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差胀过大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汽轮机差胀过大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汽轮机差胀过大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汽轮机差胀过大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摘要: 从相对膨胀产生的理论出发, 针对焦作韩电发电有限公司1 号机的实际情况, 分启动和运行 2 个过程, 对汽轮机相对

膨胀值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介绍了所采取的相应控制

措施或注意事项, 以及在实际生产中起到的作用作出了举

例证明。

关键词: 相对膨胀; 滑销; 温升率

1前言

我公司1 号汽轮机型号是C C50-8.83/4。22/1。57, 系哈尔宾汽轮机厂生产的双缸、单轴、双抽汽凝汽式汽轮机, 进汽温度535℃, 额定进汽量为224t, 中压额定抽汽量为30吨, 最大抽汽量为60吨。低压抽汽量为50吨,最大抽汽量为50吨。该机组投运后, 相对膨胀值及机组转动产生的噪声明显偏大, 特别是在启动过程中, 相对膨胀值超过规定值, 影响开机升速和升负荷时间, 是制约顺利开机的主要因素。投运初期, 开机时间在10h以上, 开机时间明显偏长。

2控制相对膨胀的重要性

金属物件在受热后, 向各个方向膨胀, 高温高压汽轮机从冷态启动到带额定负荷运行, 金属温度的变化很大400~500℃。因此, 汽缸及汽轮机各部件的轴向、垂直、水平各个方向的尺寸都会因受

热明显增大。汽轮机各部件膨胀量不同, 使得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其变化量超过汽轮机动静部分的允许间隙后, 动静部件将会发生磨擦, 导致汽轮机损坏, 甚至报废等严重后果。为了控制汽轮机的动静部分不摩擦, 汽缸的轴向膨胀和汽缸与转子的相对膨胀就成为开机过程中重要的控制指标。汽轮机在启动暖机过程, 转子以推力轴承机头,1号瓦处为死点向后膨胀, 汽缸以后轴承座中点2 号瓦处为死点向前膨胀, 二者的膨胀差值即为相对膨胀习惯称为胀差。当转子膨胀值大于汽缸膨胀值时, 相对膨胀为正值, 该值过大时可造成动叶片出口处与下级喷嘴摩擦。当转子膨胀值小于汽缸膨胀值时, 相对膨胀为负值, 该值过大时可造成动叶片进口处与喷嘴摩擦。因此, 汽轮机的相对膨胀值的控制相当重要。1号汽轮机的相对膨胀测量装置安装在2 号瓦附近, 即汽缸死点处。

3 1 号汽轮机的相对膨胀大的原因

3. 1理论分析

金属受热膨胀值有如下关系:

ΔL=Lσ(t i-t0) (1)

式中ΔL 为金属的绝对膨胀值;

L 为金属的长度;

σ为该金属的线膨胀系数;

t i为金属材料的平均温度;

t o为冷态温度, 通常取20℃。

由式1 可以看出汽缸与转子热膨胀的差值相对膨胀取决于:

a. 由于转子与汽缸金属材料的不同, 其线胀系数σ的不同, 其在设计制造已确定, 这里不予讨论。

. b.由于热力过程的影响, 转子与汽缸的平均温度的不同。

此外, 机组热膨胀值还受非热力过程的影响。如转子转动时受泊松效应影响膨胀值会变小, 但3000 r min 后影响较小, 而汽缸受到滑销系统和抽汽管道能否自由膨胀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3. 2运行中相对膨胀值大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机组在稳定工况运行时, 各区段的温度分布是有规律的, 且转子和汽缸的金属温度接近同级的蒸汽温度, 理论上相对膨胀值应接近于0。而1 号汽轮机在30 MW , 抽汽90, t h 真空93 kPa的稳定工况长期运行时, 相对膨胀值仍为2.15 mm其原因分析如下:

3. 2. 1汽缸的平均温度低于转子的平均温度, 其影响主要有2 方面:

1 保温不良。

2 环境影响: 由于空气对流等引起汽轮机外缸产生温差, 从而降低了汽缸的平均温度。

3. 2. 2由于转子与汽缸的金属材料的不同, 转子的线胀系数大于汽缸的线胀系数, 线胀系数在汽轮机的设计、制造过程中已确定, 故不予讨论。

3. 2. 3滑销系统的影响。当机组的滑销系统受阻时, 汽缸的热膨胀值变化有跳跃式变化或汽缸的膨胀值存在变小的现象。在大修时对

滑销系统进行了检查清理, 热膨胀值变小的现象有所好转, 但仍须在开机过程中对汽缸的热膨胀进行监视, 监测有无跳跃式的变化, 以便停机检修时进行处理。

3. 2. 4汽轮机启动过程中, 各抽汽管道能否自由膨胀, 其抽汽管道膨胀的热应力会影响汽缸热自身膨胀的变化。

以上对汽缸膨胀有影响的因素, 有待于大修时予以确证和排除, 以降低运行中相对膨胀值。

3. 3启动阶段相对膨胀值偏大的原因分析及控制

1 号机汽缸和转子可以看成是由很多段组成的, 每段的膨胀差值可由其长度和该段平均温差求出, 而该段末端的相对膨胀值为固定点推力轴承处至该处中间各段膨胀差值的代数和。因此, 汽轮机各段的胀差对机组整个相对膨胀各有其影响。

3. 3. 1主汽参数及金属温升率的影响

汽轮机启停过程中, 由于汽缸和转子材料、结构尺寸以及受热条件的不同, 即使是在相同的蒸汽参数下, 两者之间也明显存在温差。

从传热的角度分析:

在金属温度已上升到该段蒸汽相应压力的饱和温度后, 即蒸汽不会发生凝结放热后, 蒸汽对金属的单位时间的放热量Q1为: Q1= (t蒸汽-t金属) αA金属(2 )

式中t蒸汽为该段蒸汽的平均温度;

t金属为金属的平均温度;

α为放热系数;

A金属为金属的受热面积。

金属的单位时间的吸热量Q2为:

Q2 = m金属cb金属(3)

式中m金属为金属的质量; c 为金属的比热; b金属为金属的温升速度。

如果不计散热损失, 由Q1 = Q2 , 整理公式(2 ),(3)得:

b金属=( t蒸汽- t金属)αA金属/(m金属c ) (4)

A金属/m金属称为质面比。

当机组启动升速或加负荷暖机前, 转子和汽缸与蒸汽的温差(t蒸汽- t金属)可以视为相等, 但在升速或加负荷暖机过程中, 由于放热系数α和质面比A金属m金属的不同, 转子与汽缸就会产生温差。汽缸的质量大, 接触蒸汽面积小; 转子质量小, 接触蒸汽的面积大, 另外, 转子转动时蒸汽对转子的放热系数比汽缸的要大, 所以转子温度变化快, 转子更接近于蒸汽温度, 因此, 在汽轮机启停和工况变化时, 转子随蒸汽温度的变化膨胀或收缩更为迅速。在每个暖机阶段, 转子温度逐渐升到比较接近周围蒸汽的温度之后, 温升率明显下降, 而汽缸则仍以接近于原来的温升率升高温度。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汽缸与转子的温差缩小, 这样就可以升速或升负荷到下一暖机阶段。

