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

中西绘画的比较1.文化背景不同:中国画是受到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影响很大的产物,表现的是一种中国哲学思维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和谐自然的价值追求。

西方经过中古时代到文艺复兴,讲究艺术与科学一致,强调人的价值与理性的力量,透露出西方文明中对于对理性求实的精神。

2. 造型手段不同:中国画以线为主,讲究气韵与空灵超逸,造型简练传神,注重表现形象神韵。

西方绘画以明暗和色彩为主,造型详尽写实,注重光影和立体感的真实性3. 观察方法不同: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

(1)散点透视:是指画家的观察点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也不受固定的视域限制,而是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在各个立足点所看到的东西都可以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上来。

中国画的大场面或长的立轴和长卷,都是运用了散点透视,这样会使山水画出现“可行”“可游”“可居”的境界。

(2)焦点透视:讲究科学性,用固定的视点表现同一个空间,有一个固定的视点,作画取景也只限于在这个视点、视向所决定的视域内。

中西美术作品比较专题一、人物1、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求“神似”,神似重于形似。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特点:鲜明的写实特点,犹如真人。

2、中国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是用线条描绘形象,长于简练、传神的表现人物形象。

西方美术古典人物造型手法:描绘形象体积、光影、长于详尽、写实的再现人物形象。

二、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1.中西景物绘画创作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创作是自然山水与画家心意之间互为启发,互为寄托的美感创作过程。

西方画家将自然景物作为研究分析的客观对象,追求一种严谨的写实的空间效果。

2.构图与描绘手法:中国画家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获得对生活、对真山真水的感受,不求完全模仿自然景物某一特定角度下的直观形象,而是借助山水形象抒发自己的诗意情怀。

西方风景画家善于从特定的角度深究描绘景物的真实形象,力求获得如真如幻、空间深远的视觉效果。

3.空间处理手法:中国画使用“三远法”。

结合中西画论谈谈中西艺术观的异同

结合中西画论谈谈中西艺术观的异同

姓名:刘正国学号:201102034255结合中西画论谈谈中西艺术观的异同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点:中国画在形式上具有着及其相似的笔法,绘画工具一直是笔墨,而西方绘画方法不断变化,工具材料千奇百怪,流派众多。

中国画在形的追求上强调以形写神,神在绘画中的地位越来越淡化,发展到元代,文人山水画兴起追求写意,在用墨的手法中追求“神”。

出现了泼墨画,具象的形已经很淡,而西方传统绘画在形上的追求很高,相应的透视学应运而生。

中方构图方法是散点透视,简单的画面里容纳山山水水,西方是一点构图,追求写实。

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由于地缘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下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在后来的文化交流碰撞中给艺术家们带来了灵感,为绘画艺术增添了更多的可能性,所有的绘画艺术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中国绘画属于大千世界绘画里的一支,所以中西绘画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正事这种差异造就了绘画艺术的魅力。

中西方绘画的相同点:中西方在绘画的功用上是基本相同的,描绘视觉形象,表现造型意趣是绘画的基本属性。

艺术地描绘事物的视觉形象并且把这种形象保存下来,传播开去,是绘画的基本功能。

晋代文艺理论家陆机写道:“丹青之兴,比雅颂之述作,美大业之馨香。

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中写道:“……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意人利文艺复兴时期列奥纳多·达·芬奇写道:“……肉眼能将所见物体的表面和外形最准确地传于心灵,从这些形状之中诞生了以甘美的谐调愉悦感官的和谐比例,如同合乎比例的和声给予听觉的快感一样。

”“天生丽质的美,将随年月的消逝而迅即磨灭,除非有画家把它画下,方可保存永久……” ,中西方绘画在精神层面上的终极追求是基本相同的,绘画作品描绘客观彻象特别是描绘人物形象,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风采神韵。

绘画作品应该具有内在的艺术生命力。

南齐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提出了关于绘画创作、评论的基本法则“六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摹写是也。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

从绘画作品试论中西绘画的差异【摘要】中西绘画在历史渊源、审美观念、题材表现、色彩构图、意境表达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本文通过分析中西绘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讨其差异产生的根源和影响。

