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工大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高分子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A1教学大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A1教学大纲-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5ee726774b35eefdc8d3338d.png)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A1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0151013 周/学分:1周/2一、大纲使用说明本大纲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17版教学计划制订(一)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二)课程设计性质:必修(三)主要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1、先修课程: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2、后续课程:化学反应工程、高分子合成工艺、精细化工产品工艺学、化工工艺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的及基本要求(一)目的: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使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学习化工设计基本知识的初次尝试。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化工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化工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使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化工设计的程序和方法,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可以上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实是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
(二)基本要求:能熟悉查阅文献资料,收集有关数据,正确选用公式;在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可行性、经济上合理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设计任务要求,确定化工工艺流程,进行设备选型;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过程计算及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
三、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一)内容1、设计方案简介:根据任务书提供的条件和要求,进行生产实际调研或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分析研究,选定适宜流程方案和设备类型,确定原则工艺流程。
同时,对选定的流程方案和设备类型进行简要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选定工艺参数、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
3、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规格型号的选定。
4、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设计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封面、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工艺计算及主要设备设计、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设计结果汇总、设计评述、参考文献、主要符号说明。
高分子课程设计
![高分子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484b4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c.png)
高分子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2.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和性能关系;3. 了解高分子的应用领域及其对现代科技发展的贡献。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高分子材料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高分子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文献、网络资源等途径获取高分子领域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高分子科学产生兴趣,激发探究高分子未知领域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2.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和性能关系;3.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科技等领域的应用;4.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高分子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5.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高分子领域的前沿动态,提高科学素养;6. 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环节中,能够积极发言、互动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二章“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组织,具体安排如下:1.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高分子定义、特点,对比天然高分子与合成高分子,分析其结构与性质的异同。
2.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讲解高分子链结构、聚集态结构,探讨结构与性能(如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之间的关系。
