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古代)》讲稿共37页
外国教育史讲稿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后,他立即奔赴前线,受过重伤。 伤愈后不能重上战场,被委任为一所中学的校长。家乡解放后回到 当地,任区教育局长。 1947年,主动申请调回学校工作。 1948年开始担任帕夫雷什农村中学校长。
二、教育理论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理论。
(1)普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谢绝了其同桌递给他的纸条,取得了“及格”成绩,出乎老师和
同学们的意料。
三、教育实践
1、“困难儿童”问题的研究
战争使不少家庭结构和家庭生活发生重大变化,许多人生活 在为生活而挣扎的、狭隘的家庭天地里,要千方百计度过那些黑 暗的日子活下来,甚至不惜以坑蒙拐骗、卑躬屈节乃至牺牲人的 尊严为代价,从而寡情无义,尔虞我诈,使儿童深受家长恶劣习 气和家庭生活流弊的毒害。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教育、自我尊重、自我监督、自我 完善,那么用任何方法、任何手段,即便是残酷手段,也无法 根除抄袭、夹带、偷看和提示。”
苏霍姆林斯基在奥努夫耶夫卡完全中学任课期间主持一次 物理课考试。他改变了以往不信任学生的“严格监考”和严防学 习上的落后生作弊抄袭别人答卷的办法,采用了启发和鼓励学 生自觉、自尊、自重,依靠自己努力,调动自己掌握和了解的 知识完成考试的办法。结果物理课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布拉琴科
“快乐学校”采取许多医治儿童身心创伤和帮助孩子健康成
长 的各项新颖措施和活动:到“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健康 的 源泉)”去学习,到“劳动世界”去旅行,开展“幻想之角”、 “云雀
节”、“健康乐园”、“欣赏大自然的音乐”、“小鸟医院”、 “爱护生活
3、1958年,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文化教育素养。
“我开始一课接一课的把孩子们领到永远常新的、取之不尽的知 识源泉——大自然中去,到果园、森林、河边、田野去。我跟孩子 们一到学习用词语表达事物和现象的细微差别。云雀在天空中歌唱, 延伸到天边的、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和风掀动了层层麦浪……在百 年老橡树间,在茂密的森林里,清澈的溪流潺潺作响,而在小溪的 上面,黄鹂唱着它那纯朴的歌……必须确切而优美地说出这一 切…..我开始把在大自然环境中上课叫做到生动思想的源头去旅 游。”
《外国教育史(古代)》讲稿
19.经院哲学(哲学与神学糅合)是 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基督 教哲学,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神学体 系,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因 其一生博学多识而有“天使博士” 之称,人性论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石, 他把学习分为两种:发现、在教学 中进行学习。
20.古罗马教育家奥古斯丁把柏拉 图的回忆说改造成为适合基督教需 要的先验论的认识论,并在其专著 《忏悔录》中提出教育应为神学和 教会服务的思想,强调教会教育应 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并提出了 “原罪论”、“赎罪论”、“禁欲 论”、“灵魂不灭论”,并主张将 《圣经》列为教育的主要教材。
30.莫尔的教育思想: ⑴主张公共、平等、普及的教育。 ⑵要求通过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全面 发展的人。 ⑶提倡直观教学法,采用民族语言 教学,注重发挥理性,尊重儿童人 格。
31古典时代的智者派教育:
古典时代是希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
以智者的出现为标志,希腊(尤其是雅 典)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所 谓智者(又称诡辩家),在前5世纪后 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智者对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所作出的贡 献尤为突出。正是由于智者的出现,希 腊教育思想才真正成型。
(1)注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2)重视人文学科教学。 (3)尊重儿童人格,重视儿童个性
及学习兴趣。 (4)注重教学中思想情感的陶冶。 (5)重视教师的作用。
34.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
批判陈腐的经院主义教育,提倡个性自由、
和谐发展的世俗教育 主张培养明达善良之人,强调后天教育与学 习的作用 重视文雅学科的陶冶价值,注重语文内容的 教学 认为学习既需要勤奋努力,又需要培养浓厚 兴趣 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主张师生友 爱和睦
11.柏拉图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有许多著 作完整保存下来的思想家,并创立了欧 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 体系。柏拉图把人分成金质的人、银质 的人、铜铁质的人三种。柏拉图最早阐 述了幼儿教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柏拉 图将灵魂分为理性、意志、情欲三部分, 从而最早确定了心理学的问题及其在教 育理论上的运用。柏拉图在教育史上首 次明确地把“四艺”(算术、几何、天 文、音乐)列为教学科目。西方教育史 上的“三艺”是由智者派创设的。
