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含五篇)
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含五篇)第一篇: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探索物体长度单位”综合与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一、活动前(一)分析学情,了解活动背景《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认识了线段,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能仅满足于通过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上,而是注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以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为标准,表示动物的身高(长),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本质,培养估测能力,构建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二)集思广益,明确活动任务1、活动目标(1)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2)通过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培养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目标分析】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体会度量的思想和方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长度的过程,实质上是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度量的过程;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问题情境(1)回顾长度单位。
①说说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厘米、米)②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③你知道1拃有多长吗?一步有多长呢?(一拃长约15厘米,一步长约40厘米)④除了这些,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呢?(2)揭示活动主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测量长度的工具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吧。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长度单位,激活学生的活动经验;通过追问“你还想知道什么物体的长度”,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量一量,比一比︳人教新课标( )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量一量,比一比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28页到第29页的“量一量,比一比”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学会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
2. 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单位转换。
3. 能够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并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单位转换。
难点:掌握比较物体长度的大小,并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直尺、教学卡片、实物等。
学具:尺子、直尺、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实物,如一根铅笔,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的长度。
然后教师用尺子量一下铅笔的长度,并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5厘米。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到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长度单位的卡片,如米、分米、厘米,并解释这些单位的意义。
让学生明白1米等于10分米,1分米等于10厘米。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道例题:小明的一步长是20厘米,他走了5步,一共走了多少厘米?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教师讲解解答过程,并强调解答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如:1米等于多少厘米?2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5. 小组活动(10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1米 = 10分米1分米 = 10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量一下你的铅笔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这是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第1篇《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学生在本学期的第一单元已经认识了线段,形成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完成了对线段、厘米和米的认识。
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就不能仅满足于通过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上,而要注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并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本质,培养估测能力,构建不同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
本节课的.活动分为两部分,一是量一量,二是比一比,量是比的.基础,量为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比是量的升华,在比的过程中学生能构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体会量的本质,发展长度观验。
这是本节课的主体部分,也是体现学生学以致用的环节。
注意引导学生在测量之前先估测、步测同时注意把测量任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验测量的价值。
因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在交流中明确:每人身上的尺长度不一,并通过举例、估测来体会身上的尺在生活中的用途,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选择测量的物体时,我有意识地选择了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如肩宽、步长、两臂展开的长、教室长、讲台长等,有了这些长度表象作为参照,就为后面用自己喜欢物体的长度去比较其他物体的长度打好了基础。
为了更有效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在学生测量活动之前,我要求每位小组成员先对所要测量的物体进行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并将估测数据和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可以调整学生对物体长度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也是需要有方法的,但从学生记录的数据来看,部分学生估测时随意性还是比较大。
在开展活动课前,我还曾有担忧,因为活动课的变化因素太多了,学生会太吵、太热闹,但结果比我预想中还好,大家兴趣很好,都积极合作,这应该归结于课前准备和安排吧。
二年级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总结
二年级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总结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次活动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工具,实行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中老师大胆放手,学生全员参与。
一、活动安排:1、活动准备充分,学生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
观感受6米的长度。
3、活动活动采取4人小组活动的形式,组长对组员实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长组织得最好。
要求学生测量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上,不至于测量完了没有记录数据。
二、设计意图:1、活动前,老师先让学生比画一下1厘米、1米的长度,回顾所学过的长度单位,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感受身边的物体,如:感受桌子大约有多高,学生比画。
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需求,体现活动的价值。
2、测量活动中,老师要适时指导。
如:二年级的孩子小,学生测量的结果很不符合逻辑,如:有的测一步长79厘米,还有的走10步长1米多。
这源于测量过程或是学生走的姿势的不准确,如果不即时纠正,会造成学生的错误观点。
所以教师要给予协助,引导学生用准确的方法重新测量。
强调:测量时尺子要放平拉直,一步长要量两个脚尖的距离,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3、教学活动三,感受鳄鱼的长度6米时,学生手拉手感知6米的长度。
设计意图:学生都没有见过真的鳄鱼,不知道6米的鳄鱼有多大。
通过学生手拉手,将抽象的6米与自己熟悉的事物的长度联系起来,既在应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选物体长度的理解,又达到了对6米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测量、描述等多方面的经验。
4、本节在多种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水平,初步建立长度观点。
本节实践活动课,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实际活动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获得的经验不同,理解也不同。
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表演的场所,是一个充满了变数的“八卦”阵地。
因为课堂既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所以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让人惊讶、令人心跳的情节,使教师时而处于尴尬的境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 ︳人教新课标(2014秋 )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分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量一量,二是比一比,量是比的基础,量为比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比是量的升华,在比的过程中让学生构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体会量的本质,发展长度观念。
在本节课的具体实施上,主要着眼于这样三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注重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
完成表格。)
4.看一看跟你们刚才估的一样吗,你估得准确吗?