中西绘画在审美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强调透视空间感,追求写实主义,而中国绘画注重意境表达和笔墨情趣。

在题材与表现形式上,中西绘画也体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西方绘画多以人物、风景为主题,中国绘画重视诗情画意、山水画。

色彩运用、构图技巧方面,中西绘画各有特色,西方色彩强烈而对比明显,中国色彩淡雅而温婉。

未来中西绘画将有更多的交流与融合,吸收彼此优点,形成更加多元化、全球化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中西绘画、差异、历史渊源、审美观念、题材、表现形式、色彩运用、构图技巧、意境表达方式、发展趋势、交流、融合。

1. 引言1.1 介绍绘画作品试论的背景绘画作品试论是对中西绘画的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一种学术实践。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中西绘画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绘画作品试论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尤其是中西文化的交流历程中,绘画作品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通过研究和对比中西绘画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题材选择、色彩运用和绘画技巧等方面的差异,进而拓展我们的艺术视野和认知。

绘画作品试论的开展不仅有助于促进中西绘画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探索和发现艺术之美的机会,对于丰富和拓展艺术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阐述中西绘画的差异研究的重要性中西绘画的差异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绘画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推进,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对于绘画艺术的探索与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

中西绘画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历史渊源、审美观念、题材与表现形式、色彩运用和构图技巧,以及意境表达方式等方面,更反映了不同文化传统下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中西方绘画对比论文

中西方绘画对比论文

1.介绍绘画绘画是视觉艺术.绘画在艺术层面上,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行为,那些表面的例子有纸张、油画布、木材、玻璃、漆器或混凝土等。

在艺术用语的层面上,绘画的意义亦包含利用此艺术行为再加上图形、构图及其他美学方法去达到表现出从事者希望表达的概念及意思。

(painting is avisual art.Painting is the practice of applying paint, pigment, color orother medium[1] to a surface (support ba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edium is commonly applied to the base with abrush but other objects may be used. In art the term describes both the act and the result which is calleda painting.Paintings may have for their support such surfaces as walls, paper, canvas, wood, glass, lacquer, clay,copper orconcrete, and may incorporate multiple other materials including sand, clay, paper, gold leaf as well as objects.)它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绘画也是模仿场景的一种手法。

绘画的种类:绘画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主要画种。

中国画又按照技术和素材上分为了很多种。

中西绘画艺术美术的比较

中西绘画艺术美术的比较

中西绘艺画术美错误!术错误!111029003611级软件工程项梦霞一、中西绘画审美得观念及表现形式得差异就“观念”来说,中国人向来感性,向来善于寄托情怀,中国画就是按照中国人特有得表现形态发展而来得。

中国古人写诗大都抒发感受情趣,文化系统也离不开情感,很少有物创作尤为重要,表现方法主要依线条为主,一条线包含了结构造型囊括了所有情感。

而一幅好得西画首先具备得就是“真理”,更偏重于对内在结构得描绘强调客观现象.她们瞧重素描关系,立体效果,明暗调子,注重用点,线,面相结合得原理来描述对象与营造气氛,一幅好得素描里必然出现鲜明得调子充足得结构关系。

从古典画派得经典之一安格尔得绘画中就能瞧出着一点,她得油画把素描关系放在第一,充分得利用点线面得相互结合来塑造画面来驾驭色彩。

还有德国画家德加得素描,瞧过荷尔拜因得素描得人无一不为她对人得造型精准而折服,但瞧德家得素描却常常被她用明暗用明确简单得素描关系所营造得气氛所感染,我们会不经意得感受到画面得真挚与诚恳。

二、中西绘画审美在空间表现上得差异在空间得表现上,中西两方也存在着分歧.我们在前几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得说国画注重意境,其实国画之所以给人强烈得意境效果还有个空间分布上得原因,国画上得树就是成片得,山就是成群得,主要用分散得视点来塑造画面空间。

