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特定区域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它可以实时感知、采集和传输各种军事信息,对军事作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军事作战的情报收集能力。
通过部署在战场上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和感知敌方的动态信息,包括敌军的位置、数量、行动和武器装备等。
这些信息对于指挥官制定作战计划、调配兵力和武器装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提高军队的作战效能和胜算。
其次,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可以加强军事目标的监控和防御能力。
通过在军事目标周围部署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目标周边的环境变化,包括敌方的侦察、渗透和攻击等。
一旦发现敌方的威胁,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军队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保护军事目标的安全。
此外,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军事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
传统的军事通信系统往往依赖于有线网络,受到地理环境和敌方干扰的限制。
而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可以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实现军事通信的全面覆盖。
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愈合的特点,可以在网络节点故障或遭受攻击时自动调整和修复,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最后,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军事作战的精确打击能力。
通过在军事目标附近部署无线传感器节点,可以实时监测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信息,为军队提供精确的目标定位和打击指导。
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还可以与军事装备和武器系统进行无线连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协同作战,提高军事作战的整体效能和精确度。
综上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可以提高军事作战的情报收集能力、目标监控和防御能力、通信效率和可靠性,以及精确打击能力。
传感器的军事应用

传感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什么是传感器:传感器就是能感知外界信息并能按一定规律将这些信息转换成可用信号的装置;简单说传感器是将外界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所以它由敏感元器件(感知元件)和转换器件两部分组成,有的半导体敏感元器件可以直接输出电信号,本身就构成传感器。
敏感元器件品种繁多,就其感知外界信息的原理来讲,可分为:①物理类,基于力、热、光、电、磁和声等物理效应。
②化学类,基于化学反应的原理。
③生物类,基于酶、抗体、和激素等分子识别功能。
通常据其基本感知功能可分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气敏元件、力敏元件、磁敏元件、湿敏元件、声敏元件、放射线敏感元件、色敏元件和味敏元件等十大类。
传感器的分类: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主要由热敏元件组成。
热敏元件品种教多,市场上销售的有双金属片、铜热电阻、铂热电阻、热电偶及半导体热敏电阻等。
以半导体热敏电阻为探测元件的温度传感器应用广泛,这是因为在元件允许工作条件范围内,半导体热敏电阻器具有体积小、灵敏度高、精度高的特点,而且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
二光传感器光传感器主要由光敏元件组成。
目前光敏元件发展迅速、品种繁多、应用广泛。
市场出售的有光敏电阻器、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耦合器和光电池等。
光敏电阻器光敏电阻器由能透光的半导体光电晶体构成,因半导体光电晶体成分不同,又分为可见光光敏电阻(硫化镉晶体)、红外光光敏电阻(砷化镓晶体)、和紫外光光敏电阻(硫化锌晶体)。
当敏感波长的光照半导体光电晶体表面,晶体内载流子增加,使其电导率增加(即电阻减小)。
三气敏传感器由于气体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气体的检测已经是保护和改善生态居住环境不可缺少手段,气敏传感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生活环境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0.8~1.15 ml/L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脉搏加快,甚至晕厥等状态,达1.84ml/L时则有在几分钟内死亡的危险,因此对一氧化碳检测必须快而准。
利用SnO2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材料,通过颗粒超微细化和掺杂工艺制备SnO2纳米颗粒,并以此为基体掺杂一定催化剂,经适当烧结工艺进行表面修饰,制成旁热式烧结型CO敏感元件,能够探测0.005%~0.5%范围的CO气体。
传感器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传感器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16T08:04:19.815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8月23期作者:崔迪1 孙玉涛2[导读] 传感器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崔迪1 孙玉涛21海军士官学校安徽蚌埠 2330122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 233012摘要:传感器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而信息化战争又要求作战系统“看得明、反应快、打得准”,谁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上占据优势,谁就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为了加强人们对传感器及其技术的重要性的认识,在分析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基础之上,举例探讨传感器在军事领域的典型应用。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军事应用一、引言目前传感器在军事上的应用可以说是极其普遍 ,大到星体、飞机、舰船等装备系统,小到单兵作战装备;从通信技侦系统到后勤保障系统;从军事科学试验到军事装备工程;从战场作战到战略、战术指挥;其应用遍及战争准备、战争实施的每一个环节。
