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读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精选14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精选14篇)《大国重器》观后感 1过去的三十年,我国依托三峡机组、大秦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按图加工到自主设计、从单机生产到工程总包的伟大目标。
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
在全球,机器制造每天都在创造着奇迹,机器制造的竞争每时每刻都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博弈。
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连铸连轧成套装备、百万吨乙烯成套设备、海上石油钻井平台、高速动车组等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不仅书写了装备工业的辉煌历史,更为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国重器》用独特的视角和震撼的技术,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的艰辛历程。
展现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记录和传播为振兴中国装备工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及事迹,以及他们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所做的孜孜不倦的探求。
装核心技术是王道。
实现技术突破,才有讨价还价的资格,才能勇敢地对老外说不。
从百万吨乙烯工程到高端数控机床,再到工程机械的全面超越,国际垄断被一一冲破。
后来者居上。
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在实现赶超的`征程中,中国的装备企业默默坚守并勇往直前。
“智”造转型势在必行。
在智能制造引领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向“智造”转型,向“高端”升级,中国企业深谙顺其“自然”。
创新驱动是关键。
在创新驱动的战略下,我们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向装备强国的阵营进发。
制造强国渐行渐近。
随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突破,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着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距离。
《大国重器》紧追为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和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
展示和宣传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成果,将使人们在感受机械加工的神奇造化及中国装备非凡历程的同时,更加提振信心,并矢志为工业转型升级和打造装备强国而不懈努力。
激励当代装备人传承几代人的希冀与梦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再创辉煌。
大国重器读后感
大国重器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大国重器读后感(一)听说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拍了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共六集。
《大国重器》讲述了十八家装备工业企业的成就,以及他们的领导人、技术工人的学习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创造的精神,鼓舞人心,他们的事迹成就值得效仿。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这部系列片,感触很多。
首先,虽然这么多企业获得的这些成就都很值得说道,但除非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员,知道这些企业的国人是非常少的。
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已经上市,对这些企业的宣传,一是在全国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典型,二是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当代的企业转型中实现自主,三是为中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指出方向。
其次,这次宣传的主要还是一些先进装备的制造,宣传的目的性很强。
这些企业都很典型的在一些领域站在了世界一流水平,甚至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这充分的说明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上的极大提升,从一个基本没有重工业基础的制造业弱国,到现在的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基层的技术人员经历了很多,也有了非常多的发展,应该说是基本上完成了进入跨国企业行列的初始积累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再次,这些记录篇针对企业的领导者和技术工人的篇幅很多。
一方面是对他们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更主要的是为中国众多的企业领导和广泛的技术工人树立一个先进典范,告诉他们只要“真的”想要完成一个目标,凭着中国人的能力和智慧,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完成,只是实现的时间的长短不一。
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做人必须要有相当强烈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
最后,这些企业多是打破了某些领域的垄断而获得相当大的成功的。
当今的大企业大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勇气在一个有垄断的领域中创建一番事业,这部纪录片的宣传,不仅宣传了正能量,更是要让人们有一种打破垄断,开创新事业的信念。
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
