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资产总额不超过2000万元、年营业收入不超过2000万元、年平均职工总数不超过200人的小企业。
其适用对象主要包括小企业经营者、负责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以及小企业的管理层等。
二、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小企业会计制度依照会计基本准则确定,其中包括货币计量、持续经营、会计核算期间、会计主体等基本原则。
小企业应当按照真实、准确和完整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并及时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
三、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方面的核算,其中要注意对各类资产的分类和计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变动等。
小企业应当按照“源于经营,界于经营”的原则,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会计核算。
四、会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小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年度财务报表和年度会计报告,并依法进行审计和披露。
小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五、会计档案的建立和保管小企业应当建立完整的会计档案,档案包括原始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
此外,小企业还应当建立相关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上只是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小企业还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操作和管理。
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小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
因此,小企业应当重视建立健全自己的会计制度,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我国近17年来会计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我国近17年来会计制度的演变和发展我国近17年来会计制度的总体演变和发展1993年以前,是分行业,分所有制的企业会计制度;1993—2001年,分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以后,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为蓝本而制定的适用于除小型企业,金融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的会计制度我国自新中国成立总体上经历:会计制度的恢复重建;会计制度的国际借鉴;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
今天主要介绍近17年来的演变发展属于第三阶段,会计制度的国际协调1、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点燃我国会计制度改革2、现代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的建立引发我国会计风暴1992年11月财政部发布第一号企业会计准则和工业,农业,交通,铁道,民航,邮电,商品流通,理由和饮食服务,金融,保险,施工,房地产,对外经济合作等13个行业会计制度。
1998年,财政部颁布《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2000年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制度》3、我国加入WTO是中国会计进一步向国际惯例其中经历了由部分到整体、由形式到实质的协调过程,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会计制度规范的特色,反映了相关环境的要求。
对此可以分为形式协调(1993年—2000年)和实质协调(2001年以来)两个阶段。
(一)形式协调实行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的规范模式。
1992年11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十三个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简称“两则两制”,于1993年7月1日起实行。
(二)实质协调我们之所以将1993年的会计制度改革称之为国际会计惯例的形式协调,是因为当时改革的内容主要限于会计等式、成本计算内容、会计报表体系等一些形式方面,仍然是会计制度受制于财务制度、“财务决定会计”模式下的会计制度改革,可以说只是簿记制度的改革,真正还会计制度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于一体并在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面基本采用国际惯例的是2001年的会计制度。
所以我们将2001年会计制度改革称之为国际会计惯例的实质协调。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1)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当我们辞旧迎新,迎接新世纪到来时刻,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 号),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范围内实施。
实施该制度后,财政部1998年发布并实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以下简称"《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企业会计制度》发布是我国会计界又一件大事,它摆脱了原有计划经济对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束缚,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核算要求方向迈进,它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又一新高潮到来。
它对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一、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提高会计信息质量1992-1993年,我国进行了重大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分行业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两则两制"),并于1993年7月1日起由所有企业实施。
"两则两制"发布并实施,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模式转换,即由适应于高度统一计划经济体制财务会计核算模式,转换为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财务会计核算模式。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开放,企业股份制改造日益兴起,并在国内上市,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同时,我国企业到香港、境外等地发行股票,接受外国政府贷款、世行贷款、亚行贷款等越来越多,相应地带来了会计国际化协调问题,特别是上市公司因其投资者众多,公众关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程度远远高于对非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需求。
因此,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可靠性,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必然提到了议事日程,尤其是"琼民源"事件发生后,社会公众以及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财政部于1997年发布了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披露,旨在规范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增加关联交易透明度;其次,又于1998年发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收入、投资等七个具体会计准则。
财政部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01.11.29•【文号】财会[2001]62号•【施行日期】2001.11.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财政部关于印发《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会〔2001〕62号)国务院有关部委、有关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中央企业集团公司:为了进一步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统一企业的会计标准,我部制定了《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请布置所属外商投资企业遵照执行。
《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00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附件: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执行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财政部1992年6月24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92)财会字第33号〕及其相关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规定(以下简称“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现就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规定如下:一、外商投资企业由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导致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发生变更,除下列规定要求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外,其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一)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以及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的处理。
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与原制度计提数的差额,采用追溯调整法。
