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妇科经方探讨

合集下载

方剂心得十讲(七)---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七)---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七)(1)---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七)(1)---焦树德发表者:赵东奇第7讲涌吐、涩固、杀虫的方剂汗、吐、下,是古人常用的治病方法。

邪在表者宜用汗法,邪在上焦者,宜用吐法,邪在中、下二焦者,宜用下法。

但汗、下二法世人常用之,惟吐法,今人已很少使用。

《素问?阴阳应像大论》中说:「其高者,因而越之。

」并有「在上者涌之」的记载,金元时代张子和又有「以吐发汗」的方法。

本章介绍两张有涌吐作用的药方,以存其法。

涩固之剂是用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药品,或合扶正药以救脱泄的方法。

北齐徐之才曰:「涩可固脱。

」例如:久嗽气泄于上者,宜固其肺,同时更宜固其肾,兼固其气;汗泄不止者,宜固其皮毛。

总之,脱泄在上、在表者,除用酸收固涩之品外,还宜固气。

脱泄在下、在里者,除用酸涩、质重、收固、升提之品外,还宜固精。

凡因寒而脱泄者,当兼用温补之品,有火而滑利脱泄者,当佐以凉药清火,要随证而变通之。

用固涩剂常在「急则治其标」时使用,并且要在无大实邪之后用之,故宜先治其本,方为万全。

人腹内如有寄生虫,则可为痛为呕,为嗽为嗜,种种烦苦,须仗医药治疗。

但自古杀虫之剂,常常药性猛烈,每多险峻。

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杀虫疗疾之目的,须同时兼用养胃益血、理中健脾之药,才较为妥善,不可过用攻伐,克伤气血,反致虫疾难愈。

瓜蒂散(《伤寒论》)瓜蒂(炒黄)、赤小豆各等分,分别捣筛为散,以后合在一起混匀,每用一钱匕(约3克左右),以香豆豉0.1升,热汤0.7升,煮成稀糜状,取其汁,用此汁调瓜蒂散,温顿服之。

如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如服药后吐不止者,用葱白煎汤解之。

如服散后,迟迟不吐者,令含砂糖1块,即吐。

本方主治痰浊宿食,填塞胸脘,气上冲逆,咽喉不利,呼吸不畅。

舌苔厚腻,寸脉浮滑有力。

或卒中痰迷,涎潮壅盛,人事昏沉,欲吐不出,手足厥冷,邪结胸中,心下满而烦,饥而不能食者。

本方取瓜蒂之苦越、赤小豆之酸涌,吐出上焦停壅之实邪,则肝木之气舒畅条达,如天地气交,万物化生。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关注1、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效好。

麻黄可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表证,如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肾炎水肿;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散阴疽,消徵结,如阳和汤(麻黄白芥子熟地鹿角霜炮姜肉桂甘草)消散阴沮,痰核、流注结块,故有“麻黄得熟地通络而不发表,熟地得麻黄则补血而不腻膈”;麻黄配干姜祛除深入肌腠中风寒之邪,治风寒痹症肢体疼痛。

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鼓胀、痈、疖等均不用。

2、桂枝: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助心阳、温化水饮。

配茯苓、猪苓、泽泻、白术、紫苏、桑白皮、炙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配瓜蒌、薤白、红花、五灵脂治疗心阳不振致的胸痹,常用于治疗心功不全、心绞痛、心梗等。

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引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为上肢病的引经药。

桂枝配姜黄,可治肩臂痛,治风寒痹症肩臂疼痛。

注意:阴血虚乏、素出血、身无寒邪、阳气内盛者不用桂枝。

3、荆芥:风热、风寒表证均可应用;配防风、当归、川芎、苏梗治产后受风;兼能清血分伏热,理血止血。

荆芥适用散全身风邪;荆芥穗适于散头部风邪;荆芥炭适于止血,治产后失血过多和血晕症。

荆芥去血中之风,故风病、血病、产后病常用;荆芥善治皮里膜外及血脉之风邪,防风善治骨肉之风邪。

荆芥穗引药入脑,治脑血管病常加此药。

注意:用荆芥期间禁食鱼蟹、河豚、驴肉等。

4、防风:祛风解表,治全身疼痛效果比荆芥好,荆芥祛风解表发汗作用比防风强,常荆芥、防风同用。

防风有明显的祛风解痉作用,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常于全蝎同用,增强祛风解痉作用;防风能入肝经气分,用于肝郁伤脾致腹痛、腹泻的治疗,如痛泻药方(陈皮白术防风白芍);治疗肠风便血,配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另外防风有杀附子毒、增强黄芪作用。

5、紫苏:解表散寒用紫苏叶(后下),行气宽中用紫苏梗;和胃止呕用紫苏(叶、梗同用),降气消痰用紫苏子。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近年来,焦树德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药材市场上备受关注。

其具有降血脂、抗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功效,成为许多人保健身体的首选。

在我长期服用焦树德的过程中,我总结了十个心得,现与大家分享。

首先,了解焦树德的药性。

焦树德的主要成分是焦炭,焦炭经过炼制后,具有温煦经脉、化痰散结的作用。

因此,焦树德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症方面有独特的效果。

在选择使用焦树德前,我们需要对其药性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便根据自身需求作出正确的判断。

其次,选购正规的焦树德产品。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焦树德产品,但我们要选择正规可靠的品牌。

正规品牌会有明确的药品批准文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购买时,应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以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影响效果和健康。

第三,适合自己的用量。

每个人的体质状况不同,所需要的用量也不尽相同。

对于焦树德,初始用量可以从较低剂量开始,然后根据个人的反应逐渐调整。

首次服用焦树德时,建议先尝试小剂量,以观察身体反应。

如果出现不适,可适当调整剂量或咨询医生意见。

第四,注意焦树德的服用方法。

焦树德可以口服,也可以煮水饮用。

如果是口服,最好在饭前半小时服用,以提高药效。

用水煮服时,可以将焦树德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再用文火炖煮30分钟左右,然后趁热饮用。

