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兰、波茨坦、开罗会议

合集下载

重要的国际会议

重要的国际会议

重要的国际会议1、巴黎和会(时间、参加国、操纵国、主要内容-条约、影响);2、华盛顿会议(背景、目的、时间、参加国、内容条约、影响);3、慕尼黑会议(时间、参加国、内容、影响)4、开罗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5、德黑兰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6、雅尔塔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7、波茨坦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8、万隆会议:①、背景: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建立,亚非国家之间出现联合反帝反殖民的新局面;②、时间、地点;③、决议④、影响:亚非会议所反映出来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会议。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这一地域性的转变,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①商周时期经济重心在河南、陕西一带;②秦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关中地区;③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发展较快,南北经济发展已趋向平衡;④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⑤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工商业中心,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②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③北方战乱,北民南迁,不仅为南方提供了大量农业劳动力,并且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④统治阶级为保证国用,调整政策,重视发展生产;⑤政治中心南移(如南宋)对经济重心南移也有一定影响。

3.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⑴北方农民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⑵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最突出。

⑶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影响。

5、(1)、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公基常识考点】世界近现代重大会议

【公基常识考点】世界近现代重大会议

【公基常识】世界近现代重大会议1.巴黎和会:1919年1月,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签订《凡尔赛和约》,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条款。

因损害中国利益,中国代表拒绝签字,在中国引发了五四运动。

2.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苏德战争爆发后,为进一步协调反法西斯战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的联合宣言。

2.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为代表的26个国家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3.开罗会议:1943年,蒋介石、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参加,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商讨战后对日本处置问题的会议。

签署了《开罗宣言》,要求在战争结束后,日本必须将东北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给中国,使朝鲜独立。

4.德黑兰会议:苏、美、英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讨论美英开辟西欧第二战场,东西方配合对德作战问题。

5.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在苏联雅尔塔举行的关于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签订了《雅尔塔协定》,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在没有中国参加的情况下同意外蒙古独立,侵犯了中国主权,被称为远东慕尼黑阴谋。

6.波茨坦会议: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后,在德国柏林西南波茨坦召开的一次会议。

1945年7月26日,以美、英、中三国宣言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

7.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

这次会议由于在万隆召开,所以也称万隆会议。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在中印和中缅两国总理会谈的联合声明中一致同意,并共同倡导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免费送】公共基础500题(法律|政治|党史|人文历史|地理|科技|写作|经济等)。

第4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4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4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4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开罗会议1、历史背景: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2、时间地点:1943年11月,埃及开罗;3、与会首脑:罗斯福(美)、丘吉尔(英)、蒋介石(中);4、主要目的:协调中美英对日作战的行动,以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5、主要内容:中美英签署《开罗宣言》;(1)声明盟国将坚持对日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2)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包括东三省、台湾和澎湖岛在内)必须归还中国;6、历史意义:(1)开罗会议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2)开罗会议为战后中国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提供了法律依据:①最重要意义是从法律上规定了台湾等地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②为当今批驳“台独”提供了有力证据;(3)为结束战争和战后处置日本提供了依据;※点拨: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得以收回的原因:①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及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②英美为团结中继续抗战,牵制日本;③中国政府收回领土主权的决心坚决;二、德黑兰会议1、历史背景: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2、时间地点:1943年11月,伊朗德黑兰;3、与会首脑:罗斯福(美)、丘吉尔(英)、斯大林(苏);4、主要内容:(1)通过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2)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5、基本评价:(1)初步解决了苏美英之间的基本矛盾和分歧;(2)加强巩固了反法西斯盟国的团结合作,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3)宣告战后合作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斗争,使战“战后合作”关系最终破裂;三、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1、基本含义:第二战场,是指美英在欧洲开辟反德战场,即以英国为基地,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西部登陆,开辟一个与苏德战场相响应的欧洲第二战场,直接对德军作战。

二战期间四大国际会议内容

二战期间四大国际会议内容

二战期间四大国际会议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简称二战,亦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意大利王国、日本帝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及仆从国与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0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

一、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26日,美国、中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的盟国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1.中、英、美三国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2.日本归还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3.日本自中国人所得到的所有领土,比如满洲、台湾及澎湖群岛,应该归还给中华民国。

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4.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二、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到12月1日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盟国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

决定于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开辟第二战场;②就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③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④波兰问题。

