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类型
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要素
![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c018a4c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07.png)
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要素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物流已经成为了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它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生产、销售和消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确保商品能够准确、及时、高效地从供应地流向需求地。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流?它又有哪些分类和构成要素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物流的神秘面纱。
物流,简单来说,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这个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用户的需求。
物流的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国际物流、国内物流和区域物流。
国际物流涉及不同国家之间的货物流动,需要考虑复杂的贸易规则、海关手续、运输方式的选择以及文化和语言的差异等因素。
国内物流则是在一个国家内部进行的物流活动,相对来说,政策和法规的统一性较强,但也需要应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经济和交通条件的差异。
区域物流通常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如长三角、珠三角等,进行的物流活动,重点在于优化区域内的资源配置和协同合作。
从物流的性质和目的来划分,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供应物流是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资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它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生产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生产物流则伴随着企业的生产过程,涉及原材料在车间之间的流转、在制品的库存管理以及成品的下线等环节。
销售物流是将产品从生产企业送达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包括订单处理、仓储配送、客户服务等,直接影响着客户的满意度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回收物流和废弃物物流则关注产品在使用后的回收、再利用或处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物流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和流速。
流体,即物流中的“物”,它可以是原材料、零部件、在制品、成品,也可以是生活消费品等。
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物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的流体在运输、储存和包装等方面可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易腐食品需要特殊的冷藏运输和保鲜包装,危险化学品需要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物流基本概念
![物流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05a2e3ff856a561252d36f9e.png)
物流反应快速化是指通过绝对加快运输工具的速度、 重新设计物流系统、物流作业流程优化以及建立供应 链等办法,使物流系统的订货处理周期和前置时间大 大缩短的过程。
补充材料:加快物流反应速度有几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加快运输速度。 第二种方法为物流系统的重新设计。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物流系统作业流程优化和信息系统 的应用。 第四种方法是现代物流通过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 系统与上游和下游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系统有效连接, 形成供应链,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四)物流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2.物流要素集成化原理
(1).物流要素集成的目的是实现物流系统要素之间本 来应该有的联系,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物流系统 整体最优。 (2).物流要素都应该进行集成。 (3).物流要素集成就是对要素进行统一规划、管理、 评价,要素之间可以实现协调和配合。 (4).物流要素集成要靠一定的制度安排作保证。 (5).集成需要成本,是有条件、分层次的。
(四)物流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6.物流信息电子化原理
物流信息电子化是指采用数据库、信息网络以及电子 和计算机技术,对经过物流过程以及在物流过程中产 生和使用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类、传递、汇总、 识别、跟踪、查询等处理,以达到加快物流速度、降 低物流成本、增强物流系统透明度的作用的过程。
补充材料:物流信息电子化的主要形式
补充材料:物流管理中的“二律悖反”(或“效益悖
反”)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的运输目标(从降低运输成本 角度考虑)与企业的储存目标(从降低储存成本角度考虑)是冲突的。 但运输和储存是企业物流系统整体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还没 有形成物流目标系统化的时候,它们都在追求着各自的目标,它 们的目标一致性上在发生冲突. 显然,它们的目标是无法简单地 达到的,必须在建立物流系统时实现这些物流目标系统化 , 通过 对物流系统要素的集成化来调和。
物流管理练习题
![物流管理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f3186327d3240c8447ef88.png)
第一、二章第一节题目1.所谓物流(logistics)是指以最低的成本,按顾客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以创造物质资料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以及形质效用,具体包括运输、存货管理、装卸搬运、配送、包装加工、信息管理等构成要素。
(对)2.物流服务的基本功能包括即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以及形质效用。
(对)3.物流活动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最终顾客消费的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但不包括产品的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错)4.物流在英文中最初为Physical Distribution(PD),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