这样得分散能形成一种气氛,放眼瞧去就就是一片气息,没有过分强调某个个体,而就是着重去强调群体带来得视觉效果。

让人感觉到树不仅仅只就是树而就是处在被树环绕得一息境界之中,着重境界中有大气,有飞禽走兽,有大地万物,有无声无息正在繁衍着得生命.国画用分散得眼光瞧世界,瞧到得不就是一花一木得繁荣而就是一种生态一种世故人情得风情万种。

而西方绘画拿集中得眼光瞧事物,她们有她们准确得焦点,有明确得定点,她们会合理得安排光线来自何方,与国画恰恰相反她们尊崇自然,画面事物有主次之分,相对国画而言更为直接与理智,西画研究焦点有让事物更为清晰更为真实可信得目得,她们会为一个局部费上很大一趁功夫,会把一个事物完整得描述出来,服从来源于大自然得一切实物。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写实与写意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写实与写意

中西绘画艺术比较——写实与写意中西绘画艺术比较——写实与写意写实与写意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画的重要区别是,一个注重写实,一个注重写意。

所谓写实,就是真实地描绘事物的面貌,强调事物形态的真实性。

西方绘画这种写实的观念,受到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模仿说的影响。

亚里斯多德在其《诗学》中最早阐述了“美的艺术”的特征,并把“美的艺术”称为“模仿的艺术”。

模仿说是《诗学》的中心概念和出发点,也是亚里斯多德艺术理论的基础。

12世纪中期后,由阿拉伯传入西方的亚里斯多德学说,包括艺术模仿理论,经过西方基督教的改造和融合,纳入了基督教神学体系中,成为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理论。

实际上,基督教绘画的写实观念,早在亚里斯多德理论传入欧洲之前就已经存在。

这种艺术观念和表现手法,来自于基督教教义本身。

基督教教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上帝创世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包括人及人的躯体,都是上帝创造的。

基督教神学家还多方论证上帝创世的真实可靠性。

在这“信仰的时代”里,艺术家是“忠于上帝”的工具,必须全身心地为宗教服务,按照宗教的观念和教会的要求,描绘苍天大地、山川河流、树林草木、飞禽鸟兽,表现它们的真实存在。

描绘人物形象时,要注意表现人体的比例、结构,因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塑造出来的,画家必须小心翼翼的表现人,不能歪曲人的形象。

石涛山水作品基督教美学家还认为,一切美都来源于上帝,美的根源只在上帝,只有上帝才是美的本体,才是美本身。

中世纪美学家奥古斯丁说:“是你,主,创造了天地;你是美,因为它们是美丽的;你善,因为它们是好的;你实在,因为它们存在。

”这实际上把真与美,都归于上帝。

因此,表现美,是为了上帝,因美来自上帝。

表现真,也是为了上帝,因为真是上帝创造的。

12世纪中期后,亚里斯多德学说传入西欧,神学美学家托马斯·阿奎那一方面继承了奥古斯丁的上帝是美的根源的学说,另方面,将亚里斯多德的艺术模仿自然的学说,经过改造,融进了基督教神学之中。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

