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寓言四则教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合集下载

22《寓言四则》(同步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教学(部编版)

22《寓言四则》(同步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教学(部编版)

22《寓言四则》(同步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教学(部编版)教案一、基本信息1. 教材:《同步教案》-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教学(部编版)2. 课时数:1课时(45分钟)3.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4.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寓言的定义和特点;(2)学习寓言四则,并掌握其中的道理和教训;(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寓言四则的阅读和分析2. 寓言的作用和特点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了解什么是寓言吗?寓言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有什么用途?请学生回答,老师可以适当补充。

2. 学习(30分钟)(1)介绍寓言的概念,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表达道理和教训的文学形式。

(2)让学生分组阅读《寓言四则》中的寓言,分析故事和道理。

(3)让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组读的寓言,并解读其中的道理。

(4)提示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寓言时,要注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和道理。

3. 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故事情节及情境,自行编写一个寓言,并向全班分享。

4. 总结(5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并总结学习寓言的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重点1. 学习寓言四则中的道理和教训;2. 加强学生阅读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方法1. 导入问题启发式教学法;2. 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3. 任务型学习方法。

六、教学评价1. 在课堂上监测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寓言方面的表现;2. 通过学生编写寓言和展示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总结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4. 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个体化辅导。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 寓言四则》包含了四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分别是《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和《画蛇添足》。

这些寓言故事富有深刻的寓意,适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学习这些寓言故事,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深层含义和道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这四个寓言故事,理解其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学生能够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这四个寓言故事所传达的道理,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难点:学生能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寓意,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寓言故事的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寓言故事,让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情,设计好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中的寓言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趣味的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课的四个寓言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每个寓言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寓言四则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寓言四则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寓言的特点和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寓言寓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寓言创作活动。这个活动将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寓言的创作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寓言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寓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观点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对于寓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理解不够深入或是对讨论话题不感兴趣。为此,我将在下次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寓言四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主要包括以下四篇经典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滥竽充数》和《杯弓蛇影》。本节课将围绕这四则寓言展开,通过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等方面的学习,使学生们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道德品质和语文素养。教学内容涉及对每个寓言故事的背景介绍、文本解读、关键词语学习以及相关文学文化知识的拓展。此外,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课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要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杞人忧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寓言故事本身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在理解古文句式和词汇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古文阅读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帮助学生克服这一难题。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教学方法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显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或者是对课堂氛围还不够适应。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和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古文句式和人物形象分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担忧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担忧无益的道理。
c.古文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技巧,如断句、翻译等,提高古文阅读理解能力。
举例解释:
-在人物形象分析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杞人的心理特征,理解其忧虑的原因。
-在寓言寓意内化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寓言道理,如通过编写类似情境的小故事,让学生表演出来,从而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2课《寓言四则》之《杞人忧天》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知识与技能:学习《杞人忧天》寓言故事,理解故事寓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寓言四则(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寓言四则(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举例:“狐假虎威”表示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3)文本分析与解读:学生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举例:分析《守株待兔》中农民偶然得到兔子后,为何一直守在株旁不愿离去。
2.教学难点
(1)寓言故事寓意的深入理解:学生往往容易停留在故事表面,难以挖掘更深层次的寓意。
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实际生活等方式,深入探讨寓言寓意。
二、核心素养目标
《寓言四则》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及审美鉴赏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与道德观念。通过学习寓言故事,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故事寓意,提高解读、分析和评价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成语的运用和积累,提升语言表达与交流技巧。同时,通过探讨寓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思辨与创新意识,增强道德认知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新教材倡导的核心素养教育要求。
寓言四则(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教学内容
《寓言四则》-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包括以下四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和《掩耳盗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寓言的含义,分析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寓意;学习并运用寓言故事中的成语;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同时,结合课文,进行生字词学习,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在上完《寓言四则》这一课后,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一点做得还不错。大家对于寓言故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教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二课《寓言四则》。

