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二--捆小棒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捆小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捆小棒》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捆小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地数、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数位的含义,建立数位的概念,并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数的意义和组成。
【教学难点】明确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课前准备】20根小棒、2根橡皮筋、一把直尺、一台计数器【设计思路】“捆小棒”这个教学内容,其实主要是学习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及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
根据课标的新理念和一年级学生的实际,设计本课例时,着重体现以下几点:1、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知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课例中,我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知识,学到知识、感悦知识,整个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由知数学变做数学的思想和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出真知的特色。
2、合作交流,加深体会。
新课程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本课例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让他们在学习小组内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方法及过程,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实现学习互补,思维互补。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
本教学设计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在“摆一摆,拔一拔”这个环节中,让每位学生转变角色,从学生转变为老师,给你的同学出题目。
整节课的设计,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新理念。
【教学流程】一、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猜测。
(教师拿出一捆10小棒)同学们能猜出有多少根小棒吗?(教师把学生估计的数板书在黑板上)2、思考。
7.《捆小棒》_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捆小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68页第七单元加减法(二)捆小棒。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概念。
2.使学生在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写一写等活动中去观察、发现结论。
3.参与实践活动,相互交流,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体验成功。
教学重难点:1.掌握数的组成,正确读写11—20各数。
2.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理解20。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笑笑”吗?她可是我们数学课上的好朋友。
今天,在上课之前她送给我们每人一份礼物,想看看是什么吗?师:请打开1号学具袋,看看吧!她给你们的小棒一样多吗?快来数一数。
师:边巡视,边问学生:怎样数小棒呀?数完了吗?你来说说有几根?(十根)跟他一样多的请点点头。
师:请看看你的桌面,谁能说说,这些小棒表示有几个一呀?(有10个一)10个一是几?(是10)现在咱们把这些小棒用皮套捆起来,看看谁的动手能力最强。
(板书:捆小棒)师:同学们,看看你手里举起的这些小棒表示有几个十?(是1个十)。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小棒表示有几个十?二、讨论探究,学习新知1、认识十一师:好了,同学们坐好,请你把这一捆小棒摆在桌子的中间,听清要求。
请从2号学具袋中拿出1根小棒,放在这一捆的右边。
(生摆小棒)师:看看,桌面上小棒表示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板书: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板书:是11)你是怎么得到11的?(板书:10+1=11)说的不错,可你们会写11吗?请你试着把它写在田字格中,看谁写的准确、漂亮,写完后给你的同桌看看。
2、通过11探知并理解数位师:同学们,在一个数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位置,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
因为所在位置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一样。
个位上的数字表示有几个一,十位上的数字表示有几个十。
如11这个数里的两个1,虽然长得一样,但他们表示的意思可不一样呀!你能说说这个1(个位)表示什么吗?这个1呢?(十位)3、在计数器上进一步理解数位师:老师看大家表现的这么出色,就想给你们介绍一个好伙伴,它就是计数器,你们以前见过吗?计数器上也有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
小学: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二-捆小棒》教案(示范文本)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小学: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二-捆小棒》教案(示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小学: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二-捆小棒》教案(示范文本)〖教学目标〗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展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参与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更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新课程的数学教育,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水平较低,只有少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想想你学过哪些数?关于这些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生:①我知道7大于5,2小于6。
②我知道4的后面是5,前面是3。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捆 小 棒 教 学 设 计
捆小棒教学设计四小马丽娟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认识11—20各数,是后续内容的学习的基础。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让学生从一个一个的数数过渡到建立以十个为一群进入数数,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运用小棒、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等表示数—在计数器上表示数—运用抽象符号表示数”的过程,借助实际情景和动手操作,将图象与计数器表示数结合起来,运用多种形式表示数。
在本节内容中,让学生知道十几的数分别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
对于数的认识也进行了拓展,一方面拓展学生对数认识的范围,另一方面让学生形象的看到20以内数的排列。
在本节课中,力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部分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感知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让学生动手发现知识,学到知识、感悟知识,整个教学过程都将围绕这个设计进行教学,力求体现学生由知数学变做数学的思想和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出真知的特色。
教学片段一1.数小棒,引入1捆。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然后用一根皮筋把这10根小棒捆成一捆。