外国教育史部分
第一篇外国古代教育第一章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史前的教育一、教育的起源(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观点: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
认为动物界也存在教育,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种类,出自遗传本能,自会将其“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是当时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观点:根据原始社会中系统知识、教材、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尚未形成的事实,断定原始人的教育过程都是无意识的,儿童仅凭观察和尝试成功的方法,学习如何使用弓箭与射击等活动,其技巧几乎全部是通过失败与重复模仿学到的,是一种心理现象。
(三)教育的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史学家米定斯基观点:源自恩格斯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
劳动是人们的认识的主要源泉,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
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
(四)教育的需要起源论代表人物:中国教育理论家杨贤江观点:认为上述三种观点不够准确,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样的,除了劳动经验以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
教育应该是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
二、史前教育概况原始社会分为:1.前氏族时期共同生产,共同消费,无阶级,无剥削,儿童属于部落公有。
教育便是由成年人在生产劳动中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
2.母系氏族时期使用新石器,幼小儿童在妇女身边受教育。
七八岁男女儿童后按劳动分工分别接受教育,包括社会生活知识和宗教道德教育。
3.父系氏族时期发明了金属工具,实行金、石、木工具并用,并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游牧/农业)。
外国教育史(课件)
工业革命对教育的 影响
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社会需 求与技术进步,教育开始关 注实用技能与工业的发展。
布朗李和伯曼的教 育改革
布朗李和伯曼等人主张普及 教育与改革学校制度,为现 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前卫教育运动和民 主教育运动
20世纪的前卫教育运动注重 个性发展,民主教育运动强 调教育公平与人权。
当代的教育发展
外国教育史(课件)
外国教育史课件旨在探索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文明到当代教育体系,帮 助我们理解世界各地的教育模式与发展趋势。
概述
1 教育的定义和意义
2 为什么需要学习外国教育史
教育是培养人的各种能力的过程,对个人、 社会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外国教育史,我们可以了解各种 文化背景下的教育体系,拓宽自己的视野 与认识。
古代的教育体系
古埃及、希腊、罗马 等文明的教育体系
这些文明注重培养公民道 德、体育和知识。古希腊 的哲学和科学思想对教育 有深远影响。
古印度和中国的教育 体系
印度的教育重视宗教和哲 学学习,中国追求全面人 才,强调儒家思想与科技 教育。
中世纪欧洲的教育体 系
教会在中世纪起主导教育, 宗教教育与拉丁文学习占 主导地位。
美国和欧洲的教育体 系
美国强调综合素养与创新 能力,欧洲注重社会公平 与多语言教育。
日本和韩国的教育体 系
日本的教育注重学科专业 与纪律,韩国则强调竞争 与学术成就。
பைடு நூலகம்
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 趋势和热点问题
各国教育体系受到社会、 经济和科技等因素的影响, 面临着不同的挑战与发展。
结语
外国教育史的启示和借鉴
外国教育史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在 当代教育中寻求创新与改进。
外国教育史(古代)课件
公元前9世纪以前,以家庭教育为主;
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了“古儒学校”,教师称作“古 儒”。
2009年考研真题 在公元前8世纪以后出现于古印度的婆罗门学 校中,教师被称为( ) A “拉比” B “古儒” C “书吏” D “校父” 答案:B
(二)佛教教育
教育思想
教育场所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学习年限
学习用黏土做泥板,并在上面画平行线,然后再学习书写和阅
读,这类学校被称为“泥板书屋”。 教学方法主要是师徒讲授制,即教师先示范,学生再操作, 教师随之纠正。
二、古埃及的教育
学校类型 相关说明
法老于宫廷中设立,主要招收 皇子皇孙和朝臣子弟,学生学 业完成后即被委任为官吏
以培养僧侣为目的,注重科学 技术教育,也是当时的学术中 心 约创办于中王国时期,主要培 养从事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 期为12年
