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第5章气流组织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PPT54页)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置换通风空调效果模拟图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实际气流分布形式
三种典型的送风形式: 混合通风、置换通风、 个性化送风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四)中送
可采用上下回风或下回(不管上部空间) 适用于高大空间,如高大中庭、高大厂房
(六)风口选择、布置的要点
(1)考虑工作区的温度衰减、速度衰减,贴附长度,送风可到达 的区域
( 2 ) 风口选择的方法
1、由室内负荷确定送风量、送风温差 2、根据建筑空间的特点选择流型和风口类型 3、确定每个风口的流程或服务范围 4、由工作区最大允许风速、流程求送风速度 5、求工作区最大温度波动。若超标准 , 需要 调整设计 , 再重新核算 6、由每个送风口的服务范围求送风口个数和每个送风口的送风量 7、由每个送风口的送风量和送风速度求送风口规格 8 、对于贴附射流需要校核贴附长度 。若不满足要求 , 加大 Vo 或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a) (a)侧送侧回
(b) (b)散流器送风
(c) (c)孔板送风
上送下回气流分布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二)上送上回
(a)单侧上送上回 (b)异侧上送上回 (c)散流器上送上回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 适用:吊顶送风 • 根据顶棚形状和定型产品样本建议的流程、间距,面
积不超过1:1.5 • 盘式:平送 • 送吸式:上送上回 • 直片式:上送或平送 • 流线型:下送
• 方矩形散流器:气流形式为贴附(平送)型
圆形散流器
空气调节工程_思考题_习题答案
绪论1.人类对空气调节工程提出了哪些要求空气调节系统是如何满足这些要求的答:对空气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和清洁度进行调节,使空气达到所要求的状态。
另外,就目前社会发展来看,人类对空调工程的要求远不止这些,其中对节能、环保以及对社会安全性的保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空调系统采用换气的方法,保证所要求环境的空气新鲜,通过热湿交换来保证环境的温湿度,采用净化的方法来保证空气的清洁度。
不仅如此,还必须有效的进行能量的节约和回收,改进能量转换和传递设备的性能,优化计算机控制技术等来达到节能的目的以满足人类要求。
2.空气调节与全面通风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空气调节由哪些环节组成答:全面通风往往达不到人们所要求的空气状态及精度。
空气调节是调节空气的状态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两者同样是改变了人体所处环境的空气状态,但是空气调节包括了通风、供暖和制冷等过程。
空气调节包括:空气处理、空气运输、空气末端分配以及气流组织。
3.空气调节技术目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答:节能、环保、生活安全性。
空调新技术的发展:如空调系统的评价模拟、温湿度分别处理、计算机网络控制技术等。
第一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焓湿图1.为什么湿空气的组成成份中,对空气调节来说水蒸汽是重要的一部分答:湿空气是由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干空气的成分比较稳定,其中的水蒸气虽然含量较少但是其决定了湿空气的物理性质。
2.为什么夏季的大气压力一般说比冬季要低一些答:温度升高,空气体积增大压力减小。
3.饱和与不饱和水蒸汽分压有什么区别,它们是否受大气压力的影响答: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的饱和程度代表了对应压力下的不饱和湿空气可吸收水蒸气的最大值。
饱和水蒸汽分压由湿空气温度唯一决定,而不饱和水蒸汽分压与大气压力有关,由实际的大气压决定。
4.为什么浴室在夏天不象冬天那样雾气腾腾答:夏天的气温高于冬季,浴室的水蒸气的露点温度一定,夏季空气的温度高于露点温度,而冬季空气的露点温度低于其露点温度。
5.冬季人在室外呼气时,为什么看得见是白色的冬季室内供暖时,为什么常常感觉干燥答:人呼出的空气的露点温度一定,而冬季空气温度低于其露点温度。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设备(暖通空调)第五章 通风
ρ
m³ /s kg/s
上式表明是两窗孔形成进风和排风的总压力与两窗孔的高度差 h 以及室内外空 气的密度差 成正比,而密度差是由于温度的差异引起的,故我们通常将 称之为热压。 实际上,当有温差存在时,室内哪怕只有一个窗孔依然会形成自然通风,只是 此时该窗孔上部排风下部进风,相当于量窗孔紧挨在一起。当然若室内温度比室外 温度低,则窗孔上部进风而下部排风。 定义:室内某一点的压力和室外同标高未受扰动的空气压力的差值我们通常称之为 该点的余压。
以自然通风为主的车间应尽量采用单 层厂房; B. 条件许可时,采用能形成“穿堂风”通 风方式的建筑形式,如图的敞开式; C. 为将新鲜空气直接引入工作地点,可采 用如图所示的双层厂房型式; A.
