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之现代文阅读篇
(精品附答案)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之记叙文阅读训练100篇
![(精品附答案)中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类汇编之记叙文阅读训练10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0e9dd5ed630b1c58eeb5db.png)
1、生机勃勃的太阳花(安徽省)中考语文现代文分类汇编——记叙文①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滚圆的绿叶下边,闪出三朵小花。
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色。
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
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②三朵花是信号.号音一起,跟在后边的便一发而不可挡。
大朵、小朵,单辨、复瓣,红、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缤纷五彩的锦缎。
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③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
起初,我们认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够经受住烈日的考验。
不错,是这样的。
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
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④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却极为短促.朝开夕谢,只有一日。
因为开花的时光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包裹得严严紧紧,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阳光,就即刻开放。
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过来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注视之下,迅速完成。
此后,它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
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重新收缩起来,这朵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⑤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
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促,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⑥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并不意懒。
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给未来。
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
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⑦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 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专题6 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2254b0a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db.png)
专题6.1(现代文阅读篇)--小说、散文阅读(一)知识梳理小说阅读散文阅读、(二)考点指津小说阅读◆考点一小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常见问法】1. 文章以“……”为题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述这个标题的妙处。
2.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知识放送】小说标题的作用1. 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3. 设置悬念。
4. 贯穿全文的线索。
5.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6.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题技巧】详见“散文阅读”专题讲解中“考点一”的“解题技巧”。
【答题模板】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考点二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常见问法】1. 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简要概述。
2. 请根据文章内容及提示,补全故事情节。
3. 根据提示,将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4. 请按照时间顺序将小说的内容补充完整。
【解题技巧】1. 首先,审清题意,弄清楚题目要求填写的内容。
所填写的内容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
2. 其次,确定答题范围。
根据题目所给的线索提示,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找到空缺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
3. 最后,概括段意,精练表达。
抓住关键语句,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加以提炼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考点三探究小说主题【常见问法】1. 结合文章主题,说说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启示。
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3. 说说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解题技巧】1. 把握主题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把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上:(1)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
(2)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情感。
(3)通过对人物命运的考察所领悟到的哲理。