无论是哪种方式,都应遵医嘱。

第五,坚持长期使用。

焦树德作为一种中药,其效果需要长期积累。

与西药不同,焦树德不宜期望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坚持长期使用,才能发现焦树德的真正功效。

第六,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焦树德虽然是天然中药,但仍然有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在服用焦树德的同时,我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如果需要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获得专业建议。

第七,定期检测身体状况。

尽管焦树德有多种好处,但我们仍然需要定期进行身体状况检测。

特别是长期服用焦树德的人群,应定期检查血脂、血压等指标,以便及时纠正和调整治疗方案。

[方剂心得十讲(第二版)].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第二版)].焦树德

经典方剂的案例分析与解读
经典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逍遥丸等 案例分析:针对不同病症,分析经典方剂的应用 解读:对经典方剂的组成、功效、适应症等进行解读 临床应用:介绍经典方剂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方剂应用的注意事项与建议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 的症状、 体征、舌 脉等综合 判断,选 择合适的 方剂
05
方剂研究与未来发 展
方剂研究的现状与成果
方剂研究现状:目前方剂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药领域,包括方剂的组成、 作用机理、临床应用等方面。
方剂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药理学等方法,对传统方剂进行研究。
方剂研究成果:在方剂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发现方剂中的有效 成分、作用机理、临床应用等。
方剂主治 的疾病分 类:方剂 主治的疾 病类型和 分类方法
方剂主治 的疾病特 点:方剂 主治的疾 病特点和 治疗难点
方剂主治 的疾病治 疗方法: 方剂主治 的疾病治 疗方法和 注意事项
方剂的加减用药与注意事项
方剂的加减用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适当调整方剂中的药物和剂量
注意事项:使用方剂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剂量和服用方法,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 用
活血化瘀类:活血、化 瘀、通络等,用于治疗
血瘀证
祛湿类:祛湿、利水、 健脾等,用于治疗湿证
固涩类:固涩、止泻、 止汗等,用于治疗滑脱

方剂主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方剂主治 的疾病范 围和症状 特点
禁忌症: 方剂使用 过程中需 要注意的 禁忌事项 和副作用
方剂功效: 方剂主治 的疾病类 型和治疗 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方剂心得十讲(八)(1)---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八)(1)---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八)(1)---焦树德第八讲重镇、解毒和具有抗癌作用的方剂重镇的方剂是用质重镇潜之品,随证组方,以治疗心神不宁,惊恐不安,狂妄疯癫、心悸怔忡以及气逆上冲、风阳上扰、真阳浮越等证。

这类方药具有重镇安神、镇肝潜阳、镇摄元阳等作用,即前人所称「重可去怯」之义。

解毒之剂多用于疮毒感染之焮热肿痛及疔毒走黄等的治疗,多用干外科临床,故本篇仅介绍几张最常用的方剂,欲深研可参阅外科专书。

外科所用的一些具有解毒消疮、清热消肿的丸药,据近人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具有抗癌的作用,引起了临床家的高度重视,故本篇在解毒方剂中,对具有抗癌作用的丸药,也加以介绍,并根据临床应用的经验,谈些个人体会,谨供大家参考。

生铁落饮(《医学心悟》)生铁落9克(煎汤代水)、天门冬9克、麦门冬9克、川贝母9克、胆南星3克、橘红3克、远志3克、石菖蒲3克、连翘3克、茯苓3克、茯神3克、玄参5克、钩藤5克、丹参5克、朱砂1克,取生铁落加水煎熬烧三柱线香时间,取此汤代水煎前药内服。

因原方用量较轻,近人常把用量加重使用。

例如1974年版中医学院试用教材《方剂学》中的生铁落饮:生铁落60克(先煎),天冬15克,麦冬15克,贝母12克,胆星5克,橘红6克,远志6克,石菖蒲3克,连翘6克,茯苓6克,茯神6克,玄参6克,钩藤12克,丹参9克,朱砂15克。

我用此方时,多根据所主治的证候,加大其用量,参考剂量如下:生铁落60~90克(煎汤代水),天冬10克,麦冬10克,川贝母10克,胆南星6~10克,化橘红9~12克,远志9~12克,石菖蒲6~10克,连翘10克,茯苓6~12克,茯神9克,玄参6~12克,钩藤10~20克,丹参9~15克。

有时因生铁落一时买不到,我也曾嘱病家找新的生铁小块或生铁屑代用,但不如生铁落效佳。

本方是根据《素问》生铁落饮加味而成,功能镇心坠痰,清心安神,开窍定志,主治痰火上扰之狂躁不宁、喜怒无常、骂詈歌号、爬墙上屋、不识亲疏、摔器毁物等多火狂证,可用于西医学中精神分裂症的狂躁型。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第一讲临床运用方剂需要注意的问题前人的方剂,皆为医学理论精华和临床宝贵经验密切结合融汇集积而成,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与发扬。

前人的许多方剂,组织严谨,配伍巧妙,直到今天,依法使用,仍有良效,成为临床上经常应用的方剂。

但是,我们在使用这些方剂时,也应注意到古今生活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人的禀赋、饮食、居住、病因等也均有不同: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运用前人的方剂时,既要学习与掌握前人关于方剂的法度规矩、严谨的组方理论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又要注意运用中医理论按照辨证论治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对前人的方剂进行加减化裁而灵活运用,才能使方证合宜,提高疗效。

虽然我们强调对方剂一定要灵活运用,但是也不能灵活得无法无度,随便拼凑,有药无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故提出以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与大家共勉。

