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游山西村》学案练习
《游山西村》教案7篇
![《游山西村》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861a5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d.png)
《游山西村》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自我鉴定、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elf-evalua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游山西村》教案7篇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解决突发状况,保持课堂的秩序和纪律,教案有助于教师规划好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秩序,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游山西村》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游山西村全国优秀教案4篇
![游山西村全国优秀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a8393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44.png)
游山西村教案篇6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3、背诵古诗,默写《游山西村》。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理解诗中所含哲理。
教学准备:风景画、课本插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背诵《题西林壁》。
2.说说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了解诗意1.自由读《游山西村》,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3.再次自由读古诗,思考诗中主要写了什么三、读懂诗句,感悟诗理1.自由读古诗,读懂诗句。
学法尝试:要读懂这几句诗,可以想一些办法。
诗句下面有一些词语的注释,读一读注释,也许会有帮助;书上还有插图,看一看插图,说不定会受到启发,还可以与同学讨论讨论。
2.按照:“学法尝试”中的思路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力争读懂诗句。
3.集体交流。
(1)从注释中知道了“腊酒”“豚”“疑”等词语的意思,读懂了第一、二行诗。
(2)从插图中,了解了“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是怎样的景象,知道了“疑无路”的意思,知道了“又一村”是指什么。
学法反思:课本中的注释对我们读通诗句有很大帮助;课本上的插图对我们了解诗中描写的景象也作了提示,抓住这些,就是抓住了读懂诗句的根本。
游山西村教案篇7一、教材《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一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这一组课文选择的'文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游山西村》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生动的描绘了农村丰收之年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
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品读重点字词,加强感情朗读,体会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小学语文《游山西村》教案
![小学语文《游山西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2f5784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6a.png)
小学语文《游山西村》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游山西村》,了解到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乡村风景的欣赏能力和对家乡的情感。
3.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语言描写乡村景色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游山西村》的作者背景和作品主题。
2. 分析诗中的乡村景色描写和意境表达。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诗中运用的一些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诗歌中所体现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课文《游山西村》。
2. 教具:课文课件、图片。
3. 学具:学生练习册、课堂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描绘乡村风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最喜欢的乡村风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是否有过类似的亲身经历?Step 2:预习导学1. 导读课文标题《游山西村》,让学生猜想一下,这篇课文可能写了些什么内容?2. 学生阅读课文第一段,回答问题: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他是什么时候写的?Step 3:课文阅读理解1. 学生按自己的节奏阅读全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阅读课文第二、三、四段,并回答问题: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山水乡村?Step 4:课文分析1. 教师将课文中的重要句子或段落投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读。
2. 分析课文的描写手法,引导学生说出一些诗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意义。
Step 5:情感诗歌朗诵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朗诵。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表演,共同欣赏诗歌的美。
Step 6:课堂练习1. 学生使用练习册中的习题,巩固课文的理解。
2. 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分享他们的答案和思考过程。
Step 7: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乡村的情感和美的认识。
Step 8: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习题。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乡村风景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同步练习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bf05e08453610661ed9f4fc.png)
四年级语文《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同步练习题一、默写《题西林壁》并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题西林壁》题:____________西林:________________只缘:__________不识:________________横看:________________二、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话说:“当事者迷。
”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二、把下面的词组织成句,句子要通顺。
1.来了果子野的早已秋天满山熟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想到心惊有点一就肉跳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默写《游山西村》游山西村,。
,。
,。
,。
二、填空1.此诗选自《》,作者,字,号。
(朝)著名诗人。
现存诗作近万首,是我国诗歌历史上最“多产”的作家。
有《》《》等传世。
2.“,”蕴含深刻哲理。
3.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一、“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导学案
![游山西村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c9ba26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7.png)
游山西村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3)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预习检测题答案 (5)一、学习目标《游山西村》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纪游抒情诗,它描绘了山西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乡村风情,同时寓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学习这首诗,我们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通过诵读和解析,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其次,我们要理解并掌握诗中的象征和隐喻手法,领悟诗人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深刻思考。
最后,我们要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诗人_______。
2. 诗中“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表现了山西村村民_______的热情好客。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常被用来比喻_______的情境。
二、选择题1. 下列对“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两句诗理解正确的是()A. 这两句诗描绘了村民们热闹的春社活动和古朴的服饰风格。
B.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村民们简朴生活的赞美和怀念。
C. 这两句诗暗示了村民们对古老传统的坚守和传承。