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通用23篇)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篇1昨天晚上就看见这几个字幕,心想看看,这天回来,在家里坐了一会儿,跟家人谈起我要自费出书的事情,他们都同意了。
于是,我去厂里转了帐,回来跟妈妈谈起明年他们去石狮的事,我跟凯恩玩着。
要离开之际,又看见了大国重器的字幕,于是打开,第一集我没看完,就看第二集,结果吸引了我,逐渐看着,越令我越来越兴奋。
原来,中国是一个勤劳、智慧、踏实这么了不起的民族。
雄峻的山,温情的绿水。
看罢,有很多的感触,还有一些的人的话我想做个笔记录下来。
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些企业在各个行业,尤其是高端行业,高端引领着中国30年的发展道路。
在这之前,我对自己捡玻璃的工作、做qc不以为然,并对朋友羞于启齿,看见他们捡玻璃,经常窥探他们的知识文明和心灵世界。
今天看了这部纪录片,尤其是其中LNG船的研发和制作;机床的智能研发等项目,看了使我惊叹不已、佩服不已;为其中工人的专注工作和敬业精神感触颇深。
前段时间有追星一族,而今天看见这一群勤劳、智慧,朴实无华的工人或工程师、总裁,总会被他们朴实无华的故事深深感动着。
30年,中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200余年的工业技术。
我看到心无旁骛,饭都来不及吃了,在妈妈囔囔下,我吃了一点米饭,喝了一碗汤。
心中还有很多感想要说,而我要提的是,中国高端技术产业的研发和生产产业是必不可少的民生文化;并且,它与美国、西方乃至整个星球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科技创新、市场竞争,及国力、国民智慧、毅力的较量。
这句话其实在一开始要说的,“中华的全体为高端产业奋战在第一线的工人们、技术员、工程师们,您们辛苦了,你们的故事,比衣着华丽的明星们要耀眼、感人得多,你们憨厚的面孔,其实展现着朴实无华的东方面孔的美……辛苦了,让我们一起加油吧!”这个世界,追赶的时间、追赶的是速度,这个世界,不管哪个领域,我们要用勤劳、坚强、勇敢和实力来赢得人们的尊重和钦佩。
大国重器500字观后感(精彩5篇)
大国重器500字观后感(精彩5篇)大国重器观后感篇一《大国重器》一片充分的展现了中国工业体系30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坚历程。
体现了一大批工业人为强国之梦而奋斗的信仰,其中有普通的工人、技术工程师、企业家等等。
《大国重器》的第五集的一开始,在汽车之城底特律,刚刚来到福特安装现场的张志刚,召开的一次工作例会说:“胸前贴着的是济二,但是事实上你们代表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形象。
”这是济南第二机床厂人的信仰,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在维护着中国企业人的尊严,他们用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生价值观组成了自己的信仰,团队的荣誉。
并使得他们的信仰赢得了福特汽车公司全球冲压设备主管鲍尔的高度评价:“这个团队向我证明,他们能安全的作业,并遵守规定,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这是一个企业的信仰,是一个团队的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一个团队的荣誉,更有了并且坚定的一个团队的目标。
有这样一篇寓言故事:虾子、天鹅、螃蟹拉一辆货车,虾子一个劲的往有水的地方蹦达,天鹅一个劲的往天上飞,螃蟹横着使劲,结果可想而知,货车是不会动的。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集体需要一致的目标。
团队意识,很多时候不是问题怎样,而是团队怎么样看待、解决这个问题。
团队中不是每个人都是最强的,他们是通过相互无间的合作达到了完美。
他们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怀。
相互合作能一起发挥每个成员的长处;相互竞争能决定每个成员最佳的岗位;相互包容能促进每个成员关系的密切;相互信任能使每个成员专致自己的工作;相互理解能让每个成员知道团队的重要性;相互关怀能让每个成员溶入团队。
这就是一个团队的信仰!“世上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有完美的团队。
”是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完美的团队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自己的荣誉,有自己的信仰。
只有被信仰才有价值,而且是首先建立在团队自己的信仰、员工信仰然后逐步被社会认同和接受,才是有价值的信仰。
大国重器观后感篇二昨天晚上就看见这几个字幕,心想看看,这天回来,在家里坐了一会儿,跟家人谈起我要自费出书的事情,他们都同意了。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98209
大国重器观后感3篇大国重器>观后感(一)《大国重器》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10余个重点领域、18家行业领军企业。
以独特的视角与震撼的画面,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程与取得的成就,通过人物>故事与装备制造中的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在充分阐释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成就的同时,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全面展现近30年来我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目前各类媒体去工业化倾向严重,全国财经类媒体很多,但用于>房地产、金融、>证券、>投资之类非工业类经济报道太多,而关于工业的报道不仅偏少,且负面居多(如产能过剩、亏损破产、污染严重等)。
这让社会很多人无法体会工业(如装备制造业)对国家、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与工业人的艰辛奉献。
正如《中国工业报》社社长陈卫在《大国重器》开播式上所说的那样,长期以来,以我国工业发展为题材,特别就是展示装备制造业的影视作品少而又少,《大国重器》了却了装备制造人对工业题材影视展现的心愿,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与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国梦'鼓与呼。
