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风电场机组基础沉降观测报告
要求
每台机组进行单独的观测,观测记录每台风机基础4个观测点以及基准点的数据,并做好记录。
观测人
B,E,A
批准人
C
例: 风机沉降观测计算表
F01
测点
标高
高差
备注
观测值
参考
准高
1080
A
1010
70
B
1020
60
C
1010
70转Βιβλιοθήκη C1470D1480
60
说明:此次测量以箱变基础离风机最近一角为基准点(东南角),风机观测点离基准点距离最近观测点为A点,逆时针旋转一次为A、B、C、D四点。计算基本公式为:仪器高=基准点高-定值(根据需要);高差=仪器高-观测点高。此表高度单位为mm
107
C
1140
107
转点 C
1235
D
1218
124
F13
准高
1450
A
1588
-138
B
1580
-130
C
1567
-117
转点 C
1047
D
1038
-108
F14
准高
1385
A
1343
42
B
1340
45
C
1342
43
转点 C
1135
D
1120
58
F15
准高
1415
A
1336
79
B
1338
77
C
1345
70
转点 C
1220
D
1210
80
F16
准高
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报告材料.docx
实用文档XXX12MW风电工程风机基础观测分析报告批准审核编写XXX工程项目部2012 年 5 月 28 日目录目录 (2)前言 (2)1.工程概况 (3)2.观测规范及要求 (4)3.观测仪器设备及测量精度 (5)4.确保精度和提高效率的几点方法 (5)5.观测成果及分析 (6)6.观测结论 (9)7.附件 (9)前言近年来 , 随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 人们把目光逐渐聚集到可替代的可再生能源 - 风能上。
风电场的建设逐渐遍布全国地区 , 从草原风力发展到海上风能的利用,可见风电已逐渐走上成熟之路。
风机基础的施工是风机的关键之处,对整个风机的是否屹立不倒起决定作用,因而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的沉降观测便显得尤为重要。
风机属于高耸建筑物 ( 1.5MW风机轮毂高度在 60 m 以上 ), 轻微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 将使风机产生较大的水平偏差 , 在机舱、叶片风力等荷载作用下 , 产生较大偏心弯矩 , 从而使原先在水平方向未能保持平整度的风机更加倾斜 , 给风电机组吊装及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风机具有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较强敏感性 , 对基础是否产生不均匀沉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观测分析,便是评定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根据本工程各个风机基础现有的观测数据、基础所在的地形地质、施工工艺对其进行进行初步分析。
一、工程概况XXX工程位于浙江XX岛, XX岛形状略似长方形,四面环海,岛中间一带为山岭,将整个岛分成南北两块,岛上以山丘为主,山脊陡峻,山坡坡度一般在20~30°左右,海拔高度多在100~250m之间,最高山峰太平岗,高程249.1m。
安装有 8 台单机容量为 1500kW的风力机组,总装机容量12MW。
风电机组采用华仪风能生产的HW77/1500机组,轮毂高度 61.4m,转轮直径 77m,属于 IEC ⅡA+类,切入风速为 3m/s,切出风速为 25m/s,额定风速为 11m/s,轮毂高度为 61.4m。
风机沉降报告分析
风机沉降报告分析1. 引言风机是一种用于产生气流的设备,常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通风、换气以及气体输送等工作。
在使用风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风机沉降的情况,这会对设备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对风机沉降进行报告分析,以了解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2. 沉降现象描述风机沉降指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垂直方向变形现象。
这种沉降可能是由于设备的自身重量或外加载荷引起的。
风机沉降主要表现为设备的下沉或下垂,其中下沉是指设备整体向下移动,下垂是指设备在一侧相对下沉。
3. 沉降原因分析风机沉降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见的原因进行分析:3.1 设备重量风机本身的重量是导致沉降的常见原因之一。
当风机的自身重量超过了设备支撑能力的极限时,就会出现沉降现象。
因此,在设计和安装风机时,需要合理估计风机的重量,并选择适当的支撑结构。
3.2 外加载荷除了设备本身的重量外,外加载荷也可能导致风机的沉降。
这些外加载荷可以是设备的振动、周围环境的振动、风力等。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外加载荷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并通过调整设备的支撑结构来减少沉降。
3.3 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不均匀沉降也是导致风机沉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地基不均匀沉降时,风机的支撑结构会受到不均匀的力作用,从而导致设备的沉降。
因此,在选择风机的安装位置时,需要考虑地基的均匀性,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对设备的影响。
4. 沉降检测和监测为了及时了解风机沉降情况,我们需要进行沉降的检测和监测。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使用水平仪或测量仪器测量设备的垂直变形情况;•定期检查设备的支撑结构是否出现变形或破损;•进行振动测试,了解设备是否受到外界振动的影响。
根据检测结果,我们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沉降的影响。
5. 沉降解决方法对于风机沉降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5.1 设备支撑结构加固如果风机出现沉降现象,我们可以对设备的支撑结构进行加固,以增加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火力发电厂机组基础沉降观测报告
火力发电厂机组基础沉降观测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总结火力发电厂机组基础沉降观测的结果,并分析其对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影响。
2. 观测方法2.1 观测设备使用了高精度测量设备,包括传感器、测量仪器和数据记录系统。
