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教案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白毛女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白毛女教学教案

白毛女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白毛女》的故事背景、作者及其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白毛女》中的语言艺术和人物形象。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与解析人物形象分析文学手法探讨主题思考与讨论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白毛女》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2 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思维对课文进行评价。

学生能够创作类似的短篇小说。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生平、文学特点等。

互动法:分组讨论、问题解答、角色扮演等。

鉴赏法:品味语言、分析人物、探讨主题等。

3.2 教学手段课本、多媒体课件相关文学作品、评论文章网络资源、图片素材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白毛女》的背景和作者。

阅读理解:朗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人物分析: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关系。

文学手法:探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修辞手法。

主题讨论:思考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创作练习:学生创作类似的短篇小说。

4.2 时间安排课时: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共10课时。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阅读理解:课文相关问题的回答正确率。

创作能力:学生创作的短篇小说的质量。

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同行评价:接受同行的评价和建议,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内容和手段。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6.1 教学资源教材:《白毛女》原文及注释版参考书目:相关文学评论、分析文章网络资源:白毛女故事背景资料、相关影视作品6.2 辅助材料图片素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插图音频素材:课文朗读或相关音乐素材视频素材:白毛女故事的改编影视作品片段第七章: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7.1 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步骤。

《白毛女》教案设计

《白毛女》教案设计

《白毛女》教案设计一进一步了解戏剧并初步了解歌剧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歌剧的兴趣和能力。

二了解戏剧表现主题思想的方法,明确本文的主题思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新中国、热爱改革开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一在“单元提示”的统率下,明确教学目标,结合“预习提示”,组织课堂教学。

二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课外播放录像、录音,以增强课堂教学气氛。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和歌剧的一些特点。

教学过程:一布置课前预习。

1.读附录《谈谈戏剧文学》,思考问题:①剧本包括哪两部分?②剧本主要有哪些特点?2.阅读课文《白毛女》选场。

有条件的话,看《白毛女》全剧的录像或剧本,了解全剧主要故事情节。

3.利用工具书解决“预习提示”后面加点字的读音。

二.检查课前预习中的“读附录《谈谈戏剧文学》思考问题”三根据板书,结合课文,理解剧本的两个组成部分。

1.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示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舞台提示(“人物表”在节选时已删节)。

明确:时间1935年冬,除夕。

地点河北省某县杨格村。

布景村前平原,村后大山。

天降大雪。

服装(杨白劳)披着盖豆腐的布。

道具(喜儿的)红头绳;(穆仁智的)红灯。

教师点拨: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剧作家借助于这些舞台揭示,再通过导演、舞美、灯光等的二度创作,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人物身份、性格特征等等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示人物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舞台提示。

心理情绪(杨白劳)半信半疑;(喜儿)焦急地。

动作(杨白劳)踉踉跄跄地上;(喜儿)给爹拍身上的雪。

上下场王大婶子上;帐房穆仁智上。

教师点拨:1.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是剧中人物,是舞台上的演员。

人物如何活动,必须受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制约。

剧作家对人物的心理情绪和动作做必要的提示,正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需要。

戏剧中人物的上下场有改变舞台气氛和划分结构层次的作用。

白毛女教案(精华版)

白毛女教案(精华版)

白毛女教案(精华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白毛女》。

课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解放前的的真实故事,描述了一个农村女子喜儿的悲惨遭遇和最终获得解放的历程。

课文内容主要包括喜儿的遭遇、喜儿与杨白劳的父女情深、喜儿在黄家受苦、喜儿逃荒、喜儿遇到共产党军队、喜儿获得解放等情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白毛女》的故事背景和内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父女情深、阶级压迫和解放的主题。

2. 培养学生朗读、复述、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习喜儿勇敢、坚强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喜儿的悲惨遭遇和解放的喜悦。

难点:分析喜儿形象,理解课文所表达的阶级压迫和解放的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教材、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白毛女》插曲,引导学生思考歌曲中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2. 课文朗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体会喜儿的遭遇。

