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可用性集群必须将两台服务器放在一起的说明
高可用集群 三节点原理
高可用集群三节点原理高可用集群是一种分布式计算系统,它通过将多个节点(一般为三个节点)连接在一起,以实现数据的冗余备份和资源的共享,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下面将介绍三节点高可用集群的工作原理。
在三节点高可用集群中,每个节点都是一台独立的服务器,具备相同的硬件和软件配置。
这三个节点通过高速网络互连,并通过软件共享存储来实现数据的同步和共享。
集群中的节点可以分为两个角色:主节点(Primary)和备节点(Secondary)。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主节点负责处理客户端请求,并将数据同步至备节点。
同时,备节点以热备份的形式,实时复制主节点的数据和状态。
这样,在主节点发生故障或不可用时,备节点可以立即接管并继续提供服务,实现故障的无缝切换。
为了确保高可用性和数据一致性,集群采用了心跳机制和共享存储的方式。
心跳机制用于监控节点的状态,每个节点定期发送心跳信号以及当前节点的状态信息给其余节点。
如果主节点的心跳信号长时间未接收到,备节点可以判断主节点已经失效,并将自己切换为主节点运行。
共享存储用于存储集群的数据,主节点和备节点通过共享存储来实现数据的同步,确保数据在节点之间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除了故障切换外,三节点高可用集群还可以进行软件和硬件的维护操作,如升级、扩容、修复等,而不会中断用户的访问。
这是因为在进行维护操作时,可以通过将一个节点切换到维护模式,并将其任务和数据迁移到其他节点上,再进行相应的操作。
维护完成后,将节点切换回正常模式,实现集群的无缝恢复。
综上所述,三节点高可用集群通过节点之间的数据同步和故障切换,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
它可以保证在主节点故障或维护时,集群可以继续正常提供服务,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何设置高可用数据库服务器
如何设置高可用数据库服务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大量数据的产生和存储,因此数据库服务器的高可用性显得尤为重要。
高可用数据库服务器可以确保数据库系统在面对硬件故障或网络中断等意外情况时仍能提供持续可靠的服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设置和策略,帮助您搭建高可用的数据库服务器。
一、数据库服务器的冗余设置为了确保数据库系统的高可用性,首先需要进行服务器的冗余设置。
这意味着至少需要两台数据库服务器来提供冗余服务。
一台服务器作为主服务器,负责处理所有的读写请求,而另外一台服务器则作为备用服务器,监控主服务器的状态,并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接管其职责。
为了实现这一设置,您可以考虑使用数据库复制技术。
数据库复制可以将主服务器上的数据同步到备用服务器上,确保备用服务器上的数据与主服务器上的数据保持一致。
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备用服务器可以立即切换为主服务器,继续提供服务。
二、实现高可用的网络架构除了服务器的冗余设置,高可用的数据库服务器还需要支持高可用的网络架构。
为了确保网络的可靠性,您可以考虑使用双机房部署。
将主服务器和备用服务器分别部署在不同的机房,通过跨机房的网络连接实现数据的同步和故障切换。
这样即使一台机房发生故障,另一台机房仍然可以继续提供服务。
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虚拟IP地址(VIP)技术来实现故障切换。
虚拟IP地址可以自动漂移到备用服务器上,确保在主服务器故障时,备用服务器可以立即接管主服务器的职责。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数据库服务的无缝切换,减少业务中断的时间。
三、监控和故障转移要确保高可用数据库服务器的可靠性,监控和故障转移是必不可少的。
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主服务器和备用服务器的状态,一旦发现主服务器出现故障,可以立即触发故障切换。
在故障发生时,需要及时进行故障转移,确保备用服务器可以立即接管主服务器的职责。
可以通过一些自动化的脚本或工具来实现故障转移的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的时间和成本。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还需要设置定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
双机热备高可用解决方案
双机热备高可用解决方案双机热备高可用解决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服务器高可用性方案,通过将两台服务器配置为主备关系,主服务器负责正常的应用服务处理,备服务器则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准备接管主服务器的工作,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双机热备高可用解决方案的构建过程,包括网络配置、数据同步、故障检测和切换机制:1.网络配置:将两台服务器连接到同一个局域网中,并配置相应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确保彼此可以相互通信,建立心跳通道用于主备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2.数据同步:在双机热备方案中,主服务器会不断处理应用请求并生成数据,备服务器需要及时同步主服务器的数据以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这可以通过异步数据同步、基于共享存储的数据复制或者数据库复制等方式实现。
3.故障检测:为了及时检测主服务器的状态,可以使用心跳检测机制。
主服务器会周期性地向备服务器发送心跳信号,如果备服务器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主服务器的心跳信号,就会判断主服务器发生了故障。
4.切换机制:当备服务器检测到主服务器故障后,会通过切换机制将自己转为主服务器继续处理应用请求,以确保系统的可用性。
