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对白的心理空间冲突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对白的心理空间冲突机制

摘要《雷雨》剧中的人物冲突将剧情向高潮推进,而人物对白揭示了其心理空间的矛盾冲突机制。通过对人物话语的分析发现,语用预设、语义项临时替换、语义项的缺省等是导致人物心理空间的冲突。戏剧建立在对白特质的基础上,研究人物对白中建构的心理空间冲突机制为戏剧情节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雷雨》对白心理空间冲突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学是一个指涉人类的经验世界并且映照其观念世界的符号,文学作品反映人类世界和社会生活是一个相对完整却又与人类认知

密切关联的文本世界,作为文学形式戏剧中的矛盾冲突将情节和读者的兴致皆推向了高潮。从认知视角解读戏剧人物话语的心理动态,可以触摸人物矛盾的深层认知层面,与叙事表达的功能相似,部分揭示情节和高潮的推进机制,构建起作者、人物和观众三方心灵沟通的路径。

曹禺的《雷雨》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品,深刻揭示和抨击了封建体制下的家庭悲剧和伦理道德缺失。剧中的人物冲突是作品艺术的魅力所在: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是一位拥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与侍萍、蘩漪、鲁大海的关系展示了他阴险、虚伪、狡诈的资本家特点;周萍与父亲周朴园关系紧张,与后母蘩漪的乱伦又揭示了其矛盾的性格。舞台人物的矛盾冲突是由人物的对白和情节的发展推进的,本

文将认知观的心理空间理论揭示人物对白的心理空间冲突机制。一心理空间理论

心理空间理论系统地考察了人类认知结构和人类语言结构在认知结构中的体现,它是意义建构的理论。虽然该理论都是处理语言的材料,但它在本质上不是语言,而是从认知观视角以虚拟的心理空间解释词际和句际语义关系。心理空间是该理论的基本范畴,是人们思考、交谈时为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概念。心理空间不能视为语言形式结构本身或者语义结构本身的一部分,它是语言结构中相关信息的临时容器,是我们在思考和谈话时为了实现局部理解和行为目标而构建的局部集合体。空间语义项作为心理空间的语词一般由名词性成分充当,名词性成分通过有定解读原则和不定解读原则在某一空间建立空间语义项,然后通过空间识别原则在另一空间建立对应的空间语义项。将上述原则应用到言语结构中,可以逐步构拟话语者的心理空间。话语过程中主体的心理空间随着其思想及话语地展开而被构建并且给予修改。这些空间由各种映射相互联系,特别是身份和推理映射。反映在神经领域,心理空间就是被激活的神经集合体,语义项的相互连接与共同激活连续体相匹配。根据这一观点,心理空间在工作记忆中运行,部分归因于长时记忆结构的激活。

学界借助心理空间理论的思想对文学的相关层面做出了研究。蒋勇探讨了文学语言和日常生活中虚拟空间的构建,认为建构虚拟空间是认知者的一种普遍认知方式。借用心理空间理论的“空间”概

念阐释文学的虚拟空间构建机制,可以将符号世界的能指更加形象地勾勒出认知世界的所指概念。概念合成理论是心理空间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概念合成理论,谢建平阐释和论证了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空间中的层创性实时意义建构及其推理机制,用空间合成原理勾勒了人物品性、情愁、愤情层创意义的建构过程。

基于心理空间理论,笔者将对《雷雨》的话语冲突做出阐释。戏剧人物的对白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语义项,会在观众内心建构各类心理空间,语义项发生矛盾时,人物的心理空间相应产生冲突,使剧情向高潮逐层发展并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语用预设引发的人物心理空间冲突

预设是说话人对交际语境中无异议信息的认同和设定,交际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假设将双方认同的信息用隐含方式表述为预设命题,并且将其认作信息传递的背景信息或者前提条件,一般表达语篇世界确立的事实或者合乎情理的事态。如果交际双方的预设在语用环境下不能发生交集,语用预设产生冲突,表现戏剧的独白和对白中会产生矛盾冲突,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那么舞台人物的语用预设会发生偏离,具有导致的话语双方或者多方心理空间冲突的潜在可能。《雷雨》中各种人物发生矛盾,周家和鲁家的矛盾以及周家的内部矛盾等都构成了一幅幅舞台的戏剧场景。其中,大舞台空间内人物的预设条件导致其多重心理空间的建构,引发了观众视线内的一幕幕冲突情节。周朴园和周萍的一段对白揭示了语用预设的建构作用:

周朴园(突然抬起头来):我听人说你现在做了一件很对不起自己的事情。b1

周萍(惊):什—什么?b1’

周朴园(低声走到萍的面前):你知道你现在做的事是对不起你的父亲么?并且—(停)—对不起你的母亲么?b2

周萍(失措):爸爸。b2’

周朴园(仁慈地,拿着萍的手):你是我的长子,我不愿意当着人谈这件事。(停,喘一口气严厉地)我听说我在外边的时候,你这两年来在家里很不规矩。b3

周萍(更惊恐):爸,没有的事,没有,没有。b3’

周朴园:一个人敢做一件事就要当一件事。b4

周萍(失色):爸!b4’

周朴园:公司的人说你总是在跳舞窝里鬼混,尤其是这三个月,喝酒,赌钱,整夜地不回家。b

周萍:哦,(喘出一口气)您说的是—b’

周朴园:这些事是真的么?(半晌)说实话!

周萍:真的,爸爸。(红了脸)

上文中周萍与其后母繁漪乱伦,这一语义项及成分关系构成的心理空间在周萍的潜在心理空间集合体中成凸显趋势,别人的只言片语可能触发现实空间的重新建构,并且呈现反复性特点,像阴魂一样始终缠绕着这位富家公子。周朴园和周萍父子二人的对白建构出八个信念空间:

信念空间b1:周萍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情。

信念空间b1’:自己与后母乱伦。

信念空间b2:周萍做了对不起父母的事情。

信念空间b2’:自己与后母乱伦。

信念空间b3:周萍不规矩。

信念空间b3’:自己与后母乱伦。

信念空间b4:周萍不敢承认自己不规矩的事情。

信念空间b4’:自己与后母乱伦。

从b1到b4的建构过程看,周朴园的信念空间b的语义项b,对这位父亲来说是很严重的,因此才会一再用话语建构次信念空间,最后用言语揭示空间b。而听话人周萍也同样经历了从b1’到b2’的心理空间构建过程,同样也相信父亲说的是非常严重的事情,那么最严重的事情就是他和后母的奸情,即听到的话语信息指向现实空间r。因此,话语双方心理空间发生冲突,矛盾展开而将观众的情绪逐步推向高潮。接着,父亲周朴园通过揭示事情真相导致儿子周萍第二个信念空间b’的建构,而b’与b完全交集,矛盾冲突得到化解。观众作为第三方见证人,既有现实空间r(周萍与后母乱伦)的建构,也有b和b’的建构过程,同样也经历了一系列次信念空间的建构。因此,不同语用预设导致了作者、人物和读者多重心理空间的建构。

三语义项临时替换引发的心理空间冲突

文学叙事的本质在于其虚构性,人物、时间、空间、事件等多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