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教案与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阿房宫赋教案阿房宫赋教案篇1:《阿房宫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一”“焉”“之”“流”“走”等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
3、了解唐代文赋的特点及与骈体文的区别。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词语用法与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赏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
赏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亦能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两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1、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背景。
阿房宫,秦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至秦灭时仍未完工。
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
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
3、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阿房宫赋教案及知识点总结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文本内容;(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认识人类社会的变迁;(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2)掌握《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文本内容;(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理解《阿房宫赋》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2)深入解读《阿房宫赋》的寓意和象征意义;(3)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分析《阿房宫赋》。
1. 导入新课:(1)介绍《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感受文本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2)分享讨论成果,解答其他组的疑问;4. 文本解读:(1)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辞藻、意象、结构等;(2)探讨《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阿房宫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杜牧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4. 鉴赏心得:阅读学生的鉴赏心得,了解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思考深度。
阿房宫赋教案及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教案及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理解阿房宫赋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让学生掌握阿房宫赋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提高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1.3 教学准备准备阿房宫赋的文本和相关注释版本。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第二章:作者与背景2.1 杜甫简介介绍杜甫的生活年代、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强调杜甫在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2 阿房宫赋的背景介绍阿房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
解释杜甫创作阿房宫赋的目的和动机。
第三章:文本内容解析3.1 阿房宫赋的整体结构分析阿房宫赋的章节布局和内容安排。
引导学生理解杜甫通过阿房宫赋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2 重要段落解析选取阿房宫赋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详细解析。
解释杜甫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4.1 语言特色分析阿房宫赋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引导学生欣赏杜甫运用古文表达的意境和韵味。
4.2 修辞手法分析阿房宫赋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
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表达思想和情感中的作用。
第五章:课堂活动与练习5.1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阿房宫赋的意义和价值。
5.2 练习题目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阿房宫赋的理解。
练习题目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等。
第六章: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6.1 阿房宫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分析阿房宫赋在唐代文学以及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讨论阿房宫赋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6.2 阿房宫赋的文化传承探讨阿房宫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角色。
引导学生理解阿房宫赋如何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
第七章:比较学习7.1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将阿房宫赋与其他杜甫的诗作进行比较,如《春望》、《登高》等。
分析不同作品中的共同主题和独特风格。
《阿房宫赋》教案(5篇)
《阿房宫赋》教案(5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教学课时两课时预习学案1.了解与写作背景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晚唐杰出的诗人。
为别于杜甫,后人称之“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杜”)。
著作有《樊川文集》(因其别墅在樊川(长安县),故名)。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唐敬宗荒淫失法,自即位以来大兴土木,广征声色。
文章借秦建阿房宫为题,借古讽今,意在讽喻皇帝借鉴秦亡的历史教训,否则将重蹈其覆辙。
2、了解文体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详细地叙述)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谕之意。
二、赏析学案1、文章题为“阿房宫赋”,都铺陈夸张地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在写作上起何作用?回答提示:第一段:极力描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第二段:极力描写阿房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阿房宫这样的建筑、生活说明秦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因而残酷剥削、横征暴敛——导致灭亡,就以意在借古讽今,并为下文的议论做好了铺垫。
2、为议论的两段概括主旨,注意体会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回答提示:第三段:秦搜刮虐待百姓导致灭亡(不恤民力导致灭亡)。
第四段:讽喻唐统治者要爱护人民不要重蹈秦的覆辙。
3、课文末出现了四个“后人”,都分别说的是什么人?回答提示:“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后人”暗指唐统治者。
其余第一个“后人”指秦以后的统治者;第二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李湛);第三个暗指敬宗以后的统治者;第四个暗指唐统治者(敬宗之类)。
4、文末一段说“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根据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来(二条)。
阿房宫赋 教案(7篇)
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导标显示屏幕1.学习理解本文“文赋”的文体特点及所运用的“赋”的表现手法;2.学习借鉴本文借古讽今,叙议结合的构思和写作特点;3.积累掌握“一”“爱”“取”“毕”“辞”“独”“族”“焉”“而”“夫”等实词和虚词的多种用法;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探海导航】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杜牧的这篇《阿房宫赋》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学习时,可参照课文注解和查找资料,先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这篇赋讽喻现实的思想意义的认识;通过对本文赋体特点的认识将这篇“赋”和本单元学过的其他三篇“古文”作一些比较,掌握赋在描写、叙事、议论等方面的铺陈排比、想象夸张、正反述说的特点,为熟读背诵打下基础。
本文在写作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如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宜、比拟的写法,用韵、不堆砌典故等,要结合字词的理解和句法的分析,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词语方面要重点辨析一、爱、取、族、霁、杳、妍、焉、而、夫等的意义和用法。
认真做一做后面的跟踪试题。
【思路结构】文章的主旨在于借古讽今。
