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docx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情况总结报告(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情况总结报告(word文档良心出品)

8.1.5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情况总结报告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的因素上,通过审视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老师应成功实现角色的转换:由知识的复制者、传授者转向建构者、促进者;由课堂的控制者、独自者转向引导者、对话者;由教学中的单一主角转向众多主角;教学也由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互相分享知识,共同发展。

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得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角色的转变;从学生道德行为、职业行为的养成教育,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从人文素质的提高,到对学生质量评价的全过程,以达到培养高素质的高职人才的目标。

依我们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情况看,本文着重从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上进行总结。

改革的成功与否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进行准备:一、确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对教育的一种信念和一种理想,是教师人生价值观的体现。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确立这样一种理念: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努力使自己成为不可多得的人师。

只有这样,教师才会把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当作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二、积极创新,勇于探索。

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的创造和实践就是一种教学改革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体现。

一种模式呈现程式化,就可能导致单调乏味。

而学生总喜欢新的事物,每个新的事物却只有一定的新鲜期,这就要求教学方法应不断创新求变,而不能一成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永远充满生机和魅力。

三、不断学习,拓展知识。

在自主互动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熟悉教材,充分备课,才能从容应对学生的各种提问;才能对教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授课重点时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妙语连珠,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憧憬。

而学生质疑问难环节中,提出问题的不确定性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把自己的知识面拓宽、拓深。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课程、新教学方式和新学习方式的改革内容及其意义。

一、新课程的改革内容新课程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方面。

1.在课程目标方面,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传统的课程注重知识传授,而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潜能的培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2.在课程内容方面,新课程注重多元化和实践性。

以往,课程内容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主,而新课程将社会实践和实际问题引入到课程中。

通过与社区、企业和家庭的联系,使学生接触到真实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课程评价方面,新课程强调过程评价和多元化评价。

传统的课程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而新课程将评价从结果导向转变为过程导向,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新课程还鼓励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报告、展示、作品展示等,从而更加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新教学方式的改革内容新教学方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方面。

1.在教学方法方面,新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而新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讨论、探究和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手段方面,新教学方式注重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以教科书为主,而新教学方式将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电子教材和在线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灵活使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和交流知识。

3.在教学环境方面,新教学方式注重创设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

关于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一)

关于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一)

关于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变革。

新课程的出现,带来了教学方式上的变化。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关于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新课程出现的背景新课程的出现,是由于我们社会的发展需要对教育进行改进。

我们需要的是更加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更加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1、从传统的一-way教学模式向双向交互教学模式转化。

传统的一-way教学模式往往是老师主讲,学生听讲,这种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频繁,学生不仅要听讲,还要自己完成任务,自己思考,老师也变得更像是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学习。

2、从单一课堂教学向多元化教学转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缺乏多样化,学生们的兴趣和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学生们不仅要在教室内学习,还要到社区、实践中去学习。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3、从考试导向的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化。

传统的考试导向性教育模式,往往让学生只为了好成绩而学习,这种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在新课程中,学生要注重真实、反思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三、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变革的意义1、为学生提供更智慧、科学、人性化的学习环境。

2、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3、让学生从小学习学习方法、创新、合作、实践等能力,更好地为未来做好准备。

总之,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要不断探索、改进教育方法和手段,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赢在未来。

关于变革教学方式文件

关于变革教学方式文件

关于变革教学方式文件关于变革教学方式文件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尊敬的教育工作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育质量。

一、变革教学方式的必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能力。

因此,变革教学方式是必要的。

二、变革教学方式的措施1. 转变教师角色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在新的教学方式中,教师需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2. 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方式需要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学科和课程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例如,采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3.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现代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能力。

