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编辑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报纸编辑研究

一、关于报纸编辑

1、报纸编辑的概念

报纸编辑是指报纸编辑在报纸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报纸编辑工作的业务范围包括策划、组稿、和组版三部分。策划指报纸策划和报道策划;编稿指分析与选择修改稿件和制作标题;组版是指配置版的内容和设计报纸版面。

2、报纸编辑的阶段

报纸的制作与传播过程分为认识、表现、传输、反馈4个阶段。除传输阶段的印刷、发行外,认识、表现、反馈3个阶段都包含报纸编辑业务活动。

(1)认识阶段:认识准备是报纸编辑工作的第1步,包括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对新闻政策的了解,对读者需求的了解。有了对这三者的了解,报纸编辑工作可以做到方向明确,有针对性。

(2)表现阶段:包括组织稿件,对稿件的选择、整理和加工,撰写言论,并将各类稿件安排在适当的版面上,使报纸的内容和谐统一。这是编辑业务中工作量最大的部分。

(3)反馈阶段:反馈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读者调查,一种是从读者来信、来访中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意见。通过反馈改进报道工作。

3、报纸编辑的分类

(1)微观编辑是单稿及群稿的编辑工作。单稿包括文稿和图片,是组成报纸的最基本单位,是决定报纸质量和传播效果的基础。单稿编辑的主要业务有组稿、选稿、改稿、标题等。组稿就是根据报纸需要,约请特定的作者撰写特定的稿件。组织来的稿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最能体现编辑部一个时期的报道意图。选稿的目的不仅是解决稿件多与版面有限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按照报纸的编辑方针取舍稿件。改稿的任务是:①消除稿件中的差错和缺陷,确保稿件内容的真实、准确,文字的纯洁、健康;②对稿件加工修饰。标题的要求是:①向读者提示新闻内容;②题文相符,画龙点晴,生动活泼,简短易读。

(2)群稿编辑是两篇或两篇以上的一组稿件的编辑工作。主要业务有:①版面编排。按照报道意图将一定数量的稿件组织起来,扩展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报道发挥整体效果。版面要有整体布局,体现报纸的立场、态度和风格;还要讲求版面的可读性和形式美。②配置评论。从理论上、思想上阐明新闻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反映报纸编辑部的观点和态度。③配发资料、图片,组织专栏。

(3)宏观编辑是一个时期内的报纸宣传工作的总体规划。它的编辑业务有:报道思想的确定,报道布局、步骤的安排,报道量的控制等。

报纸编辑体系包括编辑理论、编辑实践、编辑史、编辑研究方法。目前,报纸编辑学界和报纸编辑出版业界在报纸编辑理论、报纸编辑实践、报纸编辑史方面的论述与研究成果甚丰,并使之具有明晰的轮廓和系统的体系.但在报纸编辑研究方法方面的研究较少,造成了报纸编辑学体系研究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编辑学体系研究的发展,已不能适应当前报纸出版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加强报纸编辑研究方法的研究,鼓励在此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二、我国报纸编辑研究的历程

我国的报纸编辑学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之初,但为新时期提供的基础并不丰厚。20年代任白涛的《应用新闻学》和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的《报纸编辑讲义》等,只是提纲挈领地为报纸编辑学研究搭起了一个框架;不同时期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和割裂,也使研究上的前后继承关系变得模糊;经验总结和描述是主要的研究方式。在这样的起点上,新时期的报纸编辑学研究者辛勤开拓,取得了巨大成就。下面就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报纸编辑学研究加以梳理和探究。

1、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报纸编辑研究体系的基础建构

这一阶段,报业的复兴和改革同时进行,实践工作迫切需要为报纸编辑工作确立可操作性的规范,学科研究也需要树立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批完整的报纸编辑学教材。1982年,郑兴东、沈史明、陈仁风、包慧的《报纸编辑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讲述了报纸编辑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1985年,复旦大学叶春华的《报纸编辑》出版。该书对微观编辑技术的概括细致具体、实用性强。两本著述虽然侧重不同,但在核心观念上相当一致:(1)均将“报纸编辑”定义为整体性概念。如《报纸编辑学》认为报纸编辑工作是报社“所有编辑业务人员全部工作的综括”,“贯穿着报纸组织报道的始终”。(2)写作框架均按报纸编辑工作流程展开,体现了应用性学科的特点。(3)均明确了编辑对报纸工作的重要意义。《报纸编辑》认为编辑工作是“总串联”、“总合成”、“总把关”,《报纸编辑学》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报纸的水平决定于编辑工作的水平”。这两种著述相互补充,建立起我国报纸编辑学研究的基础体系,成为新时期报纸编辑学研究的奠基之作。两书确立的“既要从报纸编辑工作的整体出发,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又要对报纸编辑工作的各种手段进行个别的研究”的研究范式,对其后的相关研究有深远影响。80年代末,两书均进行了修订完善。1984年,陈迟的《培养和加强编辑力量是紧迫课题》(《新闻战线》1984年第3期)引发了关于编辑工作地位的讨论。王维的《对报纸编辑工作的几点再认识》(《新闻战线》1984年第12期)标志着这一讨论形成了基本共识。

1985年《新闻战线》开设专栏,发表了一系列探讨编辑工作的文章,深化了对编辑工作性质和任务的认识,确立了报纸编辑地位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报纸编辑学的专项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编辑层面。《采编谈艺》、《编海拾贝》是专业期刊的常见栏目,有关如何选择稿件、修改稿件、制作标题、设计版面等的文章层出不穷,并形成了一批专门著述。其中标题研究最为活跃,代表性的著述有彭朝丞的《标题的艺术》(1985)、阎家波、谢青的《通俗新闻标题学》(1987)、左克的《标题一得录》(1991)等。这种研究状况与当时环境密不可分。信息概念的引进,引发社会对传媒功能的重新认识。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媒体为了适应社会对信息的需求,由单一的宣传功能转变为提供信息为首的多重功能。要完成对信息进行优化加工的任务,首先要在具体的微观领域获得突破和发展。报纸编辑学研究对此给予了积极回应。

2、20世纪90年代至今:报纸编辑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推进,报业生存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报纸编辑实践的突飞猛进为学术研究提出新的课题,本学科研究无论框架视野、数量质量、内容方法,比以往都有了很大突破。虽然有些研究成果冠以“新闻编辑学”之名,但仍以报纸编辑为论述核心。

首先是报纸编辑学体系向宏观层面拓展。这一阶段先后出现的与报纸编辑学相关的研究热点,包括周末版、专栏、专版、扩版热、新闻策划、都市报现象、报纸同质化等等,大多属于编辑业务中的宏观层次。其中新闻策划的探讨受到广泛关注。1993年,蔡雯在《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