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美国政治
《美国队长3:内战》观摩学习有感:自由和秩序的博弈
《美国队长3:内战》观后感:自由和秩序的博弈在我们已经习惯了美国漫威电影在打斗上带给我们感官的刺激享受后,漫威再次把美国漫画提升到新的高度,在《美国队长3:内战》中带领我们进入到自由和秩序的选择以及相关思考中。
电影一开始就是美国队长以及他的伙伴们追捕反派,眼看就要大获成功,反派中的一个小头目为了报复美国队长他们,引爆了自己身上的炸弹,美国队长他们因为处理不及时,炸弹造成了无辜平民的死伤。
由于之前也有几次行动对平民造成伤亡,这次的事件成了导火索,直接促使了世界上的117个国家提出了协议,要求这些超级英雄们签订协议,在各国的监管下执行任务。
于是,超级英雄分成两派,一方以钢铁侠为首支持协议,另一方则以美国队长为首反对协议,双方因为意见的分歧而大打出手。
在这里,观众在导演的电影手法作用下也陷入了跟这些超级英雄一样的疑惑,是支持协议,还是反对协议呢?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纸协议签不签的问题,实际上这是自由和秩序择其一的问题。
签下协议,意味着你从此是世界政府的公务员,政府指哪你就都打哪,至于该不该打,这不是你该考虑的,这实际上就缔造了一种秩序。
而不签协议,意味着你的行动是非法的,出了事政府不但不负责,而且可能会追捕你,但你却可以凭自己的自由意志判断政府的行动,自主做出自己的选择,这表达的是自由。
现在,二者在电影里展开了博弈,并因此上升为打斗。
那么二者孰是孰非呢?缔造秩序的确有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但是过分要求秩序,就很容易为了求得表面上的稳定而不择手段,比如钢铁侠为了逼迫绯红女巫签协定而把她软禁起来。
当秩序不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仅仅是为了易于控制某些人时,这样的秩序比战争带来的混乱要来得更可怕。
那么自由呢?我们知道自由是人生而为人的天生的权利,当然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是自由意志是必须拥有的,只有当人能够总有思考时,人才有了人性,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的光芒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就是冲破教会束缚的自由。
美国队长正是基于此才会反对这个协议。
美国的三权分立
即便出现如《空军一号》中美国总统被劫持的突发事件,对 美国政局的影响甚微,更不会发生封建社会那种血雨腥风的夺权 之争。从这个角度看,三权分立制无疑是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大里 程碑,但人类政治文明总在不断发展,三权分立制也随之暴露出 其致命的缺陷。
国会不批钱,政府要关门 1995年11月,美国国会与白宫在“平衡预算”问题上没有 达成一致,国会迟迟不批准政府预算,致使政府的所有行 政机构,除了实在关不得的少数机构之外,其余一律由于 没有经费、没有工资而关门了。当时正值圣诞节,克林顿 总统十分狼狈地自己掏钱付电费,才使得首都华盛顿著名 的“第一圣诞树”的彩灯没有熄灭。这一僵局整整持续了 七天。 政府会关门?对于中国人来讲,这像天方夜谭一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在美国,政府所有的开支都 必须经过国会的批准,国会不批准,政府无法获得一分钱 的拨款。因此,如果政府的预算在国会通不过,那么,政 府就无法获得财政拨款,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政府 也只好关门。
相互制约
目 的 权力与权 力的平衡
完成填图后思考:
三种权力相互制约的目的 是什么?
1.立法权 受到什么 制约? 司法审查 决定法院的设立、法官任命; 决定法院预算和法官的薪俸; 联合各州推翻最高法院裁决; 弹劾法官。
3.司法权受 到什么制约?
白 宫
最高法 院可宣 布总统 法令违 宪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 的法律
总统提出设立国安部的法案 ↓ 国会批准 ↓ 正式成立
二、美国三权分立制的核心内容
问题探究二:三权如何“制衡”?
第二步,情境分析:根据美国三权分立制,下列事项可能采取什么 样的程序?