(二)对于《企业会计制度》施行之日以前发生、但在施行之日仍然持有的投资,自《企业会计制度》施行之日起应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处理,即在《企业会计制度》执行之前,按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已确认的投资及投资收益,不予追溯调整;其后对投资收益的确认和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等,应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推荐DOC57)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财政部财会(2000)25号国务院有关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们制定了《企业会计制度》,现印发给你们,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同时废止。
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1.企业会计制度2.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略)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含公司,下同),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企业应当根据有关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在不违反本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
第四条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管理会计档案等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七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本制度所称的期末和定期,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第八条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帐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关于现行各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总结

关于现行各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总结一、《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适用范围: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产的企业(含公司)执行时间:2001年1月1日起执行二、《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适用范围: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
本制度中所称“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是指不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符合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中界定的小企业,不包括以个人独资及合伙形式设立的小企业。
执符合本制度规定的小企业可以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也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1.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不能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选择执行本制度的有关规定。
2.集团公司内部母子公司分属不同规模的情况下,为统一会计政策及合并报表等目的,集团内小企业应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3.按照本制度进行核算的小企业,如果需要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等,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如果因经营规模的变化导致连续三年不符合小企业标准的,应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制度》。
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关于在财务统计工作中执行新的企业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执行时间: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对一二的补充:(其中按法规原文理解应为只有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单位同时执行以下《会计核算办法》以下加入《小企业会计制度》只是个人对文件的理解相关《会计核算办法》小企业可以参照执行,相关文件未明确)1、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施工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同时要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3)27号执行:2、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从事内河、海洋旅客、货物运输业务的水上运输企业(以下简称“航运企业”)和从事旅客接送、货物装卸、堆存及相关港务管理业务的港口、码头企业(以下简称“港口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要按《水运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30号执行3、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专门从事长期股权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等活动的企业,即指没有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的非金融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要按《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14号执行4、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农业企业的生物资产和农产品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或《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要按《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财会[2004]5号执行5、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保险中介公司。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0年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制度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税函[1999]812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0年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制度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税函[1999]812号](https://img.taocdn.com/s3/m/b9b47be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67.png)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0年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制度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正文:----------------------------------------------------------------------------------------------------------------------------------------------------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2000年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制度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税函[1999]812号1999年11月30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税收工作成果,做好2000年税收会计统计工作,现将2000年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关于2000年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制度经研究,除在税收会计报表部分作必要的项目增删,2000年全国税收会计、统计报表制度不再作其他修订调整,其月报、季报、年报表的名称、种类和表式与1999年相同。
2000年税收会计报表中的《应征、欠缴、呆账、在途、查补税金明细月报表》和《入库税金明细月报表》(表式附后)须作如下项目增删调整:(一)取消《入库税金明细月报表》中“1.增值税”下的“外商投资企业增值税退税”项目和“2.消费税”下的“一般消费税”、“外商投资企业消费税退税”项目。
国内消费税下的明细项目取消后,其“(1)国内消费税”项目的填报口径及入库级次与原“一般消费税”项目完全相同。
(二)在《入库税金明细月报表》中“(1)国内增值税”的“福利企业增值税退税”下增设“森工综合利用增值税退税”,以反映税务部门按“先征后退”政策审批退库的森工综合利用增值税,为中央和地方共享收入退库。
(三)在《应征、欠缴、呆账、在途、查补税金明细月报表》和《入库税金明细月报表》的纵表头“二、其他收入”下分别增设“4、税务部门其他罚没收入”(原“4、其他”改为“5、其他)”,以集中反映税务部门征收入库的各种行为罚款收入。
我国近19年来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演变和发展

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我国近19年来经历了重大的演变和发展。
下面将从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修订和标准趋向国际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制度1.金融会计制度在我国近19年来,金融会计制度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2024年中国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会计准则》,分别适用于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
这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完整的建立起来。