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

4. 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保障。

教师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变革教学方式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们需要转变教师角色、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推动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共56页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变革共56页
视学生为责权主体的观念,是建立民主、 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的基本前提。
二、发展观
新课程改革除了在课程结构、教学过程、课程评价 方面作了调整之外,还强调各科的课程标准都必须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
学生应在五方面获得发展: 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 发现·创新
“行动研究”内涵:
是为行动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脱离教师的教学 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是在行动中的研究,即这种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 行,而是在教学的活动中进行的研究;
是对行动的研究,即这种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就是 行动本身。
“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 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 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 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做成 人,把孩子看做孩子”。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 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既不可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可由教师任意捏 塑。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客观存在,把他们当做具有 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 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 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强加,不但加不进 去,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其学 习兴趣,窒息其思想,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抵 制或抗拒。
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 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 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 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相互欣赏、追求卓越, 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五章: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我国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过于强调接受研究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第一节:新课程所倡导的研究方式与教学方式一、新课程所倡导的研究方式改变学生的研究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单一、被动和陈旧的研究方式,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

研究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学生的研究方式一般有接受和发现两种。

在接受研究中,研究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发现研究中,研究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转变研究方式就是要把研究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研究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强调发现研究、探究研究、研究性研究,成为本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研究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适应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

教师转变了“满堂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就能够自觉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这样,学生除了知识的掌握外,还能够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动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目前,在我国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方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自主研究、合作研究、探究研究(或研究性研究)。

“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研究的愿望与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及方法改变.docx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及方法改变.docx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及方法改变摘要:新课标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思想,新的教育方式已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推广开来,新课标从理念,内容的编排, 解题的方式方法,以及实施都有较大的改变,其中增加了不少全新的内容。

这就给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挑战,但也是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中,一定要好好地去研读新教材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并且认真思考, 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把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更新,更好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方式方法转变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的改变1•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独特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适时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

带领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去了解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动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这样引导学生,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这样才能调动出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2•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新课程要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明确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创造性、主动性的劳动,创设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焕发活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过程,当学生置身适当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去发现和猜测,进一步去证实或否定自己的发现和猜测。

只有当学生经历、体验整个过程,用心体验和创造,才能真正学懂数学,学好数学。

3•注重“双基”,强调本质,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数学教学活动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认识数学的思想和本质。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基础,对一些核心的概念和基本思想,应帮助学生多次感受,多角度认识,多层次体验。

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变革(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变革(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变革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变革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初中物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其教学方式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变革的必要性、具体措施及实施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变革的必要性1.符合时代发展趋势:新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物理学科的整体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变革的具体措施1.引入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2.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实施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创设生活情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物理的魅力。

5.注重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6.开展课外活动:组织物理知识竞赛、科技制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变革的实施策略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兴趣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教学方式变革提供有力保障。

3.优化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能力评价。

4.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关注学生的物理学习。

5.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物理。

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变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结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总结

一、课程性质和重要性该课程是油气开采技术、钻井技术等专业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非地质专业学生对地质学的入门课程,是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的重要基础课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步入地质科学的殿堂,了解地质学一般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任务、研究方法、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地质科学领域的主要成就,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质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学会认识地质体、地质现象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方法,培养学生地质科学创新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为非地学专业人才培养奠定必要的地学知识、理论、技能基础,以便更好的掌握钻井的工程施工、油气开采的动态分析等工作。

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第一学期开设,总学时为 64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50 学时,实验教学 14 学时。

在教学安排上强调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首先是课程组成员及时转变了教学理念,树立起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观念。

做到了既要加强理论教学,更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为技术应用服务,以够用为度。

明确了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的是应用技术教育和技术应用的操作能力。

二是按照各岗位群所必需的业务能力来确定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各相关专业定位,结合现场调研结果,在广泛组织现场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研讨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各岗位群所必需的业务能力,并将其分解到《石油地质基础》课程的教学当中。

该课程作为钻井技术、油气开采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讲述岩矿、构造、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成藏,为钻井地质、油田开发地质等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为此,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较大调整,大幅度缩减了矿物、岩石学内容,对构造、石油地质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组合。

三是教学内容与方法不断改革与创新。

教学内容改革主要是对该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说教,增添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尤其是在实践类课程中强化与应用技术有关的内容,并将科研、工程项目和生产实践中的新成果、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本专业或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动向等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教育体制中的新课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本文将探讨这些改革对教育系统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新课程的特点新课程的推出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变化。

