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3.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导学案浙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 浙科版必修2

2019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 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习目标] 1.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染色体的化学成分⎩⎪⎨⎪⎧DNA RNA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材料:T 2噬菌体。

①结构⎩⎪⎨⎪⎧蛋白质构成的外壳DNA 分子位于头部内②特点: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2)实验思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3)实验过程(4)实验说明及结论归纳总结1.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2.该实验不能标记C 、H 、O 、N 这些DNA 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 和蛋白质区分开。

3.35S(标记蛋白质)和32P(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4.搅拌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经过离心,噬菌体颗粒到了上清液中,细菌留在沉淀物中。

5.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②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

例1(2018·杭州模拟)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含32P的化合物培养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中只有核酸含32PB.要用32P标记噬菌体,可用含32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C.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不搅拌就离心所得沉淀中有放射性D.若T2噬菌体的壳体也进入细菌,则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答案 A解析细胞中含P的化合物有核酸、磷脂等,所以用含32P的化合物培养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中不只是核酸含32P,A错误;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要用32P标记噬菌体,可用含32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B正确;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搅拌使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开,所以不搅拌就离心所得沉淀中有放射性,C正确;若T2噬菌体的壳体也进入细菌,则细菌中含有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因而无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含解析)浙科版必修2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1.DNA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

3.所有诱发DNA结构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

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繁殖。

(2)过程: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检测。

(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过程: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①过程:S型菌DNA+R型菌R型菌+S型菌;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S型菌荚膜物质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②结论: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结论:由(2)(3)实验可知DNA是遗传物质。

思考:人和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主要是DNA。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①TMV A RNA感染TMV A病毒;②TMV A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③TMV B RNA感染TMV B病毒;④TMV B蛋白质未感染病毒;⑤TMV A RNA+TMV B蛋白质感染TMV A病毒;⑥TMV B RNA+TMV A蛋白质感染TMVB病毒。

2.结论:在RNA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思考:T2噬菌体、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提示:T2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HIV、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3.1 核酸是遗传物质1 学案 浙科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二

3.1 核酸是遗传物质1 学案  浙科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二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第一节课)学习目标:1.说出染色体的组成成分,说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和原理(生命观念)课堂自学、夯实基础:请阅读课本P48-50页内容,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任务一:问题1、写出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有。

问题2、在证明DNA还是蛋白质或其他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任务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讨论:问题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材料有哪些?S型菌和R型菌的主要差异有哪些?问题2、肺炎双球菌的“活体转化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过程是怎么样进行的?实验结果如何?(以上两个问题请进行模型构建)。

根据这个结果你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推测(假说)?问题3、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是怎么样进行的?(请进行模型构建)。

这个实验设计的关键方法是什么?问题4、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实验结果如何?根据这个结果你可以做出什么样的结论?当堂训练:1.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

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追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C.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①少无毒R型②多无毒R型③少有毒S型④多有毒S型A.①④ B.②③ C.③ D.①③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A、B、C、D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下列物质。

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A. B. C. D.4.肺炎双球菌的两个转化实验,证实了( )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⑤糖类不是遗传物质⑥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A.①④⑤⑥B.②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③④⑤⑥5.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使之分解,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3.1 核酸是遗传物质2 学案 浙科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二

3.1 核酸是遗传物质2 学案  浙科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二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第二节课)学习目标:1.说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和原理,概述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以及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生命观念)2.描述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的过程和原理,举例说明RNA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3.通过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认同技术和科学的关系(社会责任)课堂自学、夯实基础:请阅读课本P51-53页内容,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任务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问题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实验材料是什么?。

T2噬菌体的结构包括和两部分组成。

两部分的元素组成分别为和。

问题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使用了什么方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概念图简述其过程)问题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实验结果是什么?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任务二: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问题1:烟草花叶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如何?问题2: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是如何进行的?结果如何?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概念图简述其过程)问题3: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如何进行的?结果如何?能得出什么结论?(请用文字和箭头构建概念图简述其过程)当堂训练:1.关于T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2A.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含硫元素B.T2噬菌体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C.RNA和DNA都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体内物质大量增殖2.下列关于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子代噬菌体的DNA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合成B.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含35SC.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DNA都不含32PD.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噬菌体的相同3.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是A.①沉淀物、②沉淀物B.①上清液、②上清液C.①上清液、②沉淀物D.①沉淀物、②上清液4.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某同学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部分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过程中与32P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没有标记的大肠杆菌B.若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实验,两组均为实验组5. 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 元素,下表中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选项放射性S元素P元素A 全部无全部32S 全部31PB 全部有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C 少数有全部32S 少数32P,多数31PD 全部有全部35S 少数32P,多数31P6.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斑不同,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节核酸是遗传物质学案浙科版