三国一致赞成战后重建独立的波兰,其边界西移,将德国东部的部分地区并入波兰;⑤苏联对日作战问题。

苏联表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并提出归还整个库页岛等条件。

三、雅尔塔会议英语:Yalta Conference;俄语:ялтинск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又称克里米亚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国领袖——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大林于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期间,在苏联克里米亚雅尔塔里瓦几亚宫内举行之一次关键性首脑会议。

世界史考试名词解释

世界史考试名词解释

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极端尖锐,巴尔干半岛矛盾尤为激烈。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志士普林齐普刺杀。

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

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由此,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参加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2、施里芬计划: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确立的军事进攻的作战方案。

1905年由德军参谋长施里芬确立,其核心是强调速决战。

该计划假设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西线为作战重点。

德军将集中优势兵力用于西线作战,而且拟在西线右翼集中全力,突破西欧低地国家,突破法国北部,直取巴黎,最终与左翼部队合围法军主力。

在西线用4到6周的时间结束作战,然后全力攻击东线。

在东线用3到4个月时间击溃俄军,结束战争。

该计划完全建立在军事冒险的基础之上,忽视了战争的规律以及可变因素。

而且在一战前被一再调整,最终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失败,计划宣告破产。

3、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军队与德军在西线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会战。

这场战役发生在1914年9月5日至9日。

在这场战役中,英法联军合力打败了德意志帝国军。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战役是一战的一个关键时刻。

由一战爆发起,德军已成功地侵入比利时和法国东北。

但是在9月5日,法国第六军向进攻巴黎的德军反击,防止法国的首都被德军佔领。

德军在9月9日至13日的撤退实质上结束了德军的施里芬计划。

4、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著名也是损失最重的战役之一。

德军为了迫使法国投入一切兵力作战,以致耗尽而亡,选择了法国东北部重镇凡尔登为进攻目标。

1916年2月,西线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与索姆河战役后,纠结重兵向法国军事重镇——凡尔登发动进攻,试图击败法军重兵集团主力,直取巴黎。

但是由于法军的英勇抵抗,德军始终未能突破法军的凡尔登战线,双方损失了大量的兵力。

1揭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1揭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揭秘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中国付出的代价沉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纪念。

1945年5月7日纳粹德国宣布投降。

8月15日中午,日本裕仁天皇宣读《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投降。

9月2日在美军密苏里号战舰举行投降仪式,9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下令全国庆祝三天,并将9月3日定为抗战胜利日。

这一天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日。

9月9日上午9时举行中国战区受降仪式。

理解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形成,就需要了解战争形势发生改变后世界大国对国际格局的安排。

经过数年战争,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没有取得预期结果,战争形势发生逆转,盟军转入反攻。

为确定战后世界秩序,盟国首脑们多次举行会议,对未来世界格局进行了磋商、谈判。

1945年以后的世界格局就是历次会议所取得成果的部分反映。

这些成果的主体部分一直持续到1989年东欧剧变。

而由美国倡议建立的联合国仍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战后的政治安排是由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确定下来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雅尔塔会议,因此,战后世界体系又被称为“雅尔塔体系”。

在会议过程中各国有势力均衡方面诉求、有利益方面攫取,经过紧张激烈的交锋,最终达成了广泛一致意见。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在这四次会议中,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实际是分两次进行的一个会议。

因“苏日和平条约”的存在,蒋介石不愿意与斯大林会面,斯大林也不愿意参加这个会议。

这样,罗斯福、蒋介石与丘吉尔率先在埃及开罗进行会议,主要是讨论日本问题,形成《开罗宣言》,宣告,战后日本必须将东四省(包括热河)、台湾和澎湖列岛归还中国,朝鲜独立。