在滑参数启动过程中, 对主汽参数的控制和金属的温升率的控制是防止汽轮机的正胀差值过大的主要手段。要防止蒸汽参数过

高, 蒸汽参数过高会引起进汽量少, 暖机不均匀, 使转子加热过快, 汽缸加热相对过慢, 汽缸和转子的温差加大, 使得相对膨胀正值增加过快。

如在2007年1号机开机, 主汽温度320℃, 压力2.7 MPa 时冲转。主汽温度365℃, 压力3.2 MPa 时并网, 相对膨胀增大至3.0 mm。锅炉蒸汽温度降至350℃时, 相对膨胀回落0.2 mm。

3. 3. 2控制轴封供汽对胀差的影响

高压汽轮机从调节汽室沿前轴封漏出的蒸汽,故前轴封段的转子温度较高, 且在汽轮机轴封处由于蒸汽流速高蒸汽的放热系数也大。再者, 高温高压汽轮机汽封段转子长度较大, 如果有效地降低轴封供汽温度, 对轴封段的正胀差减小是有利的。

轴封供汽有2 种来源: 厂用汽压力0.89 MPa温度约280℃和高除汽平衡汽压力约为0.5 MPa温度约158℃。运行中7 号机一般采用厂用汽作为轴封供汽的热源。在启动过程中, 转子轴封段温升率较快, 膨胀大, 应尽可能采用高除汽平衡汽源, 以低温蒸汽降低转子温升率。

在1 号机开机中, 尽快将高除压力升至正常, 将轴封汽源由厂用汽280℃倒为汽平衡

158℃汽源, 对胀差的控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3. 3. 3汽缸、法兰螺栓加热装置投运对相对膨胀的影响

汽轮机在启动过程中, 使用汽缸法兰和螺栓加热装置可以提高汽缸、法兰和螺栓的温度, 有效地减少汽缸内外壁、法兰内外、汽

缸与法兰、法兰与螺栓的温差, 提高汽缸的平均温度, 加速汽缸的膨胀。法兰加热装置的正确使用, 对高压汽轮机启动控制相对膨胀值有较明显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启动时加热过度, 汽轮机中间几级的轴向间隙小于允许的范围, 而相对膨胀表的指示仍然可能在正常范围内, 对机组的安全构成威胁, 所以法兰螺栓加热装置的投入时间和温度的控制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在时间合适和温度恰当

的情况下, 法兰螺栓加热装置才能起到控制相对膨胀的作用。

在1 号机开机中,7 号机冲转后, 胀差在0 mm 以上, 立即投法兰加热装置, 汽源温度260℃,

此时新蒸汽温度320℃。并网后倒为新蒸汽, 温度350℃, 法兰温度为170℃, 调节级温度为225℃, 相对膨胀值下降至0.19 mm , 汽缸法兰平均温升由原来的0.41 ℃/ min升至0.744 ℃/ min。

3. 3. 4凝汽器真空对控制相对膨胀的影响

在汽轮机启动过程中, 当机组维持一定转速或负荷时, 改变凝汽器真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胀差。当真空降低时欲保持机组转速或负荷不变, 必须增加进汽量, 使高压转子温升率加快, 其高压缸正胀差随之增大。由于进汽量的增加, 中、低压部分摩擦鼓风的热量被蒸汽带走, 因而转子被加热的程度减少, 正胀差减小。另外, 真空降低, 排汽缸温度的上升, 也会使中低压缸加快膨胀, 减少胀差.在开机中, 真空控制在80~85 kPa, 排汽温度为100℃以内, 相对膨胀值有明显的回落。

3. 3. 5加热器和抽汽投入的影响

由于转子、汽缸与蒸汽的热交换以对流换热的形式进行, 当机组启动达到一定负荷后, 转子的温度已接近该段蒸汽温度, 转子的温升较慢, 而汽缸受质面比的影响, 尚未达到工作温度, 膨胀不完全,此时投入高加和抽汽, 增加高、中压缸的蒸汽流量,由于流量、流速的变化, 对汽缸的放热系数增大,α在同样的蒸汽与汽缸金属温度差下, 汽缸的加热程度增加, 温升率上升, 汽缸的温升率比转子快, 从而汽缸热膨胀加快, 相对膨胀值减小。

3. 3. 6疏放水对暖机的影响

充分的疏放水可以提高下汽缸的温度, 降低上下缸的温差, 也就提高了汽缸整体的平均温度。

各抽汽管道的充分疏放水, 提高了各抽汽口的温度, 相应提高了汽缸的整体平均温度。再者, 能使各抽汽管道充分膨胀, 减少了抽汽管道阻碍汽缸热膨胀现象的发生。

4结论

4. 1 1 号机在运行中相对膨胀值偏大, 应在停机检修时确证并排除;

4. 2开机启动过程中应采取多个措施的配合使用。历次开机证明了能够控制好相对膨胀值不超过+4 mm , 且开机时间大大缩短, 采取以上措施后,开机时间由原来的10h 缩短到现在的5h~6h , 其效益是可观的。

2008-04-29

汽轮机运行中胀差的分析和控制

汽轮机运行中胀差的分析和控制 当汽轮机在启动加热、停机冷却过程中,或在运行中工况变化时,汽缸和转子会产生热膨胀或冷却收缩,由于转子的受热表面积比汽缸大,且转子的质量比相对应的汽缸小,蒸汽对转子表面的放热系数较大,因此,在相同的条件下,转子的温度变化比汽缸快,使得转子与汽缸之间存在膨胀差,而这差值是指转子相对于汽缸而言的,把转子与汽缸之间热膨胀的差值称为相对膨胀差,简称胀差。当转子轴向膨胀大于汽缸的轴向膨胀时,称为正膨胀;反之若转子轴向膨胀小于汽缸的轴向膨胀时,称为负膨胀。 一.汽轮机胀差的产生 汽缸和转子之间出现胀差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结构和工作条件不同。由于转子与汽缸之间存在温差,各自受热状况不一样,转子质量小但接触蒸汽的面积大,温升和热膨胀较快,而汽缸质量大,温升和热膨胀就比较慢,因此在转子和汽缸热膨胀还没有达到稳定前,他们之间就有较大的胀差。同理,由于转子比汽缸体积小,转子的冷却收缩也比汽缸的冷却收缩快,这时它们之间也会产生较大胀差。汽轮机启动加热,从冷态变为热态,汽缸受热发生热膨胀,汽缸向高压侧或低压侧伸长。同样转子也因受热发生热膨胀。转子膨胀大于汽缸,其相对膨胀差被称为正胀差。汽轮机带负荷后,转子和汽缸受热面逐渐于稳定,热膨胀逐渐区于饱和,它们之间的相对膨胀差也逐渐减小,最后达到某一稳定。 二.胀差过大的危害 胀差的大小意味着汽轮机动静轴向间隙相对于静止时的变化,正胀差表示自喷嘴至动叶间隙增大;反之,负胀差表示该轴向间隙减小。汽轮机轴封和动静叶片之间的轴向间隙都很小,若汽轮机启停或运行中胀差变化过大,超过了轴封以及动静叶片间正常的轴向间隙时,就会使轴向间隙消失,导致动静部件之间发生摩擦,引起机组振动,以至造成机组损坏事故。因此,汽轮机都规定有胀差允许的极限值,它是根据动静叶片或轴封轴向最小间隙来确定的。当转子与汽缸间隙相对膨胀差值达到极限值时,动静叶片或轴封轴向最小间隙仍留有一定的合理间隙。不同容量的汽轮机组胀差允许极限值不同。我厂机组对胀差允许的极限值高压缸为-2.0~+7.4mm,中压缸-4.5~+7.0mm,低压缸-3.3~+9.1 mm。一旦胀差达到报警值,立即发出声光报警信号,以便运行人员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机组安全。如果胀差超限,热工保护将汽机打闸,保护机组安全。为了在汽轮机启动、暖机和升速过程中或在运行、停机过程中保护机组安全,必须设置汽轮机热膨胀测量装置和转子与汽缸相对膨胀测量装置。 三.汽轮机胀差增大的原因