1、密切结合辩证论治用中医理论指导方剂的临床运用中国医药学几千年来逐步形成了“辨证论治”的独特医疗体系,使这门既能发挥保健长寿作用又具临床治疗效果的医学科学,达到了医疗艺术的境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了重要的作用。

辩证论治的具体内容,包括理、法、方、药等几个方面。

理、法、方、药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理”贯穿在法、方、药之中,不能截然分开。

“理”就是中医理论,也就是说中医治病要用中医理论指导,其中的“方”,就是指方剂的运用而言。

方剂俗称“药方”,药方是用“药”组成的,可见方、药是辩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成药方要符合“法”(治疗法则)的要求,“法”的确立,是在运用中医“理”论对疾病进行辩证,辨认出疾病的证候并找出主证后而确定的。

所以说理、法、方、药是密切联系的。

“方”、“药”既然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临证时,要密切结合辩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方剂,例如对病人经过辩证,确认患者证属外感病风寒束表证,治疗法则确定用辛温解表(发汗)法,这时要根据“法”去选“方”,选方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地、因时灵活掌握。

妇科经方探讨课件

妇科经方探讨课件
或党参10-15、麦冬15-30、炙甘草3-6、桂枝6 -12或肉桂3-6、半夏5-10、白芍10-15、丹皮5 -10、生姜10-15、阿胶10-20 n 当归、芍药、川芎是张仲景用于治疗妇人腹痛 的基本配伍,以此为基础,可以配成几张临床 常用方:
黄煌药证与经方
n 如伴有子宫出血者,加地黄、阿胶等,方如芎 归胶艾汤,多用于月经过多、功能失调性子宫 出血。
n 如产妇腹中疼痛,并见浮肿小便不利者,加白 术、茯苓、泽泻,方如当归芍药散。此方原治 “妇人怀孕,腹中痛”,后世多用于妇女胎前产 后的腹痛以及杂病腹痛。此类腹痛病人,常伴 有下肢浮肿、眩晕、白带多者。
黄煌药证与经方
n 现代研究 n 当归芍药散可以抑制子宫收缩、诱发排卵、改
善黄体功能不全等作用,不仅作用于中枢,直 接作用于卵巢,促进雌激素、黄体酮的分泌。 n 日本中岛聪子报道,对希望妊娠的重症痛经患 者应用芍药甘草汤与当归芍药散交替周期性疗 法诱发排卵,其中以痛经为主诉的10例患者服 药1个月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服药后排卵的有6 例。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妇科经典方剂探讨
简介
n 师承出身。 n 考取中医院校,继续系统学习。 n 从1977年起,焦老就担任起了中央首长的医疗
保健任务。 n 临床疗效好。
Hale Waihona Puke 温经汤温经汤温经汤
芎归胶艾汤
芎归胶艾汤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
当归芍药散
黄煌药证与经方
n 推荐剂量(g) n 当归6-12、吴茱萸5-10、川芎6-12、人参5-10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十讲焦树德经验方3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十讲焦树德经验方3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第十讲焦树德经验方3燮【xie泻】枢【shu】汤北柴胡9~15克、炒黄芩9~12克、炒川楝子9~12克、制半夏10~12克、草红花9~10克、白蒺藜9~12克、皂角刺3~6克、片姜黄9克、刘寄奴9~10克(或茜草15~25克)、焦四仙各10克、炒莱菔子10克、泽泻9~1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白天与睡前各1次)。

功能:调肝和中,燮理枢机,活瘀散结。

主治:凡较长期间具有右胁隐痛或两胁均痛,脘闷迟消,腹部胀满,食思缺乏,胁下痞块(肝或脾大),倦怠乏力,小便发黄,大便欠爽或溏软,舌质红或有瘀斑,舌苔白或黄,脉象弦或弦滑或兼数等症状的肝胃失和,肝郁克脾,肝肺气郁,中焦湿阻,肝病累肾,肝热扰心,久病气血郁滞诸证者,均可使用。

这些证候包括西医诊断的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胆道感染等疾病出现上述症状和证候者。

对临床症状不太明显,肝或稍大或不大而肝功能化验较长期不正常,或有时腹胀或消化稍慢,脉带弦意(尤其是左手)或右脉滑中寓弦,舌质或正常或略红,舌苔或薄白,或微黄者,亦可使用。

具有前述症状和证候,而西医诊断不是肝胆病者,亦可使用。

主要按中医辨证论治加减变化。

组方医理:肝藏血,主谋虑,胆主决断,二者相表里,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

清·沈金鳌说:「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

」其性条过而不可郁,其气偏于急而易怒,其病多为气都而逆,气逆则三焦受病,又必侵乎及脾,然虽郁但不可用攻伐,应遵《内经》以辛散之、以辛补之之旨。

肝经郁热之实,又常因肝血之虚,亦须遵《内经》酸收、甘缓之旨。

综起来看,前人治疗肝胆病,常以条达疏解、散清养潜为其主要治则。

本方结合前人经验,参以已见,以柴胡苦平入肝胆、条调疏发,畅郁阳而化滞阴,解心腹肠胃间结气,推陈致新;黄芩苦寒入肝胆,降泄清热,治自里达外之热,尤其是协柴胡更可以清气分郁结之热,二药相配,柴胡升清阳,黄芩降浊阴,能调转、燮理、阴阳升降之枢机,而用为主药。

方剂心得十讲第9讲妇儿科常用的方剂

方剂心得十讲第9讲妇儿科常用的方剂

吴茱萸三两、当归二两、川芎二两、白芍二两、人参二两、桂枝二两、阿胶二两、丹皮二两、生姜二两、甘草二两、麦冬一升(去心)、半夏半升,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以上的用量为汉剂。