切换机制可以通过改变DNS解析、负载均衡器配置或者通过共享存储等方式实现。
5.故障恢复:一旦主服务器恢复正常,可以通过自动或者手动的方式将主服务器重新接管应用服务,备服务器恢复备用状态。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1.冗余配置: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备服务器来提高系统的冗余度,从而进一步减少系统故障的影响。
2.负载均衡:通过引入负载均衡器来分发应用请求,可以将请求在主备服务器之间平衡分配,减轻服务器的负载。
3.监控和报警:设置监控系统来实时监测服务器的状态,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
总结起来,双机热备高可用解决方案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应用服务器高可用性方案,通过主备服务器的配置、网络设置、数据同步、故障检测和切换机制等措施,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保证应用服务的连续性和用户体验。
服务器部署策略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
服务器部署策略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服务器部署策略: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时代,服务器的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是建立稳定和可靠的网络服务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探讨服务器部署策略中实现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的方法。
一、高可用性的实现方法高可用性是指服务器在面对硬件故障、网络瓶颈或其他异常情况时,依然能够提供持续、无中断的服务。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高可用性实现方法:1. 服务器冗余备份:通过使用冗余服务器,将网络服务和应用程序部署在多个服务器上,当其中一个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他服务器能够接管工作。
常用的冗余备份方法包括主-从服务器、主-主服务器和N+1等。
2. 硬件负载均衡:通过使用硬件设备例如负载均衡器,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这样即使其中一个服务器发生故障,其他服务器也能够平衡负载并提供服务。
3. 软件负载均衡:类似于硬件负载均衡的概念,但使用软件实现。
软件负载均衡可以部署在服务器集群内部,通过特定的算法将请求分发给提供相同服务的多个服务器。
4. 心跳监测:通过不断监测服务器的状态和可用性,例如网络连接、CPU负载和存储空间等,实时检测服务器的可用性,并在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
二、负载均衡的实现方法负载均衡是指将来自用户的请求在多个服务器之间平均分配,以达到均衡负载的目的,确保服务器处理请求的高效性和可扩展性。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负载均衡实现方法:1. DNS负载均衡:通过在域名系统(DNS)配置中为相同域名设置多个IP地址,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然而,DNS负载均衡无法解决服务器故障带来的问题。
2. 硬件负载均衡:使用专用的负载均衡硬件设备,例如负载均衡器,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实现负载均衡。
硬件负载均衡器可以根据不同算法进行任务分配,例如轮询、权重和最少连接。
3. 软件负载均衡:类似于硬件负载均衡,但使用软件实现。
软件负载均衡器可以针对特定需求进行定制,灵活性更高。
高可用性与分布式数据库考试
高可用性与分布式数据库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在数据库系统中,什么是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A. 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持续提供服务的能力。
B. 数据库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系统的能力。
C. 数据库系统通过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安全的能力。
D. 数据库系统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分散请求压力的能力。
2. 分布式数据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数据库,它将数据分布在多个地理位置的服务器上。
这种设计旨在解决哪种问题?A. 提高数据访问速度B. 减少网络延迟C. 提高系统容错性和可用性D. 降低存储成本3. 什么是主从复制(Master-Slave Replication)?A.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中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作为主服务器,另一个作为从服务器。
B.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中一个数据库服务器作为主服务器,所有其他服务器作为从服务器。
C.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中多个数据库服务器同时作为主服务器。
D.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其中所有数据库服务器都同步相同的数据。
4. 什么是数据库分片(Database Sharding)?A. 一种将大型数据库分割成较小、更易于管理的部分的技术。
B. 一种备份和恢复技术,用于保护数据免受硬件故障的影响。
C. 一种数据压缩技术,用于减少数据库的大小。
D. 一种查询优化技术,用于提高数据库查询的性能。
5. 什么是数据库集群(Database Cluster)?A. 一组相互协作的数据库服务器,它们共同提供数据服务。
