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或得玉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

湘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

湘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名校专项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阅读,完成练习。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1]在下列语段的正确停顿处用/断开。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欲:__________乃:__________误:__________或:__________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人或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

(1)宋人或得玉(______________)(2)子罕弗受(______________)(3)尔以玉为宝(______________)(4)故敢献之(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1)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文中褒扬的是谁?褒扬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训练。

牛郎织女①天河②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

年年机杼③劳役④,织成云锦⑤天衣⑥,容貌不暇整⑦。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衽⑧。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⑨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⑩。

相传是日⑪河鼓⑫与织女会于汉⑬东,役⑭乌鹊为梁⑮以渡,故毛皆脱去。

——选自《月令广义》(注释)①牛郎织女:神话人物。

②天河:银河。

③机杆(zhù):织布的梭子。

高考文言文断句与翻译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与翻译练习
5/30/2013
13、用斜线“/”为下列文段断句。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 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又云 无疑者须要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答案: 读书 / 始读未知有疑 / 其次则渐渐有疑 / 中则节 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 / 疑渐渐释 / 以至融会贯通 / 都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
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
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
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
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
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墨子·亲士》) 答案: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 / 故能大 / 圣人者 / 事无 辞也 / 物无违也 / 故能为天下器。
答案:曾子衣敝衣以耕 /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 曰 / 请以此修衣 / 曾子不受 / 反 / 复往 / 又不受 / 使 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 / 人则献之 / 奚为不受 / 曾子 曰 / 臣闻之 / 受人者畏人 / 予人者骄人。
翻译: ①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②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答案: ①即使国君对我有赏赐,不傲视我,但我能不畏 惧吗? ②曾参的话,足够用来能够保全自己的节操啊!
答案: 宋人或得玉 / 献诸子罕 / 子罕弗受 / 献玉者曰 / 以 示玉人 / 玉人以为宝也 / 故敢献之 / 子罕曰 / 我以 不贪为宝 / 尔以玉为宝 / 若以与我 / 皆丧宝也 / 不 若人各有其宝
2、用斜线为下面语段断句。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 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 而去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 答案: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 / 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 / 归亦 捧心而颦其里 / 其里之富人见之 / 坚闭门而不出 / 贫 人见之 / 挈妻子而去走 /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 惜乎。

子罕辞玉阅读理解题答案

子罕辞玉阅读理解题答案

子罕辞玉阅读理解题答案
《子罕辞玉》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十五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子罕辞玉》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子罕辞玉》阅读原文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子罕辞玉》阅读题目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诸:
故:
5.说说文中画线句的意思.(3分)
6.你认为子罕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子罕辞玉》阅读答案
4.诸:相当于“之于”.故:所以.
5.我把不贪(钱财)看作宝物,你把玉看作宝物.如果你把玉给了我,咱们两人就都丧失了自己的宝,不如各自保有自己的宝物.
6.子罕是一个廉洁、不贪钱财、十分珍视自己良好品德的人.
《子罕辞玉》阅读译文
有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子罕。

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玉工鉴定过,他认为这是一块宝玉,因此我才敢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

如果你把宝玉送给了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宝物,还不如我们都保有各自的宝物。

”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玉碧,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 于是,子罕把这块玉石放在自己的乡里,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卖出去后,把钱交给献玉的人,让他富有后才让他返回家乡。

《宋人或得玉》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人或得玉》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人或得玉》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人或得玉》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人或得玉
子罕说宝,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②也.
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B )
A、我以不贪为宝若以与我
B、玉人以为宝也使玉人为之攻之
C、献诸子罕子罕置诸其里
D、故敢献之使玉人为之攻之
2、献玉者献璧玉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3、子罕认为人生最珍贵的宝贝是什么?
答案:以不贪为宝(以品德高尚为宝亦可)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子罕把玉放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玉人替自己雕琢、加工,(卖掉璧玉)使献玉者富裕之后,才让其人回到他的居所.
5、试将子罕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高官作比较,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答案提示:从正反两方面去谈均可,鼓励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做到不人云亦云.)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自己尊敬的齐国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
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子罕最终也没有要那块宝玉.。

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翻译小练习及答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专项训练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

”于是弗果用。

(《礼记檀弓下第四》)【注】陈子亢:陈子车的弟弟,孔子的弟子。

⑴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

译文:⑵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译文: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左传襄公十五年》)⑴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季文子相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