D.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村民生活方式的批评和不满。
2.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A. 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不确定。
B. 对宁静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C. 对自己年老体弱的无奈和哀叹。
D. 对频繁造访打扰村民的歉意和不安。
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在整首诗中的作用。
2. 通过预习这首诗,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三、全诗译文《游山西村》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纪游抒情诗,译文如下: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的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https://img.taocdn.com/s3/m/fa283e5789eb172ded63b796.png)
《卜算子 咏梅》 《十一月似如风雨大作》 《示儿》
……
赋闲山阴 ——农家之旅
游山西村
宋 · 陆游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韵律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guān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B、“足”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尽其所有的盛情。
七言律诗
C、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紧扣一 个“游”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
D、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诗 人热爱和留恋农村生活的情感。
首联:叙事——写盛情待客
线 索 : “
游 山 西
游村
”
颔联:写景——景中富含哲理
颈联:描写——农村风俗画卷 尾联:写诗人的愿望
练一练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 A.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 B.“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 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 C.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 浓郁的生活气息。
• D.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 清晰。
一个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热爱家乡,与村 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背一背,写一写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guān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请同学们准备好: 课本,作业本,笔记本、《绩 优学案》等学习用品, 上课期间不干与课堂无关的事。
《游山西村》赏析及同步习题
![《游山西村》赏析及同步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16704b5022aaea988f0f38.png)
《游山西村》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背景】此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
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
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
“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及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和淳朴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赏析】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幼儿园大班诗词鉴赏《游山西村》教学案
![幼儿园大班诗词鉴赏《游山西村》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cb193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5.png)
幼儿园大班诗词鉴赏《游山西村》教学案教案教材:《游山西村》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游山西村》的背景知识;2.学习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节奏、韵律等;3.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如赏析选自中的意象、情感等;4.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一、《游山西村》的背景知识1.《游山西村》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写的是唐朝时期王之涣穿越重重山脉来到西村,领略美丽景色的感受和思考。
2.幼儿需要了解唐朝和五言绝句的基本风格。
3.幼儿需要了解中国文化中山水诗的基本特征。
二、《游山西村》的鉴赏方式1.幼儿应该理解诗歌的基本韵律和节奏。
2.幼儿通过听诵和逐字逐句解读诗歌,并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3.诗歌的朗读演绎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
三、教学步骤1.前置热身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游戏和动手制作等活动,让幼儿们对诗歌和山水文化有一定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2.导入《游山西村》教师可以通过诗歌的背景、朗诵等方式进行介绍,让幼儿建立初步的整体感知。
3.诗歌解读教师分别介绍《游山西村》中的诗句,并带领幼儿们一起学习、模仿,并进行诗歌鉴赏。
4.针对诗句进行分组赏析教师可以将各个诗句进行分组,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深度鉴赏。
5.结合山水画展示教师可以将诗句与山水画进行结合,给予幼儿更直观的基础认识。
6.独立创作教师引导幼儿们进行山水诗的创作,以提高孩子们的文学素养和创意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馈及展示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的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将幼儿们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
教学内容:教学资料:1.《游山西村》诗歌朗读材料;2.山水画展示资料。
教学评价:对每个幼儿进行个别评价,包括学习参与度、创作表现等方面。
同时可以记录下活动中的亮点和问题,以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和提升。
教学现场展示:设计简洁、清晰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设备和音效等形式,让幼儿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和欣赏诗歌。
《游山西村》练习题及答案
![《游山西村》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99b4c6f01dc281e53af0dd.png)
《游山西村》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选择题:1、下面对《游山西村》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猪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对春天的祈福。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
错,泛指菜肴。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错,是一种祭祀活动。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错,无去职后的郁闷,农家热情好客,随时来。
D.正确。
2、读《游山西村》这首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751a076bec0975f465e2cf.png)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登幽州台歌》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2、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二、解释词语⑴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⑵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⑶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⑷涕(tì):眼泪三、文本探究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时间角度(前、后)。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空间角度(天、地)。
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不禁潸然泪下。
3、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四、巩固练习1、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中,写出在广阔无限的时空背景中,诗人深感人生有限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诗学案游山西村
![古诗学案游山西村](https://img.taocdn.com/s3/m/0c3bdd5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a.png)
古诗学案游山西村导言文学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古诗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往往将自然与美好的事物忽略,而古诗正是能够唤起我们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与回归。