随后,罗斯福、斯大林与丘吉尔又在伊朗德黑兰举行会议,解决德国问题进行讨论,签署《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发表了《德黑兰宣言》,主要是英美尽快开辟第二战场在西线登陆,苏联则在欧洲战事结束后对日作战,同时以苏联进入大连港,使大连港成为自由港作为交换。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长崎
广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二战后期的重要国际会议
1、背景
①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发生根本转折 ②有必要对战后事务进行安排
2、概况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主要内容 作用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中美英
主要内容 发表《开罗宣言》
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东京靖国神社
材料三 2005年,日本 政府文部科学省批准右翼团 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 编写的中学历史教科书 书中日本将“侵略中国” 改为“进出大陆”。把南京 大屠杀说成是“尚无定论”, 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说成是 “被迫应战”,把太平洋战 争美化成“从欧美列强的统 治下解放亚洲,在日本领导 下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1937
三 位 军 官 在 指 导 一 个 士 兵 如 何 杀 人
杀死了那么多人,得意洋洋地拍照留念
南京街头到处都是尸体
沟壑里、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
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2月,日军进占南京城, 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 寿夫中将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 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当时驻南京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 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屠杀、劫掠、 纵火、奸杀……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 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据战后国际法庭认 定,日军侵入南京后,一个半月内发生2万起以上强奸 事件。据统计,被集体屠杀的达19万人以上,被零散屠 杀的超过15万人,总计30万人以上。
不是为了仇恨, 仅仅因为记住过去
永远不要战争的前提, 是永远保持记忆, 永远保持警惕。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第五单元 二战及二战后初期世界史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第五单元 二战及二战后初期世界史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第五单元二战及二战后初期世界史【基本内容总括】1939年9月到1945年9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范围的战争。

反法西斯国家在反对法西斯的国家中逐渐团结,于1942年正式形成反法西斯同盟,彻底打败了法西斯。

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深远,它所奠定的雅尔塔体系规定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它所建立的联合国至今还在运作。

本单元包括二战、两极格局形成与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这里的战后初期指二战结束后的几年。

1939年9月,德国空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反法西斯力量逐渐联合,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斯大林战役后二战发生转折,反法西斯力量节节胜利;1945年日本投降,二战结束。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领导成立了资本主义阵营;另一方面则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世界矛盾演变成两大阵营的全球对抗,两极格局形成。

民族解放运动更加蓬勃兴起;亚非会议的胜利召开,开辟了亚非拉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新阶段。

【高三学法指导】1.在学习二战时应注意到主要线索有两条,一条是前方战势的进程,战场主动权的转移,直到法西斯集团的彻底灭亡;另一条是后方国际关系的变化及后期一系列国际会议的召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突出特点就是反法西斯力量与法西斯力量的殊死战斗,其主要内容表现为国际关系。

在学习战后初期的世界历史时,应在弄清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国际关系四个小专题的前提下,再弄清它们与二战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战使德、意、日法西斯崩溃,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首富;二战使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第二次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二战使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经受了锻炼,掀起了战后亚非民族独立运动高潮;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完全崩溃,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

可把以上四个小专题理解为二战在这四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第7课二战的结束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第7课二战的结束

评价: 这些会议协调了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动,对打败法西
斯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波茨坦会议,特别是雅尔
塔会议的若干内容,为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 会议奠定了基础。(美苏根据雅尔塔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 重新瓜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雅尔塔体系,在美苏势均力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美 苏为核心的两极格局)
的蘑菇云。
原子弹爆炸后的日本广岛夷为平地
二战胜利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遭到了包括本国 反战力量在内的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及同盟国之间的密切配合,对 迅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政 治上相互协调,经济上互相支援,军事上互相配合。 3.同盟国的经济力量对轴心国形成压倒性优势 4.世界各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 量。
2.北非、地中海战场 (1)时间:1942年11月开始。 (2)事件与意义: ①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北 非德意军队陷于两线夹击中。 ②1943年5月突尼斯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 ③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的墨索 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投降。意大利率先退出战争,法西 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依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1.迟迟不开辟原因: ①开辟战场的条件和实力暂时还不具备; ②企图在战争中消耗苏联,谋求战后霸权; 2.1944年开辟原因: 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1943 形势取得根本性好转) ②限制苏联影响,取得战后有利地位
三、德国法西斯的覆亡、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1.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1)雅尔塔会议召开:
开 罗 会 议
雅尔塔 会议

抗日战 争中的主要国际会议有哪些

抗日战 争中的主要国际会议有哪些

抗日战争中的主要国际会议有哪些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充满血与火的历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国际社会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要提到的是开罗会议。

1943 年 11 月 22 日至 26 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

会议着重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明确规定:“剥夺日本自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开罗会议向全世界宣告了反法西斯同盟国团结合作、彻底打败日本的决心和意志,为中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支持。

波茨坦会议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国际会议。

1945 年 7 月 17 日到8 月2 日,美、英、苏三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后期为艾德礼)、斯大林在德国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

会议讨论了结束对日作战的条件和有关对日本战后处置的方针。

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规定日本必须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将予以“最后之打击”。

