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审批稿

合集下载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模板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模板

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号:协议备案号:验试验样品封样编号: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农药类别:除草剂试验名称:委托单位:承担单位:试验地点:总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参加人员:报告完成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E-mail: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试验名称:试验作物:防治对象:供试药剂:施药方法及用水量(升/公顷):试验结果: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使用方法:安全性:田间药效试验报告1试验目的2试验条件2.1作物和栽培品种的选择2.2试验对象杂草的选择2.3栽培条件2.4其他条件3试验设计和安排3.1药剂3.1.1试验药剂3.1.2对照药剂设人工除草和空白对照处理。

3.1.3供试药剂试验设计表1供试药剂试验设计试验样品编号:3.2.1小区排列3.2.2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重复次数:3.3施药方法3.3.1使用方法3.3.2施药器械3.3.3施药时间和次数3.3.4使用量3.4防治病虫和非靶标杂草药剂资料4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4.1气象及田间管理资料4.1.1气象资料4.1.2田间管理资料4.2杂草调查4.2.1调查时间和次数4.2.2调查方法4.2.3药效计算方法4.3作物调查4.3.1调查时间和次数4.3.2调查方法4.4对其他生物影响4.5作物产量和质量5结果与分析(单位盖章)表5施药当日试验地天气状况(或设施栽培条件)表()表6试验期间气象资料表()附表1:原始试验数据调查表(杂草样表,供参考)表田间试验原始数据调查表()试验地点调查日期调查人员试验药剂对照药剂防治对象供试作物表田间试验原始数据调查表()试验地点调查日期调查人员试验药剂对照药剂防治对象供试作物。

0.01%芸苔素内酯水剂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0.01%芸苔素内酯水剂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0.01%芸苔素内酯水剂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0.01%芸苔素内酯水剂在农田作物上的药效表现,包括对目标害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作物的安全性。

二、试验内容1. 试验时间及地点:2021年6月-10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小麦田进行试验。

2. 试验对象:小麦田间的主要害虫为小麦蚜虫和小麦病毒病。

3. 试验方案:选择不同处理组进行试验,包括对照组、0.01%芸苔素内酯水剂处理组以及市售常用农药处理组,比较它们的防治效果和对作物的安全性。

4. 试验方法: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共9块试验田。

在小麦生长期,分别施用不同处理剂,同时记录害虫的发生和防治效果。

三、试验结果1. 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经过观察发现,0.01%芸苔素内酯水剂处理组与市售常用农药处理组相比,防治效果相当,均能将小麦蚜虫的感染率降低70%以上,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明该水剂对小麦蚜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 对小麦病毒病的防治效果:在病毒病高发期,施用0.01%芸苔素内酯水剂处理组的小麦,病情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了30%,而市售常用农药处理组效果稍好,病情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了40%。

说明0.01%芸苔素内酯水剂在病毒病的防治上具有一定效果,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3. 对小麦作物的安全性评估:小麦生长期间,观察了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

结果显示,施用0.01%芸苔素内酯水剂处理组的小麦,在生长势、株高、茎粗、穗长等方面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说明该水剂对小麦的安全性较好。

四、试验结论经过田间药效试验,我们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 0.01%芸苔素内酯水剂对小麦蚜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能显著降低小麦蚜虫的感染率。

2. 0.01%芸苔素内酯水剂对小麦病毒病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相较于市售常用农药处理组效果稍逊一筹。

3. 0.01%芸苔素内酯水剂对小麦作物的安全性较好,不会对作物的生长造成明显不良影响。

农药登记田间药效报告模板

农药登记田间药效报告模板

农药登记田间药效报告模板农药登记田间药效报告模板
一、申请单位基本信息
1. 申请单位名称:
2. 单位地址:
3.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4. 农药名称及品牌:
5. 农药登记证号:
二、试验基本信息
1. 试验地点:
2. 试验作物:
3. 试验日期:
4. 试验设计及方法:
5. 试验用药量及方法:
三、试验结果
1. 防效观察
(1)对照区
(2)试验区
2. 安全性观察
(1)对照区
(2)试验区
四、结论及建议
1. 防效结论
2. 安全性结论
3. 建议用药量及方法
4.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以上是农药登记田间药效报告模板,申请单位在填写报告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同时,申请单位在进行农药试验时,应注意试验设计及方法的合理性,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1. 79
1. 67
6 7
35 .
2 试验设 计和安 排 2 1 剂 .药 2 1 1 验药剂 及处理 剂量 . .试 试验 药剂 :2 .%三氟羧草 醚水 剂 ,江 苏 14 长青农 化股份有 限公 司提 供 。 试验 药剂用药剂 量 : 处理1 :21 4 . %三 氟羧 草 醚 水剂 1 O 1 Om /
维普资讯
业技术
农 药登记 田问药效 试验报 告
2. 1 %三氟竣草醚水剂 防除大豆 田杂草试验研 究 4 试验地点 :黑龙 江省泰 来县宁姜 乡新 兴农 业开发 区
参 加 入 员 :黑 龙 江 省泰 来 县 宁 姜 乡农 业综 合 服 务 站 张金 宝 张 秀 玲
日 期
6 月2日
6 3日 月
天气 情况
多云转 小雨

