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工作原理及图像获取方式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知识

医学影像技术基础知识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使用各种不同的成像技术帮助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技术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成像原理、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技术是通过使用不同的物理原理捕获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的方法。

常见的成像原理包括:1. X射线成像: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时会被吸收或散射,形成不同的影像。

医生可以通过X射线影像来观察骨骼、肺部以及一些软组织的异常情况。

2. 超声成像:超声成像利用了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传播速度的差异来生成图像。

这种成像方法无辐射、无创伤,可用于检查妊娠、脏器肿瘤等。

3.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利用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获取身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MRI对软组织有较好的分辨率,常用于检查脑部、关节、脊柱等。

4.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具有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它可以提供关于组织密度和形态的详细信息,广泛应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

二、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1. 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最常见的影像检查方法之一,主要用于骨骼和胸部的检查。

常见的X射线检查包括骨骼X射线、胸部X射线等,可用于检测骨折、肺炎等疾病。

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通过将超声波传入人体,利用回声的方式来生成图像。

它广泛应用于妇科、产科、心脏等器官的检查,可用于诊断肿瘤、囊肿等。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旋转的X射线束来获取不同角度切片图像的检查方法。

它可用于全身各个部位的检查,对于肿瘤、脑部疾病等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性。

4. MRI检查:MRI检查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获取不同组织的详细图像。

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常用于检查脑部、关节、脊柱等。

三、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提供医生诊断和治疗所需的关键信息。

1. 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肿瘤、感染、损伤等病变,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

〖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 (1)

〖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学-CT扫描技术 (1)
8
6.观察重建出来的图像,是否需要向上或向下 补扫几层,病灶区域是否需要加扫薄层? 7.结束检查,退出检查床。 8.图像的后处理工作,如三维表面重建、仿真 模拟内窥镜等处理。 9.根据需要选择照片的张数、幅数,拍摄图像 照片,送照相机打印,打印后得到CT照片。 10.转存图像数据,将存储在CT机硬盘的图像 数据转存于便于长期保存的介质中,如CD光盘、 磁光盘(MOD) 等,以备科研、教学、会诊等 使用。
7
四、常规CT扫描的步骤
1.认真阅读申请单,了解检查的目的和要求。 2.输入被检者的自然资料,包括CT号、姓名、性别、年 龄、出生年月日、体位名称等。 3.摆放好被检者体位,向被检者交待扫描时的注意事项, 做好呼吸、屏气的训练等。 4.选择扫描方案,包括:①从屏幕菜单中选择相关的体 位,如是颅脑扫描还是上腹部扫描?是头先进还是足先 进?是仰卧、俯卧、左侧卧还是右侧卧?②选择扫描技 术参数,如kV、mA、扫描时间、扫描方式(轴位扫描、 螺旋or逐层扫描)、扫描视野、显示视野、层厚、层间 距、重建模式等。 5.开始扫描,根据需要可选择:①利用定位指示灯确定 开始位置直接扫描(轴位扫描或螺旋扫描)。②先扫描出 正位或侧位或正位+侧位的定位片,然后根据定位片确 定扫描的上下范围及机架的倾斜角度。
17
2.图像放大技术 为了观察细小病变或细微结构,可以对图像 进行局部放大。它有别于原始放大,它只是局部 象素的扩大,因而图像较粗糙,若放大倍数太大, 图像甚至模糊。 3.图像的旋转 CT图像的观察习惯… 当扫描体位不是常规的仰卧位时,如采用俯 卧、左侧卧或右侧卧,显示的CT图像有时不符合 观察习惯,这时需将图像旋转一定的角度,或将 图像上下不变、左右翻转,图像处理的菜单中有 相应的图像旋转项目。 4.图像重建技术 图像重建可选用不同的重建模式:骨结构细 微模式、肺部高分辨率模式、平滑模式等,同时 还可以缩小重建视野,得到局部放大图像。

医学影像pacs的工作流程

医学影像pacs的工作流程

医学影像pacs的工作流程
医学影像 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是一种用于管理和存储医疗影像的系统。

其工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图像采集:通过各种医疗成像设备(如 X 光机、CT 扫描仪、MRI 扫描仪等)获取患者的医学影像。

2. 图像传输:将采集到的图像从成像设备传输到 PACS 系统。

3. 图像存储:PACS 系统将接收到的图像进行存储和管理,通常使用数字化的方式将图像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检索和访问。

4. 图像处理:PACS 系统可以对存储的图像进行各种处理操作,如调整对比度、增强细节、裁剪等,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可读性。

5. 图像显示:医生可以通过 PACS 系统的终端设备(如电脑、平板电脑等)查看存储的图像,并进行诊断和分析。

6. 报告生成:医生在查看图像后,可以使用 PACS 系统生成诊断报告,并将其与图像一起存储在系统中。

7. 图像共享:PACS 系统可以将存储的图像和报告共享给其他医生或医疗机构,以便进行远程诊断或会诊。

8. 系统维护:PACS 系统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升级,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总之,医学影像 PACS 系统的工作流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的协同工作,以确保医疗影像的高效管理和利用。