3. 内容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喜儿形象,引导学生理解阶级压迫和解放的主题。

4.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喜儿遭遇和解放的看法,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白毛女》喜儿的遭遇:悲惨喜儿与杨白劳的父女情深喜儿在黄家受苦喜儿逃荒喜儿遇到共产党军队喜儿获得解放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白毛女》的故事情节。

答案:课文讲述了喜儿在解放前遭受阶级压迫的悲惨遭遇,以及她在共产党军队的帮助下获得解放的故事。

2. 请分析喜儿形象,谈谈你对她遭遇和解放的看法。

答案:喜儿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子,她在遭受阶级压迫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希望。

初中语文白毛女教案

初中语文白毛女教案

初中语文白毛女教案1. 课题名称:初中语文《白毛女》教学2. 学科:语文3. 年级:初中4.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白毛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能够欣赏并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白毛女》。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白毛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3)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白毛女》的作者杨白劳及其创作背景。

2. 提问:《白毛女》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背景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三、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提问:《白毛女》中的喜儿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二、深入解读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喜儿的形象特点,探讨其象征意义。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喜儿的形象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三、欣赏评价1. 教师组织学生欣赏《白毛女》中的经典片段。

2. 学生谈谈对作品艺术特色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白毛女》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请学生谈谈对作品艺术特色的欣赏体会。

语文教案-白毛女

语文教案-白毛女

语文教案-白毛女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白毛女》这部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社会背景和英雄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和观察细节,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意义。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1.学生对于中国革命时期社会背景的了解。

2.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白毛女》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解读。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白毛女》这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文本支持观点和推理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老师讲解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白毛女》。

2.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展开深入探讨。

3.分析文本: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和观察细节,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意义。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介绍《白毛女》及其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白毛女》及其书写背景,引起学生兴趣2 阅读《白毛女》的前半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阅读《白毛女》的后半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 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5 小组讨论: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6 总结:《白毛女》的主题和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六、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文学作品理解和解读的程度。

3.测试或问答:通过测试或问答形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白毛女》文本资料。

2.课件:教师准备有关《白毛女》的课件,包括文本分析和人物形象解读等。

八、教学反思1.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白毛女》这部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2.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和讨论,能够理解和解读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意义。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辨和批判思维的培养,可以设计一些扩展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

白毛女 教案教学设计

白毛女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白毛女》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九年级课时:5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白毛女》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能够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3)能够欣赏并评价《白毛女》的艺术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白毛女》。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等方面,提高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白毛女》所展现的人性美、爱情美和自然美。

(2)认识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作者的审美取向。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白毛女》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

(3)欣赏并评价《白毛女》的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安排。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中的美。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的兴趣。

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将作品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白毛女》的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关系。

4. 教师讲解: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特点。

3. 分享成果:各小组汇报分析结果,互相交流。

4.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舞剧《白毛女》教案

舞剧《白毛女》教案

舞剧《白毛女》教案教案标题:舞剧《白毛女》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舞剧《白毛女》的故事情节,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2. 掌握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和评价舞剧表演。

教案内容: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展示舞剧《白毛女》的剧照和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讨论舞剧的主题和背景,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艰苦岁月和人民奋斗的精神。

二、舞蹈基础训练(15分钟)1. 进行身体热身操,包括拉伸、肌肉放松和基本舞蹈动作的练习。

2. 教授舞蹈基本动作,如转身、跳跃、手臂动作等,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舞蹈技巧。

三、学习舞剧《白毛女》的舞蹈片段(30分钟)1. 教授舞剧中的经典舞蹈片段,如《白毛女的苦难》、《解放军进村》等。

2. 分组让学生分角色排练舞蹈片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舞台表演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舞蹈动作背后的情感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四、舞剧欣赏和评价(15分钟)1. 观看舞剧《白毛女》的片段或完整演出,让学生全面了解舞剧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舞剧中的舞蹈、音乐、服装等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舞剧表演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和欣赏舞蹈表演。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总结,分享他们对舞剧《白毛女》学习的体验和感悟。