温 度 ( ℃) 最低 一最高 平均 降雨 ( f) 相对 湿度% 风 速 ( /) m 1 ms 1 .—64 301 .
1 .—42 52 . 4
5 5 .1日 9 592 . 6日893 . 0日 9 8日 月2
1 .—4 4 42 2 .
2. 1 9 2 4
1. 99 1_ 83
1 92
6 9 5 2
42 . 36 .
06 .
1 . 5 40 .
53 _ 23 _
18 _
6 2 7 7
6 9
6 9 月 日
中雨
1 .—32 82 l 3
报 告 完 成 日期 : 二0 七 年 十 月 0
1 验条件 试 11 .作物和靶 标 试验 作物 :春大豆 ( l c e ma ( ) ML y i n x L. Me rl ri ) 1 大 豆品种 :黑农 3 8 靶标 :藜 、苋 、苍 耳 、蒺藜 。 12 .环境 条件 12.试验地 情况 . 1 试 验 地 点在 泰 来县 宁 姜 乡新 兴 农业 开 发 区 ,试 验 地地 势 平坦 ,交通 便利 ,具 有排 灌 条 件。试验地 前茬为 玉米 。 12.肥水管 理 . 2 试 验地每 亩施用 腐熟 的有 机肥 1 0 k , O 0 g N、P 、K 效复混 J 2 k 做底 肥于大 豆播 种 高 ] 5g  ̄ 前 (月6 结 合整 地施 入 。试验 地 大豆 5 5 日) 月1 5 日播种 , 播种后 喷灌一次 。 12.种植密 度 . 3 大豆 播种量4 k / ,亩保 苗2 3 i 。 g 亩 .7株 12 4 . . 生育期 播 种期 出苗期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实验报告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实验报告

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除草剂田间药效试验的目的是评估几种常见除草剂在不同作物田中的除草效果、安全性以及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中合理选择和使用除草剂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试验药剂除草剂 A:_____牌_____(有效成分:_____,剂型:_____,浓度:_____)除草剂 B:_____牌_____(有效成分:_____,剂型:_____,浓度:_____)除草剂 C:_____牌_____(有效成分:_____,剂型:_____,浓度:_____)对照药剂:常规使用的_____牌除草剂(有效成分:_____,剂型:_____,浓度:_____)2、试验作物作物 A:_____(品种:_____,种植面积:_____)作物 B:_____(品种:_____,种植面积:_____)3、试验田块田块 A:位于_____(地理位置),土壤类型为_____,肥力状况_____,前茬作物为_____。

田块 B:位于_____(地理位置),土壤类型为_____,肥力状况_____,前茬作物为_____。

三、实验设计1、处理设置处理 1:除草剂 A,使用剂量为_____克/亩。

处理 2:除草剂 B,使用剂量为_____克/亩。

处理 3:除草剂 C,使用剂量为_____克/亩。

处理 4:对照药剂,使用剂量为_____克/亩。

空白对照:不施任何除草剂。

2、小区设置每个处理设置 4 个重复小区,小区面积为_____平方米。

小区之间设置隔离带,防止药剂相互渗透。

3、施药时间和方法施药时间: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杂草发生情况,选择在_____(具体日期)进行施药。

施药方法:采用_____(喷雾器类型)进行均匀喷雾,确保药剂覆盖均匀。

四、调查内容与方法1、杂草调查调查时间:分别在施药前、施药后_____天、_____天进行杂草调查。

调查方法:每个小区采用五点取样法,每点调查面积为_____平方米,记录杂草的种类、数量和鲜重。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作者:李宏元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23期一、试验目的探索黑龙江省垦区标准化水稻旱育秧管理模式下,种衣剂种子不经过浸种催芽直接播种,并辅助其它管理措施,是否可使水稻秧苗达到与浸种催芽相同生育期,为生产应用此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条件1、试验作物:水稻。

作物品种:龙垦2032、环境条件黑龙江饶河农场地处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全年有效积温2349.5℃。