寓言是一种以虚构故事的形式寓含哲理、道德的文学体裁,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时通过四个不同寓意的寓言,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特点、构成及内涵,并明确寓言中的道德寓意。

【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理解寓言的定义、特点及构成;2. 能够有意识地分析、理解及领会寓言中的道德寓意;3. 能够练习解读寓言并意译相关词语、句子;4. 能够运用寓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寓言的定义、特点及构成;2. 寓言中的道德寓意。

【教学难点】1. 寓言的道德寓意的理解及领会。

【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2. 案例教学法;3. 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关注寓言:“看图猜谜”- 寓言中要不要有一定的难度?2. 询问学生对寓言的定义、特点和构成的理解。

二、自学探究(20分钟)1. 合作探究:学生学习《寓言四则》中的四个寓言,归纳整理寓言的内涵和道德教育意义,解释相关的句子。

2. 组内讨论:每组选出代表与其他组分享归纳整理的结果,并讨论自己没有理解的部分。

三、引导总结(20分钟)1. 情境讲授法:以生活案例或校园案例为例,自由讨论,引述《寓言四则》中的寓言。

2. 点拨讲解:练习解读寓言并意译相关词语、句子,点拨关键情境下的相关知识点。

四、拓展应用(10分钟)1. 探究活动:在小组内,运用寓言知识并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

2. 诊断补漏:针对学生的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再次阅读本次寓言,领会寓言中的道德寓意;2. 请以寓言为载体,写一篇小故事。

【板书设计】《寓言四则》1. 定义、特点、构成2. 寓言中的道德寓意【教学反思】本次课程利用了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了寓言的定义、特点及构成,同时通过四个不同寓意的寓言,让学生明确寓言中的道德寓意,在虚构故事中品味生活,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人生的极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寓言四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四个经典的寓言故事,分别是《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和《画龙点睛》。

这些寓言故事富有深刻的哲理,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理解人生。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还要求学生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寓言故事这种文学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些经典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寓言故事的情节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课堂参与的积极程度也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每个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道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诚实、勤奋、创新等品质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熟读课文,理解每个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难点:学生能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道理,并将这些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寓言故事的情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讨论话题:准备一些与寓言故事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寓言故事拓展材料: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寓言故事,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02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

202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寓言四则教案

22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寓言的故事情节。

2. 抓住关键词品味细节以及人物描写的妙处,把握其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

3.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角度体会寓意,培养思辨意识。

教学重难点:1. 抓住关键词品味细节以及人物描写的妙处,把握其哲理性和讽刺性的特点。

2. 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角度体会寓意,培养思辨意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研读法、表演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从小到大,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哪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能说说“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吗?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下面,我们学习《寓言四则》,领悟其深刻的寓意。

第一课时《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文字和狮子》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

(展示课前预习)【作者简介】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奴隶出身。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后人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朴素,富有幽默感。

(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把握故事情节,准备复述故事。

2.分别让两名同学复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教师指导全班评议。

(三)研读品味1. 研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⑴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人间?【讨论展示】因为想赫耳墨斯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⑵探究赫尔墨斯心理:【讨论展示】①赫尔墨斯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

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杞人忧天》教案
-学生需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杞人忧天的行为及其与他人对话的内容,从而把握寓言的基本框架和寓意表达。
-重点二:学习并运用故事中的生字词,提升语文词汇积累。
-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杞人”、“忧”、“天”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重点三:分析寓言的文学特点,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寓言四则-杞人忧天》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寓言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理解寓言文学的独特魅力。
2.增强学生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寓意,锻炼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以寓意为工具进行思考和论证。
3.培养学生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寓言故事的寓意和启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积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应该加强引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学生小组讨论部分,总体来说进行得比较顺利。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但在引导与启发环节,我发现自己提出的问题有时过于复杂,让学生们有些困惑。我需要在设计问题时更加注意,尽量让问题简单明了,便于学生们思考和回答。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寓言四则-杞人忧天》这一课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寓言故事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能够迅速抓住故事的核心寓意,而有的学生则对寓意理解较为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成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但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解释寓言概念时,可能没有做到足够简洁明了,导致部分学生听起来有些吃力。因此,我需要思考如何用更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阐述抽象的概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表格式)

