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与企业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精神与企业文化

孙雷原创 | 2007-07-05 09:02 | 获1票投票投票人修改

标签:教育学校大学文化企业

大学精神与企业文化,可能很少有人把它们相提并论,因为二者之间看上去没有太大的关联。其实不然,我一直认为这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何以见得,我们只要在大学精神和企业文化之间加上三个字,他们之间的重要关系就显而易见,这三个字就是在座的大家——大学生,大学生是大学精神的主体,同样也可能成为企业文化的主体,正是因为这一主体,大学精神与企业文化事实存在着难以割舍的关联。

说到大学精神,在座的老师和同学应该比我有着更深的感悟和理解,包括你们大家每时每刻所受到的大学精神的影响和熏陶,非一般人能及。但我并不隐讳我自己对大学精神的思考。如何概括大学精神,我想这里面应该是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每所大学都有她的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就是推动文明、传播科学、教书育人、服务社会,这是共性。在这一共性的基础上,更让人关注的是不同大学所蕴含的各具特色的个性,这一个性是一个大学在经过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与这个大学的发展历史、所处地域、学科设置等因素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提到北大、清华、复旦、南大,包括江大,才会有不同的印象,我这里所谈的印象,绝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名牌大学与普通大学之类的肤浅的区分,而是指不同大学所传递给社会、传递给大众的各具特色或者是特立独行的精神标记,这一点跟我们企业做品牌有点相似,一个成功的企业就是创造一个能让人记住的品牌,这个品牌可能只是两个字、三个字。清华强调“君子自强不息”,东南大学奉行“止于至善”,北大宣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就是不同大学的个性精神,这些精神激励了一代代学子,推动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一座大学的大学精神和文化,绝非三言两语所能道尽,精神这个东西,可以言传,更侧重意会,当你步入一座有着深厚积淀的大学,你会被那里的空气所感染,你会为那里的青春气息而陶醉,那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有了灵性,这就是精神的魅力,大学的魅力。三年前,我第一次来到江大,也就是这种感觉,江大的前身系出名门,组建后的江大更是国家高等院校改革的先锋,在校门口看到赵朴老题写的“江苏大学”四个字,不同凡响的静穆之气,又让人感觉厚重与博大。百年传承的深厚底蕴和青春焕发的崭新面貌,让人觉得历史

和文明穿越了百年时空在这里交汇,恍如百年一瞬间。在校名的背后是尉天池先生写的“博学、求是、明德”六个字,我仔细看过,潇洒的书法给人以美感,六字校训让人深思,这六个字内容简约、立意深远,很好的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结合,在与江大的交往中,我进一步得知江大人把“博学”视为机遇之源,把“求是”作为处事之道,把“明德”定为做人之本,这一精神值得推崇和思考,校训虽然不能全部涵盖大学精神,但我认为这六个字可以视为江大精神的简要概括。

前两年,我在南京大学学习,正逢南大百年校庆,蒋树声校长在全校开展“南大传统与大学精神”的讨论,广泛征集南大校训,经过广大师生参与酝酿,南大在她的百岁生日之际把她的校训确立为“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据我后来了解,南大在她的前五十年中,虽然历次更改校名,但一直都是有自己的校训的,1949年以后,新南大成立,由于种种原因,在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确立自己的校训。我当时就在想,象南大这样的百年学府,海内闻名,固然不缺少对校史文化的研究,更无须借此自重声威,为什么在50年后又翻开自己的历史,重写自己的校训呢。我感觉这里面的真正意义还在于精神的传承与时代的切合的问题,任何一个团体、一所大学或者一个企业都必须把自己的精神座标落实到时代的大背景上,才能对自己的发展准确定位,有所创新。从更深层次讲,传承好继往的精神,把握好时代的脉搏,建树起与时俱进又独具特色的文化,才是创造百年名校、百年老店、百年企业的成功所在。从中我对我们企业发展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