我在临床上使用本方时,常将用量改为:吴茱萸9克,当归6克,川芎6克,白芍9克,党参6~9克,桂枝9克,阿胶6克(烊化),丹皮6~9克,生姜6克,甘草5克,麦冬6~9克,半夏6~9克。

水煎服。

本方功能温经散寒,养血暖宫。

主治妇人子宫虚寒,久不受孕,以及月经不调,或赶前,或错后,或经来过多,或逾期不潮。

兼治漏血不止,下午低热,手心烦热,少腹里急,唇口干燥,以及年过50,月经仍来潮等症。

凡血分虚寒而经血不调者,皆可用以治疗。

方中以吴茱萸辛热温中,疏肝燥脾,暖冲脉,祛里急,善治下腹疼痛为主药。

辅以归、芍养血调血;川芎血中气药,升阳开郁,行血活瘀;人参补脾肺之气,以助生化气血;桂枝温经通脉,配白芍能调和营卫缓急定痛,配吴茱萸温经散寒。

又以丹皮泻血中伏火,通脉祛瘀;麦冬清心除烦,润肺化痰;阿胶养肝滋肾,止血祛瘀;半夏和胃健脾下逆气,止呕烦,甘草补脾胃,泻心火,共为佐药。

以生姜辛温行阳,宣行经络为使药。

我曾用本方去人参、半夏,加川断炭15~30克、赤石脂12克(先煎)、艾炭30克,水煎服,治疗妇女年已50多岁,月经仍来潮,且量多。

经服上方3剂即减少,7剂即愈。

为了巩固疗效,又将汤药方3剂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每日2~3次。

追访10余年未犯崩漏症。

也曾用本方去人参、半夏、麦冬,加炮美5克、紫石英12克(先煎)、香附9克、紫肉桂5克,治疗青中年妇女子宫寒冷、月经不调、久不受孕之症。

本方与《校注妇人良方》温经汤(当归、川芎、芍药、桂心、莪术(醋炒)、丹皮各1.5克,人参、牛膝、炙甘草各2克)比较;《金匮》温经汤偏于暖肝养血而温经散寒,调经、补血、止漏的效果比较好;《良方》温经汤偏于暖肾、活血而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除血室寒凝,效果较好,临床使用时用量可适当加重些。

方剂心得十讲(三)(2)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三)(2)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三)(2)焦树德藿香正气散藿香90克、紫苏、白芷、大腹皮、茯苓各30克、白朮、陈皮、半夏曲、厚朴、桔梗各60克、炙甘草75克,共为细末,每次服6克,用水一盏、生姜三片、大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盏,热服。

如欲出汗,盖好衣被,再煎服之。

现临床上多参照原方用量比例精神,改为汤剂服用。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内伤湿冷,饮食停滞,又外感风寒,症见憎寒壮热、头痛呕逆、胸膈满闷、咳嗽气喘等。

又治中暑、霍乱吐泻,感染岚瘴不正之气,舌苔白腻、脉象滑等症。

方中以藿香辛温散寒,理气和中,芳香祛秽,表里兼治作为主药;辅以紫苏、白芷、桔梗散寒发表,芳香化湿,宣畅肺气,半夏曲燥湿降气,和胃止呕,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

佐以白朮、茯苓、陈皮健脾化湿,理气除痰,大腹皮行气利湿,生姜、大枣辛宣和胃;使以甘草益中焦,和百药。

本方在夏暑季节最常使用。

如果表邪偏重,恶寒发热而无汗者,可加香薷以助解表之力。

如兼食滞加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焦槟榔、炒莱菔子,以加强消导。

如湿盛腹泻者,可加炒扁豆、炒薏米、车前子等以利湿止泻。

本方以藿香命名,因藿香清芳微温,为醒脾快胃、振奋清阳之妙药。

正如《本草正义》所说:「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热,能祛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怠倦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但本品温和力缓,同时须配伍苍朮、厚朴、佩兰、苏叶或白朮、陈皮、茯苓等。

王好古也曾赞扬本品:「入顺气乌药散则补肺,入黄芪四君子汤则补脾」。

本方有发越脾气、调中焦升降之力,故名「正气散」。

我常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效果良好。

例如李某某,女,26岁,因八月天气炎热,吃冷饮水果太多,夜卧窗前,睡眠受寒,次日头痛发热憎寒无汗,全身酸懒,脘胀腹痛,呕吐四次,水泄三次,舌苔白腻,脉象浮滑,重按无力。

据此脉症,知为暑夏季节,内伤湿冷,外感风寒,肠胃气乱,寒湿不化,而致吐泻,表证不解而致头痛寒热。

四诊合参,诊为暑湿吐泻之证。

治以温散化湿,佐以解暑。

方剂心得十讲(十)(3)---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十)(3)---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十)(3)---焦树德三合汤高良姜6~10克、制香附6~10克、百合30克、乌药9~12克、丹参30克、檀香6~9克(后下)、砂仁3~5克。

功能:温中和胃,散郁化滞,调气养血。

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它治胃痛药无效者。

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或细滑略弦,胃脘喜暖,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

可包括西医学各种慢性胃炎(浅表性、萎缩性、肥厚性),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粘膜脱垂、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胃癌等所致的胃痛。

组方医理:本方是以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个药方组合而成,故名「三合汤」。

其中良附丸由高良姜、香附组成,主治肝郁气滞、胃部寒凝所致的胃脘疼痛。

良姜辛热,温胃散寒,《本草求真》说:「同香附则除寒祛郁」;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李杲曾说它「治一切气」,「消食下气」。