长期以来工业被媒体忽视,作为工业人主体的工程师、技术工人群体也自然被媒体所'遗忘'、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各类娱乐明星充斥着电视与媒体,整个社会很难瞧到工程师、技术工人的身影与贡献,其地位也远低于公务员,于就是青年学子逃离工科成风,工程师、技术工人队伍后继乏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纪录片《大国重器》尽管也有政府官员与企业高管的镜头,但该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不仅纪录大国重器研制、生产本身,且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生产一线的工程师与技术工人,通过人物故事与制造细节,真实记录了几十位有名有姓的中国工程师、技术工人在挑战制造极限、攻克技术难关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创造性贡献,真实记录了她们的智慧、生活与梦想,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小到大,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
《大国重器》的观后感 4篇
《大国重器》观后感(一)人类文明从农耕时代走到现代工业社会,每一步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机器、设备和技术的支持。
当我们回首历史,会发现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代表性的重器或技术成果,它们不仅是那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近日,我观看了纪录片《大国重器》,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部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工程机械和高端装备。
它们不仅有着强大的功能和性能,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
在这些重器背后,蕴含着数不尽的汗水和努力。
每一部机械的诞生,都是一个集结了无数科研人员、工程师、工人的团队努力的结晶。
看到这些大国重器,我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不得不说,这些重器不仅仅是技术的体现,更是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的象征。
在过去,我们曾经长时间依赖于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但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技术和品牌,可以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和企业并肩竞争。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民族精神的胜利。
另外,这部纪录片也给我带来了深入的思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历了从落后到赶超,再到领先的跨越式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我们始终坚守自己的目标,不断探索、创新,最终取得了今天的辉煌成就。
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我们民族的宝贵品质。
我不禁想到,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取决于它的经济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和精神。
在《大国重器》中,我看到了我国工人、工程师、科研人员那种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类进步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最后,我想说,《大国重器》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更是一部教育片。
它教给我们,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只有坚持自己的目标,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大国重器中的一颗螺丝钉,只要我们努力、坚持、创新,我们就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
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2024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范文(精选17篇)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
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2024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范文(精选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观后感1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正式开播,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更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正如摄制组负责人刘宝恒说的一样:“拍摄这样一部电视纪录片,是我国几代装备人的梦想,是献给全国人民一次视听盛宴。
”这部电视纪录片历时两年多的时间,摄制组北上南下,深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
该片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主攻高端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业呈现的新突破、新亮点。
在智慧转型专辑片中展现的“开天神推”——中国最大马力推土机 SD90—5.给人印象颇深,让大家看到了厚德坚韧的山推团队精神,看到了推山填海般的巨无霸设备产品,看到了中国工程机械的希望。
“开天神推”SD90—5开创了建国以来自主研发、实现国产装备自主配套的先河,是目前国内最大马力、最高效率、最智能化的推土机。
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公司的技术封锁,形成了我国大马力推土机的整机技术标准及推土机大马力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技术标准。
对国家工程机械行业长远战略规划、优化民族产业结构、实现国产装备的自主配套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国重器》作为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更是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下面是小编向各位推荐的大国重器,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大国重器观后感篇一《大国重器》最近刚在中央2台播完,我是通过网络电视台看完这6集的。