浅谈汽轮机的热膨胀和胀差

浅谈汽轮机的热膨胀和胀差 一、轴向位移和胀差的概念 轴位移指的是轴的位移量而胀差则指的是轴相对于汽缸的相对膨胀量,一般轴向位移变化时其数值较小。轴向位移为正值时,大轴向发电机方向移,若此时汽缸膨胀远小于轴的膨胀,胀差不一定向正值方向变化;如果机组参数不变,负荷稳定,胀差与轴向位移不发生变化。机组启停过程中及蒸汽参数变化时,胀差将会发生变化,由于负荷的变化而轴向位移也一定发生变化。运行中轴向位移变化,必然引起胀差的变化。 汽轮机的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的胀差值称为正胀差,当汽缸膨胀大于转子膨胀时的胀差值称为负胀差。 胀差数值是很重要的运行参数,若胀差超限,则热工保护动作使主机脱扣,避免动静部分发生碰撞,损坏设备。启动时,一般应用加热装置来控制汽缸的膨胀量,而转子主要依靠汽轮机的进汽温度和流量以及轴封汽的汽温和流量来控制转子的膨胀量。启动时胀差一般向正方向发展。汽轮机在停用时,随着负荷、转速的降低,转子冷却比汽缸快,所以胀差一般向负方向发展,特别是滑参数停机时尤其严重,必须采用汽加热装置向汽缸夹层和法兰通以冷却蒸汽,以免胀差保护动作。 汽轮发电机中,由于蒸汽在动叶中做功,以及隔板汽封间隙中的漏汽等原因,使动叶前后的蒸汽压力有一个压降。这个压降使汽轮机转子顺着蒸汽流动方向形成一个轴向的推力,从而产生轴向位移。如

果轴向位移大于汽轮机动静部分的最小间隙就会使汽轮机静、转子相碰而损坏。轴向位移增大,会使推力瓦温度开高,乌金烧毁,机组还会出现剧烈振动,故必须紧急停机,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 差胀保护是指汽轮机转子和汽缺之间的相对膨胀差。在机组启、停过程中,由于转子相对汽缸来说很小,热容量小,温度变化快,膨胀速度快。若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升温速度,将使机组转子与汽缸摩擦造成损坏。故运行中差胀不能超过允许值。 汽轮机转子停止转动后,负胀差有可能会更加发展,因此应当维持一定温度的轴封蒸汽,以免造成恶果。 二、轴向位移和胀差产生的原因(影响机组胀差的因素) 使胀差向正值增大的主要因素简述如下: 1)启动时暖机时间太短,升速太快或升负荷太快。 2)汽缸夹层、法兰加热装置的加热汽温太低或流量较低,引起汽加热的作用较弱。 3)滑销系统或轴承台板的滑动性能差,易卡涩,汽缸胀不出。4)轴封汽温度过高或轴封供汽量过大,引起轴颈过份伸长。 5)机组启动时,进汽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过高。 6)推力轴承工作面、非工作面受力增大并磨损,轴向位移增大。7)汽缸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不佳或保温层脱落,在严禁季节里,汽机房室温太低或有穿堂冷风。 8)双层缸的夹层中流入冷汽(或冷水)。 9)胀差指示器零点不准或触点磨损,引起数字偏差。

浅谈汽轮机冷凝器节能技术改造

浅谈汽轮机冷凝器节能技术改造 摘要:针对现行汽轮机冷凝器存在的换热效率低、耐腐蚀性差、抗振性差、抗结垢性差、维修困难、购置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可行的改造方案,并进行通过分析、比较给予论证。 关键词:汽轮机冷凝器节能改造 前言:湛江冠龙纸业有限公司是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全资子公司,其热电站现运行三台3MW的汽轮机组,冷凝器都是典型的传统铜光管结构,自2000年投入运行以来,一直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影响汽轮机组的经济性。1、换热效率差,汽轮机真空度偏低,机组带不满负荷;2、耐腐蚀性差,冷凝器铜管容易受腐蚀发生渗漏现象,造成冷凝水硬度超标,不能回收到锅炉使用; 3、抗振性差,汽轮机是高速运转设备,发生振动在所难免,特别是在汽轮机启动和停机过程中,都必须经过共振期,振动更为明显,受振动的影响,造成冷凝器铜管胀接口松动渗漏,同样会使得冷凝水硬度超标; 4、抗结垢性差,冷凝器铜管内壁容易结垢,结垢到一定程度,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将明显下降,同样会影响到汽轮机带负荷能力; 5、清洗维护困难,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常用的胶球清冼方法,不但除去污垢效果很差,且经常发生卡球现象,造成铜管堵塞; 6、购置成本高,由于铜金属价格贵,因此,购置铜管冷凝成本很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经多次考察论证,采用不锈钢波螺管替换铜管进行热交换,效果比较明显。下面是有关不锈钢波螺管与铜管的比较分析。 1.不锈钢波螺管示意图: 不锈钢波螺管 2.高效性: 2.1管壁导热换热分析 冷凝器的传热阻力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对流放热热阻+污垢热阻+管壁导热热阻+凝结放热热阻,而管壁导热热阻仅占5%左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污垢热阻、对流放热热阻和凝结热阻(见图解)。 在冷凝器中采用强化传热手段应当选择冷凝器两侧流体中热阻较大、对总传热系数起控制作用的一侧来实施。不锈钢波螺管使冷凝器中占主导作用的三大热阻显著降低,与铜管相比,总体传热系数得到大幅提升,电厂冷凝器现场检测数据计算表明传热系数比铜管提高22%以上。 2.2.管外凝结换热分析

汽轮机胀差

一、汽轮机胀差的定义当汽轮机启动加热或停止运行冷却时以及负荷发生变化时,汽缸和转子都会产生热膨胀或冷却收缩。由于转子受热表面积比汽缸大,且转子的质量比相对应的汽缸小,蒸汽对转子表面的放热系数较大。 因此,在相同条件下,转子的温度变化比汽缸快,转子与汽缸之间存在膨胀差,而这差值是指转子相对于汽缸而言,故称为相对膨胀差(即胀差)。 习惯上规定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时的胀差值为正胀差,例如当进入汽轮机的蒸汽温度明显升高或汽轮机暖机时,转子和汽缸同时受热膨胀,转子由于质量相对汽缸要小,受热后膨胀要快,在轴向上膨胀量要大于汽缸的膨胀量,表现为正胀差。汽缸膨胀大于转子膨胀时的胀差值为负胀差。当进入汽轮机的蒸汽温度明显降低或汽轮机滑参数停机时,转子和汽缸同时受冷收缩,转子由于质量相对汽缸要小,受冷后收缩要快,在轴向上收缩量要大于汽缸的收缩量,表现为负胀差。 二、差胀保护的意义:差胀保护的意义:汽轮机启动、停机和异常工况下,常因转子加热(或冷却)比汽缸快,产生膨胀差值(简称差胀)。无论是正差胀还是负差胀,达到某一数值,汽轮机轴向动静部分就要相碰发生摩擦。为了避免因差胀过大引起动静摩擦,大机组一般都设有差胀保护,当正差胀或负差胀达到某一数值时,立即破坏真空紧急停机,防止汽轮机损坏。 三、胀差大的危害:当胀差超过规定值时,就会使汽轮机动静