二药合用,善治寒凝气滞胃痛。

寒凝重者,重用高良姜,因气滞而痛者,重用制香附。

百合汤由百合、乌药组成,主治诸气膹郁所致的胃脘痛。

百合性味甘平,主入肺胃,降泄肺胃郁气,肺气降,胃气和,则诸气俱调;配以乌药快气宣通,疏散滞气,温顺胃经逆气。

二药合用,既能清泄肺胃郁气,又能防止百合平凉之性有碍中运,再参《本草经》说:百合能「补中益气」,王好古说乌药能「理元气」,故本方更适用于日久不愈,正气渐衰之证。

丹参饮为丹参、檀香、砂仁三药组成,是治疗心胸、胃脘疼痛的有效良方。

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吴普本草》说它「治心腹痛」;檀香辛温理气,利胸膈,调脾胃。

《日华子本草》说它「治心痛」;砂仁辛温,行气调中,和胃醒脾。

三药相合,以丹参入血分,又配以檀香、砂仁,既能活瘀滞,又能理胃气,再兼丹参功同四物,砂仁兼益肾「理元气」、「引诸药归宿丹田」,故对久久难愈、气滞血瘀、正气渐虚的胃脘痛,不但能够活瘀定痛,并能养血、益肾、醒脾、调胃。

以上这3个药方相合,组成三合汤,则既主气又主血,既主寒又主滞,治疗心腹诸痛,既能治病,又能益人,功效全面。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第十讲谈谈组方用药课件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第十讲谈谈组方用药课件

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创新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的发展趋势, 如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与中 药的结合应用。
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注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探讨中 药材种植、炮制、制剂等环节的绿色 发展路径。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除君臣药毒性的药物。
使药
引导诸药直达病变部位,或调 和诸药的药性,使诸药更好地
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
辨证论治思想
辨证
通过四诊合参,运用中医理论, 对病人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其证 候类型的过程。
论治
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 方法,选择适当的药物组成方剂, 对病人进行治疗的过程。
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教师引导 教师应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思考题的讨论,并给予必要的 引导和指导,以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 第十讲的内容,并提高其临床应用能力。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组方用药基本原则
强调君臣佐使的药物配伍,确保药效协同、副作用最小化。
焦树德经典方剂解析
深入剖析焦树德教授的经典方剂,如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等,揭 示其组方用药的精髓。
临床用药实例分析
通过具体病例,展示如何运用焦树德教授的组方用药思路,解决 实际临床问题。
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展望
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
探讨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趋势,如 中药标准化、新药研发等方面的发展 前景。
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学
结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现代科技 手段,预测中药在个性化治疗与精准 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04
现代医学对组方用药研究和 评价
现代医学对中药复方研究成果介绍
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研究
现代医学通过深入剖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揭示其多成分、多 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剂心得十讲 焦树德 2 - 放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方剂心得十讲 焦树德 2 - 放下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2 - 放下的日志- 网易博客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2小柴胡汤: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5克(或党参9~12克)、甘草6克、半夏9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服。

(本方用量参考了北京中医药大学试用教材《方剂学》):本方主治伤寒、中风邪入半表半里而出现的少阳证。

其症状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或胁下痛,或腹中痛,或渴,或利,或咳或悸,小便不利,耳聋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并能治疗妇女产后发热,或经期感受外邪,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等。

少阳经居人体半表半里之分,邪入少阳经,乃由表而传入,不可用汗、吐、下法治疗,治宜和解,勿令邪气传里。

方中取柴胡升阳达表,散半表之邪为主药;黄芩降泄退热、清半里之邪为辅药;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党参)、甘草味甘和中,补气扶正,以助抗邪外出,和解转枢,使邪气不得更传入里,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辛甘合化,以和营卫而助和解营卫之功,为使药。

我曾治一女成年病人,症状为胸胁满胀,胃脘堵闷,食欲不振,口苦耳鸣,下午低热,有时恶心,二便正常,月经正常,舌苦薄白,脉象右手滑中带弦,左手弦。

病已近2个月,经西医院检查,诊为低热待查。

询其病史为在一次感冒发烧时,自购一些治感冒药服了几次,热渐退即上班工作,二三天后下午仍发热,并且症状越来越多,曾到几家医院诊治未效。

据此症状结合脉象、病史,诊为少阳证。

虽然有心下堵闷,但问其无用下法的病史,故知不是结胸,也不是痞证。

仍投用和解少阳之法,以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如下:柴胡12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3片,炙甘草3克,枳壳10克,枳实6克,瓜蒌30克,川连5克,桔梗6克,水煎服。

进5剂病去大半。

再以上方去枳实,加陈皮10克、生麦芽10克、香稻芽10克,又进4剂而痊愈。

1972年时还治一男性中年病人,主诉为反复发作性发高烧已近2年。

每于发烧时先感发冷,继则发热,并咳吐血痰,体温高达39℃以上,共烧3~4天或1周,用抗菌素治疗2~3天,即可退烧。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补气以蜜芪、人参,补血以芎、归、芍、地。