80年代中后期的油画作品出现
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俗。中国油画出 现了空前的多样化的局面。新尚谊的 《瞿秋白》《塔吉克新娘》杨飞云的 《北方姑娘》 等等一批代表性画家及 其作品。
杨 飞 云 《 北 方 姑 娘 》
《塔吉克新娘》
《瞿秋白》
战洪宽作品
岭上雪
江南小镇
家乡雪
中 国 军 人
东方人是线性的唯美思维方式,西方 是三维空间的立体思维方式。不能说 这个说法对还是错,至少在绘画上有 这个趋势。据说,当年郎士宁给乾隆皇 帝画了一张肖像,乾隆皇帝说,“你画 的很象,但是不美!” 这一句话就概括 出了中西方美术风格的特点 。
差异总括
一.中西方美术最主要差异在于透视, 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 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 真实客观是其特点。
民国中后期绘画
1927年,国Biblioteka 政府在南京成立。同一 年,吴昌硕在上海去世,齐白石则在 北京完成了他的“衰年变法”,中国 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的代表 为:齐白石和北京的画家群;黄宾虹 和江南画家群;徐悲鸿及其传派
齐白石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写意、
工笔兼善,尤以画花鸟虾蟹闻名。作画主 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书法及篆刻成 就亦很高。
未来派的重要性是激进的主张和无政府主
义的口号所具有的感染力和煸动性。 代表画家:塞弗里尼
《呐喊》 蒙克
表现派
达达主义
是一种无政府主义 的艺术运动,它试 图通过废除传统的 文化和美学形式发 现真正的现实。通 过反美学的作品和 抗议活动表达对资 产阶级价值观和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绝 望。 特点:荒谬,玩世 不恭,强调直觉、 反习惯性思维逻辑)
清代末年民国早期
上海形成了在"扬州八怪"之后中国近代 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上海画派。画 派的代表人物首推任伯年和吴昌硕。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及代表作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及代表作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 格的比较及代表作 赏析
contents
目录
•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 • 中国绘画艺术风格代表作赏析 • 西方绘画艺术风格代表作赏析 •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融合与创新 •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鉴赏与评价
01
CATALOGUE
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的比较
绘画材料与工具的比较
绘画材料
代表作品
《抢夺留西波斯的女儿们》、《阿波罗与达芙妮》
印象派绘画
总结词
注重光影变化和色彩运用,追求自然、清新、轻快的艺术风格。
详细描述
印象派绘画作品以日常生活、风景等题材为主,如莫奈的《睡莲》和塞尚的《苹果与橘子》,通过细腻的光影变化和 色彩运用,展现出自然之美和日常生活之趣。
代表作品
《睡莲》、《苹果与橘子》
表现形式
中国绘画注重画面的整体和谐与意境的营造,强调“留白”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画面的完整性和细节的表现,追求真 实再现。
02
CATALOGUE
中国绘画艺术风格代表作赏析
文人画
总结词
文人画以其独特的笔墨技巧和内敛的意境,展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文化 底蕴。
详细描述
文人画强调笔墨的运用,注重意境的营造,多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题材,表 现出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雅致。其代表作有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明代文徵 明的《山水图》等。
具有跨文化特色的新作品。
探索新的媒介材料
尝试使用新的媒介材料进行创作 ,如综合材料、数字绘画等,可 以突破传统绘画的限制,为中西 方绘画艺术风格的融合提供更多
可能性。
中西绘画艺术风格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艺术交流的增多,中西方绘画艺术风格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艺术家们将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创作自由。

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具体绘画作品谈谈中西方绘画的区别[内容摘要] :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在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的主要代表没数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比较,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

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

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关键词]中西方艺术比较;西方美术;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绘画题材;绘画风格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

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中西艺术对比—中西绘画艺术比较

中西艺术对比—中西绘画艺术比较

中西艺术对比——中西绘画艺术比较【摘要】中西绘画的差异根植于两个文明系统中不同的价值追求,也受到历史、地理、气候、政治、经济等方面很大的影响。

西洋画中的实在与理性精神和中国画中的气韵与感性诉求都是世界绘画艺术史上的奇葩。

【关键词】中西绘画渊源差异比较通过一个学期的艺术欣赏课,发现中西两个文明体系中在艺术审美方面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与差异。

比如,在建筑园林方面,中西方就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旨趣:中国的建筑主要是木砖泥瓦结构,有着“因势利导”的排水系统,封闭集合的空间布局,貌如山坡的屋顶,和对风水五行的讲究等,园林则是假山水池,这无不透露出一种与自然相契合、“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而在西方的建筑主要以石头作为材料,房屋庙宇强调几何数学的形式对称,石柱的坚实厚重。

屋顶的构造对于人或者神地位的彰显,开放单体的空间布局,园林修剪的整齐对称等,这都体现了西方人对于理性、精确、实用、开放、控制自然的审美价值追求。

当然了,这些差异主要是受不同的自然气候、文化渊源、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影响。

西方人的审美里面有着很大的宗教信仰、逻辑理性、实用扩张的内涵,对自然更多的是一种积极进取、控制征服的态度,黑格尔就强调:“真正的美是艺术美,而不是自然美”。

[1]相反,中国人的审美取向中更多的是伦理秩序、情感诉求、自然协调、强调“自然就是美”,这种情趣在中国园林、绘画等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绘画是艺术组成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绘画上,中西的艺术比较,宗白华先生说得非常透彻:国画真像一种舞蹈,画家解衣番礴,任意挥洒。

