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情况

合集下载

工业园区配套公共服务建设

工业园区配套公共服务建设

工业园区配套公共服务建设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个成功的工业园区不仅仅需要有先进的生产设施和高效的产业链,还需要完善的配套公共服务。

这些配套公共服务如同园区的“软实力”,能够为企业创造更优质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优质资源,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工业园区配套公共服务涵盖了诸多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设施、能源供应、环保设施、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以及文化娱乐等。

这些服务设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园区生态系统。

首先,便捷的交通设施是工业园区配套公共服务的基础。

一个高效的交通网络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增强园区与外部市场的联系。

这不仅包括园区内部道路的合理规划和建设,还需要与周边的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枢纽实现无缝对接。

比如,设置专门的货运通道,避免货运车辆与客运车辆的相互干扰;建设充足的停车场,满足企业员工和访客的停车需求。

此外,公共交通的覆盖也至关重要,开通公交线路或者提供园区班车服务,方便员工的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能源供应是工业园区正常运转的动力保障。

稳定可靠的电力、燃气、热力等能源供应对于企业的生产至关重要。

园区应规划建设先进的能源供应设施,确保能源的充足供应和合理分配。

同时,积极推广新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等,实现能源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能源供应方面,还应注重节能措施的推广和应用,鼓励企业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环保设施是工业园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

园区应配备完善的污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确保企业的生产活动符合环保标准。

同时,加强对园区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环保监管机制,对于违规排放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支持

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支持
本现状 1.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速、 规模不断扩大 十五 以来 , 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迅猛, 年 均增 长速 度 25% 左右 , 是 经济 增长 最 快的 产业。 2003 年 ,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 1235. 9 亿元 , 占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 30. 5% , 对全市 工业增长的贡献率 37. 0% 。目前 , 天津市超亿元产 值的高新技术企业 127 家 , 其中 10 亿元以上的企业 17 家, 一批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能力、 较 高知名度的产品 , 已经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如移动 电话、 彩色显象管、 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器、 光盘驱动 器、 电子元器件、 自动客梯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绿色高能电池、 皮质激素、 自动售货机及防伪识别产 品、 IC 卡及读写机具、 变性淀粉及生物降解塑料等。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天津市工业产业结 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对天津市经济发展起到 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 高新技术 产业化进程加 快 , 产业集群初 步 形成 截止 2003 年, 天津市共组织实施 25 个国家高 技术产业化项目 , 累计实施了 66 个市重大高新技术 产业化项目, 已竣工项目为 32 项。这些重大产业化
2004 年 10 月 第 20 卷 第 5 期
石油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ournal of the U niversity of P etroleum, China( Edit ion of Social Sciences)
Oct. 2004 V ol. 20 N o. 5
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支持
1. 实行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 府采购 制度 在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过程中 , 要明确 高新技 术产品 的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范围 , 可参照国家 科技部颁布的 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 , 根据天津 市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高新技术产品的范围。在 政 府采购法 出台以前 , 应制定 天津市政府采购的非 约束性规定 ( 即 试点办法 ) 来指导市区政府的试 点工作。在政府采购的非约束性规定中, 就应明确各 级政府用政府采购手段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任 务。要加快政府采购的信息化建设 , 尽快形成全市统 一的科技市场和信息平台。要实行较为灵活的高新 技术产品价格政策。比如对处于幼稚行业的高新技 术产品, 有必要做出强制性规定: 当其价格高于国内 外同类产品一定比例( 如 5% ) 而性能相近的情况下, 政府采购仍应优先采用天津市的高新技术产品。 2. 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向和方式 , 使之向高 新技术产业倾斜 ( 1) 要调整财政科技投入的方向。财政的科技 投入应由对科研机构、 科技人员的一般支持, 改变为 以项目为主的重点支持, 要集中力量着重支持高新技 术发展的重大领域和重大项目, 要改变过去 撒胡椒 面 的现象, 增加投资强度, 选择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天 津市区域性经济发展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和重 大项目集中投入方式, 提高科技投资的使用效率。 ( 2) 要改变现有财政科技投入单一支持 ( 企业 ) 项目技术开发的投入方式, 支持公共性创新技术平 台建设。在高新技术重点领域搭建共性技术平台 , 同时建立各类公共性科技服务平台 , 比如大型科研 条件协作平台、 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 孵化器平台等 的建立; 应建立网上科研服务平台 , 加强科研信息化 管理。 ( 3) 政府应改变单一的无偿投资方式, 采用有偿 投资方式。天津市政府要加强对市经委中小企业担 保中心、 财政局民营企业担保中心、 市科委创业投资 担保中心以及各区县财政局的投融资担保机构的引 导和管理 , 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引导、 拉动民 间资金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和项目中来 , 对 真正具有良好前景但也具有较高风险的各种科技活 动, 以政府的财政信用为后盾为活动者提供担保, 保 证高科技活动者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开展各种科技 活动。 3. 采取多样化的科技税收优惠方式 , 鼓励高新 技术企业的发展 ( 1) 要逐步由直接优惠为主向间接优惠为主转 32

公共服务平台情况汇报

公共服务平台情况汇报

公共服务平台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下面我将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公共服务平台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建设了自己的公共服务平台,并通过整合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实现了跨部门、跨地区的服务协同。

同时,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业也积极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选择。

其次,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政务服务外,公共服务平台还提供了教育、医疗、就业、社保、文化、旅游等多领域的服务。

群众可以在家门口就能办理各类业务,极大地方便了生活。

再次,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方式更加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实现了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

群众可以通过手机App、网站、自助终端等多种方式享受公共服务,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

最后,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纷纷加强对公共服务平台的管理和监督,建立了健全的服务评价机制,推动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群众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满意度不断提升,为社会稳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总的来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服务内容和方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还有提升的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投入,加强各类服务的整合和协同,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以上就是我对公共服务平台情况的汇报,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事能够认真研究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更大进步。