B. 一组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它们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
C. 一组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网络连接。
D. 一组相互协作的数据库服务器,但它们不共享数据。
6. 什么是数据库中间件(Database Middleware)?A. 一种软件,用于在数据库和应用之间提供接口。
B. 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额外的功能,如事务处理、安全性等。
高可用设计方案
高可用设计方案高可用性是指系统在正常运行时,能够持续提供服务,即使遭受一些故障也能够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下面介绍一个高可用设计方案。
一、容错与冗余设计:1.硬件冗余:采用双机热备份技术(Active-Standby),将两台服务器连接在同一网络上,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备份服务器能够实时接收并处理请求。
2.数据冗余:采用主从复制技术,将数据存储在多个服务器上,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备份服务器能够接替主服务器继续提供服务。
3.多点连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部署服务器,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将流量分散到不同服务器上,当某一地点的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其他地点的服务器能够接替继续提供服务。
二、监控与告警系统:1.实时监控:设置监控系统对服务器、网络、数据库等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故障。
2.告警与通知:当系统出现故障时,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出警报,并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以便及时处理故障。
三、自动化运维:1.自动故障转移:通过自动化脚本或软件工具,实现故障转移,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将请求转移到备份服务器上,从而不影响正常运行。
2.自动扩展与收缩:根据系统负载情况,通过自动化工具监测,实现系统的弹性伸缩,当系统负载过高时,自动添加服务器来提供更多资源;当系统负载过低时,自动释放多余的资源,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四、灾备与备份策略:1.灾备环境:在不同地理位置部署服务器,建立灾备环境,将数据实时备份至灾备服务器上。
当主服务器发生严重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至灾备服务器,从而保障系统的可用性。
2.定期备份: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备份数据存储在独立的存储介质上,以防止数据丢失。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高可用设计方案,具体方案应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系统规模来设计。
软件开发知识:利用集群技术构建高可用性的系统
软件开发知识:利用集群技术构建高可用性的系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都在构建自己的高可用性系统,以保证业务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集群技术,通过多台服务器的联合工作,实现高可用性的系统构建。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阐述集群技术构建高可用性系统的要点和步骤。
首先,介绍集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其次,探讨如何利用集群实现系统的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同时介绍相关的软件和工具。
第三,详细解释如何选用适合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结构来搭建集群系统。
最后,对常见的集群系统故障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方法。
一、集群技术概述集群技术是一种将多台计算机联合起来构成一个高性能、高可用性、高扩展性的计算机系统的技术。
集群系统通常由多个相互独立的服务器节点组成,节点之间通过特定的网络通信协议进行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在集群系统中,任何一个计算机节点都可以以工作节点的身份进入到整个集群体系中,从而实现任务的分配和执行。
而整个集群系统也可以通过编程、配置等方式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转移,从而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二、集群技术实现高可用性系统的原理和步骤2.1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集群技术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在一个系统或服务中,用户的请求往往是随机分布的,不同请求的负载也会有所差异。
而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可以将不同请求分配到不同计算机节点中进行处理,从而实现系统的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可以分为硬件负载均衡和软件负载均衡两种类型。
硬件负载均衡一般采用专用网络交换机或路由器来实现,比如F5、NetScaler等;而软件负载均衡通常采用虚拟网络设备或软件来实现,比如Nginx、HAProxy等。
