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软件使用权限管理程序
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
![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3d7bfc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3.png)
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1. 引言计算机软件管理制度是指组织内部为规范软件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和更新等过程,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确保软件在组织内部的合理利用,提高工作效率,保护信息安全,合法合规地使用软件。
2. 目的与适用范围2.1 目的•规范组织内部计算机软件的管理流程,提高软件使用效率;•保护软件版权,防止盗版行为的发生;•提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护机密信息的保密性;•合法合规地运营和使用软件,减少法律风险。
2.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所有部门及其员工,在使用计算机软件方面有关的工作和活动中,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设备采购、软件安装、软件使用、软件维护和软件更新等。
3. 软件采购管理3.1 采购需求确认•各部门提出软件采购需求时,需要详细描述软件功能、用途和期望的效果等;•采购需求需要经过相应的部门负责人审批,并获得采购预算的支持。
3.2 供应商选择与合同签订•组织应根据实际需求,筛选符合要求的软件供应商;•软件采购合同应明确双方责任与权利、软件使用许可、售后服务等条款。
3.3 软件采购流程管理•软件采购流程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包括申请、评审、审批、采购、验收等环节;•各环节的人员需按规定时限完成相应工作,确保采购的及时性与合理性。
4. 软件安装与配置管理4.1 软件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在安装软件前,需对目标计算机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检查硬件要求、备份重要数据、关闭不必要的程序等;•同时确保安装软件的计算机具备足够的存储空间。
4.2 软件安装步骤•严格按照软件安装指南进行软件的安装操作;•安装完成后,需验证安装是否成功,并记录安装信息。
4.3 软件配置与优化•针对不同软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配置和优化,以提高软件的性能和稳定性;•配置文件需备份保存,并记录修改过程和结果。
5. 软件使用管理5.1 软件许可证管理•组织应购买合法的软件许可证,并妥善保管;•禁止未经许可证使用软件,且需定期检查和更新许可证。
QC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权限管理程序
![QC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权限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c9a96e2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8.png)
目录:1简介1.1目的1.2相关文件或规范1.3适用范围1.4定义2执行2.1计算机权限管理2.1.1管理员权限用户2.1.2操作员权限用户2.2计算机系统及工作站软件账户密码策略2.3工作站软件权限管理2.3.1Waters Empower软件权限管理2.3.1.1管理员权限用户2.3.1.2主管权限用户2.3.1.3分析员权限用户2.3.1.4客户权限用户2.3.1.5管理类2.3.1.6方法采集类2.3.1.7数据采集2.3.2Agilent Chemstation软件权限管理1介绍1.1目的建立一个QC实验室计算机化系统计算机及工作站权限管理的程序。
1.2相关文件无1.3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Aglient公司液相色谱仪及气相色谱仪,Waters2695型液相色谱仪计算机及工作站权限的管理。
1.4定义无。
2执行2.1计算机权限管理计算机分两级权限管理:管理员、操作员。
2.1.1管理员权限用户为计算机最高权限用户,负责计算机管理。
帐号与密码由公司计算机管理员保存。
可进行软件安装、卸载、删除;系统时间的修改;系统策略更改;管理员及其他用户的创建、删除;其他基本操作等。
QC计算机时间必须锁定,由计算机管理员每月对时间校准,并填写校准记录。
2.1.2操作员权限用户为受限制权限用户,公司日常操作人员使用用户,帐号及密码由操作员自己保存。
计算机时间被锁定;不能进行计算机软件及程序文件的安装及卸载。
2.2计算机系统及工作站软件账户密码策略2.2.1计算机化系统电脑及软件操作系统设置登录用户名与密码,并设置系统屏保为1分钟,退出屏保进入操作系统时需要密码。
2.2.2系统的每一个权限人员拥有独立的用户名和密码,各权限人员只能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不得使用其他账号登录系统,用户名实行密码识别,确保每个账号的独立性。
2.2.3计算机化系统的每个权限人员不得将用户名或密码告诉其他人员,不得将密码通过微信、QQ、邮箱等任何方式向他人提供,防止非预期使用。
计算机软件使用权限管理程序范文
![计算机软件使用权限管理程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17cf120a300a6c30c229f54.png)
计算机软件使用权限管理程序范文
1.0 目的
在计算机系统使用过程中,计算机使用者合理使用计算机中心授予的软件使用权限,保护系统信息资源。
以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2.0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集团所有计算机用户。
3.0 职责
3.1 计算机中心
3.2 负责对集团所有计算机用户的软件使用权限进行管理,监督本制度的实施。
4.0 工作程序
4.1 计算机中心按照《岗位职能表》,对集团所有计算机用户进行软件使用授权并编写《软件使用权限登记表》。
4.2 若计算机用户因工作需要,申请使用《岗位职能表》授权以外的软件使用权,需填写《特殊软件使用权限申请表》,待总经理审批后,由计算机中心按《特殊软件使用权限申请表》中的内容要求,对该用户进行软件使用授权。