D.
对于多跨车间,应将冷、热跨间间隔布置。
四、建筑设计与自然通风的配合 1. 建筑型式的选择
6
2. 厂房总平面布置 A. 为保证自然通风效果, 厂房的主进风面应与夏季的主导风向成 60°- 90°的 夹角,避免大面积西晒,厂房周围还不应布置过多的附属建筑 B. 余热多的厂房平面布置应尽量布置成“L” 、 “Ⅱ”等型式,且开口部分应位 于夏季的主导风向的迎风面上; C. 为保证低矮的建筑能正常进排风, 个建筑物之间的有关尺寸应保持适当比例。
式中 K——空气动力系数; ——室外空气速度; ——室外空气密度。 一内部连通的建筑物围护结构上,若有两个风压值不同的两个窗孔,空气动力 系数大的窗孔将会进风, 小的排风, 当室内无热压作用时, 室内各点的余压均相等。 风压热压常一起对自然通风产生影响,此时外围护结构上各窗孔的内外压差应 等于各窗孔的余压和室外风压之差。
1
3. 机械通风 A. 优缺点:正好与自然通风相反。 B. 机械通风的形式 1) 局部机械通风(包括局部排风和送风)
空调气流组织课件
04
CATALOGUE
空调气流组织的优化设计
气流组织的模拟分析
数值模拟
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空调气流在 空间内的流动情况,分析气流速 度、温度、湿度等参数,预测气 流组织的分布和效果。
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手段对数值模拟结果进 行验证,比较模拟与实际结果的 差异,提高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气流组织的优化方法
详细描述
上送风通常采用散流器或孔板等设备,将空调的冷风或热风 均匀地送至整个房间。这种送风方式可以避免直接吹向人体 ,减少不适感,同时使室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下送风
总结词
下送风方式是指空调的冷风或热风从房间的下部送入,再通过自然的对流或机 械的辅助方式使空气向上流动。
详细描述
下送风通常采用地面盘管、地暖等方式,将空调的冷风或热风通过地面送至整 个房间。这种送风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地面附近的温度,使室内温度分布更加 均匀。
送风口位于房间的地面或吊顶内,通过向 下的送风方式,使冷空气自下而上流动, 实现室内空气的均匀降温。
散流器送风
喷口送风
送风口采用散流器形式,通过散流器的扩 散作用,使冷空气在室内均匀扩散,实现 室内空气的均匀降温。
送风口采用喷口形式,通过喷口的定向送 风,使冷空气直接吹向室内人员活动区域 ,实现快速降温和舒适度调节。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考虑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以确保舒适的生活环境 。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合理设置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以满足家庭成员的需求。
家庭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定期清洗和维护,以保证空气流通和室内空气质量。
公共场所的空调气流组织
公共场所的空调气流组织需要考 虑人流密度和空气质量,以确保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 气流组织的定义 • 气流组织的形式
气流组织的定义
气流组织是指对气流流向和均匀度按一定要求 进行组织。 所谓气流组织,就是在是空调房间内合理地布 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经过净化和热湿处理 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室内后,在扩散与混合 的过程中,均匀地消除室内余热和余湿,从而 使工作区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度、湿度、 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 适的要求。