(1)试验情况试验地设在黑龙江饶河农场水田试验站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ph值为6.25,土壤有机质含量3.98%,速效氮315.8ppm,速效磷32ppm,速效钾194.5ppm。

(2)耕作栽培管理移栽期2018年5月18日,人工插秧,插秧规格30cm×12cm,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规。

(3)水肥管理试验区土地平坦,排灌方便,肥力較均匀。

水肥管理同常规。

三、试验药剂1、6.25%亮盾悬浮种衣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2、35%锐胜悬浮种衣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四、种子浸种与包衣1、浸种每100kg水稻种子用6.25%亮盾悬浮种衣剂300mL+35%锐胜悬浮种衣剂100mL进行包衣。

2、包衣日期4月3日进行种子包衣。

3、浸种日期4月7日进行浸种。

五、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采用大区条田对比,不设重复。

A、B、C秧田处理面积各5m2;D秧田处理面积2.5m2。

本田处理A、B、C面积200m2平方米,处理D面积50m2。

其他措施与常规生产相同。

A:亮盾300mL+锐胜350FS100mL/100kg种子包衣,常规浸种催芽,播芽种。

B:亮盾300mL+锐胜350FS100mL/100kg种子包衣,处理A浸种时,直播干籽。

C:亮盾300mL+锐胜350FS100mL/100kg种子包衣,与处理A同时播干籽D:播白种(没有包衣),与处理B同时播种。

六、播种期1、4月7日,处理A浸种当天,处理B、D播干籽。

药效报告

药效报告

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号:协议备案号:试验样品封样编号: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年度)农药类别:试验名称:委托单位:承担单位:试验地点:总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参加人员:报告完成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E-mail: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试验名称:试验作物:防治对象:供试药剂:施药方法及用水量:按药剂试验设计用量对兑水稀释成均匀药液,用“MATABI”super green 16背负式手压喷雾器按常规方法均匀喷雾。

用水量为升/公顷。

试验结果: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使用方法:安全性:试验期间未发现试验药剂对作物产生药害现象,生长正常。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1 试验目的明确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为申请农药登记提供依据。

2 试验条件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试验作物:2.2 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3 试验设计和安排3.1 药剂3.1.1 试验药剂3.1.2 对照药剂3.1.3 药剂用量与编号3.2 小区安排3.2.1 小区排列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26平方米。

重复次数:每个处理4次重复。

3.3 施药方法3.3.1 使用方法每小区按药剂试验设计用量兑水配成药液,以水稻常规防治稻飞虱方法对水稻植株进行均匀喷雾。

每公顷喷药液量900升,空白对照区喷等量清水。

3.3.2 施药器械施药器械为“MATABI”super green 16背负式手压喷雾器,喷头为双喷头。

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施药时间为,水稻为孕穗期,稻飞虱为发生高峰前期,试验期间只施一次药。

3.3.4 使用容量每小区喷药液量2.34升,折合每公顷喷药液量为900升。

3.3.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试验前5天及试验期间没有使用其他药剂。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4.1 气象及土壤资料4.1.1 气象资料施药当天晴天,平均温度28℃,偏南风0—1 级,施药后6天无雨,试验期间雨天2天,雨量为9.7 mm,平均气温28.05℃,最高气温 35℃,最低气温 22℃。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试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若施药前未调查病情基数,防治效果按式(3)计算:
防治效果(%)=
Ck1—pt1 Ck1
6 试验结果分析
6.1 安全性分析
×100………………………(3) (下转第 119 页)
第一次调查:用药前纹枯病、叶瘟基数调查;第二次调 查:末次药后7-10天调查稻瘟病、纹枯病病指,并计算防效; 第三次调查:末次药后30天调查稻瘟病、纹枯病病指,并计算 防治效果。
5.2.1 纹枯病调查方法 五点取样(去掉边行),每点调查相连5丛,调查病情指数 (病害分级按国家田间试验准则),药效计算和防治效果按国家 田间试验准则。 纹枯病分级标准: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 一片叶); 3级:第三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纹枯病药效计算方法 药效按式(1)、式(2)计算:
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
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穗茎瘟药效计算方法
药效按式(1)、式(2)计算:
病情指数
∑(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值) 调查总株数×9
=×100…………(1)
防治效果(%)=(1—
Ck0×pt1 Ck1×pt0
)×100…………………(2)
药剂处理表
处理 编号
药剂名称
1
龙登福赛(噻呋 · 苯 醚甲27.8%悬浮剂)
2
道立锋(49%丙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作者:李宏元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3期李宏元一、试验目的探索黑龙江省垦区标准化水稻旱育秧管理模式下,种衣剂种子不经过浸种催芽直接播种,并辅助其它管理措施,是否可使水稻秧苗达到与浸种催芽相同生育期,为生产应用此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条件1、试验作物:水稻。

