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 2_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ok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c4fd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d0.png)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3.拱形的力量首案编写者:崔xx【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养成教育训练点】对实验现象会思考、分析,不断进行深入研究。
【教学重点】测试拱形的承重能力。
【教学难点】拱形承重的秘密。
【教法学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实验、实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在桌子上放两本书,现在我们把这两本书看成是一条河的两岸,现在想从河岸的一边到另一边,怎么办呢?(搭一座桥),老师随手把一张卡纸放在两本书上面,用硬币来测试这座平桥的承受力,发现它能承受的压力很小。
那我们有哪些办法可以增加桥面的承受力?3.纸拱承受压力的情况怎么样?学生预测能放几个硬币。
教师演示明确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纸拱形状变化到什么程度我们认为它不能再承重了?最后如何计算纸拱承受了几个硬币?4.以小组为单位做纸拱并测试纸拱最多可以承受几个硬币的重力。
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在放硬币的过程中拱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学生实验6.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纸拱受压时拱足向两边推开。
压力大拱足向两边移动的距离更大了。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4.让学生用把一根小竹竿弯成拱形,体会拱形对两手的作用。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1)【精品】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1)【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43331de69dc5022abea0032.png)
拱形的力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根据学生原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水平,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处理:①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②大胆假设,自主探究。
③总体评价,归纳小结。
④探究活动延伸。
这样处理符合认识论过程和科学探究的要求,既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又“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课程结构自然流畅,学生易于接受。
从提出问题走进探究,在做中学,又带着问题走向生活、社会,把探究的空间拓展到课外,拓展到了日常生活。
2.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
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一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提高;二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课件(教师用)。
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cm、宽10cm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cm、宽10cm大小)。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教学过程】一、引入比一比:拱桥和平桥谁能承受更大的压力第一步:两张相同材料相同大小的纸,一张用做平桥,一张用做拱桥,请你们轻轻地在它们的中间部位放一个垫片,仔细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第二步:提醒学生:再往上面叠加垫片,观察有没有新的变化。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2-3拱形的力量说课(课件)
![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2-3拱形的力量说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1caedcb4daa58da1114a36.png)
制作拱形的方法: 1.从卡纸的一端卷到另一端,打开,从另一端向反方向卷一次; 2.打开,把卷成的纸拱作适当的调整, 3.把两个拱足分别立在白纸上的两条直线上。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二)实践探究,认识新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二)实践探究,认识新知
承重时的压力
外推力 压力
外推力 压力
只要抵住外推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三)知识延伸,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三)知识延伸,学以致用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联系生活 动手操作 搭建瓜拱 简介拱桥
教学重、难点:了解拱形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发挥拱的 受力特点。
三、实验方法设计
猜测 验证 讨论 归纳 得出结论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二)实践探究,认识新知 (三)知识延伸,学以致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二)实践探究,认识新知
拱顶
拱足
跨度
拱足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形状与结构
拱形的力量
实验内容 实验教学目标 实验方法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一、实验内容
二
科学概念
让学生知道拱形各部分名称。
实
通过猜测、观察、验证,探究
验 教
过程与方法
拱形的力量原理。
学
目
情感、态度、
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拱形力量
标
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
的神奇和创造的快乐。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说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bd657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d.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说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分析,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拱形的力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丰富的实例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力学知识,如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
但学生对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和观察分析来进一步理解。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拱形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
2.难点:拱形受力分析,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拱形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分析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拱形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拱形模型、测量工具等。
3.教室准备:座位排列以便于观察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拱桥、拱门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拱形结构为什么能承受那么大的重量吗?”2.呈现(10分钟)介绍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特点,通过实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拱形的受力分析。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34f48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2d.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让学生了解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拱形的力量原理。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但是,对于拱形的力量原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并了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拱形的稳定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讲解法: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和稳定性。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拱形的优点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拱形模型、重物、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拱形的结构特点、承重能力、稳定性等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生对拱形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拱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拱形的结构特点。
然后,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和稳定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拱形模型承载重物,观察拱形的承重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10分钟)讲解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桥梁、建筑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拱形的优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稳定的拱形结构?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和思考拱形在周围的工程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3、拱形的力量》word教案(1)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3、拱形的力量》word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6525579376baf1ffc4fade5.png)
拱形的力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根据学生原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水平,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处理:①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②大胆假设,自主探究。
③总体评价,归纳小结。
④探究活动延伸。
这样处理符合认识论过程和科学探究的要求,既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又“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课程结构自然流畅,学生易于接受。
从提出问题走进探究,在做中学,又带着问题走向生活、社会,把探究的空间拓展到课外,拓展到了日常生活。
2.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