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文子以告孟献子,献子囚之七日。

自是,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马饩不过稂莠。

⑴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

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初三上学期语文试卷及答案

初三上学期语文试卷及答案

【导语】做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

遇到错的题(粗⼼做错也好、不会做也罢),能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都建⽴⼀个独⽴的错题集(错题集要归类),当我们进⾏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保证不再同样的问题上再出错、再丢分。

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初三上学期语⽂试卷及答案》,供⼤家学习参考。

【篇⼀】 ⼀.积累 1.请你写⼀句话,表达对祖国⼈民的诚挚祝福。

⼒求正确、规范、美观。

2.下列注⾳完全正确的⼀组:() A.⽥圃(pǔ)诘难(jé)恣睢(suì)作揖(yī) B.分外(fèn)灰烬(jìn)狡黠(xié)星宿(xiù) C.禀请(bǐng)阴晦(huì)汲取(jí)赔偿(sháng) D.晌午(shǎng)襁褓(qiǎng)瑟缩(sè)拮据(jié) 3.请标出下列成语中出现的错别字,并把它改正在后⾯的⽅格中。

A.润如油膏重蹈复辙孜孜不倦前仆后继 B.断章取义刻⾻铭⼼神⾊张惶⾯⾯相觑 C.⾔⾏相顾与⽇具增根深蒂固不求甚解 D.⼼⽆旁骛契⽽不舍恃才放旷莫名其妙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不正确的⼀句是() A.西⽅⼈看中国⼈⽤筷⼦感到不可理喻。

B.不讲究韵律的⽂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C.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灌溉出来的天才。

D.⾯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应该怨天尤⼈,更不应该妄⾃菲薄。

5.下列说法有误的⼀项是() A.《⽔浒》,⼜称《⽔浒传》,是⼀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话⼩说。

B.⼩说的三要素是⼈物、故事情节、环境。

C.在《沁园春雪》这个题⽬中,“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者都与词的内容有密切关系。

D.阅读议论⽂要把握⽂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6.根据要求填写诗句: (1)苏轼《密州出猎》中借典故表达⾃⼰⽴功报国的愿望的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宋人或得玉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宋人或得玉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宋人或得玉文言文翻译及启示(最新版)目录一、引言:简述《宋人或得玉》的故事背景二、故事概述:宋人献玉,子罕拒收三、子罕的道德观念:以不贪为宝四、献玉者的心态:担忧财富带来的不安全五、子罕的处理方式:帮助献玉者加工玉石,卖个好价钱六、结论:不贪为宝,各有所宝正文一、引言《宋人或得玉》是一篇关于宋国人献玉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道德观念。

这篇文章将讲述这个故事的内容,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故事概述在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块非常珍贵的玉石。

他认为这是一件稀有的宝物,于是决定把它献给当权的子罕。

然而,子罕却拒绝了他的献礼。

三、子罕的道德观念子罕之所以拒绝接受这块玉石,是因为他有一种高尚的道德观念。

他认为,自己的宝物是“不贪”,而不是玉石。

如果他接受了这块玉石,那么他和献玉者都将丧失自己的宝物。

他希望每个人都能保持自己的宝物,这样才是真正的财富。

四、献玉者的心态献玉者把玉石看作是最珍贵的财富,但他也意识到,拥有这样的财富可能会带来麻烦和危险。

他担心玉石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灾难,于是决定把它献给子罕,以保平安。

五、子罕的处理方式子罕并没有直接拒绝献玉者的好意,而是帮他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他让献玉者在城里找一个地方住下,然后介绍给他一个专门加工玉石的商行,帮助他把玉石琢磨好,卖了个好价钱。

这样,献玉者不仅得到了应有的回报,而且还避免了拥有玉石带来的不安全。

六、结论从《宋人或得玉》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那就是不贪为宝。

子罕以不贪为自己的宝物,献玉者则以玉石为宝。

他们都认为,拥有自己的宝物才是最重要的。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间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宋人戒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1)子罕弗受(______)(2)以示玉人(______)(3)故敢献之(______)(4)皆丧其宝也(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不我,皆丧宝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宋人为什么要送玉给子罕?(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子罕为什么不接受玉?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C.而不求偿:报偿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这里的“子”指的是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________[3]这三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谈了学习方法,谈了________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