2.2 观测位置选择了机组基础的几个关键位置进行观测,包括主机房、燃烧室和锅炉区域。
3. 观测结果根据观测数据,机组基础存在一定程度的沉降情况。
具体结果如下:3.1 主机房主机房的沉降均值为X mm,最大沉降为Y mm。
3.2 燃烧室燃烧室的沉降均值为X mm,最大沉降为Y mm。
3.3 锅炉区域锅炉区域的沉降均值为X mm,最大沉降为Y mm。
4. 结果分析根据观测结果,机组基础沉降情况在可接受范围内。
然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沉降速度机组基础的沉降速度较快,可能会对结构稳定性造成潜在风险。
建议定期进行监测,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4.2 环境因素沉降观测结果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包括温度变化、湿度等。
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结论综上所述,火力发电厂机组基础的沉降情况在可接受范围内,但需要密切关注其沉降速度,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6. 建议基于以上观测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6.1 建议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并将数据与历史观测数据进行对比,以判断沉降速度的变化情况。
6.2 如有必要,可以考虑在机组基础上采取加固措施,以增加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7. 参考文献(列出所使用的参考文献)以上为火力发电厂机组基础沉降观测报告的内容。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潮汐能发电站机组基础沉降观测报告
潮汐能发电站机组基础沉降观测报告
简介
本报告旨在对潮汐能发电站机组基础沉降进行观测分析,并提供详细的数据和结论。
通过对机组基础沉降的观测,可以评估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后续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观测方法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和设备:
1. 使用激光测距仪对机组基础进行三维测量,测量数据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
2. 定期进行观测,以捕捉沉降的变化趋势。
3. 对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机组基础沉降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标准偏差等参数。
观测结果
根据观测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机组基础沉降的平均值为X mm,最大值为Y mm,标准偏差为Z mm。
基础沉降整体呈现稳定的趋势。
2. 在观测期间,未发现异常的沉降情况,机组基础的稳定性得到有效保证。
3. 观测数据与设计要求相符,机组基础的安全性得到充分考虑和保障。
结论
通过对潮汐能发电站机组基础沉降的观测分析,我们确认机组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处于良好状态,并且与设计要求相符。
这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我们将持续进行观测和监测,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潮汐能发电站机组的安全运行。
风机沉降报告分析
风机沉降报告分析1. 引言风力发电是一种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机沉降是指风机塔筒或基础在使用过程中因各种因素而发生的下沉或沉降现象。
风机沉降对风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对风机沉降进行分析和报告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风机沉降报告进行分析,重点探讨风机沉降的原因、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风机沉降的深入研究,可以为风力发电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2. 风机沉降的原因风机沉降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2.1 土壤条件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是影响风机沉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地质结构不同,其承载能力会有所差异。
如果风机的基础设计不合理或地基处理不当,会导致土壤沉降,从而引起风机沉降现象。
2.2 风机结构问题风机本身的结构问题也可能导致风机沉降。
例如,风机塔筒的设计不合理或材料质量不过关,会影响风机的稳定性。
另外,风机的安装和维护也会对风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如果安装和维护不当,也可能导致风机沉降。
2.3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指诸如风荷载、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人为因素对风机的影响。
特别是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风机受到的风荷载会加大,从而增加风机的沉降风险。
3. 风机沉降的影响风机沉降对风力发电项目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 安全风险风机沉降会导致风机的不稳定,从而增加风机的倾倒和倒塌风险。
这对风机本身以及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构成威胁。
3.2 经济损失风机沉降会导致风机的损坏或停机,进而导致发电能力下降和收入减少。
此外,修复沉降问题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3.3 运维困难风机沉降会给风机的运维带来困难。
例如,需要额外的设备和工人来进行修复和维护,增加了风机的运维成本和复杂性。
4. 风机沉降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风机沉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4.1 土壤调查和基础设计在风机建设之前,进行全面的土壤调查,了解土壤的性质和承载能力。
沉降部工作总结
沉降部工作总结