空调房间的噪声标准
空调房间对于噪声的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生产或工作过程本身对于噪声有严格的要求 (如播音室、录音室等) (2)生产或工作过程中要求为工作人员创造安静 的环境(如仪表装配车间、测试车间等) (3)为保证语言和通信质量以及听觉效果,对噪 声有一定的要求(如剧院、会议室等)
空调机房布置
• 空调机房要考虑设置在送风管路不要太长、便于 与冷热水管连接和可引入室外新风的地方。
• 对于室内声学要求高的建筑(如广播电台、电视 台的录音室等),以及体育馆之类的大空间公共建 筑,空调机房宜设置在地下室里。一般的办公楼、 旅馆公共部分空调机房可分散设置每层楼上。但 注意不要设置在紧靠会议室、报告厅、贵宾室等 室内噪声要求要求严格的地方。
空调管路系统的设计原则
• 空调管路系统应具备足够的输送能力 • 合理布置管道 • 确定系统的管径时,应保证能输送设计流量,并使阻 力损失和水流噪声小,以获得经济合理的效果 • 在设计中,应进行严格的水力计算,以确保各个环路 之间符合水力平衡要求,使空调水系统在实际运行中 有良好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 • 空调管路系统应满足中央空调部分负荷运行时的调节 要求 • 空调管路系统设计中要尽可能多地采用节能技术措 施 • 管路系统选用的管材、配件要符合有关的规范要求 • 管路系统设计中要注意便于维修管理,操作、调节方 便
气流组织(PPT115页)(1)
首都机场喷口
气流组织(PPT115页)(1)
图所示的球形喷口又称为球形旋转式喷口。
该风口的球形壳体上带有圆形可调送风量的短喷嘴, 转动风口的球形壳体,可使喷嘴位置在一定范围内上 下左右变动,从而很方便地改变气流送出方向;
改变喷嘴处的阀片位
置,还可调节送风量
的大小。
图8-18 上送式旋流风口
1-出风格栅 2-集尘箱 3-旋流叶片
气流组织(PPT115页)(1)
上送式旋流风口优 点
送风气流与室内空 气混合好,速度衰 减快,格栅和集尘 箱可以随时取出清 扫。
适用场合
室内下部空调负荷 大的场合(如计算 机房),以及只需 要控制室内下部空 气环境的高大房间 (如展览馆)。
空调风口
§ 包括送风口和回风口。 § 空调风口的形式对空调房间内气流及温度、湿度等空气
参数的分布情况有很大影响。 § 对于空调房间的使用者来说,通常空调风口是整个空调
系统惟一可看见的装置,因此空调系统所选用的空调风 口不但应当很好的实现对其功能的要求,而且外观还要 与室内装饰相协调,并得到使用者的认可。 § 全面了解空调风口的形式和特点对选用合适的送回风口 十分重要。
气流组织(PPT115页)(1)
喷口送风的优点
射程远、送风口数量需要少、系统简单、投资较小。
常用场合
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如体育馆、影剧院、候机厅、展 览馆等)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要求不太严格的高大厂 房。
气流组织(PPT115页)(1)
4.条缝风口
或称条缝型风口。按风口的条缝数分有单条缝、 双条缝和多条缝等形式。
气流组织(PPT115页)(1)
(2)双层百叶风口 ▪ 是双层活动百叶风口的简称。 ▪ 它有两组相互垂直的活动可调叶片,分外层和内层布置,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和空调
• 喷口送风主要用于大型体育馆、礼堂、影剧院及高大 空间(例如工业厂房与其他公共建筑)的空调工程。
8.1.2 置换通风系统
• 置换通风是将经过热湿处理的新鲜空气直接送入室内 人员活动区,并在地板上形成一层较薄的空气湖。室 内人员及设备等内部热源产生向上的对流气流。排风 口设置在房间的顶部,将热浊的污染空气排出,属于“ 下送上排”的气流分布形式。
• c.将送风、回风总管设在走廊吊顶内,在房间 内墙的下部设格栅回风口,回风进入走廊内, 并由设在吊平顶内的回风总管上开设的回风口 处被吸走。
• d.对于双侧上送下回,其回风风管可以设在室 内,也可在地坪下做总回风道
3)应用场合
• 侧送方式具有布置简单、施工方便、 投资节省、能满足房间对射流扩散、温 度和速度衰减的要求,广泛地用于一般 舒适性空调房间的送风,其中侧送贴附 送风方式,具有射程长、射流衰减充分 等优点,用于高精度的恒温空调工程。
第5章空调区的气流组织 和空调