5.0 相关文件
《软件使用权限登记表》
《特殊软件使用权限申请表》。
电脑使用管理规定(三篇)
![电脑使用管理规定(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82cc8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7.png)
电脑使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电脑使用管理,规范电脑使用行为,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提高办公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电脑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电脑使用管理应遵循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便利化的原则。
第四条电脑使用管理涉及单位内各级各类电脑设备及其附属设备(如键盘、鼠标等)的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条所有电脑使用者应当遵守本规定,严禁违规操作、违规使用电脑设备。
第二章电脑使用权限管理第六条根据工作需要,单位对电脑使用权限进行分类管理,包括管理员权限、普通用户权限等。
第七条管理员权限仅限于系统管理员和技术部门人员,用于维护和管理电脑系统的正常运行。
普通用户权限为普通员工,在本单位内正常办公所需的权限。
第八条管理员权限人员负责对电脑进行安全设置、系统更新和维护等操作,普通用户权限人员则负责正常使用电脑进行工作。
第九条管理员权限人员对于普通用户权限的电脑使用情况有查看和监管权限,并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十条管理员权限人员在操作电脑时应当保护好有关信息,并不得私自篡改或删除他人电脑中的文件。
第三章电脑使用行为规范第十一条电脑使用者应当根据工作需要,使用自己分配到的电脑设备,并按照规定的权限进行操作。
第十二条电脑使用者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得利用电脑设备从事非法活动。
第十三条电脑使用者应当妥善保管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不得将账号和密码泄露给他人,一切操作以个人账号和密码为准。
第十四条电脑使用者不得在电脑设备上安装、运行或传播病毒、恶意软件等,不得进行非法下载、盗版软件等活动。
第十五条电脑使用者不得利用单位电脑设备进行个人娱乐、购物等非工作活动,不得利用单位电脑设备触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电脑使用者不得私自更改或删除他人电脑中的文件,不得未经授权访问他人的电脑设备。
第十七条电脑使用者应当自觉遵守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使用许可协议,不得非法复制、传播等侵犯他人版权的行为。
计算机软件的数据共享和权限管理方法介绍
![计算机软件的数据共享和权限管理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4f9e69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0.png)
计算机软件的数据共享和权限管理方法介绍第一章:数据共享的概念和重要性数据共享是指将数据资源共享给系统中的不同用户或应用程序,以实现信息的高效利用和协同工作。
在计算机软件中,数据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数据共享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数据共享,用户可以方便地获取和使用已有的数据资源,避免重复劳动,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数据共享可以促进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不同部门或个人之间共享数据资源,可以实现信息的跨团队传递和共享,进而促进合作和协同工作。
因此,合理的数据共享方法是计算机软件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第二章:角色权限管理的方法角色权限管理是指将不同用户分配到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设置特定的权限。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权限。
在计算机软件中,角色权限管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角色:首先,根据不同的职能和工作需求,确定各类用户的角色。
例如,系统管理员、普通用户、审批人员等。
2. 设置权限:为每个角色设置相应的权限。
权限可以分为读取、写入、删除等不同级别,根据用户所属角色进行分配。
3. 分配角色:将每个用户分配到合适的角色。
在用户注册或者登录时,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信息自动分配角色,或者由管理员手动分配。
4. 权限控制:根据用户所属角色,控制其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权限。
系统会在用户操作时对权限进行验证,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通过角色权限管理方法,可以实现灵活的权限控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角色权限管理可以适应组织结构和工作需求的变化,方便管理和维护。
第三章:文件访问控制列表(ACL)的方法文件访问控制列表(ACL)是一种标准的权限管理机制,用于控制用户对文件或文件夹的访问权限。
在计算机软件中,ACL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用户列表:列出可以访问文件的用户列表。
可以包括个人用户名、用户组等。
2. 权限设置:为每个用户设置相应的访问权限。
常见的权限包括读取、写入、执行等。
学校办公用计算机管理规定范文(三篇)
![学校办公用计算机管理规定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6b173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7.png)