举例
例如: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2、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举例
再如: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 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 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 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解析:语句涉及的动词或形容词有:懈、帅、呼、跃入、乱、进、援、败(之)、 降、从、平、取。这些词语皆可作谓语,根据这些谓语找到主语或宾语,从而 判断语句的停顿点。应当注意的是:“呼”和“跃入”的主语虽然都是“数 人”,但这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呼”修饰了“跃入”,故“呼”后不宜断 开;后文中的“从大将军”则修饰“平吴”,故“从大将军”后也不宜断开。 其他动词皆能找到主语和宾语,以此即可进行断句。
断点(三) 对话词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对话词来判 断人物间的对话,从而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 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 辨句读。虽然在高考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举罕例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玉
示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 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 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 “以 示玉人, 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子罕曰: “我以 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 皆丧宝也,不若人 有其宝.”
[针对训练] 1.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李安民,兰陵承人也。祖嶷,卫军参军。父钦之,殿中将军,补薛令。安民 随父之县,元嘉二十七年没虏,率部曲自拔南归。元徽初,除督司州军事、司州刺 史、领义阳太守,假节、将军如故。及 桂 阳 王 休 范 起 事 安 民 出 顿 遣 军 援京师征授左将军加给事中建平王景素作难安民至京口 破 景 素 军 于 葛 桥 景 素 诛 留 安 民 行 南 徐 州 事城局参军王迥素为安 民所亲,盗绢二匹,安民流涕谓之曰:“我与卿契阔备尝,今日犯王法,此乃卿负 我也。”于军门斩之,厚为敛祭,军府皆震服。

文言文练习(一)附答案

文言文练习(一)附答案

文言文课外阅读(一)班级姓名悬牛首卖马肉《晏子春秋》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1),国人尽服之(2)。

公使吏禁之(3),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4)。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5)。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6),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7):“君使服之于内(8),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9),而卖马肉于肉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10),则外莫敢为也(11)。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12),而国人莫之服(13)。

【注释】(1)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

好:(hào)喜好。

丈夫:成年男子。

(2)服:穿。

(3)使:派遣。

(4)带:衣带。

(5)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

(6)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7)对:回答。

(8)君:您,对对方的尊称。

内:指王宫内。

(9)犹:如同。

(10)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

(11)则:那么。

莫:没有人。

否定性无定指代词。

为:指穿。

(12)逾:超过。

(13)莫之服:“莫服之”。

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而前置。

问题探究1.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2.假如你将来也从事管理工作,你能从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应试训练1.从下列加点词中,选出一个有“可是”之意的项( )A.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B.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 )例:国人尽服之。

A.而国人莫之服。

B.而禁之于外C.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D吾道一以贯之。

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

①那么( ) ②为什么( ) ③很好( ) ④您{ }4.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子罕不受玉《左传》宋人或得玉(1),献诸子罕(2),子罕弗受(3)。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4),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5),若以与我(6),皆丧宝也(7),不若人有其宝(8)。

宋人或得玉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宋人或得玉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宋人或得玉文言文翻译及启示
【原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

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春秋左传》
【译文】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石,把它献给宋国国相子罕。

子罕不肯接受。

献玉的人说:”我已经把它给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认为它是珍宝,所以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把不贪作为珍宝,你把宝玉作为珍宝;如果给我,你我都会丧失珍宝,还不如各自持有自己的珍宝。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央告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它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于是,子罕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等他富有后才让他返回了家乡。

【赏析】子罕,春秋时宋国人,贤臣。

宋平公时任司城(即司空),位列六卿。

古人视玉如金,成语有“金玉满堂”、“金玉良言”等,古代帝王的印章为玉玺,有地位的人挂玉佩。

虞公因玉失国,卞和为玉刖足,秦王愿割十五城得和氏璧,谁不爱玉?
宋国献玉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宝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

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

这叫“人各有其宝”或“人各有其志”。

【启示】品德就是人格,就是真善美。

追求完美品格,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做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

2020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分层训练

2020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分层训练

[同步分层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①,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源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②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章句下》注释:①混混:滚滚。

②浍:田间大的沟渠。

[基本层级阅读测试]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亟称其涸也2、解释加点的词语。

是之取尔故声闻过情3、下列句子实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耻之A、渔人甚异之B、不耻下问C、父利其然D、妇抚儿乳[发展层级阅读测试]4、孟子说:“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②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一句阐述的道理与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相同的两句诗是:,5、翻译下面的句子。