近期,沉降部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将对沉降部的工作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工作。
首先,沉降部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积极参与了多个工程项目的沉降监测工作。
通过对地基沉降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我们及时发现了地基沉降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避免了可能的安全隐患。
这表明沉降部在工程项目中具有重要的监测和预警作用。
其次,沉降部在沉降监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我们不断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沉降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同时,沉降部还积极开展了沉降监测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为提高沉降监测的精度和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沉降部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使他们具备了较强的沉降监测和分析能力。
同时,沉降部还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为沉降监测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沉降部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例如,对一些复杂工程项目的沉降监测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
同时,沉降部在工作中也需要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和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沉降部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努力提高沉降监测的水平和质量,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
沉降监测结论报告1. 背景介绍沉降是指土地表面由于人类工程活动或自然地质变化等原因而发生的下沉现象。
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中,沉降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因为沉降的过大或过快可能会对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本报告将介绍对某工程项目的沉降监测结果,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2. 监测方法本次沉降监测使用了全站仪和水准仪两种常用的监测设备。
全站仪主要用于测量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而水准仪则用于测量相对高程的变化。
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涵盖了工程项目的关键区域,包括建筑物、道路、桥梁等。
3. 监测结果根据沉降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3.1 总体沉降情况工程项目的总体沉降情况相对较稳定,未出现明显的下沉或隆起现象。
沉降的速率较低,明显低于预期范围。
3.2 区域性沉降差异在工程项目的不同区域,我们观察到了一些沉降差异。
具体来说,A区域的沉降速率较快,而B区域的沉降速率较慢。
这可能与地质条件、土壤类型、工程施工等因素有关。
3.3 季节性影响在沉降监测过程中,我们还观察到了季节性影响对沉降的影响。
在雨季和旱季之间,工程项目的沉降速率会有所变化。
这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的变动导致土壤的膨胀和收缩引起的。
4. 结论和建议根据本次沉降监测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4.1 结论1.工程项目的总体沉降情况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安全隐患。
2.区域性沉降差异需要重点关注,可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调查。
3.季节性影响对沉降有一定影响,需要在工程施工和设计中加以考虑。
4.2 建议1.在A区域加强沉降监测,密切关注沉降速率的变化,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2.进一步研究和调查B区域的沉降情况,找出导致沉降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3.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考虑季节性影响对沉降的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不利影响。
5. 总结本报告对某工程项目的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给出了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根据监测数据,工程项目的总体沉降情况稳定,未出现明显的安全隐患。
风机沉降观测报告(1)
***风电场沉降观测报告******有限公司二零一九年六月***风电场沉降观测报告观测人:审核人:批准人:******有限公司报告日期:年月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沉降观测依据 (1)三、沉降观测方案 (1)1、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1)2、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1)3、沉降观测级别及精度指标 (2)5、观测方法 (3)6、数据处理 (3)7、观测周期和观测进程 (3)四、沉降观测成果分析 (4)1、25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4)2、26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5)3、27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6)4、28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7)5、29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8)6、30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9)7、31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0)8、32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1)9、33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2)10、34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3)11、35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4)12、36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5)13、37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6)14、39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7)15、40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8)16、41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19)17、42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0)18、43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1)19、44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2)20、45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3)21、46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4)22、47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5)23、48号风机沉降观测变形分析 (26)4、结论 (27)说明 (28)一、工程概况***风电场项目位于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石家乡、麦岭镇境内。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承接了该工程的沉降观测业务。
二、沉降观测依据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沉降观测工作经验总结
沉降观测工作经验总结
沉降观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观测地基或
结构物的沉降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工
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进行沉降观测工作时,我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首先,准备工作非常关键。
在进行沉降观测之前,需要对观测
点进行认真的勘测和测量,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和标高,并搭建稳定
的观测设备。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程序,确保观测
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观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观测。
沉
降观测通常需要长期进行,需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对地基或结构
物的沉降情况进行定期观测记录,并及时处理和分析观测数据。
另外,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非常重要。
观测数据的处理需
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需要运用相关的数学和统计方法,对观测数据
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此外,沉降观测工作还需要及时报告和沟通。
观测结果需要及
时向相关部门和工程师汇报,及时沟通和协商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最后,沉降观测工作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观测
方法和技术,以适应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和特点。
总的来说,沉降观测工作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方法,需要细致的
准备和严格的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工程安
全的稳定性。
希望我的经验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和格式范文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总结和格式范文实习报告总结:本次沉降观测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观测和数据处理,掌握沉降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以及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沉降观测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
在实习期间,我首先进行了现场勘测,选择了适合进行沉降观测的地点,并设置了观测点。
然后,我利用专业仪器进行沉降观测,记录了不同时间段的观测数据。
在数据处理方面,我学会了如何对观测数据进行清洗和平滑处理,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我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绘制了沉降曲线,并进行了数据对比和统计分析。
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掌握了沉降观测的基本技朧和方法,还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重要性,以及科学实践中的严谨性和务实性。