(师生共同操作)师:刚才你是怎样数的?生1:我是一根一根的数的。
生2:我是两根两根数的。
生3:我是5根5根数的。
师:无论你是1根1根地数,还是2根2根地数,或者是5根5根地数,都是以根做为单位。
现在我们把10根捆成1捆,今后我们不仅可以用1根来数数,还可以用1捆来数数。
板书1捆。
教学反思对于1捆的教学,我采用的是和学生一起动手操作,比一比谁做的又快又好,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直观的认识了1捆就是10根,10根可以用一捆来表示,一捆也就是一个十,在今后的数数中可以用一捆来数数,学生在动手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问题,这部分的教学也很自然、和谐,达到了欲设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捆小棒教案2北师大版
银行火灾疏散演练总结发言稿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首先,我要对本次银行火灾疏散演练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祝贺。
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演练活动,无论是组织安排还是参与程度,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在此,我将从四个方面总结这次演练,并提出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的建议。
一、完善组织安排首先,我们要赞扬组织者在这次演练中所做出的精心准备和周密安排。
所有参与者不仅收到了详细的演练通知,在现场也有专业指导员进行实时指导和点评。
这为我们顺利完成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在进行日常工作计划编制时,可以充分考虑到疏散演练时间的预留。
目前银行工作节奏紧张,如果能提前将演练纳入到工作计划中,更容易协调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并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参与其中。
二、加强员工培训银行火灾疏散演练是一项重要而必需的活动,只有经过科学的培训,才能在实际情况下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因此,第二个建议是加强员工培训。
首先,在入职培训中要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紧急情况处理能力。
通过模拟火灾疏散等场景,增强员工对于自身安全和集体安全的重视,并使他们掌握有效逃生方法和技巧。
其次,定期开展演练活动并且进行相应考核。
可以组织模拟演练竞赛或者制定相关测试题目,以检验员工在实际操作中所学到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通过反馈改进不足之处。
三、完善设备保障良好的设备保障是保证火灾疏散演练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在本次演练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需要评估和更新现有逃生通道与安全出口是否畅通可用。
如果存在死角或堵塞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其次,对于灭火器、喷淋系统等消防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这不仅能够确保设备正常运行,还能提高员工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并在火灾发生时迅速使用。
四、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一个成功的火灾疏散演练除了组织和操作流程外,还需要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
优化信息流动机制可以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首先,要加强与消防部门等相关单位的联系与合作。
及时了解最新的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我们的演练符合最新要求。
《捆小棒》教学设计
《捆小棒》教学设计执教人:赵伟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8页、第69页“捆小棒”。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地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数位的含义,建立数位的概念,并培养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知道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能在计数器上正确读数和表示数。
教学难点:明确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含义和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知道小朋友们一定非常喜欢做游戏,所以,今天赵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设计思考:通过谈话导入,拉近师生关系,并以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一)活动一:数小棒初步感悟数位师: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出10根小棒。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一根一根地数的,有的是两根两根数的,还有的是五根五根数的,那请你们想个办法,怎样能让老师一眼就看出你们数的是10根小棒呢?师说明:我们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请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把刚才数出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
10个一 1个十师:这一捆里面有几根小棒?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呢?对了,(点击)10个一师:我们把这10个一捆成一捆就把它变成了几个十呢?(点击)一个十师:请小朋友们思考一下10个一个十比较,圆圈里应填什么符号?(设计思考:通过摆小棒,捆小棒目的是让学生体会10个一就是一个十。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多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的多媒体演示,学生感官上得到了强烈的刺激,构建了“一个十”的概念。
这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二)活动二:介绍计数器和数位顺序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计数器。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二--捆小棒》教案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二–捆小棒》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 掌握捆小棒增加和减少的概念; - 运用捆小棒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捆小棒增加的概念和运算;•捆小棒减少的概念和运算。
教学难点•运用捆小棒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黑板、彩色纸条•学生:捆小棒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放一些不同颜色的小棒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这些小棒了吗?它们都是不同颜色的,请问谁能告诉我有多少个红色的小棒?”学生可以通过数数或观察直觉来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将红色小棒捆在一起,并数出小棒的数量,然后记录在黑板上。
Step 2:学习捆小棒的增加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小棒,并提问:“现在我们有4根红色小棒,我又拿来了2根黄色的小棒,请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学生可以将红色小棒和黄色小棒捆在一起,然后数出总数。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运算过程:“4 + 2 = 6”。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监督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捆小棒进行加法运算。
Step 3:学习捆小棒的减少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小棒,并提问:“现在我们有6根小棒,我拿走了3根小棒,请问现在还剩下多少根小棒?”学生可以将6根小棒中的3根拿走,然后数出剩余的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个运算过程:“6 - 3 = 3”。