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一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提高;二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课件(教师用)。
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宽10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宽10大小)。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教学过程】一、引入比一比:拱桥和平桥谁能承受更大的压力第一步:两张相同材料相同大小的纸,一张用来做平桥,一张用来做拱桥,请你们轻轻地在它们的中间部位放一个垫片,仔细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第二步:提醒学生:再往上面叠加垫片,观察有没有新的变化。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3、拱形的力量》word教案(2)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3、拱形的力量》word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90ea3db82cc58bd63086bd05.png)
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
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
其原因在那里?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二、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四、长寿的石拱桥
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6dacc7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b.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受力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拱形,探究拱形的受力特点,从而理解拱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事物的结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观察、动手实践,并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原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用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他们理解拱形的受力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拱形的结构特点,理解拱形承受力的原理,学会用拱形结构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受力原理。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拱形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结合直观演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梁、体育场馆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拱形的结构特点:学生分组观察拱形模型,探讨拱形的结构特点,如受力均匀、承受力大等。
3.探究拱形承受力原理: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搭建拱形结构,观察其在承受重物时的表现,探讨拱形承受力的原理。
4.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拱形结构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拱形桥、拱形屋顶等。
5.总结与反思: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受力原理,反思学习过程。
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新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新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a00e135c281e53a5802ff7f.png)
饮食与健康目的要求:通过本节课对饮食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既暴饮暴食的危害。
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个有规律健康饮食的习惯。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导入 5分钟饮食的危害 15分钟合理安排饮食 10分钟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10分钟小结 5分钟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暴饮暴食的危害。
2.让学生认识到暴饮暴食的危害。
教学难点:1.这样来控制没有规律的饮食。
饮食: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中华美食则誉满天下。
中国饭好吃,外国人爱吃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
几千年来,人们经过不断的总结已形成了中华美食的八大菜系,即鲁、川、粤、闽、苏、浙、湘、皖流派。
饮水:世界上有多少人喝不上纯净水?又有多少人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生病或死亡?全世界有30亿人缺乏最基本的饮用水,12亿人喝不上自来水每年340万人因饮用不干净的水而死亡暴饮暴食的危害:肥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说,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
“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
”洪昭光说。
胃病张声生说,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
此外,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
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肠道疾病中国台湾科学家发现,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通便不畅。
疲劳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
人们在吃饱后,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容易让人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昏昏欲睡。
癌症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9a7f5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3.png)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探索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等基本概念,同时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拱形的认识较少,对拱形的力量的认知更是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探索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
难点:对拱形力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过程,自主探索拱形的力量。
六. 教学准备1.拱形模型或图片。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气球、细线、桌子等。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拱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引发学生对拱形力量的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利用PPT呈现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拱形的受力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拱形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用实验数据来分析拱形的力量。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引导学生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现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桥、穹顶等,让学生了解拱形的实际意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以及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说课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说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60f1a7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8.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说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稳定性,从而理解拱形的力量。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简单的科学实验能够进行观察和分析。
但是,对于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稳定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拱形的力量,从而加深对拱形结构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稳定性,知道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培养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稳定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稳定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拱形结构的图片,如彩虹桥、拱门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拱形的受力特点: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拱形结构在不同受力情况下的变化,探讨拱形的受力特点。
3.拱形的稳定性: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讨拱形结构的稳定性,了解拱形结构的稳定条件。
4.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桥梁等。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b958e4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e.png)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拱形结构的设计原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直观的实验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愿意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
但是,对于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设计原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知道拱形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拱形结构的美学价值,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拱形结构的设计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验教学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拱形结构的图片,如拱桥、拱门等,让学生欣赏拱形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拱形结构在受力时的变化,探讨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3.分析拱形结构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学习拱形结构的设计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拱形结构,并分析其受力特点。