气之滞者,行之以香附、砂仁,气之逆者,顺之以陈皮、苏子、杏仁、乌药。

理肝气以青皮、木香,泻肺气以前胡、枳壳。

沉香降肾气,菖蒲开心气,小茴治疝气,是则所宜之也。

至于血有当破者则有苏木、红花、三棱、莪术、桃仁、牛膝、归尾、刘寄奴,血有当凉者则有紫草、侧柏叶、白薇、生地,血有当止者则有地榆、梗皮、茜根。

散血以田七,活血以玄胡,化瘀血以藕节、小蓟,调经血以栀子、丹皮。

而川芎、归身为血中之气药。

除湿无如苍术,散满必资厚朴。

消肿以利水为先,虚肿以健脾为急,面肿者风,白附为止,足肿者湿,防、仁能除。

至于消食之品,麦芽消面食,山楂消肉食,神曲消果食,所宜分也。

若夫消积杀虫则雷丸、鹤虱无异,槟榔、川楝子、枳实、使君子所当选也。

化痰之药有寒有热。

黄芩、瓜蒌、川贝治热痰而入心肺,半夏燥湿而入脾经。

风痰则枳实、礞石岂可混施。

至于气行痰行,理气之品皆痰药也。

湿热为痰之源,则利水泻火。

诸药皆痰药也,学者当隅反也。

解郁以郁金为最,而香附、黑栀因症而施。

解暑以香薷为主,而扁豆、滑石平寒而用。

更将滋补以熟地、紫河车、龟板、阿胶、沙参、玉竹、天冬、麦冬。

降火则有丹皮、玄参、童便最宜。

尔其黄连、犀角能泻心火,黄芩、桑白泻肺火,龙胆、青黛、羚羊角、芦荟泻肝火,知母、黄柏泻肾火,大青叶、大黄、石膏、天花粉泻胃火,栀子泻三焦之火,赤茯苓、木通泻小肠之火是则所宜之分。

至于祛寒则附子、炮姜、吴萸、肉桂,暖胃则丁香、白豆蔻、胡椒、砂仁。

呕吐之症其因有三:因风半夏、生姜、霍香、陈皮必用;因寒则丁香、砂仁、川椒必资;因热则竹茹、芦根必问。

至若风泻则祛风葛根最妙,热泻则宜分水木通、赤茯,虚泻当升升麻可加于补剂,清泻宜涩肉豆蔻须配赤石脂。

若夫小便不通则木通、车前、猪苓、泽泻、赤茯、白茯其要也。

大便不利则当归、郁李仁、火麻仁、皂角润之滑之,大黄、葶历、朴硝、铅粉攻之决之,苁蓉、锁阳、四物、六味滋之润之,变而通之在乎人尔。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第十讲谈谈组方用药

焦树德用药心得十讲第十讲谈谈组方用药
再观其右少腹及右腰部有放射样疼痛脉象弦数因而考虑为湿右少腹及右腰部有放射样疼痛脉象弦数因而考虑为湿热久蕴煎灼津液热结为石滞塞经络气血不通而致热久蕴煎灼津液热结为石滞塞经络气血不通而致阵阵作痛发为石淋结合阵阵作痛发为石淋结合xxxxxx医院也诊断为泌尿系结石医院也诊断为泌尿系结石之情况综观脉症辨证为湿热淋兼砂石淋之情况综观脉症辨证为湿热淋兼砂石淋1717chenlichenli兼砂石淋

据治法的要求和具体情况的需要各有侧重与主次轻重等区 别。一般说药方中的药物要有主药、辅药、佐药、使药等 不同。 (l)主药:针对病情或病因,治疗主证,解决主要矛盾, 药力使用最充足的叫主药。 (2)辅药:辅助主药或监制主药,使主药更好的发挥治 疗作用的叫辅药。 (3)佐药:治疗兼证或为了使主药、辅药更好地发挥药 力而予以创造有利条件,给主药、辅药增强效力的叫佐药。 (4)使药:引导药力直达病位,或引药上升,下降、达 表、入里,或协调诸药,或矫味、赋形的叫使药。 另外,还有在热药中少加一些寒药,或在寒药中少加一些 热药,以利治疗作用的叫做反佐药。反佐药在一般情况下 不常用

另外,还有在热药中少加一些寒药,或在寒药中少加一些热药,以利 治疗作用的叫做反佐药。反佐药在一般情况下不常用。 以上是组织药方的一般原则。举例来说,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 仁、甘草)是治疗伤寒太阳病、表实证(头痛、恶寒、发热、无汗、 气喘、全身肢体酸痛、脉浮紧等)的主要方剂。方中用麻黄辛温发汗、 解表散寒为主药;桂枝辛温通阳,增强麻黄的发汗、散寒作用为辅药; 杏仁苦平利肺气而治兼症的气喘,同时杏仁苦降又能防止主药的辛散 太过为佐药;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为使药。四药配合,共达辛温 发汗,解表散寒的作用。 上述例子只是就一般组织情况而言,如果遇有病情复杂或病情严重的, 也可用两味或三味主药,二至四味辅药,三至五味佐使药,甚或六至 六味佐使药等等;但也有时用一味主药,二、三味辅药组成药方;也 有的不用辅药,只用主药和二、三味佐使药组成,甚至也可只用主药, 和使药组成药方。就是说不一定每张药方都要具备主药、辅药、佐药、 使药以及反佐药等等,主要是根据治法的要求和具体情况需要而定, 不可刻板拘泥。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5)《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5)发表者:东奇(访问人次:265)第五讲理气药本讲主要介绍具有行气、降气、破气等作用的药物,至于补气药已在补益药中讲过,不再重复。

◎皮皮味辛苦,性温。

是常用的理气药,并有燥湿化痰的作用。

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 消胀止呕:①由于肺胃气滞而致的胸闷、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胸腹胀痛等症,可以本品配合枳壳、半夏、梗、子等同用;②兼有胃热的(苔黄、喜冷饮食,脉数)可加黄芩、川楝子;③兼有胃寒的(苔白、喜热敷及热饮食,脉象迟缓)可加乌药、良;④兼有中焦湿盛的(舌苔白厚而腻、不喜饮水,脉象滑)可加茯苓、苍术等。

2. 祛痰止嗽:①对于中焦湿痰上犯或外感风寒导致肺气不利而发生咳嗽、痰多、胸闷、不思食、舌苔白腻、脉滑等症,常以皮配合半夏、茯苓、子、杏仁、炒莱菔子、金沸草(旋覆花,古时又名金沸草,近代以其花为旋覆花,全草名金沸草)、前胡等同用。