学生进行练习,教师监督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捆小棒进行减法运算。
Step 4:综合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综合练习题,要求学生用捆小棒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并用数学符号表示运算过程。
例如:- 有2根红色小棒,再拿来3根黄色小棒,现在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 有5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现在还剩下多少根小棒?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和检查学生的运算过程和答案。
Step 5: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复习学生所学的捆小棒的增加和减少运算,提醒学生运算时要注意捆小棒的数量。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1《捆小棒》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1《捆小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捆小棒》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1章节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一节内容中,学生将通过捆小棒的实践活动,体验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从而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这样的抽象概念可能还比较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从而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同时,我会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捆小棒的实践活动,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我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数量的增加和减少,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加减法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我将会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数量的增加和减少,从而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注重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和实践活动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我会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捆小棒的背景和意义,然后,我会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捆小棒的实践活动,体验数量的增加和减少,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同时,我也会采用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捆小棒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实践活动:学生进行捆小棒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量的增加和减少,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捆小棒》教案
(3)设置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亲身体验进位和退位的过程。
2.熟练运用小棒进行捆绑和分解: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技能,教师可采取以下措施:
(1)课堂教学中,多次进行小棒操作的演示和练习。
(2)设置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竞赛、接力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小棒进行操作,解决问题。
(2)学生互相提问,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4.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总结数的捆绑和分解的方法,以及进位和退位的处理。
5.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批改,交流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
1.板书标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捆小棒
2.板书内容:
(1)数的捆绑与分解方法
(3)课后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进行小棒操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实践情景引入解析
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猴买香蕉的情景,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小猴买香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小棒进行数的捆绑和分解。
1.是否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态度。
四、教学效果
1.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改进措施
1.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注重课后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捆小棒教案范文
捆小棒教案范文捆小棒教案范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捆小棒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捆小棒教案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68∽69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出11∽20各数。
②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感受新知识,理解新知识。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CAI课件,大的计数器、小棒。
学具准备小的计数器(1人1个)、直尺、小棒、橡皮筋。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它是谁?<鼠标指着第一场景中蓝猫头像>生:蓝猫!师:今天蓝猫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二、动手操作,探讨新知。
1、数鱼,复习旧知。
师:先和蓝猫一起去海底世界看一看!瞧,海底世界的鱼儿多漂亮呀!你能数一数有几条鱼吗?(学生数)生:10条。
2、数小棒,引入1捆。
师:10条鱼该用几根小棒表示呢?请小朋友们数一数、摆一摆。
(学生操作)师:你们摆了几根小棒?生:10根。
<出示下一场景>师:刚才你是怎样数的?生1:我是一根一根数的。
生2:我是两根两根数的。
生3:我是5根5根数的。
师:无论你是1根1根地数,还是2根2根地数,或者是5根5根地数,都是以根做为单位。
现在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出你们摆了10根小棒。
(有部分学生想到了捆成一捆,教师给予肯定。
)师:我们看看想的办法是不是和你们一样。
<出示课件>真的和你们想的一样。
今后我们不仅可以用1根来数数,还可以用1捆来数数。
介绍计数器。
师:如果老师把1捆小棒和1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呢?生:11根。
师:对了。
可见11可以用1捆加1根合起来表示。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1《捆小棒》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1《捆小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捆小棒》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7.1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让学生亲手操作小棒,来学习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加减法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他们对实物有很强的兴趣,喜欢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棒的捆扎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能够进行小棒的捆扎和计算。