3. 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介绍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等常见高分子合成方法,以及相应聚合机理。
4.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分析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医疗、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以实例展示其重要作用。
5. 高分子材料的性能表征与测试方法:介绍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如力学性能、热分析、溶解度等。
高分子课程设计方案
![高分子课程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e722dc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5.png)
高分子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主要性能;2. 了解高分子的合成方法、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3. 掌握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高分子材料性能、合成及应用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高分子材料实验方案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关注高分子材料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感;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化学选修课程,以高分子材料科学为基础,结合实际应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高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高分子材料基本概念:高分子化合物定义、分类及特点;2. 高分子合成方法:聚合反应类型、聚合机理;3.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链结构、凝聚态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4. 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日常生活、医药、环保、航空航天等;5. 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表征技术及数据分析;6. 高分子材料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循环再利用。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高分子材料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课时:高分子合成方法及聚合机理第三课时:高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第四课时: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第五课时: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第六课时:高分子材料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23考研复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2023考研复试大纲及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0fb1851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f.png)
化学与化工学院070300 化学复试科目为化学综合,包括高分子化学(50 分)、分析化学(50 分)、无机化学(50 分)。
1.覆盖范围高分子化学1.高分子基础概念:单体及高分子定义及特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命名、分子量及其分布,聚合物平均分子量的计算。
2.逐步聚合:逐步聚合反应分类,官能团的活性,反应程度与转化率,影响聚合度的因素及控制聚合度的方法,体型缩聚中凝胶点的预测。
3.自由基聚合:单体结构与聚合机理的关系,自由基聚合反应机理及特征,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及影响聚合速率和分子量的因素,自动加速现象。
4.自由基共聚合:共聚物组成与单体组成的关系,竞聚率,共聚物微分组成曲线类型以及共聚物组成与转化率的关系,自由基及单体的活性,Q-e 方程。
5.聚合方法:本体、溶液、悬浮、乳液聚合四种聚合方法的条件、组分及特点。
6.离子聚合:阴、阳离子型聚合反应机理及其特征,聚合速率和分子量的影响因素。
7.配位聚合:立体异构、定向聚合、等规度等基本概念,Ziegler-Natta 催化剂体系的组成,聚合机理及定向的原因。
8.开环聚合:聚合机理,典型开环聚合反应的类型。
9.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聚合物化学反应的特点,聚合物聚合度的相似转变,聚合物的接枝、扩链交联反应原理,高聚物的降解、老化及防老化原理。
分析化学1.酸碱滴定:化学计量点附近及化学计量点的pH 计算,指示剂的选择;多元酸各个阶段的pH 值。
2.配位滴定:稳定常数、累积稳定常数、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等基本概念;计算直接滴定的酸度控制条件、金属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
pH 值在配位滴定中的作用和副反应及副反应系数的计算。
3.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条件,副反应的影响和计算。
4.重量法和沉淀滴定:沉淀过程副反应影响、沉淀形成的条件。
5.电位分析法:能斯特方程式,电极电位产生的原因和电极电位的变化与测量物质之间的定量关系,电位测定法及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及应用。
6.吸光光度法:显色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择,计算过程中吸光度与透过率换算,多组分的同时测量和计算。
高分子科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 (2)
![高分子科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8a8c7cd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3.png)
高分子科学实验第二版课程设计1.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高分子科学实验第二版的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入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本课程设计共包括两个实验项目,分别是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测试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应用。