2. 应多注意文中抒情议论性的句子,作者的思想、观点往往隐藏于其中。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议论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a38b95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4.png)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2.某个事例或道理是否适合充当论据:①明确文章的中心论点/某段的分 论点。②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其论证的内容或表达的观点。③判断所给材 料的观点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某段的分论点是否一致——若观点一致,则 能够作为文章/某段的论据;反之,则不能作为论据。[答题模板:这是一 个事实/道理论据,论述了……(内容),而文章的中心论点/第×段的分论 点是……,论据有力论证了/不能论证中心论点/分论点,所以能/不能充 当论据。]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九上《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改编)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 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 例。参照这种写法,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事例。 (分析第3、4段中孔子和百丈禅师两个事例)(观点,在第8段)(补写一个事 实论据) 【答案】示例:居里夫妇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十年如一日, 非常艰辛与枯燥,但他们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 无聊的,从不抱怨叫苦。
【注】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时可能用几个分论点来证
明中心论点,有时没有分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
系,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对中心论点起支撑作用。
区分论题与论点:论题只表述了问题、范围、关系等,常是一个短语且作 者态度不明。如《论教养》,题目表明了论题,即作者要谈论和教养有关 的内容,但具体的观点是什么还不清楚。而论点是一句态度明确的判断句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九上《谈创造性思维》教参“教学设计”改编)有位同学想写一篇文章, 论述“业精于勤”这个观点,他在班级搜集了这样两则材料作为论据,请 你帮他选择一下哪个论据写到文中较好?为什么? 材料一:李华同学学习上做到了三勤:勤用脑、勤用手、勤用口,三年来 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材料二:邓璐同学每天从早到晚,埋头书本,甚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常 常看着看着,连饭都忘了吃。 【答案】材料二写到文中较好。两则材料都是事实论据,材料一侧重于 “多”,即多用手、多用脑、多用口,成绩才能好;材料二才是强调“勤 奋”问题,与“业精于勤”的观点一致。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f58935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c.png)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⑤扬派盆景的造型并无固定程式,因“本”制宜,特别是残桩,经 盆景艺人改造,定能变废为宝。扬派盆景最经典的造型是游龙弯式,一 般采用“S”曲线矮化树本高度,同时通过上下、左右不同走向变化展现 曲线美,使其有凤翔之姿,龙舞之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⑥ 2008 年,扬派盆景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2009 年,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的万花园内,建设了功能齐全的扬派 盆景博物馆,成为扬州盆景的重要展示窗口。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③小雪节气不一定下雪,而是指气温越来越低,降到了足以下雪的
程度。农谚云:“小雪铲白菜,大雪收菠菜。”“小雪不砍菜,必定有一害。”
此时,庄户人家开始砍收地里的大白菜,精心盘扎入窖储藏了。那一棵
棵青青白白的大白菜透着清灵之气,那种清甜清香是寻常人家饭桌上的
至美之味。农谚还说:“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过去,冬季来临,新鲜
蔬菜少而又少,小雪前后家家户户开始腌菜了。小时候,母亲常带着我
们,踏着薄薄一层小雪,到菜园里采收青青红红的雪里蕻、大头大脑的
文化的完美结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024版 语文
②扬派盆景的植物选材是造景的灵魂。在扬派盆景中,常见的植物 有松、柏、榆、杨四种。松有黑松、罗汉松等,柏有桧柏、刺柏等,榆 有榔榆、白榆等,杨指的是黄杨。黄杨是扬派盆景中的常用树种之一, 明代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就记载了一则关于黄杨盆景枯干复活 的逸闻。传统的扬派盆景以幼树为主,谓之“自幼栽培”,但成型缓慢。 现代的扬派盆景大多采用自然树桩,以缩短成型年限。挑选树本时,首 观其根,次看其本。首选主根短、分根健硕、须根茂密的树本。选本则 要根据创作立意审视形态,一定要选理想之材,否则容易前功尽弃。之 后审视其枝条,特别是分枝和分布要有韵律。分枝是“云片”(指盆景主 体造型)出片的基础,虽可“因枝而宜”,但分布不理想,也将有碍“云 片”的层次与姿态。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真题《回忆我的语文老师》附答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真题《回忆我的语文老师》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00306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d.png)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真题《回忆我的语文老师》含答案回忆我的语文老师①我的高中是在文革中度过的。
说到这个时候,大家很快会想到一个词,叫“荒漠”。
因为这是一个一望无际的荒漠的时代。
可是你们大概谁都不能想到,本人受到的最好的教育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中。
为什么?因为当时有一批苏州城、无锡城名校里头的名师,下放到江苏盐城那一大片芦苇荡里。
他们到了我所在的中学,做了我的老师。
②其中就有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
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再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未的。
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
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④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
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
”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
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地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
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⑤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地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
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