本文将以游山西村为背景,结合古诗学的观点,探索古诗对于人们认识自然的影响。
一、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了五言、七言、骈俪等各种体裁,还涵盖了山水田园、爱情离别、政治家国等众多主题。
这些古诗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传递出对自然景物的感悟与描绘。
二、游山西村的景色与意境山西是中国一个素有“煤城”的省份,然而在山西的农村中却有许多隐匿着精美自然景色的村庄。
其中,西村是一个以山水为背景的古村落,其独特的古建筑与旖旎的自然景色吸引着众多游客。
西村周围环绕着青山绿水,山势崇拜而巍峨壮观,水流从山间溪谷潺潺不息。
村庄内建有古老的民居,屋顶上覆盖着青瓦,风格独特。
村庄内还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古井、古桥和古墓,历经沧桑却仍然矗立在时间的长河中。
三、古诗在游山西村中的运用游山西村的自然景色引发了许多古诗人的创作,他们用娴熟的词句将这片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句,表达了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与感慨。
在游山西村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自然美景,还可以通过阅读古诗来加深对自然之美的体验。
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一句,通过与自然景色的对比,展现出了大自然中的种种美好。
这样的观感与诗意让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自然之美。
四、古诗中的哲理与人生之道古诗中融入了许多哲理与人生之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思考,诗人们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他通过融合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与对人生意义的思索。
这样的诗句不仅美好,更能够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游山西村》 同步练习.doc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游山西村》 同步练习.doc](https://img.taocdn.com/s3/m/e5b8f3b35ef7ba0d4a733b82.png)
《游山西村》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腊酒浑.()鸡豚.()叩.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丰年留客足鸡豚.。
()
(2)从今若许闲.乘月。
()
3、填空:
《游山西村》选自,作者,字,号,(朝)著名诗人。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全诗紧扣一个“”字,按推移展开叙述。
5、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6、“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7、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含有什么哲理?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8、“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hún tún kòu
2、(1)小猪(2)闲游
3、《剑南诗稿》陆游务观放翁南宋
4、游时间
5、写出了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性格。
6、用农民服饰的简朴盛赞他们性格的淳厚质朴。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8、①柳色深绿,所以用“暗”;花光艳丽,所以用“明”。
②比喻困境后重新出现转机,看到希望。
《游山西村》教案两篇(优秀篇)
![《游山西村》教案两篇(优秀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0681aa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a.png)
《游山西村》教案两篇〔优秀篇〕《游山西村》教案两篇〔优秀篇〕《游山西村》教案之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认识并掌握课后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解诗意,感悟是诗歌的含义。
(2)通过背诵积累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在人生路上要不怕困难,勇于开拓进取。
重难点与关键: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教学挂图:说说图上景物。
师:今天我们学一首对我们人生有启示的古诗《游山西村》。
板书诗题。
二、学习生字1.自由朗读,找出生字。
2.检查生字(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进展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组词莫(莫非) 腊(腊月) 浑(浑身) 疑(疑心)(3)出示整首诗进展测试。
三、学习诗歌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看注解,自由理解诗意。
(1)理解词语意思。
腊酒浑:腊月里自家酿的酒很浑浊。
足鸡豚:鸡和猪很充足。
山重水复: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
柳暗花明:柳色葱郁鲜花明媚。
(2)理解诗句意思。
(出示课件)不要笑农家腊酒浑浊,丰收之年,他们以丰富的菜肴招待留下来的客人。
走过一座座青山,经过一条条溪水,突然看见柳色葱郁鲜花明媚,又是一个村庄。
(3)交流:这首诗的1、2句与3、4句各写了什么?1、2句:写了淳朴的村民风俗。
3、4句:写了秀丽的山村风光。
3、欣赏诗句,朗读诗句。
(1)找出最喜欢的诗句读一读,并说说从中感悟到什么?一生读“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用课件出示)谈感悟:这两句诗写出了主人的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的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铺垫。
(师总结)喜欢这两句的一起来读一读。
师:喝着农家的酒,吃着农家的美味,此时,你假设是诗人会说什么?吟一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游山西村 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游山西村 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df225521195f312b3069a533.png)
人教部编版7年级语文测试题游山西村练习题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2.“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正常语序应为___ __3.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4.颔联两句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儿?5.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6.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7.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8. 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游山西村练习题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1.“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2.“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正常语序应为_____2.丰年留客鸡豚足3.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颔联两句的精彩之处表现在哪儿?一方面它是写景的佳句,写出了山水重叠环绕,春光无限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意味,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令人回味。
5.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5答:是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淳朴的风情风俗。
6.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表达作者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心仪纯朴善良农民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标题是《游山西村》,全诗没有写一个“游”字,但诗中的每一句又都和“游”字相联系,记游的过程表现得很有层次。
8. 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分)(1)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9e14d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5.png)
(2)诗歌情感表达的把握。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如喜悦、哀愁、思念、赞美等。
(3)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水平。
(4)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能力。针对学生容易混淆诗句、记不住诗歌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供全班交流学习。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审美特性和文化价值。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主题和意境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并尝试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朗诵他们选取的诗歌,并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探讨如何将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融入现代生活。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思考古代诗歌的价值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理解。)