2. 实验一: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测试2.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聚合物的合成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巧和操作方法,同时通过实验测试了解聚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2.2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包括反应釜、电动搅拌器、计时器、加热板、催化剂、单体、溶剂、试剂瓶等。
2.准备好反应釜后,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
3.加入单体和适量的催化剂,启动电动搅拌器。
4.在加热板上进行恒温反应,反应时间根据单体种类和催化剂种类而定。
5.恒温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用稀酸或稀碱溶液进行中和,然后用有机溶剂抽提和洗涤得到所需产物。
6.对所得产物进行理化性质测试:如溶解度、熔点、分子量分布、玻璃化转化温度等。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合成出了一种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能测试。
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该聚合物有一定的分子量分布,溶解度较高,玻璃化转化温度较低等特点。
这些结果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的材料应用和优化提供有用的参考。
3. 实验二: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应用3.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加工方法和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加工和测试技能,同时通过实验测试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3.2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料:包括高分子材料、加工设备、检测设备等。
2.将高分子材料经过适当的加热等加工步骤制成所需形状。
3.利用相应设备对所得高分子材料进行机械性能测试:如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等。
4.利用所得高分子材料制成实际应用品,如高分子膜、高分子制品等,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出了高分子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机械性能测试和进一步的加工。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分离甲醇、水混合物的板式精馏塔设计概论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分离甲醇、水混合物的板式精馏塔设计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0bb5d7908a1284ac950432f.png)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分离甲醇、水混合物的板式精馏塔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姚运金2015年7月3日合肥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摘要 (1)绪论 (2)一、板式精馏塔设计流程说明 (3)(一)设计方案的确定 (3)1、装置流程的确定 (3)2、操作压力的选择 (3)3、进料状况的选择 (4)4、加热方式的选择 (4)5、回流比的选择 (4)(二)塔板的类型与选择 (5)1、泡罩塔 (5)2、筛板塔 (5)3、浮阀塔 (5)二、板式精馏塔的设计计算 (6)(一)精馏塔全塔物料衡算 (6)(二)回流比和塔板数的确定 (7)(三)灵敏度分析 (10)(三)用详细计算模块(RadFrac)进行计算 (13)三、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20)(一)塔径 (20)(二)溢流装置 (26)(三)塔板布置 (29)(四)筛孔数目与开孔率 (30)(五)塔的有效高度 (31)(六)塔的实际高度的算 (31)四、筛板的流体力学计算 (32)(一)气体通过筛板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 (32)(二)雾沫夹带量的验算 (33)(三)漏液计算 (33)(四)液泛验算 (34)五、塔板的负荷性能图 (35)(一)精馏段 (35)1、雾沫夹带线(1) (35)2、液泛线(2) (36)3、液相负荷上限线(3) (37)4、漏液线(气相负荷下限线)(4) (37)5、液相负荷下限线(5) (38)(二)提馏段 (39)1、雾沫夹带线(1) (39)2、液泛线(2) (39)3、液相负荷上限线(3) (41)4、漏液线(气相负荷下限线)(4) (41)5、液相负荷下限线(5) (41)六、附属设备设计及接管尺寸 (43)(一)冷凝器的选择 (43)(二)再沸器的选择 (44)(三)泵的选择 (44)(四)接管尺寸 (46)(五)法兰、封头、裙座等 (48)(六)强度设计 (50)七、设计小结 (58)八、参考文献 (59)九、心得体会 (60)摘要:现要求设计一筛板式精馏塔,年产量10万吨的甲醇-水的分离系统,其中料液的甲醇质量分数40%,设计要求馏出液中甲醇的质量分数不少于98%,残液中甲醇质量分数小于0.05%。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ea吸收co2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ea吸收co2](https://img.taocdn.com/s3/m/591c9a0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2.png)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mea吸收co2课程设计:MEA吸收CO2引言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中,我们将探讨使用MEA(Monoethanolamine)溶液吸收CO2的过程。
MEA吸收是一种常见的二氧化碳(CO2)捕捉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本设计旨在通过实验验证MEA吸收CO2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实验设备和材料MEA溶液:高纯度的Monoethanolamine溶液CO2源:可使用CO2气体瓶或CO2发生器实验室反应器:用于进行MEA吸收CO2的反应器电子天平:用于称量MEA和其他实验材料温度计:用于测量反应器中的温度pH计:用于监测MEA溶液的pH值收集瓶:用于收集反应器中产生的气体样品实验步骤步骤1:准备MEA溶液使用电子天平称量适量的MEA溶液并将其放入反应器中。