观后感可归纳为4个字:“振奋,自豪。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工业基础很差,经过几十年的追赶,我们国家在许多方面已经赶上发达国家,(当然,没赶上的也不少)。
在这方面,50,60,70,80,90年代的中国人都付出了许多。
中国许多老牌企业:上海汽轮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二机床厂等等,历经风雨,掌握了世界一流技术,终于成为行业巨人。
后来的振华重工,徐工,山推,正泰电器,双良等企业集团也后来居上,成为世界着名的企业集团。
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的工业国家,中国有许多工业产品已经是世界第一,中国已经由弱变大,下一步是由大变强。
看看那些企业负责各个项目的中国人年轻,自信的面孔。
我相信这一天应当在我有生之年可以看到。
作为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的中国人,我们这一代经历了太多的风雨,对旧中国历史的了解,让我们心底有着历史的阴影,忧患意识是每个50年代人都挥之不去的历史烙印。
希望祖国早一天强大,人民富足的愿望是我们这代人一生奋斗的动力。
今天我们这代人都已进入老年,但是看到了我们为之奋斗的国家,终于成为世界名副其实的大国。
我们在前辈的基础上为祖国添砖加瓦,后来者在我们的基础上,建造起工业强国的大厦。
很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挤时间看看《大国重器》,尤其那些热衷于'追星'的年轻人。
在今天的社会里,那些'娱乐至死'的年轻人,保不定也是兢兢业业的从业者。
个性自由和国家责任应当是今天中国人的人生信条。
以强大的国家实力维护世界和平,造福人类是中国必然的大国责任。
从中国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对世界各国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那些盲目信奉欧美治国理论的人,应当从中悟出点东西。
观《大国重器》有感精选10篇
观《大国重器》有感精选10篇篇一《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著述,国之重器是指国玺,国玺就是一个国家的传国宝,由此国之重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社会发展到今天,国家已经不再有国玺传国的概念,但其中国之重器被喻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核心的理念被沿用至今。
一个国家的国之重器,放到今天就是一个国家的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在五百多种主要的工业产品中,有二百二十多种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更有一百多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从某种程度上说,以上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国家的重器,也是我们在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最有力的武器。
而时代发展到现在,武器已经从单一性的开始变成综合性的,也就是除了以上的我们看得到的重器,还有许多其他隐性武器的影响。
在纪录片《大国重器》中,集中采访了许多的技术人员,从他们对行业中遇到的难题的攻坚中来看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
这也向我们表明了,一个国家的重器中离不开人的因素,离不开人才强国战略的帮助。
一位学者曾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提到,一个国家的真正的重器除了我们的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等,更重要的要有人才,有人在支撑在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
这些在背后默默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的人就是当代国之重器,他们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中国今日之发展和腾飞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当前的中国正在积聚着无比强大的发展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向制造“大国重器”的“英雄”们致以崇高敬意,勤勉克己,扎实工作,努力拼搏,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
"《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
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的恢弘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在徐工集团引起了强烈反响。
[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国重器
[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国重器(1) [大国重器]大国重器观后感范本大国重器观后感(一)"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
"《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
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的恢弘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在徐工集团引起了强烈反响。
6天的时间,300分钟的精彩连续,画面、配音、明星产品、技术创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徐工集团连日来最"热门"的话题。
在人才公寓、在职工餐厅、在车间一线,《大国重器》让徐工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国工业的使命。
"我们从一个小摊位到全家族震撼亮相,不仅仅是量的提升,更是核心技术质的超越。
"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技术中心任印美激动地说道。
在徐工研究院,科技研发人员更是集体"抱团"观看,时而安静思考、时而欢呼雀跃。
"《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徐工核心制造的雄厚底蕴,身为徐工人,高兴啊!"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张涵在微博上第一时间晒出了自己的感受。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徐工人的内心。
话语背后,是中国装备制造人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突破。