总的来说,这次沉降观测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科学实践和工程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习报告格式范文:【实习报告】标题: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沉降观测实践,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习内容:1. 现场勘测和观测点设置2. 沉降观测数据采集和记录3. 观测数据处理和清洗4. 数据分析和曲线绘制三、实习过程及结果:1. 实地观测现场选择和设置2. 观测数据采集和记录3. 数据处理和清洗步骤4. 数据分析和曲线绘制5. 实习心得和体会四、实习总结:本次实习让我深入了解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技术,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认识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重要性。
五、感想及展望: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沉降观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意识到自己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的不足之处。
我将继续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为将来的科研和实践做好准备。
【结尾】完成实习报告后,我深感收获良多,对沉降观测的学习也更加明确了方向。
地热能发电站机组基础沉降观测报告
地热能发电站机组基础沉降观测报告
概述
本报告旨在总结地热能发电站机组基础沉降观测的相关数据和
结果。
本观测旨在评估机组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以便为
维护和优化设备性能提供参考。
观测过程
1. 观测时间:从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日共计X天。
2. 观测位置:选择了机组基础的重要节点位置进行测量。
3. 观测方法:采用精密测量仪器进行沉降观测,并按照规定的
时间间隔进行测量。
观测结果
根据我们的观测数据,机组基础在观测期间发生了沉降。
以下
是观测结果的总结:
分析和评估
1. 根据观测结果,机组基础的沉降量在可接受范围内,没有超出设计要求。
2. 对于出现沉降较大的节点,需要进一步评估其对机组运行和设备性能的影响,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维护或修复措施。
建议
基于我们的观测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定期进行机组基础沉降观测,以监测其变化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维护措施。
2. 在沉降较大的节点位置,进行更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包括测量其对机组运行和设备性能的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结论
通过本次基础沉降观测,我们能够评估机组基础的沉降情况,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这将有助于确保地热能发电站的稳定运行和设备性能的优化。
请注意,本报告的结果只基于所观测的数据,并可能因其他因素而受到影响。
因此,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建议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分析。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随时联系我们。
谢谢!。
风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设计
风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设计一、引言风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是一种用于监测风机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的沉降情况的技术。
风机基础沉降是指风机基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重量和外部荷载的作用而发生的沉降现象。
风机基础沉降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风机基础的变形情况,为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二、技术设计方案1.监测原理2.传感器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是风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设计的关键。
在选择传感器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精度: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应尽可能高,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适应性:传感器应适应风机基础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变化。
-稳定性:传感器应具备较高的稳定性,以保证长期监测的可靠性。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测斜仪、加速度传感器等。
3.数据采集与分析数据采集与分析是风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的核心。
可以使用数据采集设备将传感器获取的监测数据传输至计算机或服务器进行存储和分析。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风机基础的异常变化,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4.报警与反馈风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应具备报警与反馈机制,以确保在异常情况下能及时采取措施。
当监测到风机基础发生沉降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应能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报警装置进行警示。
同时,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的方式将报警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以便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5.保养与维护三、总结风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设计是一项用于保证风机基础安全运行的重要技术。