确保MEA溶液的浓度和温度符合实验要求。
步骤2:设置实验装置将实验室反应器连接到CO2源和收集瓶。
确保实验装置密封良好,防止CO2泄漏。
步骤3:开始实验打开CO2源并调节气体流量,使其与MEA溶液接触。
启动反应器搅拌器以促进气液传质。
监测反应器中的温度和pH值,并记录实验数据。
步骤4:收集样品定期从收集瓶中取出气体样品,并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可以包括气相色谱法或其他适用的分析技术。
步骤5:数据处理和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计算MEA对CO2的吸收效率或其他相关参数。
绘制实验结果的图表或曲线。
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讨论MEA吸收CO2的效果和影响因素,例如MEA溶液浓度、温度、气体流量等。
可以讨论吸收效率、CO2去除率以及吸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产物和问题。
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包括MEA吸收CO2的效果、优势和局限性。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乙醇—水溶液板式精馏塔设计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乙醇—水溶液板式精馏塔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4ce7cf76eeaeaad1f330c8.png)
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乙醇-水溶液板式精馏塔设计学生姓名:牛璐学号:2015212054专业班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5-3班指导教师:张传玲设计时间:2018.7.2-2018.7.15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年处理44000 吨乙醇- 水溶液系统1.料液含乙醇50% ,馏出液含乙醇不少于94%,残液含乙醇不大于0.5%(wt %)2.操作条件:(1)泡点进料,回流比自选。
(2)塔釜加热蒸汽压力:间接0.2MPa(表压),直接0.1MPa (绝压)。
(3)塔顶全凝器冷却水进口温度20℃,出口温度50℃。
(4)常压操作。
年工作日300天,每天工作24小时。
(5)设备形式筛板塔。
任务来源:某中药厂设计成果:1.设计说明书一份。
2.主体设备条件图(1#图纸)一张,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3#图纸)一张。
摘要工业上乙醇-水分离的过程是在精馏塔中进行的。
乙醇-水分离过程为物理过程。
回流是构成气、液两相接触传质的必要条件,而板式精馏塔的设备设计是关键部分。
此次课程设计是用于分离乙醇-水的筛板式精馏塔的设计,进料口处乙醇的流量为236.16kmol/h。
设计的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 1.2倍,精馏塔径为1.2 m,全塔高度为27.62 m。
最后经设计校核后,此次课程我们设计出了安全且满足生产要求的板式精馏塔。
关键词:乙醇;回流;筛板式;精馏塔Abstract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ethanol-water separation is carried out in a rectification column. The ethanol-water separation process is a physical process. Reflow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gas-liquid two-phase contact mass transfer, and the equipment design of the plate rectification column is a key part. The course design was designed for the separation of ethanol-water sieve plate distillation column, and the flow rate of ethanol at the feed port was 236.16 kmol/h. The designed reflux ratio is 1.2 times the minimum reflux ratio, the distillation column diameter is 1.2 m, and the full tower height is 27.62 m. After the final design review, we designed a plate rectification tower that is safe and meets production requirements.Keywords:benzene, toluene, plate type, distillation column目录1 绪论 (8)1.1 概述 (8)1.1.1 乙醇的性质与用途 (8)1.1.2 乙醇的应用 (8)1.2 操作条件的确定 (9)1.2.1 操作压力 (9)1.2.2 进料状态 (9)1.3 设备型式 (9)1.3.1 筛板塔 (9)2 设计方案论证及确定 (10)2.1已知设计条件 (10)2.2 选择塔型 (11)2.3 精馏方式 (11)2.4 操作压力 (11)2.5加热方式 (11)2.6 工艺流程 (11)3 筛板式精馏塔的工艺设计 (12)3.1 塔的物料衡算 (12)3.1.1 原料液及塔顶、塔底产品的摩尔分数 (12)3.2 塔板数的确定 (13)3.2.1最小回流比及操作回流比的计算 (13)3.2.2操作方程的确定 (14)3.2.3板效率及实际塔板数的确定 (14)3.3 精馏段物性衡算 (15)3.3.1物料衡算 (15)3.3.2气液体积流率的计算 (19)3.4 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19)3.4.1 塔板横截面的布置计算 (19)3.4.2 筛板能校塔流体力学校核 (26)3.5 精馏段塔板负荷性能图 (28)3.5.1 过量液沫夹带线 (28)3.5.2溢流液泛线 (29)3.5.3液相上限线 (30)3.5.4漏液线(气相负荷下限线) (30)3.5.5液相下限线 (30)3.5.6 操作线 (31)4 精馏塔的附属设备及选型 (31)4.1 辅助设备的选型 (31)4.1.1 直接蒸汽加热 (32)4.1.2冷凝器 (32)4.1.3馏出液冷却器 (33)4.1.4釜液冷却器 (33)4.2 塔的主要接管尺寸的选取 (35)4.2.1塔附件设计 (35)4.2.2 筒体与封头 (36)4.2.3除沫器 (36)4.2.4 裙座 (37)4.2.5 人孔 (37)4.3输送泵的选取 (38)5 塔高的确定及塔的其它工艺条件 (39)5.1 塔高的设计计算 (39)5.1.1塔高的确定 (39)5.1.2塔板结构的确定 (40)6.塔设备的机械设计 (41)6.1按计算压力计算塔体和封头厚度 (41)6.2 塔设备质量载荷计算 (41)6.3 风载荷与风弯矩计算 (42)6.4地震弯矩计算 (45)6.5各种载荷引起的轴向应力 (47)6.6 塔体和裙座危险截面的强度与稳定校核 (48)6.6.1 塔体的最大组合轴向拉应力校核 (48)6.6.2 塔体与裙座的稳定校核 (49)6.7 塔体水压试验和吊装时的应力校核 (49)6.7.1 水压试验时的各种载荷引起的应力 (49)6.7.2水压试验时应力校核 (50)6.8基础环设计 (50)6.8.1基础环尺寸 (51)6.8.2基础环的应力校核 (51)6.8.3基础环厚度 (51)6.9地脚螺栓计算 (52)6.9.1地脚螺栓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52)6.9.2地脚螺栓的螺纹小径 (53)7 设计结果概要及汇总表 (54)8.附录 (59)9.设计方案讨论 (60)参考文献 (62)课设感想 (63)1绪论1.1概述1.1.1 乙醇的性质与用途乙醇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特殊的、令人愉快的香味,并略带刺激性。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c16cc2d6bed5b9f3f80f1c49.png)