2023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文阅读理解:大兴勤俭节约之风
![2023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文阅读理解:大兴勤俭节约之风](https://img.taocdn.com/s3/m/5db4ec0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c2.png)
大兴勤俭节约之风①“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新时代领路人近时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因此,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势在必行。
②俗话说,人无俭不立。
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体现着一个人为方式,更是一种大的德行,是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
因为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知、自律、自省的人。
今天我们提倡节约,不仅是要倡导一种健康适度的生活方式,更是要让人们在厉行节约中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去除骄奢淫逸的不良之风,在举手投足间展现深藏于心的素养,去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③浪费还是节约,这看似是个人的行为选择,却照鉴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品质。
现实中,一些人缺乏节约意识,有意无意地浪费粮食、糟蹋粮食,一些人爱面子、讲排场,不同程度地过度消费、攀比铺张,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这些都与社会文明背道而驰。
文明,在于“人人相善其群”的公德意识,在于敬畏自然、尊重劳动的自律自觉,在于重视公共利益的价值尺度……由此而言,了解“一粒米千滴汗”的辛劳,进而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者的付出;懂得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道理。
④“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对于国家来说,也要提倡勤俭节约之风,也要增强危机意识、赓续艰苦奋斗精神。
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份“家底”,是几代人筚路蓝缕、拼搏奋斗才攒下的,决不能在挥霍浪费中白白断送。
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指出的,“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因为无论是面对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国情,还是面对宏伟的奋斗目标、复杂的内外环境,都需要我们时刻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点资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才能拥有抵御风险的深厚底气、迎战困难的强大力量。
⑤勤俭节约,是个人涵养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2c405d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d.png)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一、人物形象刻画1.正面描写(1)直接描写:即描写主人公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这样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的性格特征。
(2)细节描写:即抓住人物细微而又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
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如《故乡》中“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就是抓住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外貌进行生动细致地描绘,鲜明地刻画出杨二嫂俗不可耐的形象;“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把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中的一个“塞”字是对杨二嫂的动作进行的生动细致的描绘,把杨二嫂爱占小便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2.侧面描写(1)描写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
(2)描写环境、场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思想)或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埋伏笔)。
二、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达方式及作用(1)记叙: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①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②倒叙:使情节曲折,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
③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2)描写: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①人物描写:展示……人物……特征。
②景物(自然环境)描写:交待时令、地点,营造……氛围;烘托人物……情感;为下文……做铺垫。
③社会环境描写:交待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社会现实。
)(3)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4)说明: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5)议论: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升华)主题。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5篇(五)(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5篇(五)(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47d5a45f0e7cd18525360c.png)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5篇(五)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学会包容 ①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我国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
”这两句话指向一个共同的话题,那就是包容。
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包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地球上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
