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总结_1

合集下载

第11课 短文两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读

第11课 短文两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全解读

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把握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重点)2.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

(素养)《答谢中书书》文题解读“答谢中书书”中“答”是“回复”的意思,第二个“书”即书信,是古时一种应用性文体。

谢中书,即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故称“谢中书”。

题目点明了文章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

写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

写于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句曲山(今江苏茅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对景物全方位、立体化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心意,也透露出作者归隐山林的高洁志趣。

《记承天寺夜游》文题解读题目中的“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点明了“游”的地点;“夜”点明了“游”的时间。

题目“记承天寺夜游”的意思是记录在夜晚游览承天寺的经历,简洁明了,概括性强,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宋词豪放派创始人。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

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知识点总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道出了其壮观豪放的气魄;杜甫笔下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了其雄伟神奇的景观;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尽现其雄奇险拨的奇景......这些美景,无不让你心动神摇。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美妙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地感受一番。

与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南朝道教思想家、医学家,代表作品有《本草经集注》《二牛图》《答谢中书书》。

写作背景:《与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文学常识: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

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

问: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古来共谈美”,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

“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总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问:“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一、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二、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重点词语1、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

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4、欲界之仙都。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

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5、自康乐以来。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6、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7、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四、课文理解性默写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出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5、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五、课文内容探究。

(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的(美。

八年级短文两篇课堂笔记

八年级短文两篇课堂笔记

八年级短文两篇课堂笔记以下是一些初二上册第十一课《短文两篇》的笔记:一、重点词语解释1.重点词语:(1)之:的。

(2)患:担心。

(3)故:所以。

(4)异:感到惊奇。

(5)莫:没有。

(6)是:这。

(7)以:认为。

(8)知:了解。

(9)而:但是。

(10)其:他的。

(11)于:在。

(12)者:……的地方。

2.通假字:(1)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2)其充塞四虚乎?虚通墟,废墟。

3.一词多义:(1)为:①可以为师矣(动词,做)②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③故为之说(介词,为)④以试人(介词,用来)(2)乐:①不亦乐乎(愉快)②乐亦在其中矣(乐意)③乐琴书以消忧(快乐)④心中不乐(欢乐)4.古今异义:(1)古义:一古文观止/今义:古老的文字、文献(2)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及有关记载(3)古义:了解/今义:知道、了解(事物的情况)5.词类活用:(1)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动词,从旧的、以前学过的知识中获得新的理解)(2)饱食暖衣(形容词用作动词,穿暖吃饱)(3)黎民不饥不寒(使动用法,使……饱/使……暖)(4)然而不王者(名词用作动词,称王)(5)王于兴师(使动用法,使……称王)6.重点短语:(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形容词用作动词,努力学习)(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形容词用作动词,勤奋学习)(3)任重而道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重大的责任)7.重点句子翻译:(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翻译:他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翻译: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的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短文两篇》包括《陋室铭》和《爱莲说》。

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文人的名篇,主题相近,但表达方式和风格各异。

《陋室铭》是唐代文人刘禹锡的作品,文章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爱莲说》则是宋代文人周敦颐的作品,文章以莲花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赞美。

2. 《陋室铭》和《爱莲说》在写作手法上也有所不同。

《陋室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绘陋室的简陋环境来表达作者的高尚品格;而《爱莲说》则采用了象征手法,通过描绘莲花的纯洁、美丽来表达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3. 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其次,要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理解文章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最后,要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学习古文的语言表达方式。

4. 通过学习《陋室铭》和《爱莲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和品格,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正能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

八上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原文、译文及考点一、原文:答dá谢xiè中zhōnɡ书shū书shū山shān 川chuān 之zhī美měi ,古ɡǔ来lái 共ɡònɡ谈tán 。

高ɡāo 峰fēnɡ入rù云yún ,清qīnɡ流liú见jiàn 底dǐ。

两liǎnɡ岸àn 石shí壁bì,五wǔ色sè交jiāo 辉huī。

青qīnɡ林lín 翠cuì竹zhú,四sì时shí俱jù备bèi 。

晓xiǎo 雾wù将jiānɡ歇xiē,猿yuán 鸟niǎo 乱luàn 鸣mínɡ;夕xī日rì欲yù颓tuí,沉chén 鳞lín 竞jìnɡ跃yuè。

实shí是shì欲yù界jiè之zhī仙xiān 都dōu 。

自zì康kānɡ乐lè以yǐ来lái ,未wèi 复fù有yǒu 能nénɡ与yǔ其qí奇qí者zhě。

记j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夜yè游yóu元yuán 丰fēnɡ六liù年nián 十shí月yuè十shí二èr 日rì夜yè,解jiě衣yī欲yù睡shuì,月yuè色sè入rù户hù,欣xīn 然rán 起qǐ行xínɡ。

