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探测技术

合集下载

地震超前探测技术

地震超前探测技术

6、陆地声纳法(也叫高频地震反射法)是钟世航1992年提出的, 其实质是垂直地震波反射法 。该方法在隧道掌子面上采用极 小偏移距,单点采集高频地震反射信号形成连续剖面,通过十 字形观测系统和宽频带脉冲接收技术,预报掌子面前方断层及 其它地质界面的位臵和产状。该方法优点是分辨率高,但需占 用掌子面。
MSP 深度偏移结果图(SV 波)
从图中可以提取出5 个异常界面,分别为R1(迎头前22.5m)、 R2 (迎头前方40.5m)、R3 (迎头前方54.5m)、R4(迎头前方 64.5m)、R5(迎头前方98.5m)。结合地质资料,5 个异常界 面解释为小断层。
根据现场掘进实测剖面资料,21 煤试采区回风巷的2010-03-02 迎头处(测点W20+87.9m) 前方100m 范围内存在5 个小断层, 分别为:①迎头前方28.7m 处存在一小断层∠70°,落差H 为 0.30m;②迎头前方43.42m 处存在一小断层∠80°,落差H 为 0.40m;③迎头前方50.32m 处存在一小断层∠80°,落差H 为 0.40m;④迎头前方62.52m 处存在一小断层∠80°,落差H 为 0.30m;⑤迎头前方94.78m 处存在一正断层∠73°,落差H 为 1.40m。 通过与现场结果验证对比,MSP 探测异常界面个数与实际情况 吻合良好,界面距离误差R1、R2、R3、R4、R5 分别为:6.2m (R1)、2.92(R2)、4.18m(R3)、1.98m(R4)、3.72m (R5)。最大界面距离误差为6.2m,超前探谱分析图
现场实采波形及直达波速度拟合
从图中可以看出直达纵波速度为5000m/s,直达横 波速度为2780m/s。利用直达波速度可基本确定本探 测区域速度范围并作为深度偏移时的速度背景值。 深度偏

振动探测与分析技术在核电站松脱部件和堆内构件振动监测中的应用

振动探测与分析技术在核电站松脱部件和堆内构件振动监测中的应用

振动探测与分析技术在核电站松脱部件和堆内构件振动监测中的应用刘才学,李翔,胡建荣,简捷(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四川成都,610041)摘要:利用高频响应加速度计探测核电站反应堆和蒸汽发生器内的松动件和脱落件与器壁碰撞产生的弯曲波信号,通过对信号实时短有效值与浮动长有效值甄别和时间延迟甄别,鉴别松脱部件事件,采用概率统计方法,判别事件性质,采用信号到达时差分析与网格距离差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松脱部件定位,采用Hertz弹性碰撞理论,实现松脱部件质量估计。

取核反应堆堆外中子电离室信号,进行隔直、滤波和放大处理,获取堆内构件振动引发的中子噪声信号,并做归一化、APSD(自功率谱密度)分析、CPS(互功率谱)分析、相干和相位分析,提取堆内构件振动模态参数,计算出堆内构件振动特征频率和振动位移,实现堆内构件的振动监测。

该项技术应用到了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和岭澳二期项目松脱部件和振动监测系统(KIR)制造中,通过了实验室验证,两套系统已向核电站供货。

1 概述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内部包括堆内构件和燃料组件,堆内构件主要由压紧组件、吊篮组件、堆芯下支承组件等组成,各组件中的部件和零件大部分通过螺钉、销钉等连接。

尽管这些连接件在设计中采取了防松、防脱措施,但在堆长期连续运行条件下,因水流冲击和流致振动的影响,可能会使某些零件产生松动甚至脱落,从而在一回路中形成松脱件(LP)。

而在施工、换料或维修时,也有在一回路系统内遗留金属件(称外来件)的可能性。

核反应堆松脱部件监测系统(LPMS)是保障核电站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安全运行的必需设备。

核电站一回路冷却剂的流动和主泵的运转会激励核反应堆堆内构件发生复杂的振动,如吊篮、燃料组件、控制棒、热屏蔽及连接件振动。

堆内构件的振动在一定程度内是允许的,但异常振动则可能导致故障甚至事故的发生。

为了确保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

堆内构件振动监测是通过对堆外中子噪声的监测,诊断出反应堆运行中堆内构件异常振动的技术。

矿山测量和爆破监测的技术方法

矿山测量和爆破监测的技术方法

矿山测量和爆破监测的技术方法矿山是人类从地下开采矿产资源的地方,它的开采过程需要对矿体的形态、位置和爆破效果等进行测量和监测。

矿山工程测量是矿山开采的前期工作,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矿山开采的效率和安全。

而矿山爆破监测则是对爆破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以确保爆破效果的达到设计要求。

本文将介绍与矿山测量和爆破监测相关的技术方法,深入探讨其应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激光扫描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的三维测量方法,已经在矿山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通过扫描仪器发射的激光束扫描目标区域,通过接收激光束的反射信号来获取目标物体的三维坐标数据。

这种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大量的点云数据,并能够实现对矿坑、山体等的全局测量。

同时,激光扫描技术还具备高精度、无盲区、自动化等特点,大大提高了矿山测量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全站仪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全站仪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可以实现高精度的角度和距离测量。

矿山测量中,全站仪主要用于坐标测量和控制点的设置。

它通过测量目标点到测站的角度和距离,以及多站定向测量,可以实现对矿山的平面和立体形态进行测量。

同时,全站仪还可以实现与导航系统的联动,提高测量的自动化水平。

然而,由于全站仪采用光学测量方法,受到自然光线和天气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受到影响。

在未来,全站仪的发展趋势将是实现高速、高精度、全天候的测量。

三、地面雷达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地面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测量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地下目标的非破坏性探测和成像。