与传统课程相比,新课程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实践: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

2.综合性和跨学科性:新课程打破了传统学科的壁垒,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促进学生的综合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个性化和灵活性:新课程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教学方式的改革伴随新课程的推出,教学方式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而新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

问题导向教学问题导向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来学习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支持。

混合式教学混合式教学是指结合传统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的教学方式。

通过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进行在线讨论,同时还可以参加面授课程和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学习方式的改革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课堂学习和书本知识的积累,而新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主动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实践学习实践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实际实践活动来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通过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变革

新课标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变革

通 过两 到三个 月 的教 学 内容 呈现 方式 的变革 , 生逐渐 适应 学
了, 开始 坐 在那 里 一动 不 动 的一些 学 生也 逐渐 地 拿 出 了练 习本 ,
而对 于 那些 基 础差 的 学 生在 课 堂上 也敢 于 回答 问题 了 。老师 在
这种 情 况下 可 以使 黑 板 上 的课题 性 问题 变 得 更高 度 概括 一些 , 使 子级 问题 相 对少 一 些 。而 我们 先 前 的进 度 慢在 这 里可 以逐 渐
二 、教 学 内容呈 现方 式的 变革过 程
1 开始的教 学 阶段 的 问题及 其对 策 .
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 逐步实现教学 内容 的呈现 方式 , 学生 的学 习方式 、 师 的教学 方式 和师生 互动 教
方 式 的变 革 ,充分 发挥 信息技 术 的优势 ,为学生 的学 习和发展 提 供 丰 富多彩 的教 育环 境 和有 力的 学习 工具 。 这就要 求我 们 既要 ” 认 识到 信息 技术 的巨大 作用 , 又要 看 到它 的工具本 质 。最终 以提
找 回来 。 3 .在 教 学的成 熟阶段 教 师的操作
在教 学 比较顺利 的 时候 ,教师 可 以改 变操 作 , 课 堂变得更 使 有效 。课 堂 比较顺 利可 以表现 在 以下几个 方 面 :首先 , 在课题 是 性 问题或任 务 出现 的时候 学生 不再 显得 浮躁不 安 , 生 的课 堂秩 学
我国 《 基础 教育 课程 改革 纲要 ( 行 ) 试 》的核心 理念 ,集 中
体 现在 “ 学过 程的 四种方 式 的变革 ”之上 。本人 在 自己的教学 教 实践 中根据新 课标 的理 念 , 在高 中物理 教学 中有 针对性 地变 革 了 自己教学 内容 的呈 现方 式 ,实践如 下 :