间的轴向间隙消失,发生动静摩擦,引起汽轮机组振动增大,甚至掉叶片、大轴弯曲等严重事故。 四、汽轮机在启动、停机及运行过程中,胀差的大小与下列因素有关: 1.启动机组时,汽缸与法兰加热装置投用不当,加热汽量过大或过小。 2.暖机过程中,升速率太快或暖机时间过短。 3.正常停机或滑参数停机时,汽温下降太快。 4.增负荷速度太快。 5.甩负荷后,空负荷或低负荷运行时间过长。 6.汽轮机发生水冲击。 7.正常运行过程中,蒸汽参数变化速度过快。 8.轴位移变化。 使胀差向正值增大的主要原因如下: 1)启动时暖机时间太短,升速太快或升负荷太快。 2)汽缸夹层、法兰加热装置的加热汽温太低或流量较低,引起汽加热的作用较弱。 3)滑销系统或轴承台板的滑动性能差,易卡涩。 4)轴封汽温度过高或轴封供汽量过大,引起轴颈过份伸长。 5)机组启动时,进汽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过高。 6)推力轴承磨损,轴向位移增大。

胀差的控制

胀差的控制 1、轴封:合理控制送轴封的时间,不宜过早;控制好轴封蒸汽的温度和压力;调整好各轴封调门及手动门的开度,不让转子先胀出来;轴封汽源的选择以及疏水、暖箱也有一定的影响。轴封汽源低辅和冷再汽源的及时切换. 2、真空:冲转时真空不应太高,汽轮机冷态启动时,可适当降低真空,适当提高排汽缸温度也可以减小正胀差。注意监视低压缸温度,必要时调整喉部喷水。 3、油温:油温保持低一点对控制胀差也很有效 4、冲转参数:主汽参数应正确选择,控制好升温升压速度:冲转时间及定速暖机检查要把握好。参数匹配,冲转参数不要太高,否则造成进气流量太小,造成上下缸温差增大,转子膨胀过快于汽缸。(鼓风摩擦) 5、夹层加热:根据缸温选择投入夹层加热装置(我厂是300MW东方汽轮机,哈汽汽轮机好像没有夹层加热吧),控制好汽缸的膨胀; 6、暖缸:暖缸一定要充分,让转子和汽缸的温度尽量接近。冲转后既投入低加,并网随机投高加,利于增加暖机效果让汽缸的各部温度尽量均匀。中速高速暖机要充分,等汽缸充分胀出,再升速并网。初负荷暖机时间不能打折扣,暖机时在保证主汽温过热度的情况适当提高主汽压力,以增大暖机效果。汽缸在此阶段膨胀快速增大,差胀应下降。冲转带负荷暧机的时机要把握好,要综合考虑缸温胀差等参数,控制好参数,及时升负荷。 7、疏水:冲转前后汽机各管道及本体应充分疏水,主汽温至320℃以上时电动主汽门前疏水可关小节流,直至关闭。其余像电动主汽门后和自动主汽门前疏水此时凝结放热基本结束,也可一定程度的节流,以避免排挤另外的疏水。 8、热态启动时除了各参数应正确选择外只有待差胀从负值回升后才能投入汽加热装置。 9、机组打闸前,如果差胀正值大,应先降低,打闸会出现胀差突增2MM左右。停机过程中控制好参数平稳下滑。(鼓风摩擦) 10、停机时除了控制汽温汽压的下降速度、保证50℃以上的过热度外可保持相对应稍高的主汽压和略低的汽温,以加快冷却效果和停机时间。 加一点:规程上说的暧机时间或许长了点. 注意:1、合理投入旁路系统: 2、注意检查就地膨胀情况及滑销系统 3、防止冷气汽冷水进入汽轮机 4、启停过程中注意监视缸温的变化速度,胀差的变化往往滞后缸温变化近半小时。 5、可以利用调门开度控制内缸温升速度,并与蒸汽参数配合;

汽轮机的胀差控制

汽轮机的胀差控制 电厂汽轮机2009-07-13 17:10:51 阅读459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汽轮机在启停过程中,转子与汽缸的热交换条件不同。因此,造成它们在轴向的膨胀也不一致,即出现相对膨胀。汽轮机转子与汽缸的相对膨胀通常也称为胀差。胀差的大小表明了汽轮机轴向动静间隙的 变化情况。 习惯上规定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时的胀差值为正胀差,汽缸膨胀大于转子膨胀时的胀差值为负胀差。胀差数值是很重要的运行参数,若胀差超限,则热工保护动作使主机脱扣。转子的相对胀差过大,会使动、静轴向间隙消失而产生摩擦,造成转子弯曲,引起机组振动,甚至出现重大事故。 一、分析胀差时,需考虑的因素: 1]轴封供汽温度和供汽时间的影响:在汽轮机冲转前向轴封供汽时,由于冷态启动时轴封供汽温度高于转子温度,转子局部受热而伸长,出现正胀差,可能出现轴封摩擦现象。在热态启动时,为防止轴封供汽后出现负值,轴封供汽应选用高温汽源,并且一定要先向轴封供汽,后抽真空。应尽量缩短冲转前轴封 供汽时间。 2]真空的影响:在升速暖机的过程中,真空变化会引起涨差值改变。当真空降低时,为了保持机组转速不变,必须增加进汽量,摩擦鼓风损失增大,使高压转子受热膨胀,其涨差值随之增加。当真空提高时,则反之。使高压转子胀差减少。但真空高低对中、低压缸通流部分的胀差影响与高压转子相反。 3]进汽参数影响:当进汽参数发生变化时,首先对转子受热状态发生影响,而对汽缸的影响要滞后一段时间,这样也会引起胀差变化,而且参数变化速度越快,影响越大。因此,在汽轮机启停过程中,控制蒸汽温度和流量变化速度,就可以达到控制差胀的目的。 4]汽缸和法兰加热的影响:汽缸水平法兰在升速过程中温度比汽缸要低,阻碍汽缸膨胀,引起胀差 增加。 5]转速影响:泊桑效应也就是汽轮机的轴在转速增加的时候,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变粗,变短.转速减 小的时候,而变细,变长 6]滑销系统影响:在运行中,必须加强对汽缸绝对膨胀的监视,防止左右侧膨胀不均以及卡涩造成的 动静部分摩擦事故。 7]汽缸保温和疏水的影响:汽缸保温不好,会造成汽缸温度分布不均且偏低,从而影响汽缸的充分膨胀,使汽机膨胀差增大;疏水不畅可能造成下缸温度偏低,影响汽缸膨胀,并容易引起汽缸变形,从而导 致相对差胀的改变。 二、正胀差过大的原因: 1]暖机时间不够,升速过快。 2]加负荷速度过快。 三、负胀差过大的原因: 1]减负荷速度太快或由满负荷突然甩到零。 2]空负荷或低负荷运行时间太长