(错)5.2001年4月正式颁布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18354-2001)将物流概念确定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对)6.在简单的商品交易中,商流和物流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开展一次商品交易,商品便转手一次,商品实体便发生一次转移。
(对)7.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
(对)8.商流和物流永不分离,有商流就一定有物流。
(错)9.根据物流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企业物流可划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五部分。
(对)10.生产企业购入原材料、零部件以及流通企业购入产成品的物流过程称为生产物流。
(错)11.从原材料、零部件购进入库起,直到产成品发送出去为止,物质资料在生产企业内的整个物流过程称为生产物流。
(对)12.流通实际上就是物流。
(错)13.商流和物流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都具有相同的活动内容和规律。
(对)14.商流是产生物流的物质基础。
(错)15.物流活动克服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在空间和时间方面的距离。
(对)16.商流主要进行运输和储存,实现物资实体空间和时间位置转移,而物流过程主要进行商品交换.实现物资所有权的转移。
(对)17.物流科学是管理工程和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
(错)18.流通活动中资金流是在所有权更迭的交易过程中发生的,可以认为从属于商流。
1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要素
![1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ba860aaf312b3169a551a445.png)
铁路物流、公路物流、航运物流、航 空物流、邮政物流
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 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生产资料物流、消费品物流、散装货 物流、包装货物流
— 制造商物流、批发商物流、零售商物
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行业物流
采购物流、厂内物流、正向物流、逆 向物流
(1)运输(Transport)。运输是利用设备或 工具,在不同地域范围内(如两个城市、两个工 厂之间),完成以改变人和物的空间位移为目的 的物流活动。
(2)储存(Storing)。储存即对物品(商品、 货物、零部件等)的保存与管理。
(3)包装(Packaging)。包装是物流系统的构 成要素之一,是指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 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容器、材 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封标志 的工作总称。
本书的定义:物流是指伴随物品由供应地向 需求地的转移而发生的运输、装卸、储存、包装、 流通加工、配送及其与上述活动相关的信息活动 的集合系统。
3 现代物流(Logistics)
国物流管理协会于1985年率先用“Logistics” 取代了“Physical Distribution”,美国物流管理 协会的名称也由“NCPDM”改为“NCLM”;
—
其他 宏观物流、中观物流、微观物流
—
返回本节
5 物流的构成要素
5.1 基础要素 基础要素是维系物流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条 件,没有这些基本条件,物流就无法发生,也无 法运行。这些基础要素就是与物流活动有关的 “人、财、物”三要素。
返回本节
5.2 活动(功能)要素
活动(功能)要素是指与物流有关的各种作 业活动(功能),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 流通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等。
物流学知识点总结
![物流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9a6cde9e31433238689311.png)
第一章物流(logistics):“物流”是指以最低的成本,按顾客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以创造物质资料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及形质效用,具体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包装加工、信息管理等构成要素。
特点:(1) 具有鲜明的顾客导向。
(2) 强调在物流费用和顾客服务水平之间求得平衡。
(3) 物流属于一个全过程的活动。
(4) 物流活动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
(5) 强调了物流服务的基本功能,即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以及形质效用。
商流与物流联系(1)它们都属于流通领域,是商品流通的两种不同形式,在功能上互相补充。
通常是先发生商流后发生物流,在商流完成以后再进行物流。
(2)它们都是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具有相同的出发点和归宿。
商流与物流区别(1)流动的实体不同:物流是物质的实体流动,商流是物质的社会实体的流动。
(2)功能不同:物流创造物质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而商流创造物质的所有权效用。
(3)物流与商流又是相互独立的,存在商流与物流分离的现象分类:1按物流研究范围的大小,物流可分为宏观物流、中观物流和微观物流2按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进行分类,物流可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物流等。
3按物流作业执行者的角度分,可以分为企业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4物流活动发生主体的角度分,可以分为工业企业物流、商业企业物流(包括批发企业物流、零售企业物流等)、非盈利组织物流(包括医院、社会团体、学校、军事等单位物流)及废品回收企业物流等。
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的作用(1)物流的服务价值 :物流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服务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树立企业和品牌的形象,有利于和服务对象结成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这对企业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降低成本价值:物流合理化有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作用,对改善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降低和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有重要作用。
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要素