要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的最高统治者发出警告。
因此,一开始先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极写阿房宫的非凡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写阿房宫里的望皇帝幸临的美人和弃掷逶迤的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下文的议论设下埋伏。
作完了这些必要的叙述和描写后,再由描写转为议论,指出阿房宫兴建及秦人奢淫的生活与秦国灭亡的内在因果关系,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最后再以慨叹作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朝统治者发生警告。
结构图:原因第一段(叙):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段(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结果------第三段(议):失掉民心,迅速灭亡借鉴------第四段(议):爱民保国,免踏覆辙【疑难指津】·本文在描写和议论中是如何运用“赋”的表现手法的?所谓赋的表现手法就是铺陈排比,言尽意致。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阿房宫赋》的作者杜牧及其时代背景。
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通过对《阿房宫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
《阿房宫赋》的文本阅读和解析。
《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分析,如辞藻、比喻、象征等。
《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文本内容。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背诵和写作来提高文学素养。
2.2 教学手段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阿房宫赋》的文本内容和相关图片。
文献:提供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供学生参考。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信息,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课时:本章节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顺序:先讲解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解析文本内容,分析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对《阿房宫赋》产生兴趣。
第二课时:阅读和解析《阿房宫赋》全文,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子。
第三课时: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辞藻、比喻、象征等。
第四课时:讨论《阿房宫赋》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总结本章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学生背诵《阿房宫赋》的情况。
学生对《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的理解程度。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文学素养的提高情况。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阿房宫赋》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相关资料。
《阿房宫赋》的文本及其注释。
相关的文学评论和研究文章。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作类似的赋文或诗歌。
阿旁宫赋教案及说课稿
《阿房宫赋》教案及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作者杜甫的生平和思想;(3)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阿房宫赋》;(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2)认识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字词解释和诗句翻译;2.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3. 领悟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 诗句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3. 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阿房宫赋》的原文及其注释、译文;2. 相关背景资料,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唐代历史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思想;(2)阐述《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句的意义;(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和象征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3)教师点评,总结《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体会诗人的悲愤;(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杜甫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和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
2024年语文教案-阿房宫赋
2024年语文教案-阿房宫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阿房宫赋》全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牧的文学才华,了解其创作背景。
能够解读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学会通过分析文本,提炼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牧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培养爱国情怀。
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文意理解和诗词鉴赏。
2. 杜牧的文学地位和历史文化背景。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汉语用法。
2. 分析杜牧在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阿房宫赋》全文、生僻字词的解释、历史背景和文学鉴赏分析。
2. 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评论,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阿房宫的图片,简要介绍阿房宫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并圈点批注生僻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地方。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生僻字词的含义、杜牧的文学地位、历史背景以及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验他们对《阿房宫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阿房宫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并提醒学生注意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7.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背诵《阿房宫赋》,并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主动性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背诵《阿房宫赋》的情况以及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教案:阿房宫赋
语文教案:阿房宫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3)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珍惜当下,努力创造美好未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2)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3)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2)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阿房宫赋》的文学背景和历史背景;(2)激发学生对《阿房宫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2)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2)解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点和修辞手法。