学校办公用计算机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学校办公用计算机的使用和管理,提高教职工的工作效率和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学校内所有办公用计算机的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学校办公用计算机是指学校为各部门、教职工提供的用于办公、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
第四条学校办公用计算机的使用应遵循法律法规及学校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管理规定擅自使用或篡改计算机系统。
第五条学校办公用计算机的管理应以科学、规范、公正为原则,倡导节约用电、保护环境的理念。
第二章使用规定第六条学校办公用计算机的使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办公、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七条教职工在使用学校办公用计算机时应当遵守学校网络使用规定,严禁利用计算机进行违法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传播淫秽、暴力、恶意软件等信息。
第八条教职工使用学校办公用计算机应当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得私自泄露、篡改他人隐私信息。
第九条教职工使用学校办公用计算机应当保持良好的网络行为礼仪,遵循网络公共秩序,不得发布带有歧视、谩骂、攻击性的言论。
第十条教职工使用学校办公用计算机应当合理利用资源,避免频繁下载大文件、观看大容量视频等,以免占用网络带宽。
第十一条教职工应当定期对办公用计算机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第三章管理规定第十二条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办公用计算机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购置、使用、维护、报废等方面的规定。
第十三条学校办公用计算机应当登记册,并按照规定分配给各部门和教职工使用。
第十四条学校办公用计算机的购置应当符合学校采购制度,经过申请、审批流程,并进行合理预算。
第十五条学校负责对办公用计算机进行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工作状况,及时修复故障。
第十六条学校办公用计算机的报废应当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清理和安全销毁。
第十七条学校各部门和教职工应当妥善保管自己使用的办公用计算机,防止丢失、被盗或者损坏。
计算机管理制度
![计算机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458fb9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f.png)
计算机管理制度引言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企业、学校、政府等机构的日常办公的重要工具,其运用方便快捷,带来的效率提升也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在计算机的使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数据安全、使用规范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制定一套科学的计算机管理制度来规范计算机的使用和管理。
计算机管理制度的原则计算机的使用和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合规:计算机使用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进行非法行为。
2.保障安全:计算机使用必须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避免出现非正常情况,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利益。
3.支持发展:计算机使用必须支持企业和机构的发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4.提高效率:计算机使用必须优先考虑效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5.进行管理:计算机使用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制定明确的使用规范和监管机制,确保计算机的正常使用和运行。
计算机管理制度的内容计算机使用规范1.用户账号管理:对于使用计算机的用户,必须指定专门的账号并进行权限管理,确保计算机使用安全。
2.计算机硬件设备的使用:计算机硬件设备必须进行定位和编号,避免设备丢失,对于安装软件和使用设备,必须经过审批。
3.计算机软件使用规范:计算机软件必须授权和正版,禁止使用非法软件,禁止在计算机中传播病毒。
4.计算机网络使用规范:计算机网络必须经过严格审批,未经授权不得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非法活动。
同时,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得进行侵犯他人利益的活动,比如侵犯他人隐私、泄露信息等。
5.计算机使用安全管理:对于重要数据和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必须进行备份和加密,保证其数据安全性。
计算机使用监管机制1.计算机使用的监管机制:对于各个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部门或个人,必须有相应的监管机制,相关责任人必须履行好自己的管理职责。
2.计算机网络安全监管: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架构,确保网络的稳定运行。
客户端开发:如何处理应用的权限管理(四)
![客户端开发:如何处理应用的权限管理(四)](https://img.taocdn.com/s3/m/565257d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c.png)