②包容需要一种智慧,一种气度。
中国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对他人的包容,要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要想包容没有一定的智慧和气度是做不到的。
蔺相如正是靠自己的智慧和气度,包容了廉颇,才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
鲍叔牙对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③包容体现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越王勾践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
韩信未发迹时受过“胯下之辱”,但在成功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计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
可见,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包容。
越王勾践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包容;韩信虽受“胯下之辱”,却能不计前嫌,这正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的体现。
④包容,。
因为包容而获得他人感激是一种幸福,因为包容而砥砺自己的韧性,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邓小平曾多次被打倒,但他从没有记恨过,相反,却带领亿万中国人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邓小平的幸福与财富,也是亿万中国人的幸福与财富。
⑤当然,包容不等于放任和纵容。
无节制的纵容会造成社会的畸形。
包容也不等于隐忍不发。
忍是刻意的制怒和压抑,迟早有爆发的一天。
包容更不等于沉默和忘却,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真正的包容,应该如伏尔泰对其政敌所说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样。
⑥包容是海纳百川,包容是厚德载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宁静致远。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之记叙文阅读训练1201-13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之记叙文阅读训练1201-1300篇(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c596c96294dd88d0d26b3d.png)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之记叙文阅读训练1201-13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失根的兰花◆陈之藩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
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
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
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
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
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
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
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
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
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
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
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
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精选30篇 人教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精选30篇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339f00856a561252d36ff8.png)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精选30篇人教版第一部分记叙文阅读一、闻起来像妈妈一样①小男孩泰迪曾有过一个虽不健全却很幸福的家,他和妈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幼儿园在他的鉴定中这样写道:“泰迪是一个聪明可爱、很有前途的孩子。
”一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他的妈妈生了重病。
泰迪每日里神思恍惚,变得对什么事都心不在焉。
二年级时,残酷的死神终于夺走了泰迪的妈妈。
随着妈妈的去世,泰迪的心仿佛也被带走了。
那一年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接受能力差,反应迟钝。
泰迪全变了,浑身脏兮兮的,乱蓬蓬的头发,挑衅的目光。
没有人愿意理他。
②三年级的时候,班里新来了一位史密斯小姐担任老师。
和每个老师一样,史密斯小姐也没有将格外的关注放在泰迪身上,因为还有那么多孩子分散着她的精力。
但是一件小事却使泰迪发生了巨变。
③那是三年级的圣诞节。
按照习惯,每个孩于都送给史密斯小姐一件礼物,并且兴高采烈地围在她周围,等着她一件件打开。
挤在这堆包装精美的礼物中,有一个用旧包装纸笨拙地包着的小盒子——这是泰迪的礼物。
史密斯小姐打开一看,有一只旧的假宝石手镯,上面的装饰有的已经破裂。
和它在一起的,是一瓶快用完的香水。
让泰迪想不到的是,史密斯小姐高兴地戴上了手镯。
并且把剩余的香水高兴地喷向空中。
“多好啊!”她笑着。
孩子们也快乐地笑着:“多好啊!多好啊!”④聚会结束了,学生们离开了校园,偌大的教室里只剩下泰迪还站在那里,迟迟不肯离去。
⑤“还有什么事吗?”史密斯小姐问。
⑥“谢谢您收下了我的礼物。
”泰迪小声说,“那手镯是我妈妈用过的,您戴上它非常漂亮;香水也是我妈妈用过的,现在,您闻起来就像妈妈一样。
”乱发下,泰迪昔日桀骜不驯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⑦泰迪完全变了。
⑧几年后,离任的史密斯小姐收到了泰迪寄来的第一封短信:“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了。
如果您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将非常感谢。
爱您的泰迪”。
⑨史密斯小姐没有令泰迪失望。
以后,每隔几年,史密斯小姐就会收到相似的短信。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三篇)附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三篇)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1aeed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0.png)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三篇)附答案(一)喝得很慢的土豆汤肖复兴那天下午,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这家小饭馆。
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