2.2故障转移故障转移指在集群系统中,如果某个节点出现了故障,如何及时将请求转发到其他节点,以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故障转移也可以分为硬件故障转移和软件故障转移两种类型。
硬件故障转移一般采用专用的硬件设备或热插拔设备来实现,比如磁盘阵列设备或高可用性存储系统。
Linux平台Apache高可用双机集群Tomcat负载均衡集群配置手册
Linux平台Apache双机高可用集群+ Tomcat负载均衡集群配置手册在这个配置手册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清单如下:操作系统: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4 U4 64bit(安装时最好选择完全安装)软件:jdk-1_5_0_15-linux-amd64.binTomcat5.5.26httpd-2.0.63.tar.gzjakarta-tomcat-connectors-jk2-src-current.tar.gzipvsadm-1.24.tar.gzlibnet.tar.gzheartbeat-2.1.3-3.el4.centos.x86_64.rpmheartbeat-pils-2.1.3-3.el4.centos.x86_64.rpmheartbeat-stonith-2.1.3-3.el4.centos.x86_64.rpm因为是linux操作系统,所以在安装软件时请使用对应自己操作系统内核的软件,这是整个集群成功的第一步。
本配置手册中的软件都是对应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4 U4 64bit 这个版本的软件。
jdk-1_5_0_15-linux-amd64.binJAVA环境包使用的是64位1.5版Tomcat版本为公司指定的5.5版本Apache为2.0.63版jakarta-tomcat-connectors-jk2-src-current.tar.gz是连接Apache和Tomcat的连接插件,具体可以去Tomcat网站上查找下载ipvsadm-1.24.tar.gzlibnet.tar.gz这两个是用于2台Apache服务器虚拟一个IP地址使用heartbeat-2.1.3-3.el4.centos.x86_64.rpmheartbeat-pils-2.1.3-3.el4.centos.x86_64.rpmheartbeat-stonith-2.1.3-3.el4.centos.x86_64.rpm这3个软件是用于2台Apache服务器之间的心跳检测结构图Apache1以以以以以Tomcat1Tomcat2Apache22台Tomcat服务器使用Tomcat软件可以自己做集群,2台Apache服务器需要其他的软件实现虚拟服务器功能,工作站访问虚拟IP地址访问2台Apache服务器,再通过Apache服务器访问Tomcat服务器第3 页总13 页1.安装JAVA环境包1)输入命令:./ jdk-1_5_0_15-linux-amd64.bin执行完毕后,会在当前目录下生成一个JDK-1.5.0_15的文件夹2)在 /usr/local/下新建一个名字为JAVA文件夹,将个JDK-1.5.0_15的文件夹拷入到该文件夹下3)设置环境变量。
高可用性方案
高可用性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计算机系统的高可用性要求越来越高。
高可用性方案是指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配置硬件和软件的方式,以达到减少系统故障或服务中断时间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可用性方案。
一、冗余备份冗余备份是一种常见的高可用性方案,通过将系统组件复制多份,并将其配置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以防止个别组件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的中断。
常见的冗余备份方案包括主备份和集群。
主备份是指将系统的主要组件和数据复制到备份设备上,在主设备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份设备上继续提供服务。
这种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系统中断时间,并且实现快速自动切换。
集群是指将多台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在集群内实现资源共享和故障转移。
当集群中的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他服务器可以接管其任务,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
集群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二、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一种通过分发系统的负载来实现高可用性的方案。
负载均衡可以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以避免单个服务器过载。
常见的负载均衡方案包括DNS负载均衡和硬件负载均衡。
DNS负载均衡是指通过DNS服务器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当用户访问一个域名时,DNS服务器会根据一定的策略将用户的请求转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这种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硬件负载均衡是一种通过使用专门的硬件设备来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案。
这种方案可以有效地分发系统的负载,并且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特点。
三、容灾备份容灾备份是一种通过配置备份系统来实现高可用性的方案。
容灾备份可以将主要系统的备份数据和配置文件存储在其他位置,以防止主要系统发生故障时数据的丢失。
常见的容灾备份方案包括远程备份和异地备份。
远程备份是指将数据和配置文件复制到远程的备份系统上。
当主要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从备份系统恢复数据,并继续提供服务。
这种方案可以减少数据的损失,并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系统。