高新产业园区平台公司发展路径探索

高新产业园区平台公司发展路径探索

金融观察Һ㊀高新产业园区平台公司发展路径探索陈天标摘㊀要:从高新产业园区平台公司发展路径来看ꎬ首先要认清改革方向ꎬ实现平台转型ꎻ要去 行政化 ꎻ其次是转变经营理念ꎬ创建市场化㊁开放式和专业化的服务平台ꎻ再次是规范资本管理ꎬ通过优化资源管理和完善法人管理制度ꎬ达到提升营运效率ꎮ此外ꎬ还应完善激励机制ꎬ培植专业人才ꎮ关键词:平台公司ꎻ高新区ꎻ融投资㊀㊀为了优化高新产业园区的投资环境ꎬ解决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㊁土地流转㊁融资等问题ꎬ很多地方都由政府牵头成立高新园区平台发展公司ꎬ用来专门为高新园区的开发建设服务ꎮ此类公司从成立之始就定位为以市场化为主体的公司ꎬ这与传统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有了很大的区别ꎮ但是在高新园区平台公司的发展进程中ꎬ仍然存在着许多路障和困境ꎬ值得我们探索ꎮ一㊁认清改革方向ꎬ实现平台转型高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ꎬ虽然以市场化为主体ꎬ但仍然没有摆脱政企不分的弊端ꎮ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ꎬ其中的弊端不断暴露ꎬ实现转型已成为必然ꎮ中发[2018]27号文件明确提出 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ꎮ 这既是吹响进军的号角ꎬ又是为平台公司指明了发展方向ꎮ(一)去 行政化去 行政化 就是要淡化公司的行政色彩ꎬ其本质就是要实现政企分开ꎮ但目前的平台公司政企不分的弊端显而易见ꎮ在平台公司实现转型前ꎬ由于政企不分ꎬ平台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由政府部门直接指派ꎬ往往无法给平台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一个清晰的战略定位ꎮ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ꎮ平台公司向市场化及实体公司转型的前提是必须去 行政化 ꎬ实现政企分开ꎮ(二)探索与其他商务服务业公司合作的融资模式一是平台公司应以参股的形式与多家商务服务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ꎮ二是通过股权转让㊁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入社会资本ꎬ重点支持高新园区基础设施㊁高新技术产业等项目建设与运营ꎮ这样可以广泛吸引民间资本ꎬ主要投资于高新园区的基础设施㊁公共服务㊁生态保护㊁高新技术产业等ꎬ用以改善高新园区的硬件条件和综合环境ꎬ支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ꎮ(三)改进公司财务核算方式ꎬ向实体公司转型通过市政府授权公司作为PPP模式的实施主体ꎬ具体负责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一系列工作ꎮ将融资平台公司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看作公司产品ꎬ以出售或租用的方式给政府ꎬ构建融资平台公司与政府间的 契约 关系ꎬ从而完善融资平台公司的财务结构ꎬ打造公司新的盈利模式ꎬ提升其可持续造血功能ꎮ政府通过拨款和投资对一些高新技术项目和准公益性项目给予资金扶植ꎬ降低高新技术的投资风险ꎬ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ꎮ二㊁转变经营理念ꎬ创新服务平台高新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商务服务业平台公司ꎬ理所当然地主营为园区企业的服务业务ꎮ但高新园区的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服务ꎬ它必须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之上ꎮ创新是任何企业发展的原动力ꎬ高新园区的 高 和 新 突出地表现在创新能力上ꎬ园区平台公司必须以创新为动力ꎬ转变经营理念ꎬ在服务平台的转型㊁升级㊁提能上下功夫ꎮ(一)创建市场化的综合服务平台高新区的平台公司转型ꎬ其本质就是实现市场化的运作方式ꎮ平台公司要坚持公平㊁公正㊁诚实㊁守信的原则ꎬ遵循市场经济规律ꎬ强化服务意识ꎬ提升服务能力ꎬ从整体上提高服务质量ꎮ高新区服务平台ꎬ不仅要为园区内企业提供融资服务ꎬ还应在信息交流㊁技术咨询㊁知识产权分析等综合服务方面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ꎮ(二)创建开放式的创新服务平台在全民创新的新时代ꎬ高新园区平台公司必须构建属于自己的创新创业生态ꎮ平台公司的基本职能就是要通过平台运行整合创新主体ꎬ优化资源配置ꎬ从而形成若干有利于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生态群落ꎮ一是加大知识㊁技术㊁信息等现代服务要素投入力度ꎬ不断提高高新产业投入构成中的软要素投入比例ꎬ推动高新产业的服务化改造与发展ꎬ降低其物耗能耗水平ꎮ(三)创建专业化的产业服务平台高新区平台公司的业务要从基建领域延伸到产业投资服务领域ꎮ平台公司要彻底改变过去代表政府进行股权投资或参与建立政府性产业基金这一单一化参与模式ꎬ建立积极主动多元化参与模式ꎮ一方面ꎬ要积极吸引和利用社会力量完善平台的产业服务体系ꎬ另一方面ꎬ通过合资合作或自主运作等方式丰富园区金融要素供给ꎬ以优化园区创业环境ꎮ通过专业化的产业服务平台ꎬ积极参与高新区创业生态建设ꎬ为高新园区内的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㊁资源支持ꎬ努力打造一个优质的创业生态环境ꎮ三㊁规范资本管理ꎬ提升营运效率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ꎬ一个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问题越来越凸显在人们面前ꎮ大家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ꎬ要解决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问题ꎬ就必须从规范资本管理ꎬ提升营运效率入手ꎬ说得更明确一点ꎬ就是要实现从 管资产 向 管资本 的转变ꎬ优化国资监管机构的履职方式ꎬ探501索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ꎮ(一)优化资源配置在高新区平台公司发展过程中ꎬ必然会集聚大量经营性业务资源ꎬ如公用事业资源㊁基础建设资源㊁公共服务资源㊁产业资源等ꎬ会形成规模较大的业务体系ꎮ平台公司就要凭借其资源优势ꎬ逐步向市场运营转型ꎬ通过资本的市场化运营ꎬ拓展自己业务ꎬ实现各业务板块资源的优化整合ꎬ最终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ꎮ(二)优化整合本地资源在高新园区建设中ꎬ如何实现本地闲置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ꎬ这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ꎮ在平台公司建设中ꎬ要搭建一个以国有资产平台为主导的本地混合所有制合作平台ꎬ通过平台吸引本地农民集体土地资源㊁本地企业家资金资源整合参与园区开发建设ꎬ实现土地资本化ꎬ使得本地农民㊁企业家成为园区开发建设的参与者和投资者ꎬ从而有效地激发本地市场主体活力ꎬ实现区域价值增值ꎮ(三)完善公司法人管理体制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管理机构ꎮ建立政企分开ꎬ权责明确的监管制度ꎮ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管控作用ꎬ更要赋予公司充分的决策自主权ꎬ使公司能够按照市场规律健康运行ꎮ要建立一整套规范化制度ꎬ以保证公司在重大决策有章可依ꎬ避免因个别人的失误而导致整个决策失误的风险ꎮ此外ꎬ还要进一步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ꎬ包括信息披露制度㊁资金管理制度㊁风险投资制度等ꎮ以制度保证公司的健康发展ꎮ四㊁完善激励机制ꎬ培植专业人才高新园区平台公司的职能是非常繁杂的ꎬ它不仅要承担开发建设ꎬ还要负责投资融资业务等ꎮ这就需要专业化的运作ꎬ而专业化运作少不了专业化的技术人才ꎮ但目前我国的平台公司专业化运作能力普遍较低ꎬ专业化人才严重缺乏ꎬ成了平台公司发展的一个瓶颈ꎮ为此ꎬ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ꎬ培植平台公司的专业化人才ꎮ一是要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ꎮ实现转型后的高新园区平台公司ꎬ不仅需要具有高素质的管理型人才ꎬ更需要各种专业技术人才ꎮ如金融投资分析师㊁经济师㊁会计师㊁审计师㊁律师等人才ꎮ在人力资源建设中ꎬ要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ꎮ要按照德才兼备原则ꎬ为公司高薪聘用协调沟通能力强ꎬ具有战略目光ꎬ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专业人才ꎮ公司要为专业人才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信息库ꎬ不仅要有物质激励机制ꎬ吸引人ꎬ留住了ꎬ还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精神激励方式ꎬ激活专业技术人才的精神力量ꎬ为他们营造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和专业特长的条件ꎬ促进专业人才的专业发展ꎮ二是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ꎮ以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对干部和员工进行激励导向ꎬ以绩效考核作为动力机制ꎮ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ꎬ首先要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ꎬ奖勤罚懒ꎮ真正做到人尽其才ꎬ才尽其用ꎮ在薪酬分配方式方面实现与经营业绩相挂钩ꎬ与个人的实绩相一致ꎮ对公司的业绩和发展做出较大贡献者ꎬ应给予相应的奖励ꎮ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㊁适应平台公司特点的考核指标以及实施考核的具体规程ꎮ在制定考核指标时ꎬ要深入调查研究ꎬ从本公司的实际出发ꎬ广泛征求不同层次ꎬ不同岗位的员工的意见和建议ꎬ使得所制定的考核指标ꎬ既能体现公司的要求ꎬ又能得到员工的认同ꎮ让考核激励机制与工作激励㊁参与激励㊁培训激励和升职激励等相结合ꎬ为专业人才的成长提供保障ꎮ参考文献:[1]孔令辉.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型发展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ꎬ2016.[2]杨宜青.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探索[J].桂海论丛ꎬ2018(3).[3]赵晨.国有企业作为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及控制建议[J].中国总会计师ꎬ2018(6).作者简介:陈天标ꎬ义乌信息光电学院ꎮ(上接第104页)现金股利成正比趋势ꎬ因而从现金流量角度分析的长期偿债能力与现金分红大体存在正比关系ꎮ总体而言ꎬ与短期偿债能力相比ꎬ长期偿债能力对现金股利发放的影响力没有那么显著ꎮ我们可以说长期偿债能力为现金股利的发放提供了保障ꎬ但不能说它们之间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ꎮ五㊁政策建议股利政策的制定不能只考虑盈利能力㊁公司规模等因素ꎬ负债能力㊁负债结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ꎮ负债能力能够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㊁财务风险㊁筹资情况等ꎬ优化负债结构有助于稳定企业的信誉状况ꎬ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ꎮ因此ꎬ要提高公司负债能力ꎬ优化负债结构ꎬ要通过加强内部资产管理ꎬ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ꎬ包括货币资金㊁存货㊁应收账款等ꎬ来优化资产结构ꎬ增强公司偿债能力ꎬ要合理制定偿债计划ꎬ增强偿债意识ꎮ传统的偿债能力分析中ꎬ通过流动资产比流动负债㊁负债总额比资产总额ꎬ来分析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状况ꎬ但这实质上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法ꎬ本文从静态㊁动态两个角度出发ꎬ考虑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ꎬ这样更客观㊁可信地反映企业偿债能力ꎬ也给予企业启示ꎬ要有充足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来从动态上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ꎮ当然ꎬ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负债结构ꎬ合理安排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的比例ꎬ适当降低流动负债在负债总额中占比ꎬ改善举债融资结构ꎮ若流动负债占比过大ꎬ公司短期偿债压力增大ꎬ财务风险会增加ꎬ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ꎬ进而影响公司信誉ꎬ因而优化负债结构也具有重大意义ꎮ作者简介:曾红ꎬ武汉工商学院ꎮ601。