波茨坦会议对于加速日本投降、巩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雅尔塔会议同样在二战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1945 年 2 月 4 日至11 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

会议讨论了关于德国的占领与管制、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及其条件、战后世界的安排等问题。

雅尔塔会议对于协调盟国行动、加快战争进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此外,还有德黑兰会议。

1943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1 日,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

会议主要讨论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战后处置德国、波兰边界的划分以及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等问题。

德黑兰会议简介

德黑兰会议简介
● 关于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初步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苏军可 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苏联的此项要求并未经过中国国民 政府的批准,损害了中国的利益。(战后苏军远东舰队驻军旅顺和大连直到1955年归还中国。)
● 会议还就战后世界安排问题进行磋商。关于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和波兰边界问题,未达成具体协议。美英都主张分割德国,美国主 张将德国一分为五,英国则主张将德国东南部与别的国家合并组成联邦。苏联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比较慎重,斯大林认为应当摧毁的 不是德国,而是“纳粹主义和希特勒国家”。所以,斯大林主张,必须彻底肃清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势力。会议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没 有结果。(最后在波兹坦会议达成共识,德国被一分为四。美苏英和重建的法国各占一块,达成肢解德国,柏林也被肢解为四份, 苏美英法四国各占一部)
● 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 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动,登陆兵力达100万人,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 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这项决议的落实:盟军于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8 月在法国南部登陆。苏军在1944年6月22正式开始了。罗斯福主持了第一次会议,他首先致词说:“俄国人、英国人 和美国人第一次作为家庭的成员相聚一堂。我们所抱的唯一目标,是赢得战争的胜利。希望自由讨论, 畅所欲言。”丘吉尔接着说:“这次会议也许象征着人类有史以来,整个世界力量空前的大聚会,人 类的幸福及命运已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斯大林也说:“美英苏三大国的友谊是非常重要的,希望 大家很好利用这个机会。”在第二次会议以前,丘吉尔奉英国国王之命,向斯大林赠授了为纪念光荣 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而特别设计铸造的宝剑。斯大林把宝剑举到唇边,轻吻剑鞘,然后把宝剑交给身 旁的伏罗希洛夫元帅,再由他交给苏联的仪仗队捧出去。这些言辞和举动都为会议创造了友好的气氛。

第五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第五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5、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6、胡德坤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历史进程》,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一节 走向大战
一、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吞并埃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意大利在东非殖民地连成一片,威胁着埃及和地 中海的安全,加剧了意大利同英法的矛盾,促使 德意相勾结,成为德意和好的转折点。丘吉尔说: “德国不再孤立,欧洲四个强国,以前是三比一, 现在却成了二比二了。”
开罗会议: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英中 三国。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要全部归还中国,朝 鲜应获得自由和独立,为战后处理日本问题提供 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 苏美英三国。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战后处置德 国、波兰边界的变迁、成立国际组织、苏联参加 对日作战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为雅尔塔体系的建 立奠定了基础,反映出大国强权政治的倾向,预 示着几个大国战后对国际事务的主宰。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参 战,反法西斯阵营迅速扩大。
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国家
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后来又
有21个国家签字,标志着反法西斯同盟正
式形成。
三、战争的根本转折
苏德战场、北非地中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几 大战役构成二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战役 阿拉曼战役 西西里岛战役 珊瑚岛、中途岛和瓜岛战役
的爱沙尼亚、拉托维亚和立陶宛签定互助条约,规定
苏联有在三国境内驻军、建筑军港和军事基地的权利。
8月,三国被“接纳”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1940年6月,苏联从罗马尼亚获得比萨拉比亚,
并成立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北布科维纳并入波兰。

最新初三世界历史复习整理:二战后召开的会议

最新初三世界历史复习整理:二战后召开的会议
二战后召开的会议
会议
慕尼黑会议
开罗会议
德黑兰会议
雅尔塔会议
波茨坦会议


1938.9
1943.11.22
1943.11.26
1943.11.28
1943.12.1
1945.2.4
1945.2.11
1945.7.17
1945.8.2
地点
德—慕尼黑
埃—开罗
伊朗—德黑兰
苏—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
德—柏林的波茨坦
日本所侵犯中国的领土,包括东北,台湾岛,澎湖列岛等都必须归还中国。
西方国家在1945年5月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对日宣战。
“联合国家”组建成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会议将彻底打败德国,迫使他无条件投降,战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实施分区占领,进行民主化改造。
规定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是: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归苏联,维持外蒙古现状,大连商贸国际化,旅顺军港租给苏联做军事基地,中东合营中东和南满铁路。
与会
国家