异地备份是指将备份系统部署在与主要系统不同的地理位置。
oracle ha 高可用性指南
Oracle 11g高可用性指南数据库吧Oracle 11g 高可用性指南“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通常来描述一个系统经过专门的设计,从而减少停工时间,而保持其服务的高度可用性。
在本次技术手册中,我们将为您介绍Oracle 11g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功能,其中包括了真正应用集群(RAC)、自动存储管理(ASM)以及数据卫士等。
通过阅读本次技术手册,相信您对高可用性的定义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在进行高可用环境构建时也会有所帮助。
什么是“高可用性”高可用性和减少计划内(甚至是计划外)停机时间是数据库系统的目标,在需要24*7无障碍运行的环境中尤其如此。
让数据库停机进行维护或者甚至是硬件问题导致的停机都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些故障可以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定义高可用性真正应用集群(RAC)Oracle的真正应用集群(RAC)提供了一个高可用、高可扩展的数据库环境。
如果在集群中的一个服务器崩溃了,数据库实例仍然可以再集群的其他服务器或节点上运行。
理解真正应用集群(RAC)Oracle 高可用性:安装RAC Oracle 高可用性:测试RAC自动存储管理(ASM)正如在真正应用集群RAC环境中提到的那样,自动存储管理(ASM)对Oracle数据库文件既做文件管理,也做磁盘管理。
自动存储管理是高可用数据库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对处理性能问题和管理Oracle文件也非常重要。
什么是自动存储管理(ASM)创建自动存储管理磁盘组如何使用ASMCMD和ASMLIB管理ASM实例数据卫士(Data Guard)数据卫士管理器提供了一种很实用的方式来管理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
它支持你手工执行故障切换,设置自动故障切换,把从服务器设置为快照模式。
快照模式实际上把数据库设置成了读写模式,以便可以针对当前生产数据集进行测试。
Oracle 高可用性:理解数据卫士解释数据卫士保护模式创建Oracle物理备用服务器所有的数据库,不管是物理的还是逻辑的,都必须首先被创建物理备用数据库。
双机热备高可用解决方案
双机热备高可用解决方案双机热备高可用解决方案是指在应用系统架构中,通过将两台服务器配置为主备的形式,实现在主服务器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从而保证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双机热备高可用解决方案的原理、特点以及实施步骤。
一、双机热备高可用解决方案的原理1.主备切换机制:主服务器和备用服务器通过心跳检测机制进行通信,一般采用网络心跳方式实现,主服务器定期发送心跳包到备用服务器,备用服务器检测到主服务器心跳包后回复心跳包确认信号。
当备用服务器连续若干次未收到主服务器心跳包时,备用服务器会判断主服务器已失效,触发主备切换操作。
主备切换操作包括备用服务器接管主服务器的IP地址、关闭主服务器上的应用服务、启动备用服务器上的应用服务等步骤。
2.数据同步机制:为了保证主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一致性,需要实现数据同步机制。
主备服务器之间可以采用数据库复制、文件同步、镜像技术等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当主服务器上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备用服务器会自动同步这些变化,以保证备用服务器上的数据与主服务器上的数据保持一致。
二、双机热备高可用解决方案的特点1.高可用性:通过主备切换机制,当主服务器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到备用服务器,保证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2.数据一致性:通过数据同步机制,主备服务器之间的数据可以做到实时同步,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3.快速恢复:主备切换操作可以在几秒到几分钟内完成,可以实现系统的快速恢复,减少了系统停机时间。
4.无需人工干预:主备切换操作可以自动触发,无需人工干预,减少了人为错误的发生。
5.资源共享:主备服务器之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备用服务器可以使用主服务器上的资源,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
三、双机热备高可用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1.硬件准备:需要准备两台具备相同硬件配置的服务器,包括CPU、内存、硬盘等。
同时,需要准备网络设备,确保主备服务器之间可以进行通信。
2.软件安装:在主备服务器上安装相同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Linux开源集群架构之keepalived应用详解
第03章集群利器Keepalived本章主要了解开源高可用负载均衡集群利器Keepalived,掌握Keepalived的安装,运用Keepalived配置高可用集群,并能够实现Keepalived与负均衡集群LVS的完美组合。
一、Keepalived概述1、什么是Keepalived?keepalived是一个类似于layer3, 4 & 5交换机制的软件,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第3层、第4层和第5层交换。
Keepalived的作用是检测web服务器的状态,如果有一台web服务器死机,或工作出现故障,Keepalived将检测到,并将有故障的web服务器从系统中剔除,当web服务器工作正常后Keepalived自动将web服务器加入到服务器群中,这些工作全部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干涉,需要人工做的只是修复故障的web服务器2、keepalived理论工作原理Layer3,4&5工作在IP/TCP协议栈的IP层,TCP层,及应用层,原理分别如下:Layer3:Keepalived使用Layer3的方式工作式时,Keepalived会定期向服务器群中的服务器发送一个ICMP的数据包(既我们平时用的Ping程序),如果发现某台服务的IP地址没有激活,Keepalived便报告这台服务器失效,并将它从服务器群中剔除,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是某台服务器被非法关机。