5. 写作练习:(1)布置写作题目,让学生结合《阿房宫赋》进行创作;(2)批改并给予反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2. 完成课后练习题;3. 写一篇关于《阿房宫赋》的读后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和理解《阿房宫赋》全文;(2)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成语,并能运用到实际中;(3)了解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其写作意图。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宫殿建筑的壮丽与辉煌,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2)领略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爱国情怀;(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2.1 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2.2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成语;2.3 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3.1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批判精神;3.2 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素养;3.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4.1 课堂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杜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4.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古代宫殿建筑特点;(3)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成语。
4.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阿房宫赋》的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总结讨论内容。
4.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爱国情怀;(2)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宫殿建筑的意义和价值;(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课后作业5.1 熟读并背诵《阿房宫赋》;5.2 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成语,写一篇关于古代宫殿建筑的作文;5.3 深入研究作者杜牧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通过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阿房宫赋》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初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二)能力训练点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第一课时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
2、学生大声地自读。
3、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课上对照注解疏通全文,将疑点划出,以备质疑、释疑。
4,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三、学习第一段1、提问课后练习第一题答案,从总体上把握全文。
2、找一学生读第一段。
3、学生齐读。
4、学生质疑、教师指导、明确重点掌握的词。
(1)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六王毕:完了、结束北构而西折:动词,架木做屋不霁何虹雨止初晴(2)特殊用法四海一“一”数→动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状向北、向西“骊山”名→状从骊山未云何龙“云”名→动出现云彩“龙”名→动出现龙未霁何虹“虹”名→动出现虹歌台暖响“响”动→名歌声5、段意理解。
本断可分四层:第一层:开首十二字,交代时代背景,点出地理环境。
“兀”“出”虽是粗笔勾勒,但已显爱憎,揭示了秦始皇统一后骄纵享乐,几十万劳动者的辛劳与血泪才换得阿房宫“出”。
第二层:“覆压……流入宫墙。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学年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2)能够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了解赋的特点;(3)能够领会作者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表达出的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3)通过探究学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素养;(3)培养学生热爱人民,憎恶暴政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2. 赋的特点及其在《阿房宫赋》中的体现;3. 作者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表达出的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三、教学难点1. 《阿房宫赋》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汇;2. 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3.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2)介绍《阿房宫赋》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2)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文学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赋的特点。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阿房宫的描写,探讨其背后的意义;(2)让学生思考作者写作的意图,理解其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阿房宫赋》,理解文意;2. 分析《阿房宫赋》的文学特色,总结赋的特点;3. 结合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1)学生对《阿房宫赋》文言文内容的理解;(2)学生对赋的特点及其在《阿房宫赋》中的体现的分析;(3)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阿房宫赋优秀教案完整版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奢靡、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味本文的语言风格。
3.掌握本文涉及到的文言知识,包括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文言句式以及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彩。
三、情感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起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启示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末,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 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味。
二、了解作者(学生讲解)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文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经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经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
三、简介“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浮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阿房宫赋》复习教案
《阿房宫赋》复习教案关注文本一.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二.检查学生复习情况解决学案一.文学常识。
二.见课本三.古今异义⑴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 ;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⑵直走咸阳( 趋向)⑶一宫之间,而气候不同齐(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⑷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搜集保存;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⑸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悯四.词类活用⑴六王毕(形作动灭亡)四海一(数作动统一)⑵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⑶未云何龙,不霁何虹(名作动飘来云彩;出现蛟龙;出现彩虹)⑷辇来于秦(名作状乘辇车 )⑸尽态极妍(名作形姿态的美好)⑹鼎铛玉石,金块珠(鼎玉金珠名作状把宝鼎、把宝玉、把黄金把珍珠)( 名作动当作铛石块砾)⑺族秦者秦也(名作动灭族 )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借鉴)⑼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动词“收藏”“经营”用作名词,都是指金玉珍宝等物)⑽朝歌夜弦(名作动唱歌弹琴)⑾廊腰缦回(名词“腰”、“缦"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⑿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名词“蜂房”、“水涡”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⒀奈何取之尽锱铢(形容词“尽"用作动词,取尽)五.一词多义一: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③一肌一容(每、一说全部,副词)而:①骊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承接)②不敢言而敢怒(连词,表转折)..③谁得而族灭也(连词,表修饰)④秦人不遐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承接)之:①一日之内,一宫之间(的,结构助词)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往、去,动词)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它,即掷弃的珍宝,代词)④秦人不遐自哀而后人哀之(代词,代秦人)焉①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缦①廊腰缦回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②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形容词通曼久长六.文言句式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以“……者……也”表示判断。