2.上市公司会计制度上市公司是我国会计制度的重点对象之一、2000年颁布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取代了原有的《企业会计准则》;2001年《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进一步加强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二、会计准则的修订1.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自2000年起,我国先后发布了8个修订本的《企业会计准则》。
这些修订主要涉及会计核算制度、报表格式和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
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更加符合国际会计准则,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透明度。
2.金融会计准则的修订2024年,我国发布了新的《金融会计准则》,适用于金融机构的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
这些准则进一步规范了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监管能力。
三、标准趋向国际化1.公司会计准则趋向国际化我国自2024年起,在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使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接轨。
2024年,我国推出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致性。
2.金融会计准则趋向国际化我国金融会计准则也在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更加强调对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
中国会计标准强制收敛项目(CAS-IFRSs)的实施,旨在与国际金融报告准则更加一致。
总结来看,在近19年中,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金融会计制度和上市公司会计制度是会计制度的两个重要方面。
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会计准则的修订使其更加符合国际标准。
与此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也趋向于国际化,不仅在编制过程中参考国际会计准则,还积极推动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企业会计制度预提费用

企业会计制度预提费用篇一: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历来都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最主要的账户。
财政部于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中规定的“两费”分别属于资产类和负债类科目,其期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均有专项列示。
“新准则应用指南”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删除了“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并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但未对原制度规定的待摊、预提有关业务的账务处理及报表列示作任何说明,也没有任何一处地方明确表示允许待摊、预提。
这样,就造成众多执行新准则企业的会计人员对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会计处理产生了困惑。
在权威部门没有作出说明、学术界又各抒己见的情况下,许多企业便自行设法处理,其会计处理方法可谓五花八门。
如:有的企业仍保留“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负债”项目;有的企业通过“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代替“待摊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款项”或者“其他应收款”等项目;也有的通过“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代替“预提费用”科目,期末将其反映在新准则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款项”或者“其他应付款”等项目。
但是,这些方法是否符合新准则的要求呢?“两费”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在此,我们就自己的理解,浅析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原因及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
一、新准则取消“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的原因(一)遵循资产负债观新准则强化资产负债观,淡化收入费用观。
资产负债观更符合信息有用性,将已不能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即不符合资产定义的项目剔除出资产负债表。
比如,“待摊费用”本质上是一种费用,属于无价值资产,是企业一经发生就已消耗的一项“沉没成本”,它没有使用价值,没有流通性,假如企业破产,是不可能用它来偿还债务的,如果将它归类于资产,会虚增企业的资产总额,虚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严重影响企业财务指标的公允性,不利于投资者对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与相关会计制度的区别详析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与相关会计制度的区别详析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下发了《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起执行),此前国家税务总局以国税发[2000]84号文下发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2000年1月1日起执行),后来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税前扣除的文件。
因会计制度与税前扣除的发文部门、执行时间和侧重点不同,企业会计处理与所得税计算差异很大。
在日常工作中,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先按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交税时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
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准予扣除。
由于税前扣除的文件十分分散,会计人员对其范围和标准难以全面了解,本文试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与相关会计制度的区别进行详细的归纳整理,供企业会计人员及经营者参考。
一、国债利息收入、股利收入、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1.国债利息收入:企业购买债券所产生的利息收入,在会计核算上计入当期损益。
税法规定,不计人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公债之利息所得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国家计委发行的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行的金融债券应照章纳税。
从2001年7月1日起,国家决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逐步试行国债净价交易。
自试行国债净价交易之日起,企业在付息日或买入国债后持有到期时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在付息日或持有国债到期之前交易取得的利息收入,按其成交后交割单列明的应计利息额免征企业所得税。
未试行国债净价交易的,仍按现行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2.股利收入: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分回的股利,在会计核算上计入当期损益。
税法规定,纳税人从其他企业分回的已经缴纳所得税的利润,其已缴纳的税额可以在计算本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调整。
企业来源于境外所得在境外实际缴纳的税款,低于按规定计算的扣除限额,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得在本年度扣除,也不得列为费用支出,但可用以后年度税额扣除的余额补扣,补扣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我国现行国家会计制度有哪几种

我国现行国家会计制度有哪几种当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非常关键。
会计制度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和核心,保障投资人权益、增加社会财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种类和适用范围具体如下:一、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基本准则。
它由三个层次组成:(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财政部颁布;(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行业,由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3)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由企事业单位自主设计并报批后实施。
企业会计准则基于我国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国际财务准则,旨在引导企业合规而规范运行、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财务透明度,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人权益、增加社会财富。
二、现行会计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企业会计制度我国现在并行三套企业会计制度,分别是1993年发布的分行业14个企业会计制度、2000年发布的适用于所有企业的新准则和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版企业会计准则,前两者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企业应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以行业会计准则为依据,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和需要。
2.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规定了金融企业会计核算的会计假设、会计原则和会计要素,适用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