②外感证明显的,可再加荆芥、桔梗、麻黄。

3. 理气开胃:①对中焦气滞、食欲不振等症,可配麦芽、榖芽、蔻衣、神曲、山楂等同用。

有促进食欲的效能。

4. 在使用党参、黄耆、白术、山药、熟地、生地等补药时,如配合一些皮同用,则有免除产生胸闷、中满、食欲不振等副作用的功用,从而更充分发挥补药的补益作用。

(本草备要)中有皮“辛能散,苦能燥能泻,温能补能和,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为脾肺气分之药,调中快膈,导滞消痰,利水破症,宣通五脏”的记载,可以说概括了皮的功用。

皮就是橘子皮,以存放的时问长、久者为好,所以叫皮。

产的橘子皮较好,故又名广皮。

橘皮刮去里面的白东西,叫广橘红。

化橘红、广橘红、皮均有化痰作用,但化橘红化痰效力最大,对痰多、痰稠、痰白粘者适用;广橘红偏于轻清入肺,适用于外感咳嗽痰多胸闷者;皮理气消胀开胃的作用大于橘红,橘红化痰的作用大于皮。

①橘络有化痰通络的作用,常用于咳嗽、胸胁闷痛以及手指麻木等。

②橘核可散结止痛,常用于治疝气痛。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2)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2)

《用药心得十讲》焦树德(2)第二讲发散药◎麻黄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1. 发汗散寒;2. 宣肺平喘;3. 行水消肿;4. 散阴疽,消症结。

由于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

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

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黄治疗。

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喘咳的,还可以继续用麻黄治疗,这时可改用炙麻黄。

生麻黄发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

用麻黄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

麻黄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麻黄以杏仁为臂助”的说法。

喘咳的病人,如出现肺热的证侯(痰黄稠、喉燥咽干、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黄芩、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

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

麻黄除了解表平喘之外,还可以用它行水消肿。

主要用于上半身水肿明显的,或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

麻黄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水气宣化而达到行水消肿的作用。

用麻黄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①水从汗解而消肿;②小便增多而消肿;③大便水泻而消肿;④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肿消退。

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

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用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疗肾炎病的水肿,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等可以散阴疽,消症结。

麻黄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神农本草经》有“破症坚积聚”的记载。

‘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肉桂、甘草)就是把麻黄(五分)、熟地(一两)同用,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的最好例子,并摸出了“麻黄得熟地而不表,熟地见麻黄而不腻”的经验。

焦树德__用药心得十讲

焦树德__用药心得十讲

用药心得十讲第一讲用药需注意什么?1.要注意辨证论治,祖国医学几千年来逐步形成了“辨证论治·的医疗体系。

它的内容,包括理、法、方、药。

临床用‘药’要组织处方,组织处方要符合治疗‘法’则的要求,治疗法则的确立,有赖于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

所以理、法、方,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要正确地运用辨证论治,应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在临床用药方面,前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举例来说,同是热性药,附子的热与干姜的热不同,同是寒性药,石膏的寒与黄连的寒不同,同是发散药,桂枝的发散与麻黄的发散不同,同是滋阴药,麦冬的滋阴与地黄的滋阴不同;同是补肾药,熟地补肾阴,肉桂补肾阳,同是一味柴胡,在甲方中是取它的发散、和解作用,在乙方中则利用它的升提作用。

再如同是一味大黄,在不同的药方中,又可利用对它的配伍或炮制以.及用量大小的变化而改变其治疗作用,等等.我们必须学习和运用这些宝贵的经验和理论,以帮助提高医疗效果。

近些年来,有些用动物做实验的报导,也能说明这一点.例如:用滋阴潜阳药对动物神经原性高血压,有良效,但如将滋阴药、潜阳药分开试验,则降压效果均差。

用桂附八味汤则完全无效.对肾性高血压,则桂附八昧汤效果良好.单用滋阴的六味地黄汤也很好,而单用肉桂、附于则基本无效。

再如用四物汤与八珍汤做动物实验,证明二方对急性贫血状态下的动物,有促进其红细胞增生的作用,而八珍汤的效果,尤较显着。

说明了“气血双补’、‘阳生阴长’的合理性。

还有人用补中益气汤做实验,证明对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收缩作用,并能调整小肠蠕动及肠肌张力恢复的作用,对营养机能是有直接影响的。

关于这些机能的亢奋作用和促进营养吸收的影响,与中医理论‘补中益气’是相吻合的。

所以,要想避免那种不分药性寒热,不注意药量大小、配伍变化,不根据证侯虚实寒热,转化传变而呆板硬套的用药方法,就应注意结合辨证论治的理论去运用中药。

2.注意配伍变化和用量大小的变化:中药的配伍变化很多。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方剂心得十讲(四)(3)---焦树德发表者:赵东奇1173人已读真武汤(《伤寒论》)附子9克、茯苓15克、白芍9克、白朮6~9克、生姜9克,水煎服。

主治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自下利者。

此为少阴阳虚,内有水气所致。

其人兼咳(加五味子9克、细辛5克、干姜5克)、兼呕(去附子,再加生姜3克连前成12克)、兼下利(去白芍,加干姜6克)。

若小便通利者可去茯苓,此为无水。

本方也用于伤寒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不能安卧)者。

此为真气内虚,又出汗亡阳所致,急用此汤助正气温经而复其阳。

肾主水,此汤专入肾,故名真武(真武古称北方之神,北方属水)。

肾气内虚,不能制水,故以此方主之。

方中以茯苓为主药,白朮为辅药,二药入脾走肾,补土利水,伐肾邪而疗心悸;白芍酸平,敛阴和阳而益脾为佐药;附子、生姜辛热,温经、散寒,并补真火而逐虚寒为使药。

在《伤寒论》太阳病中,小青龙汤与真武汤皆用于兼有水气的患者。

但小青龙汤是治表未解有水气,内外皆实之证。

真武汤则主治表已解有水气,内外皆虚之证。

近人常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肾炎水肿难消,尿中蛋白++~+++者。

我曾用此方合越婢加术汤随证加减治疗一中年女性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不但症状和尿中蛋白消除,而且尿素氮从50左右降到正常范围,病人精神、气力、体重均增加,取得非常满意的效果。

