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合集下载

称谓禁忌委婉语

称谓禁忌委婉语
称谓禁忌委婉语
例2
说话人要注意听话人的身 份、地位、文化背景等因 素。
称谓禁忌委婉语
例3
据陈正人回忆,1931年陈担任川县县 委书记时,把拟好的布告呈毛泽东审 阅,毛泽东将“结婚不得收聘 礼”“不许虐待儿童”两条,改为 “讨老婆不要钱”“大人不许打小 孩”。
称谓禁忌委婉语
3.辨清语体
语体,就是适应特定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不同语言体式。 它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
称谓禁忌委婉语
正确使用称谓语 1、注意谦词敬词,恰如其分
称谓禁忌委婉语
从前有个知县好巴结上司。一天,知 府到他这儿巡视,在宴会上,知县一边劝 酒,一边套近乎。“大人几位公子呀?”知 府伸出两个指头回答,“有两个犬子。” 说完反问知县:“大人有令郎几位呀?”不 问则已,一问把知县问傻眼了。知县心 想:知府大人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我该 怎么称呼我的儿子呢?他想了好半天,才 毕恭毕敬的回答说:“回禀大人,卑职只有 一个5岁的王八羔子称谓禁!忌”委婉语
2、某快餐店店堂告示:衣衫不整,谢绝入内! 请用委婉的方式表达。
3、假如你获作文一等奖,向你祝贺,根据不同语体作 出表示谦虚、上进的回答
使人感到亲切而易于接受的口头语( )
庄重、严肃的正规语(
)
含蓄、富有文采的书面语 (
)
幽默、诙谐的口语 (
)
称谓禁忌委婉语
课堂小结 在交际中,如果我们能学会准确的 称呼、注意避讳,能娴熟地运用委 婉语,说话就变得更得体,世间必 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情,人事交 往中自然也就多了一分和谐,多了 一分文明。
A、“同志,你不能把菜叶剥掉!” B、“你注意些,不能这样买青菜!” C、“请小心点儿,别把菜叶碰掉了。” D、“有这样的买菜吗?你剥掉的菜叶谁

关于中国的称呼礼仪礼节介绍_礼仪常识_

关于中国的称呼礼仪礼节介绍_礼仪常识_

关于中国的称呼礼仪礼节介绍称谓,也叫做称呼,是现代礼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恰当的地使用称呼,是社交活动的一种基本礼貌。

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下,使用怎样的称呼是一种讲究。

那么中国的称呼礼节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

姓名称谓姓名,即一个人的姓氏和名字。

姓名称谓是使用比较普遍的一种称呼形式。

用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全姓名称谓,即直呼其姓和名。

如:“李大伟”、“刘建华”等。

全姓名称谓有一种庄严感、严肃感,一般用于学校、部队或其他等郑重场合。

一般地说,在人们的日常交往中,指名道姓地称呼对方是不礼貌的,甚至是粗鲁的。

名字称谓,即省去姓氏,只呼其名字,如“大伟”、“建华”等,这样称呼显得既礼貌又亲切,运用场合比较广泛。

姓氏加修饰称谓,即在姓之前加一修饰字。

如“老李”“小刘”“大陈”等,这种称呼亲切、真挚。

一般用于在一起工作、劳动和生活中相互比较熟悉的同志之间。

过去的人除了姓名之外还有字和号,这种情况直到解放前还很普遍。

这是相沿已久的一种古风。

古时男子20岁取字,女子15岁取字,表示已经成人。

平辈之间用字称呼既尊重又文雅,为了尊敬不甚相熟的对方,一般宜以号相称。

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是对有亲缘关系的人的称呼,中国古人在亲属称谓上尤为讲究,主要有:对亲属的长辈、平辈决不称呼姓名、字号,而按与自己的关系称呼。

如祖父、父亲、母亲、胞兄、胞妹等。

有姻缘关系的,前面加“姻”字,如姻伯、姻兄、姻妹等。

称别人的亲属时,加“令”或“尊”。

如尊翁、令堂、令郎、令爱(令嫒)、令侄等。

对别人称自己的亲属时,前面加“家”,如家父、家母、家叔、家兄、家妹等。

对别人称自己的平辈、晚辈亲属,前面加“敝”、“舍”或“小”。

如敝兄、敝弟,或舍弟、舍侄,小儿、小婿等。

对自己亲属谦称,可加“愚”字,如愚伯、愚岳、愚兄、愚甥、愚侄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亲属、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亲属称谓上已没有那么多讲究,只是书面语言上偶用。

关于称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关于称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关于称呼的注意事项有哪些称呼是人们日常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表达对对方身份、地位以及态度的尊重和礼貌。

正确使用称呼可以表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教养,同时也能够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

以下是关于称呼的一些注意事项:1. 尊称他人的姓名: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要尊称对方的姓名。