医学影像学中的断层扫描原理与应用

医学影像学中的断层扫描原理与应用

医学影像学中的断层扫描原理与应用医学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和方法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并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而其中,断层扫描是医学影像学中一种非常常见和重要的技术,它通过对被检查部位进行逐层扫描,可以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断层扫描的原理在于利用了X射线的穿透性质,通过对被检查的部位进行多个不同角度的扫描,从而得到多个切面的图像。

这种扫描方式与常规X射线拍片不同,后者只能提供二维图像,而断层扫描则可以提供三维的图像,不仅可以观察被检查部位的结构和形态,还可以了解到其内部的组织分布和代谢情况。

断层扫描主要分为两类: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

CT是一种基于X射线的成像技术,它采用了旋转式的X射线源和探测器,通过对人体进行连续扫描,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并使用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重建,最终得到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

CT广泛应用于各个医学领域,比如肿瘤诊断、颅脑损伤、血管疾病等。

MRI则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获得图像的技术。

在MRI扫描中,被检查的部位被置于强磁场中,使得人体内部的氢原子核自旋在磁场的作用下发生共振,然后通过改变磁场的分布,使得共振信号能够编码不同位置的信息。

最后,计算机可以对这些信号进行重建,生成具有高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的图像。

MRI在神经学、心血管学、骨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了CT和MRI,还有其他一些断层扫描技术被应用于医学影像学。

比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以用于观察人体内放射性标记的药物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到组织的代谢活动;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则可以用于获取放射性同位素在人体内的分布图像,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骨科疾病等。

断层扫描技术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通过对患者进行断层扫描,医生可以观察到患者体内的病变和异常情况,从而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医疗影像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

医疗影像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

医疗影像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医疗影像处理技术是指将医学影像数据利用数学、物理或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一门专业技术。

医疗影像处理技术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比如医学影像诊断、病理学研究、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等。

本文将从医疗影像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分类和应用举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医疗影像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实现。

一、医疗影像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医疗影像处理技术是依靠计算机对影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识别的,因此需要通过数学、物理和统计学等方法,对医学图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这些技术通常是从医学图像所获取的数据中提取出各个特征,如形状、颜色、纹理、密度等。

然后,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特定分析,可以对该图像的各个特征属性进行描述、识别和分类,从而实现医学诊断的目的。

医疗影像处理技术的工作流程如下:1. 数据采集:医学图像的数据采集可以使用各种成像技术,比如X射线、CT、MRI、PET等。

这些技术可以获取不同部位的图像数据,如骨骼、器官、血管等。

2. 数据预处理:在采集完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便图像能够被更好地处理和分析。

这项工作通常包括图像去噪、滤波、增强等。

3. 特征提取:一旦进行了预处理,就可以将图像转化为数字形式,然后使用特征提取算法从图像数据中提取出特征。

常用的特征提取算法包括像素值、边缘、纹理、形状、密度、结构等。

4. 特征分析:一旦完成了特征提取,就可以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神经网络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识别、分割等处理。

这些方法可以按照不同的需求进行,比如病变检测、医生辅助分析等。

5. 结果呈现:数据处理完后,可以将其结果可视化,如可视化图像、图表和图形。

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示图像的特征和分析结果。

以上就是医疗影像处理技术的工作原理。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疗影像处理技术。

二、医疗影像处理技术的分类医疗影像处理技术是一个极为广泛的领域,包括各种各样的技术,比如图像分割、图像增强、3D可视化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这些技术的分类。

CT工作原理

CT工作原理

CT工作原理CT(Computed Tomography)即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X射线扫描人体,利用计算机重建图像,以获取人体内部的详细结构信息。

CT工作原理是基于X射线的物理原理和计算机图像重建算法。

1. X射线产生与探测CT扫描中使用的X射线是由X射线发生器产生的,发生器中的阴极加热电子,产生高速电子流,经过加速后撞击阳极,产生X射线。

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时,会被组织吸收或散射,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与散射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密度。

X射线探测器会接收经过人体组织后的射线,转化为电信号。

2. 数据采集与重建CT扫描时,患者被放置在CT机的扫描床上,床会沿环形轨道旋转,同时X射线发生器和探测器也会随之旋转。

扫描过程中,X射线通过患者身体的不同部位,被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会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探测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给计算机。

3. 图像重建与显示计算机接收到探测器传输的数字信号后,利用图像重建算法进行处理。

常用的图像重建算法有滤波反投影算法、迭代重建算法等。

这些算法会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数据,计算出每个像素点的吸收值,形成一幅二维或三维的图像。

最后,计算机将重建的图像通过显示器展示出来,供医生进行诊断。

4. CT图像的特点与应用CT图像具有以下特点:- 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能够显示出人体内部的微小结构,有助于医生进行精确的诊断。

- 三维重建:通过多次扫描和图像重建,可以生成三维的CT图像,更全面地展示人体结构。

- 对比增强:在CT扫描中,可以使用对比剂来增强某些组织或器官的显示效果,提高诊断准确性。

- 多种应用:CT扫描广泛应用于各个医学领域,如肿瘤检测、脑部疾病诊断、骨折检查等。

CT扫描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手段,已经成为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它能够提供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CT扫描的图像质量和分辨率还将不断提高,为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ct的原理和结构示意图

ct的原理和结构示意图

ct的原理和结构示意图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利用X
射线进行断层成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其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旋转的X射线源和探测器,逐层扫描人体内部的组织和器官,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这些数据,生成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

