院的场景,具有浓厚的北京味儿。 作品以老张的故事为主线,一方面揭露和抨击 军阀官僚统治是当时市民悲剧命运的主要根源, 另一方面也针砭了市民身上存在的消极的东西。 在这部作品中,老舍立意把幽默作为一种美学 品格来追求,他的幽默是使人啼笑皆非的幽默, 是微笑中藏着苦涩的幽默,是唤起人们同情的 幽默,是具有丰富语言技巧的幽默。

现当代三十年目录

现当代三十年目录

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一)1、“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①思想文化基础②语言基础③发生与发展及历史意义和局限④与封建复古派的几次斗争与林纾(琴南)的论辩、与“学衡派”的论辩、与“甲寅派”的论辩2、主要的新文学社团①文学研究会②创造社③新月社④语丝社⑤浅草—沉钟社⑥湖畔诗社3、胡适、周作人与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第二章鲁迅1、鲁迅的思想发展与创作道路①寻求真理的爱国主义者②战斗的革命民主主义者③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2、《呐喊》与《彷徨》的思想艺术特色①“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②“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3、改造民族灵魂的经典之作:《阿Q正传》①《阿Q正传》的思想意义1、鲁迅:“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灵魂来”2、茅盾:“中国人品性的结晶”3、 30、40年代:“中国精神文明的化身”(上面三点关注的中心是“精神胜利法”)4、 50年代至70年代末:“落后的农民典型”(阶级分析)5、 80年代初:“国民性弱点”的典型6、近年来:人类精神现象的象征②阿Q的形象分析③《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4、《野草》与《朝花夕拾》①“独语体”的散文《野草》《野草》的思想倾向《野草》的艺术特色②“闲话风”的散文《朝花夕拾》第三章小说(一)1、“问题小说”的创作概况①“问题小说”形成的原因②冰心、王统照的创作③“问题小说”的衰落2、人生派写实小说①人生派写实小说②叶绍钧的创作《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3、乡土小说①乡土小说的特点和成就②代表作家及作品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4、“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性叙述小说①“自叙传”抒情小说②郁达夫的小说创作30年代以前30年代以后第四章郭沫若1、郭沫若的生平与思想发展①郭沫若思想发展泛神论思想浪漫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②《女神》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特色思想内容破旧立新爱国主义思想艺术特色局限③其它创作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以《屈原》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的剧作前期历史剧创作及特色 40年代的历史剧及成就第五章新诗(一)1、早期白话诗①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梁启超黄遵宪胡适②“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形态与局限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③“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浪漫新诗、小诗、情诗、冯至2、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的诗歌主张闻一多、徐志摩(思想内涵、个性风格)、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大雨、刘梦苇3、早期象征派诗歌“纯诗”概念的提出李金发(诗歌特点)、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第六章散文(一)1、周作人与“言志派”散文①现代散文的建立与发展②周作人的抒情散文和小品文2、语丝派”和朱自清的散文①“语丝派”的散文②朱自清的抒情散文(特点)第七章戏剧(一)1、中国现代话剧的诞生①话剧的萌芽、诞生文明戏或新剧阶段(萌芽阶段)——“爱美剧”阶段(初创阶段)②早期话剧剧本创作大致分为三类2、田汉的戏剧创作3、丁西林的戏剧创作新文学的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二)1、革命文学的论争和左翼文艺运动①30年代文艺运动发展的特点及基本线索②革命文学的论争产生、经过、结果、意义③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成立、功绩、缺失2、不同文学思潮的较量①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②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A与“新月派”的论争: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 B与“论语派”关于“性灵文学”的论争 C与“京派”的论争D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第九章茅盾1、茅盾的小说成就2、《子夜》创作背景、主题、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资本家形象系列、封建地主系列)、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十章老舍1、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2、《骆驼祥子》及老舍作品的艺术成就第十一章巴金1、巴金前期小说创作特点《家》的杰出成就2、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憩园》和《寒夜》第十二章沈从文1、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湘西下层人民特异的“生命形式”2、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①《边城》的“牧歌”情味和感伤情绪②沈从文小说的文体特色③文学理想的寂寞小说(二)1、左翼小说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蒋光慈、柔石、丁玲、张天翼、艾芜、萧红与东北作家群)2、京派小说京派小说的审美追求废名、凌叔华、萧乾,特点3、海派小说初期海派“新感觉派”张资平、叶灵凤;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第十四章新诗(二)1、中国诗歌会和臧克家的创作①中国诗歌会创作的特点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②臧克家的诗歌创作前期2、现代派诗歌创作①现代诗派特点②戴望舒、卞之琳的创作第十五章散文(二)1、概况①鲁迅派的杂文②李广田、何其芳等的抒情散文③丰子恺等的叙事散文④林语堂等的幽默小品⑤游记体散文⑥报告文学2、各流派代表散文创作①林语堂“闲适小品”②“鲁迅风”杂文③“京派”与开明同人散文第十六章曹禺1、《雷雨》①戏剧的矛盾方面、诗的视角②人物形象③结构④“序幕”与“尾声”2、《日出》、《原野》和《北京人》曹禺对中国话剧的贡献第十七章话剧(二)1、走向广场: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与农民戏剧的倡导①五大剧社②“无产阶级戏剧”③“红色戏剧”④国防戏剧⑤三大戏剧运动代表人物⑥农民戏剧实验2、职业化、营业性“剧场戏剧”的确立与夏衍、李建吾的创作①剧场戏剧的确立②主要戏剧场作夏衍、洪深、李健吾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7月)第十八章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三)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争制约下不同政治地域的文学分割并存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学3、文学思潮、论争与胡风等的理论批评①文学思潮、论争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讨论、对王实味文艺观点的批判第十九章赵树理1、赵树理的文学道路及其意义“赵树理方向”、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色和贡献2、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第二十章小说(三)1、国统区小说概况、张天翼、沙汀、钱钟书、路翎2、沦陷区小说孤岛文学、张爱玲、苏青、梅娘、徐訏、无名氏3、解放区小说“白洋淀”派的鼻祖:孙犁、康濯和孔厥、丁玲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高干大》、《种谷记》和《原动力》等反映工农业生产建设活动的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等“新英雄传奇”第二十一章艾青1、艾青诗作的独特主题与意象2、忧郁的诗绪诗的艺术与形式3、艾青诗作的形式和历史地位第二十二章新诗(三)1、七月诗派绿原、鲁藜等人的诗作2、中国新诗派“中国新诗派”对“新式现代化”的探索、穆旦的诗歌创作一3、敌后根据的诗歌创作歌谣体新诗“歌颂”主调和对“抒情的放逐”2、《王贵与李香香》的主题和信天游形式第二十三章戏剧(三)1、“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①抗战初期:向“广场戏剧”倾斜②敌后根据地:从秧歌剧到新歌剧③40年代末:学潮中的广场活报剧2、“剧场戏剧”的兴起与繁荣①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的再度兴起②沦陷区:职业化、商业化的“剧场戏剧”的繁荣。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重点习题及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重点习题及名词解释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 简述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2 简述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上的时代品格。