使用对方的姓氏加上尊称,如“王先生”、“李女士”。

这样做能够彰显出自己的尊重和礼貌。

2. 注意对方的身份和地位:当与某个职位、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交往时,要使用用适当的尊称称呼对方,如“老板”、“教授”、“主任”等。

在正式场合中,使用正确的职称会使对方感到受到尊重。

3. 注意场合灵活运用:称呼的方式也与不同的场合有关。

在正式场合,如商务会议或学术研讨会上,可使用对方的职务或职称进行称呼。

而在非正式场合,如与好友或同事之间交谈时,可使用亲昵的称呼,如“小王”、“小李”。

4. 避免乱称或直呼其名:在不熟悉或非正式场合中,直呼对方的名字可能会使对方感到不适,因此应尽量避免直呼其名。

如果对方有明确的尊称,最好使用尊称进行称呼。

5. 注意文化差异:在国际交往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称呼习惯是有差异的。

因此,如果要与外国人交往,最好提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称呼习惯,并根据情况使用适当的称呼。

6. 关注年龄差异:在与长辈或年长的人交往时,要避免使用太过亲昵的称呼,如“哥哥”、“姐姐”。

尊重对方的年龄和地位,使用正确的称谓,如“叔叔”、“阿姨”。

7. 尊重个人偏好:有些人可能对某些称呼比较敏感,比如“胖子”、“矮子”。

在与他们交往时,应该尊重对方的偏好,使用适当的称呼以避免引起对方的不快。

8. 倾听对方自我介绍:在初次见面时,应仔细倾听对方的自我介绍,特别是对方如何称呼自己,以便根据对方的自我介绍来称呼对方。

9. 当面确认对方称呼:如果不确定对方的称呼应该如何称呼,可以适当地向对方询问并确认。

这样能够避免尴尬和不必要的误会。

10. 注意使用谦称:在与长辈、上级或地位高于自己的人交往时,可以适当地使用谦称来表示自己的尊重和谦卑。

下列句中的称谓语,表现的不是亲属关系,使用是不是正确?简要说明原因

下列句中的称谓语,表现的不是亲属关系,使用是不是正确?简要说明原因

下列句中的称谓语,表现的不是亲属关系,使用是不是正确?简要说明原因题目:如何正确使用不表现亲属关系的称谓语?在日常交往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称谓语来称呼他人,而在一些情况下,称谓语并不表现亲属关系。

那么,在使用这些称谓语的时候,究竟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呢?接下来,我将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1. 定义称谓语是用来称呼对方的一种礼貌用语,其目的是为了彰显尊重和亲近之情。

在不表现亲属关系的情况下,称谓语更多地承载了一种尊重和礼貌的含义。

2. 常见不表现亲属关系的称谓语在中文社交场合中,经常会听到一些称谓语并不表现亲属关系,比如“先生”、“女士”、“老师”等。

这些称谓语并不涉及亲属关系,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一定的称呼意义。

3. 使用原则在使用不表现亲属关系的称谓语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环境:要根据具体的社交环境来选择合适的称谓语,不同的场合可能需要不同的称谓语。

- 尊重:要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选择合适的称谓语来表达自己的尊重之情。

- 礼貌:在称呼他人时,要用礼貌的语气和态度,避免使用不恰当的称谓语导致尴尬。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正确使用不表现亲属关系的称谓语是一种社交礼仪的表现,它能够彰显我们的尊重和礼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选择合适的称谓语来称呼他人,以展现我们的社交能力和修养。

总结:正确使用不表现亲属关系的称谓语,可以提升我们的社交礼仪修养,彰显我们的尊重和礼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环境、尊重和礼貌的原则,来选择合适的称谓语来称呼他人。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相信你对如何正确使用不表现亲属关系的称谓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交礼仪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人们对于称谓语的使用也有着不同的习惯和规定。

比如在中国,人们会用“先生”、“女士”、“老师”等称谓来称呼对方,而在日本则经常使用“さん”、“先生”、“小姐”等称谓。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使用“Mr.”、“Mrs.”、“Ms.”等称谓来称呼对方。

浅谈社会称谓语及其面临的困境

浅谈社会称谓语及其面临的困境

浅谈社会称谓语及其面临的困境称谓语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行为用语,是交际的先行官。

现代汉语称谓语系统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社会称谓语又可分为通称称谓语、职业称谓语和泛称称谓语等。

本文将对社会称谓语的发展和所面临的空位困境做一分析解释。

标签:社会称谓语社会成因困境语言的本质是符号系统,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符号。

它除了一般语言符号所具有的职称功能以外,还体现了交际双方的某种特殊关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关系以及身份、职业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支书等”。

马宏基和常庆丰(1998)认为,称谓语是指指称对象是人的,由于身份、职业、性别等方面得来的,反映社会关系的一套名称。

我们认为,这一界定反映了称谓语的本质特征。

因此本文对社会称谓语的讨论将以此为基点。

一、社会称谓语的定义汉语称谓系统是一个内涵和层次都非常丰富的机构体系,一般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两大类。