其经验方如下:茯苓30克,苍朮10克,生姜12克,炒白芍(腹不痛,不急躁者,可不用)10克,生麻黄6~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猪苓20克,泽泻25克,车前子15克,冬瓜皮40克,制附片6~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腰痛者,可加川断20克、牛膝15克、泽兰15克。

身畏冷者加重附子(9~10克),反之,无明显肾阳虚症状者,可去此药。

小便镜检红细胞满视野者,可加生茅根30克、黄柏炭12克、小蓟20~30克。

舌苔白厚而腻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

方剂心得十讲(四)(2)---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四)(2)---焦树德

方剂心得十讲(四)(2)---焦树德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桂枝12克、白芍9克、知母12克、生姜15克、白朮15克、防风12克、麻黄6克、制附片6克、炙甘草6克,水煎两次,合在一起,分为3次服,每日1剂。

本方主治风寒湿三气杂至痹阻经络,气血不通而致的全身关节疼痛,久久难愈,而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等症。

方中桂、麻、防风温散风寒,芍药、知母和阴防热燥,生姜、甘草调胃和中。

白朮配附子温经散寒,祛寒湿痹痛捷效。

诸药共奏祛风寒湿、温经脉、止疼痛之效。

书中所说「身体尪羸」即指关节肢体僵屈变形,不能自由活动,身作羸瘦衰弱,生活不能自理,几成废人而言。

从仲景先师这一段精确简练的描述来看,本汤可用于治疗西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关节肢体变形、骨质受损的疾病。

自50年代后期,我即用本方随证加减,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病,常常取得理想的疗效。

1974年左右,我在一次内科医生业务学习会上向全科医生作了「痹证辨治体会」的学术报告,其中也介绍了用桂枝芍药知母汤随证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验方。

1981年我院李恒敏大夫在回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信时,开出了我的这张经验方,几个月后,人民日报注销了这个病人的感谢信,因而医院门诊和院部忙了起来,院领导责成我们成立了痹证研究组,专门开展了专科门诊和病房工作。

我又把桂枝芍药知母汤和《和剂局方》的虎骨散合并起来进行随证加减,定名为补肾祛寒治尪汤,同时把具有肢体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的痹证命名为「尪痹」。

短短几个月我们小组就总结了「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1981年12月在武汉市召开的「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上,我以《尪痹刍议》为题,向全国中医同道宣读了我们的文章。

1983年中华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痹证学组采用了「尪痹」这一新病名,以补肾祛寒治尪汤为主商订科研处方,进行了300多例的临床观察,研制了「尪痹冲剂」这一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药,经辽宁省本溪市第三制药厂批量生产,现已多次获奖并被评为国优产品而获全国优质产品银奖,畅销国内外,一直供不应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煌药证与经方
现代研究 当归芍药散可以抑制子宫收缩、诱发排卵、改
善黄体功能不全等作用,不仅作用于中枢,直 接作用于卵巢,促进雌激素、黄体酮的分泌。 日本中岛聪子报道,对希望妊娠的重症痛经患 者应用芍药甘草汤与当归芍药散交替周期性疗 法诱发排卵,其中以痛经为主诉的10例患者服 药1个月后症状改善或消失,服药后排卵的有6 例。
黄煌药证与经方
如伴有子宫出血者,加地黄、阿胶等,方如芎 归胶艾汤,多用于月经过多、功能失调性子宫 出血。
如产妇腹中疼痛,并见浮肿小便不利者,加白 术、茯苓、泽泻,方如当归芍药散。此方原治 “妇人怀孕,腹中痛”,后世多用于妇女胎前 产后的腹痛以及杂病腹痛。此类腹痛病人,常 伴有下肢浮肿、眩晕、白带多者。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妇科经典方剂探讨
简介
师承出身。 考取中医院校,继续系统学习。 从1977年起,焦老就担任起了中央首长的医疗
保健任务。 临床疗效好。
温经汤
温经汤
温经汤
温经汤
芎归胶艾汤
芎归胶艾汤芎归胶艾汤当归芍药散源自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
曹颖甫《金匮发微》
妇人怀孕,全恃养胎之血。因怀孕之故,周身 气血,环转较迟,水湿不能随之运化,乃停阻 下焦而延及腹痛,此即腹中痛所由来。方用芎、 归、芍以和血,并用茯苓、泽泻、白术以泄水 而去湿,但令水湿去而血分调,痛自止。盖治 疗必伏其所主。
宿食腹痛,则治以承气,得下则痛止;寒利腹 痛,测治以四逆、理中,寒去则痛止;肝脾腹 痛,则治以小建中,脾安则痛止;蛔虫腹痛, 则治以乌梅,虫下则痛止,皆不泛用止痛之药。
黄煌药证与经方
推荐剂量(g) 当归6-12、吴茱萸5-10、川芎6-12、人参5-10
或党参10-15、麦冬15-30、炙甘草3-6、桂枝 6-12或肉桂3-6、半夏5-10、白芍10-15、丹皮 5-10、生姜10-15、阿胶10-20 当归、芍药、川芎是张仲景用于治疗妇人腹痛 的基本配伍,以此为基础,可以配成几张临床 常用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