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术精:周德安教授针灸学术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高术精:周德安教授针灸学术特点
周德安教授读书不倦,对《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经典理论了然于心,学术思想受《备急千金要方》《脾胃论》《丹溪心法》《医林改错》《扁鹊心书》等影响。又受教于王乐亭、贺普仁、贺惠吾、夏寿人、于书庄等诸多名家前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完善,逐渐形成了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特色。
一、继承前辈,博采众长
北京中医医院成立于1956年,针灸科聚集了当时北京地区几乎所有在全国颇具影响的针灸名家。包括王乐亭、夏寿人、贺惠吾、贺普仁、于书庄等。周德安教授的学术思想深受这些名医前辈的影响,是他们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继承与发挥。
(一)金针王乐亭
王乐亭初以“金针”治疗瘰疬成名,他通读经典,精于临床。他注重针刺技法,尤其是透刺法的运用,是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学术特色之一。他创立的一系列针灸处方,如“手足十二针”“老十针”“督脉十三针”“五脏俞加膈俞”等,在当代针灸处方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被国内外针灸界广泛应用。周德安教授遵其思路,或对其处方应用范围有所扩展,或受其启迪创立新方。王乐亭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诊断、治疗应从整体出发。以“五脏俞加膈俞”方为例,在五脏气血、阴阳整体调节基础上加膈俞,调气理血、升清降浊。常
用于治疗虚损证,对于脾胃疾病、中风等五脏虚损者疗效卓著,亦常用于治疗不寐、遗精、心悸、眩晕、头痛等症。周德安教授根据《黄帝内经》“五脏藏神”理论,应用“五脏俞加膈俞”方,通过整体调节五脏气血,改善脏腑功能,达到治神目的,将其扩展应用于抑郁症、焦虑症、痴呆等治疗,创立“补益安神法”。王乐亭治疗瘫痿病证时,根据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的观点,认为阳气不能上升下达,则阴血郁闭,筋脉失荣,致痿弱不用。提出治痿独取督脉,制定“督脉十三针”处方,用于治疗瘫痿、半身不遂、癫狂、痫证、小儿麻痹症、风寒湿痹等病证。周德安教授继承王乐亭治痿独取督脉的学术思想,又根据督脉入脑的观点,针刺督脉有醒神开窍之功,将其扩大应用于神志疾病如癫狂、痫证等的治疗,发现针刺“督脉十三针”可有效减少癫痫发作,减轻儿童抽动、抑郁焦虑症的烦躁不安等症状,具有重镇安神的作用,成为他针灸治神法之“重镇安神法”。王乐亭很早提出“治病求本,以胃为先”的观点,创立“老十针”方(腧穴组成: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不但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痉挛、溃疡病、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等的治疗,也广泛用于其他系统疾病中。“老十针”还作为“中风十三治”之一,用于卒中后遗症的气虚血瘀证及慢性病的恢复阶段,可明显增强体质;气血不足所致的妇科病,也常在“老十针”基础上配穴,通过补阳明来调冲任;对于反复发作的癫痫,认为久病多由痰作祟,痰之产生多责于脾胃运化失职,亦常使用“老十针”,特别是食后易发、发时呕吐严重者。“老十针”广泛地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充分体现了王乐亭对后天之本中焦脾胃的重视。周德安教授继承了王乐亭“治病求本”的观点,非常重视对后天脾胃的调补,在“老十针”基础上,减上脘、下脘、内关、天枢,加百会、太渊、三阴交,化裁成为“补中益气方”,强化补气活血之功,用于治疗各种虚证;他还继承王乐亭治痰的思路,在保留中脘、天枢、内关基础上,加列缺、丰隆、公孙,化裁为针灸“化痰方”,用于治疗中风、眩晕、癫痫、梅核气、癫狂、抽动症、淋巴结核及各种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
(二)国医大师贺普仁