他的精神与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生命而不沾滞于个体形相的刻画。

画家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谱成一幅如音乐如舞蹈的图案。

物体形象固宛然在目,然而飞动摇曳,似真似幻,完全溶解浑化在笔墨点线的互流交错之中! 西洋自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画风,是在一幅幻现立体空间境中描出圆雕式的物体。

特重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凸凹的晕染。

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_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_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考生姓名:胡淼指导老师姓名:李雅娟[内容摘要] 中西方艺术文化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不断的演变的同时,既继承先辈留下来的风格,也加入每个时代赋予的新元素,在这篇文章中将中西方艺术中的主要代表没数绘画作品进行各个角度的分析和研究比较,从中找出共性和各自特色为今后的艺术学习研究创作夯实基础。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

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

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关键词] 中西方艺术比较;西方美术;中西方绘画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差异绘画题材;绘画风格一、中西绘画艺术的发展史(一)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原始——春秋战国绘画——秦——唐——宋——清——现代在人类早期活动中,文字还远未形成以前,就已有了绘画的萌芽。

大约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在彩色陶器上画上各种图案花纹,或一些动物的形象。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论中西方绘画美学之比较
中西方绘画美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中西方绘画美学的比较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主题、构图、色彩运用、笔触技法、意境等等。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主题选择上有所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自然的神秘和表现对象的内在气质。

例如山水画中山水的纵深感和氛围常常被用来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绘,通过社会、政治、历史等各种主题来表达艺术家的思考和观点。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构图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以白论黑、以虚论实、以勾论面”的构图原则,通过简洁的笔墨和留白来表现主题的意境,给观者留下遐想空间。

而西方绘画更注重透视与比例的精确表现,通过精确的构图和细腻的绘画技巧来呈现对象的真实细节。

在色彩运用上,中西方绘画美学也有所不同。

中国绘画强调温润的色调,通常选用具有象征意义的颜色来表现主题的情感和气氛。

比如红色象征喜庆和热情,蓝色象征思考和冷静。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色彩的真实还原,通过色彩的明暗和对比来表现形象的立体感和光影变化。

中西方绘画美学在笔触技法上也有所区别。

中国绘画常常采用“点、线、面、墨”等技法,通过变化的笔触来表现不同的形象和氛围。

而西方绘画则更注重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通过精确的笔触和细腻的过渡来表现对象的真实质感和细节。

中西绘画艺术的异同

中西绘画艺术的异同

讲到中西绘画艺术的异同,我想先解释一下“绘画"这个词的含义,从广义上来讲,绘画是依赖视觉感受和欣赏的视觉艺术,它运用形、光、色以及点线面等造型手段,从视觉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理想。

通俗的来讲,就是画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从而创造(描绘)出美的形象。

中国和西方的绘画艺术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也同样有相似之处,很多不同时代的作品和画家在表现客观世界和社会形态上会有异曲同工之妙.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历史背景,绘画艺术也同如此,中西绘画艺术的差异体现在多个方面,多个角度上,从文化背景,社会形态,思想观念方面来分析,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差异导致各自绘画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一、用笔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

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有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任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鈍,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在中国画的画面气韵神态的表现中尤为重要,它不仅代表画家对自然的体悟,更突出了人与自然相容相生的联系性.在西方绘画中油画和素描是最具代表性的,它是世界绘画中最具影响性的画种,在画面构成上,讲究画面景物充实,按自然的秩序布满画面,呈现出自然的真实境界,可雕刻和塑造自然的物质材料制作出的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用笔的方法上笔法层出不穷,不断的有画家在尝试着各种的画法和用笔技巧。