(2)诗歌韵律、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如五言、七言绝句的韵律特点;对仗、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诗歌背景、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特点的了解。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风格,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等。
2.教学难点
(1)古代诗歌的意象、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意义,深入挖掘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游山西村》精品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1课】
![《游山西村》精品导学案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1课】](https://img.taocdn.com/s3/m/2cc81564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0.png)
⑻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门:敲门。
三、研读探究:
1、首联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
的赞赏。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请简要分析。
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
2.学习反复诵读、品析关键字词,感悟情感和人生境界。
一、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教学反思
【背景】
此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此诗即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所作。
4、颈联着重表达的内容是什么?
答:是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淳朴的风情风俗。
5、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
6、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标题是《游山西村》,全诗没有写一个“游”字,但诗中的每一句又都和“游”字相联系,记游的过程表 现得很有层次。
《游山西村》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
![《游山西村》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ec26869910ef12d2af9e7dd.png)
《游山西村》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原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作者到山西村做客,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纯朴民风的陶醉,及对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和淳朴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下的蕴涵丰富人生哲理的千古名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二、选择题:1、下面对《游山西村》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D)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猪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对春天的祈福。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解析】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
错,泛指菜肴。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错,是一种祭祀活动。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错,无去职后的郁闷,农家热情好客,随时来。
D.正确。
2、读《游山西村》这首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版八年级上册1.《游山西村》学案练习
【课前预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
1.腊酒: 2.足鸡豚(tún):
3.山重水复: 4.柳暗花明:
5.箫鼓: 6.追随:
7.春社: 8.古风存:
9.若许: 10.闲乘月:
11.无时: 12.叩(kòu)门:
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三.朗读诗歌
【课堂练习】
一、填空:
1.《游山西村》选自,作者是,字,自号,朝著名诗人,现存诗多首。
2.《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
二、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材的所见所闻。
答:
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古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
答:
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名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
答:
【课后练习】
阅读《游山西村》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
《桃花源记》热情好客的句子:。
孟浩然《过故人庄》热情好客的句子:。
2.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性诗句:。
既写景又含议论哲理的诗句:。
描绘南宋农村风俗画的句子:。
3.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可引用本诗中的诗句是:。
这两句是这首诗的诗眼,富有哲理。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5.请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你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例。
答:
6.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
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②符合诗歌的意境。
③不少于60字。
答: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答:
8.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
(不超过100字)
答:
9.你是怎样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答:
【试题链接】
一、(2008年江苏省徐州市)阅读诗歌《游山西村》按要求回答问题。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
答: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
二、(200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回答问题。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联写景中蕴含哲理,耐人咀嚼。
请简要分析。
答: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三、(2011年浙江省温州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补充点评】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2.【完成随感】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参考答案】
【课后练习】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 C
5. 略
6. 诗人在青翠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的溪流中浅唱慢吟淙淙穿行,草木你追我赶愈渐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渐依稀难认。
正在迷茫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家农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顿觉豁然开朗。
7.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
8.开放性试题,要求: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
9.“山重水复”写地形复杂,变化无穷,“疑”是作者的主观感受,“又一村”则写出作者的欣喜之情。
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试题链接】
(一)1.( l 分)“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2.( 2 分)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每问各1 分,共2分.意对即可。
)
二、1.(3分)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1分);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2分)。
(内容阐述1分;哲理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
2.(2分)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农村生活)(1分)的喜爱(向往)(1分)之情。
三、(2分)依恋(不舍、挽留)16.(2分)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
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