![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a8c710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b.png)
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要素物流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运用承运,仓储,包装,装卸,中转,配送等手段,将物品从供应商送达消费者,从而满足人们对商品及服务的需求的过程。
物流的概念分类包括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而物流的构成要素包括物流系统、物流技术与设备、物流人员以及物流信息系统。
首先,物流的概念分类包括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
传统物流是指过去几十年以来大部分企业采用的传统物流管理模式,主要以运输为中心,强调经济性、效率性和实用性。
传统物流主要包括货物运输、仓库管理、库存管理、物料搬运等环节。
而现代物流则是在信息科技和管理科学的支持下,将传统物流的功能进行集成优化和协调,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现代物流涉及到供应链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
传统物流强调的是零件运输,而现代物流注重的是整体流动性。
其次,物流的构成要素包括物流系统、物流技术与设备、物流人员以及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系统是指包括供应链、物流过程以及分销渠道等在内的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是整个物流活动的核心,负责协调各个环节的运作,实现物流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物流技术与设备是指物流活动中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包括运输工具(如货车、船舶、飞机)、物流设备(如起重机、叉车)以及其他物流相关设备(如包装机械、条码扫描仪等)。
物流人员是指从事物流活动的工作人员,包括物流经理、仓储人员、运输司机等,他们负责具体的物流操作。
物流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
物流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系统,包括订单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
物流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为物流决策和运作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物流的概念分类包括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
物流的构成要素包括物流系统、物流技术与设备、物流人员以及物流信息系统。
这些要素共同作用,使得物流系统能够高效地运作,实现物品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流通。
第二章 物流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物流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9e8b77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9c.png)
国家出台物流政策: 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2009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中,将物流业作为了需要大力振兴的第十大产业;2011年8月国务院办公 厅以国办发〔2011〕38 号印发《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 见》;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 )》,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一、物流概念的产生
Physical Distribution 和Logistics比较
概念最先 出现的时
间 最先使用 的领域 当前使用 的领域 概念的外 延关系
概念的内 涵
美国物流 管理协会 使用的名
词
Physical Distribution
1915年阿奇•萧出版的著作《市场流通中的若干 问题》
第二节 物流与流通
一、流通 二、物流与商流 三、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
一、流通
在经济学特别是商业经济学中,流通指的是商品流通,即以 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包括商品买卖行为以及相互联系、相 互交错的各个商品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循环的总体。纵观其发展 历程,传统的流通承接着两大使命: 一是沟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社会间隔。(商流) 二是联结场所、时间的间隔。(物流)
二、物流与商流
(二)物流与商流的分离
分离的形式 ➢商流在前,物流在后 ➢物流在前,商流在后 ➢商流迂回,物流直达 ➢只有商流,没有物流 ➢只有物流,没有商流
三、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
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流通过程中的四大支柱, 构成一个完整的流通过程。“四流”互为存在,密不可分,相 互作用,既是独立存在的单一系列,又是一个组合体。 商流是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起点 商流是动机和目的,资金流是条件,信息流是手段,物流是终 结和归缩 “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有时是互为因果关系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重点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期末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b54e3cbb4cf7ec4bfed07a.png)
第一章1. 物流的定义和含义、活动要素和分类定义:即物品的流动,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物流的四个含义:1.物品物质实体的流动,实物形态的转移;2.有方向的流动,供应地-接收地;3.包括运输、搬运、存储、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4.包括空间位置移动和形态变化.2。
供应链的概念和构成概念: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构成主体:由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用户组成其中有个处于核心地位的企业,称为核心企业.3。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概念和特点基本思想—理念:●横向一体化思想-强调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思想:非核心业务外包,资源外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鸡生蛋●竞合思想:合作性竞争,既竞争又合作●顾客满意度思想:最大化顾客满意度为目标●集成思想: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目标●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概念:从供应链整体出发,管理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销售商与客户,以更低的成本传递给客户更多的价值。