国产330MW机组汽轮机胀差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国产330MW机组汽轮机胀差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本文结合北京重型电机厂生产的330MW一次中间再热、三缸两排汽式汽轮机,叙述汽轮机胀差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现场实际运行情况分析各种工况下胀差的变化趋势,提出机组变工况时胀差的控制措施,及在运行中总结出的注意事项,保证机组安全可靠运行。 标签:330MW汽轮机胀差产生原因控制措施 0引言 在汽轮机运行过程中,使转子与汽缸保持大致相同的轴向热胀速率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机组启、停机以及运行过程中,由于汽轮机转子与汽缸的质量、热膨胀系数以及热耗散系数不同,就使得转子的温度比轴承的温度上升快,如果两者之间的热增长差超过汽轮机规定的公差,就会发生动静部分的摩擦,造成机组的损坏。为此在实际运行中,为了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就需要我们必须严格控制好胀差。 1胀差种类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在实际运行中,不论产生正胀差还是负胀差都會对机组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此需要我们进行严格的控制。所以胀差可以分为正胀差和负胀差两种,当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的时候为正胀差,反之成为负胀差。正负胀差的产生与机组在不同的运行情况有关,当启机、升负荷过程中产生的胀差为正胀差,减负荷、停机过程中所产生的胀差就为负胀差。而胀差数值是十分重要的运行参数,若胀差超限,则热工保护动作使主机脱扣。当转子的相对胀差过大,就会使动、静轴向的间隙消失而产生摩擦,以此造成转子弯曲,引起机组振动,甚至会造成较大事故出现。转子与汽缸的重量、表面积以及结构等都各不相同,因此他们的质面也就相对不同。所谓的质面比就是转子或者汽缸质量与热交换面积之比。而转子与汽缸相比较,当转子的质量较小的时候,就会使质面较小;反之,如果汽缸的质量大,就会使质面比增大。而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由于转子温度升高或者传递的时候速度要比汽缸快,就会造成转子的膨胀值大于汽缸,造成冷却时转子的收缩值也会大于汽缸的现象。 2胀差保护的重要意义 监视胀差是机组启动以及停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了避免轴向间隙的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危险程度,就需要降低动静态部分发生的摩擦。这时候需要我们对胀差进行严格监视,必要的时候还要对各部分的胀差对汽轮机是否正常运行的影响进行足够的认识。无论是正胀差还是负胀差,达到某一数值,汽轮机轴向动静部分就要相碰发生摩擦。为了避免因胀差过大引起动静摩擦,大机组一般都设有胀差保护,当正胀差或负胀差达到某一数值时,立即破坏真空紧急停机,防止汽轮机损坏。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增大原因及处理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 (1) 一、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原因 (1) 二、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处理 (1) 三、汽机轴向位移测量失灵的运行对策 (1) 汽轮机的热膨胀和胀差 (2) 相關提問: (2) 1、轴向位移和胀差的概念 (3) 2、轴向位移和胀差产生的原因(影响机组胀差的因素) (3) 使胀差向正值增大的主要因素简述如下: (3) 使胀差向负值增大的主要原因: (4) 正胀差 - 影响因素主要有: (4) 3、轴向位移和胀差的危害 (6) 4、机组启动时胀差变化的分析与控制 (6) 1、汽封供汽抽真空阶段。 (7) 2、暖机升速阶段。 (7) 3、定速和并列带负荷阶段。 (7) 5、汽轮机推力瓦温度的防控热转贴 (9) 1 润滑油系统异常 (9) 2 轴向位移增大 (9) 3 汽轮机单缸进汽 (10) 4 推力轴承损坏 (10) 5 任意调速汽门门头脱落 (10) 6 旁路系统误动作 (10) 7 结束语 (10)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 轴向位移增大原因及处理 一、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原因 1)负荷或蒸汽流量突变; 2)叶片严重结垢; 3)叶片断裂; 4)主、再热蒸汽温度和压力急剧下降; 5)轴封磨损严重,漏汽量增加; 6)发电机转子串动; 7)系统周波变化幅度大; 8)凝汽器真空下降; 9)汽轮机发生水冲击; 10)推力轴承磨损或断油。 二、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处理 1)当轴向位移增大时,应严密监视推力轴承的进、出口油温、推力瓦金属温度、胀差及机组振动情况; 2)当轴向位移增大至报警值时,应报告值长、运行经理,要求降低机组负荷; 3)若主、再热蒸汽参数异常,应恢复正常; 4)若系统周波变化大、发电机转子串动,应与PLN调度联系,以便尽快恢复正常; 5)当轴向位移达-1.0mm或+1.2mm时保护动作机组自动停机。否则手动打闸紧急停机; 6)轴向位移增大虽未达跳机值,但机组有明显的摩擦声及振动增加或轴承回油温度明显升高应紧急停机; 7)若轴向位移增大而停机后,必须立即检查推力轴承金属温度及轴承进、回油温度,并手动盘车检查无卡涩,方可投入连续盘车,否则进行定期盘车。必须经检查推力轴承、汽轮机通流部分无损坏后方可重新启动。 三、汽机轴向位移测量失灵的运行对策 1)严密监视推力轴承的进、出口油温、推力瓦金属温度,当有超过两块推力瓦金属温度均异常升高,应立即汇报值长,按规程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2)当判定汽机轴向位移确实增大时,应按上述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

汽轮机胀差是怎样安装

汽轮机胀差的安装及零位的确定方法 3300/46斜坡式胀差传感器的零位锁定步骤 3300/46斜坡式胀差传感器的零位锁定步骤: 1)因3300/46监测器的设计量程为0-20mm,而实际机组停运后会产生约0-2.50mm的负胀差,因此,传感器安装零位对应监测器的显示为+2. 50mm。由图2-1所示传感器的特性曲线可知,此种型号的传感器安装基准电压为-10.00VDC,按此电压将A、B传感器分别固定,此时,3300/46监测器应显示+10.00mm,然后利用千分表和可调拖架将A、B传感器同时向图2-2所示的托差方向调整7.50mm,此时监测器的显示应为+2.50mm。 2)若大轴推力盘靠在工作面,等于将大轴从推离瓦的中间零位向机头推了1/2×△mm,应利用可调拖架将A、B传感器同时再向图2 -2所示的胀差方向调整1/2×△mm后,将可调拖架锁定即可。此时,A、B传感器的间隙δ1、δ2可按下式推算: δ1=δAO+(1/2×△+7.50)×Sin8° δ2=δBO-(1/2×△+7.50)×Sin8° 式中:δAO、δBO为A、B传感器的安装基准电压-10.00VDC安装时,

传感器与其被测表面之间的间隙。最终零位锁定后,应记录A、B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3)若推力盘靠在推力瓦的非工作面,则在完成第2步后,利用可调拖架将A、B传感器同时再向胀差的反方向(机头方向)调整 1/2×△mm后,将可调拖架锁定即可。此时,3300/46监测器应显示为+2.70mm。δ1,δ2可按下式推算: δ1=δAO-(1/2×△-7.50)×Sin8° δ2=δBO+(1/2×△-7.50)×Sin8°

汽轮机差胀过大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汽轮机差胀过大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摘要: 从相对膨胀产生的理论出发, 针对焦作韩电发电有限公司1 号机的实际情况, 分启动和运行 2 个过程, 对汽轮机相对 膨胀值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介绍了所采取的相应控制 措施或注意事项, 以及在实际生产中起到的作用作出了举 例证明。 关键词: 相对膨胀; 滑销; 温升率 1前言 我公司1 号汽轮机型号是C C50-8.83/4。22/1。57, 系哈尔宾汽轮机厂生产的双缸、单轴、双抽汽凝汽式汽轮机, 进汽温度535℃, 额定进汽量为224t, 中压额定抽汽量为30吨, 最大抽汽量为60吨。低压抽汽量为50吨,最大抽汽量为50吨。该机组投运后, 相对膨胀值及机组转动产生的噪声明显偏大, 特别是在启动过程中, 相对膨胀值超过规定值, 影响开机升速和升负荷时间, 是制约顺利开机的主要因素。投运初期, 开机时间在10h以上, 开机时间明显偏长。 2控制相对膨胀的重要性 金属物件在受热后, 向各个方向膨胀, 高温高压汽轮机从冷态启动到带额定负荷运行, 金属温度的变化很大400~500℃。因此, 汽缸及汽轮机各部件的轴向、垂直、水平各个方向的尺寸都会因受