☉美国为伊拉克战后重建拨款数百亿美元。 总统提出拨款法案 ↓ 国会提出预算法案 ↓ 总统签署 ↓ 正式拨款
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霸权
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霸权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指出文化具有社会作用,是文化具有统治功能的理论。
美国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霸权表现形式,其实质是美国价值观的传播工具,是美国文化霸权的载体。
美国电影以洗脑的方式扰乱他者的文化认同,贬低矮化东方,并用特效等手段掩盖其思想的乏味,侵蚀着他者的本土文化。
标签:文化霸权;主题价值观;矮化东方;思想贫乏文化霸权是由安东尼奥·葛兰西根据其自身的政治阅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的一个概念。
他认为在特定的时期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社会领导权和文化领导权,就需要通过赢得被统治人民的同意,通过被统治阶级的自愿的赞同来获得,而不是通过压制或暴力来获得。
通过这种方式管理和控制被统治阶级要远比使用暴力达到这一目标有效得多。
问题的关键不是统治阶级使用暴力强迫被统治阶级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是他们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使被统治阶级主动、乐意接受其道德理念、政治觀念和社会价值观念。
一、美国电影中的主题价值观1.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是大部分美国人崇尚的重要价值观,也是好莱坞电影的主旋律之一,成就并标榜了好莱坞电影。
就像《007》的主角邦德,总是独来独往,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胆识打败对手,可以说以“邦德”为代表的美国式的英雄是一位集智慧、胆识与浪漫气质于一身的人物。
古往今来,无论历史如何演变,人们始终有一种不变的心理,那就是崇尚英雄。
美国大片中这种英雄的塑造,将我们对英雄的幻想实体化,同时借此提升美国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影片中的邦德在面对看似绝对小可能完成的任务时,仍能出奇制胜,化险为夷,潇洒地拯救人质完成任务。
貌似邦德就是一位无所小能的“超人”。
个人主义、进攻性和绝对的自信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特质,这也在邦德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正如自由民主是美国精神的符号,个人英雄主义已成为美国电影的精髓和灵魂。
比如影片Transformer,面对机器人的攻击,人类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助,而仿佛只有美国的科技和军事才能与之抗衡。
透视美国的观后感
透视美国的观后感简介《透视美国》是一部由某著名导演执导的影片,该影片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美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面貌。
观看这部影片后,我深受触动,对于美国的种种现象和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美国多元的社会在《透视美国》中,我深刻领略到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性。
电影中展现出了来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美国人,他们在一个地方和谐相处、共同生活,构成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景象。
电影中通过讲述一位移民家庭的故事,反映了美国移民梦的魅力和多元文化的融合。
这使我对美国社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美国的文化特色《透视美国》通过展现美国的文化特色,让我对美国文化的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首先,美国的电影文化在全球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电影中展示了美国人对电影的热爱和追求。
我被电影中的精彩剧情和高水准的制作所吸引,感受到了美国电影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美国的音乐文化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中穿插了美国流行音乐的经典作品,这些音乐不仅仅是影片的背景音乐,更是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通过这些音乐,我了解到美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美国的政治体系《透视美国》在揭示美国政治体系方面也给我带来了新的认识。
首先,电影展示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和政治运作的一些细节。
通过这些场景,我了解到美国政治的复杂性和繁琐性,以及政治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其次,电影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美国社会问题的政治辩论。
通过这些辩论,我看到了美国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参与,以及不同政治观点之间的碰撞和冲突,这使我对美国政治体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美国的问题和挑战《透视美国》也展现了美国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使我对美国社会有了更细致的观察和反思。
首先,电影中揭示了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问题。
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电影向观众传递了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情况。
这让我深思社会公平和公正的重要性。
其次,电影中还描绘了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