特点:4R:快速响应、弹性、可靠性、关系4.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价值优势价值优势: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或差异性●产品附加值:快速供应、质量可靠、个性化满足●服务附加值-利用服务进行竞争1.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客户关系管理(CRM)2.更好地开展销售服务5。
客户服务成为产品增值新源泉的理解●科技进度及应用,使得产品在技术上具有趋同性,越来越多的市场成为“质量的功能上的无差异商品市场”;●改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顾客,成为竞争的重要法宝;●优良的“客服”表现为5R: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条件,将正确的商品送到正确的顾客手中●本书将“客服”简单地定义为时间和地点的一致性,即产品只有在正确的时间和被要求的地点到达客户的手中,该产品才有价值。
物流的概念及其分类
![物流的概念及其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1eb5d6af7ec4afe04a1df53.png)
物流的概念、分类及环节一、物流的基本概念(一)物的概念1、物:物流中的“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
物流中所指“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必须可以发生物理性位移,而这一位移的参照系是地球。
因此,固定了的设施等,不属于物流研究的对象。
2、物资:我国专指生产资料,有时也泛指全部物质资料,较多指工业品生产资料。
其与物流中的“物”区别在于,“物资”中包含相当一部分不能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生产资料,这一部分不属于物流学研究的范畴,例如建筑设施、土地等。
另外,属于物流对象的各种生活资料,又不能包含在作为生产资料理解的“物资”概念之中。
3、物料:是我国生产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
生产企业习惯将最终产品之外的,在生产领域流转的一切材料(不论其来自生产资料还是生活资料)、燃料、零部件、半成品、外协件以及生产过程中必然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及各种废物统称为“物料”。
4、货物: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一个专门概念。
交通运输领域将其经营的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一类是物。
除人之外,“物”的这一类统称为货物。
5、商品:商品和物流学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
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即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
因此物流学的“物”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
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物”的一部分。
6、物品:是生产、办公、生活领域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生产领域中,一般指不参加生产过程,不进入产品实体,而仅在管理、行政、后勤、教育等领域使用的与生产相关的或有时完全无关的物质实体;在办公生产领域则泛指与办公、生活消费有关的所有物件。
在这些领域中,物流学中所批之“物”,就是通常所称之物品。
(二)流的概念1、流:物流学中之“流”,指的是物理性运动。
2、流通:物流的“流”,经营被人误解为“流通”。
“流”的要领和流通概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其联系在于,流通过程中,物的物理性位移常伴随交换而发生,这种物的物理性位移是最终实现流通不可缺少的物的转移过程。
物流构成要素
![物流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8f3bf35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21.png)
③ 有利于充分利用仓库空间;减少用地;并结合考虑 仓库当前需要和长远规划;
④ 保证仓库安全;应有安全设施;符合安全保卫和消 防工作的要求
3 储存保管的组织管理
1储存保管作业流程
① 入库作业阶段 ② 储存保管作业阶段 ③ 出库作业阶段
2储存保管的合理化
2 物流信息的类型
1统计信息类 2计划信息类 3实务信息类 4支持信息类
二 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
1 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
1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进行正确物流决策的基础 2物流信息系统是监督调控企业物流活动的依据 3物流信息系统是提高物流整体功能效益的源泉
2 物流信息系统的工作程序
1物流信息的收集
① 资料研究法 ② 直接调研法
2包装在物流中的作用
① 包装在运输中的作用 ②包装在装卸搬运中的作用 ③包装在储存保管中的作用
2 包装器材的选择
1包装材料 2包装容器 ① 包装袋 ② 包装盒 ③ 包装箱 ④ 包装瓶 ⑤ 包装罐
3 包装的合理化组织
1包装标准化
2现代包装技术
① 缓冲防震包装技术 ② 防潮的包装技术 ③ 防锈包装技术 ④ 防霉虫包装技术 ⑤ 集合包装技术
营业运输体系
是指以运输服务作为经营对象;为他人提供货物 运输服务;并收取运输费用的一种运输体系
公共运输体系
是指由政府投资或主导经营的各种运输工具;如 飞机 火车等;以及相关的基础设施
第三方运输体系
是指一种货主与运输业者之间的中介组织;在特 定时间段内按照特定价格向使用者提供个性化物 流运输服务的事业形态
第三节 储存保管和流通加工
一 储存保管
1 储存保管的功能
物流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物流的分类与构成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474a84b6de80d4d8d15a4fcb.png)
事实上,物流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和企业经营之中,从“大 物流论”的角度出发,物流除了包括社会或经济的物流外,还应该 包括自然界的物流活动。
• 2)按空间范围分类
按空间范围分类,就是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对物流进行分类。 按这种方法分类,可将物流划分为国际物流、国内物流或国民经 济物流、区域物流、城市物流、地区物流等。
• 2)物流的活动(功能)要素
• 物流的活动(功能)要素是指与物流有关的各种作业活动 (功能),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 及物流信息等(重要性排序)。
四、物流的构成要素
• 3)物流的系统要素 • 物流系统(logistics system)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
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 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 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人体系统)。
三、物流的分类
• 7)按业种分类
• 按业种分类,就是按专业化物流事业者的不同行业对物 流进行分类。这里所说的“业种”是指行业的种类,如 铁路运输行业、公路运输行业、水上运输行业等。按这 种分类方法可将物流划分为铁路物流、公路物流、航运 物流、航空物流、邮政物流等,这些物流也可以被称为 行业物流。