热明显增大。汽轮机各部件膨胀量不同, 使得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其变化量超过汽轮机动静部分的允许间隙后, 动静部件将会发生磨擦, 导致汽轮机损坏, 甚至报废等严重后果。为了控制汽轮机的动静部分不摩擦, 汽缸的轴向膨胀和汽缸与转子的相对膨胀就成为开机过程中重要的控制指标。汽轮机在启动暖机过程, 转子以推力轴承机头,1号瓦处为死点向后膨胀, 汽缸以后轴承座中点2 号瓦处为死点向前膨胀, 二者的膨胀差值即为相对膨胀习惯称为胀差。当转子膨胀值大于汽缸膨胀值时, 相对膨胀为正值, 该值过大时可造成动叶片出口处与下级喷嘴摩擦。当转子膨胀值小于汽缸膨胀值时, 相对膨胀为负值, 该值过大时可造成动叶片进口处与喷嘴摩擦。因此, 汽轮机的相对膨胀值的控制相当重要。1号汽轮机的相对膨胀测量装置安装在2 号瓦附近, 即汽缸死点处。 3 1 号汽轮机的相对膨胀大的原因 3. 1理论分析 金属受热膨胀值有如下关系: ΔL=Lσ(t i-t0) (1) 式中ΔL 为金属的绝对膨胀值; L 为金属的长度; σ为该金属的线膨胀系数; t i为金属材料的平均温度; t o为冷态温度, 通常取20℃。

如何控制汽轮机启停中胀差的变化

如何控制汽轮机启停中胀差的变化 初明辉* (华电能源牡丹江第二发电厂,黑龙江牡丹江157015) 摘要:汽轮机在稳定工况下运行时,胀差的数值也趋于稳定。但在变工况时由于汽轮机温度场的变化转子与汽缸的膨胀量将出现新的差值,有时甚至可能是极限值,从而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因此,在机组启停及变工况运行时,控制好汽轮机胀差的变化尤为重要。 关键词:汽轮机;胀差;变化;控制 为了摸清胀差的变化规律,并采取有效的调整手段。汽轮机启动分为冷态启动和热态启动两种状态,先谈谈冷态启动胀差的变化与控制。 一、冷态启动对胀差的控制分几个阶段 11汽封供汽:从汽封供汽至冲动前,胀差往正方向变化。高压胀差约增014~015mm;中压胀差015~016mm;低压胀差018~110mm。汽封供汽后汽封洼窝的汽封套和相应的主轴段首先被加热,汽封套受热后向两侧膨胀,对整个汽缸的膨胀并无影响。主轴段受热后则使转子伸长,除了轴段汽封外,汽缸的通流部分也被加热,但因进入汽缸的汽量很少,汽封供汽不会使汽缸产生明显的膨胀。汽封供汽对转子伸长值的影响是由供气温度决定的,但是供气时间越长,汽封段主轴被加热越充分,正胀差增加的就越多。因此,缩短汽封供汽的时间,对减少胀差的正值有一定的作用。另外,投入汽封供汽前应充分对轴封供汽管道进行暖管,防止由于疏水不畅,暖管时间短,造成轴封段转子先冷却后加热,影响机组启动。 21暖机升速:在冲转到定速期间,高压托差基本上是上升的,约增018~112mm。这一阶段蒸汽流量较少,在高压缸中,蒸汽主要在调节级内作功,金属的加热主要在该阶段范围内,所以整个高压转子平均温度上升是有限的。但中低压胀差在整个升速过程中则是另一种情况,在低还暖机时,中低压胀差均增加。这时中压部分转子膨胀量不大,中压缸也基本上没有变化,而低压部分转子有明显伸长,所以低压胀差就较大。自低速暖机后至中速暖机结束,中低压转子的膨胀速度有所增加,因为冲动时,再热汽温往往低于主汽,转速升高,中压缸进汽量增加,再热温度上升也较快,中压转子的膨胀值大于汽缸,故中压胀差增加。低压转子保持原有的膨胀速度,而相应的低压缸变化较少,所以低压胀差增加较多。当中速暖机后再升速时,中低压胀差都有减小趋势,低压胀差大幅度下降,减少约为110~112mm,这主要是泊桑效应对低压转子的缩短作用造成的。 31定速和并列带负荷:由于升速到定速的时间较短,汽温和流量的变化对胀差的影响,定速后才能反映出来。定速后,高压胀差增加的幅度较大,持续的时间也较长,这时中低压胀差也逐渐增加,特别是并网后,在低负荷暖机阶段,蒸汽对转子和汽缸的加热比较剧烈。并网后随着调速汽门的开大,调节级温度上升较快,高压转子的温度也上升较快。由于转子被加热伸长,高压胀差明显增加,因此并网后要缓慢地将高速汽门逐渐全开,并注意调节级温度的变化。 在加负荷过程中,随着主汽温度的升高,高压胀差呈正值增加,反之则减小。假如汽温升速过快,高压胀差就难于控制,这时采取临时降温的应急办法,但这样做对汽轮机不利。设法提高高压外缸金属温度,使其提前膨胀出来,是控制高压胀差的有效手段: 第一,投入夹层汽联箱装置。因为夹层汽箱的汽源取于主蒸汽管道,未经喷嘴和叶片,其温度高于作用在转子表面上的蒸汽温度。在投入联箱加热前一定要充分疏水,并略微开启上下层分门,这样可避免投入时上下层供汽管道内存水进入夹层,引起上下缸温度差增大。 投入夹层装置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联箱压力。因为如果压力低,则进入夹层的蒸汽量减少,起不到加热外缸的作用。 夹层供汽分门的开度取决于外缸温度。随着内缸温度的逐渐升高,开度的逐渐增大,外缸温度不应超过内缸30~40e,并保持这一温度(外缸略高于内缸20~30e)。这样可以使冲转时内缸进汽量增加,温升速度较快时不至于使内外壁温差超限。 第二,法兰螺栓加热的使用,对改善高压胀差也有重要作用。因为法兰内外壁温差的减小,有助于汽缸的膨胀。如果厚重的法兰膨胀不出来,必然限制汽缸的膨胀。此外,汽缸加热对加速外缸的膨胀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总之,使高压外缸及时膨胀可控制高压胀差,使其不致过大,从而改善了轴向动静间隙的变化。 705 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研究综述与技术论坛专刊*作者简介:初明辉,男,华电能源牡丹江二发电厂发电分厂,助理工程师。