3 论述文学革命的实绩。

第二章鲁迅(一)1为什么说《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2简述《野草》的艺术特质。

第三章小说(一)1 简述“问题小说”的特点。

2 简述“自叙传”小说的特点。

第四章通俗小说(一)1 谴责小说的特点?2 什么是鸳蝴─礼拜六派文学?第五章郭沫若1《女神》的艺术特征?2以《屈原》为例,说明郭沫若历史剧作的特色。

第六章新诗(一)1 早期白话诗的意义?2 湖畔诗人的风格?3 前期新月派诗歌特点?4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第七章散文(一)1 早期各刊物“随感录”的主要作家?2 “言志派”散文特征?3 朱自清散文特色?4 现代评论派散文特色?第八章戏剧(一)1 什么是“文明新戏”?2 何谓“爱美剧”?3 “小剧场运动”的含意?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1 简述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产生过程。

2 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第十章茅盾1 论述茅盾的小说成就。

2 茅盾在理论批评方面有何贡献?3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第十一章老舍1 为什么说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2 《骆驼祥子》在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方面是如何表现的?3 简要说明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

第十二章巴金1 简述巴金前期小说的创作特色。

2 高觉新形象的复杂性在哪里?3 简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特点?第十三章沈从文1 沈从文小说乡村叙述的独特视角?2 请说明沈从文为何被称为“文体作家”。