CT设备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如下:在中心部分有一个旋转的环
状结构,其中包含了X射线源和探测器。

患者通常位于环的
中央,通过桌面或床的移动来实现扫描。

X射线通过患者的身体部位,然后被探测器捕获。

探测器将检测到的X射线转换
为电信号,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送到计算机进行处理。

CT系统中的X射线源旋转一周期间,连续发射多个X射线束,每个X射线束传输的数据称为一个投影。

多个投影经过计算
机处理,通过逆Radon变换算法来重建人体内部的图像。


算机会根据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来确定其在图像中
的灰度值,从而得到清晰的断层图像。

为了提高图像质量,CT设备通常具有以下技术提升:
1. 多层螺旋CT:通过X射线源和探测器的同步旋转,可以在
较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数据,从而提高图像分辨率和减少伪影。

2. 螺旋扫描:患者在一次旋转中被连续扫描,可以提供快速的扫描速度和高质量的图像。

3. 重建算法的改进:通过不同的重建算法和滤波技术,可以优化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总的来说,CT通过利用X射线源和探测器对患者进行旋转扫描,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和重建算法生成横断面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提供详细的人体内部结构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医学ppt
11
3、功能缺点: 时间分辨率差,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 空间分辨率差,与常规X线屏—片系统比较。
医学ppt
12
医学ppt
13
(二)DR
概念:DR是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 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模/数转换后直接进入计算机中进行存储、 分析和保存的技术。
1、工作原理: (系统控制器、 高压X线发生器 触发)X线管 → 准直器(定位) → 人体 → 影 像增强管(光学 系统) → 摄像 机 → 模拟视频 信号采集、模/ 数转换(Analog to digit;A/D) → 计算机中(存 储、分析、保 存)。
医学ppt
14
2、功能特点: DR空间分辨率高,动态范围大,可观察对比度低于1%,直径大 于2mm的物体; DR的X线剂量低,在病人身上测量到的表面X线剂量只有常规 摄影的1/10; X线信息数字化后可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DR系统通过改善影像的细节降低图像噪声、灰阶、对比度调 整、影像放大、数字减影等,显示出在未经处理的影像中所看不到 的特征信息; DR系统量子检出效率(Detective quantum efficiency;DQE) 可达60%以上。 DR系统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影像作定量分析和特征提取,计 算机辅助诊断。
医学ppt
18
2、减影方式:
光学减影法(传统):蒙片 → 注入造影剂后照片
→ 相重叠 → 曝光 → 负片 → 正片(已淘汰)
时间减影法(现代):上面所描述过程。
能量减影法(现代):技术不成熟,未能全面开展。
3、DSA优点:
图像消除了骨骼和软组织结构;
采集快速,随意重放;
同一部位可重现减影或不减影影像;

2023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介绍

2023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介绍

2023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介绍
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技术,通过利用不同的物理和生物学原理,采集和处理人体内部的影像信息,为医生提供非侵入性诊疗手段。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放射学、超声学、CT、磁共振、核医学等学科。

放射学是利用射线高能量的特性,通过人体的吸收情况来获取图像信息。

超声学是利用超声波的特性,通过人体组织的声波反射情况获取图像信息。

CT是通过采用多个方向的X光源
来获取人体多个角度的图像信息。

磁共振是通过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信息。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辐射的原理来获取人体内部生物学的代谢信息,从而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

医学影像技术是一门高端技术,对人才的要求十分严格,需要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医学影像设备,真正做到精确诊断,为医疗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主要涵盖医学基础、医学影像学原理和技术、临床应用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主要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放射学、超声学、CT、磁共振、核医学等,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和专业技能,能够准确和规范地使用各种医学影像设备并解读影像图像。

此外,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还需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生需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医疗工作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大型医学设备制造公司等单位从事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工作,在放射诊断、临床检验、医学研究等领域发挥重要的
作用。

同时,也可以通过继续深造或参加国家认证考试等方式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地位。

医学影像处理中的图像重建原理

医学影像处理中的图像重建原理

医学影像处理中的图像重建原理在医学影像领域,图像重建是将收集到的影像数据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信息的过程。

图像重建原理是医学影像处理中的关键环节,其核心目标是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去除噪声、增强图像质量,并提取出对医学诊断有用的信息。

图像重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数学方法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具有高质量、高分辨率的图像。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数据获取、预处理、重建算法和后处理等多个步骤。

首先,数据获取是图像重建的基础,常用的获取方式包括X射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

这些技术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取人体内部的结构和组织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据的形式。

接下来,预处理是为了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和不相关信息,提高图像的质量和清晰度。

这一步通常包括数据校正、滤波和去伪影等处理。

数据校正主要是校正图像中的偏移和非均匀性,在CT和MRI中特别重要。

滤波则是通过对数据进行平滑或增强来改善图像质量。

去伪影主要是通过某些技术去除图像中的伪影,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然后,重建算法是图像重建中最核心的部分,不同的重建算法适用于不同的影像模态和实际应用。

常用的重建算法有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迭代重建算法等。

滤波反投影算法是一种基于传统数学方法的重建算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在各个方向上对数据进行投影和反投影来恢复图像信息。