在技术创新的这片沃土上,徐工一直深耕创造,不遗余力。
大型技术研究中心、核心零部件实验室等。
从当年的蹒跚学步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徐工已将技术创新的基因深植全球,依靠先进的技术创新,国际大佬对徐工的技术垄断被一一冲破。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
"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徐工的"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徐工创造风华正茂!大国重器观后感(二)期待已久的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终于在中央台二频道播出了。
《大国重器》读后感
《大国重器》读后感看推荐影视、记观摩体会(一)观后感:2、《大国重器》:我国第一部宣传装备制造业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共6集,每集为50分钟。
第一集《国家博弈》第二集《国之砝码》第三集《赶超之路》第四集《智慧转型》第五集《创新驱动》第六集《制造强国》。
《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国重器》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部展示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成就的大型纪录片,该片历时两年多摄制,走访北美、中东、亚太等地,精选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机床、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电气装备、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船舶、关键零部件、节能装备等十余个重点领域,深入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
这部记录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通过人物故事和制造细节,鲜活地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也是我国近30年来工业体系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史的缩影。
第一集《国家博弈》讲述中国瓮福集团拿下了沙特政府投资50亿美元的磷肥选矿项目的世界范围招标,湘潭电机厂能够独立自主生产大吨位自卸车后和掌握风力发电机的制造技术后这些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应用,以及振华港机在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取得大发展后打破了之前钻井平台的建造都由西方国家垄断的状况等一系列专题故事。
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国家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是实体经济的竞争,而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
装备制造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所以国家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装备制造业的竞争正体现着国家之间的博弈,而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正在崛起,我国的经济水平也正在飞速发展。
第二集《国之砝码》讲述了西气东输工程中加压站必须的核心设备压缩机组最初的10年全部依赖进口,而我国举一国之力来研发关系到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关键设备,打破了核心设备压缩机组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
观看大国重器心得体会
观看大国重器心得体会观看大国重器心得体会1《大国重器》一片充分的展现了中国工业体系30年来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坚历程。
体现了一大批工业人为强国之梦而奋斗的信仰,其中有普通的工人、技术工程师、企业家等等。
《大国重器》的第五集的一开始,在汽车之城底特律,刚刚来到福特安装现场的张志刚,召开的一次工作例会说:"胸前贴着的是济二,但是事实上你们代表的是我们中国人的形象。
"这是济南第二机床厂人的信仰,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在维护着中国企业人的尊严,他们用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生价值观组成了自己的信仰——团队的荣誉。
并使得他们的信仰赢得了福特汽车公司全球冲压设备主管鲍尔的高度评价:"这个团队向我证明,他们能安全的作业,并遵守规定,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这是一个企业的信仰,是一个团队的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一个团队的荣誉,更有了并且坚定的一个团队的目标。
有这样一篇寓言故事:虾子、天鹅、螃蟹拉一辆货车,虾子一个劲的'往有水的地方蹦达,天鹅一个劲的往天上飞,螃蟹横着使劲,结果可想而知——货车是不会动的。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集体需要一致的目标。
团队意识——很多时候不是问题怎样,而是团队怎么样看待、解决这个问题。
团队中不是每个人都是最强的,他们是通过相互无间的合作达到了完美。
他们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关怀。
相互合作能一起发挥每个成员的长处;相互竞争能决定每个成员最佳的岗位;相互包容能促进每个成员关系的密切;相互信任能使每个成员专致自己的工作;相互理解能让每个成员知道团队的重要性;相互关怀能让每个成员溶入团队。
这就是一个团队的信仰!"世上没有完美的个人,但是有完美的团队。
"是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完美的团队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有自己的荣誉,有自己的信仰。
只有被信仰才有价值,而且是首先建立在团队自己的信仰、员工信仰然后逐步被社会认同和接受,才是有价值的信仰。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国重器观后感1历史的车轮碾压出岁月的痕迹,见证着中国制造业艰辛的发展历程。
30年前国务院颁布《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那时的中国,贫穷而落后,不过他们知道一个国家要想不受制于人,有些东西必须自己制造,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那时的中国有一句口号“自力更生”,他们宁可饿着肚子也要打下中国的基础。