阿房宫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阿房宫赋》是东汉末年文学家、政治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辞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被广泛传诵的赋体作品。
以下是《阿房宫赋》的一些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修辞手法:《阿房宫赋》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复、排比等,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效果,加强修辞的艺术感染力。
2. 动静结合:《阿房宫赋》把场景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结合起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人物的情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 对比手法:作品通过描述两个时代的宫殿,即阿房宫和长安宫,进行了对比,反映出时间流转、兴衰更替的主题。
4. 借景抒怀:杜牧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自己流离失所、忧国忧民的情感。
5. 历史意义:《阿房宫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作品,通过对秦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兴衰的思考和忧虑。
这些是《阿房宫赋》的一些重要的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的文言文作品。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欣赏和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修养。
二、教学重点1. 《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理解和主旨把握。
2. 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 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的欣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专业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观点的把握。
3. 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创新思维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阿房宫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阿房宫赋》,理解文言文内容,并做好笔记。
4. 探究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分享等,评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评估学生对《阿房宫赋》的文言文内容、主旨把握、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自主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阅读理解、笔记整理、问题提出等,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阿房宫赋》文本,相关注释和解读。
阿房宫赋课程教案及学习知识点情况总结
阿房宫赋课程教案及学习知识点情况总结阿房宫赋杜牧教学⽬标:1、培养朗读、背诵的能⼒。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3、感受并理解本⽂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动的⽐喻、⼤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4、学习本⽂善于从多种⾓度,具体、⽣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
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本⽂运⽤想象、夸张等多种⽅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
2.本⽂⽂字艰深,则给理解带来难度。
教学⽅法:学⽣务必加强诵读,加⼤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
———赏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课时[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体特点。
赏读第⼀、⼆⾃然段。
⼀、导语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冠;以⼈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是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前⾯我们学习了贾谊写的《过秦论》,他指出了秦的什么过失(即中⼼论点)呢?对,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提出了“施⾏仁政”的主张。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造宫室,天怒⼈怨的现实,杜牧也写了⼀篇⽂章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章中,杜牧⼜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章——《阿房宫赋》⼆、阿房宫:“阿房”旧读“ēpáng”现读“ēfáng”。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南北长五⾥,可容纳⼗五万⼈居住。
⽽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
以此为中⼼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内星罗棋布修建了⼆百七⼗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
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下。
修阿房宫的材料是从千⾥之外的蜀、荆运来的,参加修建的⼯役达七⼗万⼈之多。
课文《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
课文《阿房宫赋》教案(优秀7篇)课文《阿房宫赋》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为晚唐文赋,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
赋讲究铺陈和声韵,而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3、德育目标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导致覆亡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和目的何在?本文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2、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
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难点: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
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经过上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能够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在本文的教学上,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讲解一些文中重要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并让学生感知文章的语言美,了解赋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1、研读法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预习学案;预习时遇到的问题。
2、老师准备:课前预习学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
《阿房宫赋》教案(精选10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失”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德育目标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二、解题: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为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2、赋体概说赋:在古典文学中,与诗、词、歌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渊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杜牧教学目标:1、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3、感受并理解本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4、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法具体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2.本文文字艰深,则给理解带来难度。
教学方法:学生务必加强诵读,加大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
———赏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知道“赋”的大体特点。
赏读第一、二自然段。
一、导语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是啊,“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前面我们学习了贾谊写的《过秦论》,他指出了秦的什么过失(即中心论点)呢?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提出了“施行仁政”的主张。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也写了一篇文章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文章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阿房宫赋》二、阿房宫:“阿房”旧读“ēpáng”现读“ēfáng”。