念niàn 无wú与yǔ为wéi 乐lè者zhě,遂suí至zhì承chénɡ天tiān 寺sì寻xún 张zhānɡ怀huái 民mín 。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注意:由于我是一个人工智能助手,没有确切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内容,无法为您提供真实的笔记。

以下是根据一般的语文学习内容为您提供的一篇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笔记的示例。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笔记第一篇:《古代文学之诗歌》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的诗歌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学的核心是以诗歌为代表形式的文学创作。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可以直观地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

1. 定义和特点诗歌是一种运用有限的语言表达信息、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它具有以下特点:- 短小精悍:诗歌以简洁凝练的方式表达,限制了诗歌的篇幅,使其富于言简意赅的特点。

- 韵律和押韵:诗歌的韵律和押韵增强了诗歌的美感和记忆性,使其更易于传唱和传播。

- 感情表达:诗歌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思想,通过对自然、人生等主题的描绘,寄托情感。

2. 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根据诗的内容和题材可分为四种形式:- 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早期社会的生活和民间歌谣。

- 高雅诗歌:代表作有《离骚》、《登鹳雀楼》等,以表达政治、社会和个人情感为主题。

- 田园诗:主要描写田园生活和乡村景物,代表作有《桃花源记》、《乡村四月》等。

- 律诗:以押韵和定格的韵律为主要特点,代表作有《静夜思》、《长恨歌》等。

3. 古代诗人古代诗歌创作中,有许多杰出的诗人享誉千古,他们的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中一些著名的诗人有: - 杜甫:被尊称为“诗史”,其代表作有《月夜忆舍弟》、《登高》等。

- 李白:被称为“诗仙”,其作品充满豪放的色彩,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等。

- 白居易: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以描绘女性形象和爱情为主题。

第二篇:《现代文学之小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现代文学承载着新的时代内涵,其中的小说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现代小说以其丰富多彩的文体和思想内涵,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10课《短文两篇》 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10课《短文两篇》 知识点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第10课《短文两篇》知识点1.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

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文章思想内容《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3.重点字词字音: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 )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g)竹柏(bǎi)猿(yuán)古今异义: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今义:主要指人家)一词多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特殊句式: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倒装句: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4.重点问题探究(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一、作者XXX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二、译文自古以来,山川景色的美丽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高耸入云的山峰,清澈见底的溪流,两岸色彩斑斓的石壁相映生辉,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在。

清晨的薄雾即将消散,XXX此起彼伏地鸣叫;夕阳快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是人间的仙境。

自南朝的XXX以来,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样的美景了。

三、重点词语1.四时俱备:四季都有。

2.XXX将歇:雾即将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跃。

4.欲界之仙都:指人间是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5.自XXX以来:指南朝宋山水诗人XXX。

6.未复有能与奇者: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样奇丽的景色了。

7.五色交辉:色彩交相辉映。

四、课文理解性默写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XXX 共谈。

”2.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出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5.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XXX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五、课文内容探究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用“美”字来概括它的特点,这个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2.这个字所在的句子统领全文。

3.全文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写了四季和晨昏的景物。

4.文中写了峰、流、石壁、林、竹、鱼、雾、猿鸟、夕日、鳞等景物,这些景物按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的顺序来写,由早到晚。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与谢中书书、陶弘景)》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课文重要知识讲解《答谢中书书》一、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在江苏南京)人。

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医学家、文学家。

二、故事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徵的一封回信。

写于南北朝,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黑暗的人世,而隐居句曲山(今江苏茅山)。

这些文人在他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三、课文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天堂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四、问题归纳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

首句总领全文,奠定了写景抒情的基调。

2.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3.“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4.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有什么妙处?“晓雾将歇……沉鳞竞跃”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笔记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短文两篇笔记

短文两篇笔记是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两篇短文的阅读和分析,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来探讨这两篇笔记,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和思想。

第一篇短文是《踏实努力的蜗牛》,通过描述蜗牛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踏实、努力地生活。

蜗牛尽管行动缓慢,但却不放弃前行,最终到达了终点。

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即只要我们保持踏实努力的态度,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在我看来,这篇短文深刻地寓意着人生的奋斗之路,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阻碍,都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断前行,最终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向上的思想,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的人生态度。

在第二篇短文《捐出春天的朵朵桃花》,通过描写王爷的善举,告诉我们要乐于助人、奉献爱心。

王爷为了让全城的人都能欣赏到桃花的美丽,不惜捐出了自己的园林。

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深深触动了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奉献,乐于助人。