在矿山测量中,地面雷达技术主要用于对矿体的检测与分析。

通过发射电磁波并记录其反射的信号,地面雷达可以获得地下目标的位置、形态和组成等信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帮助矿山工程师对矿体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解,还可以预测在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地面雷达技术的应用广泛,已经成为矿山测量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四、振动监测技术在矿山爆破中的应用振动监测是对爆破振动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的技术。

地震勘探仪器的原理与新技术

地震勘探仪器的原理与新技术

地震勘探仪器的原理与新技术地震记录仪是地震勘探中最基本的仪器之一、它的作用是记录地震波在地下传播时的振动情况。

地震记录仪由一组传感器、放大器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传感器通常采用压电陶瓷传感器或气流传感器,用于转换地震波的压力波动为电信号。

放大器则用于放大传感器产生的微弱电信号,以便进一步处理和分析。

数据采集系统则负责将放大后的信号数字化,并存储在计算机中,供后续处理。

地震传感器是地震记录仪中的关键部件,也是测量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方向和振幅的重要工具。

地震传感器的原理是利用传感器内部的物理效应来测量地震波的振幅和频率。

常用的地震传感器有三轴加速度计和压电传感器。

三轴加速度计可以同时测量三个方向上的加速度,从而确定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

压电传感器则使用压电效应将地震波的压力波动转化为电信号。

地震源是地震勘探中的另一个核心部分。

地震源是通过施加力或释放能量来产生地震波的装置。

常见的地震源包括震源车、爆破和振动器。

震源车是一种装有震动源的车辆,通过车辆行驶产生地震波。

爆破则是利用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来生成地震波。

振动器则是通过振动设备产生地震波。

除了传统的地震勘探仪器,还有一些新技术被应用于地震勘探中。

其中之一是地震反演技术。

地震反演是利用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来推断地下物质的属性和结构的方法。

它基于波动理论和数值模拟,通过对地震波的观测数据进行反演分析,得到地下介质的速度、密度和衰减等物理属性。

另一个新技术是多次反射地震勘探。

多次反射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遇到不同介质界面反射产生多次反射波的原理来获取地下信息的方法。

它通过分析不同反射波的时间延迟和振幅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层次和反射界面的位置。

此外,地震勘探中还有其他一些技术和仪器,如地震井探测技术、地震电磁法和地形扫描仪等。

这些新技术和仪器的不断发展,不仅提高了地震勘探的精度和效率,也促进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和地下资源的开发利用。

综上所述,地震勘探仪器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下地质构造的重要工具。

地动勘察技巧野外任务方法 反射波法,折射波法

地动勘察技巧野外任务方法 反射波法,折射波法

1.单边观测系统
定义:在炮点一方接收的观测系统。适应折射界面较浅测系统
定义:两个单边时距曲线组成的观测系统。 时距曲线存在互换关系。在讨论倾斜界面折射 波时距曲线时已提及过。
3.追逐观测系统
主要作用:界面弯曲,判断波有无穿透;断 层,判断是否绕射。在前面已讨论过。
随机干扰频谱很宽,不能利用频率滤波压制。 随机干扰分为三类:
第一类:地面微震和其它外界干扰。如风吹草动、人为因素引起的无规则振动,特 点是频带宽(1~200Hz); 第二类:仪器在接收时或处理过程中的噪音;
第三类:震源激发后产生的不规则干扰。 随机干扰表面上不规则,实际遵循统计编规辑p律pt 。
工作中,利用统计规律,采用组合检皮、水平叠加、垂直叠加方法压制随机干扰。
③ 电火花和空气枪震源多用于水上勘探。 电火花震源:利用电容器储存高压电能,在一瞬间通过水介质释放,在水中产生压 力作用于大地而形成地震波。 空气枪震源:将压缩空气在短暂瞬间释放于水中,从而产生地震波。 特点:两种震源都安全,无环境污染,高频成分丰富,能量可调。价格较贵。
编辑ppt
以上几种震源,当目的层深度H: H<50m,锤击、小炸药量; H=50~100m,小炸药量、高频震源枪; H=50~1000m,电火花、高能炸药。 二、地震波的接收 1.地震勘探对接收条件的基本要求
二、观测系统的图示方法 1.时距平面图 定义:用时距曲线的方式表示激发点与其对应地段之间的关系。 O1激发,O1O2接收,时距曲线t01Tˊ,对应反射界面R1R2。 O2激发,O1O2接收,时距曲线t02T,对应反射界面R2R3。 两次激发,得连续反射界面段R1R3。
编辑ppt
把激发点和排列向一个方向移动,重复以上工作,得一连续长反射 界面。图中,T=Tˊ(互换时间)。

地震勘探原理概论

地震勘探原理概论

地震勘探原理概论地震勘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地球探测的技术,以地震波传播的原理为基础。

地震勘探通过人工制造地震波,并观测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性,从而获得地下构造和岩层信息。

本文将从地震波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方面,对地震勘探原理进行概述。

地震波产生是地震勘探的首要过程,通常通过爆炸、震源或振动器等方式产生。

爆炸法是最常用的地震波产生方法之一,它通过炸药或地雷等爆炸物产生的冲击波来激发地震波。

震源法则是利用机械振动或电磁激发地震波,其优点是能够控制波形和频率。

振动器法是通过机械设备产生振动信号,使地面振动,激发地震波。

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产生地震波,使其传播到地下介质中。

地震波的传播是地震勘探的核心过程。

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取决于地下岩层的性质。

地震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弹性模量等参数有关。

地震波的传播路径通常遵循折射和反射原理,当地震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从而使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发生变化。