吏的学校。 巴比伦的学校通常附设在神庙中,分为两级:①初级学校, 主要教授读写;②高级学校,除学习读写外,还要学习文法、 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二)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学生在学校最初接受普通教育,教学内容重视语言,尤为重 视书写能力,此外还有阅读、翻译、计算等。之后接受专门教 育,如神学、法学、医学和音乐等。 有些寺庙设有专门训练写字(楔形文字)的学校,学生首先
教育过程(11年选择题) ① 0--7岁:在家接受母亲的教育;
② 7--12岁:进国家体育馆接受以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
掷铁饼和投标枪)为主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道德灌输以及严 酷的身心磨练,培养儿童勇敢、坚毅、顺从、爱国等品质; ③ 18--20岁:青年军事训练团(埃弗比)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 ④ 20--30岁:驻扎边境,进行实战训练;30岁,通过考核获得国
外国教育史讲义
•五、论学校改革•(一)对当时学校的批判•1、“当时的学校不是为整个社会设立的,而只是为富人设立的”。
•2、当时学校的腐败、严酷,使“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的才智的屠宰场”。
致使大部分学生厌学离校,改习其他职业,勉强留在学校里的学生,“没有获得一种认真的或是广博的教育,获得的只是一种荒谬的和害人的教育。
”•3、“只要一年功夫就可以精通的事情,它们却把心智用在那上面长达五年、十年、甚至十年以上之久”。
••4、“本来可以和缓地输入智性中的东西,却粗暴地印上去,不,简直是塞进去,打进去。
本来是可以明白地和明亮地地放在心智跟前的事情,却去晦涩地、迷惑地、错杂地看待,好像它是一个复杂的谜语似的。
”•5、儿童在学校里不是学习实际的事实,儿童的头脑里“充满字句的皮毛,充满空虚的鹦鹉学舌似的空话、充满无用的意见。
”••夸美纽斯借用卢比勒斯话说:“当我想到学校教导孩子所用的日常方法时,我就觉得它像是费力设计出来,故意使教员与学生都非付出巨大的劳动,感受重大的厌倦,受过无穷的麻烦,花费最多的时间便不能教会拉丁文或学会拉丁文似的”。
卢比勒斯不无讥讽地说:“整个制度一定是经由一些邪恶的和富于嫉妒心的天才、人类的敌人,介绍给学校的。
”•夸美纽斯还以自已的亲身学习经历来表明旧式学校的迂腐,他痛心疾首地回顾道:“我是一个不幸的人,我便是数以千计的人们中的一个,悲惨地丧失了一生一世的甜美的青春,把生气勃勃的青春浪费在学校的无益的事情上面。
”他满怀忧伤地说:“我一想到我的浪费掉了的青春,我的胸中便常常发出叹息,我的眼睛便常常流出眼泪,我的心里便常常充满了忧愁。
”•(二)论改革学校教育的理念•他决心竭尽全力,投身于改革学校的事业中。
他认为“指出我们的教师是怎样把我们领向错误的,我们就能指出避免这种错误的方法。
”•夸美纽斯认为,改良学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他认为新的教育体系应具备六个特点:第一,教育之门对所有的人开放;第二,学校里应传授使人变得有智慧、有德行、能虔信的科目;第三,教育是生活的顶备;第四,废除强迫的、严酷的、鞭笞式的教育,实施自然的、和缓的、快乐的教育;第五,改革虚伪的、表面的教育,实施真实的、彻底的教育;第六,实施班级教学,求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古代希腊的教育
1. 数是万物的本原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擅长数学研究,当其从哲学上探讨万物本原时,便发现了数 量关系乃是事物的共同属性,因而将这种不具形体的、普遍的和抽象的“数”看作万 物的本原,并以此说明宇宙万物的生成过程: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 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水、火、土、气四大元素,产生出一 切物体。
公元前11—前9世纪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荷马时期,因这个时期的资料主要来自 《荷马史诗》(Homer’s Epic),因而得名。《荷马史诗》相传为生活在公元前8世纪 的盲诗人荷马(Homer)所作,包括《伊里亚特》(Iliad)和《奥德塞》(Odyssey) 两部史诗,保存了希腊青铜时代后期和黑暗时代(指迈锡尼文化消失后的300年)的丰 富信息,在教育、宗教和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荷马时期的希腊处于从氏族制度向奴 隶制度的过渡时期,尚未出现学校。公元前9世纪初,希腊人建立了许多城邦,斯巴达 (Sparta)和雅典(Athens)的教育具有代表性。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文化在后世欧洲 的文化发展史上打下了深刻烙印。
二、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一) 希腊本土教育的变化
第一,雅典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不同了。过去的培养身心和谐发展和英勇善战的公 民的教育宗旨到这时已不明显了。
第二,埃弗比团的训练发生变化。公元前338年,希腊失去政治独立以后,埃弗 比团的训练由单纯的军事体育训练改为军事与学园教学相结合的教育,强制改为自愿。
第二节
古代希腊的教育理论
一般将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分为三个发展阶段:① 萌芽阶段:《荷马史诗》 中有关于英雄人物阿喀琉斯(Achilles)教育情况的记载;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 出了较为丰富的教育主张;塞诺芬尼(Xenophanes,鼎盛年约公元前540—前 537)进一步发展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外国教育史-古代史
三 、古罗马教育
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二、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西塞罗、 昆体良、奥古斯丁)