2020年6月6日星期六
空气调节区的气流组织(又称为空气分布 ),是指合理地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经 过处理后的空气,送入空调区,从而使空调区 (通常是指离地面高度为2m以下的空间)内形 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 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当房间高度在3~5m,而又要求较大的送风量时,为保证 空调区内具有较均匀的速度场和温度场,可采用孔板送风 。
(4)喷口送风
• 喷口送风是依靠喷口吹出的高速射流实现送风 的方式。
• 特点:送风速度高,射程远,射流带动室内空气 进行强烈混合,使射流流量成倍增加,射流断面 不断扩大,速度逐渐衰减,并在室内形成大的回 旋气流,从而确保工作区获得均匀的温度场和速 度场。
空调气流组织设计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参考资料5空调气流组织设计编者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教研室空调气流组织设计一、空调气流组织设计作用空调气流组织的作用:⑴送风均匀,从而保证空调区的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的均匀;⑵送、回风不短路;⑶没有吹冷风感;⑷冬季热风能抵达人员活动区。
二、气流组织选择一、气流组织方式:⑴侧面送风:能形成贴附射流,增大气流射程,有利于室内空气混合,幸免冷风过快下落。
⑵散流器送风:送风距离大,适宜空间较高的房间。
⑶孔板送风:单位面积送风量大,工作区内风速小。
⑷喷口送风:速度高,射程长,适合高大空间的送风。
⑸条缝送风:送风温差、送风速度衰减较快,可与灯具配合布置,适合于会议厅、宴会厅等场所。
⑹旋流风口送风:衰减快,可作大风量、大温差送风。
二、气流组织及送、回风口选择⑴空调区的气流组织宜采纳百叶、条缝型等风口貼附侧送。
当侧送气流有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的风速要求严格时,不该采纳侧送。
侧送形式有以下三种:①上送上回:仅为夏日降温效劳,且空调房间层高较低;②上送下回:以冬季送热风为主,且空调房间层高较高;③单侧或双侧贴附射流送风适合于跨度较大的空调房间。
采纳貼附侧送风时,应符合以下规定:①送风口上缘与顶棚的距离较大时,送风口应设置向上倾斜10°~20°的导流片;②送风口内宜设置避免射流偏斜的导流片。
⑵空调区设有吊顶时,应依照空调区的高度及对气流的要求,采纳散流器或孔板送风。
当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且人员活动区内的风速或区域温差要求较小时,应采纳孔板送风散流器分平送和下送两种方式。
平送适合于夏日送冷风;下送适合于冬季送热风。
采纳散流器送风时,应知足以下要求:①风口布置应有利于送风气流对周围空气的诱导,风口中心与侧墙的距离不小于;②采纳平送方式时,貼附射流区无阻挡物;③兼作热风供暖,且风口安装高度较高时,宜具有改变射流出口角度的功能,如温控散流器。
空气调节技术第五章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gd 0 (T0 Tn ) Ar = 2 u0 Tn
(5—10)
式(5—10)说明,阿基米德数随着送风温差的提高而加大,
随着出口流速的增加而减小。
二、受限射流 在射流运动过程中,由于受壁面、顶棚以及空间的限制, 射流的运动规律有所变化。常见的射流受限情况是贴附于 顶棚的射流流动,称为贴附射流。贴附射流可以看成是一 个具有两倍F0出口射流的一半,因此,射流风速衰减的计 算式为
ux m1 2 F0 u0 x
(5—11)
同样,对于贴附扁射流的计算式为
2b0 ux m1 u0 x
(5—12)
图5—3 贴附冷射流的贴附长度
冷射流在重力作用下有可能在达到某一距离处脱离顶棚而
成为下降气流,如图5—3所示。确定冷射流的贴附长度xl 可用下列方法计算:
(一)计算射流几何特性系数z
ux 0.48 ax u0 d0
(5—3)
式中x 、 d0为几何尺寸, 0.48/a则代表射流的衰减特性,
与风口型式有关。设m=0.48/a ,则
ux md 0 u0 x
(5—4)
若进一步将d0以风口出流面积F0表示,则