3.记一记,在脑中形成表象。
学生用手摸一摸肩膀,用手量一量讲台,站起来用手摸一摸桌子、墙壁,对它们的长度进行预估。
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课桌、书本的长度
学生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
在脑中形成1米和1厘米的表象
学生先对自己肩宽、教室内讲台、课桌、墙壁的长度进行预估,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能力目标: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比较、修正测量结果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培养估测能力,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个人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九、实践反思
本课设计依托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教室里的讲台、课桌、墙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思维,整节课围绕着:“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展开新课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小组合作作用,营造广阔的数学教学空间。我认为本节课做的好的有:
2、解决问题,深化对长度概念的建立
6.7《量一量,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7《量一量,比一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长度的概念,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测量长度的方法。
2.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应用。
3. 长度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测量长度的方法,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应用,长度的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测量身边的物体,亲身体验长度的概念。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测量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游戏竞赛:设计有趣的测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长度这一概念。
-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测量长度吗?长度有哪些单位?2. 新课讲解- 讲解测量长度的方法,重点强调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和准确读取测量结果。
- 介绍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进行长度的大小比较。
3. 实践操作- 分组进行测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长度的概念。
-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 引导学生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长度的大小比较。
4. 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享测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引导学生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 游戏竞赛- 设计有趣的测量游戏,如“测量接力赛”、“长度猜猜看”等。
- 通过游戏竞赛,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
6. 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记录在作业本上。
2. 拓展作业:寻找生活中的长度测量实例,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12课时 量一量,比一比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第12课时量一量,比一比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量的概念及单位;2.通过比较量的大小,初步理解比的概念;3.能够进行简单的度量、估算和比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量的概念及单位;2.比的概念;3.度量、估算和比较的方法。
难点度量和估算的区别及比较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日常生活实例,如比较不同大小的物品或长度、重量、温度等进行展示,让学生理解量描述事物大小的概念。
2. 学习新知1.量的概念:介绍量的基本概念,即量是指可度量的性质;介绍单位制,通过测量示范举例子介绍各种单位制。
2.比的概念:以购物为例,讲解比较的概念,比较大小和关系;可用比较运算符号(=,<,>)表示两数的大小关系。
3.度量、估算和比较的方法:•度量:显示实际值,将所需单位规范化;•估算:根据经验及数据,进行量的估计,如“约为”、“大约”等;•比较:通过使用比较符,确定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3. 提高学习1.制定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通过较真运算法,进行量的对比测试,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2.使用配套教材,进行量的估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量化以及其概念的应用能力;3.分组活动结束后,进行讨论,并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答案的展示和讨论。
4. 总结归纳对本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复述,及时总结和回答问题,提升学生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估1.完成课后作业,加强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2.制定数学游戏测试,检测对刚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五、板书设计量的概念及单位:大小,单位制比的概念:购物例子,大小关系度量、估算和比较的方法:度量:实际值,规范化单位估算:经验及数据估计,如“约为”、“大约”等比较:比较符,确定两数大小关系六、教学反思本课程学生较多针对实际内容进行课堂讲解和演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的实际应用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对于单位制及量测换算较为困难,后期需要针对这一困难点加以强化的教学安排。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比一比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教师需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比一比》教学进行反思,分别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参与度的提高以及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他们将学到什么。
1.2 分解教学目标:将整个教学目标分解为小目标,有助于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1.3 与学生需求相结合: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将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增加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2.1 确定核心知识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确定核心知识点,重点讲解和强化,以确保学生掌握重要的知识和技能。
2.2 结合实际应用: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3 多样化教学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如图表、实验、故事等,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3.1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2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创设积极、合作和互动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四、学生参与度的提高:4.1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4.2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设置有趣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
4.3 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和互助学习,教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量一量,比一比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准备要充分。
为了预防活动课学生只是单纯活动,而没有反思。
我先让学生把需要测量的物体记录在练习本上,测量后完了记录数据。
活动前要明确活动要求。
采取4人小组活动的形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长组织得最好。
测量中学生的卷尺不够长该怎么办?有的学生把好几个尺子接在一起,有的学生用铅笔放在地上做记号,但不知道只要把每段长加起来就可以了。
说明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是没有理解。
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活动前要具体指导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一步一步示范,或请会的小朋友来师范,才能保证活动中的高效。
活动中要适时指导。
有的学生测量的结果很不符合逻辑,如走10步长 1米多。
这源于测量过程或是学生走的姿势的不正确,如果不及时纠正,会造成学生的错误观念。
所以教师要给予帮助,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重新测量。
活动后要及时反馈。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同时听别的小组和你是不是一样。
反思测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什么,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天然尺子的欲望。
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
《比一比》教学反思
《比一比》教学反思引言概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采用“比一比”这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然而,过度的“比一比”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损,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对“比一比”教学方式进行反思,找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1 通过比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更加专注于学习内容。