迭代重建算法则是通过迭代求解逆问题来重建图像,其优势是能够提供更高的重建质量和更好的图像细节。

最后,后处理是对重建后的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以进一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和信息呈现。

常见的后处理方法包括放大缩小、边缘增强、灰度变换、伪彩色处理等。

这些方法能够使图像更加清晰和易于观察,提高医生对患者疾病的判断和诊断准确性。

除了这些基本原理,图像重建在医学影像处理中还有一些特殊应用。

例如,在心脏血管影像中,需要使用血流动力学模型来进行图像重建,以获取动脉和静脉的准确位置和形态。

在三维重建中,一些特殊技术如投影重采样和体素重建则可以通过合理和高效的方式将二维影像重建为三维结构。

医学图像处理知识点总结

医学图像处理知识点总结

医学图像处理知识点总结医学图像处理是一门研究如何获取、存储、传输、显示和分析医学影像的学科。

它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的获取和分析,包括X射线、CT、MRI、超声等图像。

医学图像处理的发展不仅对医学影像的质量有较大的提升,也对临床诊断和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医学图像处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

1. 医学图像获取医学图像的获取包括医学影像的图像采集与数据获取。

不同的医学影像设备,如X射线机、CT机、MRI机、超声机等,对应的图像获取方式、图像分辨率、图像类型等都可能存在差异。

在图像的获取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保证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

2. 医学图像存储医学图像的存储是指将采集的医学影像数据进行数字化存储,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检索。

医学图像存储需要采用符合医学行业标准的数据格式,建立安全可靠的存储系统,确保影像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访问性。

3. 医学图像传输医学图像传输指的是在医学影像数据之间进行网络传输,包括各种传输协议和网络安全等内容。

医学图像传输需要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损坏。

4. 医学图像显示医学影像的显示对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医学影像显示系统需能够对各种类型的医学影像进行准确、清晰地显示,医生能够通过显示系统对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并作出准确的诊断。

医学图像显示系统也需要支持多种功能,如3D重建、图像增强、图像测量等。

5. 医学图像分析医学图像分析是对医学影像进行量化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医学图像分析技术包括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分类和识别等,旨在提取影像中的信息并辅助医生做出诊断和治疗决策。

6. 医学图像处理算法医学图像处理算法是指针对医学影像数据开发的专用的算法。

常见的医学图像处理算法包括图像增强算法、图像分割算法、图像配准算法、图像重建算法等。

通过这些算法的应用,可以对医学图像进行精确地处理,并获得更准确的信息。

7. 医学图像质量评估医学影像质量评估是指对医学影像数据质量进行定量化和评估的过程。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解析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解析

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解析1. 介绍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和设备对人体进行内部结构、功能和病变的无创观察和诊断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的成像技术、图像解读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内容。

2. 常见成像技术2.1 X射线成像•原理: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产生的不同程度衰减来获取图像。

•应用:常用于检查骨骼系统、胸腔、腹部等部位。

2.2 CT扫描•原理:通过旋转式X射线源和探测器阵列获取多个断层图像,从而重建出3D图像。

•应用:广泛应用于头部、胸腔、腹部等各个部位的检查。

2.3 MRI成像•原理:利用强大磁场和无线电频率信号与人体组织中原子核之间相互作用来生成图像。

•应用:适合查看软组织结构,如脑部、脊柱、关节等。

2.4 超声波成像•原理: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反射和传播的特性生成图像。

•应用:常用于妇产科检查、心脏超声以及肝脏等内脏器官检查。

2.5 核医学影像•原理: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利用探测器记录放射性材料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并生成图像。

•应用:常用于甲状腺扫描、骨扫描以及心肌灌注等检查。

3. 图像解读方法3.1 高低密度区域判断•对比不同组织或病变时,通过观察图像上的高低密度区域来进行判断。

•结合解剖结构和临床信息,可以对病变类型进行初步判断。

3.2 形态学评估•观察病变形态、大小、边界等特征,进一步分析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可以帮助发现异常结构或肿块,并对其进行分类。

3.3 功能评估•使用功能影像学方法,如功能MRI或心脏超声心动图等,评估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

•可以了解病变对功能的影响,并指导治疗方案。

4. 医学影像学的应用领域4.1 临床诊断•医学影像学作为非侵入性手段,可以提供详细的内部结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在各个科室中应用广泛,如放射科、外科、内科等。

4.2 疾病筛查•利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可以早期发现疾病迹象或异常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治疗。

4.3 治疗规划与监测•在一些治疗过程中,如放射治疗、手术前后等,医学影像学可以帮助制定治疗方案和监测治疗效果。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使用教程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使用教程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使用教程医学影像处理技术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工具,它可以为医生们提供详细的图像信息以辅助诊断与治疗。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运用这一技术。

一、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1.1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定义医学影像处理技术是指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从医学检查设备中获得的原始影像进行处理、增强和分析的技术。

1.2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数字图像获取:通过医学检查设备获得原始影像,如X 光、MRI、CT等;(2)图像预处理:对原始影像进行去噪、平滑、增强、尺度变换等操作;(3)特征提取:提取影像中的关键特征,如边缘、纹理、形状等;(4)图像分割:将影像分割成不同的区域,以便分析和识别;(5)图像配准:将不同时间、不同设备或不同模态的影像对齐,方便比较和分析;(6)图像分类与识别:根据提取的特征进行影像的分类和识别。