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吃,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
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的时间,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妻子也忘记了。
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你们的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我和妻子都惊住了。
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还是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
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
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回美国读书的时候,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
许多的味道.....,浓浓的,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人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让我百思不解。
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那一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都渐渐变黄了,天都渐渐地冷了。
那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一寸都不能少》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一寸都不能少》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68b2f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b3.png)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一寸都不能少》一寸都不能少阎秀丽①爹拄着镐头,背靠着地头上的一棵杨树,磕了磕鞋里的土,然后眯着眼睛,看着面前一排排笔直的垄沟,延伸到炊烟的最深处。
②他的眉头忽然皱了一下,用手在眼前上下比量一番,又在地头来回走了几遍,越走眉头皱得越紧。
③我纳闷儿地看着爹,低声问娘:“我爹怎么了?”④“谁知道抽的哪门子风。
”娘说。
⑥“这都快中午了,我饿了,喊我爹回家吧。
”我咽了口唾沫,看了看爹的背影,对娘说。
⑥爹性子急躁,还保留着在部队的作风,做什么事都极认真、讲原则,差一点儿也不行,他不发话,我可不敢擅自“离队”。
⑦娘看了看头顶的太阳,又看了看我,回头喊了一嗓子,爹没应,又喊了声,爹还是没理,自顾自地在地头上走来走去。
娘生气了,拉着我的手就往家走。
我回头,发现爹正猫着腰,似乎在一条垄沟里寻找着什么东西。
⑧我和娘回到家,吃了午饭,便又去了地里。
还没等到地方,就发现我家的地里站着一群人,有很大的吵架声从人群里传出来。
⑨吵架的,竟然是爹和老瓦叔!爹和老瓦叔怎么能吵吵起来?他们俩可是从小一起长大的!⑩听说爹当兵走的时候,老瓦叔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说你就放心去部队吧,家里有我呢。
即使后来他们都成家了,我家的农活儿老瓦叔还是像以前那样,没少帮忙干。
爹也很感激,每次回来都会和老瓦叔喝两盅,唠上好一阵子。
⑪我和娘钻进人群,看到爹拎着镐头,额头上青筋暴起,指着离他不远的老瓦叔,高一声低一声地吼着。
⑫“弟妹你来评评理,你说说你家人,非得说我占了你家的地,这怎么可能?你家的地这些年都是怎么种的?还不是每年开春我帮你们家种?他说地不对劲儿,这不是埋汰我吗?”老瓦叔涨红着脸,横在娘的面前气哼哼地说。
⑬我心里也有些生爹的气,狠狠瞪了爹一眼。
老瓦叔虽然爱占点儿小便宜,可平时没少帮我家忙。
他家的日子比较紧巴,但也不会干占地这样的事啊!⑭娘赶紧笑着说:“别听他胡说,你怎么能占我家的地呢?”爹几步跨到要离去的老瓦叔面前,两手一张吼道,“把地的事儿整明白再走!”⑮“哎,我看你是没完没了啊,谁稀罕占你家地咋的?当初分地的时候是有文书的,你这块地有多少条垄沟,你数数,看少没少!”⑯“垄沟是一条没少,界石也在那儿埋着,看哪儿都没毛病,但是垄台儿变窄了!当初分地的时候,界石正对着这棵小树。
2023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解析)
![2023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164b2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1c.png)
2023年浙江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徒步旅行斯蒂文森①我们决不可认为,徒步旅行只是如一些人所说的那样,不过是到村郊野外去观赏景物的一种不错的方法而已。
其实要观赏风景,好方法是很多的;其中最生动的一种便是坐火车去看,不管一些假冒风雅的人对此会是怎样讲法。
但是徒步去看却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可以与前面那种互为补充。
②说实在的,一个真正有着点“民胞物与”情怀的人,每当他外出之际,其志往往并不在于景物的佳妍而在于心绪的欢快——在于晨起出发之前的憧憬与希望和夜晚归来之后的恬静与酣畅。
他常常说不清是背上行囊还是卸下它时他的心情更为高兴。
他出发前的那种欣欣然的心情已经可以使人料到他抵达时的愉快。
他的坐卧行止本身不仅是一种福分,而且还将不断加深,于是便乐上加乐,源源不绝,如环之无端。
正是这种妙处,理解的人往往不多;这种人要不久留一地,长期不动;要不拼命赶路,顷刻数里;他们决不把这两者折衷一下,而是终日恓恓惶惶,早为晚忙,晚为早忙,所以说旅行的妙处对于那种徒知奔波赶命的人往往不懂。
这种人是连见到别人饮柑桂酒时用了个小盏也会心头不快的,因为他们自己平日喝酒总是大杯猛灌。
他不懂得酒要细品才能喝出味来。
他不懂得那种毫无头脑的没命赶路只会使自己疲惫不堪,不成人形,结果夜晚抵达旅舍之后,只觉五官麻木,心头漆黑,空负了那一天风月。
的确,在那暖风和煦的月下漫步,他是全然不能领略的。
这时他真是意绪全无,唯一的要求便是索来睡帽,上床大睡。
如果他是个吸烟的人,这时连他的烟斗也会变得索然无味,失去魅力。
这种人在乐趣的追求上注定会要事倍功半,甚至最后也得不到半点乐趣。
③首先,为了充分领略徒步旅行的妙处,这种出游必须一人孤行。
如果你要结队甚至只再找一个人一起前行,那么这种出游也只是徒有其名而已;它已发生质变,而成了一种游宴性质的集会了。
所以徒步出游只应单独进行,因为它的特点即在自由自在,不受拘束;因为这可以使你想行则行,想止则止,在路径上也是可此可彼,一切全凭你的兴致;因为你行路的疾徐快慢可以由你自己掌握,既不需要在一名步履如飞的人的一旁赶得喘气,也不需要在一个女孩子的身边一步三摇。
中考语文 轮冲刺《现代文阅读 》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 轮冲刺《现代文阅读 》含答案 (一)](https://img.taocdn.com/s3/m/2308ff3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0.png)
中考语文轮冲刺《现代文阅读》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轮冲刺《现代文阅读》含答案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了更好地备战中考,同学们需要进行轮冲刺,掌握较高水平的阅读理解和解题技巧。
以下是中考语文轮冲刺《现代文阅读》的相关内容,以及答案解析。
1.文稿:我想赠送给我的孩子(节选)文/牛津据调查,现代家庭条件普遍优越,而且孩子个个都是重点中学名校的名额争夺者,生活上的物质及精神上的满足,不像是二十年前须得人为地去创造,而是谁也不能顶撞地自然而然地降临。
而孩子的教育问题却犹如石灰岩上的菇菌之蔓生,防不胜防。
......我现在对自己十分失落,因为我以前一直没有想到去对孩子进行心灵上的培养,比如神和爱。
我并不知道他们究竟什么概念,因为我自己的问题没有解决。
希望我还有机会去修复我的错误,如果时间流逝了,我将永远心灵痛苦。