在《国之砝码》中,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个普通的焊接工人杨建华,他用智慧的双手,丰富的经验,坚持不懈的摸索,制造出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外壳,他用一名普通工人的创新与汗水打破了外国产品多年的垄断,制造的大型压缩机超过800台,为国家节省6亿多美元的进口投入,这是一个多么不容易的创新啊。
当看到中国徐州徐工集团时,我的内心充满着自豪,因为我是一名徐工人。
还记得徐工集团第一次参加宝马展时,当时的国外制造业已非常发达,而中国还是以进口国外产品为主,当中国工程师看到德国先进产品时,问他们:“我们可不可以拍张照片?”而他们的回答是你们可以全程录下来,但又悄悄的说反正你们永远也做不到。
这是多么的嘲笑与讽刺,而正是这句话激励着中国工程师10年。
往前走海阔天空,他们用辛勤与汗水铸就了10年后工程机械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xx年宝马展中夺下最大订单,展现了徐工产品卓越的品质,令德国专家对中国产品的态度有了戏剧性的变化。
大国重器观后感2在公司组织观看《大国重器》我已经是第3次观看,对这部影片的导演我还是比较赞。
这影片中能突出现代社会企业的紧迫感,心酸,努力,创新,追赶,领先等情节。
从第一集国家博弈到第六集制造强国。
对我的感触很大,能在表面看出一个国家由落后走向强盛的波线。
在另一方面影片表面上我们对那些企业感慨不易。
但是我们还可以在另一方面看出,中国还有点自己的东西外,更多的是紧迫感。
如果这个影片能拍到50集,那中国才算真正强大起来。
我们这些是世界领先的企业,其依赖核心还是国外,大部分依然是粗活。
中国也许军事航空方面有些技术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能够大规模相对廉价的生产,大型舰船发动机的生产,客机发动机生产,战斗机的发动机的生产,高性能汽车发动机的生产以及各种尖端科技的研究和普及能力等等。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及个人心得感悟5篇
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及个人心得感悟5篇观看《大国重器》观后感及个人心得感悟5篇【一】《大国重器》是我国第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记录我国装备制造业振兴发展历程,其中涉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18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国家博弈》、《国之砝码》、《赶超之路》、《智慧转型》、《创新驱动》、《制造强国》系列专题故事。
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以全景式、史诗式、政论式的磅礴气势,用感人的讲故事手法,展现和讴歌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家队方阵”,反映中国装备制造业艰难发展的曲折道路,以及振兴与崛起于当代的辉煌历程。
装备制造业对繁荣经济和实现“民富国强”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员工,我深深为国家装备制造业能有这如此的发展腾飞而感到自豪。
我们的企业虽然没有片中企业那样屹立于世界装备制造业之林的实力,但我们企业的员工却有着和片中企业员工一样兢兢业业的奋斗精神。
截取片中的几个镜头,在我们的企业当中都能找到其中的缩影。
1、焊品如人品的严谨工作态度。
讲到铝合金焊接时,女焊接教练说:“严谨的工作态度或许比技能更为重要。
”我们企业制造厂的女焊工也不乏佼佼者。
禹立霞是金结公司制造厂唯一的一位女班长,她务实进取,技术精湛,以出色的工作能力赢得厂领导和周围员工的认可和称赞。
禹丽霞现在是“钟秉锐电焊班”班长,她初当班长之际有着很大的压力,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双丝自动焊的焊接方法,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技术要领,为以后顺利的工程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带领班组人员通过制作一些辅助胎具对埋弧自动焊进行改造,使其代替CO2气保焊焊接钢管的对接纵缝和环缝焊接,保证了焊接质量和制作精度,提高了管结构的整体制作质量。
禹丽霞连续四年荣获“x市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
大国重器观后感
大国重器观后感大国重器观后感6篇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国重器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国重器观后感1《大国重器》记录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
该片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真实记录了他们的智慧、生活和梦想,讲述了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
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然而依然面临中小企业没饭吃;劳动力成本逐渐增高竞争优势减小等现实问题。
不过无论如何,作为一部略显特殊的纪录片,《大国重器》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去关注默默支撑着我们的工业制造业。
片中为我们介绍的杨建华,是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个普通的焊接工人,自己琢磨着学会了小提琴,但就是这双按动琴弦的手,当年制造出了百万吨乙烯压缩机的外壳,现在大型压缩机的外壳焊接中,普遍采用的分体焊接制造技术,这套工艺是杨建华靠自己的经验,在工作中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不得不令人佩服!还有来自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印建安,在一次全厂大会上,把一封来自云南云峰化工厂的信念了一遍又一遍。
信里,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女工,诉说了她在使用硝酸机组时的困惑,由于机器性能的不稳定,让她随时都担心自己的机组出现故障。
这封信震动了所有员工,他们把云南的`这套机组拉回了西安,并捐款130万元,为这家化工厂更换了最新型的设备。
《大国重器》反映了这样一批有信念、有坚守、默默奉献的中国工业人。
这些工业人中,有雄心勃勃向高端领域进军的企业家,有数控机床研发中屡败屡战的工程师,有动车制造中精益求精的女焊工师傅,更有无数个车间里那些最普通最寻常的一线工人。
这样一些人,如果不是《大国重器》的播出,可能根本不会被一般公众所知晓。
然而,正是有了他们的热情、理想、信念、汗水、青春和付出,这个国家的产业才有了脊梁,这个国家的梦想才有了最坚强的依托!打造大国重器需要知识和技术,同样需要信念和风骨。