ux 1.13m F0 m1 F0 u0 x x m1 1.13m
图5—1 圆断面自由射流
由于紊流的横向脉动和涡流的出现,射流边界与周围
气体不断发生横向动量交换,卷吸周围空气,因而射 流流量逐渐增加、断面不断扩大,整个射流呈锥体状。
随着动量交换的进行,射流速度不断减少,首先从边
界开始,逐渐扩至射流核心。在射流理论中,将轴心 速度未受影响保持u0不变的一段长度称为起始段,其 后称为主体段。在主体段内,轴心速度逐渐减小以致 完全消失。在整个射程中,射流静压与周围空气静压 相同,沿程动量不变。
5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知识点】 常用送、回风口的型式; 室内气流组织的基本方式。 气流组织,是指如何组织送入房间的空气,使其在 室内合理的流动和分布。 气流组织直接影响室内空调效果,是空气调节设计 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合理的气流组织才能发挥送风 的作用,均匀的消除室内余热和余湿,从而使工作区 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 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
5.1.2 送、回风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位置
(1)送风口 侧送风口通常装于管道或侧墙上用于侧送风口,空气横向送 出。散流器是装在天花板上的一种由上向下的风口,是顶送风 口。孔板送风是利用顶棚上面的空间为送风静压箱,通过在金 属板上开设的大量的小孔,大面积地向室内送风方式。喷射式 送风口,用于大空间,侧送风口,送热风时可用作顶送风口。 旋流送风口,用于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温允许波动范围较 大的高大厂房。置换送风口一般为落地安装,在工业厂房中, 为了躲避机械设备及产品的运输,也可架空布置。
侧送风口宜贴布置形成贴附射流,工作区处于回流区,回风 口宜设在送风口的同侧。送风出口风速一般为2~5 m/s,送风 口位置高时取较大值。冬季向房间送热风时,应将百叶送风口 外层的横向叶片调成俯角,以便克服气流上浮的影响。 由于侧送风在射流到达工作区之前,已与房间空气进行了比 较均匀充分的混合,速度场和温度场都趋于均匀和稳定,因此 能保证工作区气流速度和温度的均匀性。此外,侧送侧回的射 流射程比较长,射流充分衰减,故可加大送风温差。 喷口侧送风(图5.13)是大型体育馆、礼堂、剧院、火车站 候车室等高大空间建筑中常用的一种侧送风方式。由高速喷口 送出的射流带动室内空气进行强烈混合的侧送风方式,使射流 流量成倍增加,射流断面不断扩大,速度逐渐衰减,室内形成 大的回旋气流,工作区一般为回流区。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一、阻性消声器
• 阻性消声器利用吸声材料的吸声作用而消声的。
• 它的构造是把吸声材料固定在气流流动的管道 内壁,或按一定方式排列在管道或壳体内构成 阻性消声器, 吸声材料能够把入射在其上的声 能部分地吸收掉。声能之所以能被吸收,是由 于吸声材料的多孔性和松散性。当声波进入孔 隙,引起孔隙中的空气和材料产生微小的振动, 由于摩擦和粘滞阻力。使相当一部分声能化为 热能而被吸收掉。
热量大的且只要求降温的房间,以及民用建筑
中宜采用这种送风方式。在一些高级民用和公
共建筑中,还可与灯具配合布置应用条缝送风
的方式。
散流器吊顶送风的特点
• 工作区为回流区,回风可下可上 • 散流器的类型决定了工作区的特性 • 适用于大跨度、低层高空间,如购物中心,大
型办公室,展馆等 • 常用风口:方/圆形散流器(贴附型、非贴附形)、
• 空调机房的划分不应穿越防火分区。大、中型 建筑应在每个防火分区内设置空调机房,最好 位于防火分区的中心。
• 各层的空调机房应尽量布置在同一垂直位置, 并应靠近管道井,这样可缩短冷、热水管道的 长度,减少与其他管道的交叉。
• 一个空调系统的服务范围不宜太长,作用半径 一般在30至40米的范围,服务面积在500平米 左右。
冷冻水系统
(一)空调冷冻水的组成 循环水泵、集水器、分水器、膨
胀水箱、除污器、连接管道
(二)空调冷冻水系统的形式 1.单级泵冷冻水系统 2.双级泵冷冻水系统 3.混合式水系统
单级泵定流量双管闭式水系统