三、物流的分类
三、物流的分类
• 5)按流向分类
• 按流向分类,就是指按物流的流动方向对物流进行分类。按这种 分类方法可将物流划分为正向物流(动脉物流)和逆向物流(静脉 物流)。
• 6)按阶段分类
• 按阶段分类,就是按物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处的不同阶段而进 行的分类。按这种分类方法可将物流划分为供应(采购)物流、 生产(厂内)物流、销售物流、终端物流,以及前面提到的回收物 流和废弃物物流等。
物流管理知识点
![物流管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0a387bfb9d528ea80c77926.png)
1、【物流的概念】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效结合。
2、【物流的自然属性(物流活动/物流的基本职能)】(1)包装: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2)装卸、搬运:装卸-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载入或卸出运输工具的作业过程。
搬运-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空间移动的作业过程。
(3)运输:用专业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
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4)储存:保护、管理、贮藏物品。
(时间价值)(5)流通加工:根据顾客要求,在流通过程中对产品实施的简单加工活动(如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的总称。
(附加价值)(6)配送: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顾客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制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7)物流信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象、数据、文件的总称。
3、【物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现代物流理念)】(1)全球化理念: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范围内的物流合作。
包括了三点:企业从世界市场获取符合质量要求的低价格原材料;企业在世界各地的工厂按技术要求与低成本地组织生产;企业为扩大市场将产品运送到世界各地的用户手中。
(2)一体化理念:物流一体化理念:根据客户需求所实施的多功能、全过程的物流服务。
从纵向一体化到横向一体化;从企业内物流一体化到供应链一体化。
(3)无(零)库存理念:并不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
意义为:库存占用资金的减少;优化应收和应付账款,加快资金周转;库存管理成本的降低;规避市场变化和产品升级换代而产生的降价、滞销的风险。
4、【物流经济经典理论】(1)物流冰山:企业向外部支付的物流费用是很小的一部分。
中专物流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专物流概论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3e5d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b.png)
中专物流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是指在物质流动过程中,通过物理和信息流实现的货物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
物流管理是指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益的过程。
物流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货物流通。
二、物流发展历程物流学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学科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物流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信息化物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物流管理正逐步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领域。
三、物流的功能物流的功能包括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中转、配送等。
其中,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功能,它指货物在供应链上的流动和变动过程。
仓储是指将货物存放在特定地点,并保护其免受损坏和盗窃。
包装是为了保护货物,便于搬运和运输。
搬运是指将货物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
四、物流的特点物流的特点主要包括流动性、不可逆性、复杂性和系统性。
流动性是指货物在物流过程中不断地流动和变动,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
不可逆性是指一旦货物发生流动,就不能逆转回原来的状态。
复杂性是指物流过程中涉及的环节众多,涉及多种资源,需要综合考虑。
系统性是指物流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物流设施和设备、物流人员、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系统等。
五、物流的分类物流根据其覆盖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物流和分销物流;根据其目的地的不同,可以分为进口物流和出口物流;根据其运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陆上物流、水上物流、空中物流和管道物流;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商品物流、信息物流、资金物流和人力物流。
六、物流成本与效益物流成本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信息成本、库存成本、损耗成本等。
物流效益包括提高货物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满意度等。
物流成本与效益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可以实现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
物流的概念及分类
![物流的概念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5de4e0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83.png)
物流的概念及分类物流的概念及分类早期的“物流”译自英文Physical Distribution(实体分配)“物的流通”,简称PD。
简单地说,早期的物流概念就是指商品实体的储存与运输,即商品的空间位移。
20世纪80年代物流的概念普遍用Logistics取代PD。
“Logistics”的愿意为“后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在运输武器、弹和粮食等给养时使用的一个名词。
它是为维持战争需要的一种后勤保障系统。
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从而标志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以及对物流战略管理的统一化。
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物流的认识也有所不同。