地震波的接收是地震勘探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获取地下信息的关键。

地震波在地表或地下的接收器上产生的信号被称为地震记录。

地震记录中包含了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幅度和频率等信息。

地震记录可以通过地震仪器进行观测和记录,并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地下结构和岩层的信息。

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地质调查和土木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石油勘探中,地震勘探可以帮助确定油气藏的位置、大小和性质,为油气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地质调查中,地震勘探可以揭示地下岩层的分布和性质,有助于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

在土木工程中,地震勘探可以用于勘察地质灾害风险、确定地基和地层的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地震勘探是一种基于地震波传播原理的技术,通过地震波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可以获取地下结构和岩层的信息。

地震勘探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石油勘探、地质调查和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地下管道漏水探测标准

地下管道漏水探测标准

地下管道漏水探测标准地下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正常运营和居民的生活。

然而,由于管道长期埋设,一旦出现漏水难以及时检测和修复,不仅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更可能会对环境和公共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建立地下管道漏水探测标准,对于提高管道运行效率和保障城市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漏水探测原理漏水探测主要依据管道漏水时产生的声音、振动和压力变化等信号进行检测。

其中,声音信号是最常见的漏水信号,因为水流经漏洞时会产生一定的喷涌声,可以通过合适的声音传感器进行检测。

同时,漏水还会引起管道周围土壤的振动,可以通过振动传感器进行检测。

另外,漏水还会导致管道内的水压降低,可以通过水压检测仪进行检测。

二、漏水探测方法1.声音探测法声音探测法是最常用的漏水探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对管道周围的声音进行检测。

常用的传感器有地面接触式传感器、空气耳式传感器和水下传感器等。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减少外界干扰,如车辆、人声等,并进行噪声补偿,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2.振动探测法振动探测法是通过检测管道周围土壤的振动信号来判断是否漏水。

常用的传感器有接触式振动传感器和无接触式激光光纤传感器等。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传感器的位置和方向,以及摆放在稳定的基础上,避免产生误差。

3.水压探测法水压探测法是通过检测管道内的水压变化来判断是否漏水。

常用的检测仪器有水压计和电子压力传感器等。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进行校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漏水探测标准地下管道漏水探测标准应包括漏水探测方法、仪器设备、检测标准和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漏水探测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检测标准应明确具体的漏水指标和探测精度,质量保证应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建立科学、规范的地下管道漏水探测标准,对于保障城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共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分布式振动das应用场景 -回复

分布式振动das应用场景 -回复

分布式振动das应用场景-回复什么是分布式振动DAS?分布式振动DAS(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是一种探测、识别和监测地面振动信号的技术。

它利用光纤传感器沿着光纤的长度进行连续监测,使得单根光纤能够充当数千个传感器节点,从而实现对振动信号的高精度测量和分析。

分布式振动DAS技术的应用场景:1. 油田监测油田开采中涉及到注水、抽油、管道输送等环节,而这些操作会导致地下或井下的振动。

通过布置光纤传感器,分布式振动DAS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井下井上的振动情况,帮助油田的运营人员准确了解油井的状态,及时发现和修复井下管道的裂缝、破损等问题,提高油井的稳定性和开采效率。

2. 地震监测地震是一种振动的自然现象,对于地震监测来说,分布式振动DAS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在地壳中布置光纤传感器,分布式振动DAS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地震波的传播轨迹、速度和强度等参数,帮助地震学家预测地震的发生和规模等信息,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3. 基础设施监测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如桥梁、隧道、地铁线路等,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振动的影响,而这些振动可能会导致结构的破坏和故障。

通过布置光纤传感器,分布式振动DAS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这些基础设施的振动情况,及时发现结构的变形和破损,提供预警和保护措施,确保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交通流量监测在城市交通监控中,分布式振动DAS技术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将光纤传感器沿道路或铁路布置,分布式振动DAS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交通流量的情况,包括车辆的数量、速度和车辆之间的间隔等参数。

这些数据对于交通规划和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优化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路况指引,提高城市交通流动性和运输效率。

5. 管道监测分布式振动DAS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管道的监测。

在石油、天然气等管道运输中,管道的破裂或泄漏会导致油气泄漏和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

通过布置光纤传感器,分布式振动DAS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管道的振动情况,及时发现管道的异常振动,帮助相关部门及时进行维修和修复,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输。

微动探测实施方案

微动探测实施方案

微动探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微动探测是一种通过微小振动信号来探测目标物体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地震监测、医学影像、工程结构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针对微动探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参考。

二、技术原理。

微动探测技术利用目标物体产生的微小振动信号进行探测和分析。

其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感知目标物体的微动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微动信号的特征提取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实时监测和诊断。

三、实施方案。

1. 传感器选择。

在实施微动探测方案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传感器的选择应考虑到目标物体的振动频率范围、振幅大小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和光纤传感器等,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2. 数据采集与处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是微动探测的关键环节。

采集到的微动信号需要进行滤波、去噪和特征提取等处理,以便后续的分析和诊断。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算法和工具,如小波变换、时频分析等方法,提高信号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3. 监测系统搭建。

为了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实时监测,需要搭建相应的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布置、数据采集设备、数据传输和存储设备等组成部分。

在搭建监测系统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实时性,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分析与诊断。

通过对采集到的微动信号进行数据分析和诊断,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统计分析等,通过对信号特征的提取和比对,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和预测。

四、应用领域。

微动探测技术在地震监测、结构健康监测、医学影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实施微动探测方案,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实时监测和诊断,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五、总结。

微动探测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监测和诊断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实施微动探测方案时,需要选择合适的传感器、搭建监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关键步骤,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实时监测和诊断。

基于光电子技术的地震监测系统的研究

基于光电子技术的地震监测系统的研究

基于光电子技术的地震监测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地震频繁发生,给人们的安全带来了威胁,因此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来提高地震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已经成为科技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