德州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德州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第12期2023年4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No 12Aprilꎬ2023作者简介:韩利伟(1987 )ꎬ女ꎬ山东德州人ꎬ助理研究员ꎬ硕士ꎻ研究方向:科技咨询与科技管理服务ꎬ科技成果转移转化ꎮ德州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韩利伟ꎬ李光彬ꎬ韩㊀彬(德州市科技金融产业融合促进中心ꎬ山东德州253000)摘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ꎬ是聚焦地方产业发展㊁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ꎮ文章主要分析研究了部分地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和各建设主体的功能定位ꎬ结合德州实际ꎬ提出平台建设原则ꎬ并且从建设主体㊁提升平台服务能力㊁扩大平台共享群体㊁强化制度建设和绩效评估等方面提出在德州建设和运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有效对策建议ꎮ关键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ꎻ建设ꎻ运行中图分类号:G322 7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在科学技术迅速产业化的背景下ꎬ科技创新资源对于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政府㊁企业㊁高校㊁科研机构基于开放性和资源共享原则ꎬ利用各自的优势条件与技术资源ꎬ在分工协作共同推进创新的进程中所形成的良好相互协作和互动联系的创新组织方式与基本机制设计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聚焦地方产业发展㊁弥补企业单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载体ꎬ以其强有力的资源整合功能㊁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以及高共性科技研究水平受到了各地的广泛关注ꎮ2022年ꎬ为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ꎬ德州市精准布局集成电路㊁高端装备等11条关键产业链ꎬ聚焦于培育链主产业为基础㊁上下游融通为主线ꎬ形成一个富有德州特点的㊁在省内甚至国内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全产业链ꎬ以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ꎮ为构建完整产业链ꎬ德州市加大力度 双招双引 ꎬ除了核心企业ꎬ大量中小企业在德州落地生根ꎮ自身规模㊁资金链等原因ꎬ中小企业缺少高昂的科学仪器设备和技术人才ꎬ研发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重大技术难题自身无力解决ꎬ极大地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ꎬ同时也将严重阻挡全市整体科技创新发展ꎮ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方式在实践中操作难度很大ꎬ且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可以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所需的基础技术服务ꎬ中小企业依靠资源 共享 突破创新瓶颈ꎮ规模较大的企业也可借助平台提供技术服务ꎬ节省企业资源ꎬ整合力量攻克共性技术难题ꎮ建设和运行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ꎬ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研发投入费用ꎬ减轻企业压力ꎬ同时可以支持各种高新技术研究和高新技术成果落地实施转化ꎬ切实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ꎮ1㊀德州市研发平台建设现状㊀㊀据统计:德州市建有国家级工程实验室2个ꎬ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ꎻ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0个ꎬ省级工程实验室41个ꎬ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个ꎬ省级重点实验室8个ꎬ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个ꎻ市级工程研究中心19个ꎬ市级工程实验室90个ꎬ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2个ꎬ市级重点实验室143个ꎬ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9个ꎮ在产业布局方面ꎬ研发平台建设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㊁高端装备㊁新能源等部分优势产业ꎻ在建设主体方面ꎬ德州市 双50强 企业㊁高新技术企业中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的数量仅为36%和11%ꎻ在建设时间方面ꎬ省级以上研发平台中ꎬ2018年以后建设的平台仅占35%ꎬ多数平台建设时间较早ꎬ硬件设施投入不足ꎻ在平台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方面ꎬ多数平台专业技术人员为专科学历ꎬ人员学历层次偏低ꎬ专业技能不强ꎮ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见ꎬ多数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不完善ꎬ或是缺乏相关的各类高价仪器设备ꎬ或是现有的仪器设施数量㊁精密程度和检测标准过低ꎬ或是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ꎬ各项标准远远不能满足技术创新需求ꎮ为推动技术创新ꎬ很多企业采取购买其他先进地市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完成实验和检测工作ꎬ在时间和成本上严重限制了企业技术改进和创新发展ꎬ因此ꎬ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需求极为迫切ꎮ从功能角度出发ꎬ企业期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在创新链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在产品设计阶段ꎬ企业可以借助平台提供的信息咨询服务ꎬ快速形成完善㊁实用的产品概念ꎻ在产品研发过程中ꎬ通过平台提供的仪器设备ꎬ共享的行业关键共性技术ꎬ帮助企业攻克技术瓶颈ꎻ产品成型后ꎬ平台可以为企业产品性能改进㊁质量控制等提供分析检测测试一站式服务ꎻ在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及后续的商业化过程中ꎬ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的技能培训等服务ꎮ总之ꎬ企业借助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整合的创新资源ꎬ可以完成从科研到产业化的一系列创新活动ꎮ2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模式㊀㊀按照平台建设主体划分ꎬ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模式ꎮ2 1㊀政府部门建设模式㊀㊀政府部门建设模式是由政府部门直接投入ꎬ平台带有公益属性ꎮ例如ꎬ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由上海市科委下属的全额资金事业单位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专门负责建设㊁运营和管理工作ꎬ成为我国首个地方性技术信息公开共享的政府专业服务单位ꎮ该研发服务平台不以营利为目的ꎬ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和载体ꎬ努力打造完备的科技资源服务体系ꎬ充分用好政策抓手ꎬ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模式ꎬ有效支撑科技创新活动[1]ꎮ2 2㊀核心企业建设模式㊀㊀在某一领域ꎬ会存在 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 的产业模式ꎬ即在该产业领域内有一个核心公司ꎬ该公司拥有足够大的规模ꎬ足以带动该产业发展方向ꎬ同时存在部分中小企业为核心公司提供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产品ꎮ例如ꎬ上海市低压电器与智能家电专项科技服务平台由上海市家电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承建㊁运营和管理工作ꎬ平台服务内容包括技术研究㊁技术服务㊁技术咨询㊁行业与标准服务㊁研究性试验服务㊁检测服务等ꎮ企业通过使用平台服务ꎬ可享受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各项优惠政策ꎬ大大降低自身的研发成本ꎮ2 3㊀科研机构建设模式㊀㊀在某一产业中ꎬ有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对产业技术创新发挥引领作用ꎬ在专业知识㊁人才队伍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存在绝对优势ꎬ能够聚集产业内企业㊁研发团队等机构或个人ꎬ通过提供产业技术研发服务ꎬ促进产业技术创新ꎮ佛山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是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㊁佛山市季华实验室㊁佛山市仙湖实验室㊁广东中科半导体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等多个科研机构合作共建ꎬ多个建设主体共同提供技术研发服务ꎬ合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ꎮ2 4㊀政府部门㊁企业和科研机构混合建设形式㊀㊀政府部门㊁企业和科研机构混合建设模式既可以由政府部门主导㊁以企业或科研机构为辅ꎬ也可以由企业或研发机构主导㊁以政策引导和基金扶持为合作形式ꎮ该建设模式彰显了政府部门对产业技术创新服务的绝对保障ꎬ同时ꎬ产业内相关企业或研发机构也成为平台的主要投资方ꎬ为促进平台效益提升而主动推广平台使用ꎮ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公共研发平台是由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主导建设的ꎬ宗旨是强化生物医药公共研发服务职能ꎬ辐射带动区域和行业科技创新[2]ꎮ3㊀德州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原则3 1㊀立足产业ꎬ统筹布局㊀㊀围绕德州市 541 产业体系㊁ 三三倍增 战略ꎬ按照全市发展规划ꎬ在新能源㊁新材料和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率先布局ꎬ聚焦建设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ꎬ发挥优势ꎬ保证质量ꎬ讲求实效ꎬ助力打造德州特色产业名牌ꎮ3 2㊀集聚资源ꎬ合力创新㊀㊀在发挥现有各类研发平台作用基础上ꎬ依托产业内骨干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开放性专业技术服务平台ꎬ积极引进山东大学㊁中科院㊁中检集团等高端科研及检测机构ꎬ集聚人才㊁科技㊁金融㊁产业等资源ꎬ合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ꎬ产出开创性㊁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ꎬ推动产业提质增效ꎮ3 3㊀开放共享ꎬ服务社会㊀㊀面向产业开放ꎬ注重资源共享ꎬ强化服务职能ꎬ为德州市内企业提供技术支持㊁人才培训㊁设备使用㊁质量管控等方面的服务ꎬ带动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ꎬ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ꎮ4㊀德州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对策建议4 1㊀政府主导ꎬ多方共建㊀㊀在建设初期ꎬ建议德州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采用政府主导㊁多方共建的建设模式ꎬ即政府部门在发挥建设主导作用的同时ꎬ要充分调动企业㊁研发机构等各方面的积极性ꎬ共同推动平台建设ꎮ另外ꎬ要明晰政府部门与其他建设主体在平台建设上的责任划分ꎬ政府部门应在政策出台㊁宏观规划㊁管理引导上对平台发展予以大力支持ꎬ并激励与带动民间资本参与ꎬ建立以政府财政资金注入为基础㊁社会资本普遍参与的多样化投资方式ꎬ组建起点高㊁科技研发实力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ꎬ为区域内集群产业提供多方位服务[3]ꎮ4 2㊀提升平台服务能力㊀㊀为保证平台建成后正常良性发展ꎬ有效发挥服务作用ꎬ应不断加强平台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ꎬ提升平台服务能力ꎮ一是要采取定期的技术培训ꎬ提升人员技术能力ꎬ通过聘请专家与企业开展双向交流ꎬ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ꎮ采取灵活多样的人事管理制度与工资机制ꎬ形成科技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制度ꎬ多举措强化科研人才队伍建设ꎬ激发和调动平台科研人员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ꎮ二是要进一步改善基础硬件建设ꎬ提高技术服务的实效性ꎬ让服务对象在基本科技业务上更全面ꎬ在专项科技服务上更精通ꎮ使中小企业在科技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若干共性技术难题得以集中攻克ꎬ从而使服务对象自身形成良性循环ꎬ促进其持续成长ꎬ并继续为社会创造良好的服务ꎮ4 3㊀扩大平台共享群体㊀㊀政府在运作平台时ꎬ需要做好平台的宣传推介ꎬ并利用各种手段提高有需求群体对服务平台的认知度ꎬ尤其是针对科创园区中小企业㊁科研机构和广大科研人员ꎬ更需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ꎬ切实加强他们对公共科技服务体系的认识[4]ꎮ同时ꎬ需要进一步健全平台的使用规范ꎬ一方面确保设备资源不被滥用浪费ꎬ另一方面通过精简的使用申请手续ꎬ最大限度降低使用门槛ꎬ防止企业受繁杂的制度流程影响ꎬ从而大大降低了使用意愿ꎮ4 4㊀强化制度建设和绩效评估㊀㊀强化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科学决策与监管[5]ꎬ通过建设质量评估监控制度以及相应的服务保障系统ꎬ实现平台的有效运营ꎮ针对各个平台进行分类分级管理ꎬ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ꎬ明晰管理层的权力与责任ꎬ有效推动平台建设的信息公开共享ꎮ同时ꎬ严格遵循责任明晰㊁评估合理㊁公开有序和管理规范的基本原理ꎬ完善并保障平台建设和运营的绩效考核管理机制㊁信息共享监督机制和人才评估管理机制ꎬ从而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ꎮ5 结语㊀㊀作为欠发达地区ꎬ德州的科技基础条件相对滞后ꎬ科技创新资源相对匮乏ꎬ无论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还是新兴产业发展培育都需要有科技创新平台的强力支撑ꎬ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显得尤为迫切ꎮ但平台建设与运行是一个长期工作ꎬ需要在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的同时ꎬ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ꎬ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主体的积极性ꎮ除此之外ꎬ为了促进平台的可持续发展ꎬ要不断加强基础硬件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ꎬ提升平台服务能力ꎬ做好宣传引导ꎬ规范使用手续ꎬ扩大平台共享群体ꎬ同时ꎬ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绩效评估ꎬ强化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科学决策与监管ꎬ真正发挥地方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带头作用ꎮ参考文献[1]谭瑞琮.聚焦企业需求ꎬ打造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服务平台体系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华东科技ꎬ2009(11):64-67. [2]王德强.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与运营模式研究 基于青岛市的实践[J].云南科技管理ꎬ2022(4):34-36. [3]齐振远ꎬ张晗蕊ꎬ王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 以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ꎬ2015(19):14-17.[4]姜展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公共性特征与建设探讨[J].改革与开放ꎬ2015(17):58-59.[5]白莉ꎬ牛连强ꎬ赵文增ꎬ等.建设公共研发平台推动区域协同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ꎬ2013(Z1):23-25.(编辑㊀何琳)ResearchontheconstructionandoperationmechanismofpublictechnologyserviceplatforminDezhouHanLiwei LiGuangbin HanBinDezhouTechnology FinanceandIndustryIntegrationPromotionCenter Dezhou253000 ChinaAbstract Thepublictechnologyserviceplatformisthesourceofenterprisetechnologicalinnovation andanimportantcarrierforfocusingonlocalindustrialdevelopmentandservingenterprisetechnologicalinnovation.Thisarticlemainlyanalyzesandstudiestheconstructionmodeofpublictechnologyserviceplatformsinsomeregionsandthefunctionalpositioningofvariousconstructionentities.BasedontheactualsituationinDezhou itproposesplatformconstructionprinciples andproposeseffective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forbuildingandoperatingpublictechnologyserviceplatformsinDezhoufromtheperspectivesofconstructionentities improvingplatformservicecapabilities expandingplatformsharinggroups strengtheninginstitutionalconstruction andperformanceevaluation.Keywords publictechnologyserviceplatform construction operation。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的报告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近年来,我市优化政策环境,激发企业创新动力,高新技术企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一、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1.高企数量增长情况十三五以来,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近4倍,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近4倍,年均增长率达35.88%,尤其在2018年和2020年增长率有较大的提升,主要原因是省、市出台的对高企培育及认定的相关政策激励企业申报高企认定。