首脑
英-张
美-罗斯福
英-丘吉尔
中-蒋介石
苏-斯大林
美-罗斯福
英-丘吉尔
苏---斯大林
美---罗斯福
英---丘吉尔
苏—斯大林
美—罗斯福
英—丘吉尔
签署
协议
《慕尼黑协定》
《开罗宣言》
《德黑兰宣言》
《关于伊朗的宣言》
《雅尔塔秘密协定》
《波茨坦宣言》


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二战后召开的会议会议慕尼黑会议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时间19389194311221943112619431128194312119452419452111945717194582地点德慕尼黑埃开罗伊朗德黑兰苏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德柏林的波茨坦与会国家与首脑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美罗斯福英丘吉尔中蒋介石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美罗斯福英丘吉尔签署协议慕尼黑协定开罗宣言德黑兰宣言关于伊朗的宣言雅尔塔秘密协定波茨坦宣言内容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二战转折及胜利

二战转折及胜利

从此,日本在太平洋再也无力发动 大规模进攻,太平洋战场形势发生 转折。
二、二战的过程(1939年——1945年)
1、战争的全面爆发(初期阶段) 2、战争的扩大: 3、战争的转折(1942——1943)
(1)斯大林格勒卫战: 背景; 原因及意图; (2)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 意义 概况; 意义。
二、二战的过程(1939年——1945年)
4、战争的胜利
(1)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 (2)第二战场的开辟
(3)雅尔塔会议
(4)德国投降: (5)波茨坦会议: (6)日本投降:
——标志二战结束
一、二战爆发的原因 二、二战的过程(1939年——1945年)
三、二战的性质及影响
1、性质: 2、影响:
二战带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1、战争的全面爆发(初期阶段) 2、战争的扩大: 3、战争的转折(1942——1943)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背景; 原因及意图; (2)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 概况; 意义。
中途岛战役双方主要损失对比
航空母舰 巡洋舰
日本 美国 4艘 1艘 1艘 1艘
飞机
400多架 147架
作战人员
3500 307
德 国
法 国 意 大 利


二、二战的过程(1939年——1945年)
1、战争的全面爆发(初期阶段) 2、战争的扩大: 3、战争的转折(1942——1943)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中途岛海战: (3)阿拉曼战役:1942年11月初 (4)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法西斯集团开始解
二、二战的过程(1939年——1945年)
二、二战的过程(1939年——1945年)

二战后期四次重要会议

二战后期四次重要会议

一、四大会议内容简述:1943年11月召开开罗会议,要求日本归还中国领土。

1943年12月召开德黑兰会议,提出英美苏要协同作战。

1945年2月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1945年7月召开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四大会议首脑及基本内容:(一)、开罗会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根本转变的形势下,1943年11月22到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蒋介石、罗斯福、邱吉尔及其随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商讨联合对日作战问题。

12月1日发表了《开罗宣言》。

宣言主要内容:一、强调三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和惩罚日本的侵略,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扩张领土之意。

二、三国的宗旨在于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取的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三、把日本从它用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所有土地上驱逐出去。

四、三国鉴于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内使朝鲜自由独立。

五、三国将坚持长期作战,直至日本无条件投降。

(二)、德黑兰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美国、英国三国首脑J.V.斯大林、F.D.罗斯福、W.L.S.丘吉尔讨论盟国战略以及战后和平问题的第一次会晤。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

此次会议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了有利于盟国方面的重大转折、法西斯侵略集团开始瓦解的情况下召开的。

会议着重讨论了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问题。

斯大林十分关心开辟西欧战场的“霸王”行动,要求立即确定其开始日期;丘吉尔先是坚持其进军巴尔干的计划,继而又提出从巴尔干和西欧两路攻入欧洲的新方案,极力回避发起“霸王”行动的确切日期;罗斯福则居中调和,但倾向斯大林的意见,并表示不想推迟“霸王”行动。

经过反复协商,三方终于就对德作战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签署了秘密作战计划《苏美英三国德黑兰总协定》,规定“霸王”行动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起;届时,苏军将在东线发动攻势,以阻止德军由东线调往西线。