汽轮机胀差轴向位移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控措施

汽轮机胀差,轴向位移的产生原因及其防控措施1轴向位移和胀差的概念 轴位移指的是轴的位移量,而胀差则指的是轴相对于汽缸的相对膨胀量,一般轴向位移变化时其数值较小。轴向位移为正值时,大轴向发电机方向移,若此时汽缸膨胀远小于轴的膨胀,胀差不一定向正值方向变化;如果机组参数不变,负荷稳定,胀差与轴向位移不发生变化。机组启停过程中及蒸汽参数变化时,胀差将会发生变化,由于负荷的变化而轴向位移也一定发生变化。运行中轴向位移变化,必然引起胀差的变化。 汽轮机的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的胀差值称为正胀差,当汽缸膨胀大于转子膨胀时的胀差值称为负胀差。 根据汽缸分类又可分为高差、中差、低I差、低II差。 胀差数值是很重要的运行参数,若胀差超限,则热工保护动作使主机脱扣,避免动静部分发生碰撞,损坏设备。 启动时,一般应用加热装置来控制汽缸的膨胀量,而转子主要依靠汽轮机的进汽温度和流量以及轴封汽的汽温和流量来控制转子的膨胀量。启动时胀差一般向正方向发展。汽轮机在停用时,随着负荷、转速的降低,转子冷却比汽缸快,所以胀差一般向负方向发展,特别是滑参数停机时尤其严重,必须采用汽加热装置向汽缸夹层和法兰通以冷却蒸汽,以免胀差保护动作。 汽轮发电机中,由于蒸汽在动叶中做功,以及隔板汽封间隙中的漏汽等原因,使动叶前后的蒸汽压力有一个压降。这个压降使汽轮机转子顺着蒸汽流动方向形成一个轴向的推力,从而产生轴向位移。如果轴向位移大于汽轮机动静部分的最

小间隙就会使汽轮机静、转子相碰而损坏。轴向位移增大,会使推力瓦温度开高,乌金烧毁,机组还会出现剧烈振动,故必须紧急停机,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差胀保护是指汽轮机转子和汽缺之间的相对膨胀差。在机组启、停过程中,由于转子相对汽缸来说很小,热容量小,温度变化快,膨胀速度快。若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升温速度,将使机组转子与汽缸摩擦造成损坏。故运行中差胀不能超过允许值。 汽轮机转子停止转动后,负胀差有可能会更加发展,因此应当维持一定温度的轴封蒸汽,以免造成恶果。 2轴向位移和胀差的影响因素 使胀差向正值增大的主要因素简述如下: 1)启动时暖机时间太短,升速太快或升负荷太快。 2)汽缸夹层、法兰加热装置的加热汽温太低或流量较低,引起汽加热的作用较弱。 3)滑销系统或轴承台板的滑动性能差,易卡涩,汽缸胀不出。 4)轴封汽温度过高或轴封供汽量过大,引起轴颈过份伸长。 5)机组启动时,进汽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过高。 6)推力轴承工作面、非工作面受力增大并磨损,轴向位移增大。 7)汽缸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不佳或保温层脱落,在严禁季节里,汽机房室温太低或有穿堂冷风。 8)双层缸的夹层中流入冷汽(或冷水)。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的分析与控制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的分析与控制 汽轮机轴向位移与胀差 (1) 一、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原因 (1) 二、汽轮机轴向位移增大的处理 (1) 三、汽机轴向位移测量失灵的运行对策.......................................................................... 1汽轮机的热膨胀和胀差............................................................................................................. 2相關提問: .......................................................................................................................... 21、轴向位移和胀差的概念................................................................................................ 32、轴向位移和胀差产生的原因(影响机组胀差的因素)............................................ 3使胀差向正值增大的主要因素简述如下: .............................................................. 3使胀差向负值增大的主要原因: .............................................................................. 4正胀差-影响因素主要有:.................................................................................... 43、轴向位移和胀差的危害................................................................................................ 64、机组启动时胀差变化的分析与控制............................................................................ 61、汽封供汽抽真空阶段。........................................................................................

汽轮机胀差问题概述

汽轮机胀差问题概述 什么是胀差?胀差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 1、汽轮机转子与汽缸的相对膨胀,称为胀差。习惯上规定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时的胀差值为正胀差,汽缸膨胀大于转子膨胀时的胀差值为负胀差。根据汽缸分类又可分为高差、中差、低I差、低II差。胀差数值是很重要的运行参数,若胀差超限,则热工保护动作使汽轮机停止运行。 2、使胀差向正值增大的主要因素简述如下: 1)启动时暖机时间太短,升速太快或升负荷太快。 2)汽缸夹层、法兰加热装置的加热汽温太低或流量较低,引起汽加热的作用较弱。 3)滑销系统或轴承台板的滑动性能差,易卡涩。 4)轴封汽温度过高或轴封供汽量过大,引起轴颈过份伸长。 5)机组启动时,进汽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过高。 6)推力轴承磨损,轴向位移增大。 7)汽缸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不佳或保温层脱落,在严禁季节里,汽机房室温太低或有穿堂冷风。 8)双层缸的夹层中流入冷汽(或冷水)。 9)胀差指示器零点不准或触点磨损,引起数字偏差。 10)多转子机组,相邻转子胀差变化带来的互相影响。 11)真空变化的影响。 12)转速变化的影响。13)各级抽汽量变化的影响,若一级抽汽停用,则影响高差很明显。 14)轴承油温太高。

15)机组停机惰走过程中由于“泊桑效应”的影响。 3、使胀差向负值增大的主要原因: 1)负荷迅速下降或突然甩负荷。 2)主汽温骤减或启动时的进汽温度低于金属温度。 3)水冲击。 4)汽缸夹层、xx加热装置加热过度。 5)轴封汽温度太低。 6)轴向位移变化。 7)轴承油温太低。 8)启动时转速突升,由于转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轴向尺寸缩小,尤其低差变化明显。 9)汽缸夹层中流入高温蒸汽,可能来自汽加热装置,也可能来自进汽套管的漏汽或者轴封漏汽。启动时,一般应用加热装置来控制汽缸的膨胀量,而转子主要依靠汽轮机的进汽温度和流量以及轴封汽的汽温和流量来控制转子的膨胀量。启动时胀差一般向正方向发展。 汽轮机在停用时,随着负荷、转速的降低,转子冷却比汽缸快,所以胀差一般向负方向发展,特别是滑参数停机时尤其严重,必须采用汽加热装置向汽缸夹层和法兰通以冷却蒸汽,以免胀差保护动作。汽轮机转子停止转动后,负胀差可能会更加发展,为此应当维持一定温度的轴封蒸汽,以免造成恶果。 启动时如何有效控制差胀? (1)选择合适的升温升压曲线,且汽温不得大幅波动; (2)根据汽轮机状态,选择合适的冲转参数; (3)冲转时监视上下缸温差,确认主汽门前及缸体疏水正常动作;