高中生物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节核酸是遗传物质学案浙科版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多数生物的基因是DNA分子的功能片段,有些病毒的基因在RNA 分子上。

1.概述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以及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2.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尝试寻找证据解释现象,学会运用证据解释现象的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一、DNA是遗传物质1.染色体的化学本质以及发挥作用的过程(1)染色体由DNA(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和少量RNA(核糖核酸)组成,其中蛋白质又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2)研究表明,虽然DNA和组蛋白都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而且含量大致相等,在染色体行使功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DNA更加具备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特性.2.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观点此前人们普遍认为DNA是相当小的分子,四种碱基在DNA分子中等量地存在,并简单重复.人们考虑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巧妙适应性,以及发育过程和途径的极端复杂性,DNA这样简单的小分子不可能发挥出如此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比较而言,含有20种氨基酸的蛋白质大分子倒是能够提供无限数量的排列组合。

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DNA是遗传物质被揭示思路当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时,DNA是遗传物质的确切证据就逐渐被揭示出来了。

2.肺炎链球菌的类型及其致病性肺炎链球菌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有几种类型,它们的毒性是不同的.在众多的肺炎链球菌菌株中,光滑型(S)菌株是唯一能够引起肺炎或败血症的类型.这种菌株在培养基上能长成光滑的菌落.S型细菌的菌体外面有多糖类的胶状荚膜,使菌体不易受到宿主正常防护机制的破坏。

另外一些菌株的外面没有荚膜,不会引起病症,长成粗糙型(R)菌落。

3.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1)人物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格里菲思首先进行了活体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2)图示实验过程(3)实验推测在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一定有一种物质能把某些R型菌转化为S型菌。

高中生物3.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1)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3.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1)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3.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1)浙科版必修2第1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2.了解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的概念;3.理解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4.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及示意图,明确核酸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5.了解RNA也是遗传物质,明确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二)能力训练点1.从生殖过程、染色体化学组成以及遗传物质存在部位划分来分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为例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遗传、变异是生命最重要的特征,且遗传的物质主要是核酸,也有RNA,这就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了解实验研究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

[解决方法](1)作为遗传物质必须具备的特点的内容,先让学生用阅读的方法去感知,再用讲解的方法去强调遗传物质必须具有的特点中“相对稳定性”中的相对,“自我复制”中的自我,“指导蛋白质合成”中的指导,“可遗传变异”中的可遗传。

目的是让学生充分的理解。

最后,通过布置作业的方法去让学生巩固这部分内容。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的内容,先让学生用目标学习的方法,边看图、边看书去感知,再用反馈点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最后通过例题和作业布置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解决方法](1)采用先行组织者的方法讲清噬菌体的结构和细菌的结构。

(2)让学生用目标学习的方法,边看书,边看图去感知,再用反馈点拨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如何理解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浙科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浙科版必修2
8.核酸提取和观察的实验:通过实验方法,可以从细胞中提取核酸,并通过染色、制片等步骤,观察核酸的形态和结构。这些实验方法为研究核酸提供了直观的证据和工具。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核酸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功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核酸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同时,我还利用模型展示和互动式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基因的概念。这些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浙科版必修2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浙科版必修2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核酸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功能,掌握核酸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并能够分析核酸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道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以及基因的概念。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核酸的基本概念、种类及功能等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核酸的功能:核酸的功能主要包括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以及参与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生物过程。
4.核酸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核酸作为遗传物质的证据主要体现在它们能够指导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进化。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核酸序列,科学家们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揭示生物的进化历程。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学案1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学案1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1)1.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尝试寻找证据解释现象,学会运用证据解释现象的科学思维方法认识建立物理模型表征DNA分子结构的重要方法,通过尝试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学会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通过探究DNA的复制过程,尝试运用证据解释现象,学会运用证据解释原理的科学思维方法在此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中的生命观,任何生物(除病毒)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我们有共同的起源,自然界的生命可以说与我们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善待生命,保护护生命,维系地球学习目标确定掌握肺炎链球菌实验的过程,理解其实验的设计理念,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白其培养原因,其侵染细菌的过程掌握生物的遗传物质为核酸2.学习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教学难点:资料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原理和过程分析【温顾知新】课前完成1.染色体是由和组成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的4.摩尔根通过实验证明:基因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答案】1.DNA 蛋白质2.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线性排列3.遗传因子在【课堂探究】重、难点突破1.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那谁是遗传物质呢?(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transformation)实验(Frederick Griffith)肺炎链球菌分为①_____________特点: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答案】S型有荚膜,有致病性 R型无荚膜,无致病性2.3.格里菲思提出一种假设: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4.转化因子是?如何通过实验验证?结论:5.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6.体内体外转化实验最终证明了【答案】5.DNA可以引起细菌转化,而且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2(浙教版必修2)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案2(浙教版必修2)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本节内容主要有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