第十四章小说(二)1 左翼小说的特点?2 京派小说的特点?3 海派小说的特点?第十五章通俗小说(二)1 张恨水小说的特色?2 武侠小说的想象与拓展?第十六章新诗(二)1 后期新月派的创作特点?2 戴望舒、卞之琳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特点?第十七章鲁迅(二)1 鲁迅杂文的意义?2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3 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一.论争 1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关于“民族形式” 2 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论争 关于文艺与政治、 3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 二.文艺理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学创作( 三.文学创作(一)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文学创作( 三.文学创作(二) 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 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 学。
1《新青年》“随感 《新青年》 随感 录”杂文 2周作人的言志派 周作人的言志派 小品 3冰心朱自清的美 冰心朱自清的美 文 4文学研究会写实 文学研究会写实 散文 5郁达夫和创造社 郁达夫和创造社 的抒情散文 6语丝派的幽默小 语丝派的幽默小 现代评论” 品7“现代评论”派 现代评论 散文
1907-1917 春柳社进化 团文明新戏 1917.191 . 9胡适“建 胡适“ 胡适 设西洋式新 剧”的战略 1920.192 . 7爱美剧小 爱美剧小 剧场运动田 汉丁西林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 (1928——1937) )
论争) .论 争:( 产阶级 学与 艺观 论争) 论争, 讨论, 学 论争,对国 义 艺运动 , 艺 众 问题 讨论,与 论争, 两个口 论争, 种 论争,“两个口号” 论争,与 义 义 家 艺观 对 :与 实 论争, 论争。 与 语 论争,与 光 从 论争。 对马克 . 艺 论:“ 联”对马克 义 艺 论 研究。 戏剧。 . 学创 : 说、诗歌、 、戏剧。 个 学创 小说 1“左联”和左翼小说小说家 茅盾蒋光慈洪灵菲阳翰笙等 柔石胡也频丁玲张天翼沙汀 吴组缃叶紫艾芜东北作家群 2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老舍、 巴金叶圣陶王鲁彦王统照许 地山 3京派小说沈从文废名萧乾 芦焚李健吾李劫人4海派小 说张资平、叶灵凤 5新感觉派小说穆时英刘呐 鸥黑婴禾金 6心理分析小说施蛰存 诗歌 1左翼诗人殷夫 2中国诗歌会诗 人群的创作穆 木天蒲风杨骚 任钧 3泥土诗人臧克 家和芦笛诗人 艾青 4后期新月派诗 5现代派诗戴望 舒汉园三诗人 废名林庚 散文 论争, 论争,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戏剧
一广场戏剧 1 国统区的无产阶级戏 剧 2解放区的红色戏剧 3九一八后的国防戏剧 4田汉洪深的戏剧创作 5熊佛西的农民戏剧实 验二剧场戏剧曹禺夏衍 李健吾袁牧之宋之的陈 白尘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
一.论争 1 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 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关系问题的论争 3 关于现实主义和“主观”问题的论争 二.文艺理论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文学创作(一) 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三.文学创作(二) 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孤岛文学、沦陷区文 学。
巴金
巴金的中、长篇小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抒情性, 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一起, 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 峰。 第二个十年: 小说:内容:“青年世界” 艺术:主观性、抒情性,情感汪洋恣肆,语 言行云流水。 第三个十年: 小说:内容:1旧家庭的没落 2抗战时期现实生活 艺术:单纯、朴素、流畅中表现鲜明的感情,以 情动人是其一贯的风格。
老舍
小说:内容:市民世界 艺术:“京味”与幽默是其独 特的风格
曹禺
戏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家》五部经典 内容:追索现实背后深处的人生、人性、 人的生命存在的奥秘。 艺术:“大融合”的戏剧境界。
沈从文
小说:内容:湘西世界 艺术:发展了一种特殊的小说 体式: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 说,被称为“文体作家”。 2追求纯、真的美文效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三十年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二编 第二个十年(1928-1937年6月) 第三编 第三个十年(1937年7月-1949年9月)
现当代文学重要作家
第一编 第一个十年 (1917年——1927年)

中国现代文学30年资料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30年资料整理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黄遵宪: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梁启超: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小说界革命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1915年9月《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肇始。

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急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其一就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其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陈独秀,以欧化为是;胡适,输入学理;蔡元培,兼容并包】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在文中提出要确认白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

同年二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推到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到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到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

同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使文学革命内容更加具体化。

沈雁冰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中,指出“鸳鸯蝴蝶派”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文化保守主义,则有林纾(琴南)出来正面迎击文学革命。

1922年,“学衡派”提出宗旨“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着手整理研究和维持传统文化。

文学研究会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许地山、沈雁冰等。

他们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因此也被称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创造社,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

他们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达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和“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四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开创者及其创作
附录本章年表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二编
本编延续第一编的阐述手法,首先讲述了第二个十年具有旗帜性质的文学思潮运动,指明了第二个十年别离了第一个十年的新文学“团队作战”的局势,新文学内部已然开始分裂,形成了无产阶级文艺和资产阶级文艺相对立的局势,同时较为粗略的分析了两大文艺思潮,指明本时期的创作趋势和导向。紧接着,作者分章介绍了本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文学大家茅盾、老舍、巴金以及沈从文。然后根据文学题材的划分介绍了诗歌、小说等在第二个十年里的继续发展。在戏剧领域,又着重单列出剧作大家曹禺,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另外本编延续第一编中《鲁迅》的讲述,继续讲述了鲁迅在第二个十年中的文艺贡献,在本编的鲁迅专章中,作者又借题讲述了鲁迅创作的杂文的意义及其后世影响。
第二编第二个十年(192基本线索
第十章茅盾
一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二革命文学论争与无产阶级文艺思潮
二茅盾的小说成就
三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三理论批评与其他方面的贡献
四文学创作的潮流和趋向
附录本章年表
附录本章年表
第十一章老舍
一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第四章
通俗小说(一)
一民国通俗小说
二从问题小说到人生写实小说
二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
三自叙传抒情小说及其他主观型叙述小说
附录本章年表
附录本章年表
第五章郭沫若
一女神的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六章新诗(一)
一新诗的诞生
二女神的艺术想象力、形象特征与形式
二早期白话新诗
三从星空、瓶到前茅与恢复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一雅俗对立的逐渐消解
二体验与追忆
二各类通俗小说的现代化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老舍)【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章节题库 (老舍)【圣才出品】