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KNO3水溶液三效并流蒸发系统设计学生姓名汤文武学号 20082952 专业班级高分子08-1班指导老师杨则恒日期 2011年1月21日摘要:蒸发操作是将含有不挥发溶质的溶液加热沸腾,使其中的挥发性溶剂部分汽化,目的是获得浓缩的溶液。
本次设计利用三效蒸发将 4 ⨯410t 10%KNO溶液浓缩至40%,采用中央循环管式。
3我们计算所得面积为40. 3 2m;加热管采用三角形排列;辅助设备有气液式除沫器、多孔板接触式蒸发冷凝器、浮头式列管换热器、真空泵、离心泵和支座。
蒸发器加热管选用φ57⨯3.5mm无缝钢管,管长2m;中央循环管选用φ45717mm⨯;加热管数目为162根;分离室直径1.15m、高度2.30m;冷凝器直径为429.3mm;淋水板取4块。
关键词:蒸发,中央循环管,三效并流蒸发系统。
Abstract:Evaporation operation is the way that heating the solution whichcontaining non-volatile solute to boil, separating the volatilesolvent. The purpose is to gain partial vaporization concentratingto 40%, we choose the evaporator with central circulationdowncomer.We calculated the area 40.3 2m.The designed technical and process parameters are as following. Heating Tube: adopting trianglepermutation, steel tube ofφ57⨯3.5mm, length 2m, the number is 162;The evaporator with central circulation downcomer: steel tube ofφ45717mm⨯.Separation Chamber: diameter 1.15m, height 2.3m. The diameter of thecondenser for 429.3mm. Water spray plate loaded take 4 pieces. Key words: Evaporation, central circulation downcomer, triple-effect forward evaporation system.目录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中英文摘要...........................................................................第一章.概述 (6)1.1蒸发操作的特点 (6)1.2 蒸发操作的分类 (6)1.3蒸发设备 (7)1.4 蒸发流程示意图 (9)第二章.蒸发工艺设计计算 (10)2.1完成液浓度计算 (10)2.2各效溶液的沸点和总有效温度差估算 (10)2.3加热蒸汽消耗量和各效水分蒸发量 (13)2.4传热系数确定 (15)2.5有效温度差在各效的分配 (15)2.6 蒸发器传热面积的估算 (22)2.7 计算结果列表 (23)第三章.蒸发器主要结构尺寸计算 (23)3.1加热管的选择和管数的初步估计 (23)3.2循环管的选择 (23)3.3加热管的直径以及加热管数目的确定 (24)3.4分离室直径和高度的确定 (25)3.5接管尺寸的确定 (26)第四章.蒸发装置的辅助设备 (27)4.1气液除沫器 (27)4.2蒸汽冷凝器 (28)4.3真空泵的选型 (29)4.4预热器的选型 (30)第五章主要设备强度校核计算及校验 (31)5.1蒸发室厚度校核 (31)5.2 加热室厚度校核 (32)5.3支座的选取与校核 (32)第六章设计总结 (34)6.1设计结果汇总表 (34)6.2设计评价 (36)6.3心得体会 (36)附录1 (37)附录 2 (38)参考文献 (40)第一章. 概述1.1蒸发操作的特点从上述对蒸发过程的简单介绍可知,常见的蒸发时间壁两侧分别为蒸汽冷凝和液体沸腾的传热过程,蒸发器也就是一种换热器。
[专业课]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课]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55dfd490c69ec3d4bb75bc.png)
附件1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 所属学院:化工学院学科、专业代码:070305 获得授权时间:20062. 学科、专业简介(400字以内)本学科侧重于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
内容涉及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和多相多组分高分子体系的物理化学;环境友好材料与功能高分子的合成方法与工艺。
在精细与功能高分子的设计合成、绿色高分子和聚合物高性能化原理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本学科学术队伍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4名、讲师和工程师4名。
曾完成国家“六五”,“七五”和“八五”及安徽省“九五”公关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其他项目20多项。
总科研经费500多万元。
现承担安徽省“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总经费15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以上10项。
3. 培养目标(150字以内)本学科培养具有聚合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及应用等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中外语言表达能力、身体健康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
4. 主要研究方向(3-5个)(1)精细与功能高分子设计与合成;(2)高聚物结构与性能;(3)天然与绿色高分子;(4)高分子化工过程中的物理与化学。
