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学习的介入与指导
幼儿园观察论文:美工区活动中的介入指导
美工区活动中的介入指导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索为主的方式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需要仔细地观察,适时地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促进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发展。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活动中应该是观察者,适当的指导者,解决问题的鼓励者,也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
活动实录一: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始了,只见周梓浩来到了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可是已经没有位置了。
他在探索区四周转了一圈,又来到图书区、益智区、美工区等区都不是他喜欢的,他漫不经心的走到了美工区,只好很不情愿地坐在了那,开始东望望、西看看。
他拿出了很多张彩色纸,一会儿乱折了几下,一会儿又用剪刀很随意的剪了几下,但始终没有什么作品出现。
经过了10分钟左右他剪出了两个及其不规则的类似两个半圆形来。
我径直的走过去,问道:“你的作品是什么呀,能介绍一下么?”“不知道。
”孩子边说边低下了头。
我说:“你给他起个名字吧,我还想跟你这个小师傅学学呢!”孩子拿着作品,瞪大了眼睛问我:“它的名字叫做被切开的西瓜。
不过你真的想跟我学?不会吧!”“对呀我就是想和你学啊,我们继续吧!”他听了我的话,胆子大了起来,迅速拿起了第二张纸,我们两个开始了轻声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区结束时,他还向我“炫耀”他完成了的太阳花呢,我笑笑对他说:“师傅,今天你的表现真棒,下次我还和你学习哦!”分析:1、孩子的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他所在的生活环境熏陶,父母与老师的引导。
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了成功感,必定有了自信,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
从此,我不再硬性规定让幼儿去剪纸,而是抓住一些良机,引导幼儿,让他们在剪纸过程中获得成功,从而体验剪纸的乐趣,对剪纸也充满了自信。
渐渐地,孩子便会在剪纸方面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2、“介入”分析活动实录二:美工区中,杨雨潞开始用各种的图形进行拼搭汽车,并且给汽车用线描或其他的方法“穿上了漂亮的衣服”。
教案中的个别化教学的技巧与方法
教案中的个别化教学的技巧与方法个别化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设置教学目标和选取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
它旨在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成就。
在教案中,个别化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个别化教学技巧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实施个别化教学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访谈或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等信息。
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个别化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设置个别化学习目标在教案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设置个别化的学习目标。
例如,对于进步较快的学生,可以设定更高的学习目标,挑战他们的潜力;对于进步较慢的学生,则可以设定更加具体和可操作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三、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在个别化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资源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类型的教材、多媒体资源和教学工具。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和项目制学习等,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同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反思情况,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
五、提供个别化评价和反馈教师在教案中设计个别化教学,同样需要提供个别化的评价和反馈。
可以通过学生作品、口头表达和学习日志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同时,要注重正向反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总结起来,教案中的个别化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设置教学目标和选取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个别化学习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供个别化评价和反馈。
通过这些技巧和方法的运用,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
专题计划: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与指导
专题计划——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与指导一、情况分析:优势小班幼儿虽然与中、大班幼儿相比,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表达能力、观察表现能力等都有所不及,但是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他们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小班幼儿喜欢学唱歌,尤其会对那些富有戏剧色彩的、情绪热烈的歌曲产生很大的兴趣,他们也会试着用l一2种打击乐器打出不同节奏。
小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腰,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此时儿童开始能以认真的态度对侍成人所教之事,并有动手尝试的愿望。
看到新奇的事物会主动接近,探索其中的奥秘。
小班幼儿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习得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足1、小班幼儿的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因此可能在操作中会因为受挫、失败造成操作中断。
2、小班幼儿有意注意比较短,幼儿的任务意识差,会存在盲目的操作,并且幼儿操作的持久性不长。
3、个别化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为主,但是小班幼儿缺乏自主性,需要老师的引导。
