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晋江市江滨中学罗新兴
“决定人类命运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而且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居民的平均素质。”(1)这句话揭示了新教材改革的根本目的: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近年来,物理学在航天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信息技术、纳米技术和超导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基础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育改革,调整培养目标,而着眼于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科学、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们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参与教改,尽好人民教师的一份力。
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侧重于结论的掌握,经验的传授,学生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我们不能否认传授法对基础教育的作用,但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确实存在很多弊端,它甚至会引起学生强烈的厌学情绪;新课程提出的“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在探索与发现的快乐中获取知识和探究的方法,“这种建构式的科学教育更加强调的是探究问题,而不是了解问题的答案;是批判性思维,而不仅是记忆;是在情境中理解,而不仅是获得些许信息;是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互动和分享思想和信息,而不是无益的竟争。”(2)新形势下,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全面、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中,促使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险索精神。”
因此,科学探究在新形势课改中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科学探究应有七个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下面谈谈我个人对这七个环节的体会。
1.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是各个探究环节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课标》指出,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以由教师提出。
问题由学生提出时,教师应提供大量生活中的感性材料、播放多媒体课件或演示实验,创设提出问题的物理情境。课堂上应尽量给学生表述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找出问题和表达问题的能力,不同学生提出问题的角度可能不同,教师要对这些课题进行梳理和筛选,再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意义,学生又有能力探究的课题。例如:《声音产生》这一节,有的学生会问“录音机为什么会发出声音?”“电视机为什么会有图象?”这时应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要涉及到电子技术的知识,要研究这些问题,目前大家的物理知识还不够,可等今后学习电学之后再研究。对于学生所提意义不大或错误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指出其中合理的成分,使其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加参与的勇气。
问题由教师提出时应特别考虑,探究课题不能过于复杂,所需的探究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能太过简单,学生很容易就得出结果,便会失去探究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该怎样提出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若直接问学生“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恐怕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若先演示敲击音叉发出“吭……”的声音,再问学生“‘吭……’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则效果要好得多。
2.猜想与假设
猜想是应用现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中的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结论的先导,是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一定的预见性的思考,合理的猜想与假设才能避免探究的盲目性,为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打好基础。
许多学生可能会胡猜乱想,应提醒学生产生猜想的依据:一是已有的经验知识,二是科学事实。不是凭感觉,而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进行大胆假设,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推测,从而得到合理的猜想。
例:为什么阳光穿透茂密的树林时,会在地上形成圆形的小光斑?
猜想一:树叶是圆的。
猜想二:树叶的间隙是圆的。
猜想三:太阳是圆的,所以小光斑也是圆的。
这三种猜想中,猜想一显然是不符合已有的知识,树叶是圆的,影子固然也是圆的,但地上圆形的是光斑,不是影子,根据已有的知识,影子是光照不到的地方,光斑则是光照到的地
方,所以猜想一应首先排除。猜想二若树叶间隙是圆的,那要把树叶怎么拼才能形成圆形的间隙,若拼成小三角形,光斑就是三角形的吗?而科学事实是:地上的光斑都是标准的圆。
让学生经历猜想和假设的过程,学生才能对这一过程有正确的认识,体验这一环节所起的作用。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这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环节,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才能把探究的猜想与假设落实到具体的操作方案上来。制定探究计划将使学生明确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好的探究计划将使探究过程更加科学,而探究计划不当或实验方案不妥,就会影响到探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首先,应指导学生先分析:该探究要解决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哪几个解决方法?应选择哪种方法好?鼓励学生从生活中选材,选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再确定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构思出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报告。例如: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问题1.摩擦力的大小如何知道?
A.用手去推来感受
B.用弹簧秤匀速直线拉动来测量
问题2.压力大小如何改变?
A.直接用手压
B.换用更重的物体
C.压上重物
分析出最佳方案,同时鼓励学生去思考创新的方案,例如:有的学生提出,可比较推空桌子和推坐上人的相同桌子来验证摩擦力和压力大小关系,也是可行的。这一环节还应注意在计划和设计中培养学生控制变量的意识。
设计实验时,要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的原理、实验器材的性能和操作要求、实验基本常识,都会对器材的选择起作用。鼓励学生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具来进行实验,如课桌、杯子、可乐瓶、小水滴、圆珠笔等器材,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证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根本依据,没有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探究便无法继续进行,更得不出问题的结论。因此这一环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课堂上教师应尽最大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在实验前应:(1)指导学生阅读仪器的使用说明、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例如:阅读学生电源的说明书,学会电压的调节方法,弹簧秤的指针不能与外壳接触等。(2)指导基本的实验技能、安全操作规范;例如:量筒读数应看凹液面,酒精灯熄灭方法,连接导线应顺时针缠绕,接通电路前先检查是否短路,用试触法检验电流表、电压表接法是否正确等。(3)指导学生明确要收集什么数据、观察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