通过讲述不同种族背景的人们的生活,电影勾勒出了美国社会在种族融合方面取得的成就,但也展示了一些种族歧视和偏见的存在。
从漫威英雄电影 看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doc
从漫威英雄电影看美国的文化帝国主义漫威电影作为典型的美国式英雄电影,表面上是让中国观众享受科技大国制作的视觉盛宴,但实际上电影中无处不在宣传着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这也让它沦为美国向中国推行文化霸权的工具。
纵观XX年漫威在中国上映的电影,主要是通过漫威的金字招牌和本身的高质量,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扩大影响范围;再以其他英雄系列影片轮翻轰炸,使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最大限度的影响中国观众,以实现“文化同化”的目的。
一、文化帝国主义概述1、文化帝国主义的来源和发展文化帝国主义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属于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分支。
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通过反帝反殖民斗争,纷纷获得了独立,但长时间的压迫使这些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上大大落后于帝国主义国家,迫使它们不得不依附于以前的殖民统治者,这就孕育了文化帝国主义的诞生。
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利用发达的传播手段向不发达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包括宣传意识形态和倾销文化产品,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受众国民众的思想和行为,逐渐接受并被同化,西方国家也从中获得政治和经济利益①。
而“全球化”这股东风则带来了频繁的文化产品贸易,加速了这一进程。
文化帝国主义作为一种全新侵略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2、文化帝国主义的特征霸权性。
同军事和政治霸权一样,文化也具有霸权性的特征。
发达国家凭借更多的资源筹码在国际机制中能够制订出更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条款,通过各种霸王条款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隐蔽性。
同以前通本过直接传教或推行奴化教育相比,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则把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依附在自己所生产的文化产品当中,通过正当合法的国际贸易推销到目标受众国家,由赤裸裸地强制性侵略变成了隐秘性地传播。
渗透性。
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攫取更大的经济利润,通过大批量的生产文化产品并销往海外,受众频繁的接触这些产品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其价值观念甚至被同化。
可以说这种渗透作用是由内至外的,它以看似友好平和的姿态,将帝国主义的触角伸得更远更深。
21.好莱坞电影与政治_布什_切尼时期的美国电影与国际政治_道格拉斯_凯尔纳
王伟东北师范大学文艺学在读博士。
李洋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100《血色将至》我认为,应该对《血色将至》和21世纪的《蝙蝠侠》(Batman)系列影片进行寓言式解读,这样就可以把它们看作对布什-切尼政府的评论,也可以当作其他主题的具体表现。
同样,在布什-切尼(The Manchurian 政府衰落期间,包括《谍网迷魂》(Syriana, 2004)和《V Candidate, 2004)、《辛瑞那》(V for Vendetta, 2006)在内的一系列政字仇杀队》治惊悚片,可以理解为强力表达右翼镇压自由主义恐惧的寓言。
因此,电影通过图像、场景和故事可以对当今时代有所启迪。
正如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和西奥多·阿多诺(T. W. Adorno)认为,电影101104展现他们生活的电视报道、影星的荧屏和公众形象相反的叙事场景,实现影像的并置。
它展示了男性气概和银幕英雄的社会结构,显示了在好莱坞动作类型片中,形象超级阳刚的男演员往往缺乏安全感、自恋、懦弱而且可悲。
这部影片把好莱坞和文化产业讽刺得淋漓尽致,包括电影制片厂的制片人、导演、经纪人、明星和整个宣传公关部门,并能够为批判地解释当代美国电影提供了实质性佐证。
由于传统右翼对好莱坞的抨击已然存在,所以,我的观点很可能遭到那些把电影工业看作左翼自由主义阴谋的反好莱坞右翼人士的诟谇谣诼9。
我不赞成把好莱坞主要看作一种商业。
当社会出现对某个政体的不满时,无论执政者是谁,好莱坞很快就会用电影表现这些对统治集团的不满和愤慨。
然而,这基本是公认的事实:很多好莱坞电影人都是开明人士。
所以,哪怕是在保守派掌权期间,好莱坞也会有一些自由主义的或社会批判性影片。
进一步来说,好莱坞有如此多的反布什和反切尼的影片,很可能是因为,这个政府可被证明为美国历史上表现最差、最不得人心的政权。
然而,在9·11事件后,乔治·布什立刻广受喜爱,针对他的批评性图像或话语成了一种禁忌,因为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对总统和行政机构进行攻击是不爱国的行为。
惊悚政治电影《逃离德黑兰》相关影评赏析
惊悚政治电影《逃离德黑兰》相关影评赏析《逃离德黑兰》是部整体优秀的商业佳作,传统的好莱坞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大量借鉴70年代美国政治惊悚片,优秀的剧本改编/剪辑/摄影/艺术指导,配乐更有强大竞争力。
将幽默惊悚巧妙平衡,逃亡戏让人坐如针毡不能呼吸。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的相关影评吧。
篇一总体来说这部片给人的感觉就像是读书时代遇到过的特别乖觉听话的孩子。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因而缺了那么一点个性少了那么一份特出。
老友聚会话当年的时候,可能要翻翻同学录才能想起来“哦,那个谁谁谁”,然这名字却带不出多少有趣的话题,就此打住。
而此时当年那个乖觉的孩子或被岁月洗练出了成熟稳重张驰有度内敛优雅成为一枚classic的大叔或御姐,眉目嘴角举手投足间自有一股气场张力引人入胜。
当然,只是或许……这部已经比上次小本自导自演的《城镇大盗》进步了,舍弃了各种卖弄突进的可能,乖乖巧巧的做足了准备工夫,认认真真地把故事的始末原本清楚流畅地讲给你听。