(读后感)大国重器读后感
大国重器读后感大国重器读后感(一)听说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拍了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共六集。
《大国重器》讲述了十八家装备工业企业的成就,以及他们的领导人、技术工人的学习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创造的精神,鼓舞人心,他们的事迹成就值得效仿。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这部系列片,感触很多。
首先,虽然这么多企业获得的这些成就都很值得说道,但除非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员,知道这些企业的国人是非常少的。
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已经上市,对这些企业的宣传,一是在全国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典型,二是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当代的企业转型中实现自主,三是为中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指出方向。
其次,这次宣传的主要还是一些先进装备的制造,宣传的目的性很强。
这些企业都很典型的在一些领域站在了世界一流水平,甚至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这充分的说明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上的极大提升,从一个基本没有重工业基础的制造业弱国,到现在的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基层的技术人员经历了很多,也有了非常多的发展,应该说是基本上完成了进入跨国企业行列的初始积累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再次,这些记录篇针对企业的领导者和技术工人的篇幅很多。
一方面是对他们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更主要的是为中国众多的企业领导和广泛的技术工人树立一个先进典范,告诉他们只要真的想要完成一个目标,凭着中国人的能力和智慧,这个目标一定能够完成,只是实现的时间的长短不一。
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做人必须要有相当强烈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
最后,这些企业多是打破了某些领域的垄断而获得相当大的成功的。
当今的大企业大多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勇气在一个有垄断的领域中创建一番事业,这部纪录片的宣传,不仅宣传了正能量,更是要让人们有一种打破垄断,开创新事业的信念。
大国重器读后感
大国重器读后感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 第 1 页 共 1 页 大国重器读后感
大国重器读后感(一)
听说为纪念国务院《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颁布30周年,拍了一部大型高清工业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宣传中国装备工业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共六集。
《大国重器》讲述了十八家装备工业企业的成就,以及他们的领导人、技术工人的学习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创造的精神,鼓舞人心,他们的事迹成就值得效仿。
花了几天时间看完这部系列片,感触很多。
首先,虽然这么多企业获得的这些成就都很值得说道,但除非是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员,知道这些企业的国人是非常少的。
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基本上都已经上市,对这些企业的宣传,一是在全国树立一个可以学习的典型,二是鼓励更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在当代的企业转型中实现自主,三是为中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指出方向。
其次,这次宣传的主要还是一些先进装备的制造,宣传的目的性很强。
这些企业都很典型的在一些领域站在了世界一流水平,甚至是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这充分的说明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制造业水平上的极大提升,从一个基本没有重工业基础的制造业弱国,到现在的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和基层的技术人员经历了很多,也有了非常多的发展,应该说是基本上完成了进入跨国企业行列的初始积累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
再次,这些记录篇针对企业的领导者和技术工人的篇幅很多。
一方面是对他们在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中做出的贡献,更主要的是为中国众多的企业领导和广泛的技术工人树立一个先进典范,告诉他们只要;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国重器》读后感
看完《大国重器》之后,有很多的感慨。
他不仅讲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历史,而且展望了未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前景与出路。
它将镜头对准了普通的产业工人和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中的关键人物,阐释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再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展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制造的未来前景。
在最近两会期间,也有很多专家问诊了我国的制造业。
其中厉以宁认为我们应该制造个性化产品,提供人情化服务。
故此,他对我国所有制造业提出了这样的寄语,他希望“中国企业家们都制造出个性化产品,提供人情化服务,做到把品牌打到国外,把顾客留在国内,把生意做得更大,创造更多的价值。
”
为什么他会强调个性化和人情化呢?为什么我们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在当今的大环境下,我们又如何发展呢?