第1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1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1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四大会议 法西斯的覆灭 性质 影响
一、四大会议 1、开罗会议(美英中): 对日作战,日本无条件投降
2、德黑兰会议(美英苏):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诺曼底登陆(1944) 法国光复
意义: 使德军陷入两线作战,加速了
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开 罗 会 议
德 黑 兰 会 议
诺 曼 底 登 陆 诺曼底
C
4.二战中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A.开辟第二战场 B.意大利投降 C.德国投降 D.日本投降
B
4.“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 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 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1. 中国第一次正式参加的反法西斯大国首脑 会议是 A.德黑兰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B
2.下列关于二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摧毁了法西斯主义 B.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C.给人类造成深重的灾难 D.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3.二战时期,使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 的被动局面,加速走向灭亡的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柏林战役
加来
巴黎
诺 曼 底 登 陆
3、雅尔塔会议(美英苏): 商谈对德处理政策和安 排战后世界事宜 (成立联合国)
4、波茨坦会议(美英苏): 发表《波茨坦公告》(英
美中),重申《开罗宣言》,敦促
日本无条件投降
雅 尔 塔 会 议
波 茨 坦 会 议
二、法西斯的覆灭

世界历史国别史

世界历史国别史

$世界历史国别史一、英国1.统一封建国家形成在日耳曼人的迁徙浪潮中,5世纪中期,他们当中的盎格鲁、萨克森等部落从欧洲大陆进入不列颠,建立了一些小国家。

这些国家经过长期兼并,9世纪早期形成统一的英吉利王国2.殖民活动:1)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几乎同时起步,踏上殖民扩张道路。

早期殖民活动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

2)16世纪晚期,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海上霸权,开始在海外殖民。

3)17世纪,英国战胜荷兰,夺取纽约。

4)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打败法国,夺取法国在北美和印度的大部分殖民地,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从殖民地获得的大量财富,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殖民主义的罪恶:英、荷、法和西、葡一样,在殖民地进行残酷的血腥掠夺、种族灭绝和黑奴贸易。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4.英国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而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科学技术、殖民掠夺所带来的资本原始积累、海外市场的急剧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条件。

从十八世纪中期,棉纺织机器的发明和创造,到十九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在英国完成,人类由此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巩固了英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5.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经济状况:经济发展缓慢,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三位原因: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设备、技术老化,不愿更新技术、设备;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尤其是殖民地对外:组织三国协约,以对抗三国同盟;原因:保持世界殖民强国地位,以对付以德国为首的后起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战;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成为战胜国。

6.“一战”胜利后的英国:1)参加巴黎和会: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与美、法共同主宰和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 战争。力图限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 利地位。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 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 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降的〈波茨坦公告〉
①加速了德 国的灭亡 ②为雅尔塔 体系建立奠 定了基础
加速了日本 法西斯的灭 亡和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 的最后胜利
《波茨坦公告》后,日本不予理会, 仍然负隅顽抗。
美国投放原子弹
1945年8月6、9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毛泽东“对日 寇的最后一击”
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
戴高乐重返巴黎
盟军登陆成功后, 对德国展开了强 大的攻势。1944 年8月盟军占领了 巴黎,很快,整 个法国被解放。
意义:使德国陷人东西两线夹击下,加速了其灭亡。
第二战场开辟在二战史上的意义:
1、拖住了法西斯德军大批兵力,有力地支持了苏军 的反攻作战;
2、消除了跨海征服英国的直接威胁;
3、它也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促进了抵抗运动的 进一步发展。
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 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 等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行政完整。
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 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三、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主要内容
作用
开罗 会议
1943.
11 中美英
关于雅尔塔会议的知识拓展:
根据丘吉尔的提议,确定会议代号为“阿尔戈航海者”。 罗斯福明白代号暗中的含义,对丘吉尔提出的“阿尔戈 航海者”的名称特别欢迎。该代号名称,依据传说一些 古希腊的勇士曾到黑海沿岸去寻找金羊毛的故事。雅尔 塔会晤就是美英两国领导人到黑海沿岸来寻金羊毛的机 会。苏联对当时在西战场陷入困境的盟军的援助,以及 最终同意对日作战就是金羊毛(King sheep woo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黑兰会议: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和斯
大林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的会议。

1943年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
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

为商讨
加速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的安排问题,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
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晤。

德黑兰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问题。

决定于1944年5月在法国南部开辟第二战场;②就战后成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问题交换了意见;③就战后如何处置德国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三国提出不同的分割方案;④波兰问题。