2. 邀请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展示,展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和进步。

教案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舞剧演出,进一步加深对舞剧《白毛女》的理解和欣赏。

2. 鼓励学生创作和表演自己的舞蹈作品,以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舞蹈训练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估其舞蹈技巧和表现能力的提高情况。

2. 收集学生对舞剧《白毛女》的评价和反馈,评估学生对舞剧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语文教案白毛女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白毛女教学教案

白毛女教学教案第一章: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白毛女》的背景及作者杨洪基的情况。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背景介绍:交代《白毛女》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动机。

2. 作者简介:介绍杨洪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杨洪基要写《白毛女》这首诗。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分析课文: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回答出课文背景和作者简介相关问题。

2.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表达出情感。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第二章:诗歌手法分析一、教学目标1. 分析课文《白毛女》中的诗歌手法。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手法介绍: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

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诗歌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有哪些诗歌手法。

2. 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并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

3.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到的诗歌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回答出课文中的诗歌手法。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3.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手法进行创作。

第三章:课文主题探讨一、教学目标1. 探讨课文《白毛女》的主题。

2. 培养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主题介绍:讲解课文《白毛女》的主题思想。

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白毛女》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2. 分析课文:讲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并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

《白毛女》教案设计

《白毛女》教案设计

《白毛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白毛女》的故事背景、作者和作品特点。

2. 通过分析《白毛女》中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揭示的社会现实。

3. 学习《白毛女》中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和作者简介2. 人物形象分析3. 作品主题和社会意义4. 文学手法分析5. 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白毛女》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作品主题及文学手法。

2. 教学难点: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文学手法,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作者简介、作品主题等。

2. 分析法:分析人物形象、文学手法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的经验。

4. 实践法:让学生模仿《白毛女》中的文学手法,创作短篇故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白毛女》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阅读理解: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主题探讨:讨论作品主题和社会意义。

4. 文学手法分析: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

5. 团队合作: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7. 作业布置:模仿《白毛女》中的文学手法,创作短篇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白毛女》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3. 评价学生对作品主题和文学手法的理解程度。

4. 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和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进步。

七、教学资源1. 《白毛女》原著文本。

2. 与《白毛女》相关的影视作品。

3. 文学分析的相关资料和参考书。

八、教学准备1. 提前准备好《白毛女》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 安排课堂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3. 准备相关的评价表格和反馈工具。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白毛女》的戏剧表演,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剧情梗概及艺术特点。

2.培养学生对《白毛女》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3.通过分析《白毛女》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农民在新中国成立前所遭受的苦难,以及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走上翻身解放的道路。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白毛女》创作背景2.《白毛女》剧情梗概3.《白毛女》艺术特点4.《白毛女》人物形象分析5.《白毛女》的现实意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白毛女》的剧情梗概、艺术特点及人物形象分析。

2.教学难点:《白毛女》的现实意义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剧情梗概、艺术特点等。

2.观看法:组织学生观看《白毛女》的经典片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讨论法:分组讨论《白毛女》的人物形象、现实意义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白毛女》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白毛女》的剧情梗概,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3.观看:组织学生观看《白毛女》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4.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白毛女》中的人物形象,如喜儿、杨白劳等,探讨他们的性格特点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5.讨论:分组讨论《白毛女》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白毛女》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7.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白毛女》的观后感。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白毛女》的了解程度。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撰写的观后感,评价他们对《白毛女》的理解程度及情感表达。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使《白毛女》的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白毛女小班游戏教案

白毛女小班游戏教案

白毛女小班游戏教案教案标题:白毛女小班游戏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作品《白毛女》。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白毛女》的故事图片或绘本。

2. 道具:白毛女的头饰、红军帽子、农民服装等。

3. 游戏道具:彩色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4. 游戏规则和奖励机制。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简要介绍《白毛女》的故事背景,并展示相关图片或绘本,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一:角色扮演1. 教师将白毛女的头饰、红军帽子、农民服装等道具展示给学生,解释每个道具的含义。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可以是白毛女、红军战士或农民。