亲属称谓语主要是在具有亲属关系的人中间使用。

社会称谓语是相对亲属称谓语而言的社会称谓习俗,它是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

与亲属称谓语相比,它具有更鲜明的时代、阶级、社会分工的烙印,发展变化相对较快。

同时,社会称谓语更具有广泛性,也更有普遍意义。

按使用范围来分,社会称谓语可分为通称称谓语、职业称谓语和泛称(亲属泛称)称谓语等等。

下面对其特点和社会成因分别进行简单的解释。

二、社会称谓语的分类(一)通称称谓语通称称谓语是指适用范围广,不拘泥于特定对象的称谓语,一般适用于社交场合。

特点是:数量较少,使用广泛,频率高。

现代汉语中常用的通用称谓语有“同志”“老师”“师傅”“先生”“小姐”等。

另外,还有一些由亲属称谓语外化而生的“叔叔”“阿姨”“大爷”“大妈”等,也可以在他们前面加姓,如“李老师”“张师傅”“刘大爷”等。

此类称谓语将在泛化称谓语里单独讲述,此处不再赘述。

1.同志本义为“志同道合的人”,最初用于同一政党的成员之间,解放后,在大陆逐渐推广,成为全社会通用语,适合于各个行业。

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Word文档]

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Word文档]

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关键字: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称呼,及其,语用,变化现代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变化本文为Word文档,感谢你的关注!摘要:现代汉语称呼语是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模糊的根源在于与称谓语的部分重叠,即有一部分词语既是称呼语又是称谓语,因此,对称呼语进行严谨的界定显得很有必要。

称呼语是十分灵活的语言学概念,在其自身的发展中由于受到语用的影响常常发生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本文将从称呼语的界定、称呼语的语用变化这两个部分来对现代汉语称呼语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称呼语称谓语界定语用变化一、称呼语的界定要想对称呼语进行科学的界定,关键是要将称呼语与称谓语的关系整理清楚。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那些认为称呼语就是称谓语并且认为称呼语没有存在必要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称呼语与称谓语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语言学概念。

称呼语与称谓语都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1]。

但是称呼语与称谓语,仅一字之差却又能谬以千里,参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呼”字指“大声喊”,“谓”字指“称呼;叫做”。

“称呼”指的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

”而“称谓”则指的是“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2]从意义对比上来看,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本质的区别。

“大声喊”这一动作是需要有听话对象的,而“称呼;叫做”则不一定需要听话对象,至少“叫做”是不需要有听话对象的。

而“称呼”一词着眼于当面使用,“称谓”一词则着眼于社会关系。

可见称呼语与称谓语有重叠的部分,但是称呼语较之称谓语似乎更加注重语言氛围、语言交往,是“当面招呼”用的名称。

就称呼语本身的特点而言,称呼语多是在语言交际或者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文体中出现,所以常常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性以及口语化的语言色彩。

称呼语十分灵活且具有强大的派生性,例如“妈妈”这一基础的称呼语,可以衍生出“我的好妈妈、亲妈妈、坏妈妈”等等,并且在一定的语境中用来称呼自己的母亲似乎也不觉得十分拗口。

讲话中的称呼语

讲话中的称呼语

讲话中的称呼语称呼是社交礼仪的基本内容,在讲话稿中必不可少。

恰当得体的称呼既是讲话者良好礼仪形象的展示,也是对与会者的尊重,起到加强沟通、增进友谊、实现最佳讲话效果的作用。

1.讲话中称呼语的种类称呼一般包括尊称、平称和昵称等。

讲话是一种公务活动,因此多使用尊称和平称,有时也针对某一个或某一类对象予以单独称谓。

尊称能最大程度地表示出尊敬和礼貌,比如"尊敬的×××市长""尊敬的×××总经理".由于讲话者的身份一般都比较高,为了消除隔阂、拉近关系、显示平等,也常使用平称,比如"同志们""朋友们"等。

2.讲话中称呼语的位置讲话中称呼语的运用比较灵活,但位置相对固定,一般使用在四个地方。

一是开场,以表现礼仪和礼貌。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称呼形式,在讲话的开头用作开场白。

所有讲话在开篇即用称呼语,其文面格式是顶格书写,后用冒号,以起到统领全篇、提示下文的作用。

二是文中,以引起重视或表示过渡。

文中称呼语常使用在需要提醒注意、表示强调或语义转换、区分层次等地方。

在文面上,这种称呼语可以单独成段,也可放在段落的开头。

文中称呼语之后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感叹号。

比如习近平在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其开篇称呼语为顶格的"同胞们,同志们,朋友们:"这样的格式,正文中又出现三处,既是强调,也是分层,表示将展开新一层意思的阐述。

三是尾部,提示讲话结束。

在即将结束讲话时用称呼语,这种称呼语有时与文中称呼语的作用相似,表示呼告和强调,也有提醒的作用,引出结语段。

比如李克强2014年12月15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其结尾段为:"各位同事,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亚欧大陆桥上一支重要的和平发展合作的力量。