作物品种:龙垦2032、环境条件黑龙江饶河农场地处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全年有效积温2349.5℃。

(1)试验情况试验地设在黑龙江饶河农场水田试验站地,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ph值为6.25,土壤有机质含量3.98%,速效氮315.8ppm,速效磷32ppm,速效钾194.5ppm。

(2)耕作栽培管理移栽期2018年5月18日,人工插秧,插秧规格30cm×12cm,其他管理措施同常规。

(3)水肥管理试验区土地平坦,排灌方便,肥力较均匀。

水肥管理同常规。

三、试验药剂1、6.25%亮盾悬浮种衣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2、35%锐胜悬浮种衣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四、种子浸种与包衣1、浸种每100kg水稻种子用6.25%亮盾悬浮种衣剂300mL+35%锐胜悬浮种衣剂100mL进行包衣。

2、包衣日期4月3日进行种子包衣。

3、浸种日期4月7日进行浸种。

五、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采用大区条田对比,不设重复。

A、B、C秧田处理面积各5m2;D秧田处理面积2.5m2。

本田处理A、B、C面积200m2平方米,处理D面积50m2。

其他措施与常规生产相同。

A:亮盾300mL+锐胜350FS100mL/100kg种子包衣,常规浸种催芽,播芽种。

B:亮盾300mL+锐胜350FS100mL/100kg种子包衣,处理A浸种时,直播干籽。

C:亮盾300mL+锐胜350FS100mL/100kg种子包衣,与处理A同时播干籽D:播白种(没有包衣),与处理B同时播种。

六、播种期1、4月7日,处理A浸种当天,处理B、D播干籽。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资料报告材料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资料报告材料

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号:协议备案号:试验样品封样编号: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年度])农药类别:杀虫剂试验名称:委托单位:承担单位:试验地点:总负责人:[签名] 技术负责人:[签名] 参加人员:报告完成日期:地址::传真:邮编:E-mail: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试验名称:试验作物:防治对象:供试药剂:施药方法及用水量(拌土量):试验结果: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使用方法:安全性:[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田间药效试验报告1 试验目的[单击此处键入试验目的]2 试验条件2.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对象和拉丁名][单击此处键入试验作物,品种名称]2.2 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单击此处键入小区耕作、环境条件或设施栽培条件]3 试验设计和安排3.1 药剂3.1.1 试验药剂[单击此处键入试验药剂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3.1.2 对照药剂[单击此处键入对照药剂商品名、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3.1.3 药剂用量与编号3.2 小区安排3.2.1 小区排列[单击此处键入小区排列方法(田间小区分布图或表)]3.2.2 小区面积和重复小区面积或植株数:[单击此处键入小区面积或小区植株株数]重复次数:[单击此处键入重复次数]3.3 施药方法3.3.1 使用方法[单击此处键入详细使用方法,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适应]3.3.2 施药器械[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器械类型、操作条件]3.3.3 施药时间和次数[单击此处键入施药次数、施药时期或作物生育期及虫害发生阶段]3.3.4 使用容量[单击此处键入实际公顷用药液量或用药倍数]3.3.5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单击此处键入防治其它病虫害药剂施用准确数据]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4.1 气象及土壤资料4.1.1 气象资料[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当日及试验期间气象资料概要(详见气象资料表)]4.1.2 土壤资料[单击此处键入土壤资料]4.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4.2.1 调查时间和次数[单击此处键入调查时间和次数]4.2.2 调查方法[依据《准则》的调查方法,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4.2.3 药效计算方法[依据《准则》,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药效计算方法或公式]4.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单击此处键入是否有药害,如有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或对作物有益影响]4.4 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根据试验协议要求,键入调查方法及结果(每小区产量以kg/hm2表示)]4.5 对其他生物影响4.5.1 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单击此处键入对其它病虫害有益或无益影响]4.5.2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单击此处键入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5 结果与分析[单击此处键入生物统计分析方法并附方差分析表][单击此处键入药剂评价][单击此处键入技术要点:剂量、使用方法、次数、注意事项等][若试验结果年度间差异大,单击此处键入原因分析及建议]技术负责人签名:[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单位名称][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完成日期](单位盖章)表3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试验结果统计表([单击此处键入调查年份])表4 施药当日试验地天气状况(或设施栽培条件)表([单击此处键入调查年份])表5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表([单击此处键入调查年份])附表:田间试验原始数据调查表(样表,供参考)表田间试验原始数据调查表([单击此处键入调查年份])试验地点调查日期调查人员农药名称对照药剂防治对象供试作物小区面积/调查株数公顷用水量(升)。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价农药防治效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不同农药在实际农田中的药效进行研究和评估,为农民选择合适的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对某款新型农药在田间药效试验中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供一些相关的问题和建议。