2.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小棒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小棒,发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小棒作为教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小捆小棒。
2.准备PPT,内容包括小棒的图片和相关的运算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棒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小棒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些小棒捆在一起,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将小棒进行捆扎,并解释捆扎的过程就是加减法的运算过程。
然后给出一些简单的运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尝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尝试解决给出的运算题目。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捆小棒》教案
2024年小学一年级数学《捆小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捆小棒》。
内容包括:认识1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顺序,理解数的组成;通过操作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并理解数的顺序和组成。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小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的组成,培养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顺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棒、教学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学生用小棒、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棒,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谁能数一数这些小棒有多少根?”2. 例题讲解(1)引导学生用小棒进行操作,数出10以内的数。
(2)通过小棒的操作,讲解数的顺序和组成。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小棒进行数数,巩固10以内的数。
(2)展示教学卡片,让学生说出卡片上的数,并理解数的组成。
4. 小组讨论5. 课堂小结6. 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表现优秀的学生。
六、板书设计1. 捆小棒2. 内容:(1)10以内的数:1、2、3、4、5、6、7、8、9、10(2)数的顺序:从小到大,依次递增(3)数的组成:每个数由几个一组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小棒数出10以内的数,并写出每个数的组成。
(2)和家长一起玩数小棒游戏,提高数数速度。
2. 答案(1)1=1个一,2=2个一,3=3个一,……,10=10个一(2)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数数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小棒表示更大的数?(2)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实践,和家长一起探索数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操作性和实践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性;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和趣味性;6. 板书设计的清晰性和逻辑性;7.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捆小棒》优质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捆小棒》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数学乐园》第三单元“加法和减法”,具体内容为第六节“捆小棒”。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运用小棒的捆数进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棒的捆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小棒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小棒的捆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小棒进行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棒、PPT、黑板学具:小棒、练习本、彩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兔子拔萝卜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小兔子拔了多少个萝卜,如何将萝卜进行捆扎。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小棒的捆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小棒可以用来表示数字,进行加减法计算。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例题:“小兔子拔了3个萝卜,又拔了4个萝卜,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2)引导学生用小棒表示3和4,进行加法计算。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相互检查,讨论解答方法。
5. 小组合作(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小棒。
(2)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加减法计算任务,记录结果。
(3)各小组汇报计算结果,交流计算方法。
(2)拓展思考:如何用小棒进行减法计算?六、板书设计1. 《捆小棒》2. 内容:(1)小棒的捆数与数字之间的关系(2)10以内的加法计算(3)10以内的减法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3= 4+5= 6+4= 7+3=72= 63= 54= 95=2. 答案:(1)5、9、10、10(2)5、3、1、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小棒的捆数进行加减法计算,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一年级数学《捆小棒》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
2.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7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地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捆小棒》优秀教案二
〖教学目标〗
1.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③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④10是最小的两位数,9是的一位数。
⑤我还知道2,4,6,8,10是双数。
……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生:钟面、日历、手表上的数……
师:(投影显示一包原装的铅笔)你能猜出这包是几根吗?(猜猜看)
让学生打开自己与屏幕上一样的一包,数数有几根。让学生拿小棒,数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选8个同学戴上号码头饰:9号、10号、11号、13号、16号、15号、14号、12号。
师:你们8名同学代表我们班参加学校运动会,希望你们奋力拼搏,为班级争光。
(1)请运动员按从小到大的号码顺序排好队,并报出自己的号码。
(2)宣布队员参赛项目。(如点到自己的号码向前一步站好,然后再归队。)
①号码比14小的运动员参加50米赛跑。