基于光电子技术的地震监测系统,因其高精度、高灵敏度、高时效性等特点,成为当前地震监测领域的热点之一。

一、光电子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光电子技术是一种综合了光学和电子学的高新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速度、高灵敏度等特点。

在地震监测中,光电子技术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光纤传感技术,二是光学测量技术。

1. 光纤传感技术光纤传感技术是利用光波的散射、吸收、干涉、反射等特性,在光纤中监测物理参数的技术。

它的优点是不受电磁干扰、信噪比高、尺寸小、长寿命等。

在地震监测中,光纤传感技术可以用于测量地震震源位置、振动幅度和速度等参数,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和时效性。

2. 光学测量技术光学测量技术是指利用光学的原理测量物体的形状、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技术。

在地震监测中,光学测量技术主要用于测量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幅度、相位等参数,以及地震损伤后的变形情况。

二、基于光电子技术的地震监测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基于光电子技术的地震监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地震探测器、数据采集器、通信网络、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等。

地震探测器是光电子技术在地震监测领域的核心部件,它采用光电效应、光学干涉和光纤传感等技术,对地震波进行检测和测量。

数据采集器则负责将地震探测器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和传输,实现实时监测功能。

通信网络主要负责将地震监测系统和远程监测中心进行联通,方便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传输。

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则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的信息,为地震预警和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光电子技术的地震监测系统的原理是:地震探测器通过利用光学干涉和光纤传感技术,测量地震波传输过程中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并通过数据采集器采集数据。

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反演地震事件的震源位置、震级、震源机制等信息,并对地震预警和应急响应进行提醒和分析。

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方法研究

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方法研究

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方法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振动测量技术成为了许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传统的振动测量方法往往需要直接接触被测物体,这导致了不便和不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开始探索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方法,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一种常用的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方法是激光测振仪。

激光测振仪利用激光束照射在被测物体上,并通过光的反射来测量物体的振动。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非接触和高精度,能够实时监测被测物体的振动情况。

在工业生产中,激光测振仪被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和质量控制。

除了激光测振仪,还有一种常用的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方法是电离子图像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感应电离原理,通过将电离探测器放置在被测物体附近来测量其振动。

电离子图像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点,可以对微小振动进行准确测量。

在生物医学领域,电离子图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心脏和肌肉的振动分析。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方法——声波掩模跟踪。

这种方法利用声波的散射特性,通过追踪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来测量振动物体。

这种方法具有非常高的测量精度和灵活性,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环境的测量需求。

在建筑结构监测和地震预警方面,声波掩模跟踪技术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尽管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方法在各个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方法的设备成本较高,因此在一些应用领域受到限制。

其次,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振动情况,没有一种通用的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情况。

此外,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方法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小振动和高频振动的测量中。

为了进一步推动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方面,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深入理解非接触式振动测量方法的原理和机制。

另一方面,需要改进和优化测量设备,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还需要探索新的测量方法和技术,以适应不同领域的振动测量需求。

大坝强震动监测技术及震损快速评估方法

大坝强震动监测技术及震损快速评估方法

大坝强震动监测技术及震损快速评估方法
1 大坝强震动监测技术
大坝强震动监测技术是指在发生大地震时,对河流系统及河道大坝进行地震振动强度的实时监测,以及预警的技术。

该技术利用地震波的振动反射原理,分析大坝大地震时的动力特性,控制大坝遭受精确的震害。

在大坝强震动监测技术中,首先采用基线测量法对大坝及其底部基础地质特性进行测量,以获取大坝周围地质结构的准确数据,以确定大坝周围地质结构参数,为大坝地震动力特性进行准确估算和预报提供依据。

此外,采用机械测量法在大坝枢纽及上下游河床上安装被动式传感器,可以迅速探测大坝的振动情况,并预估准确的振动强度及引发的湍流,为采取合理防护措施提供可靠数据。

最后,通过高精度测量技术建立坝体及大坝裂缝振动参数模型,可以在预警时间内快速识别大坝结构在地震中的响应。

2 震损快速评估方法
对于发生地震的大坝而言,应立即进行震损评估,以综合评估坝体结构安全状态,并确定后续的安全管理策略。

传统的震损评估方法主要采用人工现场观测法,但这种方法的评估速度慢,且依赖于调查者的经验成果会有很大的偏差。

为此,建立
震损快速评估方法迫在眉睫,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震损评估的准确性和准时性。

震损快速评估方法主要采用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坝体检测数据,并立即识别出震损部位,极大地缩短诊断评估的时间,为进一步的维修工作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总之,大坝强震动监测技术和快速评估方法对于避免大坝地震灾害、预测和评估大坝强震动情况有着重要作用,是实现河流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工具。

岩土工程中的现代振动分析方法研究

岩土工程中的现代振动分析方法研究

岩土工程中的现代振动分析方法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岩土工程领域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其中,现代振动分析方法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技术,它可以对地基土层的物理性质进行探测,并且可以用于预测地震、爆炸等灾害对土地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岩土工程中的现代振动分析方法研究。

岩土工程中的振动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地震波传播分析和土体动力响应分析等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值分析方法的不断改进,现代振动分析方法也不断完善。

其中,常见的现代振动分析方法包括数值模拟分析、计算机模拟分析、有限元分析和无限元分析等方法。

数字模拟分析是现代振动分析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计算机对物体进行三维建模,模拟出震动过程中的应变、应力等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从而预测出应力变形状态。

数字模拟分析的优点在于预测准确性高,计算结果可靠,而缺点在于需要大量的数据输入,计算量巨大,比较耗时。

计算机模拟分析是将物理实验过程转化为计算机仿真过程的一种方法。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将物理实验过程转化为数学计算过程,将所需数据输入计算机中进行模拟,从而得到物理实验中得到的同样的结果。