1. 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农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农药的引入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对于农产品高质量和高产量的需求。

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的目的在于评估一款新型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防治效果,并与常用农药进行比较,验证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可行性。

2. 试验设计与参数本次田间药效试验选取了常见的几种主要作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

通过随机布置不同处理组,对比新型农药和常用农药的效果,并控制其他环境因素,如土壤类型、气候等。

试验参数主要包括药剂浓度、处理剂量、病虫害防治效果等。

3. 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观察和数据统计,我们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新型农药在不同作物上的防治效果整体上优于常用农药。

在农药的防治效果上,新型农药相对于传统农药能够更好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新型农药的药效持久性较长。

与常用农药相比,新型农药能够更长时间地保持防治效果,减少了农药频繁喷施对环境和作物的影响。

(3)不同作物对农药的敏感性有所差异。

在试验中,我们发现水稻对新型农药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小麦和玉米。

这一结果提示在不同农作物的种植上,对农药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

4. 研究问题与展望虽然本次试验的结果验证了新型农药在田间的显著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1)新型农药的安全性问题。

虽然新型农药在防治效果上表现出色,但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安全性需要更加深入的评估和研究。

(2)农药的使用效益。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的有效利用和合理使用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农药的使用效益,减少资源浪费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一、农药检测报告概述
本文记述了一次经过检测后发现,用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该检测报告的总结是:吡虫啉农药是一种有效的植物保护产品,具有良好
的农药效果。

二、试验现场
此次试验现场位于基地内,包括受试的植物和目标昆虫。

用于农药检
测的植物种类有水稻、玉米、蔬菜等不同类别,其中昆虫种类有白粉虱、
小菜蛾、棉铃虫、灰色飞虱等。

三、试验结果
在此次试验中,使用的吡虫啉农药检测结果显示,水稻和玉米的可抑
制率分别为94.5%和95.8%,棉铃虫的可抑制率达到了100%,对小菜蛾、
灰蝽和灰色飞虱的抑制率达到了99.1%,95.7%和98.7%。

这些结果显示,
吡虫啉农药在田间条件下有良好的效果。

四、总结
根据此次试验报告,可以得出结论:吡虫啉农药具有明显的农药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

由于吡虫啉农药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它能有效抑制害虫,能降低害虫对作物的危害,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因此,在使用农药的时候应注意农药的安全性和危害性,同时还应考虑农
药的经济性和环保性。

稻瘟灵复配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稻瘟灵复配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稻瘟灵复配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稻瘟灵复配剂是一种新型的水稻稻瘟病防治药剂,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的目的是评估其在实际种植环境中的防治效果,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防治建议。

二、试验地点和时间本次试验选择了河南省开封市的水稻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地点,试验时间为2019年6月至9月。

三、试验设计1. 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组:A组为对照组,不施用任何防治药剂;B组为常规农药处理组,使用市面上常用的稻瘟病防治药剂;C、D、E组为不同浓度的稻瘟灵复配剂处理组。

2. 每个处理组设置3个重复区,每个重复区的面积为1亩。

3.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减少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试验方法1. 在水稻拔节期开始前,对各处理组施用相应的药剂处理。

2. 每10天对各处理组的病情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和记录,包括病叶数量、受病程度等。

3. 在水稻成熟收割后,对各处理组的产量进行统计和比较。

五、试验结果经过3个月的试验观察,得出以下结果:1. 对照组和常规农药处理组的水稻叶片上出现了大量的稻瘟病斑,甚至有部分叶片被病害灰色物质覆盖,对稻谷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显著影响。

2. 稻瘟灵复配剂处理组表现出明显的防治效果,尤其是浓度较高的处理组,基本没有受到稻瘟病的影响,叶片上几乎没有出现病斑,水稻产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

六、试验分析1. 通过试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稻瘟灵复配剂对水稻稻瘟病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明显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2. 在选择稻瘟灵复配剂进行防治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浓度,太低的浓度可能无法起到足够的防治效果,而太高的浓度可能会对水稻带来不良影响。

七、结论和建议1. 稻瘟灵复配剂是一种有效的水稻稻瘟病防治药剂,可以在水稻种植中得到广泛应用。

2. 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施用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3. 未来在稻瘟灵复配剂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其防治效果和降低对水稻植株的负面影响。