虽然不带自黑高级功能,吐不出一口好槽,看着也缺乏排局布线营造气氛掌控节奏的天赋,但是除了格外努力之外他还有个优点因稀缺而珍贵这孩子多实诚啊!就在阿拉伯之春风吹雨落尽,伊朗核问题如剑在悬,美国大使馆又成圣战目标。
在这乱纷纷乌糟糟的国际局势下,要重提79年爆发的伊斯兰革命,革命风暴引发的美帝使馆人质事件,为解救人质由CIA深入虎穴加拿大协助完成的Argo计划,如吾辈虚华浮夸者,一定忍不住翘起二郎腿啧着嘴对当年的国际局势,美帝的中东政策狂喷一气以显示姐姐知识丰富见解不凡啊有木有,或者捺不住要玩点打乱时间线搅和进CIA内部政治黑幕参杂点“人性好复杂”的话题以卖弄姐姐头脑灵活思想深沉。
可是小本这实诚的孩子把这些外部环境政治因素都作为背景因素一笔带过,眨巴着一双小狗似的眼睛专心致志在讲这个“我跟你说这六个人是肿么被救出来”的故事。
这种本身自备好莱坞所有间谍片观赏要素(中东危机+人道拯救+最后一刻)的故事增一分则太滑,跟减一分就太傻的实诚孩子或许真是绝配。
美国电影《分歧者》的反乌托邦思想
第34卷第3期2021年5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34No.3May.2021美国电影《分歧者》的反乌托邦思想陈琦瑶(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00)摘要:美国电影《分歧者》是一部表现反乌托邦思MN影片%作为近年来流行的青少年反乌托邦题材电影,《分歧者'自上映以来就受到全8界观众的喜爱%电影主要jk了女主角翠丝在反乌托邦8界中不断抗争,最终不仅改变了个人命运,还颠覆了整个社会命运的故事%《分歧者》表达了反乌托邦作品对人性的讴歌,且反映了“类作品的无政府主义政治理念,同时也暴露了美国反乌托邦电影展现的暴力行为与反战思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美国过度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结果,体现了美国文化中对暴力手段的推崇。
关键词:《分歧者》;反乌托邦;个人英雄主义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61(2021)03-0110-03《分歧者》是2014年在美国上映的一部反乌托邦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作者是美国青年女作家维罗尼卡•罗斯。
该片塑造了一个异化的未来社会体系,以博学派为首的五大派系牢牢掌控着人类最后的城市一芝加,人性的&五大派系的人为“分歧者”,社会斥+女主角翠丝坚持与这个异化的社会抗争,最终成为分歧者的领军人,不仅收获了个人的,是了芝加哥人的,最美的芝加哥&《分歧者》上映以来,以的反乌托社会的&片的反乌托邦以分为来,-是指“反的乌托邦”,一个与美.的问题社会;一是“抗乌托”,这里反抗的是曲异化的反面乌托邦。
主角在抗异化的乌托邦的,年来美国过度宣扬个人主的题&一、反乌托邦概念在电影中的体现4,学家在的学巨著《国》中,了一个的f 理想的美国,以说是近代“乌托”文学的源头&“乌托”一词最早现在托马斯•莫尔的作《乌托邦》中,寄托了莫尔对未来社会的美憧憬&在电影《分歧者》,芝加哥市是末人类幸存者最后的乐土,整个城市墙围绕,城内科技发达,居民劳有所得&整个城市友派、诚派、博学派、无私派和无畏派这五个派系组成。
从早期历史看美国电影中中产阶级的价值观
从早期历史看美国电影中中产阶级的价值观2012年01月16日《学习时报》徐海娜美国电影始终在表现美国中产阶级的社会价值观:上帝选民、天定命运的宗教情怀,爱国主义,家庭至上,正义必然战胜邪恶……这是由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所决定的,也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
一开始电影业就在寻求中产阶级观众对于早期美国电影受众的指认,一直是一个具有颇多争议的话题。
传统的观点认为,在美国,由于语言不通和经济的限制,镍币剧院(因入场费只需5美分到10美分镍币而得名)的短片成为早年移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
当时镍币剧院的观众主要是城市移民劳工,而“电影里的挂念有助于他们解决从旧国度到新家园的过度”。
但事实上,这一形象“源于世纪末时期的知识分子对纽约市下东区的情怀。
他们给这些贫苦移民生活的每个方面都塑造了生动的公众形象,其中包括他们对镍币剧院的迷恋”。
真实情况是除了移民劳工的街区之外,电影在其他移民和劳工群体不占主流的城市也广受欢迎。
在大城市,中产阶级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成为镍币剧院的常客。
美国新泽西大学的社会学教授理查德德布茨在其《美国受众成长记》一书中,收集了详细的资料对这一判断进行证明。
如在1913年的辛辛那提市,城中商业区中有13座影院,在可能是劳工阶级居住的内城居民区有33座,而中产阶级居住的城郊居民区有35座。
虽然由于电影影像语言的跨国性和其他客观因素,早期镍币剧院确实是移民的主要娱乐方式,但事实是差不多从一开始电影业就在寻求中产阶级观众,制片人一直在对电影进行不断的内容与形式上的改良以吸引“较良好的阶层”。
如建造装饰美观、设备齐全的小剧场,根据文学和戏剧的经典作品来制作改编电影,等等。
不仅在票房方面,在道德方面更加需要这些观众来防止卫道士的攻击。
而中产阶级及上层社会人士虽然厌恶最初镍币剧院的鄙陋,但也经受不住电影的飞速发展与奇景展示的诱惑,很早就加入了观影人群的行列。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那些总在批判和质疑电影的道德人士们,何尝不是明确认识到电影的巨大影响力及诱惑力不可阻挡,才不断对其进行规范以为己用。
《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取材于⼀个真实的故事。
该影⽚通过⿊⼈投资专家克⾥斯?加纳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美国⽂化的核⼼价值观——个⼈主义。
本⽂主要借助该影⽚从独⽴性、尊重他⼈、个⼈奋⽃以及责任感等⼏个⽅⾯对美国个⼈主义价值观进⾏解读。
⼀、影⽚简介 《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of Happyness)讲述的是⼀个感⼈⾄深的励志故事。
该⽚主演威尔?史密斯因为在⽚中的精彩表演获得2006年奥斯卡最佳男主⾓提名。
故事取材于⼀个真实的故事。
主⾓的原型就是当今美国⿊⼈投资专家克⾥斯?加纳。
克⾥斯?加纳在成为投资专家之前是⼀个推销员,尽管他很勤奋努⼒,却总没办法让家⾥过上好⽇⼦,妻⼦不堪⽣活的困苦离开了他,他却坚持带着5岁的⼉⼦追寻幸福之路。
好不容易得到⼀份证券公司实习⽣的⼯作,却被告知实习期间没有薪⽔。
在这6个⽉的实习期间,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居⽆定所,⾷不果腹。
但是克⾥斯始终坚信,只要努⼒进取,终会成功。
他在数字上的天赋以及做推销员时训练出的与⼈打交道的技巧,再加上他超常的努⼒勤奋,克⾥斯最终如愿以偿地成为⼀名投资专家,并取得巨⼤成功。
⼆、个⼈主义——美国核⼼⽂化价值观 电影作为⼤众喜闻乐见的⼀种艺术形式,它是科技与多种艺术元素诸如⽂学、⾳乐、美术的综合,它反映和表现了现实⽣活和⼈们的思想感情。