二、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应用2.1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在医学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对医学影像进行增强和分析,提供更全面、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

例如,在肿瘤检测中,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微小的肿瘤病灶,提供更精确的定位;在心脏病诊断中,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可以分析心脏的功能和结构,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程度和类型。

2.2 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医学影像处理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也在医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医学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研究人员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程进展和治疗效果。

例如,在脑科学研究中,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可以用于分析和量化脑部结构的变化,帮助研究人员研究神经系统功能和疾病发生的机制。

三、医学影像处理技术的使用教程3.1 选择合适的医学影像处理工具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可供选择,如MATLAB、ImageJ、OsiriX等。

医学成像(影像)技术类型及其原理

医学成像(影像)技术类型及其原理

医学成像(影像)技术类型及其原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成像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医学成像是指医学影像数据的形成过程,也指形成医学成像(现代医学成像)的技术或装置。

医学成像技术是借助于某种能量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提取生物体内组织或器官的形态、结构以及某些生理功能的信息,为生物组织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影像信息的一门科学。

一、医学成像(影像)设备的共同特征
能量发射源、效应组织、探测器、处理器、显示器
二、医学成像(影像)技术的类型
(1) X 射线影像(2)核磁共振成像(3)核素显像(核医学成像技术) (4)超声成像(5) 阻抗成像(6) 热、微波成像(7) 光学成像
前四种用途最广泛,容易推广普及,称为四大医学成像技术。

不同类型的医学影像具有优势互补作用
三、各种医学成像(影像)原理
1 、X 线成像原理
1895 年伦琴发现了X 射线(X-ray),这是19 世纪医学诊断学上最伟大的发现。

X-ray 透视和摄影技术作为最早的医学影像技术,直到今天还是使用最普遍且
有相当大的临床诊断价值的一种医学诊断方法。

X 线成像系统检测的信号是穿透组织后的X 线强度,反映人体不同组织对X 线吸收系数的差别,即组织厚
度及密度的差异;图像所显示的是组织、器官和病变部位的形状。

2、磁共振成像原理
磁共振(MRI)成像系统检测的信号是生物组织中的原子核所发出的磁共振信号。

原子核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接受特定射频脉冲时会发生共振现象,MRI 系。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4.数字X线成像DR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4.数字X线成像DR
• (1)组成:a-Si FPD 由荧光材料、探测元阵 列、信号读取和信号处 理单元等组成(下图)
• (2)工作原理:位于探测器顶层的CsI 闪烁晶体 将入射的X 线图像转换为可见光图像;位于CsI 层下的a-Si 光电二极管阵列将可见光图像转换为 电荷图像,每一个像素的电荷量与入射的X 线强 度成正比,同时该阵列还将空间上连续的X 线图 像转换为一定数量的行和列构成的点阵式图像; 在中央时序控制器的统一控制下,位于行方向的 行驱动电路与位于列方向的读取电路将电荷信号 逐行取出,转换为串行脉冲序列并量化为数字信 号。获取的数字信号经通信接口电路传送至图像 处理器,形成X 线数字图像。上述过程完成后, 扫描控制器自动对探测器内的感应介质进行扫描, 去除潜影。
• 2.CCD+摄像机探测器 TV 摄像机有摄像管摄像 机和CCD(电荷藕合器件)摄像机。CCD系统和 摄像管相比,在稳定性、几何精确度、信号一致 性和体积方面都有优越性。但CCD 摄像机与其它 X 线转换设备如影像增强器或闪烁体相匹配时, 优点就不如平板探测器那么明显。
• CCD 摄像机阵列技术是采用近百个性能一致的 CCD 摄像机整齐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它们前方一 定距离(共同的焦点)上是一张荧光屏。X 线对 被检体曝光时,荧光屏发出人体组织的可见光影 像,每一个CCD 摄影机摄取一定范围的荧光影像, 并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将图 像拼接,形成一幅完整的图像。
二、成像性能
• 数字X 线成像比屏片系统、CR 系统 成像的成像性能更 优越,主要有三个 方面。
• 1.X 线敏感度 高X 线敏感度是X 线透 视的首要条件。直 接转换方法的感度 取决于a-Se 层的X 线吸收效率。
• 2.X 线响应特性
• 在管电压80kVp,X 线管前放置20mm 铝 板测量对应于X 线剂 量的电子信号。电子 信号在很宽的X 线曝 光围内显示出良好 的线性,在X 线曝光 量过高的特殊情况下 达到饱和。这些优秀 的X 线探测器性能在 从X 线透视到摄影的 宽范围内都是适用的。

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影像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影像学是一门研究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来获取人体、物体或其他目标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的科学。

它在医学诊断、科研探索和工程应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介绍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常见的成像技术。

一、基本原理影像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的物理特性将目标内部的信息转化成可视化的图像。

主要原理包括通过物质的吸收、散射、衰减等现象来获取图像信息。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影像学技术。

二、X射线成像X射线成像是最早应用于医学影像学的技术之一。

它利用X射线通过物体时受到物体中不同组织的吸收能力不同的原理,通过相应的探测器将通过物体的X射线转化成图像。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如检查骨骼、肺部和胸腹部等。