第11章老舍一、填空题1.老舍《四世同堂》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川大学2011年研)【答案】《惶惑》;《偷生》;《饥荒》【解析】《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小说分为三部发表,第一部《惶惑》连载于《扫荡报》1944年11月10日至1945年9月2日;第二部《偷生》在1946年11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第三部《饥荒》在1950年5月连载于《小说》第4卷第1至第6期。

2.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________”。

【答案】人民艺术家【解析】老舍一生共写了约计800余万字的作品,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建国后,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龙须沟》、《茶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二、名词解释1.《茶馆》(中山大学2010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茶馆》是老舍在1956年完成的话剧作品。

它以茶馆作为社会缩影,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通过王利发、秦仲、常四爷等一群向往美好生活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无路可走的悲剧证明三个朝代的黑暗、腐败和残酷,从而完成“葬送三个时代”的任务,暗示只有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才有前途的主题。

剧作具有独特的艺术构思,结构严谨细密;语言幽默,兼具悲喜剧的风格。

这是老舍戏剧中反响最大的一部,成为后来的戏剧创作的典范。

2.《骆驼祥子》答:《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

它以20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11章 老 舍【圣才出品】

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教材精讲-第11章 老 舍【圣才出品】

第11章老舍本章重点:《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其他知识点:1.老舍小说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2.“京味”风格的形成。

老舍的独特地位与价值:1.对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2.市民世界(市民文化,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3.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4.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出来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5.独特的文体风格:京味小说标志着我国现代小说(主要是长篇小说)在民族化与个性化的追求中已经取得重要的突破。

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骆驼祥子》《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中篇:《我这一辈子》短篇:《断魂枪》、《月牙儿》、《柳家大院》、《微神》话剧:《茶馆》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文化”对于人性以及人伦关系的影响独创性:文化批判视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对国民性的探讨对现代文明病的探源1.老派市民城里人vs“乡土”中国的子民封建宗法思想,很“旧派”、保守、闭塞《二马》中的老马《牛天赐传》中的牛老四《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祁天佑《离婚》中的张大哥(1)张大哥知足认命、墨守成规,害怕一切“变”“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端是使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的。

张大哥最不喜欢摔跟头。

他的衣裳、帽子、手套、烟斗、手杖,全是摩登人用过半年多,而顽固老还要再思索三两个月才敢用的时候的样式和风格。

”“硬气只限于狠命的请客,骂一句人他都觉得有负于礼教。

”(2)祁家老太爷、祁瑞宣回避一切纷争处处讲究体面与排场“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和气生财被逼到“想作奴隶而不得”的绝境衰老的北京文化vs现代新思潮——矛盾与困扰2.新派市民漫画式描写逐“新”,追求“洋式”生活情调丧失人格张天真、祁瑞丰、冠招弟(胡同纨绔子弟)蓝小山、丁约翰(西崽)张天真:高身量,细腰,长腿,穿西装。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要点《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知识点和思考题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晚清文学革命运动、《崭新青年》杂志、新文化与文学革命的关系、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进刍议》、钱玄同与刘半农的“双簧戏”、对黑幕小说与鸳鸯蝴蝶派遣的抨击、林蔡争夺战、《学衡》派遣、《甲寅》派遣、易卜生主义、“五四”前后西方思潮的大量涌向、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浅草―沉钟社、新月社、湖畔诗社、进化论、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1.简述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大致过程。

2.为什么说道文学革命就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意义就是什么?3.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和文学社团兴起的情况。

4.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胡适与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5.第一个十年文学创作的总体特色是什么?第二章鲁迅(一)鲁迅生平概略、鲁迅主要著述的书名与大致内容。

1.怎么认知鲁迅的《欢呼》、《迷茫》就是中国小说的开端与明朗的标志?2.先行分析《欢呼》、《迷茫》整体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

3.对《阿q英雄传》存有哪些相同的解析?抓举三种观点,表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予以评析。

4.略评《朝花夕拾》的艺术风格。

5.就《野草》中某一篇散文诗,写下一篇品酒短文。

第三章小说(一)1小说界革命、林译小说、问题小说、叶圣陶的《隔膜》与《火灾》、鲁迅对乡土文学的定义、自叙传、庐隐的感伤小说、许地山的宗教题材小说、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1.详述“五四”时期小说创作的主要流脉与开放性状况,并和古典小说比较,详细表明初期现代小说在故事情节结构与文体方面的技术创新。