二、传感器技术的现状传感器一种检测装置,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传输,然后,将数据转换成信号输出。
传感器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传感器技术发展到今天,大体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传感器被称为结构型传感器,第二代为固体传感器。
伴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第三代智能传感器。
智能传感器技术是涉及微机械、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传感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现阶段,传感器技术呈现出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使得传感器技术愈发具有稳定性,为自动化控制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同时,成本的降低和生产工艺的提高,使得传感器技术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
三、传感器技术在军事领域上的应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英国、法国等国家在传感器开发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
传感器技术列于原苏联军用航天计划第5条。
正是由于世界各国对传感器技术的高度重视,传感器产业发展迅速。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队指挥自动化建设中的应用

Ap lc t n o eW iee sS n o t r n Co m a d Au o a i n p ia i ft r l s e s rNe wo k i m o h n t m to
大小实现简单 的收发 ( 突发传输)甚至 网络的协调
和组织功能 ;电源单元是最重要的模块之一 ,但是
器 网络的发展现状 ;无线传感器 网络在军队指挥 自 动化建设中的应用 ;总结无线传感器 网络应用时面
临 的问题 。
收 稿 日期 池是不可补充的。由
通 信。
到它们与配有 G S 的节点之 间的相对位置 ,这样 P
维普资讯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队指挥 自动化建设中的应用
所有节点都能知道各 自的具体位置了。
和管理 。典型的无线传感器 网络结构如图 2 所示, 无线传感器节点经多跳转发 , 通过 网关接入网络,
Ab t a t Th a g o e t la p i ai n o r ls e s rn t r n i f r to o lc i n r n miso n sr c e l r e p tn i p lc to f wiee s s n o e wo k i n o ma i n c l t ,ta s s i n a d a e o p o e sn a t a t d mu ha tn i n I i p p r ec n tu t no e wiee ss n o e wo k i i to u e n s r c s i g h sat c e c t t . n t s a e o sr c i f r l s e s rn t r n r d c d a d i r e o h h t o h t s t a p ia i n i o p l t c mma d a tma o r u d F n l , e e a r b e ob a e e a a y e . c o n n u o t n i a g e . i a l s v r l o lmst ef c d a n l z d i s y p r Ke wo d wi ls e s r e wo k c mm a d a t ma i n n d y rs r e ss n o t r ; o e n n uo t ; o e o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包含大量的由震动、(地)磁、热量、视觉、红外、声音和雷达等多种不同类型传感器构成的网络节点,可以用于监控温度、湿度、压力、土壤构成、噪声、机械应力等多种环境条件。
传感器节点可以完成连续的监测、目标发现、位置识别和执行器的本地控制等任务。
微型传感器技术和节点间的无线通信能力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赋予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无处不在的感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医疗、家庭和其他商用、工业领域;在空间探索和反恐、救灾等特殊的领域,它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
(1)军事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研究最早起源于军事领域。
由于其具有可快速部署、自组织、隐蔽性强和高容错性的特点,因此能够实现对敌军地形和兵力布防及装备的侦察、战场的实时监视、定位攻击目标、战场评估、核攻击和生物化学攻击的监测和搜索等功能。
在战场中,指挥员往往需要及时、准确地了解敌我人员、武器装备、通信和军用物资供给的情况。
通过随机撤播、特种炮弹发射等手段,可以将大量传感器节点密集地散布于预定区域,收集该区域内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汇聚节点将数据传送至指挥所,也可经由卫星信道转发到指挥部,最后融合来自各战场的数据形成我军完备的战区态势图。
在战争中,对冲突区和军事要地的监视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布设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方便地监控我军布防的阵地是否有敌军入侵,或是以更为隐蔽的方式近距离地观察敌方的布防;当然,也可以直接将传感器节点撤向敌方阵地,在敌方还未来得及反应时迅速收集有关作战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为火控和制导系统提供准确的目标定位信息。
在生物和化学战中,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及时、准确地探测爆炸中心将会为我军提供宝贵的反应时间,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小伤亡。
作为C“ISRT系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其低成本、密集型、随机分布、白组织性和强容错能力的特点,及时、准确地为战场指挥系统提供高可靠的军事信息。
无线传感器网络军事应用

一.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1.)发展及简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构想最初是由美国军方提出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所计划署(DARPA)于1978年开始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这被看成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雏形。