论现代汉语交际中的称谓语缺环现象

论现代汉语交际中的称谓语缺环现象

论现代汉语交际中的称谓语缺环现象本人主要讨论在汉语语言交际存在的称谓语缺环现象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缺环的对策。

本人的结构如下:1. 讨论并描述称谓语缺环现象。

2. 称谓语缺环现象的原因:称谓语的困境实质就是文化的困境。

3. 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养成自我介绍的好习惯,这样能减少称谓语缺环现象的发生,采用姓名称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标签:称谓语;称谓语缺环一. 什么是称谓语缺环现象汉语的称谓系统虽然庞大,历史悠久,但是却存在机构性的缺陷。

这在封建社会并没有显现出来,因为人们是按照封建社会的伦理来进行交际的。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际活动日益多样化,特别是语言实践中的生人交往增多,一个人无论工作,学习,一出门就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甚至不出门也要与无血缘的人打交道,这就常常出现称呼尴尬的现象,这种无呼可称的现象被称为“称谓语缺环”。

二. 导致缺环的因素1. 缺乏新的称谓系统和称谓语原则缺环的产生是一个表面现象,它们的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称谓语的困境实质就是文化的困境。

现实的称谓语系统受历史文化的影响,社会的影响,西方国家称谓语的影响等,导致不同道德观念,称谓原则相互冲突,相互碰撞,相互交织,全新的称谓语系统原则始终没有完全建立。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封建制度被民主制度取代,社会成员间不再是等级关系,而是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关系,男女平等,夫妻平等,官民平等,因而引发了称谓原则和称谓心理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以三人为核心的小家庭。

汉民族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亲情,但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的亲属宗族观念正在淡化,亲属称谓语系统出现了简化的现象。

2. 性别因素异性之间产生缺环的可能性要比同性之间大。

在中国的传统中视男女为大防,“男女授受不亲”,女性是禁止与陌生男性说话的,自然就没必要知道如何称呼陌生男性。

称谓语

称谓语

一、什么是称谓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1、亲属称谓: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

2、社交称谓: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

社交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

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

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陈会计等。

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

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组。

如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称对方的人为“家父、家慈、家兄、敝东、敝岳、贱内、小儿、犬子等”。

以上为谦称。

对他人的尊称有“令尊大人、尊夫人、尊翁、尊府、令堂、令兄、令郎、令媛、令孙等”,以及“……君、……公、……老等”。

这类敬辞和谦辞反映了中国人比较独特的人际态度小结在交际中,我们学会了准确的称呼、注意避讳,能娴熟地运用婉言语,世间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情,人事交往中自然也就多了一分和谐,多了一分文明。