3.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穿戴相应的道具,通过角色扮演来演绎《白毛女》的故事片段。

游戏二:创作彩色纸剪纸1. 教师向学生展示彩色纸、剪刀、胶水等道具,并解释剪纸的文化背景。

2.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彩色纸、剪刀和胶水,自由发挥创造力,制作与《白毛女》故事相关的剪纸作品。

3.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剪出白毛女、农民、红军等形象,或是故事中的场景。

游戏三:寻找宝藏1. 在教室或操场上隐藏一些与《白毛女》故事相关的小道具,如红军帽子、农民工具等。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其他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寻找隐藏的道具。

3. 找到道具后,代表将其带回小组,并向教师展示。

找到的道具越多,小组获得的奖励越多。

总结活动: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游戏的过程和收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白毛女》所传达的主题和价值观,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用绘画、手工等形式,创作与《白毛女》相关的作品,如画册、手抄报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让他们自己编写并演绎《白毛女》的故事。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白毛女 教案教学设计

白毛女 教案教学设计

《白毛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白毛女》的故事背景、情节及主题,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民间传说的兴趣。

3.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能力。

4.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故事背景及情节:介绍《白毛女》产生的历史背景,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2.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主人公杨白劳、喜儿、黄世仁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作品主题探讨:探讨作品中所反映的阶级矛盾、人性善恶等问题。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情节及人物形象。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及人物性格。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价值观。

4. 情景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白毛女》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2. 教学多媒体:图片、视频等资料。

3. 角色卡片:准备杨白劳、喜儿、黄世仁等人物的角色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白毛女》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作品主题及人物性格。

4. 分析: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实践: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完成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组织学生比较《白毛女》与其他民间传说或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深入探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

《白毛女》教案《白毛女》教案一、主题思想歌剧《白毛女》以喜儿命运的悲喜沉浮为主线,铺叙了一系列曲折动人、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情节,深刻的表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农村的基本矛盾——广大农民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语文教案-白毛女。

恶霸地主黄世仁通过地租和高,利贷,残酷压榨农民,逼死杨白劳,抢走喜儿并把她奸污后又要害她,后来逼得她逃进深山,过着“鬼”一般的生活。

这些情节,深刻地表现了长期受着深重压迫剥削的贫苦农民,命运的悲惨,也有力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凶残、狡诈、贪婪、腐朽的本质。

剧作最后描写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倒了地主阶级,喜儿和广大农民报仇雪恨、翻身解放了,新旧社会两重天。

《白毛女》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

这部优秀歌剧具有很大的典型意义。

二、课文剧情概括课文节选的是歌剧第一幕的第一、二场。

第一场,写1935年冬的除夕夜,天降大雪,佃户杨白劳的女儿喜儿盼爹爹回家来过年;杨白劳还不起地主的租子和高,利贷,在外躲帐躲了七天后于除夕夜担着豆腐担子悄悄回到家。

他称回二斤面,给女儿扯了二尺红头绳,准备与相依为命的女儿欢欢喜喜过个年。

就在这时,地主帐房穆仁智来逼债,硬逼杨白劳到黄世仁家去一趟。

第二场,写杨白劳跟穆仁智来到地主家,地主黄世仁借逼债逼杨白劳在女儿的卖身文契上按了手印。

杨白劳悲愤欲绝,踉跄往家走。

课文后的剧情是:第三场写杨白劳倒在路上,被杨的老友佃户赵老汉搀回家。

杨白劳在深夜喜儿睡着后,在村上一连串的鞭炮声中,喝点豆腐的卤水自尽了。

第四场,写年初一在鞭炮声中喜儿惊醒,发现爹爹死在门外雪地上。

不一会,穆仁智带人把喜儿抢走了。

这第一幕是全剧戏剧冲突的开端。

三、《白毛女》全剧的故事梗概歌剧《白毛女》,共五幕十六场(原先为六幕,后来删掉了表现喜儿在山洞里的生活的第四幕,由六幕改为五幕)。

全剧反映的是全国抗战爆发前的1935年冬至红军北上抗日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1937年秋和1938年春,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的故事,地主黄世仁和佃户杨白劳、喜儿的矛盾冲突是主线。