实事求是的讲,企业文化与大学文化相比,无论是在发展背景、发展历史、各自文化所涵盖的意义和所处层面来讲,都是不在一个层次上的。企业文化只是从宽泛的文化概念上讲的一种文化现象,而大学文化则是与科学文明紧密相连的,甚至是引领科学潮流的,当然这也是两者不同的社会角色决定的,企业追求的目标是价值和效益,创造是物质文明,大学的存在则是为了科学与文明,创造的是精神文明。企业文化一词最早出现于六、七十年代的日本等发达的工业国家,进入八、九十年代逐渐影响国内企业,而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对于企业文化的系统研究则是近十年的事情,我们国家工业化起步较晚,百年老字号的商铺有一些,百年企业屈指可数,与走过百年风雨历程的大学文化相比,企业文化犹如参天大树下刚刚破土的幼苗,但参天大树不影响企业文化这棵小树的生长,而且会为企业文化这棵小树输送营养,如果说80年代中晚期社会上流行企业挂靠院校搞项目、搞开发,走出了一条好路子,现在我认为企业文化的建树和企业新一轮的发展也必须借鉴这一成功经验。

事实上,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为社会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同样正在为企业灌输新鲜血液,大学层次以上的各类人才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的生力军,他们在带来知识、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我二十多岁就到光芒工作,二十年没有离开光芒,一直担任集团的主要领导职务,对于科技与人才相对于企业的影响有着切身的感受,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物资紧缺,人才更是匮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就是在那个年代,我们还是想方设法和上海同济大学、华北工学院、无锡轻工学院挂钩,结成友好关系,我们深知只有和他们交往,企业才有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到了真正的春天,市场开放了,人才自由流动,如鱼得水;企业广招能人,如虎添翼。

多年以来,我有个习惯,不管工作多忙,人才招聘我要亲自主抓,企业人事部由总经理垂直管理,新聘的人才我都要和他们深入交流,交流就是思想的碰撞,在碰撞中闪出火花,找到企业与人才的双方定位。近十年来,企业扩大了,各种人才流动频繁,聘才不是问题了,如

何用好人才则成为企业要研究的问题,如何把所聘的人才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大课题中,使他们从适应企业文化起步,进而为企业文化不断添砖加瓦,增加新鲜血液,在推进企业文化的进程中促进企业的制度文明、科技文明和政治文明?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

为什么要建塑企业文化,我个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一个品牌企业在数十年发展中的必然存在,是企业得以长久生存的底蕴,是品牌背后的支撑,作为一个企业,一时领先的技术会很快过时,款式再新的产品终将淘汰,只有在企业内部建树起一种文化精神,才能常葆企业青春。从社会角度来讲,现在是知识经济、文明社会,什么东西都是讲文化、讲科学、讲品味。一个人没有文化不行,一个品牌、一个产品没有文化同样也不行,企业文化就是一个企业的特色,一个品牌的个性,最终要让人认同和欣赏。

有了精神就活力四射、魅力无穷。大学精神对年轻人的影响相当巨大,因为年轻人的性格是在大学阶段发展到成熟的,一个人即使离开学校多年,仍然对年轻时期求学的经历记忆犹新,有人比喻中学生进入大学之前还是一块铁,出来以后就被大学这个熔炉炼成钢,至于炼成什么钢,我们还可以从这个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气质看出大概,这就是大学精神在他身上形成的烙印。

一个大学生在他的大学时代完成了初期的精神塑造,进入社会,来到企业,则必须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领会的精神进行传播,这就是我所说的大学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一个企业它聚集的大学生越多,那么它的企业文化就会受到的影响越大,一个发展中的企业,她的企业文化不可能一成不变,会根据这个企业中人才的活动而不断吸收新的元素。大学讲求科学,企业追求进步;大学讲求效应,企业塑造品牌;大学生在大学聚集能量,到企业释放施展;在大学里塑造自己,在企业里成就自己,二者之间是相通的。在我身边就聚集着一批从大学毕业来的优秀的青年人才,他们中有南师大中文毕业,在文化传播方面较有专长;有从扬州大学而来搞质量管理,能接轨最新标准;我们企业现在的营销部经理是你们镇江船院毕业的,做了我五年的办公室主任,他学的是经济管理,搞企业管理有声有色,抓经济工作也是后来居上,现在走到营销副总的位置。在我们企业的各个重要口子上,都有一两个能挑重担的青年人才,他们在服务企业的同时,影响着我们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一个企业有没有创新,有没有活力,就看这个企业的青年人才多不多,用的好不好,青年人聚集的地方,一定有朝气蓬勃的文化。(节选自光芒燃具董事长周士友在江苏大学讲座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