浅析中专生在称呼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拟教育策略

浅析中专生在称呼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拟教育策略
Hale Waihona Puke 二、 拟 教 育 策 略 、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 中专生对称呼语在人 际交往 中的作用 有一定认 识, 对称呼语使用的一般规则有基 本 的了解 , 但 由于 中专 生对 于这些 知 识 的学习是不全面 、 不系统的 , 所 以, 他们 在社交实践 中并 不能很好地 运 用称呼语来实现预想的交际效果 。因此 , 我们呼吁在全社 会范 围内展 开 对 中专生称呼使用方面的教育。 对 中专生在称呼语使用 方面 的教育首 先应该从 学校 教育人 手。 因 为中专生在学校 的时间最长 , 而且也 最相信 、 最容易 接受学 校老 师所传 授 的内容 , 因此 , 建议将称 呼语 使用方 面的教 育融入 到 中专 生 的 日常文 化 教育之 中 , 也可 以以班级 为单位 开展相关 的教育 活动等 , 以加 强 中专 生使用称 呼语 的实际能力 。 除了学校教育 之外 , 笔者认为 , 还应该在社 会范围 内展 开教育 , 号 召 社会各界加强对称 呼语 的使用 的重视程 度, 为中专生使用称 呼语创造 良 好的社会环境。为此 , 一些媒体 、 教育机构 等应该首 当其 冲, 发挥带头 作 用, 彻底改变中专生称呼语使用不足 的现状 。 另外 , 中专生也应该注意 自身 的形象 , 搜 集关于称 呼语 使用 的场合 、 方式 、 对象等 , 加强 自己的修养 , 提 高 自己有效交际 的能力 。 ( 作者单位 : 辽宁省营 口市农 业工程 学校 1 1 5 0 0 7 )
学. i 罘 哥 辅导
浅 析 中专 生 在 称 呼语 使 用 中存 在 的 问题 及 拟 教 育 策 略
@ 史妍妍
自 称呼语的使用问题引起社会各界 的广泛关 注以来 , 语言学 家们尝 试着对称呼语作 出明确的界定 , 同时也涌现 出了大量与称 呼语 有关的说 法, 如称 呼、 称谓 、 面称 、 尊称 、 呢称 等等 , 对 于这些 概念 的内涵 和外延可 谓是众说纷纭 。 本文主要研究 中专生 的称呼语的使用情 况 , 本文讨论 的称 呼语包 括 尊称 、 平称 、 呢称 等。 称呼语是人际交往的序曲, 在交往 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实现成 功交际的前提。在 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准确 、 得体 的使用称 呼语 , 能迅速建立 良好的交往关系 , 给对方 留下美好 的印象 , 成功 的完 成交 际。 达到预期 的实际效果 。而如果不具备准确 , 得体地称呼他人 的能力 , 则会 在交往中产生尴尬的局面 、 给交往带来 障碍 , 甚至会导致 交际的失败。称 呼语对个人在社会交往 中起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 。而 中专生正处在成 长的 关键期 , 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特殊 的阶段 , 他们交际 的广度 、 深度在 不断扩大 , 他们 的交往需求强烈 , 尤其是缺乏准确得体地运用称 呼语 的能 力。因此培养中专生的交 际能力 , 让其掌握必要 的社 交知识, 具备一定的 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们将来 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 本文通过抽样调查 , 系统分析 了中专生称呼语使用 情况 的现状。了 解到其称呼语使用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和弊端 , 并结合 实际提 出了现 阶段 开展 中专生有关称呼语使用的教育的建议 和措施 。 存 在 的 问题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 , 了解 了 中专 生使用 称呼语 的特点 , 同 时也 发现 了其 中存在 的问题 , 引发 了我们对 中专生人 际交 往素质教育 和人际称呼 教 育的几点思考 。 1 . 关于零 称呼 通过调查 我们 发现零 称呼是 中专生公 认 最不喜欢 的称呼 , 但称 呼者对 陌生人使用零称 呼的 比率却较高 。其 主要原 因是在 某种特殊的环境 和场合 , 中专生 尚不能较 快的反应 出该 对被 称呼者使 用 什么称呼 , 而交际却一闪而过 , 不 容称 呼者考虑 , 此时 , 中专生 朋友 只能 无 奈 的 产 生 零 称 呼 的状 态 。 2 . 关于“ 绰号” 在 同学 圈的交 际中 , 绰号称 的使用频 率较 高, 以长 相特征取绰号 , 长得矮且胖的被叫做“ 圈圈 ” , 脖 子长的 叫“ 长颈鹿”。同 学之间 的绰号 , 大多表示亲密 、 亲切之意 , 这也真切体 现了 中专生 童心未 眠 的顽皮和独特的创意 。但是 , 绰号 也是 中专生最 不喜欢 的称 呼形式 , 使用时一定要格外的慎重 。 3 . 不好称 呼的问题 人际关系决定称呼语 的使 用 , 称呼语能 直接反 映一定 的人际关系 。称呼语依据一定 的语境 信息 , 如工作性 质 、 年龄 、 性 别、 穿着打扮 、 交 际场合等等 , 来选择 恰 当的称呼语 , 但是 如果语 境信息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综述一、引言1.1 称谓语的定义与分类称谓语是日常交流中用以指称他人或自己的语言表达形式,它承载着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情感态度和文化认同。

在汉语中,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和职业称谓语三大类。

亲属称谓语用以指称家庭成员和血缘关系,社交称谓语则涵盖了非亲属关系的社会交往,职业称谓语则是对人们职业身份的一种标识。

亲属称谓语如“爸爸”、“妈妈”、“哥哥”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和血缘的重视。

社交称谓语如“先生”、“女士”、“同志”等,既反映了对他人的尊重,也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变化。

职业称谓语如“医生”、“教师”、“工程师”等,是对个人职业技能和身份的认可。

1.2 研究现代汉语称谓语的意义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称谓语是语言系统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变化反映了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称谓语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它不仅传递了基本信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态度。

研究现代汉语称谓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揭示社会变迁在语言中的体现,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人际交往的差异。

1.3 研究综述的目的与结构安排本文旨在对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梳理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引言部分对称谓语的定义和分类进行概述,接下来从分类与特点、使用现状、文化内涵、变迁与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对研究方法与展望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旨在为现代汉语称谓语的研究提供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二、现代汉语称谓语的分类与特点2.1 称谓语的分类现代汉语称谓语复杂多样,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首先,按照使用范围可分为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和职业称谓语。

亲属称谓语是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称呼,如爸爸、妈妈、哥哥等;社交称谓语则是在社交场合中使用的称呼,如先生、女士、同志等;职业称谓语则是表示人们职业或职务的称呼,如医生、教授、经理等。

中国称谓礼仪大全鉴赏

中国称谓礼仪大全鉴赏

中国称谓礼仪大全鉴赏中国称谓礼仪大全人际交往,礼貌当先;与人交谈,称谓当先。

使用称谓,应当谨慎,稍有差错,便贻笑与人。

恰当地使用称谓,是社交活动中的一种基本礼貌。

称谓要表现尊敬、亲切和文雅,使双方心灵沟通,感情融洽,缩短彼此距离。

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称谓,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礼仪因素。