二、研究目标:1、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行为,引发教师对个别化学习材料的思考,从而优化个别化材料,让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更有效。
2、通过研究提升老师在日常组织个别化学习中观察与指导的能力,能对照个别化学习中观察幼儿的指标,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实施有效指导,归纳一些观察和指导策略。
三、专题实施方法和步骤:一)、理论学习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支撑实践。
二)、分细节深入研讨1、梳理小班幼儿个别化学习中材料的投放策略。
如:小班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如何体现年龄特征?如何将小班的个别化材料融入角色游戏中。
2、梳理小班幼儿个别化学习中教师的有效介入的方式。
如: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知道的途径与方法?四、活动安排1、创设与角色游戏相融合个个别化环境。
2、根据主题这几个别化材料设计并投放与环境中。
3、现场交流研讨老师的介入方式。
个别化学习介入与指导培训
多元评价体系建设
评价标准多元化
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 方面的发展。
评价方式多样化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提 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评价结果反馈
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
学习风格测试
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风格,了解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偏好和优势。
认知能力评估
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以确定其学习需求和潜力。
情绪与社交能力评估
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和社交技能,评估其对学习的影响。
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01 根据学生的需求和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 的教育目标和学习计划。
02
学生需求分析与评估
学生需求调查方法
01
观察法
通过日常教学观察,记录学生在 课堂上的表现、反应和兴趣点, 以了解其学习需求和困难。
02
03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设计针对学生学习需求的问卷, 收集学生的意见、建议和需求信 息。
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 了解其学习背景、目标、兴趣和 挑战等。
评估工具与技巧应用
选择合适介入时机和方式
时机
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缺乏学习动力或需要进一步提升时介 入。
方式
可采用一对一辅导、小组讨论、在线学习平台等多元化方式 介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实施具体介入措施
制定个别化学习计划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 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
为学生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工 具或平台,促进其自主学习。
大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研究
大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研究针对大班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教育者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采取适度的教育指导能在幼儿最需要的时候起到促进的作用。
幼儿教师要基于幼儿的思维特点、经验范畴、知识区域、兴趣爱好等,正确地分析和理解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这样才能对幼儿行为进行多元观察与多样指导。
一、教师观察与指导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小范围学习活动,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准备充分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凭借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活动方式的一项学习活动。
虽然个别化学习能让幼儿体验到自主和自由的乐趣,但由于幼儿年龄小,自主自控方面较弱,思维直观、具体等特点,大多数学习活动仍需要教师在旁边给予指导才能顺利进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同样,幼儿教师的观察与指导行为对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通过观察,第一时间发现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凭借自己的兴趣自主参与到游戏活动中的,没有教师过多的指导、组织,他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师为其准备的各种活动材料,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进行体验、感知、操作活动。
因此,教师在旁边观察时能第一时间了解每个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所体现的认知特点与兴趣。
(二)通过有效的指导,让个别化学习得以顺利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具有自主学习、平等参与的特点。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学习方法灵活性强,幼儿能根据已有经验去想象和创造,玩出更多更好的游戏方法。
有时个别化学习间相互作用,活动水平也会明显提高。
然而幼儿的自控能力尚弱,幼儿的个别化学习仍需要教师的监督与观察,必要时还要教师给予指导,这样才能让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有序、顺利开展下去。
二、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多元观察与指导的方法大班幼儿个别化学习需要教师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
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策略
当教师带领孩子进行个别化学习活动时,观察和指导策略非常重要。
让孩子能够认识
新的概念、有效利用课程材料和自己的学习技能乃至创造性思维也特别重要。
下面是教师
进行个别化学习活动时所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指导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做好对孩子的观察,准确了解其学习状况,发现孩子的学习需求,为
孩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
在孩子参与个别化学习活动时,教师还需要时刻注意孩