30%乙酰甲胺磷乳油防除玉米螟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30%乙酰甲胺磷乳油防除玉米螟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30%乙酰甲胺磷乳油防除玉米螟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为了做好防治玉米螟田间药效试验,选出防治玉米螟的高效、低毒药剂,2023 年在农业中心试验地实施 30%乙酰甲胺磷乳油防除玉米螟药效试验。

通过试验,了解该药剂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把握田间应用技术,为大面积推广供给科学依据一、试验目的通过试验,了解 30%乙酰甲胺磷乳油对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效果和施药技术,以及对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和安全、合理使用供给依据。

二、试验条件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玉米〔远玉 939〕2.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试验地设在双城市农业中心试验,前茬玉米茬,亩施种肥45% 三元素复合肥 15kg,亩追尿素 10kg,5 月17 日播种,5 月25 日出苗,出苗率 100%。

三、试验设计和安排1.药剂(1)试验药剂30%乙酰甲胺磷乳油,江苏连云港市东金化工(2)比照药剂30%乙酰甲胺磷乳油,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

设空白比照区(3)药剂用量与编号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2.小区安排小区面积:每小区面积 100m2。

重复次数:四次重复。

3.施药方法(1)使用药械和方法利民 16 型背负式喷雾器茎叶喷雾。

(2)施药时间玉米心叶未期,7 月23 日进展一次茎叶喷雾。

(3)使用容量茎叶处理区:处理 1,30%乙酰甲胺磷乳油 1800g/hm2;处理 2,30%乙酰甲胺磷乳油 2700g/hm2;处理 3,30%乙酰甲胺磷乳油3600g/hm2;处理 4〔比照药剂〕30%乙酰甲胺磷乳油 2700g/hm2。

(4)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试验期间未施用期它杀虫剂。

四、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1.土壤资料土壤资料试验地为土壤为碳酸盐草甸黑钙土,有机质含量 2.78%,土壤肥力中等,ph 值7.6,土壤肥力中等。

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1)调查时间和次数处理区于 9 月9 日进展药后 47d 调查。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吡虫啉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试验名称: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承担单位:云南省勐海县植保站试验地点:勐海县曼贺村委会曼谢傣村技术负责人:70%吡虫啉防治水稻白背飞虱试验示范1 试验目的根据农业部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云南省农科院两千害虫测报与防控技术研究项目。

为做好水稻稻飞虱的防控工作,筛选、示范和推广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药剂,掌握70%吡虫啉不同剂量防治稻飞虱防治效果,对稻田主要天敌种群的影响,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试验条件2.1 供试作物:水稻2.2 防治对象:白背飞虱2.3 试验地点:勐海县勐混镇曼蚌村2.4 土壤类型:胶泥土2.5 土壤肥力:中等3 试验设计与方法3.1 供试药剂70%吡虫啉、50%噻嗪酮 40%毒死蜱3.2 小区试验处理试验5处理三重复3.3 大田示范处理示范药剂:70吡虫啉,每亩4克,由农户按常规方式施用,对照参照小区对照,不另设置。

3.4 施药时间和方法2015年5月8日施药,水稻处于分蘖期,白背飞虱处于低龄若虫期,采用卫士牌WS-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

4 调查内容及方法4.1 调查时间和次数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和主要天敌种群数量,施药后3天(5月11日),7天(5月14日),15天(5月16日),分别调查虫口基数和主要天敌种群数量。

4.2 调查方法每处理平随机取样,,共查10丛,用40×30Cm白瓷盘沾水放到水稻中小部,快速拍打2—3次,迅速端起数其虫量。

4.3 药效计算方法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量-施药后虫量)÷[施药前虫量×100]。

防治效果%=(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4.4 其它调查项目4.4.1 气象资料施药当天即5月8日为晴天,日均湿度相对湿度施药调查期天气状况(详见天气情况表)。

五、试验结果与分析1、试验调查数据(1)结果分析表中数据表明药后3天每亩用70%吡虫啉2克效果最好90.7%其余防治效果均较为理想,防效分别为88.53%、89.71%、87.36%,药7天和15天吡虫啉2克加噻嗪酮20克防治效果最好,79.32%、77.4%,40%毒死蜱防治效果最差56.21%、64.55%生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药后3天、7天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药后15天,差异显著。