三国一致赞成战后重建独立的波兰,其边界西移,将德国东部的部分地区并入波兰;⑤苏联对日作战问题。

苏联表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参加对日作战,并提出归还整个库页岛等条件。

会议签署了《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协定》,三国表示今后将“共同协作”“力求所有大小国家的合作……,全心全意抱着消除暴政和奴役、迫害和压制的真忱”(这些表示在日后的历史中都被证明不过是一席冠冕堂皇的逢场空话)。

此次会议是反法西斯联盟三大盟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直接会晤,对维护和加强盟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协调军事战略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但是三国在会议期间为自身利益达成的一些损害他国利益的妥协和默契,又给战后的国际关系造成了不良影响。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7日至8月2日,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会议后
期为新任首相艾德礼)在柏林西郊的波茨坦举行二次大战期间的第
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

会议讨论了占领德国的基本原
则,规定解除德国全部武装,摧毁一切军事工业和纳粹组织,惩办
战犯,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经济上消灭过分集中现象,实现分散
化。

关于波兰西部疆界问题,规定德国原来的东部领土,以及不归苏联管辖的一部分东普鲁士及原但泽自由区,均由波兰政府管辖。

英美同意与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议决定尽快组织国际法庭,对战犯进行审判。

英美还同意将哥尼斯堡及附近地区割让给苏联。

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赔款等问题,并作了规定。

苏联在会上重申按时参加对日作战。

8月2日三国首脑签署了《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

波茨坦会议对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具有重要意义,但会议也表明,随着战争接近尾声,英美同苏联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激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投降以后,为了解决处置德国和战后欧洲的一系列问题,苏联、美国、英国三国政府首脑于1945年7月17日--8月2日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会议。

这是战争期间三国首脑举行的第三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长等。

罗斯福已于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杜鲁门第一次代表美国参加会议。


议进行中正值英国大选,因此丘吉尔半途回国参加大选,落选后由新任英国工党首相艾德礼及新外长贝文于7月28日参加了最后几天的会议。

会议讨论了德国问题、波兰问题、奥地利问题、缔结和约接纳联合国会员等一系列问题,会议的重点是德国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会议确定了美、苏、英、法四国管制和处置德国的政治及经济原则。

会议规定,彻底铲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消灭垄断组织,在民主基础上重建德国政治生活。

关于德国赔偿问题,确定“苏联所提的赔偿要求,将以没收德国境内苏占区的资产及相应的德国国外投资予以满足”。

此外,苏联还可以从西方占领区所拆迁的工业设施中无偿得到10%和以商品支付的15%作为赔偿。

“美国、英国以及有权获得赔偿的其他国家的赔偿要求,将自西部各占领区及相应的德国国外投资予以满足”。

会议还决定,把原德国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今加里宁格勒)及其邻近地区让予苏联。

会议在讨论波兰问题时,三国决定承认波兰临时民族统一政府。

对波兰西部边界,认为最后划定应待和平会议解决,但“三国政府首脑同意,在波兰西部边界最后划定之前,原德国的东部领土由波兰政府管辖,不得视为苏联在德占领区的一部分”。

波茨坦会议还讨论了对日作战问题。

会议期间发表了“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公告”(史称《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后来苏联出兵对日作战时,也宣布加入《波茨坦公告》,《波茨坦公告》成为四国的对日共同宣言。

波茨坦会议就意大利和原德国附属国问题、西班牙问题、控制黑海海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重申要审判主要战争罪犯。

这次会议是三大国首脑在战争期间召开的最长的一次会议,也是最后一次会议。

它对于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为建立战后新秩序打下了基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开罗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3年11月22~26日,中国、美国、英
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开罗举行的国际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美国总统F.
D.富兰克林·罗斯福、英国首相W.L.S.温斯顿·丘吉尔和中国国民政
府主席蒋介石。

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的一年。

三国举行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加强反法西斯同盟国之间
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协调行动,讨论制定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并统一了中美英对在缅甸作战问题上的不同认识。

会议发表的公报,史称《开罗宣言》。

会议结束后,《开罗宣言》经I.V.斯大林同意于1943年12月1日公布于世。

宣言声明: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侵略;剥夺日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地区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日本攫取的中国的领土,如满洲(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

宣言最后宣称:将坚持长期作战以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宣言》是确定日本侵略罪行及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国际文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