子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学习上的指导以帮助孩子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教师要重视孩子对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参与度,采取恰当的激励机制,鼓励孩子
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果孩子参与度较低,就要及时分析原因,努力提高他
们的学习热情,使孩子投入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来。
再次,教师还要发挥作用,把握孩子的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个别化学习活动,使有针
对性地面对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以满足他们所需。
使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估,以更有效地
确定孩子的学习成果,更好地促进其学习阶段的发展。
最后,教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也要及时完成学习内容的检查和反馈,以充分发挥学
习活动的效益。
此外,教师还应定期开展教学诊断,从而发现孩子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及
时纠正知识的错误,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使孩子更有成效。
可以看出,教师在带领孩子参与个别化学习活动时,观察和指导的作用是关键。
只有
教师观察能力强,把握孩子的特点,准确利用各种指导策略,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活动形式,才能帮助孩子有效地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幼儿园经验总结: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观察与指导有效策略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观察与指导有效策略》——有效的讲评让个别化活动更有意义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最后的讲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老师在观察幼儿个别化情况后,运用讲评环节,帮助幼儿汇集活动中的各项信息,分享各自活动中的快乐、解决过程中共同碰到的一些问题,它不仅能帮助幼儿解决问题、梳理提升经验、分享成功的快乐,而且还能进一步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一个精彩的讲评环节往往让个别化活动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
可见,讲评环节是个别化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困惑:1、老师播放音乐,幼儿围坐到老师身边,千篇一律的提问:“你今天去哪儿玩了?有什么发现?发现什么问题?”讲评多数指向一对一的问答。
2、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成功感,老师逐一邀请孩子们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者游戏情况。
思考:由于老师在个别化活动中缺乏对幼儿游戏情况的观察之后的分析与价值判断,因此在讲评环节中,老师多为幼儿的分享为主,这样看似热闹,其实并无价值,走过场的形式让讲评环节失去了它该有的意义,老师们把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机会白白浪费。
那么如何挖掘一些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讲评方式,怎么样的讲评才更有效呢?在个别化活动观察中选择怎样的讲评内容才有价值呢?我在实践中获得了一些成功经验:1、讲评应有预设的目标、发现孩子游戏过程中有价值的点交流分享是为了帮助幼儿梳理、提升已有经验,将幼儿的学习体验引向更深的层面。
这就需要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观察,准确判断哪些内容有交流分享的价值,做到心中有数,在有限的时间里巧妙引导,使交流分享发挥最大的教育价值。
因此,在幼儿游戏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将幼儿出现的共性的、有突破性的问题放在集体中讨论、交流,让所有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
十月份我们开展的主题是《我是中国人》,我们在阅读区里我们投放了“你说我猜”的个别化游戏。
通过一人描述投放的该少数名族相关信息,另一人根据描述情况来选出该少数名族,在一说一猜中丰富幼儿对常见少数名族民风名俗的认识,竞猜的游戏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但是该游戏对幼儿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对少数名族民风民俗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要求。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在这里,幼儿园老师需要根据不同孩子的个别化学习需求,设计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以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的制定及实施方法。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的制定需要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因材施教。
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区域活动任务和教学内容。
对于喜欢动手操作的孩子,可以设置特色区域活动,提供一些手工制作、拼图等任务,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对于喜欢阅读的孩子,可以设置阅读角,提供丰富的图书、故事,引导孩子自主阅读和倾听故事,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的实施需要关注孩子的自主性和参与度。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动手操作的区域活动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基础材料和工具,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设计自己喜欢的作品,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阅读角的活动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有趣的问题和活动任务,引导孩子思考、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的实施还需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合作性任务和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他们之间的友谊和情感交流。
老师还可以结合区域活动内容,设置一些情感教育的小活动,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的实施需要与家长进行密切合作。
老师可以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和需求,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制定个别化学习计划,实现家园共育。