1.2 “比一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1.3 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2.1 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2 竞争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达到更高的学习目标。
2.3 适度的竞争可以让学生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3.1 通过比一比,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2 学生在竞争中会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3.3 适当的竞争可以让学生更加自觉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培养自律性和责任感。
四、注意避免过度竞争4.1 过度的竞争容易导致学生的自尊心受损,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
4.2 过度竞争可能使学生产生攀比心理,忽视了学习的本质,只注重分数和排名。
4.3 教师在进行“比一比”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竞争,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五、综合评价“比一比”教学方式5.1 “比一比”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5.2 但是,教师在进行“比一比”教学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竞争,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
5.3 综合来看,“比一比”教学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但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加以灵活运用,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量一量 比一比》(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量一量比一比》年级:二年级科目:数学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能够准确比较物体的长短。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够与同伴一起完成测量和比较的任务。
教学重点:1. 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能够准确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难点:1. 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准确比较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1. 尺子2. 物体(如铅笔、书本、橡皮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让学生初步感知长度的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长度吗?怎么样才能知道它们的长度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长度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长短的。
2. 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 示范如何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让学生跟着操作。
三、实践操作1. 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每组选一个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 让学生互相比较自己组的测量结果,看看哪个组的物体最长或最短。
四、总结1. 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如何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如何比较物体的长短。
2. 强调测量的准确性和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用尺子测量一下家里的物体,如电视、床、桌子等,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2. 让学生比较家里物体的长短,并和家长一起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度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比较物体的长短。
重点关注的细节: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详细补充和说明: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掌握长度概念和比较物体长短的关键。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 比一比(7)-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7)-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及换算2. 长度的比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长度的比较。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长度的比较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直尺、米尺、卷尺等。
2. 学具:每组一套长度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长度现象,如:课桌的长度、黑板的长度、书本的长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2. 探究新知(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展示直尺、米尺、卷尺等长度测量工具,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工具的作用。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学生了解1米等于100厘米。
(2)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例如:1米等于100厘米,那么2米等于多少厘米呢?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3)长度的比较出示一些长度不同的物体,如铅笔、尺子、书本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学会长度的比较方法。
例如:比较铅笔和尺子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测量,也可以用目测的方法。
3. 实践操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套长度测量工具,让学生合作完成以下任务:(1)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用米和厘米表示。
(2)测量书本、铅笔、桌子的长度,用厘米表示。
(3)比较组内成员的身高,用米和厘米表示。
4. 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换算方法,以及长度的比较方法。
同时,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操作、比较,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六、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测量家里的电视机、沙发、床的长度,用米和厘米表示,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 拓展作业:了解其他长度单位,如千米、毫米,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
小学数学_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二年级教学目标:1、课前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际活动中,能够用比较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在测量的过程中体会测量的本质,建立初步的长度观念。
3、通过测量自己和身边物品的长度、高度等实际活动,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为以后估计、认识其他物品的长度提供更多的参考标准,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想和老师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吗?生:想师:请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古体字,你知道这是我们现在用到的哪个字吗?你们可真是具有火眼金睛,那同学们用过哪些尺呢?你们用过的尺可真不少!可是这些尺我们并不是天天带在身上,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而又没有准确测量物体长度的尺时,我们可以把我们身边的物体当做尺完成测量,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用身边的尺,量一量,比一比。
二、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师:同学们,我们走到哪里都会带着的就是自己的身体了,我们身体上的一庹,肩宽,一步和一拃就可以作为尺来帮助我们测量。
昨天老师已经让大家在家中测量出自己身体各部分的长度,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找出你们组里每一项大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交流前请先看合作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都说一下测量的身体各部分的长度。
2、确定出你们组每一项的最大长度和最小长度。
3、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和组内纪律并把结论写在小组活动统计单上。
交流讨论:大家都明白自己的任务了?哪位同学能说一下交流的任务?现在开始交流!教师指导:你们组的一庹最长的是多长?最短的呢?那选取哪个整十数比较合适?请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肩宽,一步和一拃的确定。
黑板手写一庹,肩宽,一步,一拃。
讨论结束: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坐端正,竖起耳朵仔细听小组长的发言,看看他们确定的和你的一样不一样?确定长度:师:下面找一个小组说一下他们的结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1.填一填。 1米=( )厘米 5米=( )厘米 8米=( )厘米
板块三、课堂练习
300厘米=( )米 100厘米=( )米 7米=( )厘米
2.连一连。 桌子的高度 跳绳的长度 杯子的高度
10厘米 70厘米 2米
3.小丽说:“我的身高是100厘米。”她说得对吗?如果不对,她的身 高是多少厘米?