该制度对于金融企业的管理、风险控制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3.财务会计法规体系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法规体系包括法律法规和相关条例,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以及《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等,这些法规对企业财务报告和资产负债表等方面的会计处理提出了规范。
4.公路管理会计制度目前,我国公路事业单位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由于其会计核算基础具有局限性,因此,存在许多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公路管理会计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日趋完善。
5.担保企业会计核算办法该办法适用于按照规定程序、经批准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担保企业。
其他类型的担保企业,比照该办法执行。
企业会计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一套企业会计制度从1951年一直到1993年以前都是实行分所有制、分行业的会计核算制度。
国有工业企业的会计制度由财政部制定,其他会计制度由有关主管部门制定。
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财务报表缺乏可比性。
1993年进行了重要改革,取消了按所有制的分类,缩减了行业类别。
1992年底,财政部发布了两则——《企业会计准则》及《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以两则为基础,陆续发布了13个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制度;同时为配合我国股份制改造,财政部在1992年还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该制度借鉴了国际惯例,企图打破不同行业和所有制企业的界限,1998年财政部颁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财会字〔1998〕7号,2001年1月1日起废止)以取代原来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财会字〔1992〕3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仍单独制定了会计制度,不执行行业会计制度。
13种分行业会计制度具体包括:第一套企业会计制度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2〕6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2.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2〕69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3.运输(交通)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1号4.运输(铁路)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8号财政部令第62号,自2011年2月21日失效5.运输(民用航空)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12号财政部令第62号,自2011年2月21日失效6.邮电通信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13号财政部令第62号,自2011年2月21日失效7.农业企业会计制度财农〔1992〕344号财政部令第48号,自2008年1月31日失效8.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2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9.施工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2〕70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10.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制度财会〔1993〕3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11.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2〕68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12.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11号财政部令第16号,自2003年1月30日起失效13.保险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3〕7号财会字〔1998〕60号,自1999年1月1日起失效;财政部令第62号,财会字〔1998〕60号自2011年2月21日失效十七个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1992年第5号财政部令2006年第33号《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进行了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财会字〔1997〕21号财政部令第48号,自2008年1月31日起失效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财会字〔1998〕25号财政部令第48号,自2008年1月31日起失效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财会字〔1998〕23号财政部令第48号,自2008年1月31日起失效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租赁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财会〔2001〕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财会〔2001〕54号财政部令第48号,自2008年1月31日起失效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财会〔2001〕5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财会〔2001〕57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会〔2003〕12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财会字〔2000〕6号财会〔2015〕3号,自2015年2月16日失效第二套企业会计制度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令2011年第62号规定,自2011年2月21日失效)2005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11〕17号,自2013年1月1日起废止)财会〔2001〕62号财政部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外商投资企业执行财政部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
![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https://img.taocdn.com/s3/m/38b6d72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7.png)
企业会计制度正文:---------------------------------------------------------------------------------------------------------------------------------------------------- 企业会计制度(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发布财会〔2000〕25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和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含公司,下同),执行本制度。
第三条企业应当根据有关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在不违反本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
第四条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管理会计档案等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会计核算应以企业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第七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
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
本制度所称的期末和定期,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
第八条企业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九条企业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第十条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
在民族自治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国务院令[2000]287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企业(包括公司,下同)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第三条企业不得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规则的规定进行,并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第二章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第六条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第七条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一)会计报表;(二)会计报表附注;(三)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第八条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下同)分类分项列示。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资产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质分类分项列示。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小企业会计准则

近年来,财政部陆续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以及《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33号)等一系列会计政策.特别是《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以来,实施范围逐渐扩大,目前所有金融企业、中央大中型企业以及部分地方国有企业都开始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以说,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保障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小企业会计核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及我国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后,逐步完善。