在活动中,老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一些活动中去,让家长亲身感受孩子的学习状态,在活动过程中与孩子互动,加深亲子关系,促进家园合作。
学习活动2 个别化学习活动观察与引导
探索4
如何在家长面前肯定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 动中的良好表现?
个别化学习能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获得一定的经验,他们的内心是充满欢喜的, 迫切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因此,保教人员除了要肯定幼儿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外,还要跟家长交流,通过表扬幼儿来激发家长配合与支持活动的热情和信心。
幼儿的操作过程、结果; 幼儿的兴趣、态度、能力与个性; 个体差异……
(2)观察幼儿
是否专注,是否能自主学习,以及思维、语言、 动手操作、艺术想象、创造等能力,现代化工 具的使用水平……
观看教材 视频案例
任务实施
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
1. 活动前的指导策略
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对区域进行简单介绍, 让幼儿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识的眼神、鼓励的图片……
任务拓展
思考分享
案例:今天豆豆兴致很高地在个别化学习区用橡皮泥给小兔子捏胡萝卜吃,忽 然你发现豆豆把捏好的萝卜插在了鼻子里。
这时,你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开放题,答题建议: 教师可耐心等待,看看豆豆是否会将萝卜拿出鼻子。如果没有新的行为,教师可以上
前询问豆豆的想法,了解他把捏好的萝卜插在了鼻子里的原因。如果他说自己在扮演说谎 的匹诺曹,可以先肯定他的想法,随后和他一起探讨,暗示他东西插在鼻子里会造成的危 害,引导他改正危险的行为。
案例3
在探索区,教师发现来 拼动物六面图的幼儿都 只玩了一会就离开了, 原来大部分的幼儿已经 能非常熟练地拼出来了。 于是,教师立刻投放了 动物九面图、十二面图。 幼儿发现新的拼图后, 又热情地探索起来了。
案例4
在“我来当警察”活动中, 教师主动扮演司机,小茗 扮演警察。小茗很认真地 依据图示做一些简单的指 挥动作,而教师与凯凯则 按指令走路线。虽然场地 不大,但孩子们玩得可开 心了。大家还商量互换角 色进行游戏。
幼儿园经验总结:从“两次建构”看个别化学习活动指导
从“两次建构”看个别化学习活动指导——介入的时机和方式活动背景:随着四季主题的开展和季节的变化,建构区的材料也在不断地进行增减。
除了平时游戏用的大块积木,我们进一步的将情境性的一些材料投放进去,有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小房子,体现季节特征的树、可以搭花的雪花片、以及绿色的能代表草地的泡沫垫等都投放了进去,放置在建构区旁的架子上。
孩子们也逐渐将这些多元的材料运用到自己的建构中。
第一次活动实录:参与幼儿(徐洋、李孜恩)游戏活动时,徐洋、李孜恩两个人来到了建构区,一开始他们自发地想到给里面的小动物造家。
根本没注意到篮子里放的一些材料。
李孜恩说:“我们要搭得大一点,让动物住在一起。
”他征求徐洋的意见,结果徐洋说要搭一间一间,让动物分开住。
讨论完两个人开始自顾自的搭了起来。
显然两人的意见没有统一。
一会儿,李孜恩来报告说:“徐洋把动物放到房子上去了。
”我一看,原来有的动物没地方住,他干脆把大象放到了搭的房子上。
我饶有兴趣地参与了他们的讨论:“动物们也该有自己居住的地方呀,想想我们住的周围有些什么?讨论完他们就迫不急待地着手建构,不一会儿,李孜恩又跑来对我说:“徐洋没有用老师和我们说的办法搭。
”分析与反思:咋一看,这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向前推进的活动——我在建构活动中以同伴的身份平等地参与了幼儿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似乎是我急于把自己预设的想法告诉他们,而让孩子等待着按我的方案在建构。
但事后我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反思:1、建构前幼儿正在热烈讨论,各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时我是否需要介入?2、我的介入是否干预了幼儿的活动?3、虽然我是以同伴身份参与讨论,但最后的建议是由我提出的,无形中我是否使用了话语权力?4、如果没有我的介入,幼儿就无法达成他们的共识了吗?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清楚地说明,我的提议对不同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有。
关注活动过程 把握介入时机 个别化中教师如何有效观察与指导
关注活动过程把握介入时机本学期,我们班组以课题为引领,以教研组验收为契机,进行了专题《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如何有效观察与指导》的研究,我们立足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积极开展中班个别化学习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探索,对教师在个别化学习中介入指导幼儿行为存在的问题、如何把握介入时机进行了整理,现将经验总结如下:一、梳理问题,正视不足本学期,经过教研活动的研讨,结合平时对自身在个别化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后,发现教师在个别化学习中观察分析介入幼儿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1、教师欠缺介入意识与习惯——视而不见教师观察分析幼儿行为视而不见,自然缺乏对介入时机的把握,流于形式,认为个别化学习是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自己只要巡回观看幼儿操作材料就可以了,而自己并不是这样活动的参与者。
这说明教师在观察中缺乏科学性,只“观”而不“察”,她们欠缺深入的反思和总结。
2、教师在介入时心中无目标,不能敏锐的发现问题——随性而为教师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敏锐性不强,错过一个个稍纵即逝的典型行为与教育契机;教师在观察的时候心中没有目标,比较盲目,不知道该关注哪些重点。
很多时候,因为教师心中没有观察目标,所以不能发现来自于幼儿有价值的讯息,也不能敏锐的发现幼儿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
3、教师欠缺对介入程度的有效控制——浮于表面教师观察分析幼儿行为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她们往往只看到了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表面现象,而对于相关的认识、分析比较肤浅。
教师上一次的观察和下一次的观察出现断层,往往上次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给予及时的反思总结,后续欠缺进一步的思考,导致观察不到位、不深入,观察到的问题没有做到及时的分析、概括,导致下次还会出现相同的问题,使得观察缺乏连续性。
4、教师欠缺支持幼儿行为的能力——难以跟进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是为了更有的放矢地给予幼儿支持,通过观察幼儿操作个别化游戏材料的情况,从而分析幼儿行为背后所存在的深入问题,只有发现深入的问题,才能更好的支持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的行为。
幼儿园经验总结:个别化学习中,教师观察与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个别化学习中,教师观察与指导幼儿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主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