计算机模拟分析的优点在于可以快速得到物理模型的结果,并且可以对模型进行不同条件下的仿真,但其缺点在于需要精确地建立数学模型,且精度不如数值模拟分析。

有限元分析是现代振动分析方法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有限元分析是一种将连续介质统一离散化的数值分析方法,是现代振动分析方法中一种计算机辅助的数值分析方法。

通过将连续土体分解为离散的有限元单元,将计算过程转化为对每个有限单元上力学方程的求解。

有限元分析的优点在于精度高可靠,计算过程简单,易于实际应用和工程现场使用,且可进行大量的计算模拟研究。

其缺点则在于精度受理论模型的影响,且整个模型的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无限元分析是有限元分析的扩展版,在其基础上又引入了边界元、节点元等分析方法。

它通过将连续介质划分为一个无限的网格单元,把物理过程表达为一个无限元组成的微元联立方程组解。

安防13种探测技术

安防13种探测技术

3.微波
在户外周界探测应用中最常见的微波探测器是收发分置雷达。这种技术使用独立的发射和接收天线来限定一个主动的、可见的、瞄准线于地面之上,立体的探测区域。
天线之间的区域可以非常广,并且可以设定显著的空白区。微波频率为10 GHz或24 GHz,通过防区内移动物体引起的信号变化来探测入侵。为了覆盖每个天线附近其自身的探测盲区,临近的微波区域必须交叠,通常被称为“纺锤连接”结构。堆叠起来的天线可以增加垂直高度的探测范围。
技术分类分别属于主动型、隐蔽型、依地形、立体探测和埋入式。
在防区内流动的地表水和移动的金属物体会引起误报。此类探测器在现有的探测技术中,漏报率最低。
2.围栏探测
围栏探测器有多种形式,包括振动感知(颤动),音频感知以及光纤感知。所有这些类型都安装在围栏架构上,一旦外界有切割、攀爬或提拉围栏的企图,就会触发报警。
如果元件没有被正确安装并且探测器所处的场所情况较为复杂,误报率就会很高。为了将误报率降至最低,一些厂商建议安装时把两个元件连接在一起。一些常见的误报触发原因是:动物、鸟群、大雪、扬尘、冰雹、暴雨、阳光直射及植被生长。PIR被认为是同时拥有高探测率和高误报率的探测器,多用于住宅区和低防范级别的商业场所。
引发误报的原因多为风、大雨、湿雪、动物和鸟群。探测率受安装质量影响。此种技术会发生一定数量的漏报。
10.地面震动
地震探测器埋入地下,探测由入侵者引起的地面震动。一个典型的地震探测器包括一组线圈和磁铁,称为“地震检波器”。当有入侵者在探测器上方的地面走动、奔跑或是爬过时,探测器的线圈和磁铁会产生电流,激发报警。
同地震式探测器一样,探测率的大小受土壤条件影响,特别是冻土地面。大型动物的活动,树木根系的生长移动,风吹动围栏和立柱,附近有车辆行驶干扰等,都可能引发误报。此技术有严重的漏报可能性,因为探测器虽然具有隐蔽性,但由于探测技术的单一,一旦被发现就很容易避开探测。

场地微动测量技术规程

场地微动测量技术规程

场地微动测量技术规程采集步骤:在地面的检波点采集城市复杂场地条件环境的微动信号数据;提取步骤:对所采集的所述微动信号数据提取面波频散信息;计算步骤:计算所述检波点的水平/垂直曲线;处理步骤:根据所述水平/垂直曲线生成地质区域数据;施工步骤:根据所述地质区域数据在城市复杂场地条件环境进行施工。

本发明涉及城市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城市复杂场地条件环境的微动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城市市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普遍采用钻芯取样法,主要采用地质钻机现场进行垂直钻孔取芯,进行对比验证,实验室进行土体的理化性能试验检测,确定其性能参数。

但在城市中心区域进行垂直钻孔取芯存在以下问题急需解决。

(1)地质钻机垂直钻孔取样法实施期间需要围蔽占道中断交通,对交通通行影响较大,很多城市中心区域交通繁忙,不具备围蔽占道钻孔取芯施工的条件。

例如某一工程位处海珠区城市中心区域交通主干道下方,无法中断交通。

且隧道下穿地铁线、立交桥等建构筑物,其中地铁线的保护区域为前后各50m,加上地铁线本身,约造成150m范围内无法进行钻孔取芯。

这样,现场勘察条件极为受限,常规的工程钻探无法实施,造成该段的地质资料缺失。

(2)在城市中心区域地下管线密集、地下建构筑物广泛分布,钻孔取芯需要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进行详细的调查才能进行,且钻孔期间容易破坏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

许多管线、地下建构筑物保护区域无法进行钻孔取芯,无法取得地质资料。

也就是说,区域范围内地下管线众多,常规钻孔取芯法易造成管线、地下建构筑物破坏等问题,此类问题在繁华城区经常发生,如地质钻探破坏地下光纤、电缆、给水等管线以及钻探破坏既有电力隧道、地铁隧道的事故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经常发生。

(3)钻孔取芯过程产生大量的泥浆易污染环境,对城市中心区域的环境影响较大。

因此钻芯取样法的制约因素极多,应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城市复杂场地条件环境的微动探测方法。

一种城市复杂场地条件环境的微动探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步骤:在地面的检波点采集城市复杂场地条件环境的微动信号数据;提取步骤:对所采集的所述微动信号数据提取面波频散信息;计算步骤:计算所述检波点的水平/垂直曲线;处理步骤:根据所述水平/垂直曲线生成地质区域数据;施工步骤:根据所述地质区域数据在城市复杂场地条件环境进行施工。