(由于现在对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有欠缺,也不知写些什么,待日后再续吧。

.)二、用色色彩是视觉艺术中最感情化的因素,“直写"主体心灵并能在瞬间吸引观众的眼球,引起情感的共鸣。

人类共同的原始色彩本性同一,形成人类色彩本质全面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构成中西色彩比较最坚实的可比较原则,在人类共同的原始色彩本性基础上发生的自发性色彩冲动,表达出中西方人共同的生命体本能最基本的色彩需要,由于与西方人的生存环境和种族遗传因素,在各自长时期形成了带着不同民族特色的色彩形式和色彩观念。

中西绘画区别

中西绘画区别

《舟发西苔岛》是华多的一幅著名的代表作品,画
中题材是取自当时的一个歌剧,描写一群贵族男女,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印象主义
二、西方绘画艺术
按时间历程可以将西方美术流派划 分为中世纪美术流派、文艺复兴时 期美术流派、17.18世纪欧洲美术流 派、19世纪欧洲美术流派和20世纪
野兽派
1905年产生于法国。竭力反对传统的模仿自然的写实 义 ,突出强调主观感受,注重采用变形、大色块和粗 拙的线条相结合的夸张表现手法,追求平面化的装饰 味,力图创造一种“单纯、宁静、均衡、和谐”的美 境界。 主要代表人物有马蒂斯<戴帽子的妇人>、德兰、杜飞 弗拉曼克等。
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 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心悦目、畅神益智,使身心得到 愉快和休息。
绘画,不仅种类和形式丰富多彩,而且由于各国和民族 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绘 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 区别。
一、中国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画在绢、纸上并 加以装裱的卷轴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 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 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
•在多达500余人物的画面中,穿插着各种情节,组织得有条不紊,同
3
多点透视 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这本是芙蓉、锦鸡、蝴蝶之间的 故事,作者却似不经意地从左下 角斜出几枝菊花,妙趣横生,既 破了左下角空白,又渲染出金秋 的气氛,还可作为芙蓉花的参照 ,点出其高下位置,使它的出现 不致显得突兀。
4
随类赋彩 色彩相和-----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 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 光线下的条件色。画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 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 与色的调和。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中西方绘画在色彩运用和对色彩的感受上显然有所不同。

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以墨调色,与西方绘画以油色烘染出的立体感、明暗透视等有庞大不同,在厚与薄、深与浅、淡与浓等多组矛盾中求得视觉性效果。

中国古代画论中以为,墨具有五色:焦浓、重、淡、清等;墨色当中又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

中国传统绘画善恶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辨,是无凹凸远近。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直觉的方式来感觉色彩的万千转变,而西方绘画艺术,整体上则是偏向于光学意义上的,加倍富于几何精神和理性的试探。

中国画和西洋画不一样,可能这是一个专门大的特点。

西洋画是表象的,超级写实的,对,更多。

中国画是写意的,那个写意可不是可能其,是写的意象,写的是理想,写的是画境、意境。

所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所以中国画不但要画得好,光是技术好不行,你还得有文化。

涉及到诗、书、画、印各方面的修养。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一直延续到今天就是以天人合一,自然、朴实、返璞归真为美,那个中国画里表现得超级突出。

另外中国人的禅学思想比较发达,形和意之间的关系不是弄得很实实在在的。

一开始虽然是从写实、描画人物动身,可是渐渐地融进了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美学观念,和形意之间辨证的这种思维方式,是。

所以在中国从色彩、构图、黑白、线条,方方面面都表达了这种独特的哲学观念和思维观念,乃至人生的伦理观念。

而且中国人从来有一种运动的画面感,这就是中国人天然地有电影的思维、运动的视觉形象,所以中国画里散点透视。

你一看它是运动着的,看着山水是活的。

中国画意象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同一,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主张眼到心到、意到,意中有象,象中成心,主观情志外象化,客观之象情趣化,可谓物我融合,天人合一。

固然,中国画也要面对客观物象,但这些物象经与审美主体融合后,也就蜕变成一种精神状态的物化方式,绝再也不拘泥于客观真实的气宇标准。

对于自然物象,它不是不知,而是没必要去知,更无心刻意去知,于是,中国画不讲核心透视,而善散点组成;不讲三度空间,而求二度转变;不讲块面刻画,而取轮廓勾画;不讲物理重心,而重主观感受。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绘画艺术的比较研究孔令东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绘画艺术是语言与精神的结合体,也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体现。