新课程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的变革

新课程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的变革
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主学习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学 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 习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学习
习惯。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共同完成 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合理分组,明确学习任务和角色分工,提供有效的指导和评估。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 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观 察、实验、调查等方式,主动 探索和发现知识。
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
探究学习需要教师设计有意义 的问题情境,提供必要的实验 设备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探 究活动。
03 课堂教学的变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新课程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的变革
目录
• 引言 • 新课程学习方式 • 课堂教学的变革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社会进步对教育提出新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课堂 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方式面临的挑战
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学习,难习方式与课堂教学 变革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以提 高教育质量。
研究意义
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和实践指 导,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
02 新课程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 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主动参与、 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
自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
数字化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整合 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教育行业在线教育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方案第一章:引言 (2)1.1 在线教育的发展背景 (2)1.2 改革的必要性与意义 (3)第二章:课程内容改革 (3)2.1 课程内容更新的策略 (3)2.2 课程模块的构建 (4)2.3 课程资源的整合 (4)第三章:教学方法改革 (4)3.1 教学模式的创新 (4)3.2 教学策略的优化 (5)3.3 教学工具的应用 (5)第四章:课程评价改革 (5)4.1 评价体系的设计 (5)4.2 评价方法的改进 (6)4.3 评价结果的应用 (6)第五章:教师队伍建设 (7)5.1 教师培训与提升 (7)5.2 教师角色的转变 (7)5.3 教师激励与保障 (7)第六章:学习支持服务 (8)6.1 学习者需求的识别 (8)6.1.1 需求识别的重要性 (8)6.1.2 需求识别的方法 (8)6.2 学习支持服务的提供 (8)6.2.1 学习资源支持 (8)6.2.2 学习方法指导 (8)6.2.3 学习交流支持 (8)6.2.4 学习心理支持 (8)6.3 学习成果的转化 (9)6.3.1 学习成果的评估 (9)6.3.2 学习成果的应用 (9)6.3.3 学习成果的持续改进 (9)第七章:技术支持与保障 (9)7.1 技术平台的搭建 (9)7.2 技术支持的策略 (10)7.3 技术保障的措施 (10)第八章:政策法规与标准 (10)8.1 政策法规的制定 (10)8.2 行业标准的制定 (11)8.3 政策法规的执行 (11)第九章:项目实施与管理 (12)9.1 项目计划的制定 (12)9.1.1 目标设定 (12)9.1.2 资源整合 (12)9.1.3 时间安排 (12)9.2 项目实施的过程 (12)9.2.1 项目启动 (12)9.2.2 项目实施 (12)9.2.3 项目验收 (13)9.3 项目管理的策略 (13)9.3.1 领导力与团队协作 (13)9.3.2 风险管理 (13)9.3.3 持续改进 (13)第十章:总结与展望 (13)10.1 改革成果的总结 (13)10.2 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4)10.3 发展趋势的展望 (14)第一章:引言1.1 在线教育的发展背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行业亦然。

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的变革共27页文档

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的变革共27页文档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新课程中教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的变革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课程内容创新与教学方式改进总结

课程内容创新与教学方式改进总结

课程内容创新与教学方式改进总结在当今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时代,教育教学也应该跟随时代步伐,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改进,同时不断创新课程内容,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体验。

因此,本文将就教育教学中的课程内容创新与教学方式改进作出总结,并着重探讨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课程内容创新的必要性课程内容创新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接受教育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很多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满足他们关于知识获取的需求。

随着网络的普及,新媒体的涌现,学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他们开始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便利之处。

而这时候,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显得非常落后,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创新课程内容,实现与时俱进,追赶甚至领先于时代的教育。

二、课程内容创新的方向1、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首先,一个课程的针对性非常重要,它需要做到知识点精准、内容具体、教学效果明显。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教育教学的需求也不同于以往,学生对于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越来越感兴趣。

因此,学校应该针对不同职业领域开设具体的课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使课程具备实用性,使学生从学校走出去后能够顺利适应职业岗位。

2、多样化的选修或开领域的课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知识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丰富。

因此,学校也需要注重开发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领域选择。

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于学科专业和知识领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他们的学术视野。

同时,学校还需要注重基础课程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扎实的基础知识,让他们有信心面对更加深奥和复杂的知识。

三、教学方式改进的必要性教学方式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而在教学方式改进方面,还需要注重三个方面的内容:1、表达方式的训练现在社会上各个领域都强调关于能力的培养,而表达能力在这其中是非常基本的一环,同样也是学校需要注重锻炼的方面。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1. 学习内容: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2. 学习方式: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即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

3。

教学方式:融育人目标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

如何整合课程内容?要理清并抓住主线,将主题引领作为整合的起点。

建立六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整合的学习活动观。

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教学从“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需要教师加深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

因此,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从文本解读到活动设计教师还需要思考:1。

创设何种情境?与学生共同解决什么问题?2. 学生需要获取什么信息,建构怎样的知识结构?3. 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精华,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实现创新迁移?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需要:1. 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

2. 确保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

3。

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

4. 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王蔷教授最后总结: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研读文本、重视情境、梳理主线、构建结构化知识、关注内化提升、迁移创新,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

为了全面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现实需求,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关于变革教学方式文件

关于变革教学方式文件

关于变革教学方式文件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如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变革教学方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背景分析1.1 传统教学方式的问题传统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知识,缺乏互动性和灵活性。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单向传授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1.2 变革教学方式的必要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变革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只有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