2.以冰心的《超人》为例,分析“五四”时期问题小说兴起的原因及其作为一种写作风潮的时代特征。

3.复评郁达夫小说的时代心理内涵与艺术个性。

4.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是如何界定“乡土文学”的?试结合王鲁彦、台静农或其他作家的创作,来评析20年代乡土文学小说的流派特征。

10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章 矛盾、老舍、巴金、沈从文 现代文学三十年 尹康庄教授课堂课件

10第十、十一、十二、十三章  矛盾、老舍、巴金、沈从文  现代文学三十年 尹康庄教授课堂课件

第十章茅盾一.生平及主要创作茅盾生于1896年,逝世于1981年。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在第一个十年中,他主要以文学批评家显身文坛,另有些散文创作;进入第二个十年,他接过文学研究会“人生派”的创作主张并加以发展,开创了新的文学范式,这就是“社会剖析小说”,使之成为左翼小说的创作主流,也使第一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幼稚状态,在他手里走向成熟,他也同时成为排名鲁、郭之后的现代文学公认的巨匠。

创作于1927年秋至1928年春的三篇具有意蕴连续性的中篇《幻灭》、《动摇》、《追求》又称《蚀》三部曲。

作为分别以主人公章静离家投身时代革命洪流后的“幻灭”,方罗兰在革命处于变动和曲折时的“动摇”,和张曼青的教育救国、王仲昭的新闻救国以及章秋柳、史循的自我麻醉式颓废——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使他们的“追求”屡屡失败,等等,真实地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现实风貌,知识分子的奋斗与迷惘以及创作主体的心路发展历程。

到了1929年,作者又开始摆脱现实剧烈变动后的矛盾和苦闷,走过《虹》的桥梁,进入了创作的新阶段,写下了“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林家铺子》,尤其是《林家铺子》等标志左翼小说创作高峰的作品。

抗战爆发后,他写出了长篇《第一阶段的故事》、中篇《走上岗位》。

创作于1941年的日记体长篇小说《腐蚀》,则是他在小说艺术创新中的又一部力作。

1942年的未完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又似乎有意“荡开一笔”,侧重去描写世纪初至五四前的中国社会,虽然未写完,但对社会巨大变化之前的种种征兆的揭示以及其在各个社会阶段人物心灵世界中激起的波澜却已跃然纸上。

1945年创作了他唯一的剧作《清明前后》,主题是对《子夜》的延伸,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描写更具真实感、细腻性。

1948年的长篇《锻炼》是《走上岗位》的进一步展开,揭示了抗战背景下的广阔社会生活与阶级矛盾。

建国后,已经身为国家部门领导人的茅盾主要从事文学批评,写下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却再无创作,只是在1974年试图续写《霜叶红似二月花》,却已失先前的风采。

北大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整理的现代文学考点

北大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整理的现代文学考点

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一、文学革命的发生与发展1、1917年初发生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开始。

------背景:在十九世纪末维新运动的影响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与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

黄遵宪:“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梁启超: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目的: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2、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即以此为肇始。

在《新青年》阵地上集结的急进的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

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

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陈独秀:“以欧化为是”;胡适:“输入学理”;蔡元培:“兼容并包”3、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文中提出要确认白话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宣称以白话文取替文言文以建设新文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917年2月,陈独秀在二月号《新青年》上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

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

------背景:文学革命者们表现出强烈的历史主动性与批判精神,先集中力量摧毁当时在社会上较有影响的旧文学阵地,把批判“黑幕派”和“鸳鸯蝴蝶派”以及旧戏曲作为一场硬仗来打。

沈雁冰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等文章中指出,鸳鸯蝴蝶派“思想上的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4、文学革命遭到旧文学势力的一些抵抗,但相对而言,文化保守主义的声音是比较微弱的,最初有林纾(琴南)出来正面迎击文学革命。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精)1,文学革命兴起之前的文学改良运动包括:_________.2,文学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因是:_________.3,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_________.9,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学社团是_________.10,特别重视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介绍的社团是_________.11,以爱情诗创作闻名的社团是_________.12,湖畔诗社的代表诗人有_________.二,名词解释:1,文研会2,创造社3,新月社4,语丝社三,简答题:1,简答文学革命发生的大致过程2,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情况3,简答《文学改良刍议》的思想内容4,简答《文学革命论》的思想内容5,简答文学革命时期的创作特色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的意义是什么2、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第二章鲁迅(一一、填空题:1,鲁迅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__________.2,鲁迅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3,鲁迅的散文诗集是__________.4,鲁迅的散文集是__________.5,鲁迅的杂文集有(举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鲁迅提出“首在立人”观点的文章是____________________.7,鲁迅的学术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8,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9,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发表白话小说的刊物是__________.10,鲁迅小说的主要题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11,鲁迅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是__________.12,鲁迅唯一以青年的婚恋为题材的小说是__________.13,《药》《孔乙己》《故乡》出自__________(小说集14,《祥林嫂》《伤逝》出自__________.(小说集15,阿Q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__.16,鲁迅著作中最“个人化”的集子是__________.17,鲁迅作品中具有“闲话风”特点的集子是__________.18,鲁迅作品中具有“独语体”特点的集子是__________.二,名词解释1,《狂人日记》2,“祥林嫂”3,《故事新编》4,《伤逝》5,《药》三、简答题1,简答阿Q的形象特征2,简答《阿Q正传》的意义3,简答《野草》的写作特点4,简答《朝花夕拾》的艺术特点5,简答《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的艺术手法及其审美效果四、论述题: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标志2、论述《呐喊》和《彷徨》表现生活的视角与小说的结构模式3、对《阿Q正传》有哪些不同的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第十一章 老舍