一、口头称谓语古代称谓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

《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

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现在我们称呼对方的代词只有“你”和“您”,而古代,虽然有“汝,尔、若、而、乃”等好几个称法,但是他们无论对长辈、平辈说话时,从来不用这些词,认为如此称呼不礼貌。

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

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例如,“陛下”代称帝王;“殿下”代称皇后、太子;“阁下”、“足下”等代称一般人。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

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

例如: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

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

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的说法来称呼。

例如自称“臣、仆、在下、*子、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

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

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ppt1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ppt1

谢谢观看 ,下课!
66、生命有如铁砧,愈被敲打,愈能发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可是这样是好的,应该要这样…… —— 罗曼•罗兰 68、一个最困苦、最卑贱、最为命运所屈辱的人,只要还抱有希望,便无所怨惧。—— 莎士比亚 69、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莎士比亚 70、当一切似乎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 贾柯•瑞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71、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 朗费罗 74、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拜 伦 75、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的。 —— 雨 果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89、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爱因斯坦 90、成功并不能用一个人达到什么地位来衡量,而是依据他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难和障碍。—— 布克•华盛顿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91、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 托尔斯泰 92、 成功,从失败的土壤中顽强生出。—— 德 国 93、别因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锅奶油泼掉,别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把一生的事业扔掉。—— 蒙 古 94、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围绕着人们小小的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对未知的前途。 —— 泰戈尔 95、论命运如何,人生来就不是野蛮人,也不是乞讨者。人的四周充满真正而高贵的财富—身体与心灵的财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唤醒沉睡的欧洲,那么我宁愿自己被烧死,让从我的火刑堆上发出的光照亮这漫长的黑夜,打开那些紧闭的眼睛,将人类引进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鲁诺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面试时没话说,于是找了一些名言,可以在答题的时候将其穿插其中,按照当场的需要或简要或详细解释一番,也算是一种应对的方法吧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知缘斋主人 14.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得快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称谓困境

浅议现代汉语中的称谓困境

2012.10学教育67浅议现代汉语中的称谓困境罗艳杰(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要]称谓语在日常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变革以及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缩短,出现了称谓语的空白区或者困难区,本文将就几种称谓困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称谓;困境;对策一、引言称谓语是日常交际语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恰当的称谓语有时可以起到很好的交际效果,反之则会大打折扣的。

但是我们现在常常会感觉到很尴尬,不知道如何称呼别人。

在陈建民先生的《现代汉语称谓的缺环与泛化问题》中,总结了7种称谓难题,包括如何称呼老师的爱人,如何称呼婚姻状况不明的女性,如何称呼异性朋友,通称和行业称谓等。

(陈建民,1990)。

二、称谓困境的几种典型形式与解决对策下面我们就针对几种典型的称谓困境谈一下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与解决对策。

1、称谓困境首先,为什么把这种问题称之为称谓困境而不是称谓缺失呢?因为“言语交际中存在着称谓难的困境。

但是,称谓的困境不等于称谓的缺环。

称谓的困境是个人对称谓词语如何选择的问题,是个人运用语言时的一种语用现象,与汉语称谓系统无关。

同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称谓词繁多,为人们选用称谓词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汉语称谓词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称谓缺环理论有悖语言的系统性原则。

”(李树新,2004)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称谓原则本身具有矛盾性。

称谓的表层原则主要有礼貌原则,谦逊原则,和合作原。

深层原则是情感亲和原则与等差原则,称谓原则的深层原则决定了称谓的复杂性。

情感亲和原则主要体现在对别人的称谓表现出亲昵,亲近,比如:有的女生会给自己的好朋友起外号,昵称,像“小妮子”、“猪”、“兽”等,显然这有失庄重而且不尊重,但越是这样,越会表现出两个人之间大的亲密,缩小了人与人的距离。

等差原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平等,但拉大人际距离。

个比如“女士”和“先生”,这无疑是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了。

汉语称谓教学探讨

汉语称谓教学探讨

汉语称谓教学探讨
汉语称谓是中国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项重要元素,是构建汉语社会风俗、礼仪法则的一部分,是汉语学习中不可忽略的一项必修内容。

然而,汉语称谓的学习也容易让学习者产生学习的困难和困惑,甚至痛苦,如何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处理汉语称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
首先,汉语称谓的教学应该有一定的历史视角,使学生了解这些称谓的发展史。

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要使用相应的称谓,何时使用这些称谓,以及当今使用这些称谓是否仍在持续改变。

从史学角度来说,汉语民族的称谓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系统,可以用不同的语境来理解不同的称谓含义。

其次,汉语称谓的教学应该准确地论证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对他人使用礼貌的重要性。