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因为它是从幼儿兴趣出发,通过与材料的互动解决一些认知方面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处于主体地位,有相对宽松的游戏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他们能够自主地控制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材料及玩伴。
每个幼儿都能在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下,完全按自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活动,他们自主、快乐地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满足。
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个别化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
指导幼儿个别化学习,需要教师不断地观察幼儿的学习行为。
幼儿的学习行为是幼儿发展水平的反映,因此幼儿的任何学习行为都能做出发展意义的解释。
教师在幼儿个别化学习时随机观察,可以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自己对《指南》的理解和幼儿发展方面的知识经验,去关注幼儿的每一个寻常时刻,作为自己了解幼儿、引导幼儿的依据。
《指南》中有一方面提到:“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以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一个好的称职的幼儿教师,不但要给幼儿以知识,还要教会幼儿自学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谈到: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的人。
而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开展,更能体现教师的专业智慧,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本学期我们大班教研组的教研主题是“个别化学习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那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教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观察者,和引导者。
幼儿园观察论文:浅谈在个别化活动中老师的适时介入指导
浅谈在个别化活动中老师的适时介入指导个别化活动是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在活动区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能力自主、宽松、愉悦的学习,幼儿进行的是自发的学习,他们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互动作用。
在活动区中,任何主题的提出及材料的投放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
而在活动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和教师的指导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活动区活动的质量和开展。
个别化指导是一个开放性和幼儿互动的过程,在互动过程中,要求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并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
1、耐心观察孩子的操作行为。
观察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其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提高教育指导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游戏。
可避免教师因不了解游戏情景而产生的不合适的干扰幼儿游戏的指导行为。
在每次的区域活动中,我们都在及时的观察、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如在主题《我爱我家》中,我们创设了“好朋友的家”的情境:提供了3幢房子,按门牌号码找到好朋友的家,虽然老师在投放材料时,心里清楚是为了培养幼儿对数序和序数的能力。
但孩子在操作的时候并不一定是如我们所愿,他们对楼层和房间之间搞不清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没有急着介入。
因为一旦过早介入,等于是把自己预设的东西强加给了孩子,孩子失去了自己探索的机会,这对孩子的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的帮助。
所以我们经常是耐心地观察,等待孩子的操作,从幼儿的操作中发现问题,再及时调整材料。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观察孩子的活动是在考验我们的耐性,因为我们知道要更少地干扰孩子的活动,多观察。
活动中我们经常是先让孩子与材料充分的互动,分析判断孩子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最后把握好适当的时机进行介入,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来进行指导,这样指导的效果是最有效的。
区域游戏中的个别化学习与指导
区域游戏中的个别化学习与指导常州市武进区机关幼儿园刘华什么是个别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是一种区别于集体教学的学习形式,是教师依据幼儿的个别需求安排学习活动,幼儿依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弹性开展学习活动。
个别化学习的优点在于能适应幼儿个别差异以及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个别化学习的特征有两项,其一是幼儿依据自己的学习速度学习,其二是幼儿学习时间及内容的弹性化。
区域游戏中融合个别化学习是对主题活动集体教学的一种补充。
个别化学习中探索知识,集体活动梳理经验、提升认识;集体活动引发思考、提出问题,区域游戏中的个别化学习中验证问题、深化经验。
两者优势互长,劣势互补,必然成为幼儿学习的趋势,形成主题活动背景下游戏与学习结合双向前行的方式。
但是,渗透了个别化学习方式的区域游戏内容,需与原有的主题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效整合,适合不同的孩子进行个别化学习,才能满足个体学习活动的需要。
渗透个别化学习的区域游戏内容的预设1.整体构思在保持原有主题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合并、删减和增补,添置适合幼儿自主学习的游戏内容,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探索的空间,游戏的内容、时间和原有的主题活动教材按一定的比例分配,结构上保持一定的平衡性。
比如每周进行5-6节的集体教学,其余集体活动时间就开展区域游戏,这些主题下的区域游戏全部以个别化学习的形式开展,对主题中的课程进行补充、巩固、拓展。
2. 对比研读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设计,首先必须确定主题学习的经验与价值,平行对比,对比教研,挖掘符合主题价值的游戏内容,这是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个别化学习研究的核心内容。