地动仪原理的应用

地动仪原理的应用

地动仪原理的应用什么是地动仪原理?地动仪(seismometer)是一种用于测量地震波的仪器,它基于地动仪原理工作。

地动仪原理基于地震波在地壳中传播时所产生的颤动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记录和分析。

地动仪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于监测和研究地震活动,还可以应用于地质勘探、地下水探测和建筑结构监测等诸多领域。

地动仪原理的应用1. 地震监测地动仪最主要的应用就是地震监测。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形式,地动仪通过测量地震波的振动信号,将地震的强度、震源位置和震级等信息进行记录和分析。

这些数据对于地震活动的研究、预测和灾害应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地质勘探地动仪也可以应用于地质勘探领域。

地质勘探是通过获取地下的地质信息来评估地下资源的分布和储量。

地动仪通过测量地壳中的颤动信号,可以获取地下地层的特征和物理属性,从而帮助地质学家判断地下资源的存在性和储量大小。

3. 地下水探测地动仪还可以用于地下水探测。

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准确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和储量对于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地动仪通过测量地下水流动产生的微弱振动信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地下水的流动方向、深度和储量等信息,从而指导地下水的管理和利用。

4. 建筑结构监测地动仪还可用于建筑结构监测。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保障建筑物持久使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地动仪可以用于测量地面振动和建筑物的震动,提供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的数据,从而帮助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而做出必要的调整和加强措施。

地动仪原理和应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地震活动、地质勘探、地下水探测和建筑结构监测等领域的需求增加,地动仪原理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以下是地动仪原理和应用的一些发展趋势:1.数字化:传统地动仪采用机械仪表进行测量和记录,现代地动仪则采用数字化技术,将地震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和存储,提高了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雪崩探测仪的原理

雪崩探测仪的原理

雪崩探测仪的原理
雪崩探测仪是一种用来检测和监测可能发生雪崩的设备。

其原理基于雪崩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特征的物理现象,主要包括声音、振动和电磁波。

以下是常见的两种雪崩探测仪的工作原理:
1. 声音探测原理:
雪崩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噪音,包括雪体运动的碰撞声和空气的压缩声波。

声音探测原理是通过麦克风或压电传感器等装置捕捉到雪崩噪音,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通过分析信号的幅度、频率和时域特征等,可以判断雪崩事件的发生以及其方向和距离。

2. 振动探测原理:
雪崩过程中,雪体与地面产生接触和滑动,同时会引起地面的震动。

振动探测原理是通过地震传感器或加速度计等装置,测量雪崩产生的地面震动。

通过分析震动信号的频谱和振幅等参数,可以判断雪崩的发生以及大致位置和规模。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雪崩探测原理,还有一种较新的技术是利用雷达或激光测距仪等设备,通过发送电磁波并接收反射波,来测量雪面的厚度和形态。

当厚度较大和形态异常时,可能存在雪崩的危险。

需要提醒的是,雪崩探测仪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雪崩的预警和监测,但并不能完全预防和避免雪崩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户外活动时,仍需重视气象、地
形和雪崩等相关安全知识,并采取适当的防护和应对措施。

振动成像技术及其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振动成像技术及其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振动成像技术及其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振动成像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振动的特性来进行成像的技术。

它可以通过探测物体的振动模式和频率来获取关于物体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信息。

这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尤其在医学检测中。

一、振动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振动成像技术的原理是基于物体在振动时会产生波动的特性。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或内部结构发生变化时,其振动模式和频率都会发生改变。

通过探测这种振动行为,可以获得物体内部结构和性质的信息。

常见的振动成像技术包括红外热成像、声纳成像、超声成像等。

其中,红外热成像是通过探测物体表面的热量分布来获取振动信息的,声纳成像是利用声波在物体中的传播和反射来成像的,超声成像则是通过探测物体内部的超声波反射来获取振动信息的。

二、振动成像技术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振动成像技术在医学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肿瘤检测和乳腺检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肿瘤检测方面,振动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探测肿瘤组织的振动模式和频率来识别和定位肿瘤。

由于肿瘤组织具有不同于正常组织的机械特性,如硬度和弹性等,通过比较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的振动特性,可以有效地发现和识别肿瘤,并提供有关肿瘤的详细信息。

在乳腺检测方面,振动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探测乳腺组织的振动行为来评估乳腺的健康状态。

乳房组织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会有不同的振动模式和频率,通过分析这种差异可以发现乳腺异常,如肿块或乳腺增生等。

此外,振动成像技术还可以提供乳腺组织的弹性模量等信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振动成像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血管成像、骨骼检测等领域。

例如,在血管成像中,振动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探测血管壁的振动情况来评估血管的弹性和血流状态,对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振动成像技术的前景和挑战振动成像技术在医学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振动成像技术的成像分辨率和深度仍有待提高。

由于生物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振动成像技术在成像深度和分辨率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原理分析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原理分析

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原理分析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球内部和外部物理场的观测、测量、分析以及研究来对地球内部结构、物质组成和地球表面物性进行探测的一门科学技术。

在现代地质学的研究中,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物理学角度出发对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原理进行分析。

一、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类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根据探测目标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重力法2. 电磁法3. 地震法4. 地电法5. 磁法二、重力法原理重力法是利用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进行探测的一种方法。