二、变革教学方式的途径2.1 引入互动性教学互动性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2.2 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开展创新项目、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引入多元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方式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变革教学方式应引入多元评价方式,如学科竞赛、课程作业、实践项目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三、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3.1 技术设施和资源支持的不足变革教学方式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但一些学校的技术设施和资源支持有限。

解决方法可以是加大对学校的技术投入,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源支持。

3.2 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教师是教学的关键,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变革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具备新的教学理念和技能。

因此,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3.3 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变革教学方式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和不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
1. 学习内容: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2. 学习方式: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即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

3. 教学方式:融育人目标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

如何整合课程内容?
要理清并抓住主线,将主题引领作为整合的起点。

建立六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整合的学习活动观。

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教学从“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需要教师加深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

因此,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

从文本解读到活动设计教师还需要思考:
1. 创设何种情境?与学生配合解决什么问题?
2. 学生需要获取什么信息,建构怎样的知识结构?
3. 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精华,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实现创新迁移?
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需要:
1. 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

2. 确保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

3. 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

4. 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王蔷教授最后总结:
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研读文本、重视情境、梳理主线、构建结构化知识、关注内化提升、迁移创新,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

为了全面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现实需求,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

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

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

具体地讲,语言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意识和认识,例如,对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学习英语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英语与文化、英语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的认识;(2)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能力;(3)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篇的能力;(4)使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表达的能力;(5)通过语言建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关于语言能力的内涵,有几点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不局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

Bachman和Palmer 提出的语言能力模型就包括很多重要的语言知识,其中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

尽管语篇知识、语用知识等概念大家并不陌生,但这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并不容易把握,特别是对于一线英语教师。

第二,语言能力的界定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特别注重语言知识在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究竟是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的。

第三,在语言技能方面,特别强调对语篇作出的反应。

过去更加强调对语篇的理解,即知道语篇表达了什么意义,而不太重视读者对语篇表达的意义应该作出的反应。

也就是说,我们读一篇文章之后,应不只停留在理解上,还要对语篇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分析。

第四,要注意语言能力描述中反映不同思维层次的目标,如“阐释和评价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评价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和比较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语篇中的事实与观点”“找出语篇的主要信息和观点”。

要准确把握这些目标描述中使用的“阐释”“评价”“分析”“比较”“理解”“区分”“找出”等描述词语的内涵差异。

第五,强调语篇的人际意义。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与其说是读者与文本互动,不如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作者互动。

既然是互动,那么作者与读者总是以一定的角色进行互动。

换句话说,作者在创作语篇时,总要直接或间接地体现自己的角色,也会为期待的目标读者设置角色。

这就是语篇的人际意义。

对很多英语教师来说,这些概念可能有些陌生,但其中的道理应该并不难理解,只是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不太重视。

2.文化品格
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

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是实现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作用,而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也是增进国际理解和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过程。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英语语篇(包括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

在学习这些语篇的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大量的英语国家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小学的各个学科都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英语学科也不例外。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各种形式体现在语言和语言使用中。

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够使我们了解其他民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品格的内涵超越了以往所说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虽然文化品格的某些方面显得抽象和宽泛,但文化也是可教授的,教授的重心在于通过学习者对获取的信息加以思考,为不同的文化信念寻找合理性解释,从而增补、丰富自己的知识信念系统。

3.思维品质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

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

学习和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英语教育界人士广泛认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很多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

程晓堂尝试性地结合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英语学习过程的特点,探讨了有可能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发展的十种思维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也不同于语言能力核心素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例如,理解英语概念性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把英语概念性词语与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根据所给信息提炼事物配合特征,借助英语形成新的概
念,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根据所学概念性英语词语和表达句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通用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推断),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英语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语本族语者)独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4.学习能力
21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发展英语学习能力尤其重要。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中国的中小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并非易事。

因此,掌握英语学习的要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例如,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另外,处理使用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外,还要能够监控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情况,评估使用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用“学习能力”的概念取代以往几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策略”,进一步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不仅需要在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而且要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知识改变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