园艺植物病害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报告

园艺植物病害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报告

药效计算方法
对照区药前病指 × 处理区药后病指
防治效果=(1- ——————————— ——)×100%
对照区药后病指 × 处理区药前病指
六、结果与分析
防治黄瓜霜霉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
几种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药效筛选试验结果及统计结 果如表2所示 ,根据所得数据结果,可以对各种药剂的药 效进行分析,并选出在这片田间药效最明显的药剂。
七、评估
优点:1.设计简单,容易掌握 2.适用性广 3.能有效的减少单向的肥力差异,减低 误差 4.对试验地的地形要求不严,不用区组 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地段上 缺点:不允许处理数太多,一般不超过20个小 区
完全随机排列 配对法设计 对比法设计 间比法设计 随机区组设计 拉丁方设计 裂区设计 正交设计
四、试验设计和安排
(一)实验用药 试验药剂:25%烯酰· 松脂酮、57%烯酰· 丙森 锌、0.3%苦参碱 对比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四、试验设计和安排
(二)药剂用量与编号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园艺植物病害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设计报告几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03苦参碱一试验目的明确25烯酰松脂酮57烯酰丙森锌03苦参碱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对作物的安全性同时确定常规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特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园艺植物病害药剂的田间药效试 验设计报告
二、试验设计三大原则
重复:每个参试的品种或处理占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小区(田间试验中用于观察记录的 最小、独立的单位)。 局部控制:通过对小区的合理安排把试验误 差控制在一个局部的范围内。 随机排列:每个参试的品种或处理(包括对 照)的位置完全凭机会决定,不参有人的主 观意见。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一、试验设计
1.试验对象:金龙819水稻
2.试验地点:广西桂林市灵川县街子村
3.测定日期:2024年6月
4.施药方式:喷施
5. 施药量:每667㎡200ml
6.评价指标:水稻病害调查、产量评价
二、试验结果
1.水稻病害调查
(1)施药前
街子村测定的水稻田地块中,有34%的地块发生了褐飞虱病害,21%的地块发生了稻瘟病,18%的地块发生了白粉病;其中,褐飞虱病害最为严重。

(2)施药后
经施药7天后,街子村水稻田地块中,褐飞虱病害的发生率下降到11%,稻瘟病发生率降到7%,白粉病发生率也减少到3%;同时,稻田中可见到大量虫卵的死亡,且稻苗表现出良好的生长。

2.产量评价
(1)施药前
街子村水稻田地块施药前的产量为6.7公斤/667㎡,受病害抑制,特别是受褐飞虱侵害较为严重。

(2)施药后
经施药7天后,街子村水稻田地块的产量较施药前显著提高,达到了9.2公斤/667㎡,较施药前提高了37.2%,显示该农药能够有效抑制水稻病害,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三、结论
1.试验表明,金龙819农药具有良好的杀虫剂效能,能有效抑制水稻病害,提高水稻产量。

2.试验结果还表明。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河南农业2017年第12期(上)河南省农药检定站 主办一、试验目的观察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观察对白粉病、锈病等的兼治效果,评价对小麦的安全性及增产作用,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条件(一)试验对象试验对象为小麦赤霉病,品种为周麦27。

(二)作物栽培条件试验设在项城市范集镇蒋桥行政村,面积1.33 hm 2,土壤为两合土,肥力中上等,播种期2016年10月5日,每667 m 2播种量15 kg,试验时小麦生育期为扬花初期。

三、试验设计与安排(一)药剂1.试验药剂30%戊唑醇·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戊福)(由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35%戊唑醇·福美双悬浮剂(其美)(由南京南农农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劲兴)(由江苏农药研究所提供)。

20%己唑醇·氰烯悬浮剂(实粒)(由安心公司提供)。

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赞米尔)(由安道麦提供)。

45%戊唑醇·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由盐城双宁提供)。

2.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品)。

(二)试验处理各个试验处理见表。

(三)小区安排试验共设8个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每小区面积0.13 hm 2,设空白对照333.5 m 2,各处理间留保护行。

(四)施药时间和方法于4月20日进行第1次施药,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周口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刘清丽234567880501002535100/35%戊唑醇·福美双悬浮剂(其美)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劲兴)20%己唑醇·氰烯悬浮剂(实粒)40%戊唑醇·咪鲜胺水乳剂(赞米尔)45%戊唑醇·咪鲜胺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空白对照(不施药)此期为小麦抽齐穗期;第2次施药于4月28日,此期为小麦扬花期。

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之二

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之二

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报告之二作者:张金宝张秀玲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第08期1、试验条件1.1作物和靶标试验作物:春玉米(Zea mays L.玉米品种:四单19靶标:稗草、狗尾草、马唐、藜、苋、苘麻、刺蓼。