汉语称谓的使用,有助于保护彼此的尊严和尊重。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学习汉语称谓,更容易理解汉语社会风俗,并能帮助他们增强文化自觉性,以避免不文明的汉语行为。

最后,汉语称谓的教学应该灵活实用,强调对称谓用词的选择,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熟练应用讲称谓。

不同的场景需要使用适当的称谓。

例如,在不同的层次上面,可以使用不同的称谓说话,并且在不同场景中,也要注意使用恰当的称谓。

总的来说,汉语称谓的教学是一门深刻的学习,因为它涉及到汉语文化的史学、
尊重他人的礼仪等方面。

培养学生有礼貌地使用汉语称谓,有助于他们全面提升汉语水平和汉语文化认识,从而更好地参与社会社会。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

欢迎阅读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称谓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

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

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古代称谓语2.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4.称地望杜少陵(杜甫)韩昌黎(韩愈)现代称谓语1.亲属称谓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伯、叔、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姐、嫂子)。

2.社交称谓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职称:工程师、教授、讲师等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A等;“小”“老”“薄”“贱”“敝”“鄙”“愚”“寒”(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小女、小可;老夫、老朽;薄技、薄酒、薄面;贱姓、贱内;敝人、敝处;鄙人、鄙见;愚兄、愚见;寒舍、寒门。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敢问、敢烦。

??“劳”(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劳驾、劳步。

常用敬词“拜”拜读:指阅读对方的文章拜贺:指祝贺对方拜托:指托对方办事情拜望:指探望对方“叨tāo”叨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沾光“奉惠玉(如玉成、玉体)垂(如垂询、垂爱)雅(如雅正,雅意)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

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

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

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

斧正:敬辞,请人改文章。

指正:(用于请人批评自己的作品或意见)指出错误,使之改正。

2~3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20岁(男)——弱冠;???30岁(男)——而立之年;405060708090100这就是12(1(2(3(4)特定的风俗习惯,个人隐私。

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分析

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分析

汉语称呼语及其语用分析称呼语是语言交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称呼反应交际双方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角色意义。

本文试图对汉语称呼语的一般情况进行归纳,并从语用角度着重分析称呼语在不同语境中的言外行为、预设功能及其社交指示作用。

标签:称呼语言外行为预设社交指示称呼语是交际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对他人的称呼有时关系到交际能否顺利进行,交际结果是否能够达到说话者的心理预期目的。

对现代汉语称呼语及语用进行分析归纳,不仅能够总结发展语言理论,而且对于怎样有效使用语言都具有指导意义。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称呼语就是称谓语,实际上称呼语和称谓语具有密切联系又存在着差异。

所谓称谓语,就是用来表示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体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扮演的角色所使用的名称。

所谓称呼语,就是人们当面招呼对方所使用的名称(马宏基、常庆丰,1998)。

从使用情况看,称谓语多为书面语,用于比较正式庄重的场合;称呼语多为口语,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之中。

称谓语的范围大于称呼语,几乎所有的称呼语都可以归为称谓语,但有些词语,比如“工人、农民、祖父、祖母”等,一般不能在日常交往中直接称呼,只能用作称谓语。

本文讨论的称呼语是指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能够用于交际、称呼的现代汉语词汇。

一、汉语称呼语的分类及变化我国对汉语称呼的研究由来已久,赵元任先生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对现代汉语称呼系统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但只局限在对解放前使用称呼语情况的描述,并未涉及到解放后的称呼语。

祝畹瑾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参照美国语言学家欧文·特里普在《称呼的社会语言学规则》中的研究模式,将现代汉语的称呼系统归纳为一张计算机流程图。

她根据一个普通年轻人的交往关系将称呼语分为6类,即:1.亲属称呼语;2.特殊亲属称呼语,可用于非亲属称呼语,如“叔叔”“阿姨”;3.姓名,包括“全名、学名、小名、别名、老小大+姓名”;4.通用称呼语,指可广泛应用于同一社会范畴各成员的称呼,如“同志”“师傅”;5.职衔,指职位或头衔;6.零称呼用语,只用受话人所从事的职业名称或描述正在进行的活动来呼唤对方,如“民警”“骑自行车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内容摘要:汉语称谓语分为两大子系统:亲属称谓语与社会称谓语。

本文试图分析这两大系统内的泛化缺环现象、使用方法、交际策略及面临的问题。

本文研究的是现代汉语。

关键词:汉语称谓语;泛化;缺环;使用方法;问题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恰当的称谓语能够使交际顺利进行,而不恰当的称谓语则会使本人和对方感到尴尬,严重时会造成交际的失败。

近年来,关于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的重视,大量的著作对称谓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对汉语称谓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说明不多,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阐述这种语言现象及问题。

汉语称谓语分为两大子系统:亲属称谓语与社会称谓语。

本文将论述二者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一、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方法
汉语亲属称谓可谓是名目繁多,复杂多样。