精心研读主题课程内容,包括:哪些是比较严密,具有逻辑性、循序性、不便于操作,知识点较多,讲解时间较多,就开展集体教学;哪些适于探究、前后无关联、无顺序性,操作的内容占用量较多,就把该内容放到区域游戏中开展。
逐个对三个年龄层次所有的主题包进行归类和梳理,分析每个活动点的内涵,进行取舍。
比如:中班《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中,我们对其中一部分学习内容如:动物找家(科学)、五彩蛋(美工)、快乐的鱼儿(美工)、猜猜我是谁(综合)、我知道的动物(综合)、数脚(语言)等作了调整,设置到相应的区域内,再在各区域合理添置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游戏内容(省编教材之外):蛋宝宝找妈妈,谁会飞,动物大转盘,喂动物,动物飞行棋,快乐的动物园……,对已有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课程与游戏形成合理的结构,让孩子游戏学习相结合。
小班个别化案例:观察孩子的行为,选择适当的介入方式
小班个别化案例:观察孩子的行为,选择适当的介入方式背景:《指南》中指出:教师在活动中应该是观察者,适当的指导者,解决问题的鼓励者,也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
基于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表现特点,老师的支持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个别化学习让幼儿体验自主和自由,体验到乐趣,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对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直观、具体,自主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大多数活动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
老师的指导支持行为是个别化学习的难点,指导不是检查,也不是指令和指示,而是观察幼儿与材料,与同伴互动的情况,并适时与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更充分地与材料进行有效互动,更好地与老师同伴交流。
实录:在“苹果和橘子”主题中,我投放了“水果拼盘”的游戏材料。
材料准备是圆形纸盘及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水果图片,预设目标是幼儿运用围拢黏贴的方式有规律的间隔排列黏贴水果。
投放后,我希望孩子们能自主地进行黏贴,掌握围拢粘贴的方法之后再间隔排列。
一开始的时候,孩子们看见白色的纸盘和各类水果图片,只是重复地将水果装进盘子里有倒出来,没有其他进一步的玩法。
看到孩子们对这份材料没有进一步的延续时,我利用交流分享的环节向孩子们提出了疑问。
我问道:“水果在盘子里晃来晃去很容易掉下来,怎么让这些水果牢牢地待在盘子里呢?”“把水果压住。
”“把水果粘在盘子里。
”……各种各样的答案应声而来,我认真地倾听着孩子们的想法并接受了。
有了这次的交流经验,后来数次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都利用了固体胶或者双面胶固定了水果。
但是,没有像我预设的那样围拢粘贴。
于是,我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用提问的方式直接介入:“怎样让水果在盘子上排排队呢?”过后,出现了直线排队的水果队伍,还有让着盘子排队的水果队伍。
玩了几次之后,我发现有小朋友能像范例一样围拢粘贴,我决定在活动后进行分享和交流。
我通过“作品展现”的方式让幼儿分享成果,体验成功,并适时启迪幼儿间隔排列,提升经验,推动经验的发展。
专题小结——中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观察与指导
专题小结——中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观察与指导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含主题学习的核心经验)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活动。
经过半个多学期对于个别化观察与指导的学习,让我对这个除了集体学习活动以外最重要的学习形式有了些自己的体会。
下面我就着重谈一下本学期我在个别化观察与指导的收获。
一、关于观察——善于观察推进幼儿游戏。
1、游戏初期:在投入一个新游戏让幼儿去探索时,教师的观察重点并不能落在一味的追求游戏结果、或者是孩子从中学到了什么上。
例:在主题《好吃的食物》“帮妈妈买菜”中,由于一定要读懂任务卡片才能将游戏进行下去,所以我就将第一次的观察重点落在了幼儿能否读懂任务卡上。
这整个游戏过程中,发现个别幼儿拿取任务卡后并没有进行阅读就去游戏,也有个别幼儿在阅读完后把任务卡往地上一扔,在游戏时就会完全不顾卡上的提示进行游戏。
由于是新投放的材料,这样设置观察目的有利于让我了解到材料的适宜性比如:1、材料的量是否充足。
2、该游戏是否符合班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是否贴近了班中大部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游戏还能不能顺利的开展下去。
2、游戏中期:当一个游戏进行到中期时,老师的观察目标不能在简单的停留在材料是否适宜上,更多的是应该落在观察材料是否能与幼儿真正互动起来上。
在中班主题《我在马路边》中的游戏“小小停车场”里,孩子们已经游戏了一段时间,基本了解了该游戏的玩法。
我就将观察重点落在了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以及结果上。
在游戏中我发现许多幼儿拿到牌照之后直接给小汽车插起了卡片,而且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于是我进行了第一次的介入提问到:你这块车牌找对了嘛?但是孩子只是看了看车子和手中的牌照,一脸茫然。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考虑到计算活动的严谨性,我在之后的分享环节中,着重分析了车牌的组成部分:包括汉字、字母和数字。
教案设计中的个别化学习与辅导
教案设计中的个别化学习与辅导教育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提供他们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然而,由于学生的差异性,传统的一刀切式教学方法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因此,个别化学习和辅导成为了教育领域中重要的课题。
在教案设计中,如何合理地进行个别化学习与辅导,是一项需要高度关注和专业能力的任务。
一、个别化学习的重要性个别化学习是根据学生的个别需求和能力水平,量身定制教学方案,以帮助他们实现个人的学习目标。
它承认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具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教学策略。
个别化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个别化学习的实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提供特定的学习资料和资源;或者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灵活地调整课程进度和内容。
此外,利用技术手段,如教学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也能够为个别化学习提供便利。
二、个别化辅导的策略与方法个别化辅导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个别化辅导,教师能够更好地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在个别化辅导中,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首先,教师可以提供个别化的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相应建议和指导。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果。