特征: 1、源侧和负荷侧共用水泵 2、末端设备:三通调节阀 末端变,系统不变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PPT54页
顶送冷风散流型 顶送热风贴附型
顶送冷风吹出型
8.座椅风口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9.球型风口
• 喷口型,高速气流,对指定方向送风,方向可调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10. 台式送风口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VAV。
活动双层百叶送风口
• 可与风机盘管配套,或者用于集中式空调系统 • 风口的叶片可在0-90度的范围内任意调节,从而得到不
同的送风距离和扩散角
• 配合对开多叶调节阀,可以调节风量
固定百叶侧壁格栅风口
• 常用于卫生间的回风、电梯、管道口和检修口的装饰
可开百叶侧壁格栅风口
• 整个风口呈活门形式,活门与边框间开关自如,有利 于安装和与过滤器的配套使用,常用于客房的回风
减小送风温差 ;还要根据房间高度调整风口至顶棚的距离
Air Conditioning-Chapter 5
范例:顶送
扩散距离
达到控制速度和温度 时气流位置
射程
• 适用:吊顶送风 • 根据顶棚形状和定型产品样本建议的流程、间距,面
积不超过1:1.5 • 盘式:平送 • 送吸式:上送上回 • 直片式:上送或平送 • 流线型:下送
• 方矩形散流器:气流形式为贴附(平送)型
圆形散流器
• 一般用于冷暖送风 • 吹出气流贴附型 • 结构多为多层锥面型 • 室内诱导气流量大,
气
分
布
扇形射流风口
孔板、格栅风口 柱型风口
器
平面扁型射流风口
的
条缝风口
型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H'=h+0.07x+s+0.3m 式中 h——工作区高度,1.8~2.0m;
(8)
s——送风口下缘到顶棚的距离(m)
0.3m—安全系数。
侧送风气流组织的设计步骤
1、根据允许的射流温度衰减值,求出最小相对射程
在 空调房间内,送风温度与室内温度有一定温差,射流在 流动过程中,不断掺混室内空气,其温度逐渐接近室内 温度。因此,要求射流的末端温度与室内温度之差xt 小 于要求的室温允许波动范围。射流温度衰减与射流自由 度、紊流系数、射程有关,对于室内温度波动允许大于 1℃的空调房间,射流末端的xt 可为1℃左右,此时可认 为射流温度衰减只与射程有关。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通 过对受限空间非等温射流的实验研究,提出温度衰减的 变化规律,
2、散流器 散流器一般安装于顶棚上。 根据它的形状可分为圆形散流器、方形或矩形散流器。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盘式散流器、直片式散流器和流线式散 流器,另外还有将送风口作为一体的称为送吸式散流器。 盘式散流器的送风气流呈辐射状,比较适合于层高较低的 房间,但冬季送热风易产生温度分层现象。 片式散流器中,片的间距有固定的,也有可调的。采用可 调叶片的散流器,它的送出气流可形成锥形或辐射形扩散, 可满足冬、夏季不同的需要。
速度衰减极快,即排风口的实际安装条件是受限的。 (图书16页1-11)
实际排(回)风口的速度衰减在风口边长比大于0.2且在
0.2≤x/d0≤1.5范围内,仍可用式(1-3)
v0/vx=0.75(10x+F)/F
排风口速度衰减快的特点,决定了它作用范围的有限性。
因此在研究空间的气流分布时,主要考虑送风口射流的
(3)
式(1)和(3)表明热量扩散比动量扩散要快,且有
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
(二)散流器
散流器是安装在顶棚上的送风口,自上而下送出气流。散流
器的型式很多,有盘式散流器,气流里辐射状送出,且 为贴附射流;有片式散流器,设有多层可调散流片,使 送风或呈辐射状,或呈锥形扩散;也有将送回风口结合在一 起的送、吸式散流器;另外有适用于净化空调的流线型散
流器。
(三)孔板送风口 空气经过开有若干小孔的孔板面进入房间,这种风口型式 叫孔板送风口。孔板送风口的最大特点是送风均匀,气流 速度衰减快。因此最适用于要求工作区气流均匀、区域温 差较小的房间,如高精度恒温室与平行流洁净室.