客户端开发:如何处理应用的权限管理在当代移动应用开发领域,保护用户隐私和安全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处理应用的权限管理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它能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和应用的信誉度。
本文将探讨客户端开发中如何处理应用的权限管理,以保证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一、了解权限管理的重要性在开发客户端应用之前,首先需要认识到权限管理的重要性。
权限管理可以帮助应用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防止恶意软件或未授权的访问。
通过合理的权限管理,可以降低应用被滥用或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的风险。
二、精确确定需要的权限在开发客户端应用时,需要明确定义应用需要访问的权限。
这可以通过对应用功能的分析和需求的明确来完成。
最好的实践是只请求必要的权限,并在用户第一次使用时解释为什么需要这些权限。
过多的权限请求可能会引起用户的疑惑和不信任,从而导致用户不愿意使用应用。
三、分级权限管理在某些情况下,应用可能需要一些敏感的权限,但并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使用这些权限。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分级权限管理的方式来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分级权限管理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角色来分配权限。
例如,一个社交媒体应用可能需要访问用户的联系人来建立关系,但并不是所有用户都需要使用这个功能。
通过将访问联系人的权限分为“普通用户”和“高级用户”两个级别,可以避免普通用户被要求访问他们不需要的权限。
四、合理解释权限使用目的在用户第一次使用应用时,应该明确和清晰地解释为什么需要访问某个权限。
合理的解释可以帮助用户理解应用的需要,并增加用户的信任度。
解释权限使用目的时,应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术语和技术性的描述。
用户应该能够轻松理解为什么应用需要访问他们的位置、相机或文件等权限。
五、动态权限管理对于某些权限,应用可能需要在运行时根据具体情况来动态获取或释放权限。
比如,当应用需要访问用户的位置信息时,可以在用户需要时请求许可,并在不需要时立即释放权限。
动态权限管理可以提高用户对应用的信任度,因为它表明应用只在需要时才会访问用户的个人信息。
windows管理员权限在哪里设置
![windows管理员权限在哪里设置](https://img.taocdn.com/s3/m/adca654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8.png)
Windows管理员权限设置位置与方法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管理员权限是一种特殊的权限,它允许用户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高级配置和管理。
具有管理员权限的用户可以访问和修改系统的重要设置,安装和卸载软件,以及管理其他用户的账户。
键盘快捷键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了快捷键的方式,让用户快速切换到管理员权限。
通过以下步骤,您可以使用键盘快捷键以管理员身份运行一个程序:1.找到要运行的程序的快捷方式或可执行文件。
2.按住Shift键,同时右击该程序的快捷方式或可执行文件。
3.在右击菜单中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选项。
请注意,这种方法只是临时以管理员权限运行一个程序,不会改变当前用户的权限设置。
控制面板中的用户帐户设置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控制面板中,用户可以更改自己的帐户权限。
按照以下步骤,您可以在控制面板中设置管理员权限:1.单击Windows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
2.在开始菜单中,选择“控制面板”选项。
3.在控制面板窗口中,找到并单击“用户帐户”选项。
4.在“用户帐户”窗口中,您将看到您的计算机上的所有帐户列表。
找到您要更改权限的用户帐户,并单击该帐户。
如果您当前使用的帐户没有管理员权限,则需要输入具有管理员权限的帐户的凭据来继续。
5.在用户帐户设置页面中,您可以选择“更改帐户类型”选项。
6.在“更改帐户类型”页面中,选择“管理员”选项,并确保勾选“该帐户是否应该有管理员权限”复选框。
7.单击“确定”按钮保存更改。
本地组策略编辑器除了控制面板之外,Windows还提供了本地组策略编辑器,该工具允许用户对操作系统的高级设置进行更精细的配置和管理。
要使用本地组策略编辑器来设置管理员权限,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单击Windows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
2.在开始菜单中,输入“gpedit.msc”并按下回车键以打开本地组策略编辑器。
3.在本地组策略编辑器窗口中,展开左侧导航栏,找到“计算机配置”节点。
权限受权管理制度
![权限受权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2f06a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0.png)
权限受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权限受权管理,维护系统安全和稳定,保护信息资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相关人员在使用信息系统和资源中的权限受权管理。
第三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权限受权管理机制,明确权限受权的程序和责任。
第四条权限受权管理应遵循合法、必要、原则,认真落实“最小权限原则”。
第五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权限受权管理制度文件,包括权限受权管理办法、权限受权管理流程、权限受权管理责任制度等。
第六条本单位应建立权限受权管理相关的监督和检查机制,严格落实权限受权管理制度。