白毛女音乐教案

白毛女音乐教案

白毛女音乐教案教案名称:《白毛女》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音乐《白毛女》的背景故事和情感表达。

2. 学习演唱《白毛女》主题歌曲并能够正确表达情感。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视频或图片资源,介绍《白毛女》的背景故事。

2. 认识《白毛女》的主题歌曲音频资源。

3. 歌词卡片或PPT,方便学生跟唱。

教学内容和流程:1. 导入:介绍《白毛女》的背景故事,让学生了解这个歌曲的意义所在。

可以用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情感表达:播放《白毛女》的主题歌曲,让学生先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让他们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

3. 歌词学唱:分发歌词卡片或呈现PPT上歌词,让学生跟唱歌曲。

先分段学唱,然后整合起来进行整体唱。

4. 表演和分享:邀请学生自愿参与表演《白毛女》主题歌曲,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分享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悟和理解。

5. 总结回顾:和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学习过程,让他们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拓展:1.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并分享,通过分享音乐来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2. 可以邀请音乐教师或专业演员来学校进行音乐讲座或演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启发和培养兴趣的机会。

3.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合唱团或学校音乐比赛,锻炼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评估方式:1. 学生的音乐欣赏和情感表达能力。

2. 学生对《白毛女》背景故事和主题歌曲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教学反思:这个教案主要围绕《白毛女》这首音乐展开,通过了解背景故事和学唱歌曲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可以结合其他音乐活动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素养。

《白毛女》教案设计

《白毛女》教案设计
故事中展现了喜儿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她与农民群众一起,最 终获得解放的历程。
作者及创作背景
《白毛女》由贺敬之、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
作品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正值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 期。作者们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生活,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创 作素材,塑造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组织学生编排舞台剧表演
推荐项目
学生自编自演《白毛女》舞台剧
推荐理由
通过组织学生自编自演《白毛女》舞台剧,可以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深入体验和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实施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小组,并指导学生进行剧本改编、角色分配、排练 和表演等工作。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白毛女》教案设计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特色鉴赏与评价标准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实践 • 知识拓展与延伸活动设计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白毛女》故事简介
故事发生在中国北方农村,讲述了贫苦农民杨白劳的女儿喜儿,在旧社会遭受恶 霸地主黄世仁的残酷迫害,被迫逃入深山,变成“白毛女”的悲惨经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VS
观众反馈
自《白毛女》首演以来,观众对其评价一 直很高。观众认为作品在展现民族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 也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给予了高 度评价。许多观众表示,在观看《白毛女 》时深受感动,对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内涵 和艺术价值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05

白毛女 教案教学设计

白毛女 教案教学设计

《白毛女》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白毛女》的故事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3)掌握作品中的关键情节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作品;(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元素;(3)学会欣赏经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光辉;(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白毛女》是现代作家何其芳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杨白劳及其一家人的命运描写,反映了旧社会农民的苦难生活和新社会的希望。

2. 人物形象:(1)杨白劳:勤劳、朴实、善良的农民,深受地主阶级的压迫;(2)喜儿:杨白劳的女儿,勇敢、聪明、坚韧,代表新时代的女性;(3)黄世仁:地主阶级的代表,残酷剥削农民,贪婪无耻。

3. 情节梳理:(1)杨白劳一家人的生活困境;(2)喜儿与黄世仁的斗争;(3)杨白劳被迫离家逃荒;(4)喜儿在新社会的成长;(5)杨白劳一家人的团圆。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2)作品的主题思想探讨;(3)作品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元素分析。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元素如何融合;(2)如何理解作品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光辉。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2.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思想;3. 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白毛女》的故事背景和作者;2. 自主学习:让学生分享课前预习的成果,了解作品基本内容;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思想;4. 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对比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元素在作品中的体现;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频率。