2.高企分布情况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按县区分布,从地域分布上看,朝南区是我市高新技术企业聚集最多的县区,高企占全市总数的29%,燕北区排第二,高企占全市总数的16%。

3.高新技术所属领域情况我市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按国家重点支持的8个高新技术领域划分,电子信息领域为我市高企第一大领域,占全市高企总数的52%。

第二大领域为高技术服务领域,占比为13%。

二、当前高企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短板1.高企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市高企奖励资金提高,企业申报高企兴趣提升,申报高企认定的企业数量增多。

但部分企业申报高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拿到高企认定奖励,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兴趣不大,研发投入不高,认定后的高企质量难以保证,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贡献不大。

2.创新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我市总的人才队伍的建设还未能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企业引起人才面临较大困难,特别是重点大学、科研机构较少,高层次、复合型的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型人才相对缺乏。

虽然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人才问题仍是制约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发展的瓶颈。

三、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对策建议1.加大科技载体和平台建设。

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载体空间,依照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存量资产和已有的公共设施,加快创新企业发展。

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建设各类国家级、省级双创孵化平台,让孵化器+众创空间催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新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高新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高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平台建设1.2 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1.2.1 项目建设单位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该“中心”服务范围为渭南高新区内各类企业。

主要从事科技政策宣传、企业产品展示、科研成果发布、人才信息交流、新产品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等各类科技中介活动,并进行创业服务培训及企业投融资咨询。

1.2.2 项目负责人区管委会副主任。

1.3 项目建设地址依托高新区创业大厦现有办公条件,该大厦位于高新区行政办公中心,崇业路北段,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到位,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拥有大小会议室33间和标准化办公室100余间,可以满足各类会议、培训和办公需求。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办公用房面积约3000平方米。

1.4 指导思想和功能定位生产力促进中心是科技智力资源的整合平台,是连接科技界与企业界的桥梁,是政府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助手,是培养企业创新和创业人才的摇篮,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智慧团。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功能作用是集成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全程、综合服务,包括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孵化企业服务、招商引资、技术服务以及其他中介服务。

1.5 项目建设内容和任务公共服务主要是指面向中小企业开展的技术、信息、培训、融资、市场开拓等服务活动。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以及相应的系统软件;开展公共服务所必需的服务场所和设施的改造;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专业化服务的工业设计以及节能减排公用设施建设。

为了全力推动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发展规模,依托现有办公条件,实施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联合区内外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相关专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共享实验室,整合试验设备,添置专业仪器设备,以企业自行投资为主,除满足自身研发需求外,承担区内同类行业样品小试、产品中试、理化检测等有偿试验,解决行业内部技术研发难题。

高新技术产业园调研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园调研报告

高新技术产业园调研报告调研报告一、引言高新技术产业园是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集聚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园区。

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重视。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以及对当地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影响。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本次调研的对象是某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园,通过实地走访和与相关人员的交流,深入了解其规模、建设情况、入驻企业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注重收集相关数据和文献资料的分析。

三、调研结果1.规模和建设情况该高新技术产业园占地面积达到1000亩,分为七个功能区域,包括研发区、生产区、办公区等。

在建设方面,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包括通讯、电力、供水和道路等。

同时,园区也注重绿化的建设,使整个园区的环境更加舒适、宜居。

2.入驻企业情况该高新技术产业园吸引了一批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企业涵盖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

这些企业在该园区享受到了政府给予的税收优惠和扶持政策,提供了稳定的发展环境。

3.产业发展情况通过与园区相关人员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该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态势良好。

园区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园区也努力构建完善的产业链,鼓励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

这种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企业间的合作与创新,为产业的提升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人才引进和培养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虽然该高新技术产业园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入驻,但面临着人才缺口的问题。

因此,建议园区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力度,通过提供更多的人才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吸引更多的高级人才和创新人才入驻。

2.创新服务体系园区可以进一步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服务。

可以设立技术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评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研发瓶颈。

3.建立交流平台园区可以建立一个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间的交流合作。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地方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现象,分析其发展历程、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文将回顾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从起步阶段到如今的成熟阶段所经历的重大变革。

通过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深入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以及产业集聚对园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分析当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产业结构单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还将关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集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与现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

这一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创新阶段。

在起步阶段,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

这些园区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态势。

在这一阶段,园区的主要任务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环境优化以及企业引进。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布局,并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展。

政府加大了对园区的支持力度,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同时,园区开始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与发展建议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与发展建议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与发展建议作者:张赟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9年第19期摘; 要: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广大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需求,充分利用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为需求方提供检验检测、创业孵化、技术研发等服务,具备开放性、公共性和技术性。

文章分析了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指出了下一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发展对策与建议一、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围绕广大中小企业的创业创新需求,充分利用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为需求方提供检验检测、创业孵化、技术研发等服务,具备公共性、开放性、和技术性。

为江苏省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优化科技创新基地布局,为促进江苏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重要了支撑。

截至2018年底,江苏省已建有省级以上平台270多家,项目总投资80多亿元。

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围绕我省高新产业、重点产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以科技资源互通共享为目标,开展科技资源共享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服务,为支撑全省创新创业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