只有当每个人都乐于奉献爱心,整个社会才能更加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融洽。

我对这篇短文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乐于奉献,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总结起来,这两篇短文都是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它们告诉我们要踏实努力,不断前行,同时也要乐于助人,奉献爱心。

这些思想和道理对于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通过理解和领悟这些道理,我们能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修养。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从这两篇短文中受益,让这些价值观成为我们生活的指引。

《踏实努力的蜗牛》给人一种坚持不懈的力量,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踏实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这种精神和态度在我们的成长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

对于学习特别是在学习中,我们也需要保持踏实努力的态度。

不管学习上遇到了多少困难和障碍,都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

因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己的目标。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课堂笔记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课堂笔记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课堂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

-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文学家,被尊为“山中宰相”。

2. 文体。

- 这是一篇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者“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二)字词积累。

1. 重点实词。

-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 四时:四季。

- 歇:消散。

-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 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

2. 一词多义。

- 与。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跟)- 书。

- 答谢中书书(第一个“书”是书信;第二个“书”是“书写、记载”,这里指一种文体)(三)句子翻译。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话题。

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3.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4.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5.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6.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四)内容理解。

1. 景色描写。

- 描写角度多样。

- 文章从仰视(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等)等不同角度描写山川景色。

- 描写景物丰富。

- 有山川、高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夕日、沉鳞等,涵盖了山水、动植物等多种自然元素。

- 色彩搭配和谐。

- 如“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写出了色彩的斑斓与和谐,使画面绚丽多彩。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词解翻译阅读赏析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词解翻译阅读赏析知识点

《短文两篇》知识点一、文题解读《答谢中书书》“答”是“回复”的意思。

谢中书,即谢征(500 53),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故称。

第二个“书”,即书信。

文题意为作者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记承天寺夜游》记,即游记。

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点明游的地点。

“夜”。

点明时间。

文题点明了写作的主要内容。

二、作者简介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时人称之为“山中宰相”。

作品有《陶隐居集》《本草经集注》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主要作品有散文《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赤壁赋》,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三、写作背景答谢中书书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文正是如此。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三年( 1080),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

本文就是作者在被贬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四、知识链接书“书”,即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尺牍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情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如此等等。

另外,书信不一定都用“书”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等。

五、课文词解翻译与赏析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的)美,古来(以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赞叹的。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学习要点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学习要点

《短文两篇》学习要点学习目标1.了解本课两位作者的身世,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

2.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技巧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学习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领悟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4.学习两文清丽含蓄的语言风格。

作者介绍陶弘景(452-536),字通明,丹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齐时官到奉朝请,后去官,隐居于句曲山,设帐授徒,自号“华阳隐居”,梁武即位,屡加礼聘,不肯出。

帝有大事,无不咨询,时称为“山中宰相”,卒谥贞白先生,有《陶隐居集》。

苏轼(1037-1101),宋代大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省眉山人。

诗、词、文、书法、绘画都有很高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属“唐宋古文八大家”。

由于先反对王安石新法,后又反对全部废除新法,大半生处于被贬谪的境地,直至最后远徙琼州。

著作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

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俱备(jù)欲颓(tuí)沉鳞(lín)与(yù)遂至(suì)未寝(qǐn)藻(zǎo)荇(xìng)2.辨析下列形近字3.多音字组词4.理解下列词语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

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生活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

他继承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

元丰,宋神宗年号。

户:门。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念,考虑,想到。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短文两篇》知识点梳理《答谢中书书》知识点梳理一、作者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

又被称为“山中宰相”。

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二、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重点词语1、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2、晓雾将歇。

歇:消散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欲:将要。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4、欲界之仙都。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

这里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5、自康乐以来。

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

6、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7、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四、课文理解性默写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出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5、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昔日欲颓,沉鳞竞跃。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五、课文内容探究。

(1)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它的特点的?美。

这个字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总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xīn苔tái鸿儒rú案牍dú蕃fán
淤yū泥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玩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着名。

惟吾德馨。

馨:香气。

指品德高尚。

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指弹。

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身体。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多。

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亭亭净植。

植: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
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于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点拨;“牍”、“淤”、“濯”“涟”“亵”等字字形较复杂,容易写错。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

点拨:重点理解“惟”“馨”等词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使身体劳累。

点拨:重点理解“丝竹”“乱”“案牍”“形”等词。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点拨:此句句式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词序,使之符合现代汉浯习惯。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出白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点拨;重点理解“染”“濯”“清涟”“妖”等词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点拨:重点理解“观”“亵玩”等词语。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明说过。

点拔:重点理解“鲜”“闻”等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好。

人该是很多了。

点拨:重点理解“宜”“众”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陋室铭》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2.默写《爱莲说》第1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焉。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2.《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