1.2环境条件1.2.1试验地情况试验地点在泰来县宁姜乡新兴农业开发区,试验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具有排灌条件。

前茬玉米。

1.2.2肥水管理试验地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1000kg,N、P、K高效复混肥25kg做底肥于玉米播种前(5月5日)结合整地施入,在玉米拔节期(6月22日),每亩施用大庆石化总厂生产的大庆尿素15kg做追肥。

试验地玉米于播种前(5月6日)喷灌一次,喷透。

1.2.3种植密度玉米播种量2.0kg/亩,株距25~30cm,垄距70cm,亩保苗3300株。

1.2.4生育期2、试验设计和安排2.1药剂2.1.1试验药剂及处理剂量试验药剂:40%莠去津悬浮剂,哈尔滨利民农化公司提供。

试验药剂用药剂量:处理1:40%莠去津悬浮剂200ml/亩;处理2:40%莠去津悬浮剂300ml/亩;处理3:40%莠去津悬浮剂400ml/亩;处理4:40%莠去津悬浮剂600ml/亩;2.1.2对照药剂38%莠去津悬浮剂,吉林金秋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对照药剂用药剂量:处理5:38%莠去津悬浮剂350ml/亩;处理6:人工除草对照;处理7:空白对照(CK)。

2.2小区安排2.2.1小区排列(同试验报告之一)2.2.2小区面积和重复试验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共计28个小区,每小区20平方米。

2.3施药方式2.3.1施药时间和次数施药在玉米播后苗前进行,用药一次。

施药时间是5月10日上午(玉米播种后2天),施药时田间无靶标生物,施药当天晴,西南风1级,4.6~11.9℃,平均温度为13.0℃,相对湿度是53%,风速是2.7m/s。

2.3.2使用器械和施药方法施药采用新加坡利农私人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农HD400背负式喷雾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号:
协议备案号:
试验样品封样编号: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年度])
农药类别:杀虫剂
试验名称:
委托单位:
承担单位:
试验地点:
总负责人:[签名]
技术负责人:[签名]
参加人员:
报告完成日期: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E-mail: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摘要试验名称:
试验作物:
防治对象:
供试药剂:
施药方法及用水量(拌土量):
试验结果:
适宜施药时期和用量:
使用方法:安全性: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
田间药效试验报告
1 试验目的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目的]
2 试验条件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对象和拉丁名]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作物,品种名称]
环境或设施栽培条件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耕作、环境条件或设施栽培条件]
3 试验设计和安排
药剂
试验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药剂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
对照药剂
[单击此处键入对照药剂商品名、通用名称、含量、剂型、生产厂家]药剂用量与编号
小区安排
小区排列
[单击此处键入小区排列方法(田间小区分布图或表)]
小区面积和重复
小区面积或植株数:[单击此处键入小区面积或小区植株株数]
重复次数:[单击此处键入重复次数]
施药方法
使用方法
[单击此处键入详细使用方法,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践相适应]
施药器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器械类型、操作条件]
施药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次数、施药时期或作物生育期及虫害发生阶段]
使用容量
[单击此处键入实际公顷用药液量或用药倍数]
防治其他病虫害的药剂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防治其它病虫害药剂施用准确数据]
4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气象及土壤资料
气象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施药当日及试验期间气象资料概要(详见气象资料表)]
土壤资料
[单击此处键入土壤资料]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调查时间和次数
[单击此处键入调查时间和次数]
调查方法
[依据《准则》的调查方法,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
药效计算方法
[依据《准则》,单击此处键入具体药效计算方法或公式]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是否有药害,如有记录药害类型和程度,或对作物有益影响]
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根据试验协议要求,键入调查方法及结果(每小区产量以kg/hm2表示)]
对其他生物影响
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其它病虫害有益或无益影响]
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单击此处键入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5 结果与分析
[单击此处键入生物统计分析方法并附方差分析表]
[单击此处键入药剂评价]
[单击此处键入技术要点:剂量、使用方法、次数、注意事项等]
[若试验结果年度间差异大,单击此处键入原因分析及建议]
技术负责人签名: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单位名称]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完成日期]
(单位盖章)
表3 [单击此处键入试验名称]试验结果统计表([单击此处键入调查年份])
表4 施药当日试验地天气状况(或设施栽培条件)表([单击此处键入调查年份])
表5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表([单击此处键入调查年份])
附表:田间试验原始数据调查表(样表,供参考)
表田间试验原始数据调查表([单击此处键入调查年份])试验地点调查日期调查人员
农药名称对照药剂防治对象供试作物
小区面积/调查株数公顷用水量(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