三、在教案设计中,个别化学习与辅导应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示例,以帮助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更好地实施个别化学习与辅导。
1. 分析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在编写教案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
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
2. 设计个别化学习任务:在教案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个别化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去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教育目标,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让幼儿通过自主选择、探索发现,并在合作交往中积累各种经验从而不断发展的活动。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观察幼儿的学习行为。
幼儿的学习行为是幼儿发展水平的反映,因此幼儿的任何学习行为都能做出发展意义的解释。
教师根据自己对幼儿发展方面的知识经验,去关注幼儿的每一个寻常时刻,作为自己了解幼儿、引导幼儿的依据。
包括观察幼儿的兴趣爱好、规则意识、合作能力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
一、介入时机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对个别化活动要适时介入指导。
第一,当“认知结”出现时要及时介入。
“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或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
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二,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
积极等待是相对消极等待而言的,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
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
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
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
第三,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
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在接和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发展,达到介入的目的。
显然这种介入是支持性的,而非干预性的。
二、活动中的指导策略:(一)注重观察,先观察再指导。
“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要和个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
”蒙台梭利的这一教育过程为——大胆的放手、小心地观察、耐心的等待、实施地引导。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学会观察等待。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困难,幼儿的发展,以及游戏的情况。
先观察再指导,给予幼儿他们充分的活动时间、空间,最低限度地适时介入,给予支持性的帮助,启发引导,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倾听者和欣赏者的作用,推动幼儿能力的发展。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是非常能干、非常聪明、且富有创造性的。
先观察再指导是给幼儿自由选择与自己决定的权利,使我们个别化学习活动成为幼儿“真正的游戏”,而不致使游戏失去“灵魂”。
(二)适时鼓励,肯定幼儿的行为。
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不管成功与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
教师对幼儿的鼓励态度,是促使幼儿积极接受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幼儿之间肯定存在着差异,但只要幼儿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不管结果如何,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
鼓励和表扬不再是那特定的一群人的专利,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感觉失败,会使其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导致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
对于这种孩子,老师要对他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稍有进步就进行表扬,使他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
(三)设疑启迪,引导幼儿探究。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我们要给予幼儿充分的“空间”,把探索和发现的权利交给孩子,激发幼儿更多的探索的兴趣。
当幼儿需要帮助时,教师就应给予启发、点拨,但教师的指导语言应是开放式的,要能发散幼儿的思维,要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发现、总结。
(四)师生互动,并激发幼儿生生互动。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和孩子共同创设了比较宽松的活动环境,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平行互动和幼儿之间的生生互动,善于利用自身行为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恰当的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与幼儿一起探索、操作、发现、讨论、解决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当尊重活动中孩子的主体地位,把自主权、主动权、独立权还给孩子让孩子们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得个别化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活动,幼儿在活动中自由、自主、创新,真正感到开心、快乐、满足和成就感,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集体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位主导者。
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则是一位引导者,教师应在幼儿自我学习的时候做出有效的指导,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幼儿一定的帮助,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展现我自我。