小班民间游戏教案白毛女

小班民间游戏教案白毛女

小班民间游戏教案白毛女教案标题:小班民间游戏教案-白毛女教案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白毛女》的基本情节和主要角色。

2.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思维发展。

3.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教学准备:1.故事书《白毛女》2.幼儿音乐播放器3.幼儿绘画纸和彩色笔4.小班教室或室外活动场地5.小班幼儿适宜的奖品(如小礼物、贴纸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播放与《白毛女》相关的音乐,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2.展示《白毛女》的故事书,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图片,询问他们对故事的了解,并激发他们的兴趣。

活动一:角色扮演1.根据故事中的角色,将幼儿分为白毛女、兰香、阿宝、翠翠等小组。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幼儿扮演相应的角色,其他幼儿则扮演该角色的朋友。

3.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境和角色关系。

活动二:拼图游戏1.提前准备与《白毛女》故事相关的拼图,每个拼图包含一个故事情节或角色。

2.将拼图打乱,让幼儿合作将拼图还原,同时引导他们讨论每个拼图的内容和顺序。

3.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互相帮助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三:绘画创作1.给每个幼儿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让他们根据自己对《白毛女》故事的理解,进行绘画创作。

2.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通过绘画、涂鸦或文字等形式展示。

3.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结束活动:1.为每位幼儿颁发小奖品,表扬他们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2.回顾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和角色,引导幼儿总结活动中的学习内容和体验。

3.鼓励幼儿将故事和活动中的收获与家长分享,促进家园共育。

教学延伸:1.在活动结束后,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作品展示和分享,加强家园合作。

2.通过绘本阅读、角色扮演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幼儿对中国民间故事的了解和兴趣。

3.组织类似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白毛女》教案设计

《白毛女》教案设计

《白毛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白毛女》的创作背景、作者及其创作意义。

2.通过分析文本,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题。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题。

2.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情况。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讨论《白毛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二、课堂阅读1.学生齐读《白毛女》全文,感知作品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品情感。

三、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喜儿的形象特点。

四、课堂小结1.教师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白毛女》讲述了哪个故事?二、分析作品主题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品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作品主题,如反封建、赞颂爱情等。

三、深入剖析文本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白毛女”的象征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请大家谈谈对《白毛女》的理解。

二、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白毛女》的改编作品,如电影、京剧等。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改编作品,讨论改编的得失。

三、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请大家回顾《白毛女》的主要情节。

二、写作训练2.学生写作,教师辅导。

三、课堂小结2.学生谈收获和感悟。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白毛女》这部作品,使学生了解了作品背景、作者情况,掌握了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写作训练,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教案
课型:综合欣赏课
年级:高一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通过对歌剧《白毛女》五个不同唱段的欣赏,培养学生准确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能力。

2、认知目标: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可表达不同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学生从五个选段中感受到五种不同的情绪,进而懂得情感体验是听赏音乐的重要通道。

教材简析:《白毛女》是一部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五幕歌剧,1945年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马可等人创作于延安。

该作品以民间故事为题材,以河北、山西地方民歌为音乐素材,刻画出了许多具有鲜明艺术形象的典型人物,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劳苦大众,不畏地主恶霸的压榨、欺凌,奋起反抗,争取自由的壮举。

教学内容:1、《北风吹》(第一幕)
2、《十里风雪》(第一幕)
3、《扎红头绳》(第一幕)
4、《我要活》(第三幕)
5、《太阳出来了》(第五幕)
教学程序:创设情境——情感陶冶——参与体验——总结转化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讨论探索式、情境陶冶式、参与体验式
教学重点:通过熟悉《北风吹》、《十里风雪》两首歌曲的曲调,体验音乐的不同段落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音乐表现手段:速度、力度、音色、调性、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
教具:钢琴、电脑、音响、自制课件、投影仪、表演道具、服装
教学过程:
第一课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选用高中艺术欣赏音乐全一册教材第一单元,本单元共二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歌曲乐曲的欣赏,着重培养学生准确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