《寓言四则》导学设计
以下问题。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怎样以神喻人来刻画赫耳墨斯的形象表现出深刻哲理的?(提示:根据赫耳墨斯的两次心理活动分析)
想知道……” ----------自命不凡、爱慕虚荣
三问价钱中的心理 -----进一步表现他的小人之心和自高自大
2、《蚊子和狮子》是怎样运用对比刻画形象来表现哲理的?(提示:两次战斗的细节描写)
吹着喇叭冲过去勇敢善斗
唱着凯歌得意忘形
蚊子和蜘蛛
“却”、粘住败得很惨
“不料”至死不悟
3.小结
四.探究寓意。

明确:这两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2 寓言四则(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2 寓言四则(第1课时)教案

22 寓言四则(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2.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学习编写寓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能从寓言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重点难点1.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课前准备1.搜集《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资料。

2.初步阅读有关寓言的知识。

3.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一、激情导入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

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寓言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

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

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今天,让我们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领略寓言的无穷魅力!二、预习检查学生介绍了解的寓言知识和有关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老师可适当补充。

1.什么是寓言?“寓”的意思是什么?寓言具有什么特点?寓言是以劝谕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的东西和形象。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于简单的故事中。

主题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等,寓深刻的道理于故事中,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中常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关于《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一部古希腊寓言集。

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一个奴隶,善讲寓言故事,后人搜集了古希腊流传的寓言,几经加工,编辑成书,统归在伊索的名下,称《伊索寓言》。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名师教案

《寓言四则》名师教案一、学情分析这是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的寓言故事,共四则。

本课时学习前两则,这两则故事选自《伊索寓言》。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且寓意在原文的结尾已经点出,学生们理解起来不困难,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受课文限制,多角度理解寓意。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老师还应引导学生把握寓言这种文体的特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明白这个寓意是怎样通过故事体现出来的,即通过品析语言来培养学生对寓言的感悟能力,并在课后习题中,明确这两则寓言在情节设计方面的特点,并能体会寓言的情节设计与寓意的密切关系,再激发想象力,改编寓言。

第二课时将学习后两则我国古代寓言。

相较前两篇,学习这两篇寓言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更大一些。

一是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课下注解,查阅《古汉语词典》去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并疏通文意;二是寓言本就短小精悍,而文言文的寓言在表达上会更加凝练,需要学生激发想象,填补文本中的空白;三是寓意没有像前两则寓言在最后直接点明,需要我们在把握情节、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思考寓意,并联系生活,体会它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1.语文常识(1)了解伊索、吕不韦、列子的生平简介。

(2)了解寓言的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知识。

2.语言(1)理解并积累重要的词语。

(2)理解文中重要的词句。

3.阅读(1)品析语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及形象。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理解寓言故事的主题思想,感受寓言常读常新的生命力。

4.写作激活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想象力,改写、续写、扩写寓言。

三、教学重难点1.品析语言,分析故事情节、人物心理及形象。

2.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思考寓意,感受寓言常读常新的生命力。

四、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法、点拨法五、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一)了解寓言特点,快速阅读寓言。

(二)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在心理。

(三)发挥想象和联想,多角度思考寓意。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环节,学生们能够在此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成长。但我也发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容易偏离主题,导致讨论效果不佳。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讨论过程的引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深入的讨论。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好,能够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炼出人生哲理。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回顾过程中存在疑问,这说明他们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够透彻。因此,我将在课后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 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寓言故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 掌握寓言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分析故事中的形象和寓意。
2. 增强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生活哲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理解寓言的象征性:学生对寓言的象征性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举例解释。
- 如穿井得一人中的“穿井”象征懒惰和自私,杞人忧天中的“天塌”象征无谓的担忧。
- 通过分析具体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象征意义。
(2)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可能在分析人物形象时遇到困难,需要教师指导。
- 通过讨论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 对比分析两个寓言故事,探讨其现实意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3. 培养文化意识:通过学习寓言,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 了解寓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4.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表达对寓言寓意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1.了解寓言的特点,多角度理解本课四则寓言故事情节和寓意。