共和 早期
典型的农业城邦国家
家庭既是社会的基层组织 ,又是教育儿童的中心 内容: 1.农业生产的知识和经验;2.军事方面的知识技能; 3.利用民谣 、诗歌以及《十二铜表法》对儿女进行简单的 家庭教育 读写教育 培养目标: 既是合格的农夫 ,又是勇敢的士兵 核心: 道德-公民教育
完备)
教区学校-位置(牧师所在村落) 、设施(规模较小,设备简陋) 、
内容( 一般读写算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识)
主要学习内容: 以《圣经》为主的神学和“七艺 ”; 以基督教的教义作为最
基本的教育 、教学内容
基督教教育
对教育的评价: 1.局限性- 内容宗教中心; 管教过于严格 2.优点-保存古代文化 ,发展封建文化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
亚里士多德
1.社会作用 ,对于巩固女里住政治统治起着巨大地作用
教育的 2.强调教育是国家的职责
作用论 3.重视教育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认为人形成为人的三个因素是天性、
习惯和理性
论体、德、智 、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主要内容: 1.体育- 目的
2.道德教育- 目的 3.智育- 内容、 目的 4.音乐教育-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原因、 目的
《理想国》 中
的教育观
教育 读写算等 体系 尤其重视体操和音乐
高等教育: 四阶段-意志教育阶段(18-20); 发展
智慧阶段(20-30); 继续学习阶段(30-35)-哲学 王(50左右) 特点: 1. 以英才教育为中心 ,是一种领袖教育 , 以培养国
家领袖为目的;2.实施考核 ,层层淘汰 ,保证少数体、智、
外国教育史 第一章史前教育和东方古国的教育PPT课件
(3)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 括传递生产知识和经验,让儿童学习行为规范、 氏族的禁忌、部落的习俗和传统等。
(4)受原始文化“泛灵论”的影响,宗教 教育成为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
(5)由于原始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多 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原始社会教育 的方法主要一种模仿的方法。
3.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问题 (1)怎样使为少数人和特权阶层服务的学 校教育变成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教育,变成普及的、 大众的教育; (2)怎样使偏重文字方面的学校教育与人 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教育和生活教育有一 个合理的结合,并且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
(3)怎样使学校教育一方面能够保存人类 文化教育中最好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出 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的人才
在埃及的学校教育中,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
(1)注重道德品德的培养。 (2)练习书写。 (3)练习词令。 (4)重视数学和计算。 在教学方法上,古埃及的学校主要采取以下几 个方面的方法: (1)以机械教学为主。 (2)教师多利用问答方法,但不注意引导学生 进行思考。 (3)重视体罚。
三、古印度的教育
印度也是世界文明古老的发祥地之一。公元 前2000年中叶,北部的雅利安人部落进入印度, 征服了当地人,建立了王国。
1、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后,就逐步形成了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其中 婆罗门是僧侣祭司,刹帝利是军事贵族,以上两 个属于高级种姓,是特权阶级。吠舍是是农民、 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不属于再生 种姓,是没有权利的奴隶,为非“再生”人。
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个是满足生活实践需要的必要的训练,二是关于 各种精心设计礼拜的步骤或形式的训练。因此, 原始社会教育的性质就是一种用“泛灵论”来说 明和解释生活的教育;是一种通过实践教育和理 论教育的训练,达到敬畏神灵和膜拜神灵的教育; 是一种服从、保守和适应生活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完整讲义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具有银质的人这一阶段完成后结束教育生涯,成为军人。 20~30 岁,学习四艺和哲学,发展心智,完成后成为行政官员。 30~35 岁,研究辩证法,成为哲学家(高级官吏) 35~50 岁,入世修行,成为哲学王,即最高统治者。
第二章 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教育
第二节 古罗马的教育