本节内容对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发现历程做了细致的解说,使学生对科学史的了解起到很大的作用。

通过三个实验很严密的讲述了核酸是遗传物质,不仅为之后的内容铺垫了基础,更是使学生深刻体验科学家设计实验的精心和严密,体现了教材编排的严密性和人性化,对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掌握核酸的本质的非常重要的。

二、学习者分析我面对的金华六中的高二学生,他们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但对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如何对知识的整合归纳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所以,本节课我更加注重是跟随科学家的脚步,带领学生一步步的去设计探究实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难点:如何抽提出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2、解释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3、解释说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4、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拟设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掌握科学设计实验过程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索历程,体验实验设计的严谨、精巧,养成好的生活态度。

六、教学过程【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而染色体又是由DNA、RNA 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又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虽然DNA和组蛋白都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在染色体行使功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我们知道DNA更具备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特性。

那么,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这一点呢?【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首先我们看看,科学家对遗传现象进行研究时发现:1、一般只有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才能找到DNA。

2、一般情况下,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而精子中的DNA含量恰好是体细胞的一半。

浙科版(2019)生物必修2:3.1 核酸是遗传物质 教案

浙科版(2019)生物必修2:3.1 核酸是遗传物质  教案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一、染色体的组成二、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一)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

播放音乐“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设问:提到包青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作为学生,作为具有知识群体的代表,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

下面我们也一起来断一场案件。

设问:大家还记得染色体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吗?确切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归纳:看了教材我们应该对以往所学知识进行补充:染色体由DNA、RNA和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组成,但是主要由DNA和组蛋白组成。

导出问题:染色体是联系亲子代的纽带,而它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那到底是哪种物质在起作用呢?是DNA还是蛋白质抑或是两者共同起作用呢?口说无凭,办案讲究的是证据!教师深入小组成员中参与根据自己的认识讨论认为:包青天是铁面无私、办案讲究证据、逻辑性很强的人,是公平的象征,是清官的化身……根据已学知识回答: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根据自己的猜测或者初中所学知识回答:DNA阅读教材并找出能够为DNA是遗传物质起支撑作用的证据。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组名分别为“格里菲斯”、“艾弗里”、“噬菌体的贡献”、“病毒的微笑”观察、分析、讨论。

并根据组名时间的先后顺序,描述实验所用的材料及过程。

(同时教师和其他组的成员可以提问)“格里菲斯”组概述其证据(即实验过程)引入包拯这个人物,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特别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

领悟每个结论的得出都是以一定的实验或者事实为支撑的。

回顾知识,引入新课。

引出探究的问题并对以往知识进行补充。

引出问题。

再次进行实事求是的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二)艾弗里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

(四)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后重建实验。

讨论。

教师针对学生的描述,将实验材料及实验的过程表格化或图示化,用多媒体展示。

(件附页1)设问:贵组实验有没有找出什么是遗传物质?包拯宣判:本实验只说明杀死的S型细菌体内存在某种“转化因子”,但没有说明转化因子是什么,因此证据不足,不予宣判。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教案(3)浙科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教案(3)浙科版必修2
3.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核酸的提取、检测和分析过程,提高对核酸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热点问题,如基因编辑技术、基因治疗等,激发学生对核酸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5.适时提供辅导资料和参考文献,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6.组织课堂提问和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核酸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核酸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核酸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核酸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2)核酸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学生难以理解核酸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
(3)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学生难以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为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教师可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教具,直观展示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2.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核酸在遗传变异中的作用,强化对核酸功能的理解。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核酸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6.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操作等方式进一步探索核酸的相关知识。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浙科版必修2

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凭据1.经过“活动:资料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归纳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领悟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归纳肺炎双球菌的转变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实性和逻辑的慎重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使用模型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 学生用书 P39]一、染色体结构与功能1.结构:由DNA、 R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蛋白质又分为组蛋白和非组蛋白。