汉语亲属称谓的语义功能非常细致,可以用来区分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近亲与远亲、长辈与晚辈、已婚与未婚、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甚至生存与死亡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汉语称谓语有逐渐泛化的趋势。

在阐述称谓语泛化之前,我们首先要澄清这样一个事实,即语言的模糊性。

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通的客观存在。

语言的模糊性同语言的含混性不是一回事。

人们在社会交际中常常要消除语言的含混性,力图提高语言的精确性,还要减少某些模糊性。

但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却要承认这种模糊性。

在很多情况下,不但不能消除这种模糊性,还要利用这种模糊性。

而称谓语的泛化即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

潘攀是这样对亲属称谓的泛化下定义的: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成员。

如小孩称年老长辈为“老爷爷”,即使他们之间并无血缘关系。

这与Grice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不符,即不真实但却符合汉文化人际交往时注重“情”的准则,对人热情关心和自谦尊人。

称谓语的泛化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达到了促进交际的目的。

如“叔叔”、“阿姨”、“大叔”、“大婶”、“大爷”、“大娘”,还有“解放军叔叔”、“大姐”、“大妈”等亲切的称呼。

亲属称谓还可以泛化衍生出一批社会称谓词语,如“打工妹”、“空姐”、“的哥”、“军嫂”等,甚至扩大到非人称的事物,如“老天爷”、“母校”、“母语”、“太阳公公”等等。

亲属称谓在泛化成社会称谓之后,其使用环境就要受到很多限制。

在汉语称谓的语用功能中,首先要强调的是不同语境中称谓的得体性,这种得体性主要指称谓的选用要符合一定语境下交际双方的身份和社会角色。

比如在街上问路,称与自己父亲年龄相仿的人为“大叔”、“大爷”,我们彼此之间并不具有亲属关系,不过是萍水相逢而已,可我们却不能称其非常亲密的称谓,如“爸爸”。

在中国传统中,对于妻子、丈夫、爸爸、妈妈这类非常亲密的称谓是不可任意运用的。

总之,正如姚亚平(1995)所言:“中国文化中,语言称谓反映着人伦规范的两大伦理观念:“长幼有序、尊卑不同”和“亲疏不同,内外有别”。

二、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方法
社会称谓系统是以人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兼有多种角色、身份,比如乘车时是乘客,购物时是顾客,看戏时是观众,在丈夫面前是妻子,在父亲面前是儿子、女儿等等。

称谓语虽多但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可能只有一两种适当得体的称谓,例如“工人、农民、警察、司机”等职业名称只表示其社会分工,并不代表较高的社会等级,而“教授、高工、院士”等身份名称和“书记、厂长、经理、老板”等身份名称无疑代表着较高的社会等级。

如果用代表较低社会等级的职业名称当面称呼对方,不符合语言交际的礼貌原则,就会造成称谓的不得体。

所以采用“职业+身份”(如“工人师傅”、“农民朋友”、“警察同志”)或“职业+拟亲称谓”(如“工人叔叔”、“农民伯伯”、“警察大叔”)等称谓并用方式,在职业身份后再加通用身份或拟亲称谓,抵消了职业称谓中蕴含的较低等级意味,对被称者给以足够的尊重,成为得体的称谓方式。

又如中国人有在姓前加上“老”或“小”来称呼人的习惯,有时尺度不好掌握。

有人喜欢别人称他(她)为“老某”或“小某”,而某人则不喜欢,其间的心理十分微妙,所以称“老”或“小”有时是敬称,有时是昵称,有时则会引起不快。

中国人还有在姓后加上官衔来称呼人的习惯,如李科长、孙厂长等。

一般来说,在社会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容易受到人们的尊敬。

因此在大众心目中只有较高的职业职称才会被用做面称,而较低的身份称谓,如厨师、理发师、助理工程师、学士等,一般不用作面称。

为了选用恰当的称谓使交际顺利进行,必须掌握好交际策略,而常用的交际策略主要有:1、抬高对方的身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职衔称谓中省去副职中的“副”字,例如把“副部长”、“副校长”、“副主任”直接称呼为“部长”、“校长”、“主任”,或把职业、职称往高里说,例如称护士为“医生”、“大夫”,称学校一般的工作人员为“老师”,称上级机关来的普通工作人员为“首长”、
3
参考文献:
[1]陈建民.现代汉语称谓的缺环与泛化问题[J].汉语学习,1990,(1).
[2]周健.汉语称谓教学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4).
[3]袁金霞.中西社会称谓比较及汉语社会称谓系统的缺环与泛化[J].池州师专学报,2002,(2).[4]温锁林,宋晶.现代汉语称谓并有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6,(3).
[5]张沙林,胡洁明.汉语言语交际中称谓缺环现象小议[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4).[6]李树新.论汉语称谓的困境与缺环[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4).
[7]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8.(2).
[8]苏静,路佳.论称谓语的泛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6).
[9]姚亚平.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变化的两大基本趋势[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10]吴晓君.汉语称谓的男尊女卑[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