电影能够⾮常集中地表现出某类⽂化的主要特点。
美国电影中传播的主流价值观就是为美国主流社会普遍认同的精神⽂化传统和⽂化核⼼价值观。
美国是典型的个⼈主义价值观国家,个⼈主义是美国⽂化的核⼼,也是美国精神的主体。
加利福尼亚⼤学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赫(1991)认为“个⼈主义是美国⽂化的真正核⼼”。
胡⽂仲教授(1992) 曾指出,“不了解美国的个⼈主义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的⾏为”。
个⼈主义作为⼀种思想意识形态渗⼊了当今美国社会的⽅⽅⾯⾯。
影⽚中的克⾥斯?加纳在穷困潦倒中表现出的乐观积极、努⼒向上的精神是美国⽂化的核⼼价值观——个⼈主义的完美诠释。
商业与政治背景下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
、
美 国 超 级 英 雄 的历 史
美 国超级 英雄 的 历 史 , 以追溯 到 2 可 0世 纪 3 O年 代 。 当时 , 国社会 正经 受大 萧条 的考 验 , 美 二战 的风 暴 即将袭来 , 满不 安 情 绪 的观 众 纷纷 走 进 电影院 寻 求 充
种因素影响 , 既体现 了美 国漫 画和 电影产业整合营销
收稿 日期 :0 0— 8—1 21 0 1
作者简介: 蒋好 书 (9 7一) 女 , 南人 。 化 部 对 外 文 化 联 络 局翻 译 处 副 处 长 。 影学 博 士 。 17 , 湖 文 电
7 4
第3 期
■■●
蒋好书
—■■l
商业与政治背景下的美 国超级英雄电影
——_
画衍生 出来 的漫 画杂 志 , 在 创业 开拓 者 的 手 中迅 速 也 形 成一种 产 业 , 中则 诞 生 了 美 国 两 大 漫 画公 司 D 从 C 公司和 Mavl re 公司 的前 身。 D C公 司的前 身最 初 创办 人 , 出身 上 流 社 会 、 是 具
的商业 趋势 , 反 映 出美 国 作 为 全 球 “ 级 大 国 ” 在 也 超 ,
后 工业 化时期 对其 国 内社 会关 系 以及 国际地 位和 形 象 的 自我 定位和 意识 , 了解 当代 美 国文化 、 会和 意识 是 社
形 态 的一个典 型文本 。
一
的青少年 , 成为 类型 片 的重 要标 志 。 自 2 0世 纪 7 0年 代 后期 以来 , 带有 强烈 高科 技和浪 漫色彩 的美 式 “ 级 超 英 雄 ” 渐取 代 传 统 的一 些 英 雄形 象 , 美 国 乃至 全 逐 在 球 , 别是 暑期档 的银幕 上大放 异彩 , 特 连续 多年 成 为年 度票 房领先 影 片。这 一 现 象在 进 入 2 1世 纪 以后 前 十
浅析“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
浅析“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电影是供人们闲暇时光娱乐消遣的一种工具。
娱乐业是个巨大的产业,不管到什么时代,人们永远需要。
i而电影作为传播文化最有效的大众传播工具之一,被“好莱坞”的制片商们牢牢的抓住,成为美国出口产业的重要产品。
好莱坞电影之所以横行无忌地推向世界各国,其主要特点往往是电影里的人物在面对逆境时,为了崇高的理想和事业,勇于牺牲个人,唤起人们深信不疑的精神力量,而这正是美国人所秉持的最高精神信念。
作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好莱坞”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商业,光彩照人的明星,恢宏壮阔的场景,惊险曲折的故事,一掷千金的气魄,逼真还有接近残酷的真实。
ii它们大多数走的是技术主义的路线,以商业电影为主。
电影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产物,这种大众传媒工具对现代社会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电影背后是文化,“好莱坞”电影在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推动下对全球各国的“文化侵略”现象愈演愈烈。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报道称,美国娱乐城为许多中国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好莱坞电影背后的美国文化,也已经深入影响中国人的生活,给传统的中国文化带来巨大的冲击。
下面主要从“好莱坞”电影为切入点阐释其中传达的美国文化对中国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的冲击:一、政治文化:政治,在哪部电影中都是不可避免的话题。
“好莱坞”电影中出现的选举、议会等的场景,特别是上至总统下到议员的各级政治人物常常被拿来“开涮”无不反映出美国社会在民主、人权等方面的政治平等,而这些平等给长期生活在沉重压力下的中国人带来了追求平等的希望,很多普通中国人对美国的政治文化无比推崇,将其视为“自由”与“平等”的天堂。
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好莱坞”电影逐渐走向现实化,伊拉克战争以来引起了美国国内巨大的反战狂潮。
我们通过这些题材的电影,如08年奥斯卡上大热的《老无所依》也能了解到美国政治或许不如我们之前所认为的那样民主,平等与自由在每个国家都是有限度的。
然而,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现在还是很多中国人认为美国政治是完全民主、平等的,仍将其视为“自由”“平等”的天堂,这也引起了很多人对本国家的政治的相对不满,认为我国政治相对美国的自由、平等而言,具备不完全的政治平等。
论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霸权
论美国电影中的文化霸权摘要: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大众媒体也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大众媒体的革新,电影已经触及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我们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作为美国文化产业支柱之一,美国的大众传媒已经成为其实施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的强大的动力和强有力的工具。
作为当前美国流行文化的代表,好莱坞电影在美国文化霸权扩张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关键词:美国;电影;文化霸权;好莱坞;举例一、好莱坞电影:美国霸权文化的载体(1)美国的文化霸权思想美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国家,遥遥领先的国际地位也使得它在对外关系的各个方面都奉行霸权主义政策,这种霸权主义政策不仅出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也频繁的出现在文化中。