Layer3的方式是以服务器的IP地址是否有效作为服务器工作正常与否的标准。
Layer4:主要以TCP端口的状态来决定服务器工作正常与否。
如web server的服务端口一般是80,如果Keepalived检测到80端口没有启动,则Keepalived将把这台服务器从服务器群中删除。
Layer5:Layer5就是工作在具体的应用层了,比Layer3,Layer4要复杂一点,在网络上占用的带宽也要大一些。
Keepalived将根据用户的设定检查服务器程序的运行是否正常,如果与用户的设定不相符,则Keepalived将把服务器从服务器群中剔除。
数据保护与容灾备份常识
数据保护与容灾备份常识一、数据保护在云与大数据时代,海量增长的数据容量,给数据的存储和保护带来新的挑战,从传统熟悉的IT架构到以云架构、虚拟化、超融合为代表的技术升级迭代,使得数据保护的技术手段也要加速。
1、数据保护的重要性数据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关键数据的丢失可能会给企业致命一击。
比如在911事件中,Bank NewYork在数月后因数据的丢失被迫破产清盘。
为什么后果如此严重?因为数据是计算机系统存在的原因和基础,数据往往是不可再生的。
一旦发生数据丢失,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客户资料、技术文件、财务账目等客户、交易、生产数据可能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2、数据丢失的可能性概括起来,数据丢失分三个层次。
一是逻辑错误,包括软件bug、病毒攻击、数据块被破坏等;二是物理损坏,包括服务器、磁盘损坏等;三是自然灾害对数据中心的摧毁等。
数据的危害时刻都在发生,比如曾经发生过的“删库跑路、漏洞后门、系统本身脆弱性、云服务商故障、误操作配置、数据中心火灾”等事故,都是数据丢失方面最沉痛的教训。
3、数据复制技术为了应对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必须对数据进行复制保护,并且企业信息化程度越高,相关的恢复措辞就越重要。
一般数据从生产到存储,主要经过应用、中间件、数据库、操作系统、存储或者磁盘驱动、服务器硬件、网络、存储交换机到存储。
在传统的数据备份恢复基础上,通过数据复制技术提供多数据副本,保证副本数据的可用性从而实现数据保护。
从技术角度看,分为中间件和应用层复制、数据库层复制、主机操作系统及存储层复制。
中间件和应用层的数据复制,是中间件或者应用层面的双写,根据业务需求,通过应用架构设计实现数据主本和副本的更新;根据需要进行强一致性、弱一致性、最终一致性设计,来保证主本和副本之间的一致性、完整性、时效性。
数据库层复制:不管是开放的数据库还是大机的数据库,都提供相关的数据复制软件,实现数据库数据的物理复制和逻辑复制。
主要技术流派包括逻辑复制和物理复制两种。
应用集群部署的原理
应用集群部署的原理什么是应用集群部署应用集群部署是一种将应用程序部署到多台服务器上,通过协同工作来提供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的解决方案。
它利用相同的应用程序在集群中的多个节点上运行,以实现负载均衡和故障容忍。
集群部署的优势应用集群部署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高可用性: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他服务器可接替它的工作。
这意味着服务可以持续提供给用户,无需长时间的停机维护。
2.负载均衡:应用集群可以均等地分配用户请求,将负载分散在多个服务器上。
这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响应速度。
3.可伸缩性:通过向集群添加更多的服务器节点,可以轻松地扩展应用程序的处理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
4.容错能力强: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他服务器可以接管其工作,从而保持服务的连续性。
这降低了系统中断的风险。
应用集群的部署原理应用集群的部署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应用集群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通过将用户请求分发到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上来平衡服务器的负载。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轮询、最少连接和基于性能的负载均衡。
2.分布式存储:为了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和持久性,应用集群通常需要使用分布式存储系统。
这种系统将数据分散存储在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上,提供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3.共享配置:在应用集群部署中,通常需要在所有节点上保持一致的应用配置。
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使用配置中心服务,将配置信息集中存储,并确保所有节点都可以访问到最新的配置。
4.容错和故障转移:为了实现高可用性,应用集群需要具备容错和故障转移能力。
当一个节点发生故障时,其他节点可以接替其工作,确保服务的连续性。
5.智能路由:智能路由是应用集群中的关键功能之一。
它根据用户的位置、网络质量和应用程序状态等因素,将请求路由到最佳的节点上,以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
应用集群部署的实现方式应用集群可以通过不同的实现方式来进行部署,常见的方式包括:1.硬件负载均衡器:使用专用的硬件负载均衡器来分发用户请求。
系统集群高可用解决方案在部门级服务器的应用
( )关 于磁盘 阵列 与逻辑 卷 二
系统服务器 有各 自读写权 的磁盘文件,通过 S S Sa l C I(= l C  ̄u e y t=I t r a e o p trS s e n e f c )连接线连接到磁盘 阵列 ,磁盘 阵列 由若干个物理磁盘 +阵列 的 C U和内存组成。如 果直接 P