5. 学制及学分学制2.5年;课程规定总学分为28-32学分,学位课程学分为16~18学分。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补修专业本科主干课程2~3门,不计学分。
6. 课程设置方案:见课程设置一览表7. 必修环节(1)文献阅读和开题报告每位研究生应有一定的中英文文献阅读总量,并作文献报告2次。
开题报告应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开题报告需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答辩,原则上在第二个学期内完成。
由导师或学院进行考核,合格者取得1学分。
(2)学术交流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听8次以上学术报告,做一次1小时以上的学术报告,学院考核小组审定,合格者可取得1学分。
高分子化学教程课程设计
![高分子化学教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b5c7d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0.png)
高分子化学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高分子化学作为化学专业的核心领域之一,是涉及物质结构与性质、制备工艺等方面的重要学科。
本门课程旨在通过系统讲解高分子物质的化学基础知识、质量控制、产品开发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对高分子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本系列课程引领学生走进高分子世界,培养学生对高分子及其应用领域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1.课程内容•高分子基础知识:高分子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聚合反应、结构与性质、物质分类等相关知识•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制备实验、分离与鉴定实验、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实验等实验内容•高分子化学分析方法:高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分子结构解析、表面化学分析和晶体学分析等分析方法•高分子材料应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工艺、高分子应用技术与方法、高分子有机材料制品等领域2.教学方法•理论授课:系统讲解高分子物质的化学基础知识,提供与课程并行的学术文献以推进学生的进修•实验授课:通过实验课程实践高分子物质的制备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课程项目:凭借实验教学的教学思路和资源,开展个人或团队课程设计项目,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培养科研能力和技能三、课程评估及成绩考核1.课程评估方式•实验与课程项目(40%):课程完整性技能考试、参加课程设计项目、课程报告、班级讨论等•期末考试(60%):课程理论考试、实验考试等2.学生成绩考核标准•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本门课程学分。
未获得学分者需在下一学年修课,期末考试成绩取优惠项的最高分者为一次机会。
未及格者需参加补考,成绩取及格分数线的最高分数者为一次机会。
四、教学资料•教材:《高分子化学教程》•参考书目:《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基础》等•实验指南:《高分子化学实验》•专业期刊:《高分子科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五、教师简介•王教授:高分子材料化学、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高分子工厂课程设计
![高分子工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a70f6a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a.png)
高分子工厂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了解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能说出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2)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性质;(3)掌握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高分子材料的性质;(2)能运用高分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对高分子材料的兴趣,认识到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以及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命名规则。
2.高分子材料的分类:介绍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代表物质。
3.高分子材料的性质:介绍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
4.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高分子材料在日常生活、医药、环保等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2.讨论法:用于分析高分子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高分子材料应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质。
4.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高分子材料》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高分子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高分子材料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合工大高分子化学课件
![合工大高分子化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7e3e2180eb6294dc886c5b.png)
合工大高分子化学课件合工大高分子化学课件1高分子化合物的定义:由结构简单的相同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相对分子量大分子链长的化合物。
2.分子量的多分散性: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均一的特性为多分散性。
.数均分子量:通常采用聚合物的稀溶液测定,如用冰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法和端基滴定法来测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数均分子量。