2.功能: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二、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凭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过程 ( 同位素标记法 )用放射性同位素35 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 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 DNA。

尔后,用两种被标记的 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

当 T2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生殖后,对标记物质进行检测。

结果表示,大多数35S 标记的噬菌体在感染细菌时,放射性蛋白质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32 P 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时,放射性同位素主要进入宿主细胞内,而且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2P。

(2)实验结论: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肺炎双球菌的转变实验(1) 活体细菌转变实验①过程及现象:把加热杀死的S 型菌和活的无毒R 型菌混杂后一起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好多小鼠患败血症致死。

从患病致死的小鼠血液中分别出活的S 型菌。

无论是活的R型菌还是死的S 型菌,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都不能够使小鼠患败血症。

因此可知,加热杀死的S 型菌中的“转变因子”进入R 型菌体内,惹起R型菌牢固的遗传变异。

②结论:加热杀死的S 型菌中含有转变因子,能将R型菌转变为活的S 型菌。

(2) 离体细菌转变实验①过程及现象:从活的 S 型菌中抽提 DNA、蛋白质和荚膜物质,分别与活的 R 型菌混杂培养。

只有加入 DNA时, R 型菌才能转变为 S 型菌,若用 DNA酶办理 DNA样品,就不能够使 R 型菌发生转变,而且 DNA纯度越高,转变效率就越高。

版高中生物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浙科版必修2word版本

版高中生物第3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1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浙科版必修2word版本

第一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实验方法:1 它的,不能独立生存,病毒它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噬菌体2T :实验材料.2分子。

DNA 头部内含有一个,构成的蛋白质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 3.实验过程及结果 。

S 35没有子代噬菌体中――→培养细菌标记的噬菌体+S 35被)(1 。

P 32有子代噬菌体中――→培养标记的噬菌体+细菌P 32被)(2 4.实验结果分析留在细菌细胞外。

蛋白质外壳而,进入细菌细胞中DNA 只有,噬菌体侵染细菌时)(1 来遗传。

DNA 代亲通过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2 是遗传物质。

DNA 结论:.5[合作探讨]探讨1: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 和32P 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 2噬菌体?提示:因为噬菌体营寄生生活,只有在细菌体内才能进行增殖,故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而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探讨2:能否用14C 和18O 标记噬菌体?能否用32P 和35S 同时标记噬菌体?提示:不能,因为DNA 和蛋白质都含C 和O 。

不能用32P 和35S 同时标记噬菌体,因为放射性检测仪只能检测放射性的位置,不能检测是哪种物质发出的放射性。

探讨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物中含有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提示: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思维升华]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1)吸附:用尾部的末端(六根尾丝)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

(2)注入:释放出溶菌酶,破坏大肠杆菌的局部细胞膜,噬菌体DNA通过尾管进入大肠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

(3)复制、合成:在噬菌体DNA的指导下,以大肠杆菌体内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噬菌体DNA,以大肠杆菌体内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2(浙教版必修2)

高一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2(浙教版必修2)

第1讲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学案)考点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问题1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基本设计思路是什么?练习1. 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 )A. 3和4B. 1、3和4C. 2、3和4D. 1、2、3和4练习2. 格里菲思和埃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①DNA是遗传物质②RNA是遗传物质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⑤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⑥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R型细菌的细胞 A. ①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②③⑤⑥ D.③④⑤⑥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问题 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到了什么科学方法来设计实验?且在设计实验中又遵循了什么原则?问题4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特点是什么?过程又是怎么样的?练习3.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A. 一定有35S,可能有32PB. 只有35SC. 一定有32P,可能有35SD. 只有32P 练习4.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A. 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核糖体B. 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核糖体C. 噬菌体的DNA练习5. (2010·海南生物,13)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

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A. 1、3B. 1、4C. 2、3D. 2、4 考点三、生物的遗传物质问题5 结合前两个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以及重建实验又说明了什么?练习6.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问题:(1)人、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及根瘤菌中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分别有多少种 ( ) A .8、4、4、8 B .4、4、4、4 C .5、4、4、5 D .8、4、5、4 (2)上述四类生物中组成它们的核酸的核苷酸种类分别是( ),这些核酸中含氮碱基种类分别是( )。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第一节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教学案浙科版必修2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遗传。

其实,早在公元前3世纪,《吕氏春秋》中就记载着“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人不怪也。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正是生物的遗传特性,才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那么生物之间的这种相似性是由什么物质起作用,而在亲子代之间连续传递的呢?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生物的遗传物质。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染色体的化学成分⎩⎨⎧DNARNA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材料:噬菌体。