逻辑卷是 由一个或 多个 逻辑驱动器组成 ,其 成员逻辑驱 动器可以是相 同 R I A D集也可 以是不 同的 R I A D集 。逻辑卷的 容量可 以再分割成八个容量 不同的逻辑分 区,其 中只有 一个 分区可以存放用户数据 , 如/ e / s / 2 5 0 6表明数据分 例 d v dk c td s 区在第 6 区,在主机看来就是多个不同的逻辑驱动器。 分 逻辑驱动器 ( o i a r v )是磁盘阵列中的虚拟 驱动 L g c lD ie 器,它可 以占用一个 以上 的物 理磁盘。逻辑驱动器把 阵列或 跨越 阵列中的磁盘分割成 了连续 的存 储空 间,而这些存储 空 间分布在 阵列 中的所有磁盘上。如图 1所示。
其 中有节点 出现故障后 ,其工作 自动由其它 指定备份节点接 管,整 体系统性 能有一定衰减 ,无空闲资源浪 费。 高可用 集群 典 型运用 在对 系统 可用 性要 求较 高 的项 目
算。通常不使用专 门的并行超级计算机而使用普通 商业系统 , 计算机集群后 其处理 能力与真的超级计算机相等而价格相对
两种模式 ,分别是 a tv / a s v 模式和 a tv / c i e c ie p s i e c i e a tv 模 式,前 者模 式下有一个节 点为备份状态 ,平 时不工作,就 等 激 活状 态节点故障后随源自接替它 ,整体 系统 性能不影响,但
VMware vSphere 5.1 高可用性 ---- 群集、HA、DRS、FT
VMware vSphere 5.1 高可用性在本节中主要讲的是集群的一些功能和配置,相比5.0的设置,没有太大的变化。
VMware vSphere为虚拟机提供虚拟化的基础架构,将现有的物理资源转化成虚拟资源,将物理资源分成若干资源,为每个虚拟机提供包括CPU、内存等虚拟资源。
要想很好地分配这些资源,就必须要使用资源池。
资源池是灵活管理资源的逻辑抽象。
资源池可以分组为层次结构,用于对可用的CPU 和内存资源按层次结构进行分区。
群集中的资源池比单个ESXi主机上的还要重要,因为在群集中创建资源之后,整个资源池管理的就是所有的ESXi主机资源了。
所管理的资源是所有ESXi主机上的CPU和内存的资源总和。
高可用性和双机热备是VMware vSphere 5.1最重要的一部分,高可用并不是vSphere独有的,企业使用高可用就是为了服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HA是以一群ESXi服务器为主的群集功能,主要是目的是当虚拟机运行的主机发生故障时能及时转移主机,避免长时间的停机。
而FT双机热备则是保证虚拟机最长时间不停机,将虚拟机以双机热备的方式同时在两台主机运行,大大增强了业务的可连续性。
本节中主要讲的是讲的一下内容:一、建立群集二、设置HA高可用性三、测试HA高可用性四、设置DRS五、建立FT双机热备无论是计划停机时间还是非计划停机时间,都会带来相当大的成本。
但是,用于确保更高级别可用性的传统解决方案都需要较大开销,并且难以实施和管理。
VMware 软件可为重要应用程序提供更高级别的可用性,并且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
使用vSphere,组织可以轻松提高为所有应用程序提供的基准级别,并且以更低成本和更简单的操作来实现更高级别的可用性。
使用vSphere,可以独立于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更高可用性,减少常见维护操作的计划停机时间,在出现故障时提供自动恢复。
vSphere 可以减少计划的停机时间,防止出现非计划停机,并迅速从断电中恢复。
集群技术的介绍
集群技术的介绍2008-04-11 09:05一、高可用性集群系统集群技术(Cluster技术)就是将多台服务器用集群软件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高度透明的大型服务器群的计算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为客户端提供服务,客户端能共享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如数据或应用软件等,同时客户端的用户并不关心其应用Server运行在那台服务器上,只关心其应用Server是否能连续工作。
当集群系统内某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其备援服务器便立即接管该故障服务器的应用服务,继续为前端的用户提供服务。
从客户端看来,集群中的所有服务器是一个系统,就像一台大型的计算机系统,其上运行着客户端需要的应用服务。
由于集群系统能够保证用户的业务是连续的并且具有持续可用的特性,即具有7x24的可用性。
在一年之内可达99.99%可用性时,这样的集群系统我们称为高可用性的集群系统。
在高可用性的集群系统中,由于是多台服务器在高可用性的集群系统软件的管理下为客户端提供服务,故每一个计算机的部件都有冗余备份,如服务器的主板、网卡、网络、电源系统、风扇系统、应用软件、存储设备(Disk Array)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数据存放的介质要有冗余保护,一旦某个部件出现问题,冗余部件会自动接管故障部件的工作,也就是说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则备份服务器将在集群软件的指挥下自动接管故障服务器的工作,从而消除了此故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现在常用的双机热备系统仅仅是只有两个节点的、最简单的集群系统,是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特例。
高可用性的集群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硬件组件:服务器组:在高可用性的集群系统中每个节点的服务器必须有自己的CPU、内存和磁盘。
每个服务器节点的磁盘是用于安装操作系统和集群软件程序。
对外提供服务的网路:集群系统中的服务器一般采用TCP/IP网络协议与客户端相连。
每个服务器上都有自己的应用服务,客户端必须通过集群服务器中的网络通路来得到自己的服务。
心跳信号通路:在高可用性的集群系统中每个节点必须有心跳接口,用于服务器节点之间互相监视和通信,以取得备援服务器的工作状态。
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实现
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实现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HA)是指系统能够在遇到故障或异常情况下仍然正常运行的能力。