第二章权限受权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七条权限受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合法、必要、严格。
第八条合法原则:权限受权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严格依法行使权限。
第九条必要原则:权限受权活动应当以服务于本单位的工作正常进行为宗旨,对权限的受权应当细化、必需、明确,保证权限的合理使用。
第十条严格原则:权限受权活动应当严格依法行使,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确保权限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第三章权限受权管理的程序和权限第十一条权限受权管理的程序应当包括权限受权申请、权限受权审批、权限受权监控和权限受权调整。
第十二条权限受权管理的权限应当根据不同的岗位和工作职责进行划分,明确每个岗位或人员的权限范围。
第十三条权限受权管理的程序应当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程序和流程进行,确保权限的合法合理使用。
第四章权限受权管理的责任第十四条本单位应当明确权限受权管理的责任人,建立健全权限受权管理责任制度。
第十五条权限受权管理的责任人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行使权限受权管理职责,保证权限受权管理的合法、必要和严格。
第十六条权限受权管理的责任人应当做好权限受权申请、审批、监控和调整工作,确保权限受权管理的有效性。
第五章权限受权管理的检查和监督第十七条本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权限受权管理的监督和检查机制,确保权限受权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有效性。
第十八条权限受权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应当有专门的监督和检查机构或人员负责,对权限受权管理的合法、必要和严格进行检查和监督。
关于液相、气相检测仪器计算机软件三级授权管理
![关于液相、气相检测仪器计算机软件三级授权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3c042ff111f18583d05a98.png)
一、目的规范化验室计算机化系统的管理,保证实验数据的完整性。
二、范围化验室计算机化系统的管理。
三、责任QC人员严格按照管理规程执行。
QC负责人负责本管理规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数据完整性负责。
QA人员监督检查并确保本管理规程的执行。
四、程序1、权限管理 1.1、电脑权限管理:分为管理员权限(admintrator)标准用户权限(power users)受限制用户权限(users)三级权限权限等级人员拥有权限管理员权限(admintrator)It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修改电脑的任何设置标准用户权限(power users)QC负责人及理化组长拥有大部分权限可以设置安装软件修改个别文件的权限拷贝电子数据及文件受限制用户权限(users)一般检验员拥有受限制的权限不允许安装各类软件及新建文件夹不能修改系统时间不能关闭系统不能拷贝/删除电子数据及文件1.2、工作站软件权限:分为管理员权限(admintrator)标准用户权限(power users)受限制用户权限(users)三级权限1.2.1高效液相、气相色谱仪工作站软件类管理员权限(admintrator)It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创建/激活/冻结/删除账户并修改用户权限(拥有标准用户权限)标准用户权限(power users)QC负责人及理化组长拥有大部分权限可以建立、保存序列,运行序列可以在线控制仪器可以调用已储存的序列和方法可以建立方法(运行方法、积分方法)可以修改方法并保存调用图谱,打印报告受限制用户权限(users)一般检验员拥有受限制的权限可以建立、保存序列,运行序列可以在线控制仪器可以调用已储存的序列和方法调用图谱,打印报告2、密码管理(账户名+密码管理)2.1分级管理员级别、标准用户级别、受限制用户级别三级密码2.2用户识别每个操作人员拥有独立的账户,各操作人员不得使用其他账户登录系统,账户实行密码识别,确保每个账户的独立性。
2.3密码设置包括密码长度,密码组成,非法字符的规定,以确保密码无法被简单破解或猜测。
用户权限操作规程(3篇)
![用户权限操作规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f7a32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e.png)
第1篇一、目的为确保信息系统安全,防止非法访问和操作,保障公司数据安全与业务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信息系统及网络设备的用户权限管理。
三、职责1. 系统管理员:负责用户权限的设置、变更和撤销,以及定期进行权限审计。
2. 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用户权限的申请、变更和撤销。
3. 用户:遵守本规程,合理使用系统资源,不得擅自修改、泄露用户密码。
四、操作流程1. 用户权限申请(1)部门负责人根据业务需求,向系统管理员提交用户权限申请。
(2)系统管理员对申请进行审核,确保符合业务需求。
(3)审核通过后,系统管理员为用户设置相应的权限。
2. 用户权限变更(1)部门负责人根据业务需求,向系统管理员提交用户权限变更申请。
(2)系统管理员对申请进行审核,确保符合业务需求。
(3)审核通过后,系统管理员对用户权限进行变更。
3. 用户权限撤销(1)部门负责人根据业务需求,向系统管理员提交用户权限撤销申请。
(2)系统管理员对申请进行审核,确保符合业务需求。
(3)审核通过后,系统管理员撤销用户权限。
4. 用户密码管理(1)用户首次登录系统时,需设置个人密码。
(2)用户密码应遵循以下要求:a. 至少包含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b. 密码长度不少于8位;c. 不得使用生日、姓名等容易被猜到的信息。
(3)用户需定期更换密码,更换周期不得少于90天。
5. 权限审计(1)系统管理员定期进行权限审计,确保用户权限符合业务需求。
(2)发现违规操作或权限滥用时,系统管理员应及时纠正。
五、注意事项1. 用户权限设置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和操作与其业务需求相关的系统资源。
2. 用户密码不得泄露给他人,如有泄露,应及时修改密码。