《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是本单元第一课,将初步了解音乐欣赏的重要途径是音乐听觉的情感体验,通过欣赏学习歌剧《白毛女》的六个选段:《北风吹》、《十里风雪》、《扎红头绳》、《哭爹》、《我要活》、《太阳出来了》,从中感受六种不同的情绪。

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形态与情感表达的对应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辨析歌剧《白毛女》各个选段的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以及歌词等,感受情绪,从而培养学生准确理解音乐的情绪表达。

3、情感目标:体验《白毛女》各选段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通过欣赏各选段的音乐,对音乐要素的辨析,理解音乐情感的表达,加深学生对声音形态与情感表达对应关系的理解。

四、说课程
根据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我准备分三个环节进行:
①知识要点音乐欣赏的重要途径-音乐听觉的情感体验
②听赏《白毛女》六个选段
③创作部分
(一)、首先用谈话法直接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一单元第一课《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那么,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我们怎样才能感受到音乐情感的表达呢?
开始讲解关于音乐欣赏的重要途径――一音乐听觉的情感体验。

①音乐的听觉能力。

②听赏音乐的过程
③声音形态与音乐情感的表达
(二)第二环节听赏《白毛女》六个选段。

在这个环节中我要分三步欣赏:
①整体欣赏②分段欣赏③综合欣赏
首先,我要以讲故事、谈话法,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白毛女》的故事吗?故事中的人物都有谁?通过讲述白毛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第一部分:六首歌曲串联欣赏,对比感受各个选段情绪的不同。

第二部分:逐段欣赏,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声音形态与情感表现的对应关系。

(1)欣赏《北风吹》选自第一幕,喜儿的主题,其旋律主要是建立在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调基础上而加以发展的,所以我用对比教学法,将《小白菜》和《北风吹》的谱例对比听辨,让学生自由讨论,总结概括其情绪为欢快,期盼的。

(2)欣赏《十里风雪》,选自第一幕,杨白劳的主题,其旋律主要是以山西民歌《捡麦根》的音调为基础的,所以在这里我仍然采用对比欣赏,在对比听辨后让学生根据歌曲节奏、速度、旋律的感受,总结体会其情绪为沉重的。

(3)欣赏《扎红头绳》,选自第一幕,这一选段为杨白劳和喜儿的对唱,全曲分为杨白劳的独唱、喜儿独唱、杨白劳和喜儿的对唱齐唱三个部分,让学生从演唱形式、内容、速度变化上感受歌曲的情绪生动的展示了他们期望能平安过个年的欢快情绪。

(4)欣赏《哭爹》选自第三幕,喜儿唱,让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歌词、旋律感受,总结体会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情绪是悲恸的。

(5)欣赏《我要活》选自第三幕,让学生欣赏后讨论,从歌词、旋律上感受,这个选段体现了怎样一种情绪,(愤恨)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

音乐具有朗诵呼号的性格,特别在结束的两个短句“我要活”的处理上,刻画了喜儿内心蕴藏的强烈仇恨的力量,也暗示了极度悲恸后的反抗决心。

(6)欣赏《太阳出来了》选自第五幕,合唱,这是白毛女合唱中最有特色的,广为流传。

正是在这首歌中唱出了整部歌剧的中心思想――“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欣赏后提问:这个选段在曲调上有什么特点?(强调了旋律进行上的上行的大跳,以及调性处理上运用了四度上行的移调)。

体现了开朗、明快的情绪。

第三部分综合欣赏
在这部分,我采用视听教学法,用多媒体将歌剧《白毛女》的六个选段的音像片段从头到尾听一遍,让学生从视觉上和听觉上加深对六段选段所表达的六种不同的情绪,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三)第三环节,创作部分。

在这个环节,我采用幻灯片将《北风吹》、《十里风雪》的谱例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看着谱例随音乐哼唱的方法,让学生学唱这两个选段,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歌声和肢体语言来表演《北风吹》、《十里风雪》,加深记忆。

五、说教法
在这堂课,我重在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准确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感受音乐情感变化,加深了学生对声音形态与情感表达这一对应关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