在实践中,高可用性集群系统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用于保障关键业务的连续可用性。
下面是一个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实现方式的详细介绍。
1. 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负载均衡是高可用性集群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它通过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节点上,以达到负载的均衡。
当其中一服务器节点发生故障时,负载均衡器可以自动将请求重新分配到其他可用的节点上,实现对服务的无感知切换和故障恢复。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轮询、加权轮询、最少连接数等。
负载均衡器可以是硬件设备,如F5等,也可以是软件实现,如Nginx、HAProxy等。
2.多节点架构多节点架构可以采用主从模式或活动-备用模式。
在主从模式下,一个节点作为主节点提供服务,其他节点作为从节点,负责备份和故障恢复。
在活动-备用模式下,一个节点处于活动状态,提供服务,其他节点保持备用状态,等待发生故障时切换到活动状态。
3.数据同步和复制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高可用性集群系统需要进行数据的同步和复制。
数据同步可以通过主从复制、主主复制或镜像复制等方式来实现。
主从复制是指将主节点上的数据同步到从节点上,从节点可以作为备份用于故障恢复;主主复制是指多个节点之间相互同步数据,实现互为备份和故障切换;镜像复制是指将数据复制到多个节点上,每个节点都可独立提供服务。
数据同步和复制可以通过数据库复制、文件复制、分布式文件系统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以使用分布式事务、两阶段提交等机制。
4.心跳检测和故障恢复为了实时监测节点的状态和及时发现故障,高可用性集群系统需要进行心跳检测。
心跳检测是指多个节点之间周期性地相互发送心跳消息,一旦发现节点无响应或超时,就将其判定为故障节点。
当出现故障时,高可用性集群系统需要进行故障恢复。
故障恢复可以采用自动切换、人工干预或自动修复等方式。
智慧电厂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智慧电厂设计方案信息系统部分2017年6月目录1。
综述 (3)2。
建设思想与原则 (3)2。
1。
1。
标准性原则 (3)2.1.2. 先进性原则 (4)2。
1。
3. 完整性原则 (4)2。
1.4。
实用性原则 (4)2。
1。
5. 开放性原则 (5)2。
1。
6。
安全性原则 (5)2。
1。
7。
经济性原则 (5)3。
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5)3.1. 信息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5)3。
2. 信息系统硬件网络拓扑结构 (7)4。
信息系统功能方案 (10)4.1。
生产管理部分 (10)4.1.1。
运行工况监视与查询 (10)4。
1。
2。
运行统计与考核 (14)4.1.3。
性能计算 (16)4.1.4。
耗差分析 (16)4.1.5。
运行优化 (16)4。
1.6. 负荷优化分配 (18)4.1.7。
控制系统优化 (19)4。
1.8. 应力与寿命管理 (20)4。
1.9.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20)4。
1.10。
数据归类统计 (21)4.1.11. 设备可靠性管理 (21)4。
1.12. 机组在线性能试验 (22)4.1。
13. 参数劣化分析 (23)4。
1。
14. 短消息中心 (23)4。
1。
15。
机组运行故障诊断 (24)4。
1.16. 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24)4.1。
17。
金属安全监督 (25)4。
1.18。
系统管理 (25)4。
1.19。
氧化锆氧量分析 (26)4。
1。
20. 锅炉承压管泄漏在线检测 (26)4.1.21。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 (27)4.1。
22。
汽机振轮动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 (29)4。
1。
23。
飞灰含碳在线检测 (30)4。
1。
24。
磨煤机CO监测系统 (31)4。
1.25。
火焰检测系统 (32)4.1.26. 运行管理系统 (33)4.1。
27。
安全监察管理系统 (34)4.1。
28. 技术监督管理系统 (36)4。
1.29. 班组管理系统 (36)4.2。
资产管理部分 (37)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可用性集群必须将两台服务器放在一起的说明
服务器高可用性集群的主要作用是对用户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另外一台服务器会无缝的接管所有工作,继续对外提供服务,保证业务的连续性,此时用户对服务器的访问不会因为后台某个服务器故障而中止。
对于高可用性服务器集群,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正常配置和运行:
1、集群服务必须依赖于共享的存储阵列。
所谓共享存储,是指两台服务器都能访问到这台
存储中的数据,在配置集群的过程中,服务器上所运行的应用程序文件(例如SQL数据库)会存放在共享存储中,当其中一台服务器出现故障,另外一台服务器可以通过共享存储中应用程序的最新数据,继续对外提供服务。
贵公司的共享存储是DELL MD3200,两台服务器通过SAS线直连MD3200存储,所以两台服务器必须放在一起
2、另外一个条件是两台服务器之间直连的心跳线连接,心跳线的作用是监控服务器的运行
状态,例如:当服务器A出现了故障,A不会再向对端服务器B发送心跳数据,对端服务器B在一定的时间内如果没有收到A发来的心跳数据,即认为A出现了故障,B将立即接管所有集群应用,保证对外提供连续的服务。
对于心跳线的连接,我们强烈建议用网线将两台服务器直连,减少中间环节的出错因素,将因为交换机或网络模块故障而导致的假集群故障转移出错概率减到最小。
特此说明
201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