在地球表面上进行探测时,通常用重力仪来进行测量。

重力仪中包含了一个悬挂在细线上的质量块,在重力作用下,悬挂的质量块会发生偏转,然后使用光学测量仪器来记录这个偏转角度。

在地球表面,因为地球各地重力场的差异会导致仪器所记录下来的偏转角度不同,根据这个差异就可以推断地下物体的密度。

三、电磁法原理电磁法是一种利用地球表面或空气中的电磁场来探测地下物质的方法。

探测原理是利用电磁波在穿过不同材质时的传播速度和衰减程度不同,从而得到地下物体的信息。

电磁法分为频率域和时域两种测量方法。

在频率域中,测量的是电磁场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而在时域中则是通过测量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时间和幅度的变化来确定地下物质的性质。

四、地震法原理地震法是通过对地震波的调查和分析来探测地下物质的方法。

地震波是一种由地震震源产生的振动波,能够穿过地球的内部,根据它穿过不同材料的速度、传播方向和衰减率等特点来推测地下物体的性质。

地震法通常是以“反射法”和“折射法”进行的。

反射法是利用地震波在穿过不同材料界面的反向传播来确定地下物质的形态和分布。

而在折射法中,则是根据地震波在穿过介质时发生的折射、反射、绕射等现象来推断地下材料的物理性质。

五、地电法原理地电法是利用地球表面的电流和电位来探测地下物质的方法。

地球表面的电场是一种地球化学和地球磁学作用的结果,其强度和分布与地下物体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3 地震动信号检测系统
测杆6也由拱形簧片支撑,其一端伸出壳体外,感受被测振动。测杆中装有 限位块,以免被测振幅过大时损坏测杆。测量时,传感器外壳固定在参考 静止点上,测杆压在被测振动对象上。若测杆始终与被测振动对象保持接 触,则线圈与被测振动做相同的运动,由线圈切割磁力线所产生的感应电 动势e 为
返回
4.2 目标运动引起的地震动信号
4.2.1 地震波传播理论概述 在地球半空间介质中,震源处的振动(扰动)引起介质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
近运动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按照介质质点运动的特点和波的 传播规律,地震波可分为两大类,即体波和面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波)和 横波(S波)两种。纵波是体积形变,它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横 波是剪切形变,它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垂直。纵波和横波在地球介 质内独立传播,波前面为半球形面,遇到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面波 是体波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相长干涉并叠加产生出的频率较低、能量较 强的次生波,主要沿着介质的分界面传播,其能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 函数急剧衰减,故得名为“面波”。面波有瑞雷波和乐夫波两种类型。瑞 雷波沿自由表面传播时,介质质点的合成运动轨迹呈逆进椭圆,波速比横 波略小。乐夫波只有当表层介质的横波传播速度小于下层介质的横波传 播速度时才能传播,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且平行于界 面。乐夫波与横波速度相差不大,通常很难从地震波记录上看出。
(应力)和形变(应变)由震源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在直角坐标系中,波 动可以表示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2 目标运动引起的地震动信号
2. 瑞雷波 瑞雷波是由英国学者Rayleigh于1887年提出的,它是一种在介质的自由
界面附近传播的震动波。在各向同性的无限弹性介质中传播的波,只有纵 波和横波两种。但在半无限弹性介质表面,还会产生一种弹性表面波—— —瑞雷波,瑞雷波的形成可以用波动理论严密地推导出来。 (1)自由表面瑞雷波的特征 在半无限弹性介质表面传播的瑞雷波,具有如下性质。 ①瑞雷波是由纵波和横波叠加而成的,它沿着介质表面传播,并随着深度 的增加而呈指数衰减。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3 地震动信号检测系统
1.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磁电式传感器是一种能把非电量(如机械能)的变化转换为感应电动势的
传感器,又称为感应式传感器。根据电磁感应定律,w 匝线圈中的感应电 动势e 取决于穿过线圈的磁通的变化率,即 图4-5是恒定磁阻磁电式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图。
当有外力作用在地球半空间介质表面时,弹性波的传播问题就变成干扰振 动问题。地面上目标运动震源类似于工程实践中的爆破、工业震源等,由 此产生的波的传播都属于干扰振动的问题。在地面上进行竖向激振时,一 般来说会产生纵波、横波和瑞雷波。纵波和横波的波前为半球形面,其面 积正比于半径r 的平方,所以其能量按1/r2 的规律衰减(r 为震源到波前面 的距离)。瑞雷波的波前面约为一高度为λR 的圆柱体,其波前面面积与r 成正比,即瑞雷波的能量按1/r 的规律衰减。可见,体波振幅衰减与1/r 成 正比,面波振幅衰减与1/ r 成正比。因此,瑞雷波的衰减要比体波慢得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3 地震动信号检测系统
4.3.1 地震动信号检测系统的组成 为了获取目标运动时在较长距离范围内的有效信号,地震动信号的采集应
采用多通道信号采集系统,如地震记录仪R24,该系统能同时记录24个传 感器采集的信号,其系统构成和处理流程如图4-4所示。 4.3.2 地震动传感器 目前在人工地震勘探中应用的传感器主要有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 两种。考虑到系统的实际使用要求,如传感器随弹丸抛撒后下落的姿态、 系统成本及产品来源等,最常用的是以动圈磁电式速度传感器为系统的地 震动传感器。也可以应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变容式MEMS加速度传 感器等新型传感器。动圈磁电式传感器是地震勘探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成 熟传感器,其作用可靠、价格低廉,而且输出信号对后续电路要求不高,还 可以简化系统电路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3 地震动信号检测系统