所以我决定重新开始我的人生旅程,在短短的人生里留些真实和永远,这是我对自己未来的要求,同时也是我想赠送给我的孩子。
问题:文中“孩子的教育问题却犹如石灰岩上的菇菌之蔓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孩子的教育问题像是在石灰岩上的菇菌一样繁衍生长,无法控制。
解析:这句话用比喻的方式来形容孩子的教育问题十分严重,就像是在石灰岩上的菇菌一样繁衍生长一样无法控制。
2.文稿:泥鳅 (节选)文/QQ不知道哪儿学过,泥鳅腹部暗红,就像块被火烤过的麻糖。
邻居村妇给我讲过,好吃不好看。
水库里的泥鳅尤其肥美,嘴馋的我们经常在里面捉,可都不敢吃,只有在节庆时才大摆宴席,泥鳅是其中的一道拿得出手的菜肴。
......问题:这篇文靠什么让我们信服?答案:这篇文靠生动的描述和细腻的感受表现力让我们信服。
解析:作者通过描述泥鳅的外貌和味道,以及对泥鳅回忆和感受的描写,让读者对泥鳅的味道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感受,从而使得读者能够产生信服的感受。
3.文稿:沙发 (节选)文/哈罗德.詹姆斯坐在一个舒适、柔软的沙发上,是人们喜欢的事情之一。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巩固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巩固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35516d0b4e767f5acfcef1.png)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巩固练习一、【高清课堂:现代文阅读精讲ppt19】青花瓷瓶史雁飞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
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
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
在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
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
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看手里的图片。
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很吃惊,自语道:这样的鬼天气,有谁会来当东西呢?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
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孩子,你要当东西吧?”他问。
“我,我……”小男孩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那你要做什么?”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
“哦,孩子,进店说吧。
”男孩从雪里拔出双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
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
老板摘下男孩的棉帽,一边拍打棉帽上的积雪,一边说:“孩子,那你究竟来做什么呢?”“我……我妈病了。
”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
当铺老板很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来跟我借钱?”“噢,不,不,我不是。
”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夜里咳嗽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痨。
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
”男孩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递给老板。
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凐散。
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
“啊!青花瓷瓶?你是从哪弄来的?”老板眼睛盯向男孩。
老板娘听说有人来当青花瓷瓶,兴冲冲地从屋里走出来,说:“在哪呢?快让我看看。
哇,这么漂亮的青花瓷瓶!”男孩变得更加局促起来,眼神中藏着遮掩不住的慌乱。
15现代文阅读(散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原卷版)
![15现代文阅读(散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c502b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2.png)
15现代文文阅读(散文)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种子秘语祁云枝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
它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身穿皮毛的动物,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从地面起飞,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
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
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
诗与远方,其实也是所有草木的梦想。
此刻,我正在一棵高大的红枫树下拍摄小视频。
鲜红的枫叶,在秋风里荡秋千,荡出唰啦啦的声响。
眼前的枫树,宛若一条流向天际的河流,翻卷出红色的浪花。
小鱼般欢快的种子,从朵朵浪花里迸溅出来,进入我的镜头。
秋意渐浓。
树木多穿起金黄橙红的衣裳,这是成熟的颜色,也是富足的颜色。
天空里密布独属秋天的忙碌,看得见看不见的种子,在我的头顶上飞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约。
我仿佛看见,又一个春天来临,姹紫嫣红和万千生命的迭代,纷纷从种子里萌动。
大地,又一次演绎万种风情。
一旁的女贞树上,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
蓝天、紫果、绿叶,组合成一幅画,鸟儿,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
灰椋吃饱喝足后抹着嘴巴飞远了,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女贞种子穿越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
鸟儿播种的同时,还顺带施了肥。
我追着一粒种子拍摄。
镜头里,红枫种子旋转出令我痴迷的轻盈,它晃晃悠悠,漫无目的而又充满了希望。
我知道,种子飞行的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那一刻经过它身旁的风,这种不确定的飞行,像极了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
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转着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两粒种子,像两条吻在一起的小鱼身体呈倒八字张开。
橙黄的鱼头是种子,鲜红透亮的鱼尾是翅膀,这枚翅果不像是现实的种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灵。
在这架小小“螺旋桨”的带领下,红枫种子轻舞飞扬。
红枫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因重力下坠的刹那,这对小鱼翅膀即刻开启了螺旋桨的功能,在空中飞快地旋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