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
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
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
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
修阿房宫的材料是从千里之外的蜀、荆运来的,参加修建的工役达七十万人之多。
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
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
”秦始皇在讨伐六国的过程中,掠来大量美女和珍宝古玩,咸阳城里的宫殿已显得拥挤,他便下令在咸阳附近修阿房宫。
把尽有的珍宝和宫女搬到阿房宫。
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
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数十年后,楚霸王项羽入关推翻秦朝暴政,听说爱妾虞姬被擒,一时恼怒移恨于物,竟一把火烧掉阿房宫,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月,方圆百里尽成灰烬。
如同美女般风华绝代的阿房宫就这样结束了它来去匆匆而又凝聚着无数血泪和情愁的生命。
作者简介:杜牧,字_______,号_______,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________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________》。
(牧之、樊川、李商隐、樊川文集)杜牧: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晚唐时期杰出诗人,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
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
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
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它是由《诗经》、 《楚辞》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赋的远源、 《楚辞》则是它的近源.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
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ch ī摛 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ch ī摛文指赋的形貌。
①、在形式上多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事物。
②、在内容上多采用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的手法。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法写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
唐敬宗李堪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
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
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统治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民的情怀。
四、整体阅读:感知课文,正字音。
骊山金块珠砾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摽掠鼎铛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m àn j ìp íny ìngqi áng ji āo l ùy ǎo y án pi āo ch ēng l ǐy ǐz īzh ūchu án y ǔs ùji àn ōuy āc ēn c īl íl ì(一)、学习内容:背诵并赏析第一段1、字词疏通。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注释,弄懂本段大意。
2、翻译并归纳本段文言知识:3、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②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
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雄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
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③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
行文思路:建宫背景——总体规模——细写内部——(楼阁多、构造奇、布局巧、桥道美观)——歌舞盛况4、作者在这一段中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这一座宏伟的建筑,他采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和夸张。
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比喻很多,如写“长桥”“复道”用“龙”“虹”作比喻,非常的形象、生动。
第一段中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 “蜀山兀,阿旁出”,“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 问:作者如此大量地使用夸张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明确:作者通过夸张,写出阿旁宫的规模宏大,令人咋舌。
这也充分符合了“赋”这种文体在描写事物时极尽夸张之能事的特点。
5、作者在此为什么要极言阿旁宫的规模之大呢?一座如此壮丽奢华的阿旁宫,必定要耗费无数劳动人民的辛苦与血泪。
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为了自己享乐而“大起宫室”的行为,是建立在劳民伤财的基础上的。
作者在夸张的描述中,包含了自己强烈的爱憎。
一、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
概括外貌细写内部先写楼阁次写长桥复道后写宫中歌舞盛况—第一段(由总写到具体勾勒)宏伟壮丽结构人物—总体部分(二)、分析第二段1、字词疏通。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注释,弄懂本段大意。
2、翻译并归纳本段文言知识3、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为几层?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
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②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③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
由写人的被欺压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阿旁宫造好了,它的用途何在?你能从刚才读的那段中找出答案吗?第二段:养美女——供统治者纵情声色。
第三段:藏宝物——供统治者奢侈挥霍3、第二段如何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以及这些宫女的生活。
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4、赏析第二段描写宫女们梳洗打扮的句子。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这四组句子使用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分别从妆镜、头发、化妆品、香料四个方面,绘声绘色地渲染了阿旁宫内美女之多,生活之侈。
而作者这样采用华丽的词藻从各个角度铺陈宫中美女生活的细节,再次凸显“赋”这种文体“铺采摛文”的特点。
作者为何极言阿旁宫内美人之多、生活之侈?突出阿旁宫建造者秦王的骄奢淫逸。
5、齐读第二段“燕赵之收藏……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此处写阿房宫珍宝之富。
而这些珍宝,都是秦王豪夺所致。
6、一、二两段文字极力描写阿房宫的哪几个方面?宫殿建筑的雄伟壮观;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
第二段宫女来历众多哀怨穷奢极欲妃嫔媵嫱明星…所之也承上段歌舞之盛比喻排比夸张缦立、望幸、不见二、写阿房宫的美女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
珍宝来源数量处置六国(剽掠其人)倚叠如山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五、课堂小结从开头至第三段的“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是属于课文的描写部分。
在描写的过程中,作者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写得条理井然。
所运用的手法主要有比喻、夸张、排比和对偶。
描写的文段文辞华美、比喻丰富,并且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
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
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喻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赏读第三、四段,欣赏文章结构,把握整体思路;比较阅读。
名篇《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评。
“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元·祝尧《古赋辨体》),“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文章不仅有严谨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言。
这优美的语言既有堆红叠翠的亭台楼阁,又有百姓的叹息,宫女的啜泣,帝王的呵斥,戍卒的呐喊。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优美的语言吧!一、学习第三段1、字词疏通。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文注释,弄懂本段大意。
2、翻译并归纳本段文言知识3、分析第3段的内容和层次。
明确:本段由描写转向议论,显示出作这篇赋文的本意。
共分三层。
①“用之如泥少”以上为第一层,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