动圈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在火炮发射的高强度冲击和高速旋转下能否有效 地工作,取决于簧片和活动部件线圈架的力学性能。DX20动圈磁电式速 度传感器具有抗旋转结构,能够适应火炮发射条件下的高速旋转运动;活 动部件线圈架的最大直线位移不大于2mm,处于弹簧簧片的弹性范围内, 能够经受火炮发射的高强度冲击(10000g)。但是该传感器的物理尺寸较 大,不符合系统的小型化要求。在DX20的基础上进行小型化设计,有关工 厂合作研制生产了抗高强度冲击和高速旋转的、满足弹体结构尺寸要求 的小型化地震动传感器,如图4-12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3 地震动信号检测系统
采用CMOS工艺制造的动态斩波稳零集成运放ICL7640具有极低的输入 失调电压,在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只有±1μV;其温度漂移和长时间漂移 也极低,分别达到0.01μV/℃和100nV/月;同时具有很低(只有10pA)的输 入偏流和极高的开环增益(CMRR 和PSRR均大于等于120dB),其单位增 益带宽可达3MHz。经试验表明,应用ICL7640组成的放大器可以较好地 解决失调和漂移的问题。但由于ICL7640需要外接元件,且其功耗较大, 体积也大,不能充分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3 地震动信号检测系统
图4-5中的两种磁电式均属于恒定磁阻式结构。从图4-5可见,磁路系统的 空气气隙不变,故气隙磁阻也固定不变。图4-6为二极式变磁通磁电式传 感器。它的线圈和永久磁铁均不动,当椭圆形铁芯做等速旋转时,空气气 隙时而变小,时而变大,使磁路系统的磁阻产生周期性变化,引起磁通相应 变化,达到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目的。
下一页 返回
4.2 目标运动引起的地震动信号
从上述各类波在地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来看,在离震源较远的观测点处应 接收到一个地震波列,先后到达的是纵波、横波、乐夫波和瑞雷波,如图 4-1所示。
4.2.2 地震波传播理论在地震目标探测中的应用 1. 弹性波波动方程 震源区附近的介质受到不同方式的激振力时都会产生形变。介质的受力
图4-7为相对式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图。传感器的钢制圆筒形 外壳1和与其紧密配合的空心圆柱形高磁能磁钢3组成磁路。信号线圈2 位于磁路的环形空隙中。线圈骨架由非导磁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为 了减小骨架中产生的涡流影响,若采用金属骨架,其上常开有纵向槽。线 圈骨架与连杆4的一端相连,连杆穿过磁钢,另一端与测杆6相连。连杆4的 两端由一对拱形簧片5支撑和导向,保证线圈在运动时与气隙始终同心。
上一页
返回
4.3 地震动信号检测系统
地面目标激励下产生的地震动信号,主要取决于目标的运动状态、目标的 距离和地质条件。车辆运动产生的地震波是连续式地震波,主要取决于车 架悬挂系统的自振、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振动,以及车辆行驶时对起伏地 面的激励等。对于履带车辆,除上述震源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履带 对地面的周期性激励,其频率与车速和履带结构尺寸等有关。根据震源激 发方式,常用的瑞雷波检测方法有稳态检测和瞬态检测两种。使用稳态 (或谐振)震源检测的方法称为稳态瑞雷波法。用瞬态冲击力做震源激发 瑞雷波检测的方法称为瞬态瑞雷波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3 地震动信号检测系统
4.3.3 传感器信号调理与放大电路 根据某预警系统地震动探测的需要,地震传感器应能探测到300m 以内的
运动车辆及24m 以内人员脚步的信号。如此远距离条件下,由传感器探 测到的这种目标信号很微弱,通常只有几微伏至几十微伏。如此小的信号 必须先经过前置放大和预处理后才能进行采集处理。另外,由于地震动传 感器具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且能够全天候工作,所以,地震动传感器 作为整个地面传感器系统的一级警戒部分,一旦地震动传感器探测到有目 标出现,就会给其他传感器系统如声、磁、红外等传感器系统发出启动信 号。因此,在电池供电条件下地震动传感器的信号放大处理电路功耗应尽 量小,从而保证全系统长时间有效工作。设计一种低功耗、低噪声、高增 益放大电路,是预警类地震动探测与识别的一项关键技术。
2.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的振动特性 按惯性式测量原理构成的磁电式传感器是一种测量机械振动的拾震器。
它可以直接安装在震动体上进行测量,而不需要一个静止的参考基准(如 大地)。因此,在运动体(如飞机、车厢等)的振动测量中,有其特殊地位。 下面着重讨论这种磁电式传感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3 地震动信号检测系统
惯性磁电式传感器由永久磁铁(磁钢)、线圈、弹簧、液体阻尼器和壳体 等组成,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8所示。
它是一个典型的二阶系统传感器。因此,可以用一个由集中质量m 、集 中弹簧K 和集中阻尼C 组成的机械系统来表示该二阶系统,如图4-9所示。 对照图4-8和图4-9,永久磁铁相当于二阶系统中的质量块m ;而二阶系统 中的阻尼C,大多由金属线圈骨架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的电磁阻尼提供,当然, 也有的传感器还兼有空气阻尼器。
第4章 地震动探测技术
1 4.1 概述 2 4.2 目标运动引起的地震动信号 3 4.3 地震动信号检测系统 4 4.4 地震动信号的目标特征分析与识别 5 4.5 地震动探测与识别技术
在战场侦察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用
返回
4.1 概述
在陆、海、空、天四维空间侦察中,地面侦察是不可缺少的一维空间。因 为地面侦察在复杂的地形地物条件甚至是严密伪装的情况下仍能充分发 挥其作用,而这正是光学侦察、无线电侦察和雷达侦察等现代侦察技术的 盲区。人员、装备等在地面上运动时,必然会发出声响、引起地面震动或 使红外辐射发生变化,携带武器的人员或装备还会引起电场、磁场的变化。 地面传感器即可通过探测这些物理量的变化来发现目标,并可通过采用一 定的目标识别技术识别目标。本章将针对地震动探测与识别技术展开讨 论。
设x0 为振动体的绝对位移,xm 为质量块的绝对位移,则质量块与振动体(或 传感器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移xi 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