第十一章  老舍

在《四世同堂》中,他指出:传统文化应用筛子筛 四世同堂》 他指出: 一下,筛去灰尘剩下真金, 真金”即是“ 一下,筛去灰尘剩下真金,这“真金”即是“真正 中国文化的真实的力量” 如天佑太太、 中国文化的真实的力量”。如天佑太太、韵梅等传 统家庭主妇的善良坚韧的心性就是“真金” 统家庭主妇的善良坚韧的心性就是“真金”。她们 平时为家庭操心, 平时为家庭操心,一旦民族危难降临则把自己无私 的关爱由家庭扩展到整个国家与民族。而在诗人钱 的关爱由家庭扩展到整个国家与民族。 默吟身上更是爆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力量:杀身 默吟身上更是爆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力量 杀身 成仁的民族骨气与操守。 成仁的民族骨气与操守。这种民族精神是可以成为 建设新民族、新国家的精神力量的, 建设新民族、新国家的精神力量的,这瞩望于未来 的眼光, 的眼光,标志着老舍的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达到新 的高度。 的高度。
老舍:冷静稳健的文化批判者(文化人格)。 老舍:冷静稳健的文化批判者(文化人格)。 独特的眼光: 独特的眼光:以城市贫民的视角透视北平市民 社会,作品有人民性和人道主义情怀。 社会,作品有人民性和人道主义情怀。 特点: 1、城市贫民的眼光和旗人民间文化的影响。 2、五四新文化运动赋予的现代意识。 3、中西文化碰撞下的冲击。 4、抗战中民族意识的高扬:社会文化批判和 民族自审。
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 张大哥是一切人的大哥。你总以为他的父亲也得管他叫大哥,他的 大哥”味儿就这么足。 “大哥”味儿就这么足。 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在他的眼中, 张大哥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在他的眼中, 凡为姑娘者必有个相当的丈夫,凡为小伙子者必有个合适的夫人。 凡为姑娘者必有个相当的丈夫,凡为小伙子者必有个合适的夫人。这相 当的人物都在哪里呢?张大哥的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兼天平。 当的人物都在哪里呢?张大哥的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兼天平。在显微镜 下发现了一位姑娘,脸上有几个麻子; 下发现了一位姑娘,脸上有几个麻子;他立刻就会在人海之中找到一位 男人,说话有点结巴,或是眼睛有点近视。在天平上, 男人,说话有点结巴,或是眼睛有点近视。在天平上,麻子与近视眼恰 好两相抵销,上等婚姻。近视眼容易忽略了麻子, 好两相抵销,上等婚姻。近视眼容易忽略了麻子,而麻小姐当然不肯催 促丈夫去配眼镜,马上进行双方——假如有必要 假如有必要——交换像片,只许成 交换像片, 促丈夫去配眼镜,马上进行双方 假如有必要 交换像片 不准失败。 功,不准失败。 自然张大哥的天平不能就这么简单。年龄,长像,家道,性格, 自然张大哥的天平不能就这么简单。年龄,长像,家道,性格,八 也都须细细测量过的;终身大事岂可马马虎虎! 字,也都须细细测量过的;终身大事岂可马马虎虎! 这个小筛子是天赐的珍宝。张大哥只对天生来的优越有点骄傲, 这个小筛子是天赐的珍宝。张大哥只对天生来的优越有点骄傲,此外 他是谦卑和蔼的化身。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 他是谦卑和蔼的化身。凡事经小筛子一筛,永不会走到极端上去;走极 端是使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的。张大哥最不喜欢摔跟头。 端是使生命失去平衡,而要平地摔跟头的。张大哥最不喜欢摔跟头。他 的衣裳,帽子,手套,烟斗,手杖,全是摩登人用过半年多, 的衣裳,帽子,手套,烟斗,手杖,全是摩登人用过半年多,而顽固老 还要再思索三两个月才敢用的时候的样式与风格。 还要再思索三两个月才敢用的时候的样式与风格。就好比一座社会的骆 驼桥,张大哥的服装打扮是叫车马行人一看便放慢些脚步, 驼桥,张大哥的服装打扮是叫车马行人一看便放慢些脚步,可又不是完 全停住不走。 全停住不走。

