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动物笑谈》精品教案2(第1课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笑谈》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 欣赏文中写“观察者”的精彩语段,学习准确严谨而又生动传神的笔法,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尊重,感受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来没有一个王,像所罗门那样,从开天辟地以来也难凑到一双,因为所罗门王能和蝴蝶说话,就像人与人聊天一样。”

这是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所罗门王拥有一个神奇的戒指,只要他一戴上这个戒指,就能够听懂世间鸟兽虫鱼的语言。同学们羡慕吗?我们虽然没有这个神奇的戒指,但要想了解动物,走近动物,也并不难。今天我们结识一位科普作家,他以自己的亲身实践,给我们揭开了动物身上的很多秘密。他就是康拉德·劳伦兹。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此环节,以传说故事导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二、于初读时,感知“笑谈”

1. 看到文章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的疑问,引到对标题的理解)

2. 说说你对文题“动物笑谈”的理解。

动物笑谈:谈论和动物有关的趣事、笑话。

3. 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朗读,体会作用。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是观察者自己。”

预设:

作者开篇就点明“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题目中的“笑”字,但是,在这里作者不是讲动物的“趣事”,关联词语“ 不是……而是……”的运用把逗笑的主角锁定在“观察者自己”,其实也就是作者本人。这样会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理解题目的指向,并抓住文章中心句(开头第一句),明确笑谈的主体和笑谈的对象,为下一环节深入阅读“观察者自己”做好充分准备。

三、于疑惑处,笑谈趣“人”

自读方法:质疑式批注。

(本文为自读课文,可利用课文的旁批教给学生自读的方法,首先以解答疑问或提出疑问的方式走进文本)

1. 说说你所了解的资料里的康拉德•劳伦兹。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劳伦兹的资料)

补充资料: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为了观察动物,他在家里养了一大堆动物。这些动物包括各种各样的门类,有鱼、水鼠,也有渡鸦、燕八哥、雁鹅,甚至还有戴帽猿,至于猫、狗、鹅和火鸡。这些稀奇古怪的动物是劳伦兹的观察对象,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常常超出观察与被观察、研究与被研究的关系,而成为朋友甚至“父子”“母子”关系。对这些亲密关系的描述,构成《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中最令人心动的部分。

2. 默读课文,说说你在文中读到的康拉德·劳伦兹。

(结合课文旁批1的问题来进行概括)

旁批1: “逗笑” “怪诞不经” “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

预设:

“我”用学母凫叫和草地爬行的方法揭开了水鸭子认母的谜底;

“我”在公共场合,为了唤回黄冠大鹦鹉,模仿大鹦鹉的鸣叫。

3. 跳读课文,标记圈画出文中对“我”奇怪行为的描写,并结合文中旁批

2、3、4、5、6、8、9作批注交流。

预设:

(1) 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

批注: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而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小鸭子看不到“母亲”时焦急情态,也表现出作者对这些小鸭子的怜爱之情。

⑵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嘎嘎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

批注:作者为了实验,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为了探求真理,无论多么辛苦都毫无怨言,心甘情愿。

⑶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批注:“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读来令人忍俊不禁。这略带夸张的描写观光客被吓呆的表现,也从侧面衬托了作者研究方法的怪诞和实验时忘我的精神。

⑷因为他们只看到一个有着一大把胡子的大男人,屈着膝,弯着腰,低着头在草地上爬着,一边不时回头偷看,一边大声地学着鸭子的叫声——至于那些小鸭子,那些叫人一看就明白原委的小鸭子,却完全不露痕迹地藏在深深的草里,你叫那些观光客怎么能相信自己的眼睛呢?

批注:语言诙谐幽默,以调侃的口吻写出了这一系列艰辛的动作背后流露的宽厚而仁慈的爱。

⑸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

批注:通过周围人吃惊的表现侧面写出了“我”当时的叫声奇特无比。

4. 总结思考。

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

预设:

劳伦兹是一个细心严谨、善于观察、勤于观察、敢于实践的科学家,他是一个极富爱心的人,否则他和小水鸭、大鹦鹉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动人的故事。他能容忍动物的本性,尽其所能地理解它们的生存需求。他仁慈而又极富有耐心,当小水鸭“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时,他愿意“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面对小水鸭对他的依赖,他毫无急躁和反感,通过耐心地付出体力与时间,换得了小水鸭极大的信任。读过课文,我们会被劳伦兹的爱心感动。他是一位可敬的动物学家,也是一位可爱的慈祥仁厚的长者。为了实验,他不管不顾别人的嘲笑和冷眼,专心地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的精神。

设计意图:任何一篇文章都有“突破口”,选择恰当的“突破口”有助于更好更快地切入文章。课文旁批1的问题设置是非常关键的“突破口”,能使学生在默读整体感知,迅速了解文章内容。同时借助课文其他旁批让学生走进文本,自读自悟。这一环节遵循自读课文的教学原则,落实自读课文的编写意图。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