①结构⎩⎪⎨⎪⎧蛋白质构成的外壳DNA 分子位于头部内②特点: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

(2)实验思路: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蛋白质和DNA ,直接单独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3)实验过程(4)实验说明及结论1.标记噬菌体时,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含35S 和32P 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T2噬菌体?答案 噬菌体营活细胞寄生生活,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2.能否用14C 和18O 标记噬菌体?能否用32P 和35S 同时标记噬菌体? 答案 不能,因为DNA 和蛋白质都含C 和O ;不能用32P 和35S 同时标记噬菌体。

3.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4.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什么?离心管的上清液和沉淀物中分别是什么?答案 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细菌。

5. 用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发现沉淀物中放射性也较高,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案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6.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发现上清液中放射性也较高,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答案(1)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2)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3.1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导学案浙科版必修2
1、概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体会实验方法与技术的多样性。

2、概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感悟实验的严密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3、简述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认同模型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基础知识
一、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方法:。

2、实验材料:T2噬菌体,它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不能独立生存,它的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构成的,头部内含有一个分子。

3、实验过程及结果(1)被35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35S。

(2)被32P标记的噬菌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32P。

4、实验结果分析(1)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进入细菌细胞中,而留在细菌细胞外。

(2)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来遗传。

5、结论:
是遗传物质。

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
种类比较项目
S型球菌R型球菌菌落菌体有无毒性
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和现象:①S型活球菌小鼠→ 。

②R型活球菌小鼠→ 。

③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小鼠→ 。

④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R型活球菌小鼠→ 。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球菌有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活球菌转化成活的S 型球菌。

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1)实验材料:R型菌、S型菌。

(2)实验过程及结果:(3)特点: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就。

(4)实验结论:
是遗传物质。

三、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的组成成分:
和。

2、实验过程:(1)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烟草→烟草。

(2)烟草花叶病毒的RNA烟草→烟草。

(3)烟草花叶病毒RNA+RNA酶烟草→烟草。

(4)TMVA蛋白质+TMVB RNA→ 重建病毒烟草→从烟草中能分离出后代。

(5)TMVB蛋白质+TMVA RNA→重建病毒烟草→从烟草中能分离出后代。

3、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例题分析
1、下图表示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菌的蛋白质(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10~1 000个)与亲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含有的标记元素应是( )
A、31P、32P和35S
B、31P、32P和32S
C、31P、32P和32S、35S
D、32P和32S、35S
2、科学家用含有15N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待大肠杆菌解体后,15N(
)
A、不出现在T2噬菌体中
B、仅出现在T2噬菌体的DNA中
C、出现在T2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D、仅出现在T2噬菌体的外壳中
3、已知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可引起动物致死性败血症,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对动物无害。

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中提取了DN
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培养无荚膜细菌的培养基中,并将培养液注射到小鼠体内,其结果不正确的是(
)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发现无毒R型和被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混合后,在小鼠体内找到了下列哪些类型的细菌( )①有毒R型②无毒R型③有毒S型④无毒S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

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实验编号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病斑类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Aa型TMV→感染植物a型a型Bb型TMV→感染植物b型b型C 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感染植物b型a 型D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 A)→感染植物a 型a型
6、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朊病毒除外)
B、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除少数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D、生物细胞内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例题分析答案
1、【答案】 A
【解析】
在T2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中,60%是蛋白质,40%是DNA。

并且S元素仅存在于蛋白质中,99%的P元素都存在于DNA中。

当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噬菌体的DNA全部注入大肠杆菌细胞内,而其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面。

T2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体内后,利用细菌的组成成分,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都含31P、少数DNA含32P,所有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都含35S。

2、【答案】 C
【解析】
DNA和蛋白质中都含有N元素。

噬菌体侵染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合成自身DNA和蛋白质的原料都来源于大肠杆菌,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都含有15N。

3、【答案】 D
【解析】
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体内提取的物质中,只有DNA才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使小鼠致死。

A、
B、C都正确。

D中有DNA,但用DNA酶处理DNA分子,就会使DNA分子水解,不会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小鼠应正常。

4、【答案】 C
5、【答案】 C
【解析】
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遗传特性是由RNA决定的,实验C 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b型TMV的RNA,所以分离出的病毒类型应该是b型。

6、【答案】 D
【解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因为除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不是DNA 外,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