一、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制定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历史背景国际会计准则及各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大部分是针对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很少会考虑到中小企业的会计需要以及特殊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并没有声明其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IAS)仅适用于或者主要适用于在公开资本市场上交易的上市公司,因此许多发达国家和某些较小的新兴经济发展中国家在所有企业均使用国际会计准则。
虽然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在执行上存在着困难,但也有一部分中小企业由于实施国际会计准则的成本太高,以致于出现背离国际会计准则、执行不严、实施质量不高等迹象。
最初,只有英国、加拿大等几个国家同时具有两套会计准则(分别针对一般企业和中小企业)。
在以欧盟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和地区陆续要求上市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以后,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于2000年7月日内瓦召开的第17次会议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处向大会提交了题为《中小企业会计》的讨论稿。
2001年9月,专家工作组在日内瓦召开的第18次会议上,各国专家围绕制定中小企业会计指南的指导思想、必要性基本框架、中小企业的分层标准、国际会计准则的取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种类及适用范围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选型标准,可根据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第三、结构体系不同。统一的会计制度自成体系,它由三个层次构成:《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为第一层次;在此基础上,分别一般企业、金融保险企业、小企业建立各自操作性较强的有关会计科目的设置、具体账务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和对外提供办法;对于各个行业、企业专业性较强的特殊业务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分别制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而各具体准则之间相互独立,分别就企业的某项业务或某一方面核算内容作出规定。
上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三个方面,依次自上而下形成企业会计准则的三个层次,构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06),并具有法律法规上效力,在规定的范围内(港、澳、台除外)强制执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企业会计制度
由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 25号 2008年12月28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从2001年1月1日起在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中外合资企业范围内实行,其他企业仍然执行分行业的会计制度。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种类及适用范围
一、企业会计准则
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由财政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 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06] 3号2006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会计准则变更历程

会计准则变更历程
我国会计准则的变更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979-1992年:国际会计惯例引入和学习阶段。
这一阶段以1979年颁布的《关于中外合资工业企业财务会计问题的若干规定》为起点,财政部于1992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以及13项行业会计制度和10项行业财务制度。
1997-2000年:会计准则陆续发布。
按照当时的计划,原准备用三年时间完成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工作。
但是“琼民源”事件的爆发,直接导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体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出台。
随后,到2000年12月《企业会计制度》颁布为止,我国又陆续发布了9项具体会计准则。
2001年至今:统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13项具体准则。
2001年,将13个行业会计制度统一,统一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13项具体准则。
2006年2月15日颁布新准则(具体准则38项),自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实行。
这是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里程碑。
之后多次修订、补充。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https://img.taocdn.com/s3/m/9fd83b4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b.png)
纳税人为对外投资而发生的借款费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六条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可以直接扣除,不需要资本化计入有关投资的成本。
二、关于企业捐赠
(一)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和外购的原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有价证券(商业企业包括外购商品)用于捐赠,应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视同对外销售和捐赠两项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
(二)企业已提取减值、跌价或坏帐准备的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因价值恢复或转让处置有关资产而冲销的准备应允许企业做相反的纳税调整;上述资产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可按提取准备前的帐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或摊销金额。
(三)企业已提并作纳税调整的各项准备,如因确凿证据表明属于不恰当地运用了谨慎原则,并已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进行了更正的,可作相反纳税调整。
十一、本通知自2003年1月1日起执行,以前的政策规定与本通知规定不一致的,按本通知规定执行。
国家税务总局
二00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结束——
(四)当存货发生以下一项或若干情况时,应当视为永久或实质性损害:
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
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
3.经营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固定资产,应当视为永久或实质性损害:
1.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二)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第四条第(二)款规定转让企业暂不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的整体资产转让改组,接受企业取得的转让企业的资产的成本,可以按评估确认价值确定,不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2000企业会计制度篇一:企业会计制度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财会[2000]25号一、总说明二、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三、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四、会计报表格式五、会计报表编制说明六、会计报表附注一、总说明(一)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
企业不应当随意打乱重编。
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二)企业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明细科目的设置,除本制度已有规定者外,在不违反统一会计核算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三)对于会计科目名称,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在不违背会计科目使用原则的基础上,确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科目名称。
(四)企业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应当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
(五)企业应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根据本制度有关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的要求,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