3. 系统管理员需妥善保管用户权限信息,不得随意透露。
4. 部门负责人应加强对用户权限管理的监督,确保用户权限符合业务需求。
六、附则1. 本规程由公司信息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计算机系统操作权限及电子数据管理规程
![计算机系统操作权限及电子数据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c74f64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1.png)
目的:规范生产及检验中使用的计算机/计算机化系统相关设备的操作权限以及由其产生的电子数据的管理。
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公司生产及检验中使用的计算机/计算机化系统相关设备以及由其产生的电子数据。
责任人:设备部、生产部、质量部相关人员。
内容:1、权限种类1.1 计算机使用权限1.1.1 对于计算机Windows系统,应设置两级密码,分别为Windows管理员级(一般为1人)和Windows操作员级(若干)。
1.1.1.1 Windows管理员Windows管理员由办公室和外部IT人员共同担任,拥有对计算机Windows系统进行系统管理的权限。
所有计算机均使用24小时制,电脑日期、时间、时区被锁定。
1.1.1.2 Windows操作员除Windows管理员外,其他使用计算机的人员均为Windows操作员,仅拥有操作计算机的权限。
1.2 工作站/软件系统权限1.2.1 用于生产和检验的计算机工作站/软件系统均需设置权限分级,除特殊要求外一般设置三级权限,分别为工作站/软件系统管理员(一般为1人),负责人级(一般为1人)和操作者级(若干)。
在Windows系统中,所有工作站/软件系统的系统管理员、负责人、操作者级均为Windows操作员。
1.2.2 工作站/软件系统管理员工作站/软件系统管理员级可对工作站/软件系统进行系统管理、仪器管理。
工作站/软件系统管理员可新增、注销用户,修改用户权限等。
质监科化验室的工作站/软件系统管理员由质监科科长担任。
1.2.3 负责人负责人的主要权限为仪器管理和建立及修改方法等。
质监科化验室的负责人级由QC主管担任。
1.2.4 操作者操作员的主要权限是操作仪器/设备和分析测试结果。
1.2.5 具体每台仪器/设备的权限分配清单见附表。
2、用户及密码管理2.1 工作站/软件系统内的每个用户具有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应以该用户的中文名字的每一个字的第一个大写字母命名,比如用户的中文名字为“张三”,则其用户名为“ZS”。
GMP计算机化系统权限管理
![GMP计算机化系统权限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b5cee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fb.png)
GMP计算机化系统权限管理计算机化系统权限修改申请表权限授权书计算机化系统安全与权限管理1、⽬的:建⽴质量部计算机化系统安全与权限管理规程,规范计算机化系统的分级权限使⽤,以保证计算机化系统数据的安全可靠性。
2、适⽤范围:通过计算机软件控制操作仪器的计算机系统3、责任者:QC分析员负责实施、QC主管负责监督与管理质量授权⼈负责权限授权管理4、内容4.1为防⽌⽆关⼈员接触计算机。
要求计算机设置密码。
4.2计算机不允许安装⽆关软件。
4.3不允许使⽤个⼈U盘和⽆关外设。
4.4数据必须专⼈备份到指定⽬录、指定位置或指定电脑。
4.5数据备份要编号登记。
4.6可配置参数设置变化要填写申请表经批准、登记。
4.7权限设置 4.71根据职责对权限进⾏分级管理。
⾊谱⼯作站需设置权限。
⽓相⾊谱仪⾊谱⼯作站设置⼆级权限,⼀级权限为管理员权限,归质量授权⼈所有,管理员拥有全部权限并负责分配⼆级权限;⼆级权限为操作者权限,需经管理员授权后⽅可操作。
若操作者城⽅法或仪器参数条件等操作,需先填写申请表,经管理员审批⽅可对⽅法进⾏修改。
4.7.2与仪器相连的计算机时间设置为任何⼈不能修改。
若修改系统时间需经质量授权⼈审批后⽅可进⾏修改。
4.7.3⼯作站密码的设置必须包含英⽂字母和数字等符号,密码位数不少于。
密码需每⽉更换。
4.7.4权限改变要填写申请表经批准、登记。
5修改历史GMP 计算机系统安全管理规程1、⽬的:建⽴公司在药品⽣产质量管理过程中,与GMP 相关的计算机和⾃动化系统的规范化安全管理程序,建⽴适当的安全措施,保持其处于掌控状态,确保其运⾏稳定,数据准确、真实、可靠。
2、范围:适⽤于公司所有GMP 计算机和⾃动化系统的管理,此类系统⽤于或为GMP 法规环境提供⽀持。
4、术语和定义计算机化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应⽤软件以及相关外围设备组成的,可执⾏某⼀功能或⼀组功能的体系。
5、GMP 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必须被控制,可通过各类为实现,⼀般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内容:5.1物理与环境安全5.1.1访问存放⼤型机、服务器、易受影响的⽹络设备和连接的机房,只有被授权的⼈员才可以进⼊。
GMP计算机化系统操作权限管理规程.pptx
![GMP计算机化系统操作权限管理规程.pptx](https://img.taocdn.com/s3/m/aec70072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05.png)
应由系统使用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授权,授权批准后,由3级权限人员对新增的2级权限人员进行权限的发放,2 级权限人员应为系统所在岗位的操作人员或基层管理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检查及对操作人员使用系统时的监督工 作,可以进行参数的修改或者数据的删除操作,必要时可进行系统的操作。
1级权限的发放:
行修改,并填写权限委托单进行事后记录。
.密码设置规则要求:
各级权限用户的密码设置规则为密码长度6〜16位,由英文字母a〜Z(区分大小写)、数字。〜9、特殊字符至 少两种组合组成,且不可与帐号相同。如因系统原因无法按上述密码设置要求设置密码,则应保证密码无规律性
,不易破解。
.密码更换要求:
为了保证各级权限用户的账号安全,需要定期对账号密码进行更换,所有计算机化系统密码至少每三月更换一 次,能自己更换密码的用户需自行修改,不能自己更换密码的用户需联系最高级权限用户进行密码修改。更换的密 码不能是近三次使用过的密码。
同一级权限中,可能存在2种不同的操作权限,如水浴灭菌柜中,属于2级权限的有工艺人员权限及维修人员权 限,此两种权限均有各自的权限内容,但均按2级权限进行管理。
1.5.2二级权限分类:
系统的权限分类分为二个级别:1级权限和2级权限,2级为最高权限。
1.5.3一级权限分类:
系统的权限分类分为一个级别:1级权限,1级为最高权限。
当只有二级权限分类时,2级权限的收回应交回到主管副总处进行权限的收回,按权限发放的流程将2级权限发 放到经过此计算机化系统培训且熟悉系统的设备部或信息部专业人员或基层管理人员手中,且新任2级权限人员应将 账号密码进行修改。1级权限的收回同三级权限分类中的1级权限一致。
当只有一级权限分类时,1级权限的收回应交回到主管副总处进行权限的收回,按权限发放的流程将1级权限发 放到经过此计算机化系统培训且熟悉系统的使用人员手中,且信息部专业人员配合新任1级权限人员对账号密码进行 修改。如系统为物理隔离的,收回管理应与一级权限分类一致,再将系统的管理授权至其他使用人员手中。
银海药店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程序
![银海药店系统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aa0cc333e518964bce847c68.png)
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管理程序1.目的:规范公司计算机系统操作,实现器械质量管理和数据的可追溯性。
2. 适用范围:本公司使用“银海药店信息管理系统”对医疗器械的购进、销售等环节进行管理。
3. 责任人:质量管理人员、信息管理员、计算机使用人员。
4.内容4.1质量负责人负责系统操作权限的审核,交信息管理员授予相关人员系统操作权限并设置密码,任何人不得越权操作。
4.2质量负责人有权根据各部门人员配置的变化而收回或更改相关人员的系统操作权限。
4.3 操作人员应凭本人的用户名及密码,经系统身份确认方式登录,在权限范围内录入、查询数据,未经批准不得随意修改数据信息。
4.4器械的购进、验收4.4.1采购人员将拟采购器械的供货单位及采购种类等相关资质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人员按照相关程序将审核合格的供货单位及采购品种等信息录入系统,建立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库。
根据系统提示及时向有关单位索取、更新资料,审核合格后据实录入、更新系统。
4.4.2采购人员应当依据系统数据库生成采购订单,拒绝超出经营方式或经营范围的采购订单生成。
采购订单确认后,系统自动生成采购记录。
4.4.3器械到货时,收货人员凭本人的用户名及密码登陆系统,查询采购记录,并对照实物确认相关信息无误后,方可进行收货。
4.4.4验收人员按规定进行医疗器械质量验收,对照医疗器械实物在系统采购记录的基础上录入医疗器械的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到货数量、验收合格数量、验收结果等内容并确认后,由系统生成验收记录。
4.5医疗器械的养护:系统依据质量管理基础数据和养护制度,对库存器械和陈列器械按期自动生成养护工作计划,养护人员根据养护计划对库存和陈列器械进行有序、合理的检查养护。
4.6系统根据对库存医疗哦器械有效期的设定自动进行跟踪和控制,由养护员依据系统的提示做好近效期器械催销表。
4.7医疗器械的销售4.7.1销售医疗器械时,系统对每笔销售自动打印销售票据,并自动生成销售记录。
计算机软件管理规定(二篇)
![计算机软件管理规定(二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11308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c.png)
计算机软件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购买、使用和维护,保证计算机软件安全和可靠性,提高计算机软件利用率,促进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购买、使用和维护中的行为。
第三条计算机软件指为完成特定任务而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数据和文档的总称。
第四条计算机软件管理应遵循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技术规定的要求,保证计算机软件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第五条计算机软件管理应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管理、保证信息安全为目标。
第六条计算机软件管理应建立规范的制度和操作流程,确保规范操作和责任落实。
第七条计算机软件管理应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保护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和用户信息安全。
第二章软件开发管理第八条软件开发应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开发计划、项目规划和时间节点。
第九条软件开发应根据技术要求编写开发方案,并明确开发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条软件开发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标准进行,确保代码质量和开发效果。
第十一条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做好文档记录和版本控制,确保代码的可维护性和持续更新。
第十二条软件开发应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评估,确保软件功能完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软件开发人员应掌握和遵守专业道德规范,保证开发过程的诚信和质量。
第十四条软件开发人员应不得盗用他人软件代码和知识产权,严禁个人私存和外泄源代码和源文件。
第三章软件购买管理第十五条软件需求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明确,确保购买的软件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第十六条软件购买应经过严格的招标、评审和采购程序,确保购买的软件合法、安全、经济。
第十七条软件购买应根据需求进行明确的功能要求和技术规格,确保购买的软件符合要求。
第十八条软件购买应依法签订购买合同,明确软件使用权和维护支持条款。
第十九条软件购买应建立软件资产管理体系,做好软件登记、盘点和维护工作。
第四章软件使用管理第二十条软件使用应依法购买或合理授权,并在合法授权范围内使用。