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6、本文阐述的道理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段,回答问题。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

”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孔子家语》注释:①檠:矫正弓弩的器具。

②括:扎,束。

③镞:箭头。

[基本层级阅读测试]1、填空。

孔子,名,字,我国杰出的家、家。

2、下列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括而羽之B、镞而厉之C、稍稍宾客其父D、人受谏则圣3、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孔子问曰:“何好?”A、何学之为B、何陋之有C、其入不益深乎D、孰不顺成[发展层级阅读测试]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5、孔子的谈话善于运用说理,强调了的重要意义。

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 人教新课标版

1.校人①烹鱼《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②生鱼于郑子产③,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

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④;少则洋洋焉⑤;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⑥!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⑦,难罔以非其道⑧。

【文化知识】【实词注释】①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②馈(kuì):赠送。

③郑子产:公孙侨的字,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④圉(yǔ)圉焉:疲劳困倦的样子。

⑤洋洋焉:舒缓摇尾的样子。

⑥得其所哉:找到合适的地方了。

⑦方:指合理和可能发生的事类。

⑧罔:欺罔,蒙骗。

【练习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校人烹.之( ) ②孰谓子产智.( )③少.则洋洋焉( ) ④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2.请用“/”线给下面语句断句。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予既烹而.食之B.校人出.聚室而.谋曰出.则无敌国外患C.子产使校人畜之池.D.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池.非不深也安陵君乃使.唐雎使于秦4.选择对原文翻译正确的一项。

(1)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

( )A.从前个姓郑的生产孩子,有人赠送生鱼的。

B.从前有赠送生鱼给郑子产的。

C.从前有个人赠送给郑子产没有烹熟的鱼。

D.从前有一个人送给郑国子产一条活鱼。

(2)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 )A.所以君子可以用法来欺骗的,难道就没有用它的道理?B.所以君子可用正确的方法欺骗,很难说出其中的道理。

C.所以君子很容易用正确方法欺骗,难用不正确的道理欺骗。

D.所以,君子可能被人拿合乎情理的话欺骗,难于被不合情理的话所蒙蔽。

5.子产和校人先后两次重复同一句话“得其所哉”请仔细分析各自的心理。

子产:校人:6.写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

7.请就文中子产或校人的做法、为人加以评析。

8.你认为在生活中怎样做才能不被校人一类的人蒙蔽?【答案】1.①煎②聪明③一会④畜养2.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3.A。

高考文言文断句指津及相关练习

高考文言文断句指津及相关练习

文言文断句指津及配套练习一、考点解析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

二、高考试题回放(1)用“/”给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人哉参考答案: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2006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第12题)(2)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

(5分)??? 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 参考答案:太宗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

(2007年高考语文北京卷第11题)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得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

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靠感悟,靠熏陶,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

三、方法指津(一)?? 通文意碰到断句篇章,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章,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二)抓标志①发语词和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作用,前面可断句。

②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阅读答案与翻译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阅读答案与翻译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阅读答案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阅读答案与翻译子罕弗受玉原文宋人或①得玉,献诸②子罕,子罕弗受。

古诗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翻译赏析

古诗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翻译赏析

古诗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翻译赏析文言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琢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注释】1、受:接受2、或:有人。

3、诸(zhū):相当于“之于”。

子罕:人名。

子:春秋时代宋国公族的姓。

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于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时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为“司城”。

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位列六卿。

4、弗(fú):不。

5、示: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

6、以为:认为……是……。

7、故:所以。

8、尔:你。

9、若:假如。

10、皆(iē):都。

11、丧:丧失12、若:如。

13、什么什么的人【翻译】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玉,把它献给子罕。

子罕不接受,献玉的人说:“(我)把(这块玉)给琢玉的人看,琢玉的人认为是块宝,因此才敢献给你。

”子罕说:“我认为不贪(这种品质)是宝,你认为玉石是宝/b/20651,假若把玉给我,(咱俩)都失去了宝。

不如各人拥有自己的宝。

”献玉的人很恭敬地说:“小人拥有玉,寸步难行,拥有这个玉是想请求免于死难。

”子罕把它放在自己的乡里,让工匠替自己雕玉,(卖掉玉)使献玉人富有之后,让他回到家里。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