目前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文化霸权更适用于当前的世界形势,相较于政治、军事霸权,文化霸权是它们的延伸,常常采取隐形渗透地方式。
当代美国的文化霸权在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美国积极推行文化霸权对他国的渗透和入侵,企图将本国的文化理念和意识形态在无声无息中传递给别国。
(2)好莱坞为美国文化霸权开疆扩土自20世纪20年代起好莱坞就成为世界影坛的霸主,纵观现在的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以迪士尼、华纳兄弟、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环球、哥伦比亚、米高梅和梦工厂这八家电影公司为代表的好莱坞影视产品的出口创收占美国出口业的第二位,仅次于高科技行业,甚至超过军火和农业。
目前,好莱坞电影在世界电影生产总量中约占6%,但却占世界电影放映时间的80%早在2009年好莱坞电影全球票房收入达到299亿美元,海外票房收入193亿美元,占全球票房的64%。
全球票房領先的电影作品《泰坦尼克号》、《阿凡达》、《2012》等都是出自好莱坞。
二、好莱坞电影文化霸权的体现(1)好莱坞影视文化的内容好莱坞的电影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商业体系,它是一整个工业链条,从策划、拍摄到后期的制作环环相扣,有一个无形的脚本或者是“套路”。
电影《阿甘正传》的当代美国文化主题解读
电影《阿甘正传》的当代美国文化主题解读作者:刘曲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03期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政治讽刺小说,该片以其超凡的艺术魅力和票房实力征服了全球影迷,成为美国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
作为美国二十世纪反智题材电影的代表,《阿甘正传》以轻松的方式和温情的叙事形式不仅纵向刻画了主人公阿甘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又富于同情心的正面形象,更横向包罗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政治形势、历史变迁、主流思潮、道德观念以及世界局势等内容。
从某种程度上说,《阿甘正传》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越了影片本身而成为了当代美国文化的经典寓言。
因此,对该片的文化主题解读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影片的经典价值,也能更全面透彻地了解美国的传统本土文化和价值观。
在冷战的乌云笼罩下的六十、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动荡不安,从肯尼迪总统遇刺到尼克松“水门事件”,从越战失利到国内反战运动、极端女权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以及不得已而为之的国际建交,美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迷惘。
兰斯·莫罗在《盒子里的民俗》中曾提到:“冷战的结束带给美国的除了形式上的胜利,剩下的只有空虚。
共产主义阵营和苏联的瓦解令美国人失去了他们一向用以衡量自己品性的道德对立面。
长期的经济衰退、日本以及欧洲经济竞争者的兴起、非欧洲移民的大量涌入……都扰得美国人无法继续他们长期以来的自鸣得意以及战后的体面和优越感。
”[1]影片《阿甘正传》正以此段历史为叙事背景,借以小人物阿甘的成功经历重塑了美国传统主流价值观,呼唤了封存已久的美国梦的回归。
一、重温美国梦冷战的枷锁带给美国社会畸形的发展取向,在那个暴力喧嚣、物欲横流的年代,人类的乖张性格得以肆无忌惮地伸展,难辨忠奸、善恶混淆的人际关系遮挡了人们的双眼。
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阿甘纯洁善良的个性犹如一缕清新的气息,带给所有人以真实的美好和梦想的期待。
阿甘成为了美国公众心中再次认同的美好品行的化身,成了“本世纪末的最后一个好人”。
美国电影ppt
《疯狂店员》——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离奇的剧情 和深刻的主题而成为经典之作。
影片讲述了一个便利店员工在一天中的奇遇 和经历的故事。影片中的剧情离奇、幽默黑 色,同时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荒诞。
政治宣传工具
美国电影时常传递美国政府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成为政治宣 传的重要工具。
国际关系影响
美国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关系,如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 政治制度、社会状况等进行描绘和评价。
审查与舆论控制
美国政府曾对一些电影进行审查,试图控制电影所传递的舆论导 向。
社会影响与反思
社会现象反映
美国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象和问题,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等 。
爱情片
总结词
美国爱情片注重情感的细腻描绘和人性的深度剖析, 常常以浪漫的故事情节赢得观众的喜爱。
详细描述
美国爱情片中,情节常常是围绕男女主角的感情纠葛 展开,注重展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感的转折。如《 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等作品,以深刻的情感描 绘和浪漫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大量观众。
战争片
总结词
美国战争片以宏大的战争场景和深刻的人性探讨为特点 ,常常反思战争的残酷和正义性。
社会议题推动
电影中对一些社会议题的探讨和呈现有助于推动社会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THANKS
感谢观看
美国电影的影响与贡献
全球影响力
美国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通过电影产业的发展和输出,将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传 播到世界各地。
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情结(双语)