(1)瞄准高新、重点产业建设重大平台。

2018年,江苏省科技厅重点对准我省优势产业及未来产业创新的发展需求,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领域构建了2个重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其中,江苏省智能制造与机器人应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瞄准针对机器人应用共性制造技术、高端制造装备智能化控制共性关键技术、装备制造业数字化建设需求,开展智能制造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为江苏省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智能化装备以及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等整体解决方案。

(2)开展绩效评价,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2018年,江苏省科技厅对进入管理序列的219家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进行了绩效评价。

结果显示:58家“优良”、127家“合格”、34家“较差”。

各平台在评价期内共获得国家门槛性服务资质600多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300多项,拥有发明专利1100多项。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创新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些园区中,企业家和科学家不断创新,推动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为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和福利。

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意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一个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群,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提高整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园区内的企业可以互相学习和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效率与产出。

同时,园区的发展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整个城市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特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特点在于创新和技术密集型。

企业在园区内的发展和研究需要高水平的研发能力和高质量的技术支持,这也就需要很多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才来支撑。

此外,由于园区的产业性质和技术含量,企业需要具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需要极高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趋势。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的“硅谷”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

目前,除了硅谷之外,还有韩国的“科技圆桌谷”,日本的“科学技术创新园”,中国的“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众多成功的案例。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建立了超过3000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在推动技术创新、科技经济和城市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深圳高新技术园区以创新为主导,发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和高素质人才,助力了深圳的经济崛起。

四、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创新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 构建良好的创新系统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生命线,要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的能力,拓展创新链条和创新网络,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这需要园区和政府共同支持和投入,建立一整套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机制,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撑。

调研报告:关于XX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关于XX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XX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XX区新提拔领导干部履职进修培训班第二阶段安排,在7月底前的一周,本专题调研小组在高新区职能部门的全程陪同下,对XX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情况开展调研。

深入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等5个科技创新平台,生辉照明装备电子研究院等3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旭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科技企业,通过实地察看、现场询问、会议座谈、部门走访等方式,全面了解高新区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创建、科技孵化载体搭建、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组建等推进情况。

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政府引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推进。

一是创新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近年来,XX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先后引进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中节能(嘉兴)环保产业园、北科建集团长三角创新园、中电科(嘉兴)智慧产业园、长三角纳米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创业创新主阵地基本形成。

目前,高新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2家,市级、区级孵化器各2家。

2015年9月,XX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平台能级全面提升。

二是泛孵化器建设稳步推进。

通过建设“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链,将现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范围和功能向前后两端延伸,推动转型提升,打造创业创新的新高地,通过努力,已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零一智慧谷、贝壳咖啡),区级以上众创空间6家。

以2015年12月由上海交大嘉兴科技园与美国AMF PHARMA LLC公司合作成立的XX慧谷L.A.海外孵化器等一批域外孵化器启动。

三是特色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2012年,高新区承担了全省光伏产业“五位一体”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全力推动分布式光伏应用,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培育引进了福莱特、瑞翌、嘉科新能源等80多个重点项目,并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XX模式”,形成了从光伏产品、装备制造到发电运维的集成光伏产业链。

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1991年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规划面积130平方公里,是四川省和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聚集地。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精密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以及集成电路、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精密机械、通信、光电显示六大产业集群。

目前,在国家科技部综合排名中,成都高新区位列中国56个国家级高新区第四位,中西部高新区第一位。

一、西部大开发十年来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十年以来,成都高新区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扩大开放,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迅速提升。

2009年以来,成都高新区(集中建设区)实现产业增加值396.5亿元,增长2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9.02亿元,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370.4亿元,增长28.8%,其中工业投资193亿元,增长45%;全口径财政收入114.55亿元,增长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4亿元,增长2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7亿元,增长30%;外贸出口26.88亿美元,增长33.98%;成都出口加工区进出口总额达到64.2亿美元,增长35.2%,继续居中国中西部(含东北)出口加工区第一位。

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8.6%;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增长26.9%;出口2.1亿美元,增长27.8%。

2010年是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开局之年。

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成都高新区紧紧围绕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天府新城建设等中心工作,全力以赴抓好推进落实。

1—6月,完成产业增加值221.2亿元,增长29.3%;固定资产投资174.5亿元,增长15.3%;财政总收入86.3亿元,增长69.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12亿元,增长30.1%;合同外资2.4亿美元,增长356.4%;到位外资4.79亿美元,增长85.9%。

珠海市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现状及对策研究

珠海市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现状及对策研究

珠海市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珠海市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以公共科技资源为依托、提供科技资源共享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以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为主的共性技术支撑平台。

珠海市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如配套政策不完备、平台运行机制不完善、发展不平衡、人才缺乏等问题,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关键字】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现状;对策;珠海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不再仅仅是科研机构和企业自身的事情,而是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的事业。

如何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实现科技资源与科技成果共享,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提升地方或国家综合竞争力成为新的时代命题。

基于此,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应运而生。

目前,对于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从其功能而言,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主要指政府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发展,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为依托,整合各方创新资源为本区域内的创新主体提供共性科技服务的基础支撑体系。

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以其基础性、共享性、创新性在区域自主创新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纷纷把发展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提升到战略层面上来。

我国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2002年国家开始启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并于2004年颁布了《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进行规划与布局。

各省市也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创新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研发、中试、测试、设备共享、成果转化、信息服务、技术服务等与创新相关的公共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科技与经济的发展。

珠海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方面起步相对较早,2001年就开始了珠海市国际信息检索中心、珠海南方软件网络评测中心等平台的建设,以及珠海市工业设计制造中心的前期筹备工作。

产业园区产业市场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分析

产业园区产业市场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CONTENTS第一篇: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2第二篇:玉林市产业园区发展数据分析------------------------------------------------------------------- 3第三篇:创意产业园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 4第四篇:襄阳市产业园区规划案例------------------------------------------------------------------------- 5项目1:襄阳市产业园区规划研究-------------------------------------------------------------------------- 5一、项目背景----------------------------------------------------------------------------------------------------- 6二、规划的核心理念 ------------------------------------------------------------------------------------------- 6三、规划工作路径 ---------------------------------------------------------------------------------------------- 61.前期准备工作 -------------------------------------------------------------------------------------------------- 62.基础资料准备、实地调研 ----------------------------------------------------------------------------------- 73.资料分析处理 -------------------------------------------------------------------------------------------------- 74.编制规划初稿 -------------------------------------------------------------------------------------------------- 75.成果修改、完善、定稿、结题----------------------------------------------------------------------------- 7四、规划报告主要内容 ---------------------------------------------------------------------------------------- 71.总论--------------------------------------------------------------------------------------------------------------- 7(1)规划编制目的 ------------------------------------------------------------------------------------------------- 7(2)重大意义 ------------------------------------------------------------------------------------------------------- 7(3)规划研究结论 ------------------------------------------------------------------------------------------------- 8 2.规划背景--------------------------------------------------------------------------------------------------------- 8(1)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8(2)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 8(3)主要园区发展情况分析------------------------------------------------------------------------------------- 8 3.总体发展思路 -------------------------------------------------------------------------------------------------- 8(1)发展战略 ------------------------------------------------------------------------------------------------------- 8(2)发展原则 ------------------------------------------------------------------------------------------------------- 8(3)发展目标(近期和远期) -------------------------------------------------------------------------------------- 8(4)战略布局 ------------------------------------------------------------------------------------------------------- 84.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 85.产业服务体系 -------------------------------------------------------------------------------------------------- 86.政策措施--------------------------------------------------------------------------------------------------------- 8(1)保障措施 ------------------------------------------------------------------------------------------------------- 8(2)招商政策 ------------------------------------------------------------------------------------------------------- 8 7.规划实施--------------------------------------------------------------------------------------------------------- 8(1)实施步骤 ------------------------------------------------------------------------------------------------------- 8(2)重大任务 ------------------------------------------------------------------------------------------------------- 8 8.国内标杆园区剖析 -------------------------------------------------------------------------------------------- 9第五篇: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不计较环境资源成本 --------------------------------------------------- 9第六篇:产业园区招工难影响园区企业发展 ---------------------------------------------------------- 10第七篇:外企迁华退潮考验产业园区内生发展能力 ------------------------------------------------- 10第八篇:地方债收紧产业园区上游被卡住脖子 ------------------------------------------------------- 11第九篇:哈尔滨2015年新增20亿产业园区扶持资金 ---------------------------------------------- 12第十篇:2015年湖南省产业园区发展前景看好------------------------------------------------------- 13第十一篇:山东省产业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 13第十二篇:文化产业园区从外源推动转向内源驱动 ------------------------------------------------- 15第十三篇:产城融合成产业园区未来发展趋势 ------------------------------------------------------- 16第十四篇: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呈现诸多变化 ---------------------------------------------------- 16第十五篇: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迎来新契机 ------------------------------------------------------------- 17第十六篇:第三产业发展增速产业园区成地产新亮点 ---------------------------------------------- 18第十七篇:福建省级海洋产业示范园区已达5家产业园区现状分析 --------------------------- 19第十八篇:湖南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情况浅析 ---------------------------------------------- 19第一篇: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分析近期,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再次强调了互联网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