【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12处)。(2005年北京卷)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 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 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在选段中,有地名、物名、年号时间、人名。 “匡庐即 庐山”、“香炉峰”、“遗爱寺”、“太原”、“峰腋寺” 都是地名,“草堂”是常用的名词,“元和十一年”是年 号,“白乐天”是白居易的字,知道这些,对正确断句是 很有益处的。 【参考答案】匡庐奇秀/甲天下山 / 山北峰 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 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 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 作为草堂
4、据排偶,定句读
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扞 蔽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者/ 过 矣。” 也 / 寒 / 矣 名 计
【例】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 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10处)
赵襄子喝酒五日五夜不停止,对侍奉的人说:“我确实是个国士!喝酒五天 五夜了,却没有一点儿病。”优莫说:“您努力吧!还和商纣王差两天。商 纣王七天七夜,可是您才五天。”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 么,我要灭亡吗?”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和商纣王差两天, 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 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夏 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
三、断句方法概述:
读全文,通文意,确定文体。 1、叙述性文章,要弄懂故事的基 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 清谁跟谁对话,讲的什么话。 2、说理性文章,就要弄明白讲了 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 可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

宋人或得玉 读书笔记

宋人或得玉 读书笔记

宋人或得玉读书笔记子罕说宝,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左传·襄公十五年》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自己尊敬的齐国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

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

”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

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

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

”子罕最终也没有要那块宝玉。

作者用设喻的手法,从人对宝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强调子罕不贪的高尚品德和境界操守。

宝并不一定是钱财,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才是真正的宝。

当今社会的某些官员就是智商高品德低下,抵不住诱惑,无法坚守本性,在物欲面前心理失衡,这是道德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的缘故。

案例二:今天,我读了一篇文言文,题目是《子罕弗受玉》,内容是: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我读第一遍的时候,知道讲的是子罕拒绝了别人送给他的玉。

我被子罕高尚的品格感动了。

我再读,一字一句去理解,能够翻译出来:宋国有个人,得到了一块玉。

他拿到工匠那里,工匠看了看说:“这真是稀世珍宝啊!”他听了非常高兴。

工匠说:“我愿意用100两黄金来换你的玉,可以吗?"可是他却摇摇头,拿着玉走了。

他心想:这么好的玉子罕一定也很喜欢。

于是拿着这块宝玉来到了子罕家。

他拿出宝玉对子罕说:“这块玉是一个宝贝,我把它送给你。

”子罕说:“不用了,我的宝贝是廉洁。

你的宝贝是这块玉,现在你把你的宝贝送给我,你没了宝贝,我要是接受了你的宝贝,我的宝贝就没有了,我们俩个人都失去了宝贝,不如你拿回你的宝贝,我还有我的宝贝。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吕氏春秋异宝》(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吕氏春秋异宝》(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吕氏春秋·异宝》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①。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②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

伍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

”因如吴。

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

丈人度之,绝江。

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

”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石,金千镒。

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

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

”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③黍以示儿子④,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

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异宝》)[注]①禨(jī):事神求福的习俗。

②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

父兄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③抟黍(tuán shǔ):捏成的饭团。

④儿子:指小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B.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C.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D.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名甚恶,意思是地名很不好,“恶”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娇儿恶卧踏里裂”的“恶”字含义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人或得玉阅读答案
宋人或得玉
子罕说宝,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①,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②也.”
子罕置诸其里③,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注释:①玉人:雕琢、加工玉石的工匠. ②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③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的乡里.
1、下列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B )
A、我以不贪为宝若以与我
B、玉人以为宝也使玉人为之攻之
C、献诸子罕子罕置诸其里
D、故敢献之使玉人为之攻之
2、献玉者献璧玉的最直接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3、子罕认为人生最珍贵的宝贝是什么?
答案:以不贪为宝(以品德高尚为宝亦可)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子罕把玉放置在自己居住的乡里,派玉人替自己雕琢、加工,(卖掉璧玉)使献玉者富裕之后,才让其人回到他的居所.
5、试将子罕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高官作比较,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答案提示:从正反两方面去谈均可,鼓励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做到不人云亦云.)
译文:
宋国有个人得了一块玉石,便把它献给自己尊敬的齐国大夫子罕,子罕不肯收.献玉石的人说:“我给玉匠看了,玉匠说这是块宝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你把玉石当作宝.如果你把玉石给了我,我们都失掉了自己的宝.还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宝.”子罕最终也没有要那块宝玉.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