三、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传播速度差异的原理来获得图像。

它通过超声波探头将高频声波发送到目标区域,然后接收和分析反射的声波信号,根据信号的特性生成图像。

这种技术在妇产科、心脏病和肝脏病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四、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利用共振现象来产生图像。

在静磁场的作用下,通过向目标区域施加一定的辅助磁场,并利用核磁共振信号的特性,通过接收信号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得到目标区域的图像。

这种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神经科学、肌肉骨骼系统和肿瘤筛查等方面应用广泛。

五、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CT)是通过X射线扫描技术获取具有不同密度组织结构的断面图像,进而通过计算机处理和重建,生成具有精细结构信息的三维图像。

该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疑难病案、手术前定位和治疗计划等方面。

综上所述,影像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来获取目标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

其中,X射线成像、超声波成像、核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成像是常见的影像学技术。

通过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医学诊断、科研探索和工程应用等领域。

医学影像学的SPECT

医学影像学的SPECT

医学影像学的SPECT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利用各种技术方法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而SPE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诊断工具之一。

本文将介绍SPECT的原理、应用以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一、SPECT的原理SPECT是一种核医学成像技术,用于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三维图像。

其工作原理基于放射性核素的放射衰变和探测器的接收,主要步骤包括注射放射性核素、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

放射性核素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等方式给予患者的,这些核素放射出γ射线。

探测器会记录γ射线的能量、位置和数量等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γ射线数据,计算机会通过重建算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

二、SPECT的应用SPECT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心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肿瘤诊断方面表现出色。

1. 心脏疾病诊断:SPECT可以用于心肌灌注显像,帮助医生确定心肌缺血及心绞痛的程度和范围。

通过观察心肌的血液灌注情况,可以提供治疗冠心病和心肌梗塞的重要依据。

2. 神经系统疾病:SPECT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中有关键作用。

例如,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SPECT可以通过检测脑部血流和代谢的改变来帮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

3. 肿瘤诊断:SPECT可用于检测和定位肿瘤的活动状态。

通过标记放射性同位素于肿瘤细胞,SPECT可以提供有关肿瘤的代谢和血液供应情况的信息。

这对于肿瘤的诊断、分期以及决定适当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三、SPECT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SPEC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学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 可提供功能性信息:相较于传统的结构性影像学技术如CT和MRI,SPECT可以提供患者器官或组织的功能性信息。

这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至关重要。

2. 高敏感性和特异性:SPECT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观察生物过程,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定量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提供定量数据:SPECT获得的图像可以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到定量数据,这可以帮助医生更精确地评估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过程1.引言1.1 概述X射线成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工具,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通过穿透人体组织的方式,提供清晰而准确的内部结构图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和治疗计划。

本篇长文将介绍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X射线成像是利用X射线的特性和原理来观察和记录被测物体的内部结构。

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

当X射线照射到物体上时,不同组织和结构对X射线有不同的吸收能力,从而产生不同的衰减效应。

通过测量和记录这些衰减信息,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内部结构图像。

X射线成像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X射线的产生、X射线的传递和接收、以及图像的处理和解读。

首先,X射线的产生通常是通过X射线发生器来实现的。

X射线发生器产生高能电子,加速并撞击到特定材料上,从而产生X射线。

接着,产生的X射线经过滤波器和定向器等装置,传递到被测物体上。

在被测物体中,X射线将会被不同的组织和结构吸收或衰减。

这些衰减信息将会在接收器上被记录下来。

最后,通过图像处理和解读的过程,我们可以将记录下来的衰减信息呈现为可视化的图像,以反映物体的内部结构。

总之,X射线成像是一种通过X射线的特性和原理来观察和记录被测物体的内部结构的技术。

它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X射线的发现和应用,以及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探讨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及过程。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概述进行说明,介绍X线成像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其次,本文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展开,分别是X射线的发现和应用以及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在X射线的发现和应用部分,我们将回顾X射线的历史背景,介绍X射线的物理性质及其在医学领域、工业检测和安全检查中的广泛应用。

然后,我们将详细探讨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包括X射线的产生、传播和通过物体的相互作用。

我们将介绍X射线如何通过物体并被不同物质吸收或散射的过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生成图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工作原理及图像获取方式2.2医学超声影像工作原理超声是指高于人耳听觉范围的声波,通常是指频率高于20 kHz的高频振动机检波,应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频率一般在1MHz至几十MHz之间。

自1958年商用超声成像产品问世以来,超声医学设备以其实时性、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显示方法多样,尤其对人体软组织的探测和心血管脏器的血流动力学观察有其独到之处而成为在医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成像设备之一。

超声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它不但可以穿透人体,而且可以与身体组织相互作用。

超声波穿过人体时要经过折射和反射,这可发生在超声波经过的任何交界面上,其作用就如同光束经过一个非均匀物质一样。

超声波的波长很短,从而易于窄脉冲波束的实现,因此超声换能器可以做得小而紧凑。

超声在临床应用中主要分为诊断与治疗两个方面:超声诊断采用的是较高频率(多在2MHz以上)与较低声强的超声波,高频可提高对组织的分辨率,用以获得清晰、细致的声像图,而低声强则可降低对组织损伤的副作用。