从那以后,类似的项目在全美高校间广泛展开,著名的有UC Berkeley的Smart DuST项目,UCLA的WINS项目,以及多所机构联合攻关的SensIT计划,等等。
在这些项目取得进展的同时,其应用也从军用转向民用。
在森林火灾、洪水监测之类的环境应用中,在人体生理数据监测、药品管理之类的医疗应用中,在家庭环境的智能化应用以及商务应用中都已出现了它的身影。
目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商业化应用也已逐步兴起。
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看成是由数据获取网络、数据分布网络和控制管理中心三部分组成的。
其主要组成部分是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节点,各节点通过协议自组成一个分布式网络,再将采集来的数据通过优化后经无线电波传输给信息处理中心。
2.)无限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优势:(1)低成本、高冗余。
传感器节点单个价格低廉,可以大批量生产。
节点的大规模部署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具有较高的节点冗余、网络链路冗余以及采集的数据冗余,从而使得系统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
(2)规模大。
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通常在目标区域内部署大量传感器节点,传感器网络可能包含多达数千甚至上万个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性还能够通过不同空间视角获利更大的信噪比,从而提高监测的准确性,这一直是卫星和雷达这类独立系统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
(3)分布式、自组织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对等节点构成的网络,不存在中心控制。
管理和组网非常灵活。
不依赖固定的基础设施,每个节点都具有路由功能,可以通过自我协调、自动布置而形成网络,不需要其他辅助设施和人为手段。
(4)动态拓朴。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网络,网络内的节点可能会因为能量消耗或其他故障退出网络;有些节点可能工作状态,没有参与网络通讯;也有可能又会新增大量的节点融入网络,这些都会使网络的拓朴结构随时发生变化。
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就是免去或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P ,Access Point )设备,就可建立覆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 ,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
WLAN 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2 使用方式灵活它具有快捷高效、组网灵活等特点。
从专业角度来讲, 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信息点无线局域网利用无线多址信道的一种有效方法来支持计位置的限制。
而一旦无线局域网建成后,在无线网的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为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
应用提供了可能。
通俗的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 2.3 组网成本较低传统缆线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
通 由于有线网络缺少灵活性,这就要求网络规划者要常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尽可能地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往往导致预设大量线网络。
但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种种限制,如布利用率较低的信息点。
而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规线和改线的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划,又要花费较多费用进行网络改造,而无线局域网可可移动等。
特别是当要把距离较远的节点连接起来时,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铺设专用通信线路的布线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对正在 2.4 网络易于扩展迅速扩大的联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
在这种情 无线局域网有多种配置方式,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况下,无线局域网技术应运而生。
择。
这样,无线局域网就能胜任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像“漫游(Roaming 线网络无法提供的特性。
由于无线 无线局域网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局域网具有多方面的优点,所以发展十分迅速。
在最近而无需线缆介质。
其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几年里,无线局域网已经在医院、商店、工厂和学校等11Mbit/s ,传输距离可远达20km 以上。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军事应用中的应用教程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军事应用中的应用教程军事领域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创新的驱动者,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军事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军事应用中的应用教程,包括其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是一种由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这些节点能够通过无线通信进行相互连接和协作。
在军事应用中,无线传感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监测、通信、情报收集和环境侦察等领域。
它能够实时获取情报信息,提高军事行动的效率和安全性。
首先,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监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在战场上布置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可以对敌方目标、天气状况和地形地貌等进行实时监测。
这些传感器能够收集各种信息,如温度、压力、声音、光线等,并通过无线通信将数据传输到指挥中心。
指挥官可以通过监测结果做出决策,提高作战效果。