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具备不同的发展历史,因而也会传达出不同的文化侧重点,这也是中西文化直接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所在。

中国的绘画比较注重意向,强调利用虚拟的方法来为人们描述意境境界,更侧重主观方面的联想;而西方的绘画更侧重摹仿,强调利用模拟的方法来描述现实世界,更加侧重表现具体的事物。

本文主要比较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异同,指明了中国绘画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艺术;比较1.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西方的绘画艺术更加侧重写实,而中国的绘画则更喜欢表现于写意,这是由当地人们不同的性格特点所决定的。

一方面,西方绘画侧重再现,西方更强调人们的自然主宰地位,且要求以模仿为中心,并利用透视、明暗、焦点等内容将绘画整理的如同数字公式一般。

同时,西方绘画也侧重描述事物的外在特征,侧重真实,它可以直接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尤其是可以直接反映社会的发展与演变,因此人们还将西方的绘画成为艺术界的镜子,但科技并不可以完全代表人们的思想感情,西方绘画并不能深层次的反映艺术境界,这与中国的绘画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中国的绘画更侧重于表现,偏重体现人们的精神境界,在整个绘画过程中,画家的思想占据主体的地位。

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便是实现天人合一,在绘画中融入了人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因此在中国绘画过程中,色彩、构图以及线条灯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哲学与思维的观念,甚至还会体现人生的哲学伦理。

同时,中国人与生俱来具备一定运动的画面感,为此在绘画中也会进行散点透视。

在色彩与材料的运用过程中欧冠,中国绘画侧重利用墨来着色,这与西方油画的立体感与明暗透视具有很大差异。

除此之外,中国的绘画也侧重利用直觉的方式来感受色彩的表现,但西方绘画则整体上倾向科学方面,侧重利用几何精神进行理性思考。

2.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共同点虽然中国与西方的绘画艺术存在很多差异之处,但这两种艺术也并非是完全截然相反的,不能将其放置于完全对立的局面去比较学习,中西方艺术家观察世界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也存在差异,但这并不代表着两者是完全对立的。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区别
1、绘画侧重点不同。

东方艺术重主观,西方艺术重客观。

东方艺术为诗的,西方艺术为剧的。

故在绘画上,中国绘画重神韵,西洋绘画重形似。

2、线条运用不同。

中国绘画盛用线条,盖中国书画同源,作画同写字一样,随意挥洒,披露胸怀。

西洋绘画线条都不显著,19世纪末,西方人看见中国画中线条的飞舞,非常赞慕,便模仿起来,即成为“后期印象派”但后期印象派以前的西画,都是线条不显著的。

3、中国绘画不注重透视法,中国画的立幅,山水重重叠叠,好像是飞机中所看见的,因为中国人作画同作诗一样,想到哪里,画到哪里,不能受透视法的拘束。

西洋绘画极注重透视法,西洋画力求肖似真物,故非常讲究透视法。

4、中国绘画不讲解剖学,中国人画人物,目的只在表出人物的姿态的特点,却不讲人物各部的尺寸与比例。

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因为西洋画注重写实,必须描得同真的人体一样。

5、中国绘画不重背景,中国画重传神,故必删除琐碎而特写其主题,以求印象的强明。

西洋绘画很重背景,西洋画重写实,故必描背景。

6、东方绘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方绘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中西方油画的绘画差别和联系(简答题)

中西方油画的绘画差别和联系(简答题)

中西方油画的绘画差别和联系(简答题)一、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与联系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其独有的特色和不朽的作品,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历朝历代,无数绘画精品如奇葩异卉斗妍争辉,各个画派如涓涓清泉汇成滔滔江河。

这是一个伟大的艺术传统,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

它的丰富令人目不暇接,它的魅力让人心旷神怡,它的深奥又使人有些望而生畏。

中国绘画起源于1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在劳动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质朴的原始绘画。

1、中西方绘画的区别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世界各国的绘画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段、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一般认为,从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等东方文明古国发展起来的称为东方绘画(以中国为典型代表);从希腊、罗马绘画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绘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