超声治疗采用的是较低频率(通常<1MHz)与较高声强的超声波,低频超声增大对组织的穿透率,而高声强(特别是聚焦后)超声可对组织产生生物效应,用于选择性破坏局灶性病变。

2.2.1超声设备与种类超声诊断主要应用超声良好的指向性和与光相似的反射、散射、衰减及多普勒(Doppler)效应等物理特性,采用不同的扫查方法,将超声发射到人体内,并在组织中传播,当正常组织或病理组织的声阻抗有一定差异时,它们组成的界面就会发生反射和散射,再将此回波信号接收,加以检波等处理后,显示为波形、曲线或图像等。

由于各种组织的界面形态、组织器官的运动状况和对超声的吸收程度等不同,其回波有一定的共性和某些特性,结合生理、病理解剖知识与临床医学,观察、分析、总结这些不同的规律,可对患病的部位、性质或功能障碍程度做出概括性以至肯定性的判断。

超声诊断仪由主机和探头构成,均包括发射、扫查、接收、信号处理和显示等五个部分。

超声诊断仪的种类很多,而且互有交叉,按照显示回波方式和空间的不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A型(Amplitude Mode)超声A型超声是最早出现的一维超声诊断技术,它将声束传播位置上的组织按距离分布的回波信息在显示器上以幅度调制的形式显示,并从回波的幅度大小、形状及位置进行诊断,回波强则波幅高,回波弱则波幅低。

常用A型法测量界面距离、脏器径值以及鉴别病变的物理性质,它是现代各种超声成像的物理基础。

2.B型(Brightness Mode)超声B超是把组织的一个断层面上的超声回波信息以二维分布形式显示出来,组织内的散射、反射回波信息以辉度调制方式显示,回波强则光点亮,回波弱则光点暗。

光点随探头的移动或晶片的交替轮换而移动扫查,由于扫查连续,可以由点、线而扫描出脏器的解剖切面,它是二维空间显示,又称二维超声。

按其成像速度的不同,可分为慢速成像和快速成像,慢速成像只能显示脏器的静态解剖图像,由于每帧图像线数甚多,图像清晰,扫查的空间范围较大。

快速成像能显示脏器的活动状态,也称为实时(ReaITime)显像诊断法,但所显示的面积较小,每幅图像线数与每秒显示的帧数相互约制,互为反比。

按照扫描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电子线性扫描、电子凸阵扫描、机械扇形扫描和相控阵扫描等。

3.M(Motion Mode)型超声M超是在辉度调制型中加入侵扫描锯齿波,使回声光点从左向右自行移动扫描,故它是B型超声的一种特殊的显示方式。

常以此法探测心脏,可获得心脏结构与运动变化、血流时空信息及其周邻关系等定量结果,也称作M型心动图。

4.D(Doppler)型超声D型超声采用多普勒效应原理设计,也称多普勒超声。

利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可获得头部、颈部、心脏、腹部、胎儿等的二维图像;利用多普勒超声听诊能够早期听取胎心、胎动及进行胎心的监测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可显示血流的向背方向(颜色的深浅代表血流的快慢),使用伪彩色编码技术标明动脉图中血流的方向和速度,从而能够显示血管的模拟三维图像。

现在,超声频谱多普勒探测血流的研究工作已取得很大的成就,彩色多普勒的出现,使之更趋完美。

5.三维超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使三维超声成像成为现实。

三维超声成像需要特殊的探头和软件以收集并产生图像,构成立体图像的方法有数种,目前面市的仪器多为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进行三维重建,尚未达到实时三维图像。

三维图像使得容积测量更为精确,诊断更为精细、准确,医生可以很容易地诊断出组织的异常。

在产科成像中,三维扫描可以了解胎儿的发育状况,尤其是在先天疾病的诊断方面,如先天性脊柱、嘴唇、手指、脚趾和耳朵等缺陷及先天性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如图2.1)。

6.超声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原理类似,利用特高频超声也可显示组织器官的细微结构。

目前应用的超声显微镜有100MHz、450MHz等,检测深度仅数毫米,可检测表浅组织结构细胞分子水平的动态变化。

虽然超声仪器多种多样,但应用领域各有不同。

在国内目前用于前列腺诊断的是二维B 型超声诊断仪,我们在课题中用到的图像就是从B超采集下来的图像,下面我们对B型超声诊断仪做进一步的介绍。

2.2.2 B超及其成像原理B超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向人体发射一组超声波,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扫描。

根据监测其回声的延迟时间,强弱就可以判断脏器的距离及性质。

经过电子电路和计算机的处理, 形成了我们今天的B超图像。

B超的关键部件就是我们所说的超声探头(probe),其内部有一组超声换能器,是由一组具有压电效应的特殊晶体制成。

这种压电晶体具有特殊的性质,就是在晶体特定方向上加上电压,晶体会发生形变,反过来当晶体发生形变时,对应方向上就会产生电压,实现了电信号与超声波的转换[9]。

图2.2是B超的一般成像原理图。

B超的工作过程为:当探头获得激励脉冲后发射超声波(同时探头受聚焦延迟电路控制,实现声波的声学聚焦),然后经过一段时间延迟后再由探头接受反射回的回声信号,探头接收回来的回声信号经过滤波,对数放大等信号处理。