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力建设

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力建设

第32期2023年11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32November,2023作者简介:沈贝贝(1988 ),女,安徽舒城人,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管理㊂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力建设沈贝贝(南京新港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00)摘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助力科技产品研发与成果推广㊁提升区域创新效能的主要载体,也是南京市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的目标诉求之一㊂在此形势背景下,文章聚焦新型研发机构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力建设中遇到的制度机制㊁产业匹配㊁运营能力㊁链接资源等难点问题,基于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等方法,总结出需要政府层面加强分层分类支持㊁用好政策工具创新,平台自身增强运营操盘能力㊁宣传推广水平,社会层面鼓励多元主体共建共享等方式来共同提高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水平的经验结论㊂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力建设中图分类号:C931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研发组织,新型研发机构通常是指新近建设兴办的具有一定社会公益性并体现政府意志的科技组织,是一种产业和区域创新生态的支撑平台或创新赋能组织,也是郑永年等[1]所称 制内市场 下的特殊组织形态㊂国内最早的新型研发机构可追溯至1996年底深圳市政府与清华大学联合共建的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 ,而后广东㊁江苏等各地开展了形态各异的实践探索,其中尤以江苏省为主力军:江苏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在2020年就为全国首位(约22.86%),而南京市的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又超过江苏全省机构数的一半㊂南京市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启幕自2017年底的两落地一融合 工程,而后自2018年以来,南京市以每年的一号文件重磅推出创新名城建设系列政策,在其中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列出专项条款支持,并以实施细则和单独的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度来构建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公共政策体系,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㊂布局建设至今,南京市目前有市级新型研发机构400余家,其中过半数机构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㊁5%发展成为规上企业,年度营业收入规模超过450亿元,在企业化市场化运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㊁引进企业7200余家,产业孵化规模效应也日渐成熟㊂此外,在研发型孵化器 的功能定位下,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㊁发挥公共技术服务支撑效应也是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重点和值得探究的重要研究主题㊂新型研发机构是链接产学研资源的载体,因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属性植根于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之初的依托资源,也是新型研发机构的一个高阶发展目标㊂事实上,南京市2021年发布的一号文就在前一年基础上提出了 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 的培育发展方向㊂在实践中,新型研发机构在达成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目标的过程中难以绕过的是其中的制度机制㊁产业匹配㊁运营能力㊁链接资源等难点㊂本文在持续跟进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方法收集资料信息并投入理解,对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力建设重难点展开分析,继而提出相应的攻坚克难提升平台服务效能的策略建议,以期在学术领域有所创新㊁在实践领域提供启发,助力南京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深度探索㊂1㊀新型研发机构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属性㊀㊀囿于自身有限的规模㊁资金㊁科研实力及资源获取半径等制约要素,单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初创企业,通常无力㊁也无须在内部设立 三站三中心 等平台载体,所以它们渴求从外部环境中找到共性技术支撑㊂同时,以研发㊁孵化㊁服务为使命的新型研发机构则一端连接高校科研院所等实验室的原始创新,另一端连接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其建设诉求之一就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属性㊂因此,双方在需求供给方面形成了契合㊂所谓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常是指在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区域,由政府㊁成熟企业㊁高校科研院所㊁新型研发机构㊁行业协会等类型不一的主体所主导建设的,基于自身技术资源优势,聚焦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对外开放共享技术服务的载体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具有专业性㊁开放性[2]和一定的公益性,它们不仅对单个企业主体存在助力产品研发与成果推广㊁避免资源浪费的经济意义,对区域生态也有着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㊁辐射带动创新效能提升的社会意义㊂学界和各地政府普遍认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具有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并依据平台服务方式㊁技术类型㊁建设运营模式[3]等标准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行了相应的类型划分㊂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在政府政策文件中给出了具体定义: 服务我市打造产业创新集群,依托国内外高校院所㊁龙头企业等优势科技创新资源,以产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目的,由人才团队持多数股份组建的,多元化投资㊁市场化运行㊁现代化管理的独立法人企业 ㊂从这个定义既可以看出南京市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期许,也能够体现新型研发机构处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交汇点位置,是天然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主体[4]㊂就新型研发机构而言,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属性是指新型研发机构基于自身所有的科研资源和技术基础,发展出了对外承担技术开发㊁技术转让㊁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能力,并以软㊁硬件共性平台的形式外溢其公共技术服务㊂从表现形式来看,新型研发机构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属性通常以对内和对外两种形式呈现:对内,新型研发机构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机构孵化㊁引育的企业们赋能,以无偿或低价的方式承接了新型研发机构内部衍生企业的 共性研发外包 功能;对外,新型研发机构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市场化开放,其技术服务溢出,辐射服务区域内其余企业,带动区域创新效能提升㊂从应然到实然并非一蹴而就㊂南京市400余家新型研发机构历经多年发展,呈现出了 平台型㊁企业型㊁孵化器型㊁退出型 等不同的类型,其中,企业型新型研发机构通常在市场化㊁企业化运行中较为适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路径,发展重点在于自身的营收等财务指标,部分机构实现了上市,它们与普遍意义上的企业法人并无二致㊂孵化器型新型研发机构擅长集聚小企业,为它们提供场地空间㊁运营指导㊁政策服务等科技创业服务,形成局部生态㊂而退出型新型研发机构则是少部分未能找到适宜路径而最终退出新型研发机构序列,甚至退出市场的机构㊂这些类型中,真正承担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角色的 平台型 新型研发机构占比不足1/4㊂这里既有机构本身发展路径的主动选择,更多的则是多元参与主体互动博弈的结果[5]以及对内外部环境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难点的被动应对㊂2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力建设难点㊀㊀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公共技术服务依赖于自身技术成果的成熟性,研发和服务团队的专业性,研发设备仪器的先进性,与服务对象的匹配性等硬件实力,也考验着平台建设操盘手的运营能力㊁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市场营销能力㊂2.1㊀少数平台面临科技资源导入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阻碍㊀㊀新型研发机构自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成熟应用是对外输出技术服务㊁赋能产业创新的条件资质前提㊂一方面,对自身技术的先进性㊁成熟性㊁市场性提出了高于实验室情境的要求㊂要求这些技术成果可以在产业应用实操,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㊁迭代㊂另一方面,对机构持有的技术成果知识产权归属等机制有所要求㊂尽管已有部分指导意见政策文件,但实践执行中依然存在模糊地带㊂从实验室端的创新成果到市场上的商品,这个转化过程中至少涉及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㊁估值,瞄准市场需求的二次开发等环节,也就涉及新型研发机构中人才团队的科技成果所有权归于校方还是机构,以何种程序进行知识产权的估值㊁转让㊁投资或收益共享等操作中待明确的细节问题㊂在产学研合作体系中,固然可以实现多方资源整合,也一体两面地伴生出捕捉市场机会,按需研发成果的决策机制问题㊂可以投入市场的科技成果往往已经相对成熟,又需要在快速发展的市场机会中抓紧应用,因而对于制度机制的灵活性㊁公平性,响应市场发展速度的效率性等方面都非常敏感㊂现实中少数平台在成果转化的任务形成与实施机制㊁成果赋权与尽职免责机制等方面存在梗阻,制约了平台能力建设的基础㊂2.2㊀部分平台难以融入产业生态,辐射范围受限㊀㊀无论是基于提升区域创新效能的公益性属性,还是出于扩大受众㊁广泛应用㊁快速验证㊁形成效益的经济性诉求,新型研发机构都需要匹配当地产业地图,在创新创业生态中找到自身的节点来嵌入并发挥作用㊂调研发现,南京市的新型研发机构中有一部分存在纵向上难以匹配区域企业创新链㊁产业链周期环节,横向上难以匹配区域主导产业的定位难题,在供求结构上存在结构性张力㊂究其原因,除了新型研发机构自身的基础资质㊁发展模式㊁与产业互动能力等要素,还可以追溯到当地政府在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中的冗余储备,特别是在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形势下,本区域政府不得不在聚焦本地主导产业之余,也广泛吸纳其他业态主题下的新型研发机构㊂如南京某高新园区内约有科技型企业800家,而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多达40余家,数量上㊁结构上均存在失衡配置,客观限制了机构平台的辐射范围和深度㊂2.3㊀多数平台缺乏职业经理人角色,运营能力不足㊀㊀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价值资源是具有科技知识技能㊁创新创造能力以及市场开拓资源的科技人才㊂目前,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的科技人才主要来源于机构共建方之一的高校㊁科研院所,但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带动作用㊂究其原因:一是科技人才人事关系和晋升激励均属于高校,在机构的话语权㊁归属感㊁科研资源导入意愿等受到削弱;二是科技人才以技术见长,而在市场运营方面缺乏经验和操盘能力㊂而同时,引入职业经理人虽然可以补齐短板,却也受到机构成本约束,机构平台特别是在建设早期阶段,往往缺乏意愿聘用职业经理人㊂这就造成了多数平台在指导整体建设运营思路㊁拓展服务受众市场㊁提升宣传推广等方面存在关键角色缺位,致使机构平台的盈利水平㊁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受限,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㊂2.4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整体发展不均衡,未构成体系㊀㊀除却前述单体平台资质能力的不足,目前普遍来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整体发展也面临不均衡㊁未形成系统合力的局面㊂新型研发机构毕竟自身亦属于初创型小微企业而非综合体,这就使得单体机构平台术业有专攻,在对外提供技术服务时难以全覆盖同一客户的全方位需求,而区域内机构平台发展不均衡又使得同区域机构平台联动服务客户存在实现难度㊂技术服务需求方则会因跨区域分散性采购而增加时间㊁经济㊁精力成本,降低采购意愿㊂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形成集群效应,而且现有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也会因边际成本过高而难以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甚至日益凋敝㊂独木难成林,区域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体系化和技术交易市场的繁荣是相辅相成的,单体平台增强其链接资源的能力,从外部其他主体汲取可用资源㊁延伸服务能力水平,可以有效弥补自身服务能力不足的限制㊂因此,区域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发展亟须从各自摸索的单兵作战模式升级为携手合作联动共赢的模式,取长补短㊁链接资源,以组织联盟等方式补齐区域内技术服务能力拼图㊂3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力建设对策建议㊀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支撑体系,处于科教资源㊁人才素质㊁产业经济㊁制度法规等要素综合构成的整体环境中,提升新型研发机构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力,需要各方合力共同助推㊂3.1㊀政府主体㊀㊀基于产业共性技术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政府往往以直接主导建设㊁资金投入㊁政策指导等方式参与其中㊂3.1.1㊀分层分类管理如前所述,新型研发机构在发展中形成了类型分化,政府应该相应地改变普惠性支持,采用分层分类的管理方式,将资金㊁政策等资源精准投向平台型新型研发机构,投向对区域企业需求响应度高㊁与产业生态匹配度高的机构平台上来,不能脱离区域经济环境和企业需求盲目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㊂3.1.2㊀创新政策工具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工具的创新使用实现政策目标[6],可以帮助机构平台打通对外服务的链条,形成路径示范㊂除了直接的首购首用等工具,政府还可以激励供需双方促成合作㊂如南京市某高新园区政府就首创了名为 智果果 的政策工具来助推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服务平台满足园区企业的技术需求:园区向特定资质的企业发放创新券,用以向机构采购科技服务,机构收到创新券后,定期向园区提请兑付㊁换算成奖补金㊂这套模式虽然本质上并未脱离政府补贴,但在实操过程中伴随着对供需两端的能力建设㊁首购首用等交易意愿刺激措施㊁宣传推广和用户习惯培养,甚至还涉及会计记账辅导等衍生服务,绝非一蹴而就的易事㊂ 智果果 路径顺畅后,不仅提高了机构的技术服务能力,缩短了企业的技术服务产品采购半径,在园区内促进了协同创新,还为园区产出了创新绩效和政绩收益,形成了各方共赢的局面,值得推广借鉴㊂3.2㊀机构平台㊀㊀机构平台自身是能力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需要切实增强集聚转化科研资源能力和操盘运营能力,发展出特色服务,在对外服务模式上既注重拓展客户,也要深挖企业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的技术服务产品㊂酒香也怕巷子深,机构平台要转变 技术宅 的高冷形象,在实践中总结典型案例,凝练宣传亮点,抓住纵向汇报和横向外宣的各类机会,推广扩散自身的公共技术服务,摊平边际成本,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并导入更高层级的制度性资源㊂如某激光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买断知识产权㊁二次研发㊁投资入股孵化企业㊁为企业提供平台服务,最终助推孵化企业获得数亿元风险投资并筹备上市的成功案例,随着该案例验证的路径可行性和示范效应,该机构平台愈发成熟,不仅获得省市区各项认可和资源导入,还在南京市外开枝散叶建立分支机构,展开了模式推广㊂3.3㊀社会环境㊀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具备正外部性的工程,也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滋养㊂在政府主体和机构平台自身之外,社会也应鼓励多元主体注入资源,强化协同,带来结构性优化效应㊂如南京市某园区发挥其毗邻大学城的区位优势,组团带领新型研发机构深入高校对接,以举办大学生创客训练营㊁集中上门招聘全职或实习生㊁提供科研校外实验室等各项微创新,加强双方资源在 神经末梢 流动,构建创新联合体㊂此外,还有多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针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平台建设推出 新研贷 等金融产品,以信用担保㊁知识产权质押等多种灵活方式进行金融工具创新,为机构平台建设的早期投入和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㊂4 结语㊀㊀尽管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于科技创新㊁经济水平提升的积极作用在政策设计和实践中均已形成共识,各地各级政府也在踊跃运用政策工具积极推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但对于新型研发机构这一新兴事物如何优化平台建设运营的问题,学界尚未有定论,实践中也面临着各种难题困境,这些都制约着平台能力发挥与提升㊂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需求迫切的形势背景下,本文聚焦该场景,尝试回答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能力建设的路径优化问题,具备较强的实操性,可为区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启发㊂参考文献[1]郑永年,黄彦杰.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21.[2]姜展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公共性特征与建设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5(17):2.[3]王兮.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4(15):2.[4]夏太寿,张玉赋,高冉晖,等.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 以苏粤陕6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4):13-18.[5]李颖,刘贻新,张光宇,等.新型研发机构参与主体的合作策略选择 演化博弈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9(8):75-81.[6]朱亚鹏,肖棣文.政策企业家与社会政策创新[J].社会学研究,2014(3):56-76.(编辑㊀姚㊀鑫)Capacity building of public technical service platform for new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in NanjingShen BeibeiNanjing Xingang High-tech Industrial Park Committee Nanjing210000 ChinaAbstract The public technical service platform is the main carrier to assist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ducts promote achievements and enhance reg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It is also one of the goals and demands of Nanj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In this context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difficult issues encountered by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technical service platform capabilities such as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industry matching oper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link resources.Based on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field research it is summarized that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support make good use of policy tools for innovation and enhance the platform s own operational and promotional capabilities.The empirical conclusion of encouraging multiple entities to jointly build and share at the social level to joint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public technical service platforms.Key words new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ion public technical service platform capacity building。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科技局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企业等功能,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