在之前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的选修课上,刘超杰老师提到了亚洲人与欧洲人的根本名族性格,我感觉这很能解释中国当前行业的现状。
为什么?因为我国民族性格中的不妥协性,所以很多时候难以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
这样一个行业就很难形成共识,统一战线,共同对抗国外资本的入侵。
在我大专的时候,我们班里的一个同学所供职的一家做汽车保险行业的公司,他的老板就特别想统一汽车公估定损的条条框框,虽然他是北京最早做这一方面的,但其他公司完全没有合作的意思,为什么?
再举一个例子,格力的董事长董明珠,她对行业的做法就暴漏了中国一直存在的问题。
价格清场,对!因为难以结束行业内的各自为战。
所以,她使用了最原始、最直接、也最伤元气的价格战。
不可否认,这样的做法的确可以清理掉一大批不合格,甚至是以销售低假伪劣产品为主的不良企业和商家。
但结果因往往一家独大,缺乏危机意识,而被国外的企业以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入足。
究其原因,就是国内缺乏竞争的氛围。
回顾之前手机行业,在当时功能机大行其道的情况下,我国的企业,例如波导、金立、熊猫、长虹、爱国者等均是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成本的控制与利润的压缩,带来的只有研发创新的不足。
后果可想而知,那个年代由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
之后的智能机竞争,大家也看见了,市场的份额虽然由我国的小米,华为、美国的苹果、韩国的三星几家独大。
相信大家也知道,华为刚成立时在研发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小米成本控制模式,这些都致使他们可以跻身一线。
但我希望大家可以看到,在下游国产手机的价格战还在进行,高端市场上在对高
通、康宁等企业的依赖上也显示了我国创新的不足与高端产品竞争力的缺失。
虽然海思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显然还不够彻底。
在《大国重器》中,提到了我国在大型机械上的创新,这不仅仅是加工手段的进步,也是设计思路的创新。
更反映出我国的出路在高精尖的领域,而不再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成本,吸引国外企业的投资。
这也标志着我国正处在一个转型期,而我们这一代必将推动其更快发展。
中国制造2015做出推测:中国有望在2025年进入世界制造业第二方阵当中,2035年将提升至第二方阵前列,到2045年则将跨入包括美、德、日等国的第一方阵,至此将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那么,日本,美国现在在做什么呢?我们不止一次的看见日本企业的收缩,不管是索尼、日立、还是松下,这些曾经的豪强企业,都开始渐渐专注于一个领域。
而美国制造业的回归,也渐渐抛开了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发展?
《大国重器》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技术是不能买卖的。
”所以未来是一个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有话语权的年代。
中国装备制造业昔日所仰仗的“人口红利”正逐步丧失,中低端产品加工制造产业重心加速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转移,西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引发高端制造企业“回流”风潮,我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面临挑战。
此外,发达制造国家利用优势抢占全球市场和中国中高端市场,新兴经济体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世界各国抢占国际分工制高点的竞争更趋激烈,这是我们的大形势。
但在当前以中联、三一、徐工、潍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掀起海外并购热潮中,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品技术市场品牌同样得以全面升级。
但从整体上看,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的装备制造业,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
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也必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奋斗的目标。
所以从《大国重器》中,我们不仅应该读出民族的自豪感,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扭转这些劣势,就是我们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职业规划的重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