移动应用开发中的应用程序权限管理方法
![移动应用开发中的应用程序权限管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b58df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6a.png)
移动应用开发中的应用程序权限管理方法移动应用的普及和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应用程序权限管理成为了移动应用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用程序权限管理旨在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同时实现应用程序正常运行所需的功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应用程序权限管理方法。
1. 最小权限原则应用程序在申请权限时应遵循最小权限原则。
即应用程序仅申请其正常运行所需的权限,避免过度获取用户权限从而侵犯用户的隐私。
开发人员需要审查应用程序所需的权限,仅保留必要权限,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2. 动态权限管理动态权限管理是一种灵活的权限控制方式,应用程序在运行时根据需要动态地请求相关权限。
这可以有效地减少用户在安装应用程序时需要一次性授权的权限数量,提高用户体验。
开发人员可以在应用程序中实现动态权限管理的功能,根据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模块,在需要获取权限时动态请求。
3. 自定义权限管理除了系统预定义的权限外,开发人员还可以自定义权限来增加对应用程序的管理能力。
自定义权限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进行设计,实现更精确的权限控制。
开发人员需要仔细考虑自定义权限的定义和使用,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4. 用户授权和撤销应用程序权限管理也需要考虑用户的参与。
当应用程序向用户请求权限时,用户应该能够理解权限的用途,并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授权或撤销。
用户授权和撤销的过程应该简单明了,避免给用户带来困扰。
5. 权限透明度和可见性应用程序权限管理应该具备透明度和可见性。
开发人员需要在应用程序中提供明确的权限说明,告知用户应用程序所需的权限和权限的用途。
此外,应用程序还要提供权限设置的入口,使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和调整权限设置。
6. 安全审查和验证在应用程序发布之前,开发人员应该进行安全审查和验证。
安全审查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和隐私问题,并修复它们。
验证是对应用程序所需权限的一种测试方法,通过验证应用程序在获取权限时和使用权限时的行为是否规范,以保证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实验室计算机系统权限管理规程
![实验室计算机系统权限管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00604f5856a561252d36f3b.png)
5.3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5.3.2.3.3运行确认(OQ):是指通过草拟的标准 操作规程进行单机或系统运行试验,以证明设备和系 统的各项技术参数能否达到设定要求的一系列活动。 5.3.2.3.4性能确认(PQ):是为了确认系统运行 过程中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应在正常生产环境下进行 测试,测试项目依据对系统运行希望达到的整体效果 而定。
5.4计算机化系统审计追踪
5.4.1定义:是一系列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序及用 户操作等事件的记录,用于帮助从原始数据追踪到有 关的记录、报告或事件,或从记录、报告或事件追溯 到原始数据。 5.4.2审计追踪的管理:检验设备所使用的计算机 软件应具有开启审计追踪功能,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审 计追踪的功能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关闭,审计追踪记录 不得删除,不能使用新的记录覆盖旧的记录。计算机 软件的关键数据、所用方法的关键数据改变时,应在 有能记录改变原因的审计追踪中记录改变内容的简略 描述。
5.7计算机化系统备份、恢复管理
5.7.2数据恢复
5.7.2.1当仪器连接的电脑中的数据丢失时,可将使 用恢复功能,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此电脑中。 5.7.3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具体操作参见《电子数 据备份和恢复标准操作规程》SOP3QC015。
5.3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5.3.2.4验证文件:包括验证项目、验证方案的批准、 验证小组成员、验证项目认可标准、验证实施方法与 步骤、检验方法、验证过程的记录数据、验证报告等。 验证报告须写明计算机化系统是否通过验证的明确结 论,明确验证过的计算机化系统的使用限制,并对验 证中产生的各种偏差进行调查。验证文件须由质量管 理中心经理批准并统一归档保存,新购进的仪器也可 由仪器厂家做计算机化系统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计算机中心按照《岗位职能表》,对集团所有计算机用户进行软件使用授权并编写《软件使用权限登记表》。
4.2若计算机用户因工作需要,申请使用《岗位职能表》授权以外的软件使用权,需填写《特殊软件使用权限申请表》,待总经理审批后,由计算机中心按《特殊软件使用权限申请表》中的内容要求,对该用户进行软件使用授权。
编号:
QP/RS10
程序文件
版号:
标题:计算机软件使用权限管理程序
页码:
1/1
1.0目的
在计算机系统使用过程中,计算机使用者合理使用计算机中心授予的软件使用权限,保护系统信息资源。以确保计算机系统的正用于集团所有计算机用户。
3.0职责
3.1计算机中心
3.2负责对集团所有计算机用户的软件使用权限进行管理,监督本制度的实施。
5.0相关文件
《软件使用权限登记表》
《特殊软件使用权限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