5.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实验和设计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实际应用和设计原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f3d056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b.png)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2.3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拱形的结构和特点,了解拱形的力量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拱形的原理,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拱形的力量。
教材还介绍了拱形在建筑和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物体和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拱形的原理和力量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
学生对于新的科学知识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愿意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科学的奥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拱形的结构和特点,了解拱形的力量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探究拱形的原理,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增强探索欲望,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拱形的结构和特点,了解拱形的力量和应用。
2.难点: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拱形的原理和力量。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同时,利用图片、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拱形的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拱形的结构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拱形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拱形的原理和力量。
3.实践: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拱形的力量和应用。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拱形的结构和特点,巩固学生对拱形的理解。
5.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拱形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拱形的结构和特点,以及拱形的力量和应用。
可以通过图示、文字和符号等形式,将拱形的原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3、拱形的力量》word教案(1)
![教科小学科学六上《2.3、拱形的力量》word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a6544b8d5bbfd0a7856731a.png)
拱形的力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根据学生原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水平,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处理:①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②大胆假设,自主探究。
③总体评价,归纳小结。
④探究活动延伸。
这样处理符合认识论过程和科学探究的要求,既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又“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课程结构自然流畅,学生易于接受。
从提出问题走进探究,在做中学,又带着问题走向生活、社会,把探究的空间拓展到课外,拓展到了日常生活。
2.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
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一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提高;二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课件(教师用)。
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宽10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宽10大小)。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教学过程】一、引入比一比:拱桥和平桥谁能承受更大的压力第一步:两张相同材料相同大小的纸,一张用来做平桥,一张用来做拱桥,请你们轻轻地在它们的中间部位放一个垫片,仔细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第二步:提醒学生:再往上面叠加垫片,观察有没有新的变化。
最新教科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精品教案(2)
![最新教科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精品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c2f2d0740740be1e640e9a6f.png)
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拱桥的图片。
问为什么桥要做成拱形,特别是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
其原因在那里?同学们原意和老师一起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二、拱形承受压测试。
1、实验: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3、要求:测试纸拱能承受多大压力。
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4、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3、学生组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工,并注意哪些量是要求不变的。
四、长寿的石拱桥
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202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
![202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340e67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6.png)
202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2023拱形的力量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我说课的题目是《拱形的力量》(出示课件),《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
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
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而研究拱形的承重特点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
教材精心设计安排了两项活动。
第一项是测试纸拱的承受能力,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拱形承重的秘密。
第二项活动是搭一个瓜皮拱,这个活动是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深入理解拱形承重的原理。
教学目标:据此,我设置了一下几点教学目标:(出示课件)1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出示课件):我认为在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难点(出示课件):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出示课件):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课件,小木块若干,西瓜皮块若干、抹布。
二学情分析:(出示课件):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增加材料厚度和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加物体抗弯曲能力的探究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氛围下相信进一步探究拱形,学生们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三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目标能够顺利的完成,需要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我将采用“探究-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出示课件)(一):自主——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拱形的力量
说教材:《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
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
教材设计主要安排了两项活动。
第一项是测试纸拱的承受能力,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拱形承重的秘密。
第二项活动是搭一个瓜皮拱,这个活动是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深入理解拱形承重的原理。
说学情: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增加材料厚度和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加物体抗弯曲能力的探究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这氛围下相信进一步探究拱形,学生们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鉴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拱的受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是:拱形承重的秘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
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强。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纸拱的承受能力的活动,了解拱形承重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说教法学法:教学目标能够顺利的大成,需要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课我将采用“探究-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一:自主操作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旧挂历纸和垫圈探究纸拱的承受压力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更好的得到自主发展。
二:合作-研讨法。
科学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而且可以在活动过程提出自己的想法,同伴之间进行互相交流,最终达成共识。
说教学过程:科学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统一,才能使科学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要立足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布局活动和结构,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能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我将出示一张纸:看老师手中的这张纸。
(把它平放着,用手托住纸的两端将纸平放在两手之间,纸塌下去了)它连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这样柔软无力的纸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至少能承受自身重量不塌下去吗?