企业不得违反规定,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得随意改变本制度规定的财务会计报告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六)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本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需要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还应当包括财务情况说明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2000企业会计制度)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中有关重大事项的说明,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年度和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当反映两个年度或者相关两个期间的比较数据。
(七)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符合本制度的规定,做到内容真实完整,说明清晰,便于理解。
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在不违背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以及不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正确理解和运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
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前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或有事项等,除特别重大事项外,可不作调整或披露;月度、季度财务会计报告,除特别重大的事项外,可不提供会计报表附注。
(八)接受财务会计报告的单位,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未正式对外披露前,应当对其内容保密。
二、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顺序号编号名称一、资产类11001现金21002银行存款31009其他货币资金100901外埠存款100902银行本票100903银行汇票100904信用卡100905信用证保证金100906存出投资款41101短期投资110101股票110102债券110103基金110110其他51102短期投资跌价准备61111应收票据71121应收股利81122应收利息91131应收账款101133其他应收款111141坏账准备121151预付账款131161应收补贴款141201物资采购151211原材料161221包装物171231低值易耗品181232材料成本差异191241自制半成品20xx43库存商品211244商品进销差价221251委托加工物资231261委托代销商品241271受托代销商品251281存货跌价准备261291分期收款发出商品271301待摊费用281401长期股权投资140101股票投资140102其他股权投资291402长期债权投资140201债券投资140202其他债权投资301421长期投资减值准备311431委托贷款143101本金143102利息143103减值准备321501固定资产331502累计折旧34150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51601工程物资160101专用材料160102专用设备160103预付大型设备款160104为生产准备的工具及器具361603在建工程371605在建工程减值准备381701固定资产清理391801无形资产401805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11815未确认融资费用421901长期待摊费用431911待处理财产损溢191101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91102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二、负债类442101短期借款452111应付票据462121应付账款472131预收账款482141代销商品款492151应付工资502153应付福利费512161应付股利522171应交税金217101应交增值税21710101进项税额21710102已交税金21710103转出未交增值税21710104减免税款21710105销项税额21710106出口退税21710107进项税额转出21710108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1710109转出多交增值税21710110未交增值税217102应交营业税217103应交消费税217104应交资源税217105应交所得税217106应交土地增值税217107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217108应交房产税217109应交土地使用税217110应交车船使用税217111应交个人所得税532176其他应交款542181其他应付款552191预提费用562201待转资产价值572211预计负债582301长期借款592311应付债券231101债券面值231102债券溢价231103债券折价231104应计利息602321长期应付款612331专项应付款622341递延税款三、所有者权益类633101实收资本(或股本)643103已归还投资653111资本公积311101资本(或股本)溢价311102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311103接受现金捐赠311104股权投资准备311105拨款转入311106外币资本折算差额311107其他资本公积663121盈余公积312101法定盈余公积312102任意盈余公积312103法定公益金312104储备基金312105企业发展基金312106利润归还投资673131本年利润683141利润分配314101其他转入31410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314103提取法定公益金314104提取储备基金篇二: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企业会计制度—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一、流动资产(一)货币资金1、收到投资者(或股东)投入的现金股款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2、收到实现的营业收入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收到应收款项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4、因支付内部职工出差等原因所需的现金,按支出凭证所记载的金额借:其他应收款等贷:现金收到出差人员交回的差旅费剩余款并结算时借:现金(按实际收回的现金)管理费用(按应报销的金额).贷:其他应收款(按实际借出的现金)5、每日终了结算现金收支,财产清查等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属于现金短缺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现金属于现金溢余:借: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待查明原因后作如下处理:如为现金短缺,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借:其他应收款──应收现金短缺款(××个人)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属于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借:其他应收款──应收保险赔款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属于无法查明的其他原因:借:管理费用──现金短缺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其他应付款──应付现金溢余(××个人或单位)现金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溢余: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6、收到银行存款利息:借:银行存款贷:财务费用7、收回备用金和其他应收暂付款项借:银行存款等贷:其他应收款8、收到供应单位因不履行合同而赔偿损失的赔款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9、将款项汇往采购地开立采购专户借: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贷:银行存款10、将款项存入银行以取得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信用卡借: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贷:银行存款11、向银行开立信用证,交纳保证金借:其他货币资金──信用证保证金贷:银行存款12、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贷:银行存款购买股票、债券等时借:短期投资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13、将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存款的未用金额转回结算户借:银行存款贷: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14、交纳税金借:应交税金贷:银行存款15、交纳其他应交款项借:其他应交款贷:银行存款借:物资采购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17、支付供应单位各种款项借:应付账款应付票据贷:银行存款18、支付委托外单篇二: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种类及适用范围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种类及适用范围一、企业会计准则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20xx)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由财政部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20xx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2、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
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xx]3号20xx年2月15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xx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具体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具体准则共计38项。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由财政部发布(财会[20xx]18号20xx年10月30日),属于财政部规范性文件,自20xx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执行应用指南的企业不再执行原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各项专业核算办法和问题解答)。
应用指南共计32项,并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对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6项具体准则,财政部未发布应用指南。
上述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应用指南三个方面,依次自上而下形成企业会计准则的三个层次,构成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20xx),并具有法律法规上效力,在规定的范围内(港、澳、台除外)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