现代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有所提高,而幼儿园区域活动也成为幼儿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如何发挥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也成为幼儿教育中的热点问题 1 明确自身定位充分提供空间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观察者又是指导者,既是组织者又是孩子的玩伴,区域活动是幼儿的一种自主活动,幼儿之所以喜爱区域活动,是因为他在游戏中能够主宰自己。
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中充分为幼儿提供空间,在适当的时机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这样才有助于幼儿的成长。
目前来看,大部分教师已经可以明确自身定位,灵活的在教学和区域活动中转变着角色,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们提供更多的空间,让幼儿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例如,笑笑平时爱学习,但在动手能力上有所欠缺。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需要小朋友制作玩具秤,通过制作对玩具秤进行了解,发现玩具秤的活动原理,利用玩具秤对物体进行称重,通过不断的尝试、调整,直至孩子们制作出自己的玩具秤。
通过此项活动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制作过程中,王老师观察到笑笑制作的不够顺利,但并没有马上进行干预,只是在无法继续下去的情况下才给予适当的提示,从头至尾都没有插手进行制作。
如果王老师在笑笑遇到困难时直接帮助完成制作,那么笑笑对玩具秤原理还是了解不透彻。
所以,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所采取的最好方法就是时刻关注、适时引导,比直接帮助所起到效果更为显著,只有让幼儿们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幼儿坚强的性格,促进幼儿的茁壮成长。
2 时刻保持关注抓住指导时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时刻保持关注是最佳的策略。
幼儿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教师应该对幼儿的活动充分的信任。
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材料,来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幼儿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要放手交给幼儿们去解决,要让他们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只有在不断的发现、解决、总结之后,幼儿才会更快的成长。
教师在关注的同时,也要抓住时机给予适当的指导,有些问题因为幼儿自身的局限无法继续完成,这时教师就应当给予一定的指导。
当然,这种指导也应讲求一个度,要在指导中把幼儿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之后就该停止,不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赖感,认为只要遇到问题总会有老师来进行帮助。
如何把握这个度就需要教师对幼儿保持高度的关注,了解幼儿遇到问题前所发生的问题,同时在进行指导时,要讲究策略方法,要把自己与幼儿放在同等的位置上,不能以老师的口吻对其进行教育,要与幼儿产生一定的互动环节。
例如,在进行手工制作时,幼儿因为自身知识有限无法继续,这时老师要到幼儿身边,俯下身子与幼儿保持同等的高度,用疑问的语气问幼儿出现了什么问题,让幼儿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说明,这样来锻炼幼儿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深度。
之后,在指导过程中,也要注重交流,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作品制作完成后,通过提示让幼儿说说作品的作用,使用方法,来锻炼小朋友思维的发散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总结能力。
在指导中一定要把握好正确的时机,只有把握好正确的时机,掌握好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活动预期的效果。
3 把握总体策略注重个体差异教师对于幼儿在成长中所产生的影响只是其中一个部分,社会、家庭等等因素对幼儿们的成长也一样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幼儿的心理、知识水平都会有所差异。
这些差异也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提出新的要求,即在指导策略上要根据个体的差异进行变动,对幼儿的所长要充分的发挥,对其欠缺的部分要反复的进行补充。
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指导中,要先学会观察,通过观察来发现幼儿的基本特点,观察后要对幼儿的资料进行整理,针对不同的个体要提出不同的指导方法。
例如,在区域活动中,芳芳和明明对于图形非常的敏感,在拼图时可以很快的找准位置,而华华却在拼图上遇到很多问题,无从下手,犹豫不决。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为芳芳和明明提升难度,发挥他们的长处,对于华华应该做出正确的引导。
对于幼儿,不得不承认是有所差异的,这种差异是无法避免的,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只有在观察中了解幼儿的特点做出正确的指导,促进幼儿们的全面发展。
4 活动教学结合达到最佳效果幼儿园区域活动对于幼儿们的成长确实起到至关重要的部分,但教师的教学同样重要。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将新鲜的内容灌输给幼儿,让幼儿了解、掌握,只有幼儿充分掌握了相关知识,在区域活动中才能更好的去解决各种问题。
教学就像是一座大楼的地基,教师要通过教学为孩子的成长打牢这个地基,只有地基打牢了,孩子们才能在区域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把高楼建成各种样式。
因此,教师要把教学和区域活动有机的进行结合,通过教学打牢基础,在区域活动中得到提高。
从而例如,之前所说的制作玩具秤的活动中,教师应该先通过教学把基本的原理教给幼儿,让幼儿在脑海里呈现出玩具秤的原理,让幼儿了解如何去运用玩具秤。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知识传达给幼儿,幼儿在制作玩具秤时就无法开展,更无法通过活动更进一步掌握玩具秤的相关知识。
5 结语教师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有效的指导可以很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具体的指导中也会出现诸多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总结,要根据发展形势不断调整方法。
通过调整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兴趣。
同时仍要清醒的认识到,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教师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是很有限的,要把整个社会、家庭都统一到指导上,只有形成统一的指导,才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