汽轮机轴位移、胀差传感器的零位锁定

汽轮机轴位移、胀差传感器的零位锁定 一、前言 汽轮机监测系统(Turbine Supervisory Instrumentation)简称TSI,是一种可靠的能连续不断地测量汽轮机发电机转子和汽缸的机械工作参数的监控系统,可用于显示机组的运行状况,提供输出信号给记录仪;并在超过设定的运行极限时发出报警。另外,还能提供使汽机自动停机以及用于故障诊断的测量。在全球众多TSI设备的制造厂家中,美国本特利·内华达公司(Bently Nevada)在该领域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以及其在旋转和往复式机械中保护和管理的丰富经验使其在汽轮机行业尤其是中国的汽轮机市场一直占有重要份额。 〔关键词〕汽轮机胀差轴位移零位锁定 在高参数,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组中,轴位移和胀差是直接反映汽轮机动静间隙的两项最重要的技术参数,也是两项重要保护。如果轴系机械安装零位和监测保护系统的电气零位不统一,会发生因胀差、位移监测系统传感器的零位锁定不当,使该系统在机组启动后,测量误差较大,甚至无法正常监测和投入保护的严重事故。因此,机组的轴位移、胀差传感器的零位锁定是直接影响机组启动后,胀差、位移监测系统能否正确反映汽轮机组的动静间隙,从而可靠投入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1 胀差、位移监测系统的测量原理 胀差、位移监测系统都是利用电涡流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其被测金属表面的垂直距离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的关系,将位移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送至监测仪表,从而实现监测和保护的目的。现以垞城电厂135 MW机组中N135-13.24/535/535型汽轮机组为例,对美国本特利内华达公司生产的3500-45斜坡式胀差和 3500/42轴位移监测系统的测量原理进行阐述(轴位移、胀差的测量探头采用本特利3300系列330703-00-05-10-02-00,11mm 及330851-02-000-030,25mm电涡流传感器)。 1.1 本特利3500-45斜坡式胀差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在机组正常运行中,胀差传感器固定在缸体上,而传感器的被测金属表面铸造在转子上,因此,汽缸和转子受热膨胀的相对差值称为“胀差”( 一般将转子的膨胀量大于汽缸的膨胀量产生的差值做为“正胀差”,反之为“负胀差”)。根据“输出电压与被测金属表面距离成正比”的关系,该差值被电涡流传感器测得,并利用转子上被测表面加工的8°斜坡将传感器的测量范围进行放大,其换算关系为: δ=L×Sin8° 式中δ:传感器与被测斜坡表面的垂直距离;L:胀差。 如果传感器的正常线性测量范围为4.00 mm(即δ=4.00mm),则对应被测胀差范围L为:

浅议汽轮机胀差形成的原因、危害及控制措施

浅议汽轮机胀差形成的原因、危害及控制措施【摘要】对汽轮机在启动很正常运行中常见的胀差产生原因、控制 要点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同时给出了解决方法,对保证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汽轮机;胀差;温度;汽缸;转子;摩擦 一、前言 在汽轮机运行过程中,使转子与汽缸保持大致相同的轴向热胀速率是极其重要的。在机组启、停机及运行过程中,由于汽轮机转子与汽缸的质量、热膨胀系数和热耗散系数不同,转子的温度比轴承的温度上升得快,如果两者间的热增长差超过汽轮机所允许的间隙公差,就会发生动静部分磨擦,造成机组的损坏。为此在实际运行中,为了保证机组的正常运行,必须严格控制好胀差。 二、胀差种类及产生的原因、危害 胀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汽轮机汽缸和转子在受热或受冷时他们的传热系数不一样使得在受热或受冷时汽缸受热或受冷膨胀相对于转子不同造成的。胀差分为正胀差和负胀差,当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的为正胀差,反之为负胀差。在实际运行中不论产生正胀差还是负胀差都对机组产生影响,为此必须严格控制。所以胀差是汽轮机的一项重要参数,而胀差在机组正常运行中一般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只有在启机、停机和负荷突然大幅变动的过程中由于对参数的人为控制不当而产生和形成,一旦发生胀差超 限会造成汽轮机级间动静摩擦使振动增大损坏设备,严重时可能打断叶片使设备严重损坏。当然在正常运行时若出现比如突然出现甩80%负荷等情况时也可能出现胀差超限的情况,这时我们也要严格监视胀差的变化,避免事故的发生。

胀差分为正胀差和负胀差,当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的为正胀差,反之为负胀差。正负胀差的产生与机组在不同的运行工况有关,启机、升负荷过程中产生的胀差为正胀差,减负荷、停机过程中产生的胀差为负胀差。 产生正胀差的主要因素是:1)启动时暖机时间太短,升速太快或升负荷太快。2)汽缸夹层、法兰加热装置的加热汽温太低或流量较低,引起汽加热的作用较弱。3)滑销系统或轴承台板的滑动性能差,易卡涩。4)轴封汽温度过高或轴封供汽量过大,引起轴颈过份伸长。5)机组启动时,进汽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过高。6)推力轴承磨损,轴向位移增大。7)汽缸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不佳或保温层脱落,在严禁季节里,汽机房室温太低或有穿堂冷风。8)双层缸的夹层中流入冷汽(或冷水)。9)胀差指示器零点不准或触点磨损,引起数字偏差。10)多转子机组,相邻转子胀差变化带来的互相影响。11)真空变化的影响。12)转速变化的影响。13)各级抽汽量变化的影响,若一级抽汽停用,则影响高差很明显。14)轴承油温太高。15)机组停机惰走过程中由于“泊桑效应”的影响。 产生负胀差的主要因素是:1)负荷迅速下降或突然甩负荷。2)主汽温骤减或启 动时的进汽温度低于金属温度。3)水冲击。4)汽缸夹、法兰加热装置加热过度。5)轴封汽温度太低。6)轴向位移变化。7)轴承油温太低。8)启动进转速突升,由于转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轴向尺寸缩小, 尤其低差变化明显。9)汽缸夹层中流入高温蒸汽,可能来自汽加热装置,也可能来自进汽套管的漏汽或者轴封漏汽。 汽轮机启机、停机以及正常运行中出现胀差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怎么控制胀差不得超过运行规程允许值。由于负胀差的危害大于正胀差,因此对负胀差的上限允许值低于正胀差上限允许值。 三、控制胀差的要点

汽轮机汽缸、胀差、汽缸的死点、怎么控制胀差

汽轮机在启停和运行工况下——胀差讲义 周国强 关键词:汽轮机汽缸、胀差、汽缸的死点、怎么控制胀差、可谓汽轮机的泊桑效应。 汽轮机在启停和工况变化时,转子和汽缸分别以各自的死点为基准膨胀或收缩。由于汽缸质量大,而接触蒸汽的面积小。转子的质量小而接触蒸汽的面积大,因而各自的受热面不一样,使得汽缸和转子之间热膨胀的数值各不一样,其二者之间的差值称为相对膨胀,即转子和汽缸的胀差。 一般来说,冷态开机过程中是胀差是正值,稳定状态下胀差接近于零,降负荷和停机惰走时胀差向负向发展,单缸机组尤其明显。 但是对于多缸机组,即中间再热机组,其胀差较单缸机组更为复杂。 汽轮机转子与汽缸的相对膨胀,称为胀差。 1 习惯上规定 1.1 转子膨胀大于汽缸膨胀时的胀差值为正胀差; 1.2 汽缸膨胀大于转子膨胀时的胀差值为负胀差; 1.3 根据汽缸分类又可分为:高差、中差、低I差、低II差。 1.4 胀差数值是很重要的运行参数,若胀差超限,则热工保护动作使主机脱扣。 1.5 汽缸是向后膨胀而转子是向前膨胀的。 释:单缸汽轮机的汽缸膨胀,它的死点是在低压缸排气口的中心线,即从低压缸向机头方向膨胀。转子的膨胀是以机头推力瓦为死点,向发电机方向膨胀。也就是说,汽缸的膨胀方向和转子的膨胀方向是反向的。 2 使胀差向正值增大的主要原因有 2.1 启动时暖机时间太短,升速太快或升负荷太快; 2.2 汽缸夹层、法兰加热装置的加热汽温太低或流量较低,引起汽加热的作用较弱; 2.3 滑销系统或轴承台板的滑动性能差,易卡涩; 2.4 轴封汽温度过高或轴封供汽量过大,引起轴颈过份伸长; 2.5 机组启动时,进汽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过高; 2.6 推力轴承磨损,轴向位移增大; 2.7汽缸保温层的保温效果不佳或保温层脱落,在严禁季节里,汽机房室温太低或有穿 堂冷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