王政时期:BC8 世纪~BC6 世纪 共和时期:BC6 世纪~BC1 世纪 帝国时期:BC1 世纪~AD5 世纪 (一)共和时期的教育 1、共和早期 1) 社会背景: 平民和贵族都是罗马公民, 享有同样的政治权利; 生产形式主要是小农经济, 平民基本上是农民。 2) 教育模式:农民—军人教育 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以道德-公民教育为核心。内容有骑马、角力、游泳; 《十 二铜表法》 ;简单的读写算等。 男童到 16 岁成为公民,开始服兵役。 2、共和后期 1)社会背景 BC3 世纪开始,罗马不断扩大版图,商业和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奴隶与奴隶 主、平民与贵族、元老院贵族与商业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和斗争。BC3 世纪罗马兼并意大 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城市,BC146 年,罗马征服希腊本土,希腊文化与教育流播到罗马。 2)教育体系 7~12 岁入私立的小学,教学内容是读写算。贵族子女主要接受家庭教育。 12~16 岁入文法学校,学习文法为主。开始只有希腊文法学校,学习《荷马史诗》及 其他希腊文学; 16 岁后,进入修辞学校或雄辩术学校,BC1 世纪中叶建立拉丁雄辩术学校。 3、帝国时期
第二节、古希腊的教育
一、斯巴达的教育 (一)地理背景 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 四周环山。 是一个地理上比较封闭的农业 城邦。 (二)社会结构 统治者:斯巴达人,约 9000 户,30000 人。 社会阶层 平民: 皮里阿西人,约 30000 户。 奴隶:希洛人,约 300000 人。 政体:军事奴隶主贵族专政。 (三)教育模式 1、 教育目的:培养身强力壮、效忠国家的武士和统治者。 2、 教育特点:军事体育教育 3、 教育过程: 1) 0~7 岁:由父母养育 2) 7~18 岁:进入国家教育场所进行宫事教育。教育的内容是五项竞技,包括赛跑、跳 跃、掷铁饼、投标枪和角力。此外还有骑马、游泳和射箭等。同时也进行政治、音 乐教育。 3) 18~20 岁:进入高级军事训练团(Ephebia),进行正规军事教育。进入之前要经过多 次鞭打等形式的考验。 4) 20~30 岁:开往边疆实战训练,到 30 岁成为正式合格的公民。 4、 女子教育受到重视,其目的是培养强健的母亲和防卫本土的能力。 资料一、斯巴达青年到 30 岁成为公民后,被迫与国内最好的姑娘结婚。为防止父亲对子女 的偏爱,国家宣布,儿童生下来一个时期后,他就成为所有父亲的儿子,所有成人对儿童都 有同样的职责。 资料二、公民到 45 岁离开兵役生活,被安排作国民军,职责限制在地方部队活动和教育青 年。到 60 岁(男性平均年龄是 25 岁)成为年长的政治家,在国会中服务。 二、雅典的教育 (一) 地理状况 位于阿提卡半岛,境内多山,有大量优质陶土、大理石和银矿,还有优良的港湾,有利 于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原是一个农业国,公元前 7~6 世纪工商业得到很大发展。 (二) 社会结构 农业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争夺政治权利导致雅典政治生活的民主气氛。 经过一毓政治改 革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政治格局。 贵族:农业贵族和工商业奴隶主 社会阶层 平民:农民和手工业者 奴隶 (三) 教育模式 1、 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几方面和谐发展的、服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上层人 物(商人、武士和政治家) 。 2、 教育特点:和谐发展的教育 3、 教育过程: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古代东方国家的教育
一、 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一) 两河流域历史概况
亚述地处两河流域北部,其历史分为早期亚述、中期亚述和亚述帝国三个时期。 在早期亚述时期形成了以亚述城为中心的国家。 在中期亚述时期,国王成为实际上的专制君主。 从公元前10世纪末叶起,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亚述人建立起一个地跨 西亚和北非的帝国。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其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 国所瓜分。
二、 古代埃及的学校
(一) 古代埃及学校的主要类型
1. 宫廷学校
2. 职官学校
宫廷学校是由古代埃及法老设在王宫 内的一种学校,主要以皇子、皇孙及 贵胄大臣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也从 一般奴隶主子弟中选择优秀者入学。 法老邀集文士进行教学。
职官学校也称为书吏学校,大约 出现于中王国时期,是一种由政 府各部门创建的、培养政府各机 关合格职官的学校。由于政务繁 忙,仅有宫廷学校已难以满足需 要,政府部门不得不设立学校以 培养所需要的职官。
在科学上,苏美尔人是用10进位法和60进位法计数的。现在的计时法(1小时分 为60分,1分是60秒)源于苏美尔计数法。
苏美尔人还在天文学上改进了阴历置闰月的方法:1个月被分成4周,每周7天, 分别用日、月、火、水、金、土、木七位星神的名称命名。
二、 亚述和巴比伦的教育
(一) 两河流域学校的产生
1. 学校诞生于寺庙
第二节
古代埃及的教育
一、 古代埃及历史概况
约公元前4000—前3500年,古代埃及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关系的萌芽,约公元 前3500—前3100年,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渐形成。
约公元前3100年,古代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了埃及,孟菲斯城最终成为埃及的 政治文化中心。美尼斯及其后继者建立了一个由埃及国王—法老统治的集权国家。
外国教育史