国医大师贺普仁从事针灸临床约70年,创立了“贺氏针灸三通法”,系统阐述“病多气滞,法用三通”的针灸学术思想,详细论述了构成三通法的“微通法”“温通法”和“强通法”的概念、功效、应用范围、操作规程及常用针具的规格、特点、适应证等内容,尤其对火针疗法的继承和发展做出突出的历史性贡献。“微通法”以毫针刺法为主,“温通法”以火针刺法及灸法为主,“强通法”以放血疗法为主,3种方法有机结合、对症使用,进一步提高了针灸临床疗效。周德安教授全面继承了贺普仁的学术思想,在治神、治痰、治风、治痛、治聋、治动的“针灸六治”学术思想中,自觉地融会了贺普仁的经验与观点,在临床中灵活运用三通法。治神方面,贺普仁在治疗小儿脑瘫、五迟五软、先天弱智类疾病时,常用毫针快速点刺百会、四神聪、神庭、本神、通里、照海等腧穴。关于通里穴,他有“通里通里,通情达理”之说,形象说明了该穴调理神志的作用,与照海配合,是治疗精神、情志异常方面的常用穴。周德安教授在治疗小儿弱智等先天不足疾患及自闭症、多动症时,亦常采取毫针快速点刺法,对于智能障碍、反应迟钝患儿,在“四神方”“五脏俞加膈俞方”基础上,加用通里、照海等穴益智醒神。治风方面,对于难治性面瘫,久治不愈的面肌痉挛,应用贺氏经验,用细火针局部点刺;治痛方面,对于慢性疼痛常用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治聋方”中的筑宾穴即是贺氏多年的经验。在治疗痤疮等皮肤病时,贺普仁常在背部肺俞、膈俞和异常的皮肤反应点等处放血拔罐,疗效显著。周德安教授治疗痤疮、银屑病、黄褐斑等皮肤病时,亦常使用贺氏的“强通法”,在肺俞、膈俞、大肠俞等穴放血拔罐,尤其是治疗发作期银屑病,周德安教授认为此法效果“常比激素还快”。
(三)其他老中医的影响
北京中医医院已故针灸名医夏寿人、贺惠吾、于书庄等均对周德安教授学术思想的形成产生有益影响。夏寿人早年曾赴日本东京高等针灸学校学习,1942年在北平(现北京,下同)开业,1966年到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工作。他学识渊博、医理精深,选穴注意从腧穴的特性出发,分析该穴所在经脉的病候及经脉所属脏腑的病候,选出可直中
病所的关键腧穴和配穴,选穴少而疗效著,尤以擅治三叉神经痛而闻名。在针刺手法方面强调手法宜轻,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周德安教授深受裨益,治疗三叉神经痛,常使用夏氏常用的膻中、气海、期门组成的“菱形反应点”理气活血。认同夏氏针刺手法的观点,强调“柔和舒适”。贺惠吾早年留学日本,善用管针治疗胃下垂、胃扭转,常先令患者仰卧,刺中脘、气海,再令患者俯卧,刺脾俞、胃俞,疗效显著。周德安教授治疗消化系统疾患时,常使用贺氏经验。于书庄自幼立志学医,尤其热爱针灸,1968年到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工作,在针刺机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周德安教授曾经跟随于书庄开展了5年的针刺“循经感传”研究,培养了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四)现代医学的影响周德安教授在桂林南溪山医院工作期间,曾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多位西医专家共同工作并结下深厚友谊。这段经历使周德安教授提高了现代医学知识技能,学到了西医严谨的治学态度,认识了西医看待问题的思想方法,使他一直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的理念,并常教育学生要及时掌握最新医学进展。这种开放的认识,使他临床诊治的病种更加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等多学科疾病,也促进了对针灸优势病种的不断认识与拓展。
二、崇气虚血瘀,重补中益气
周德安教授推崇王清任《医林改错》气虚血瘀理论,重视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气法。王清任的主要贡献之一是活血化瘀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他说:“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无论外感内伤,要知初病伤人何物,不能伤脏腑,不能伤筋骨,不能伤皮肉,所伤者无非气血。”又说:“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认为瘀血是由于正气虚,推动无力所致,建立了“补气活血”和“逐瘀活血”法则,创立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方剂,治疗50余种瘀证及半身不遂、瘫痿、痹证及难产等,发前人之未发。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中风病的发生虽与肝肾阴虚、风阳上扰、痰火内结、上蒙清窍等有关,而临床上气虚血瘀、经络阻滞者则更为多见。李东垣遵《黄帝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宗旨,提出“人以胃气为本”,阐述“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病机理论,强调补益脾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