学生汇报。
(提示不能增加材料。
让学生充分发言,可以检查学生对前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引导学生说到拱形时。
)
师:(做一个拱)做成拱形后它没有塌下去,看来拱形也有科学道理。
你们发现了没有我们的周围中也有
许多的拱形建筑,请看(播放课件图片:赵洲桥、拱门、奥运馆所……) 为什么这么多的建筑都采用了拱形呢?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研究拱形中的学问吗?(板书:拱形的力量)
通过这个环节创设了问题情境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我将会说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吧。
活动一:
教学生做纸拱(把纸先卷一卷再松开,做成一个拱形),放在桌面上观察,说一说拱自身的重量在哪里?特别要注意:这个拱形不能借助其他物体的帮助。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
(在拱下部)
我会说:对,在拱与桌面接触的地方,我们把它叫拱足。
好下面请同学们轻轻地放一个垫圈在纸拱上,来测试纸拱的承受力,仔细观察纸拱有变化吗?
学生会回答:有,“纸拱”向两边伸展。
接下来我提问:哪个部分承受着垫圈的重力?(拱顶)
请大家再在上面加一个垫圈,观察一下是不是有新的变化,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大,你发现它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拱形的足伸展得更大了,最后纸拱就平了。
我将追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纸拱”为什么会向两来伸展开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件演示:垫圈的重量压在了拱上,拱的全部重力传到两个拱足,这个力向下,向两边传去,使拱足在垫板上向外滑动,拱就伸展开了。
活动二:把拱足固定,测试纸拱能承载多大的重量
我会提问:既然我们知道了纸拱受力变形的原因,你有什么办法使纸拱不容易变形,能承受更大压力?
学生可能会回答:用东西(书本)抵住拱足。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下,(对记录表讲解下)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讨论:说说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当拱顶上的垫圈不断增加时,它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还是要塌,向左右偏)纸拱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后,师进行一定的评价
活动三: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我提问:我们怎么做能让纸拱承受更大的压力?你打算怎么做?先将自己的方案写下来,再汇报。
学生汇报。
学生听取别人的意见后对自己的方案可能有修改,让学生改进设想,完善方案。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温馨提示:1、进行实验时,做好数据记录。
2、每个实验,“拱桥”的拱足之间的距离要保持一致。
3、如果纸条被压坏或有明显折痕,应该换上新的纸条。
)对记录表讲解下
②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③学生汇报。
我会说:通过不断改进实验,大家做出来的实验结果跟原来的相比,拱的承受力都大了很多。
仔细观察,你们的方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在拱形的两边放书本,把拱足抵住。
)现在你能还解释一下为什么抵住拱足,就能提高拱的承受力?
④请学生试着解释。
(演示课件说明: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我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从同学们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抵住拱足的物体的多了、重了,拱的承重能力就增强了!那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了,要是我们继续在旁边加书本,拱是不是会一直都这样,承受的物体越来越多呢?(引出极限、“限载”的含义)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不仅了解了拱形承重的秘密,而且培养了大家的自主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搭拱桥
现在我们来进行次比赛,利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积木来搭一个座拱桥,看谁搭得好。
学生分组活动。
两组学生分别在讲台两边桌上搭积木拱。
其他同学观看,助威。
(提示:注意积木的形状,要用物体把拱足处抵住。
)
全体观看积木拱桥,教师往拱上添加钩码。
师:你现在能解释为什么积木拱不会垮了吗?
本环节的活动用自制积木替代瓜皮,这样有利于保持学生桌面的干净整洁。
同时,由于是木质材料所以每座桥的块数可以多些,学生必须相互协作才能更好完成实验。
木质材料方便保存可在以后的教学中反复使用。
四:拓展延伸
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用到拱形的知识呢?
五:板书设计
拱形的力量
拱形承重的秘密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感谢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感谢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