复述无“信度”:再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复述无“信度”:再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
容媳妇 偷汉 、给 小 孩子 提 早 娶媳 ,以致 撤 退 时专 门等 待时机 有 意牵走 以补 偿 他
家 中不 断 ‘ 闹鬼 ’ 的现 象 ,大 加 嘲弄 。 ” 那 辆 车 的 损 失 。另 外 , 三 匹 骆 驼 卖 了 不
其实 ,此 处 的情 节结果 和 主题都 被 止 著者所 说 的 “ 三十元钱” ,而是 三 十
说 错 了 。 实 际 上 ,小 学 生 荷 生 家 里 “ 闹 五 元 钱 。 [
鬼” 是在 他 的祖 父 ( 勤 俭 起 家 的 老农 )
5 .另外 ,在 该 书 第 十 一 章 《 老舍》
去世 荷生 执掌 家政 后 ,他母 亲 、姐姐 不 的第 1 9 1 页提及 “ 老舍早期作 品中 的理想 偷汉 了 ,家 中却 不 断 “ 闹鬼 ” ,弄 得 她 市 民— — 无 论 是 《 老 张 的 哲 学 》 里 的 赵 们先后 不 幸 惨死 。而且 , “ 财 主家 庭 内 四 、《 赵 子 日 》里 的赵 景 纯 ,还 是 《 二马 》 部 为 了人 丁兴 旺而纵 容媳 妇偷 汉 、给 小 里的李 子荣 、 《 离 婚 》里的丁二爷 ,都 是 孩子 提早 娶媳 ” 只 占小 说大 约五 分之 一 侠客兼 实 干 家” ,其 中 《 赵 子 日 》里 的
但他 却 在荷 生 的祖父 死后 ,装 神弄 鬼 地 的遗 产 ,沦落 为 乞 丐 ,长 期 寄 生 虫式 的 玩 弄荷 生 家 中的女性 ,最 后 当他在 荷 生 生活 ,使他 丧失 了最起 码的谋生 能力 ” 。 屋 外扮 鬼 时 ,被 醒 来 的荷 生 一 枪 击 中 ,


55
绿绮湖。 ”
份 ,而非 精神 。
这里 弄错 了人 物 的性 别 ,查小 说 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人。

他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

他非常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

1924 年之后五年旅居英国。

1926 年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部长篇《赵子曰》(1926 年)与《二马》 (1929 年), 1930 年回国。

30 年代中期,创作进入鼎盛时期。

此间最出色的作品是《骆驼祥子》(1936年),也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长篇:《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短篇:《继魂枪》、《月牙儿》40 年代《四世同堂》五六十年代:话剧《茶馆》,小说《正红旗下》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1、关注文化批判与民族性问题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的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①通过对北京市民日常生活全景式的风俗描写来达到的。

第一个把“乡土”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过程中小市民阶层的命运、思想与心理通过文学表现。

②注重文化,铺写世态,真实而又有世俗的品位,表现形式适应并能提高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

③北京文化孕育了老舍的写作,老舍的市民世界又最能体现北京的文化,甚至成为文化史的象征。

2、老舍、茅盾、巴金构成现代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

3、独特的文体风格“北京味儿”、“幽默风,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凝练、纯净的语言老舍创作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现代小说(主要是长篇小说)在民族化与个性化的追求中已经取得重要的突破。

第一节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用文化分割人的世界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文化制约中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文化对于人伦关系的影响。

艺术上的成就:在文化批判视野中所展开的市民世界的图卷是富有独创性的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以及对国民性的探讨也是独特的在他的那些最优秀的作品中,还格外注重为现代文明探索病源一、老派市民老派市民是“乡土”中国的子民,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思想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

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1、《二马》迷信、中庸、马虎、懒散的奴才式人物老马,生活信条就是得过且过旅居国外,试图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背景下更明显地突现落后国民性的背谬之处2、《离婚》张大哥。

知足认命、墨守成规的市民,小心翼翼要保住自己的小康生活,害怕一切“变”一生所要完成的神圣使命:作媒人和反对离婚“离婚”意味着既成秩序的破坏永远不会走极端,生活态度是敷衍,郑重其事地敷衍写出了张大哥这类市民社会”老中国的儿女”因循保守的庸人哲学的破产,以及他们欲顺应天命而不可得的悲剧3、《四世同堂》祁家老太爷怯懦地回避政治与一切纷争。