其次,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通信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战场上时常存在电磁屏蔽或截获的风险,传统的通信方式可能受到干扰,影响指挥系统的正常运行。
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以通过多路径传输和自组织网络的特性,提供灵活可靠的通信手段。
通过节点之间的密集互连,即使部分节点被破坏,整个网络依然能够正常工作。
再次,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情报收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在战区内广泛部署传感器节点,可以收集到大量敌方信息,如敌军行动轨迹、战术部署和人员编制等。
这些信息对于作战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无线传感网络技术不仅可以实时获取情报,还可以在节点之间共享信息,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情报支持。
最后,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在环境侦察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战争中,对敌方目标的准确判断和侦查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侦察手段可能存在暴露风险,而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可以通过节点的分布式部署和自主协作,实现对目标的持续监测和侦查。
这种方式可以降低侦察人员的风险,并提供更加准确的情报。
然而,在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网络结课报告论文题目: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分析学院: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专业:光电信息工程班级:光电三班学号:1212471329学生:政鹏指导教师:克坚2015年 6 月 7 日摘要 (II)第一章绪论 (1)1.1 背景及国际形势 (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现状 (1)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2)第二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 (4)2.1 体系结构 (4)2.1.1 节点组成 (3)2.1.2 网络体系结构 (3)2.2 路由协议 (5)2.2.1平面路由协议 (4)2.2.2层次路由协议 (6)第三章特点及应用优势 (9)3.1 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 (9)3.1.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特点 (7)3.1.2与其他网络相比主要区别 (7)3.2 应用优势 (10)3.2.1潜在优势 (8)3.2.2与导弹雷达相比潜在优势 (8)第四章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11)4.1 战场侦察与监视 (11)4.2 战场态势感知 (12)4.3 核、生、化监测 (13)4.4 装备、弹药、后勤物资管理 (13)4.5 智能尘埃 (14)第五章结束语 (16)第六章调研照片 (16)第七章参考文献 (18)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兴网络,它采用无线通信技术,由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具备感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信能力,使无线传感器网络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广泛用于军事、环境、医疗保健、空间探索及各种商业应用。
文中对无线传感网络的构建,路由协议以及定位算法做了简介,着重讲了它在军事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及当下的主要应用研究方向。
关键词:WSN,体系结构,军事应用AbstractWireless Sensor Network is a burgeoning network,which is composed of tiny sensors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Node of WSN have influence, information handing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making WSN have wide application foreground, including military,environment, medical treatment, space imploring and various business applications. In this paper, i first provid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SN, routing protocol and the Relocation Arithmetic, and then focus on its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military field, main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direction now.Keyword: WSN,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in the military field.第一章绪论1.1背景及国际形势无线传感器网络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2003年2月份的美国《技术评论》杂志评出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大新兴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列为第一,未来科学家预言无线传感器将引发新的信息革命,一些专家认为传感器网络、仿生人体器官等是全球未来的四大高技术产业,它们将掀起新的产业浪潮,这预示着未来到处是以电池为电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些传感器可监控环境、机器甚至人类自己。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分布在检测区域的传感器节点,获取客观世界的最直接、最有效、最真实的信息,并通过无线自组织的网络传递到用户端。
在国防和军事领域,该网络可以实时监测、感知、采集和传递战场环境的各种信息,协助实现有效的战场态势感知,为作战指挥员提供战场情报服务。
世界军事强国纷纷开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军事应用研究。
1.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现状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信息科学领域中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进行领域间交叉的结果。