6.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熔融缩聚;溶液缩聚;界面缩聚;乳液缩聚1.三个基元反应: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2.自由基聚合:用自由基引发,使链增长自由基不断增长的聚合反应。
.引发剂效率:用于引发聚合的引发剂占引发剂分解或消耗的百分率。
低于1的原因:引发剂分解产生的初级自由基,只有一部分用来引发单体聚合,还有一部分引发剂由于诱导分解或茏蔽效应伴随的副反应而消耗,使引发剂的使用效率降低。
引发剂的选择:1.根据聚合方法选择.本体,溶液,悬浮聚合时,选用油溶性引发剂,而乳液聚合则选择水溶性引发剂。
2.根据聚合温度选择活化能或t1/2适当的引发剂,使自由基形成速率和聚合速率适中。
一般选择半衰期与聚合时间同数量级或相当的引发剂。
3.选择适当的引发剂量,引发剂浓度不仅影响聚合速率,还影响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动力学方程的推导用到三个假设:1.链转移不影响聚合速率,链终止反应为双基终止。
2.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无关。
3.单体消耗速率就是聚合物生成速率,链增长反应消耗的单体远大于链引发。
4.聚合是在稳态下进行。
4.自动加速的原因:体系黏度增加效果:随反应的进行,链自由基的终止速率受到了抑制。
5.动力学链长:每个活性中心从引发到终止所消耗的单体分子个数。
6.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实施方法主要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
1.聚合物化学反应分类:聚合度变大、变小、不变,2聚合物的老化:聚合物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致最后会丧失使用价值。
聚合物的降解3个过程:解聚,无规则断链,侧基脱除。
1.链结构的三个层次:1.化学组成2.结构单元的链接方式3.支化和交联。
高分子专业课程设计
![高分子专业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b21012cc7931b765ce15cb.png)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题 目: 淀粉改性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学 院: 化学化工学院 专 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班级: 0801学号:200806190125 学生姓名: 郑鹏飞 导师姓名: 黄先威 刘拥君 刘艳丽 禹新良 完成日期: 2011年 7 月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班级:0801 姓名:郑鹏飞同组人员姓名:尹业锋一.课程设计题目:淀粉改性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二.课程设计内容及设计要求:1.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设计实验方案,提交开题报告;2.采用淀粉为基体,采用铈离子引发体系接枝烯类单体制备高吸水性树脂,通过系列实验探索实验条件,作好实验的详细真实记录并及时小结分析;3.精选实验样品进行吸水性能和耐盐性能的测试,并进行有关表征;4.归纳、分析总结实验研究数据,撰写课程设计论文;三.课程设计时间安排: 6 月19 日至7 月 2 日第18 周查阅文献,了解吸水性树脂的研究进展,设计实验方案,并开始实验研究。
第19 周继续进行实验研究,精选实验样品并进行测试,归纳总结写出课程设计论文。
四.主要参考资料:指导教师:黄先威刘拥君刘艳丽禹新良教研室主任:黄先威教学副院长:陈建芳2011 年6 月17 日目录前言-------------------------------------------------------------------------------------------------------------1实验部分-----------------------------------------------------------------------------------------------------1.1原材料-----------------------------------------------------------------------------------------------------1.2树脂的制备-----------------------------------------------------------------------------------------------1.2.1淀粉的酯化-----------------------------------------------------------------------------------------1.2.2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1.3性能测试---------------------------------------------------------------------------------------------------2 结果与分析-------------------------------------------------------------------------------------------------2 .1淀粉与MA配比的影响----------------------------------------------------------------------------2.2交联剂的浓度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率的影响------------------------------------------- 2 . 3引发剂(BPO)浓度的影响--------------------------------------------------------------------------2 . 4其他条件的选择----------------------------------------------------------------------------------------3结论------------------------------------------------------------------------------------------------------------ 参考文献-------------------------------------------------------------------------------------------------------前言高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含有羟基、羧基等亲水基团,并具有一定交联度的水溶胀型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高吸水性、高保水性等特性,在处于吸水状态时其保水性好,在压力下水也不会从中溢出,它能够吸收自身重量几百倍至千倍的水分,无毒、无害、无污染;所吸水分不能被简单的物理方法挤出,并且可反复释水、吸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图纸的要求