都快当亡国奴了,他还想着自己的生日:“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讲究体面和排场。

他奉行着“和气生财”的人生哲学,“善良”到了逆来顺受的地步。

同情邻居钱默吟受日军凌辱的遭遇,又怕连累自己而不敢去探望这位老友祁老人的孙子祁瑞宣既受过现代的教育,有爱国心,又是祁氏家族长孙,体现衰老的北京文化在新思潮下的冲击下的矛盾。

深刻地反映了北京市民乃至整个民族的“国民性弱点”,以及“国民性弱点”被改造的过程。

既批判又同情,较能揭示老派市民形象的性格心理矛盾,带着悲剧意味。

二、新派市民老舍拒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以刻薄的手法,进行漫画式描写描写一批一味逐“新”,一味追求“洋式”的生活情调而丧失了人格的堕落人物。

①《离婚》张天真就是这种“德性”:“高身量,细腰,长腿,穿西装。

拿着冰鞋上东安市场,穿上运动衣睡觉。

每天看三份小报,不知道国事,专记影戏园的广告。

②《四世同堂》祁瑞丰,受嘲讽的“洋派青年”,“洋”味中又带有汉奸味比较肤浅的嘲讽或批评里头,又包含着对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反思。

三、正派市民正派的或理想的市民形象。

注重教化功能,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使作品变得更有思想启蒙意义。

1、早期形象:真诚、天真、平庸《二马》李子荣,《离婚》丁二爷都是侠客兼实干家“理想市民”的侠义行动为善良的平民百姓锄奸,从而获得“大团圆”式的戏剧结局。

2、《四世同堂》挖掘传统文化、民族性格潜力,寻找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天佑太太、韵梅两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民族危难降临时挺身而出,把自己无私的爱从家庭扩展到国家诗人钱默吟,儿子的壮烈牺牲与自己的被捕使他爆发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力量:杀身成仁的民族骨气与操守第二节《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骆驼祥子》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的代表作。

真实反映了二三十年代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农民如何市民化又被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精神毁灭悲剧的过程,更深入思考了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

一、主题社会层面:真实反映了二三十年代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祥子的悲剧中主要体现社会批判包括国民性批判的内涵;文明与人性关系的层面:揭示了一个破产农民如何市民化又被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精神毁灭悲剧的过程,更深入思考了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

二、人物形象祥子是老舍精心创作的人物形象,他的自食其力的生活愿望,这样的愿望并不宏伟,甚至可以说是很卑微的。

然而,仅仅是这么一个小小的生活愿望,旧北平文化城却总是不允许他实现。

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

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

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车,厌倦拉车。

连他的外貌,也变得肮脏了。

小说结束时他已经沦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而在祥子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中,最重要的是生活态度的改变。

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格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格的丧失殆尽,即精神上的毁灭。

在这里,阶级对阶级的压迫,表现为深入人物身心的摧残和折磨。

“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三、文明病与人性冲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是什么样子” 。

“地狱”是那个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沦落的社会,也是为金钱所腐蚀了的畸形的人伦关系。

虎妞的变态情欲、二强子逼女卖淫的病态行为,以及小福子自杀的悲剧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幻想当一个有稳固生活的劳动者,可是他的人生旅途每经过一站,他都更沉沦堕落一层,也愈来愈接近最黑暗的地狱层。

无恶不作的人和车厂、杂乱肮脏的大杂院、妓院白房子祥子在污浊环境下一步步沉沦,被物欲横流的城市所吞噬,自己也成为那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

第三节老舍作品的“京味”与幽默一、取材充分表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包括风俗的描写写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活动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俗画卷二、对北京社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1、“官样”文化特征“官样”的体面、排场、气派和礼仪,追求懒散、谦和、温厚的生活等等。

讲究礼仪无论战事如何紧张,祁家人也不能不为祁老人祝寿:“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

”车夫小崔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在女流氓大赤包打了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与女斗”的“礼”2、情感矛盾和“挽歌情调”老舍在《四世同堂》等作品对“北京文化”的批判所表现的情感上的矛盾以及“挽歌情调”①祁瑞宣衰老的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产生的矛盾性格台儿庄大捷,作为“当代中国人”他十分振奋,但他没有“高呼狂喊”:“即使有机会,他也不会高呼狂喊,他是北平人。

他的声音似乎是专为吟咏用的,北平的庄严肃穆不允许狂喊乱闹,所以他的声音必须温柔和善,好去配合北平的静穆与雍容。

”既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涵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至因这种美的毁灭丧失而感伤悲哀,以及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无用而惋叹不已。

三、带有北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1、老舍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以“笑”代“愤”,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

把幽默看成是生命的润滑剂2、幽默的二重性①过分迎合小市民趣味时流入油滑(早期作品)②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不是从文字里硬挤出来的”;追求更高层次的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四、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又追求讲究、精致的美在俗白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

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

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