通过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建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设置报警与反馈机制,并定期进行保养与维护,可以及时了解风机基础的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风机基础的长期稳定运行。
沉降观测工作年终总结
沉降观测工作年终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参与了多项沉降观测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要感谢团队成员的努力和合作,没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无法完成这些观测任务。
我们共同分析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准确测量了建筑物和土地的沉降情况。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领导和上级的指导和支持。
他们给予我充分的自主权,让我能够自主决策和安排观测工作,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和自信心。
在这一年的观测工作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有时观测点的位置有些复杂,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观测任务。
此外,有时观测设备的故障也会影响观测的准确性。
然而,我也从这些挑战和困难中学到了很多。
比如,在面对复杂的观测点时,我学会了灵活运用各种观测方法和工具,以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及时排除设备故障,并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养。
通过这一年的沉降观测工作,我对于沉降现象和观测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深刻体会到沉降观测对于建筑物和土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也认识到沉降观测需要细心和耐心,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和钻研沉降观测的相关
知识和技术。
我希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为团队和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会继续关注并研究沉降观测的新方法和技术,以不断提高观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过去的一年里,我通过参与沉降观测工作,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能够应对更多的挑战,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报告
风力发电机组风机基础沉降观测报告XXX12MW风电工程风机基础观测分析报告批准审核编写XXX工程项目部2012年5月28日目录目录 (2)前言 (2)1.工程概况 (3)2.观测规范及要求 (4)3.观测仪器设备及测量精度 (5)4.确保精度和提高效率的几点方法 (5)5.观测成果及分析 (6)6.观测结论 (9)7.附件 (9)前言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们把目光逐渐聚集到可替代的可再生能源-风能上。
风电场的建设逐渐遍布全国地区,从草原风力发展到海上风能的利用,可见风电已逐渐走上成熟之路。
风机基础的施工是风机的关键之处,对整个风机的是否屹立不倒起决定作用,因而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的沉降观测便显得尤为重要。
风机属于高耸建筑物( 1.5MW风机轮毂高度在60 m 以上), 轻微的地基不均匀沉降, 将使风机产生较大的水平偏差, 在机舱、叶片风力等荷载作用下, 产生较大偏心弯矩, 从而使原先在水平方向未能保持平整度的风机更加倾斜, 给风电机组吊装及运行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由于风机具有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较强敏感性, 对基础是否产生不均匀沉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观测分析,便是评定定工程质量是否合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根据本工程各个风机基础现有的观测数据、基础所在的地形地质、施工工艺对其进行进行初步分析。
一、工程概况XXX工程位于浙江XX岛,XX岛形状略似长方形,四面环海,岛中间一带为山岭,将整个岛分成南北两块,岛上以山丘为主,山脊陡峻,山坡坡度一般在20~30°左右,海拔高度多在100~250m之间,最高山峰太平岗,高程249.1m。
安装有8台单机容量为1500kW的风力机组,总装机容量12MW。
风电机组采用华仪风能生产的HW77/1500机组,轮毂高度61.4m,转轮直径77m,属于IEC ⅡA+类,切入风速为3m/s,切出风速为25m/s,额定风速为11m/s,轮毂高度为61.4m。
风力发电塔基础沉降监测方法
02
风力发电塔基础沉降原 因及影响
基础沉降原因
地基土质问题
如地基土质松软、含水量高、 压缩性高等。
地下水影响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流场变化等 。
外部荷载作用
如风力发电塔自身重量、风载、地 震等。
基础沉降对风力发电塔的影响
01
02
03
结构安全性
基础沉降可能导致风力发 电塔结构受力不均,降低 结构安全性。
设备运行问题
基础沉降可能导致设备安 装不水平,影响设备正常 运行。
维护成本增加
基础沉降需要维修和加固 ,增加了维护成本。
03
监测方法与技术
传统监测方法
沉降观测法
通过定期测量风力发电塔 的基础部分,记录其垂直 位移,以评估基础沉降情 况。
水平位移观测法
通过测量风力发电塔基础 的水平位移,结合三角测 量技术,计算出基础沉降 量。
数据存储备份
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备份,以供后续分析和使用 。
05
实例分析与应用
工程实例介绍
项目背景
某风电场自2010年起开 始建设,装机容量 10MW,风力发电机组 为某公司生产的 DW40/2000型,基础 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沉管 灌注桩。
监测目的
监测风电塔基础沉降, 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风 电场的安全运行提供保 障。
光纤光栅传感器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
利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对风力发电塔的基础 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实现远程、在线、实 时监测基础沉降。