因而,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下了不同的定义。
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需要的发展,对物流的概念和定义也更加完善。
日本学者林周二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包括物料的废弃与还原,联结供给主体与需要主体,克服空间与时间距离,并创造一部分形质效果的物理性经济活动。
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
”德国学者R 尤尼曼对物流所下的定义是:“物流是研究对系统的物料流(material flow)及有关的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所进行的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论。
”199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给出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及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与效益的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物流的定义中引入了供应链的概念,指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
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定义的内容又进行了完善,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学
![物流学](https://img.taocdn.com/s3/m/2f1be713a76e58fafab003f5.png)
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企业物流是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
企业物流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又可区分为:(1)供应物流(2)生产物流(3)销售物流(4)回收物流与废弃物流物流的基本构成要素: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3.物流的“黑大陆”说著名的管理学权威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暗大陆”。
黑大陆的说法主要是尚未认识、尚未了解的意思4.物流冰山说“物流冰山”是对物流成本的一种形象比喻。
其含义是说,人们对物流成本的总体内容并没有完全掌握。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所看到的物流费用只是其露出海面的冰山的一角,例如运费、装卸费等,潜藏在海面下的冰山主体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一块费用在企业内部发生而难以明确划分和单独计算,犹如“黑暗大陆”一般潜伏在水下,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点。
基于这个现实,西泽修又提出了“物流冰山”说。
5.效益背反理论:同一资源所完成的诸多功效间存在互相制约的现象。
如成本的两个方面处于相互矛盾的关系之中,想要较多地达到其中某一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方面的目的受到部分损失。
效益背反理论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矛盾,即某一功能要素的优化和利益发生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反之也如此。
主要包括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和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
这个理论强调了物流成本的整体概念,要求整个物流系统化,调整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物流总成本最小。
(1)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对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的决策方法保持物流服务水平不变,尽量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增加物流成本。
保持物流成本不变,提高服务水平。
用较低的物流成本,实现较高的物流服务。
具体采用何种策略,要考虑多方面的综合因素。
物流名词解释
![物流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26d08aafc4ffe473368abb9.png)
物流名词解释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名词解释: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物流学:它以物的动态流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经济科学、运筹学、管理科学、技术科学和系统论的研究成果来实现物流的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揭示了采购、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客户管理等物流各要素在各种物流活动中的内在联系。
1、时间价值: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存在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作时间价值。
它是使某件物品可在适当的时间被得到而创造的价值。
3、商流即商业性交易,实际是商品价值运动,是商品所有权的转让,流动的是“商品所有权证书”,是通过货币实现的。
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
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价值。
1、运输合理化就是按照货物流通的规律,用最少的劳动消耗,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来阻止货物调运。
2、配送运输将物流节点中已按用户要求配好的货物分送给各个用户的运输。
一般是短距离、小批量的运输,从运输的角度讲是对干线运输的一种补充和完善的运输。
4、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为了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采用材料或容器对物品进行包封,并加以适当的装潢和标识工作的总称。
5、装卸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如仓库内部、车站、工厂内部等以改变货物的存放、支撑状态的活动。
6、流通加工又称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活动。
这种加工活动不仅存在于社会流通过程,也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流通过程中,是指物品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进行包装、分割、计量、组装、商品检验等一系列简单作业的总称。
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点归纳
![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ac061e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12.png)