提供数据并设定问题。 师: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你们能用合适的方式描述这个长度吗? 通过前面活动的测量结果,小朋友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两个小朋友并排站 立,宽度大约是30+30=60(厘米)。那么20个小朋友并排站立的宽度大约 就是20个30厘米相加,长度大约就是6米,和鳄鱼的身长差不多。 我们测得小朋友一庹的长度,那么几个小朋友可以拉起手来试一试,5个小 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约也是6米。
板块二、探究新知 1.提供情境,探索“量”的方法。 师:那么多地方都需要量一量,你知道该用什么工具去量吗?你知道哪几种 尺,给大家介绍介绍。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 师:你们看,这些尺虽然长得各不相同,但你能不能在它们身上找到相同的地 方?不管用什么尺量,我们都需要先对准尺上的哪一个刻度?
4.一只蜗牛爬到葡萄藤上去吃葡萄,上午爬了14厘米,下午爬了5厘米 。它一共爬了多少厘米?
答案: 1.100 3 500 1 800 700 2.
3.不对,她的身高应该是100厘米-30厘米=70厘米。 4.14+5=19(厘米)口答:它一共爬了19厘米。
板块五、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你们认为这节课谁表现得最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 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体会到利用以前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是学习的 重要方法。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摘要:1.反思教学目标2.反思教学过程3.反思学生参与度4.反思教学方法5.反思教学效果6.提出改进措施正文: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以期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在这篇教学反思中,我将重点反思量一量比一比的教学过程,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定不尽如人意。
虽然我在课前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目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仍有不足。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明确、具体地阐述教学目标,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达成。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有待提高。
通过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互动中表现消极,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尝试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我认识到在教学方法上,我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方式。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传递知识,但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今后,我将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组织实践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效果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一知半解,这让我意识到仅仅依赖课堂讲授是难以满足学生需求的。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最后,针对以上反思,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明确、具体地阐述教学目标,确保学生清晰了解学习要求。
2.提高课堂互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4.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5.加强与同事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3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量》中的一节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初步认识了千米和米,以及能够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以及能够运用千米和米比较物体长度的远近。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单位的知识,对于千米和米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能够运用千米和米比较物体长度的远近。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能够运用千米和米比较物体长度的远近。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深入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发现法、情境教学法、实际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活动,理解千米和米的关系。
同时,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长度单位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如测量学校到家的距离,体会千米和米的关系。
3.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千米和米的关系。
5.练习:设计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千米和米比较物体长度的远近。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 比一比(5)-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量一量比一比(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 使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理解长度的大小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长度的测量方法。
2. 长度的比较。
3. 长度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的测量方法,长度比较。
2. 教学难点:长度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讲解新课(1)长度的测量方法①介绍尺子的种类和用途。
②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如尺子的放置、读数等。
③示范测量长度,让学生跟随操作,体会测量过程。
(2)长度的比较①讲解长度比较的方法,如直接比较、使用尺子比较等。
②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长度比较。
(3)长度单位换算①讲解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等。
②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换算。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比较、单位换算的练习,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
4. 总结提高通过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加深对长度测量、比较、单位换算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身边的物体,进行长度测量、比较、单位换算的练习。
3. 家长签字,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3.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及时进行表扬和指导。
4. 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5.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数学基础。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的《量一量比一比》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比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2.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能够说出物体的长短。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够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进行简单的比较,能够准确地表达物体的长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使用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
3.采用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2.讲解: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实践操作:学生亲自使用尺子进行测量,教师进行指导和反馈。
4.比较练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并能够准确表达。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并进行巩固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可以设计一些图标和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进行。
可以设置一些测量和比较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准备要充分。
为了预防活动课学生只是单纯活动,而没有反思。
我先让学生把需要测量的物体记录在练习本上,不至于测量后完了记录数据。
活动前要明确活动要求。
采取4人小组活动的形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长组织得最好。
测量中学生的卷尺不够长该怎么办?有的学生把好几个尺子接在一起,有的学生用铅笔放在地上做记号,但不知道只要把每段长加起来就可以了。
说明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是没有理解。
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活动前要具体指导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一步一步示范,或请会的小朋友来师范,才能保证活动中的高效。
活动中要适时指导。
有的学生测量的结果很不符合逻辑,如走10步长1米多。
这源于测量过程或是学生走的姿势的不正确,如果不及时纠正,会造成学生的错误观念。
所以教师要给予帮助,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重新测量。
活动后要及时反馈。
各小组汇报测量结果,同时听别的小组和你是不是一样。
反思测量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正确的测量方法是什么,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