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情结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普及和深入,电影作为一个国家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和渠道的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
好莱坞电影作为美国电影的大本营,则集中展现了美国多元文化中的林林总总,其中最为大众熟知并乐道的当属英雄主义文化。
好莱坞电影为何对英雄主义情有独钟,背后自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做支撑。
纵观美国历史便会发现,出现这种浓厚的英雄主义情结绝非偶然。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发迹于新大陆时期,其开国元勋硬是从英属殖民地上活生生剥离出一块儿土地,建立一个全新的国家,将开拓者的精神发挥到极致,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争取自由独立的热血渴望,以及在这一漫长曲折的斗争进程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使得这些人成为美国国民心目中类似于古希腊奥德修斯般的英雄原型。
每个踏入美洲大陆的人都踹怀着一个梦想,英雄们也不例外,正是由于英雄们是最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人,所以这些伟大的英雄们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些普通民众精神上的象征,美国梦的最佳代言人。
时代在变迁,英雄的形象也随之改变,这一点可以由好莱坞荧屏中轮番出现的各色英雄面目便可见一斑。
从把西部牛仔的边疆拓荒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的西部片,到随之而来的超人硬汉形象,每一部都深入人心。
当大众对这些落入窠臼的超级英雄模式产生审美疲劳的时候,好莱坞的一些聪明导演便随之塑造了去除神圣化的平民英雄,这些褪去耀人光环的平民英雄没有遥不可及的超级能力,却多了几分人性的光辉,多了几分真实,有血有肉,敢爱敢恨,原来英雄也有喜怒哀愁,也有辛酸苦辣,这就使英雄们更加平易近人,也更加温暖可爱。
好莱坞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情结时至今日仍然有增无减,翻来覆去百十年,似乎要把人类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拍一个遍,上至叱咤风云的社会精英,下至默默无闻的平名百姓,似乎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这种全民性质的英雄梦和美国梦有着天然的对接和包容性。
观众欣赏影片为英雄们赞叹喝彩的同时,也抚慰了自己在现实中的失落和和不堪,通过和荧幕中的英雄角色对换,使得每个观众都在心里面实现了自身的超越,可以没有惊天动地,可以平凡平淡,但是无一例外的拒绝平庸,平凡中彰显出伟大,伟大中折射出崇高。
《2024年“真实”尺度、国族话语和冷战思维——梅朵与好莱坞电影批评(1945—1954)》范文
《“真实”尺度、国族话语和冷战思维——梅朵与好莱坞电影批评(1945—1954)》篇一真实、尺度、国族话语与冷战思维:梅朵与好莱坞电影批评(1945—1954)一、引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好莱坞电影一直是美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而在这一时期,梅朵作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电影批评家,其针对好莱坞电影的批评视角尤为独特。
她的批评不仅仅是对电影艺术的评价,更是对当时社会政治、国族话语以及冷战思维的反思。
本文旨在探讨梅朵如何以其独特的视角,对好莱坞电影进行批评,并分析其背后的真实尺度、国族话语和冷战思维。
二、梅朵的批评视角与真实尺度梅朵的批评视角以真实为尺度,她强调电影应当反映社会现实,而非仅仅娱乐观众。
在1945至1954年间,好莱坞电影多以战争、爱情、英雄等主题为主,梅朵对这些电影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是否真实反映了社会现实,是否具有深度和内涵。
她认为,电影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通过影像语言揭示社会问题,引导观众思考。
三、国族话语与梅朵的批评在这一时期,国族话语对好莱坞电影产生了深远影响。
梅朵的批评中,国族话语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她认为,好莱坞电影应当体现美国的精神和文化,但同时也应当具有国际视野。
她批评了一些电影过于强调美国中心主义,忽视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历史。
梅朵认为,一个优秀的电影应当具有包容性,反映世界的多样性。
四、冷战思维与梅朵的批评冷战思维对好莱坞电影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好莱坞电影中的政治主题多与冷战相关。
梅朵的批评中,她对电影中过度强调冷战思维的现象提出了质疑。
她认为,电影应当反映人性的复杂性,而非简单地将其归为两个对立阵营的代表。
梅朵的批评提醒观众,在冷战思维的影响下,人们容易陷入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忽视了问题的复杂性。
五、梅朵批评的影响与启示梅朵的批评对后来的电影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真实尺度、国族话语和冷战思维的批评视角,为后来的电影批评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她的批评提醒我们,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反映社会现实、引导观众思考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中的美国政治
——《关键投票》《全民公敌》《总统班底》观后感
11级水工1班付宇懋学号:1102010128
美国的政治制度和我国的完全不同,其中的差别除了我们通过新闻上的了解,更直观的是美国人拍的电影。
在课上看过三部影片。
风格各部相同,不过却通过三个方面让我们了解了美国的政治制度。
看了电影《关键投票》,总体感觉。
两个美国总统候选人,在竞选获票数上相等.民主党和共和党究竟谁能执政,完全要取决于一个醉鬼.因为他的一票将决定谁才是美国最终的领导人。
这是一个喜剧,不过是一个很有讽刺意味的喜剧。
影片结尾并没交代获选结果,但BUD从这场闹剧却收获良多,这是我看过最戏剧性的电影之一。
这也绝对是凯文科斯特纳的代表作品之一,美国人这次算是自我揭露了西方民主的伪善性了。
特别是最后的提问,“我们是最富有的国家,为什么我努力工作,
任两份职务仍然无法生存?”