6.刚才我们拨出了“11”,你还会拨哪些数?再把它写出来。(两人一组,边拨,边读,边写。)
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捆小棒》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捆小棒)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课题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捆小棒)西光实验小学王莉教材分析“捆小棒〞这个教学内容,其实主要是学习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10以内数的认识及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顺序及大小,会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并对20以内数及运算有一些初步认识。
但是,要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知识,并能熟练正确地完成20以内的计算,还必须经过必要的学习,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还同意他们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过程。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地数、认、读、写11-20各数,了解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数位的含义,建立数位的概念,并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感受学习数学的愉快。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数的意义和组成。
难点:明确不同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生活中的比)教学反思西光实验小学王莉在设计前,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学过的相关知识根底“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相关的应用的根底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的起始课。
教材安排了“图片的放大缩小〞“速度〞“水果价格〞等生活情境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商量,并在次根底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性。
其次对学生也进行了前测:针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学习根底以及学习方法方法我都有较全面的了解,他们喜欢探究有趣的、自己熟悉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六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肯定的的阅读、理解和自学能力。
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有意识去设计一些生活中具有趣味性的、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商量,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渐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捆小棒》教案
案例名称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捆小棒》
科目
数学
教学对象
学生
设计者
课时
第一课时
所用教材
北师大2011版
二、教材内容分析
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的范畴。教材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位制计数法。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数一数,捆一捆。这是运用学生原有经验,建立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建立11——20个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六、教学资源及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交互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教学所用的PPT课件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故事
导入
激发
兴趣
今天老师讲一个与数学有关的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古时候,人们并不认识数。牧羊小姑娘不知道自己养了多少只羊,但她有自己的办法。她坐在羊圈门口,走出一只羊,就在地上摆一块小石头,用石头来记录羊的数量。这节课我们也学习古人用小棒来记录羊的只数。老师放出一只羊,你就在桌子上摆1根小棒,老师放2只羊,你就摆几根小棒。
师:想一想:19添1得多少?怎么办?
生:9添1又凑成10,再捆成1捆。就是2个10 ,是20 。
师:你能在计数器上拨出20吗?同样是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珠子,一会表示11,一会表示20,为什么?10+10=?
4、生快速数数。
生:19里面有1个十和9个一。
19添1是20。
十位上两颗珠子表示20.
4、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体会到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捆小棒
〖教学目标〗:
1. 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初步认识11~20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
2. 经历观察、思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正确写11—20各数。
〖教学难点〗:建立十位和个位的数位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想想你学过哪些数?关于这些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生:①9在10的前面,10比9多1。
②10是最小的两位数,9是最大的一位数。
③我还知道2,4,6,8,10是双数。
……
师: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数?
生:钟面、日历、手表上的数……
师:(老师出示计数棒)你能猜出这把是几根吗?(猜猜看)
让学生打开自己与老师手中一样的一把,数数有几根。
让学生拿小棒,数出10根,用皮筋扎成1捆。
师:你知道这10个1根是几个十根吗?(1个十)
师生一起在1捆(10根)后面一根一根地摆,边摆边数。
11,12,…,20,再把10个单根的扎成一捆。
从1数到20,从7数到18。
(二)动手操作
1. 假如你是小售货员,老师要买10枝铅笔,你怎样拿给老师呢?怎样拿得快呢?
2. 小组讨论怎样摆小棒就能让老师和同学们不用去数一眼就能看出是11根小棒。
(试着摆一摆)
3.小组汇报:把每组摆的结果展示。
4.比较得出:先摆一捆,再摆一根,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11根小棒。
5.师在计数器上拨出11,学生看清数位。
师:你知道11中的两个1各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左边的“1”表示的是一捆(1个十),右边的“1”表示1根(1个一)。
师小结:11里面有()个十和()个一,并在计数器下面写出11。
6.刚才我们拨出了“11”,你还会拨哪些数?再把它写出来。
(两人一组,边拨,边读,边写。
)
小组汇报。
生:①我会摆13,15,18,20,…
②我知道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
③我会写11~20了,20就是先写上2,然后在2的右边写“0”。
⒎师: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拿出20根小棒呢?
(拿2捆)
你知道这是多少吗?这是2个10根。
8.观图谈联想(教学例3)。
(1)老师出示直尺图(0用卡片变大)。
师:你在这把直尺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桌商量,仔细观察。
)
(2)全班汇报。
生1:我看到0最小,20最大。
生2:我知道13前面是12,后面是14。
生3:16比15大比17小,在中间。
生4:有单数,有双数,还有整十数。
生5:我想从20再往后数就是21了。
生6:我发现越往后数越大。
生7:我看到“0”是开头的,“0”叫起点。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各数,这些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知道了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还学会了按顺序给这些数排队。
想一想,你还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