设备条件图的要求(1或2#图纸)
主视图(设备的主要结构形状及主要零部件间的装配连接关系) 尺寸(表示设备的总体大小 规格 装配 安装等尺寸) 主要零部件编号及明细栏 技术特性表 技术要求 管口表 标题栏
工艺流程图PFD的要求(2#或3#图纸)
含主、副物料的流动路线,设备的位号及名称、主要设 备的工艺参数、图例、图签(标题栏)等
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工 程制图、计算机语言与工具等先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 行化工工艺设计,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 方法。 查阅技术资料 选用公式和搜集数据的能力。 工程设计和计算能力—从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选 择工艺方案 ,并进行工程计算(包括电算)能力。 表达能力—报告、图。
(5)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图面上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 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
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报告由说明书和图纸两部分组成。设计说明书中 应包括以下内容:
(1)标题页; (2)设计任务书; (3)目录; (4)设计方案简介,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 (5)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 (6)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7)设计结果核要或设计一览表, (8)对本设计的评述; (9)附图(工艺流程图、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10)参考文献。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
主体设备是指在每个单元操作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关键设备。 主体设备工艺条件图是将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工艺尺寸的计算结果用
一张总图表示出来。 图面上应包括如下内容: 设备图形 指主要尺寸(外形尺寸、结构尺寸、连接尺寸)、接管、
人孔等。 技术特性 指装置的用途、生产能力、最大允许压强、最高介质
4. 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学工艺设计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5. 刘光启等.化工物性算图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6. 卢焕章等.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 7. 化工设备设计全书编委会,金国淼等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8. 匡国柱,史启才.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9.刘广文.干燥设备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0. 刘广文.喷雾干燥实用技术大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5.3 典型附属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空气换热器; ➢风机、送料泵; ➢气固分离器——旋风分离器、袋滤器等 ➢ 排料装置等
参考资料
1.柴诚敬等.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陈英南,刘玉兰.常用化工单元设备的设计.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3. 化学工程手册编委会.化学工程手册.北京:化学业出版社,1991
4. 设计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目录(根据说明书的内容编写) 设计任务书(由生产任务给定) 方案的说明与论证(流程方案) 设计结果概要(主要设备的特性数据,设计规定的主要
操作参数,各种物料的量及状态,能耗指标以及附属设 备的规格型号及数量) 设计计算与论述(工艺与结构) 对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分析讨论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2.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
(1)设计方案选择 对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 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物 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
(3)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 要工艺尺寸计算及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4)工艺流程图(PFD)将设计的工艺流程方案用带控 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表示出来,绘出流程所需的全部设 备、标出物流方向及主要控制点。图中要标明设备位 号和名称、物料点编号、主要控制方案、主要物流点 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以及热负荷等过 程参数。
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
通过答疑、质疑、书面测验、评阅设计说明书和图 纸和口头答辩等考核。 (1) 说明(4) 平时表现 15% 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记分。
1-料斗;2-螺旋加料器;3-干燥室;4-卸料管;5-星形卸料器; 6-旋风分离器;7-料斗;8-袋滤器;9-加热器;10-风机
废气
5.2 工艺计算及主体设备设计
物料衡算 热量衡算 干燥器的设计计算
喷嘴
干燥条件的确定
干燥介质的选择 流动方式的选择 干燥介质进出干燥器温度、湿度等确定 物料进出干燥器温度和湿含量的确定
温度、介质的毒性和爆炸危险性等。
喷雾干燥塔的工艺条件图
5.干燥器的设计
5.1 工艺流程设计-喷雾干燥
原料
空气
干燥塔
预热器 风机
气固 分离器
气固 分离器
空气 空气
风机
风机
喷雾干燥流程示意图
输送袋滤器
5.干燥器的设计
5.1 工艺流程设计-流化床干燥
空气
湿料
1
2 10
9
6
8
3
4
7
5
干料
单程流化床干燥器流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