• 5美国教育(殖民教育,美国于1778年独立) • 文实中学富兰克林于1751年在费城创建。是美国中等教育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学校即对学生进行升学 教育,也教给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以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也招收女生,从而使美国中等教育从完 全古典升学预备性的文法学校向实际生活迈进。 • 巡回学校 学生不动,老师运动。是“学区制”的萌芽。 • 1816年达特茅斯学校法案,为私立学校确立了法律依据。美国殖民地时期的高等院校大多由各宗教团 体或慈善家创办,经英国王室或殖民地立 法机关特许,一般不受殖民地当局的制约,由董事会管理, 具有较大的独立性。然而, 在独立战争以后,美国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关闭或改建早期设立的教会 大学或私立学院 ,结果遭到强烈反对和抵制,引起无数争端,直到1817年达特茅斯学院诉讼案才暂 时结 束这场争论。达特茅斯诉讼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桩关于高等教育的诉讼案,该案的判决 导致美 国公、私立高等院校的分离,确保了私立院校的自治权,并促进了院校间的竞争 以及整个高等教育 多样化的发展,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高校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和启示作用。 • 第十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16年考) • 自然后果法:是卢梭提出的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即让儿童经受由于自己的过失导致的后果,这些后 果可能对自己产生不利的影响,从而纠正自己的过错行为,这样的做法可以使儿童行为保持的更久, 有利于儿童自身发展。 • 1自然人比公民的优越性:
• 相同点:古典科目构成人文主义课程的基础和主体;强调教育与 社会的联系;重视古典语言,模式本民族语教学,母语在教育中 的地位甚低;早期人文主义教育后来走向了形式主义 • 2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社会上层运动)P126 •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 3马丁.路德 教育权由国家而不是由教会掌握;由国家推行普及义 务教育。(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义务教育”也是国家主义思潮 的体现) • 4耶稣会是由天主教倡导“反宗教改革”时成立的。他认为控制了天 下精英,就等于控制了整个国家。(二八定律) • 第八章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 1《世界图解》是西方历史第一本有插图的教材;《母育学校》 是西方历史第一本学前教育著作;《大教学论》是独立教育形态 的开端,西方历史上第一本教育著作。 • 2泛智 研究,来源于培根的 泛知识
外国教育史第一章PPT课件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婆罗门教育的主要形式。
1)公元前9世纪前——家庭教育 对象:3—5岁的婆罗门子弟和几个刹帝利、吠舍子弟 内容:《 吠陀经》 方法:死记硬背 2)公元前8世纪后——“古儒学校” 对象:刹帝利、吠舍子弟 年限:一般为12 年 内容:《 吠陀经》、六科(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 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 以及一些基础性的与读经有关的学 科。 方法:体罚、学习领会、导生制
另外,重视教师,认为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 业,要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教师,视教师为儿童 精神上的父亲。
总之,希伯来的教育是一种宗教和道德训练 的过程。教育事业是一种神圣的事业。这样,在 希伯来,教育工作者受到尊重,教师的语言被看 作是上帝的语言。另外,希伯来的教育也影响了 以后的基督教教育,使教育成为宗教的重要工具。
2、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 1)历史基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2)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 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马克思:没有文字的记载的历史,就不是历史) 4)政治基础:国家的产生,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 要
第二节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位于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 河和底格里斯河)。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 文化。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城兴起。到汉谟拉 比(前1792-前1750,巴比伦的第六位国王)王 朝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种形态。在原始 社会里,教育活动一般是与生产活动、家庭生活、 宗教仪式,以及禁忌活动等融合在一起的。从总 体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还是处于初级 的阶段,它是与原始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一、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1、代表人物: 法国的利托尔诺 英国的沛西·能 2、观点: 1)教育是一种在人类社会范围以外,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已产生的现 象;2)教育在人类社会中只是不断改变和演进,获得某些新的性质,人类教 育的只不过是动物界教育的延续。3)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的基础,动物为 保存自己种类,出自遗传本能把“知识”、“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 所以,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 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 3、理论基础:庸俗进化论 4、评价 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外国教育史》课件