《全民公敌》应该是这三部影片里我最喜欢的一部,无论是剧情,还是拍摄的感觉。
可能是我比较喜欢这种细节化的影片吧。
我觉得从细节,小事中反应出来的大的环境才是真实的。
《全民公敌》讲的是美国国家安全局高管汤姆•雷诺,假借反恐与保护国家安全的名义,推动国会通过一项电信安全与隐私权的法案,以合法的形式来监控民众通讯等个人信息,“自由”侵犯隐私权,从而赢取政绩,尽快当上副局长。
为此,他策划杀死了反对该项法案的国会议员。
为了销毁作案证据,他又冒用FBI“训练行动”的名义,调动所有信息化监控资源,其中包括一颗侦察卫星,两名电子监控专家,采用视频监视、安装窃听器、卫星定位、网络搜索、封锁银行账户等形形色色的信息化手段,不惜发动国家机器来搜索追杀一位弱小的“知情者”。
这是一部拍摄于上世纪末的电影,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它却“惊世骇俗”展示出了当今世人无处遁形的生存环境。
引用这部电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在信息化与科技水平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一切都已经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管是你的前世今生和一切身份信息,还是你不经意的一个电话,哪怕你身上每一个细微的特征,甚至还包括你的一举一动,全部都在监视者的掌控之中。
地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小的,而且透明的村落,不管我们相不相信,敢不敢承认,电影中的情景的确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我们“迷信”,相信举头三尺有神冥,不敢作孽。
如今科学赶走了“迷信”,信息化的天眼又来监视人们的行为,用香港电影《窃听风云2》里的一句台词来形容——“太可怕了,现在连放个屁都不敢啊!”
在说说《总统班底》,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总统班底》与娱乐化商业化演绎历史的好莱坞潮流大相径庭,改编自当事人的同名纪实文学,影片以客观、坦率和严密的视角再现了两位记者调查《水门事件》的过程,是一部政治题材的佳作。
无论这部影片的内容是真是假,但这部影片确实真实的还原了美国整体的政治氛围,以及政治体制。
让我确切直观的了解了美国的政治。
1972年的水门事件是美国新闻史乃至世界新闻史上划时代的一笔,它不仅使两名记者和《华盛顿邮报》知名度大大提升,迫使尼克松总统辞职,更树立了大众媒体执行社会监督职能、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典范。
水门事件曝光后,在公众心目中,大众媒体和新闻记者的地位和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大幅度提升,而美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层面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今“门”事件早已成为各种黑幕丑闻的代名词。
对于表现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题材,《总统班底》的切入点很
好,电影没有花篇幅去表现尼克松和幕僚如何商讨并掩盖真相,也没有采用看起来更为简单直观的双线叙述,而仅仅是以《华盛顿邮报》两位记者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的采访调查活动作为视点,这样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主人公的调查过程,与主人公所知所感保持一致,而且也能更好地体会到调查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艰辛。
这样的切入点和视角还原了政治题材应有的客观严谨风格,也增强了观众对于记者坚持不懈的认可。
《总统班底》以冷静和理性的纪实风格去引领观众,揭示复杂的社会现实,这其中不需要观众的情感代入。
影片促使观众去思考:在政府滥用职权,践踏法律时,作为新闻人的你是否会有勇气去揭露这些?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在其中就扮演了新闻英雄,而在此之前,也有一些不畏强权的媒体英雄在新闻史上书写过华丽的篇章,比如爱德华•默罗,在麦卡锡阴云笼罩的美国,他为了公正也为了自己的良知而战,并最终取胜。
只可惜这样的人物已经越来越少,如今各种逾越社会行为底线的事情频发,却很少有人能站出来……
美国人善于用各种手段进行文化传播,向世界各地传播他们的政治理解。
虽然通过电影只能了解其中很少的一方面,但是确实也增加了我的知识面。
既放松娱乐了,也收获了。
说实话,我无法评说美国政治制度的好坏优劣,我想的是无论什么样的政治制度都有可取的方面,有都有不好的一面。
现在我们应该做的是想办法如何完善,优化现有的政治制度,作为中国人,我觉得对于美国的政治有可取的方面,但不能全部照搬。
应该多想想,我们的国家还有什么地方有待完善,而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
毕竟,我们还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