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对风力发 电塔的基础进行高精度测量,能够获取基 础的沉降量和形变信息。
04
监测方案设计与实施
监测方案设计
监测点布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XXXXxx风电场
风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XXXXXXXXXXXXXXXXXXXXXX
2014年8月29日
xXXXXXXXXXXXXXXXxx风电场风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2014年8月29日
XXXXXXXXXXXXX风电场
风机基础沉降监测技术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风电场位于XXXXXXXXX境内,风电场共有风机25台,总装机容量XXXXMW。
风电场概略位置为:XXXXX,风电场南北长5.5km,东西宽2km,总面积约10km2。
测区海拔约在1370-1470m
之间,呈南低北高缓坡,坡度约为2%。
测区场地属戈壁地貌,地形起伏变化不大,风电场场区范围大,风机数量多,场区大风天数多,对水准观测有一定影响。
二、观测规范及要求
1. 观测依据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 技术要求
2.1XXXXXXXXx风电场沉降监测高程控制网由4个基准点和25
个工作基点组成闭合环,水准路线总长度约15公里。
需对29个高程控制点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联测。
2.2每台风机基础共设3个沉降监测点,25台风机共计75个沉降监测点。
共观测三期:基础浇筑完成后进行首期观测;机组安装后进行第二期观测;机组运行一周后进行第三期观测。
每期观测的
具体时间是由甲方根据工程进度所指定的。
沉降监测点按二级沉降监测要求观测。
三、观测的方法与成果
1.使用的仪器及观测方法
使用鉴定合格的徕卡DNA03电子水准仪、徕卡原配的条码铟瓦水准尺及配套固定支架。
仪器精度为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小于0.3mm。
观测时仪器读数保留至0.01mm。
水准路线测量奇数站采用后前前后、偶数站采用前后后前的观测方式;沉降监测点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方式。
2.基准点与工作基点的布测及完成精度
共布设了4个基准点,均匀分布在风机场地外侧,均远离风机基础100m以上。
每台风机附近布设一个工作基点,共25个,各工作基点距风机基础外缘的平均距离为79.9m,最大距离99m,最小距离57m,满足工作基点需在风机基础外缘50m以外的设计要求。
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均用亚米级手持GPS(天宝Geo-Explorer6000)实测了平面坐标,详细坐标与点位分布见表1与图1。
对29个水准控制点的首次观测,采用单程双测站方式施测了11.4km闭合水准路线以及3.5km的附合水准路线,取双测站的平均值作为控制点的原始高程值,控制点高程见表1。
水准路线如下:闭合水准路线JZD1-JZD4-J1…J10-JZD3-J22…J12-JZD1;附合水准路线JZD1-J11-J23-J24-J25-JZD2-J17。
水准控制网的观测精度均符合规范要求,精度统计见下表:
第三期观测时按二等水准观测要求检测了10.5km的附合水准路线(JZD3-J22…J12-JZD1;JZD4-J1…J10-JZD3),检测精度符合规范要求,工作基点视为稳定,详细精度统计见表3。
3.风机沉降点的布测
每个风机基础由施工方布设了三个沉降监测点,布设位置详见图2。
风机基础沉降监测按照施工进度跟进观测,共观测三期,分别为:基础浇筑完成后进行首期观测;机组安装后进行第二期观测;机组运行一周后进行第三期观测。
其中首期观测独立观测两次,取均值作为沉降监测点的起始高程。
沉降监测点具体观测时间如下:
2013年8月26—30日完成控制网的水准测量,并完成已浇筑完的6#、7#、8#、9#、10#、22#等6台风机沉降监测点的首期观测。
2013年11月11—13日完成剩余19台风机沉降监测点的首期观测。
并完成8#、9#、10#、22#等4台已吊装完成的风机的第二期观测。
2014年4月17—19日完成剩余21台风机的第二期观测。
2014年8月17—20日完成25台风机的第三期观测,以及水准
控制网检测。
75个沉降监测点变化情况:第一期观测结束后,4#风机3#点被破坏,无法进行后续观测;14#风机3#点被砸歪,能够继续后续观测,以第二期观测数据作为初始高程。
沉降监测点观测结果详见表2。
四、结论及建议
1.XXXXXXXX风机基础主要沉降发生在风机吊装完成后,沉降量最大的是8#风机2#点,累计沉降量为3.71mm,间隔天数累计为355天;日均沉降量最大的是24#风机,间隔天数累计为277天,3个观测点沉降量分别为0.013mm/d、0.013mm/d、0.011mm/d。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中5.5.5小节第4条规定,沉降速率小于0.04mm/d时可认为基础稳定。
XXXXXXXXx风机场所有风机基础可视为稳定。
2.从整体数值看,XXXXXXXXx风电场各风机自身的差异沉降较小。
最大差异沉降为8#风机,其1#、2#观测点沉降差为
3.19mm,8#风机倾斜值计算如下:
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Tanθ=3.19mm/4596mm=0.0006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表5.3.4规定,≤100m的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允许值为0.005,8#风机的倾斜属于允许范围。
3.从2013年8月27日到2014年8月20日,期间共观测三期,
从观测数据分析,XXXXXXXXx风电场风机基础沉降较小,沉降速率较缓,风机基础稳定。
建议运营后每年复测一次,以监控风机持续运转时的稳定性,保证风机的长期安全运转。
五、附图和附表
表1.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坐标成果;
表2.沉降观测成果表;
表3.控制点间高差检测精度统计表;
图1.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分布图;
图2.沉降监测点平面布设图;
图3.风机平均沉降曲线图。
表1.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坐标成果
注:平面坐标由甲方提供的两个控制点坐标校正所得,具体坐标系统不详,坐标精度为亚米级,高程为假定高程。
计算:检核:
表2-1. 沉降观测成果表1
(1#-13#风机)
表2-2. 沉降观测成果表2
(14#-25#风机)
表3.控制点间高差检测精度统计表
计算:检核:
图1.基准点及工作基点分布图
图2.沉降监测点平面布设图
·图3.风机平均沉降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