无线传感器网络经历了智能传感器、无线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3个阶段。
智能传感器将计算能力嵌入到传感器中,使得传感器节点不仅具有数据采集能力,而且具有滤波和信息处理能力;无线智能传感器在智能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无线通信能力,大大延长了传感器的感知触角,降低了传感器的工程实施成本;无线传感器网络则将网络技术引入到无线智能传感器中,使得传感器不再是单个的感知单元,而是能够交换信息、协调控制的有机结合体,实现物与物的互联,把感知触角深入世界各个角落,必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WSN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因而包含众多研究方向,WSN技术具有天生的应用相关性,利用通用平台构建的系统都无法达到最优效果。
WSN技术的应用定义要求网络中节点设备能够在有限能量(功率)供给下实现对目标的长时间监控,因此网络运行的能量效率是一切技术元素的优化目标。
其核心关键技术包括:组网模式、拓扑控制、媒体访问控制和链路控制、路由、数据转发及跨层设计、 QoS保障和可靠性设计、移动控制模型等等。
而关键支撑技术包括:WSN网络的时间同步技术、基于WSN的自定位和目标定位技术、分布式数据管理和信息融合、WSN的安全技术、精细控制、深度嵌入的操作系统技术、能量工程等等。
1.3本文的组织结构本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新时代的重要地位,在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研究现状之后,阐述了本文的主要工作第二章无线传感网络简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讨论WSN技术在军事领域具体应用之前,先对WSN的体系结构,节点组成,网络构架以及路由协议作了简要介绍。
第三章首先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进而很容易理解了它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优势,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用它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重点介绍了五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应用,分别是:战场侦察与监视;战场态势感知;核生化的监测;装备、弹药、军事物资的管理监测、智能尘埃。
并附带有案例分析,可见在这一领域美国是要走在我们之前的我们仍有很远的路要走。
第五章结束语指出了一些现在的研究热点问题,预测了未来美好的前景第六章是一些在光博会拍到的照片,实地留念第七章参考文献第二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简介2.1体系结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大量的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
2.1.1节点组成对于每一个传感器节点,一般都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功能,一般由传感器模块,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能量供应模块四部分组成,其构造如下图 2-1 所示。
其中传感器模块负责监测区域信息的采集和数据转换;处理器模块负责控制整个节点的操作,存储和处理本身采集的数据以及其他节点发来的数据;无线通信模块负责与其他传感器节点进行无线通信,交换控制信息和收发采集数据;能量供应模块为传感器节点提供运行所需的能量。
图2-1 无线传感器节点结构2.1.2网络体系结构传感器网络有大量的无线传感器节点部署在监测区域,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形成网络。
通常这些节点可分为采集节点和汇聚节点。
采集节点部署在监测区域,通过温度,湿度等传感器采集各种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向其他节点传送,其他节点将信息转发,最终传到汇聚中心。
在数据传送的过程中,转发过程中的其他节点可能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汇总。
其网络布局如下图 2-2 所示:图2-2无线传感网络采集节点一般采用图 2-1 的节点结构,它一般具有有限的能量供应,节点的处理能力,存储和计算能力也比较弱。
相比其采集节点,汇聚节点功能较为增强。
最终的汇聚节点一般具有可靠的能量供应,较强的通信能力,较大的存储能力。
汇聚节点是增强功能的传感器节点,经常不进行监测,只是通过更多的存和计算资源对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存储。
2.2路由协议传统计算机网络对路由协议要求如下:正确性,健壮性,稳定性,公平性,最优性。
除此之外,无线传感器网络对路由协议更注重以下特殊要求:能源有效性,简单性,多路性。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以数据为中心(Data Centric)进行路由的,不同于传统Ad hoc网络以地址为中心(Address Centric)进行路由的模式。
下图给出了这两种模式的区别:图2-3两种路由模式区别2.2.1平面路由协议平面结构是指网络中各节点在路由功能上地位相同,没有引入分层管理机制。
平面结构路由的优点是网络中没有特殊的节点,网络流量均匀地分散在网络中,路由算法易于实现;缺点是可扩展性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的规模。
1)SPINSPIN(Sensor Protocol for Information via Negotiation)是一种以数据为中心的自适应通信路由协议。
其目标是通过使用节点间的协商制度和资源自适应机制,解决扩散法存在的不足。
SPIN有三种数据包类型,即ADV、RED和DATA。
节点用ADV宣布有数据发送,用REQ请求接收数据,用DATA封装数据,这三种包都包含了元数据。
在发送一个DATA数据包之前,传感器节点首先向邻居节点广播ADV数据包;邻居节点在收到ADV后,通过元数据判断是否需要完整的DATA数据包,若需要则向该邻居节点发送一个REQ数据包,接着发送DATA数据包。
以此类推,DATA数据包可被传输到远方汇节点或基站。
SPIN协议簇有4种不同的形式:SPIN-PP(A 3-Stage Handshake Protocol for Point-to-Point Media)、SPIN-C(SPIN-PP with a Low-Energy Threshold)、SPIN-BC(A 3-Stage Handshake Protocol for Broadcast Media)、SPIN-RL(SPIN-BC for Lossy Network)。
因为不是本文讨论重点,在此不一一介绍。
2)MTE在MTE(Minimum Transmission Energy)协议中,节点选择离自己平面距离最近的节点进行路由中转,如图2-4所示:图2-4 MTE中节点间距关系当且仅当式(1)成立时,节点A会选择B转发自己的数据到节点C:式(1)这种路由协议的优点是简单、开销小,每个节点只需要找到通往网关节点的下一跳节点,然后把数据发给它;缺点是靠近网关节点的传感器节点会一直担当路由器的角色,节点之间负载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