创建独立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转变步伐,是现代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我市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要素制约,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加强我市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为代表的综合类创新平台;二是以嘉兴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嘉兴市皮毛和制鞋工业科学研究所、杭白菊规范化生产技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行业类创新平台;三是以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为代表的企业类技术创新平台。

(一)综合类创新平台——桐乡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初具规模综合类创新平台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开展研发提供基础设施,同时为企业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开展法律、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咨询和代理服务,提供保障条件,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和培育高科技人才,转移转化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重要基地。

我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 于2004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同年12月正式投入运行。

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加快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培育和发展高新产业的一个重要载体。

截止目前,中心孵化面积1.7万平方米,产业化用房2.6万平方米(包括开发区参股的一幢标准厂房和租用的二幢标准厂房共14800平方米),现有在孵企业54家,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工、机电一体化、网络与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等高新技术领域。

在孵企业职工文化层次较高,大专以上学历占总人数的50%以上,其中博士7名、硕士12名。

我市高新区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调研报告参考)

我市高新区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调研报告参考)

关于我市高新区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一、全市高新区发展的现状(一)全市高新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国家高新区数量位居全省第四,现有12家国家级高新区、24家市级高新区和数十家国家高新区分园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顶梁柱"。

2022年,全市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73万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6425亿元。

36家高新区以占全市不到3%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市超32%的GDP总量、40%技术合同成交额、50%的高技术企业和54%以上的高技术产业增加值。

二是成为全市高技术企业发展的“策源地”。

2022年,全市高新区拥有高技术企业11196家,占全市总数的56%;全市高新区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2000家,各高新区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主导产业;全市高新区集聚了31个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2022年新获批6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新增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高新区的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撑起了全市汽车产业走廊;高新区的精细化工、资源循环利用、军民融合智能装备、智能机电等竞争力持续提升,形成产业特色。

三是成为全市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全市先后出台了硬核科技十条、高企十条,以及瞪羚企业培育、科创平台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有突破有成效的政策措施。

(二)全市高新区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整体发展不平衡。

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位列前50的全市只有3家,全市还有一半国家高新区排名在100位以后,特别是还有2家高新区排名在全国垫底,高新区争先进位面临较大压力。

二是路径特色不鲜明。

全市大部分高新区走的还是招商引资、造房建厂的老路。

有的还在靠地产开发支撑,园区间产业趋同、特色不特、大杂燃现象突出,新旧动能转换不快、创新动能还不强,没有形成活跃的创新创业氛围,对人才、资本的吸引力不足。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全市高新区大专以上人员、科技人员、科研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均值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区域产业导向作用

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区域产业导向作用

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区域产业导向作⽤2019-07-26近年来,苏州创业园不仅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作为提⾼孵化⽔平的主要⼿段,⽽且⼗分注重发挥专业平台的区域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在更⾼层⾯上,让⽣物医药等多个平台发挥区域产业导向作⽤。