(3)下送上回
房间送风口布臵在下部,对于内余热量大,特别是热
源又靠近顶棚的场合,如计算机房,广播电台的演播大厅 等,采用这种气流组织形式非常合适。 但下送风的温差不能太大,否则容易引起人的不舒适感, 另外风速不能太大,否则容易吹起灰尘,影响空气的清洁度。
下部送风的气流组织 (a)地板送风;(b)下部低速侧送风
第五节 气流分布性能的评价
(3)换气效率:可能最短的空气寿命与平均空气寿 命之比。
n
2 100%
(4)能量利用系数:考察气流分布方式的能量利用 有效性,
第五章 空调房间的 空气分布
【知识点】室内气流组织的基本方式;送、回风口 气流流动规律;常用送、回风口的型式及适用范围; 散流器送风的计算方法。
【学习目标】掌握室内气流组织的基本方式;了 解送、回风口气流流动规律;掌握常用送、回风口的 型式以及适用范围;理解散流器送风的计算方法。
目
录
第一节 送风射流的流动规律
第四节
房间气流分布的计算
空间气流分布的计算不像等温自由射流计算那么简单, 需要考虑射流的受限、重合及非等温的影响等因素。 需要对它们进行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送风射流的流动规律
排(回)风口的气流流动 空气分布器及房间气流分布形式 房间气流分布的计算
• 本章重点: • 1、气流组织及不同的空气分布方式和设计方 法 • 2、空气分布器的类型 • 3、射流和回风流的流动规律 • 4、空调房间气流分布计算
),风口尺寸。
•
4、一般精度空调工程的气流组织和风量计算,主要
是在工作区域内保持比较均匀、稳定的温湿度。同时,又 满足区域温差、空调精度和基数的要求。
•
5、有较高净化要求的空调工程,气流组织和风量计 算主要是使工作区域保持应有的净化程度和室内应有的正
压。
• 6、对气流速度有严格要求的空调工程,气流组织和 风量计算主要在于保证工作区域的气流速度不超过规定的 数值。
• 对于贴附扁射流的计算式为:
ux 2b0 m1 u0 x
• 可见贴附射流轴心速度的衰减比自由射流慢。 •
非等温帖服射流为冷射流时,射流的贴附长度 用下列各式计算 :
x l可
(一) 计算射流几何特征系数
z
:
射流几何特征系数 z 是考虑非等温射流的 浮力(或重力)作用而在形式上相当于一个线性长 度的特征量。 对于集中射流和扇形射流:
面上流量相等,因而随着离开汇点距离的增大,流 速呈二次方衰减,或者说在汇流作用范围内,任意 两点间的流速与距汇点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
实际排(回)风口的速度衰减在风口边长比大
于0.2且
算:
•
•
0.2 x d 0 1.5
范围内,可用下式估
ux u0
1 x 2 9.55( ) 0.75 d0
u x 表示以风口为起点至所计算断面距离 x 处的轴 心速度; u 0 表示风口出流的平均速度。
x 为由风口至给定断面的距离;a 为无量纲紊流系
ux 0.48 u 0 ax d 0
•
当风口型式一定时,设 m 0.48 a ,m 代表射流的 衰减特性,用风口的出流面积 F0 代替 d 0 ,则:
第三节 空气分布器及房间气流分布形式
一、几重常见的空气分布器
固定式百叶风口
单层百叶风口
双层百叶风口
圆盘散流器
斜片式散流器
圆环式散流器
直片式线性风口
活条式风口
二、空间气流分布的形式 (一)上送下回
( a ) 侧送侧回
( b ) 散流器送风
( c ) 孔板送风
•
上送下回的气流分布形式送风气流不直接进入工 作区,有较长的与室内空气棍掺的距离,能够形成比 较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但是,它要求回风管接至 空调房间的下部,这将占用一定的建筑面积。
(三)下送上回
( a ) 地板下送
•
( b ) 末端装置下送
( c ) 置换式下送Fra bibliotek下送方式除 b 外,要求降低送风温差,控制工作区
内的风速,但其排风温度高于工作区温度,故具有一 定的节能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工作区的空气质量。
(四)中送风
中送风形式
在某些高大空间内,实际工作区在下部,只对下部 区域进行空调,而对上部区域不进行空气调节。 • 采用中送风的方式(分层空调方式) 。与全室空调相比, 夏季可节省冷量30%左右,因而节省初投资和运行能耗。 但冬季空调并不节能。这种气流分布会造成空间竖向温 度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温度“分层”现象。特别是冬季 会加大温度梯度而使热耗增大。
k 0.35 0.62 h0 F0
h0 k 0.35 0.7 b0
e k 可用图5-3的线图直接查得
第二节 排(回)风口的气流流动
• •