它们在历史上互有影响,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各自的重要贡献。

中国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这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最大差异。

第一,中国画重视空白的运用,有“虚实相生”的效果。

第二,中国画重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以形写神”,讲究意境、神韵;散点透视。

西画则凌驾于自然之上,采用的是焦点透视,重写形。

第三,中国画与书法有很深的渊源,即“书画同源”、“书画同法”。

第四,中国画与诗有相通之处,因而推崇“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即“诗情画意”。

而西画则不然。

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重时空、重光色效果。

第五,中国画还经常使用印章,是点缀.也增加韵味和美感。

第六,中国绘画描写的是心灵的故乡,西方绘画描写的是生命的家园。

最简单理解,中国画是在“写”、表现精神、偏抽象.;西方绘画是在“仿”、描摹、仿造事物,偏具象。

后期毕加索(西班牙画家,立体派创始人)、凡高(荷兰画家.后印象派的代表) 等人对中国画的意境都是十分崇拜!不能说谁比谁高,艺术是全人类共同的东西,是无等级的,只是世界观不同,文化差异之必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中西方绘画作品,比较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中西艺术内在本质的差异。

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即强调感性;而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即强调理性。

这就决定了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不同。

中国画不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而是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的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即运用了散点透视法。

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它们虽不能准确地再现现实景象,但却气韵生动,能带给人一种意境之美。

西方画家则是理智地进行构图,采用科学的透视学和色彩学来表现近大远小焦点透视和色彩的空间变化,形象的立体感很强,逼真肖似,具有典型性。

如文艺复兴时期的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西班牙的著名画家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

所以中西方传统绘画让人感觉是两个不同的体系,给人的感觉不同。

中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了自然之美,表现的是人格化的自然,能让人融入山水之中,怡情自然。

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是一幅描绘自然景色为主的青绿山水画卷,表现人们春天出游的情景。

画家在不大的绢幅上以妥善的经营、细劲的笔法和绚丽的色彩,画出了青山叠翠,花木葱茏,波光粼粼的春光佳境,图中山青水秀,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高篷游艇随波荡漾。

船中三位女子纵目四望,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

湖边数人或骑马或漫步于山间小道,或袖手仁立岸边,兴致盎然。

画家通过对各种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成功地体现了《游春》这一主题。

中国花鸟画既形似
又神似,不仅表现了花鸟之美,而且花鸟都被赋予了画家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

《鸡雏待饲图》描绘的是两只卧立各一、茸茸可爱的雏鸡,通过它们张开的小嘴以及向同一方向张望企盼的情态,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它们对画外母鸡迫不及待地“叽叽”呼唤,这呼唤可能是它们表达见到母鸡的喜悦之情,也可能是诉说它们饥饿难耐之苦。

画中两只雏鸡虽然向同一方向张望,但它们的动态却完全不同,一只是欲立前瞻,一只为侧身回顾,给人以静中寓动之感。

这幅画没有任何配景,显得非常单纯,但却笔墨无多意更浓。

中国的人物画虽不能明确表现出人的相貌,但人物的动作神情却非常真实。

《洛神赋图》是以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为脚本加以描绘的,它描绘了诗人曹植在洛水上,遇见了已成为洛神的旧日恋人的情景。

在这幅画中,画家巧妙地再现了文学作品的精神实质,他把那位似来似去、飘忽不定,在水面上凌波微步的洛神描绘得非常娴雅而传情;而处于惊疑、恍惚中的曹植,在洛水之滨与洛神遥遥相对,留恋徘徊可望而不可及的样子,也十分传神,透出无限的惆怅和哀伤。

而对于西方传统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由于解剖学、透视学的发展,西方传统绘画的再现性特点达到顶峰,如达芬奇的《岩间圣母》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

画中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高超的水平。

最后我想说明的是,虽然中国绘画强调表现,但从不脱离客观现实,如齐白石所画的《虾》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西方传统绘画虽然偏重再现,但从各个时期代表画家,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及后来画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艺术家也总力图将自己的情感、意识倾注其中。

不管是中国画还是西方传统绘画,它们都能以此给人们美的熏陶与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