⼀、着⼒打造与国际接轨⾼层次精品平台苏州国际⽣物医药中⼼,在具体建设中把握“三⾼”原则,即共享设施起点⾼、服务对象⽔平⾼、合作渠道层次⾼。

添置了医药开发必须品牌核磁共振仪、液质联⽤仪、PCR、⽓相⾊谱仪等仪器设备,建⽴了孵化实验室、数字图书馆、分析测试中⼼等30多个公共实验室。

引进了贝尔达⽣物科技公司、兴科现代⼯艺⼯程中⼼公司等企业,构筑了政府和企业相互协作、互相配套的⼤平台体系,成了创业科技企业的最适栖息地。

摸索和制定了实验室租赁和使⽤制度、实验室“三废”管理制度、仪器使⽤须知和仪器使⽤收费标准等。

⽣物医药中⼼与中国科学院、苏州⼤学、魁北克⽣物城等建⽴了良好合作关系,推动平台的国际化⽔平,加强产学研结合。

⼆、发挥作为优化区域科技⼈⽂环境平台辐射效应作为国家级⾼新区,区域科技⼈⽂环境的营造⾄关重要。

作为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发挥的便是营造科技环境和创新氛围的作⽤。

⽣物医药中⼼和创业园紧紧把握这个宗旨,在引进项⽬上把握三个重点:⼀是项⽬具有创新性;⼆是项⽬带头⼈的良好背景;三是项⽬产业化前景。

多年来,⽣物医药中⼼引进了90多个⽣物医药科技公司和100多名⾼技术⼈员,包括40多个海外归国留学⼈员,这些来⾃⿇省理⼯学院、加州⼤学等著名⾼校的⼀流⼈才,不仅带回了项⽬,带来了世界科技发展的信息,还充分融合和扎根于地⽅经济和产业发展⼟壤中,通过横向合作、产业服务、技术开发,带动了地⽅科技创新潮流和技术变⾰,使苏州⾼新区成为⽣物医药创新技术的源泉。

三、强化风险种⼦基⾦与创新型项⽬纽带作⽤苏州⾼新区始于开发建设早期就相继成⽴了苏⾼新风险投资公司,中⼩企业担保公司和创业科技管理投资公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技术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知识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重大的转型,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

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内外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成为区域发展最重要的能力,也成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

目前,我县经济已经进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发展阶段。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产业发展对科技需求的紧迫性也日益增加,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才能赢得我县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进行科技活动的物质和信息保障,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科技资源进行优化与重组,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成为科技创新竞争的一个新的焦点。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县过去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科技发展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需求。

因此,整合现有资源,构建一个开放共享和水平较高的公共服务平台,已成为我县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必要支撑,成为我县科技工作的当务之急。

1.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目的意义1.1 公共服务平台的内涵与组成“平台”一词所表达的含义有三个方面:它是一种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体系;它不仅包括硬件,而且包括软件,是硬件和软件的有机集成;它具有公共和共用的服务性质。

公共服务平台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主要由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科技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等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及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三方面组成,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创新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性支撑体系。

构成平台的三个方面的内容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平台。

作为上层建筑的平台的制度体系,是平台的内核,是平台赖以存在的灵魂;作为依托的外在表现形式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是整个平台的物理基础,没有丰富的、先进的科学仪器、设施、文献等实实在在的科研手段,所谓的平台就成为了空中楼阁;作为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体系,是平台能够正常发挥效能的有力保证。

1.2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1)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县创新能力。

公共服务平台既是我县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经济、社会、科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将在提升我县创新能力,增强我县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平台建设,更主要的是可以推动政府管理模式的根本转变,科技管理部门从过去主要抓科研项目,转向抓项目和建公共服务平台并重,最终转向主要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优质服务。

是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政府的重要标志之一。

(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促进各类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充分应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的战略定位和系统优化,是促进全县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的有效方式,是我县科技资源合理配置的重大举措。

在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资源品质,增加专业化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降低创新创业的成本与风险,提升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能级和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营造公平竞争条件下人才脱颖而出的科技环境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4)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都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必将促进知识的生产、传播及应用,充分发挥知识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推动我县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转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我县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为增强我县公共服务平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全市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按照《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县启动了技术服务平台和人才服务平台的建设。

技术服务平台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资源共享平台等。

人才服务平台主要以“宁津人事人才网”为依托,多年来,网站依托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建立起了网上招聘、现场招聘、委托招聘、个人求职、人事代理等专业人才服务平台。

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旨在加强我县工程化研究平台建设,培养并聚集一批高素质的工程化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创新型宁津提供技术支撑。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主要依托有关行业和领域中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骨干龙头企业,建成开发、流动、联合、竞争的科研开发实体。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共建工程中心。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1)围绕我县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针对行业或领域发展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展开攻关,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提供可规模化生产的成套技术、标准、工艺、装备,辐射带动行业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展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接纳国内外相关科技人员携带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3)培养聚集行业或领域需要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为行业、企业提供工程技术人才培训;(4)接受委托开展工程技术研究、设计、试验和咨询工作,提高产学研结合、技工贸一体化、自我良性发展的能力,培植发展科技产业。

目前,我县已有宁津美华工业有限公司、山东恒硕太阳能装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被认定为工程技术中心。

这些企业成为促进我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网络科技环境体系建设、科技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建设和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络体系建设。

(1)网络科技环境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设施,实现信息管理和应用服务的集成,以信息共享逐步带动平台实物资源的共享。

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网络协同科研环境建设,开展大型科学仪器的远程应用,逐步提供开展网络协同科学研究的手段和服务,构建宁津县科技信息网,提供“一站式”科技咨询服务。

继续加强现代科技信息数据共享服务网的建设。

(2)科技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建设以科技文献数字化中心为基础,继续加强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

建立科技综合情报咨询与信息分析支持系统,为用户提供科技信息资源在线联合目录查询和跨系统数据库检索服务。

组织联合采购和专题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馆际互借和网络化原文远程传递体系、虚拟参考咨询和用户培训系统、情报咨询与查证系统等。

(3)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络体系建设补充、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信息库,加强现有科学仪器设备运行和管理的信息化;制定更为灵活、适用的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共建共享的运行补贴办法,节约用户测试和使用成本,拓展仪器设备的使用范围,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在技术服务平台的发展带动下,我县企业积极进行科技创新,目前已有15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上,我县主要以宁津县人才服务中心和“宁津人事人才网”为依托,建设专业化的人才服务平台。

近年来,随着宁津经济的持续、快速、稳步发展,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我县人才服务中心在做好人才资源基础性配置服务过程中,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创建了“宁津人事人才网”()。

多年来,网站依托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建立起了网上招聘、现场招聘、委托招聘、个人求职、人事代理等专业人才服务平台。

“宁津人事人才网”是宁津县人事局所属的政府专业人才网站,由宁津县人才服务中心管理运营。

网站内容充实、结构合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诚信度高,现点击率每天逾万人次,是宁津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专业人才网站。

近年来,我县在“宁津人事人才网”建设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1)更新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近年来,宁津县人才服务中心不断加大对“宁津人事人才网”网站的资金投入,为其配备了先进的硬件设施,购置了高档服务器、交换机、UPS等贵重设备,安装了国际领先的防火墙,构建起现代化的人才市场信息网络,满足了网站快速发展的需求。

到目前为止,“宁津人事人才网”共为上千家企业发布人才招聘信息48万余条,发布求职信息45万余条,现网站首页日访问量逾万人次,网站累积点击率超过500万人次。

为广大用人单位和各类求职者构筑起一个便捷、高效的网络服务平台。

(2)加强运行管理,完善服务功能。

宁津县人才服务中心设专人负责“宁津人事人才”网的开发、管理及维护,成功开发出职位搜索引擎系统,设置有人才招聘和个人求职两大快速通道,使用人单位信息发布更快捷,使求职者投递简历更方便。

中心还借鉴各地市网站建设的先进经验,先后多次对后台技术进行开发完善。

网站还设置有人才资讯、人事代理、高层次人才引进等频道,提供更为深入、专业的服务资讯和信息,这些都使网站从功能到界面都有了大的改变。

不断完善的后台服务技术也使“宁津人事人才网”网站运行更加安全平稳,操作更加方便快捷,更好的实现了网上招聘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的相互对接,为我县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服务效益。

人才信息资源是人才网站的核心资源,缺乏有效的、成规模的人才信息资源,将会极大的制约人才网站的发展。

宁津县人才服务中心首先在丰富和扩大人才信息资源库方面积极协调本地大中专院校,将这些院校的毕业生信息纳入信息库,广泛搜集各类专业人才信息;其次通过每次开人才交流会的机会,现场登记、搜集求职人才简历;另外还在人才网站上开通人才信息注册体系,鼓励各类求职者填写相关资料,纳入人才信息库统一管理等。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最大限度的整合了人才信息资源,使“宁津人事人才网”人才信息资源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4)加强区域合作,拓展服务空间。

为加强各人才网站之间的合作,实现网络资源的信息共享,促进人才网站的跨越式发展,宁津县人才服务中心首先与各县市人才网站实现了链接,使人才、政策等信息在全市实现共享;其次与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等多个省级和国家级著名人才市场网站实现了网络链接,完善了网上就业、招聘、政策咨询等服务功能,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整合,走出一条联合发展的新路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