排(回)风口的气流流动近似于流体力学中所述的汇流。 所注百分数为无因次距离 x d 0 处 u u 0 值。
•
汇流的规律性是在距汇点不同距离的各等速球
z 5.45m1 u 0 4
'
F0 (n1 T0 ) 2
'
对于扁射流:
(m1 u0 ) 4 z 9.63 b0 ' (n1 T0 ) 2
式中
'
m1 2m1
'
;
n1 2n1
'
(二)
计算 x l
集中式射流:
xl 0.5 z exp k
扁形射流:
xl 0.4 z exp k
式中 或(扁射流)
•
第四节 房间气流分布的计算
u x K1 K 2 K 3 m1 F0 u0 x
Tx K1 K 2 K 3 n1 F0 T0 x
第五节 气流分布性能的评价
二、空气分布特性指标
1.7 ET 1.1的测点数 ADPI 100 % 总测点数 一般要求, ADPI 80 % ET (ti t n ) 7.66 (ui 0.15)
u x m F0 u0 x
•
当射流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不同,射流与周围空气 的混掺结果使射流的温度场(浓度场)与速度场存在相似 性,定量的研究得出:
Tx 0.73m1 F0 n1 F0 T0 x x
• • •
T0 T0 Tn
T0 为射流出口温度;Tx
Tx Tx Tn
(二)上送上回
( a ) 单 侧上送上回 •
( b ) 异 侧上送上回
(c)
散流器上送上回
上送上回方式的特点可将送排(回)风管道集中于空间上部, 方案 b 尚可设置吊顶使管道成为暗装。 • 在采用散流器送风时,应注意两个问题: • 1、房间净空不能太高,否则送热风时存在一定问题; • 2、 送、回风口应保持一定距离(此距离和送风口的射流长度有 关),防止部分送风空气未进人工作区就直接进人了回风口从而形 成短流现象,影响对房间的供冷或供热。
气流组织的目的和任务 •
• 1、使送入的空气合理分布,有效地控制既定区域 内的有关参数处于合理限度; 2、消除热湿负荷及有害物,对被调对象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排气点;
• 3、合理确定空调空间内的空气分布与送风口的型
式、数量和位置,排(回)风口的位置,送风参数
•
(送风温差 t 0
,送风口速度 u 0
速不得大于0.25m/s,夏季的显热冷负荷为500KJ/h,试进行孔板送风的气流组
织设计计算,并确定房间的最小高度。 • 8-3 一自由射流自高大车间顶棚下水平射出,起始流速及体积风量分别 为0.5 m/s和500 m 3 /h,射流起始温度为38 ℃,室内温度保持24℃。若圆 管的紊流系数 =0.08,试计算当射流末端流速为0.25m/s,0.5m/s,
0.75m/s,时,其轴心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之差。 • 8-4 已知房间的长 宽 高分别为21×15×6m,室温要求26 ℃,房间的显
热冷负荷Q=25000KJ/h,采用安装在4.5m高的圆喷口水平送风,喷口紊流 系数 =0.07,试进行集中送风设计计算(风口设置在宽边上,且射程 为18m) • 8-5 某空调房间,室温要求20 0.5 ℃ ,室内长 宽 高分别为A×B×H= 6×6×3.6m,夏季每平方米空调面积的显热负荷Q=300KJ/h,采用盘式散 流器平送,试确定各有关参数。
第一节 送风射流的流动规律
一、自由射流(介绍紊流状态)
由直径为 d 0 的喷口以出流速度 u 0 射入同温空间介质内扩散, 在不受周界表面限制的条件下,则形成如图5-1所示的等温自由射流。
• 射流主体段轴心速度的衰减规律可表示为: ux 0.48 ax u0 0.145 d0 • 射流主体段的参数变化与 ax0 d 0 有关。 • • 数 • 当忽略由极点至风口的一段距离,在主体段时直接用:
三、换气效率
C ( )d C ( )d
0 e 0 e
1 R n 2
n 100 % a
四、能量利用系数
t p to t n to
1 1 1
习
•
题
•
8-1一个面积为 6 4m ,高3.2m的空调房间,室温要求20 0.5 ℃ ,工 作风速不得大于0.25m/s,净化要求一般,夏季显热冷负荷为5400KJ/h ,试计算 侧送风的气流组织计算。 6 4.5m 8-2 一个面积为 的恒温房间,室温要求20 0.5 ℃ ,工作风
为距风口 x 处射流轴心温度;
为周围空气温度; Tn
代表温度衰减系数。 n1 0.73m1
二、受限射流
•
在射流运动过程中,射流受限贴附与顶棚的射流流 动称为贴附射流。 • 贴附射流可以看成是一个具有两倍 F0 出口射流的一 半,因此,其风速衰减的计算式为:
u x m1 2 F0 u0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