然后由DSC电路进行数字变换形成数字信号,在CPU控制下进一步进行图像处理, 再同图表形成电路和测量电路一起合成视频信号送给显示器形成我们所熟悉的B超图像,也称二维黑白医学图像。

我们下面的研究工作就是针对B超图像进行的。

彩超并不是看到了人体组织真正的颜色,而是在黑白B超图像基础上加上以多普勒效应原理为基础的伪彩色而形成的。

那么何谓多普勒效应呢,当我们站在火车站台上听到从远处开来的火车汽笛叫声会比远离我们的火车汽笛叫声音调要高,也就是说对于静止的观测者来说,向着观测者运动物体发出的声波频率会升高,相反频率会降低,这就是著名的多普勒效应。

现代医用超声就是利用了这一效应,当超声波碰到流向远离探头液体时回声频率会降低,流向探头的液体会使探头接收的回声信号频率升高。

利用计算机伪彩色技术加以描述,使我们能判定医学图像中流动液体的方向及流速的大小和性质,并将此叠加在二维黑白医学图像上,形成了彩超图像。

2.3医学图像的获取在处理医学图像之前,我们需要采集到大量的医学图像用于实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医学图像采集系统和主要的采集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就将着手研究这个问题。

2.3.1医学图像采集系统常见的医学图像采集系统主要包括二维B超成像系统和三维超声重建系统,下面我们将对它们的结构、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做一简要介绍[10]。

2.3.1.1二维B超成像系统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实时B型超声显像仪应用于临床,它可以实时获得人体器官组织的解剖结构图像,为诊断疾病提供了大量直观的信息,由于它具有无创、非侵入性、实时、操作简便等优点,已成为各级医院的重要常规设备。

B超的显示方式采用亮度调制方式来显示回波信号的强弱,回波幅度大,亮度强,幅度小,亮度弱,B型超声其换能器即探头所发射和接收的超声波方向按一定规则扫查某平面,所显示的即为该平面的二维截面图像。

B超系统的原理及结构如图2.5所示,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探头:即超声换能器,发射与接收超声波,一般有电子相控阵探头,电子凸阵探头和电子线阵探头。

★发射电路:提供高压电脉冲给换能器,使探头发射超声波。

★接收隔离与放大:为接收微弱回波信号,并提供足够大回放信号给后级处理,故需进行高增益放大:同时为防止高压发射脉冲击损高增益放大器,必须加接收隔离电路。

★检波:检出回波信号的振幅。

★信号处理与视放:视放将检波后的信号放大到显示器所需电平,信号处理将根据不同的显示方式和要求而放大。

★显示器:以适当方式显示出回波信息★时序电路:提供发射触发电信号,TGC控制信号,显示器时基等。

2.3.1.2三维超声重建系统三维超声系统结构如图2.6所示,系统是一台普通二维B超,一块基于PCI总线结构的图像采集卡和一套微机组成。

将超声探头扫查得到的组织医学图像,通过超声三维重建系统处理,最终直观真实地显示出来,便于临床医生进行观察、切割、测量,达到准确评估诊断的目的。

★图像采集:按照一定的扫查方式,使普通二维B超获得一系列二维图像系列,经过采集卡完成图像的模/数转换,送至后续三维重建系统处理。

★预处理:目前,模拟图像信号通过采集卡转换成的数字图像信号,多以两种格式存储于计算机中,一是多媒体文件格式(A VI),二是扫描仪文件格式(RAW)。

为了方便利用各种图像编辑器处理二维超声断层图像,我们必须将其转换为常用的图像文件BMP格式,这是预处理任务之一。

另外,医学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较小,噪声回波干扰较大,有必要采用一些噪声抑制方式,消除或减弱噪声信号对三维重建系统的影响。

★断层定标:是系统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由于通过超声探头扫查得到的超声断层图像系列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不确定,必须通过某种方法来确定断层间的位置关系,以保证三维重建的保真度。

★目标图像处理:为了满足临床医生明确诊断的要求,有必要将感兴趣目标从背景图像中分割提取出来,便于进一步观察、测量、分析。

★体数据建立:该程序功能块主要完成将一系列不规则排列的二维图像转换到三维晶格坐标系。

★显示:三维图像的可视化研究也是超声三维重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三维数据投影到二维显示平面上,它除了要求达到形象逼真的显示效果外,还要求提供快速完整地理解病人脏器组织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2.3.2 医学图像采集2.3.2.1 医学图像采集处理系统无论何种方式,我们均需利用图像采集卡完成从影像设备到计算机数据格式的转换。

在图像采集系统中,图像信号的输入源为超声诊断仪的视频输出,视频信号的采样接口采用CPE3000图像采集卡。

CPE3000是基于微型计算机PCI总线结构的彩色图像采集卡。

它采用先进的数字解码方式,将标准输入的PAL制式、NTSC制式、SECAM制式的复合彩色(或黑白)视频信号或S-Video信号(即Y-C分离信号)数字化,经解码后转换为适于图像处理的RGB-24bits格式的数字信息,然后通过PCI总线实时传送到PC机系统内存(或视频显示缓冲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