02
中世纪外国教育史
基督教的教育
教会学校
基督教教育在中世纪欧洲占据主导地位,教会学校是其主 要的教育形式。这些学校主要教授宗教教义、道德规范和 基本的读写能力。
修道院制度
修道院不仅是宗教修行之地,也是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 场所。许多著名的学者和作家都在修道院里学习或工作。
教士的角色
教士在基督教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精神 领袖,也是教育者。他们向信徒传授宗教知识,同时也关 注信徒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强调学科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主张通 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现代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制度
国家通过立法保障适龄儿童接 受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并要
求家长送子女入学。
中等教育制度
中等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 教育两种类型,为学生提供多 样化的选择和发展机会。
高等教育制度
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 生等层次,为学生提供专业知 识和研究能力的训练。
03
近代外国教育史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总结词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个性解放和自
由。
教育内容与方法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注重古典文学、艺术 、历史等学科的学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
法,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强调个性、情感和感官的满足,提倡以人 的需求为导向的教育。
主张教育应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强调教 育实践的重要性,提倡教育方法的革新。
A 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人的个 性发展,提倡教育内容应符合儿童
的兴趣和需求。
B
外国古代教育史[1]
外国古代教育史第一编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教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教育现代人类学、考古学证明:从猿到人曾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岁月。
从猿到人,中间有个“过渡期间的生物”,恩格斯称之为“在智力和适应能力都比其他一切猿类高得多的一种猿类”,或称之为“正在形成中的人”。
(见《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正在形成中的人使用天然工具,从事劳动,从而使“过渡期间的生物”进化为人。
完全形成的人和前一种人的区别在于能制造工具,从事劳动,把自然界提供的材料改造成为人类的财富。
真正的人类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成群而居”的,由“原始群”发展成为人类社会的第一阶段,即前氏族公社时期,大约距今三百五十万年或三百万年。
由原始群进入氏族社会这一缓慢的渐进的历程,在不同地区表现了不同形式。
森林地区的人以农业为主,辅以狩猎;高原地区的人以畜牧为主,逐水草为生;普通地区的人以务农为事,兼营畜牧。
在三者之中,最末一类的发展条件最好,并成为以后社会发展的主体。
由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到里海盆地和伊朗高原这一广大地域,印度河谷地区,东南欧洲地区,我国黄河流域,都属这一类型,它们发展成为近似农村型的居民点,农牧以外,还逐渐有了手工业。
原始社会是共同劳动、共同享用的社会——公社。
因为无剥削、无压迫,公社的一切大事都由成员以民主方式处理;因为没有侵占和掠夺,公社彼此间的战争是少见的。
这些因素使得生产发展迅速,文化也逐渐繁荣起来。
所谓文明古国就产生于这一带。
原始社会的教育便以这些地区较为发达。
但是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关于那时的教育情况,不得不依靠考古学者掌握的资料来推断,或就现存的具有原始性的民族的教育活动来揣测。
现在且以这些为根据,略述原始教育的大要。
一、教育起源于劳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两书中,科学地论证了人类是通过使用工具、制造工具和从事劳动而由古猿进化为人的;而且古代的人们和自然作斗争,必须合力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