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点归纳一、物流与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1. 物流的概念-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 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流速等。
其中,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载体包括基础设施和设备等,流向表示物品的流动方向,流量是物品的数量,流程是物品的移动距离,流速则反映物品的流动速度。
2. 现代物流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现代物流管理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 特点:- 信息化: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物流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物流决策的准确性。
- 自动化:借助自动化设备,如自动化仓库中的自动货架、自动分拣系统等,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 网络化:包括物流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
物流设施网络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布局形成网络;物流信息网络则实现企业内外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
-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如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库存优化算法、智能运输调度系统等,提高物流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 柔性化: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物流服务内容和方式,满足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物流需求。
- 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包括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降低库存水平、整合物流功能等。
二、物流系统及其构成1. 物流系统的概念与模式- 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 物流系统的模式一般包括输入、处理(转换)、输出、限制和反馈等功能。
物流管理完整版PPT
![物流管理完整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33ddddf90f76c660371a11.png)
物流如何创造价值?
(1)时间价值 “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
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 缩短时间创造价值。 弥补时间差创造价值。 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
物流如何创造价值?
(2)空间价值
“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 异。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由于改变这 一场所的差别创造的价值。 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从甲地生产流入乙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
中国的“高铁外交”
中国的“高铁外交”
为什么要向东南亚 和欧洲发展高铁?
《C型包围-美国世界帝国 战略与中国的危机》
戴旭-中国空军司令部上校
中国怎么突破包 围?
东部破围——困难重重
南部、西部破围——尚存希望
1.3 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
(3)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物流过程包括运输环节,运输是物流中的一部分 运输是物流中最重要的过程 A、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B、运输是物流中的最主要的增值过程 C、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用的比重大
1.3 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
3、运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运输业是社会经济重要的基础结构之一,是国民
经济的命脉。 (2)运输业推动现代工业的发展。 (3)运输业在国防建设中有重要作用。 (4)运输业在国际地缘政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高铁的地缘政治
中国的“高铁外交”
新华网:《外媒:中国“高铁外交”方兴未艾》
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
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 送、信息处理等七要素
1.3 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
1.3.1 运输 (1)运输与交通 运输:实现“人”或“货”空间位移的过程。 交通:由运输和相关的信息构成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的概念、构成要素和类型
一、物流的概念
物流的概念最早源于美国,其内涵是指实物配送,是企业、销售商自
身的运输、仓储、包装等活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后期组织成功
地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球各地,使得美军能够实施全球化战略。
战后,随着美国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发展,传统的实物配送――PD理论不能满
足实践需要,PD 逐渐被Logistics 取代。
这一重要变革,是将物流活动从被动、从属的职能活动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对物流活
动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加以管理和运行,从对活动的概述和总结上升到以实现
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以企业整体效益最优化为目的,运用现代技术,对商
品运动进行高效的一体化管理层次。
二、物流的构成要素
物流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输送、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等。
输送是使物品发生场所、空间移动的物流活动。
输送体系中的运输主要
指长距离两地点间的商品和服务移动,而短距离少量的输送常常称之为配
送。
储存具有商品储藏管理的意思,它有时间调整和价格调整的功能。
装卸是跨越交通机关和物流设施而进行的,发生在输送、保管、包装
前后的商品取放活动。
包装是在商品输送或储存过程中,为保证商品的价值和形态而从事的
物流活动。
流通加工是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为保存而进行的加工或者同一机能形
态转换而进行的加工。
流通加工是提高商品附加值、促进商品差别化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