2.品味语言,读懂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

4.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积累文言词语。

(重点)2.利用寓言培养发散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

(难点)2课时。

第一课时◆任务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1.出示寓言故事图片,引导交流问:这些故事有什么特点?(1)故事很短;(2)主人公是动物;(3)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4)具有讽刺意味;(5)说明了一个道理;(6)目的是给人们某种警示;(7)用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讲一个深刻的道理。

(讽刺性、哲理性、劝喻性)2.了解文体知识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伊索与《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

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形式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比喻幽默。

伊索,弗里吉亚人,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

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世。

◆任务二:领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1.梳理情节,探究寓意(1)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男生和女生分别扮演旁白、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2)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预设一: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预设二:赫耳墨斯到雕像者的店里了解自身的价值,他依次问了宙斯、赫拉和自己雕像的价钱,得到的结果是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教案
(2)区分寓言与现实的边界:学生在理解寓言时,可能会将寓言中的人物或动物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混淆,需要教师澄清。
-例如:解释《狐假虎威》中的狐狸和老虎并非真实的动物,而是寓意着某种人性的弱点。
(3)创造性运用寓言:对于如何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寓言进行思考和表达,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讨论得也比较热烈。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组在运用寓言创作时,对故事情节和寓意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下次我可以增加一些针对性的指导,比如提供一些创作框架或思路,帮助他们更好地将寓言的特点运用到创作中。
学生小组讨论的主题是“寓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大部分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但有些观点较为表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引导,鼓励他们从多角度、深层次去分析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例如: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指导学生如何将寓言的情节和寓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故事。
(4)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生在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可能难以准确把握寓言的语气和风格,需要教师指导。
-例如:在讲述《滥竽充数》时,要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以传达故事中的讽刺意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寓言四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因为依赖偶然而错失良机的情况?”(如:考试前没复习,却因为运气好而通过。)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寓言故事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寓言四则》,整体来看,学生对这些寓言故事的兴趣还是相当高的。通过提问和互动,我发现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比较到位,但பைடு நூலகம்深入挖掘寓言寓意和实际应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能填写表格,并分别说出四则寓言的两个相同点,一个不同点。
不能正确填写表格。
概括寓言特点
能够条理、清楚、准确地概括出寓言的四个特点。
能在教师引导下概括出寓言的三个特点。
不能概括出寓言特点。
添加文本标题
概括特点,加深理解
比较阅读,激发思维
学习活动
请同学们对照阅读四则寓言,说说它们在篇幅长短、文章结构、主人公设计、内容虚实等方面的异同点,完成表格。
揣摩人物的神态、语气,心理等活动,创造性地讲述故事。
我型我秀,精彩讲述
1.“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是作者的看法。你改写的寓言中赫耳墨斯除了爱慕虚荣,还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2.赫耳墨斯妄自菲薄的下场,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脱“衣”见理,我说寓意
请同学们按照“改写寓言”创造性讲故事”“多角度析寓意”的方法自主学习《蚊子和狮子》。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
不符合标准
各抒己见
能环绕现实问题,语言流畅、清楚、条理的从多角度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能环绕现实问题,语言流畅、清楚、条理的从一个角度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能够积极独立思考,立足时代特点,在文章中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能够独立思考,但在结合时代特点和语言表达上有点欠缺。
《寓言四则》(教读引领课)
C
ontents
目录
……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斟酌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寓言四则
主备人:
复备人:七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有关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吕氏春秋》《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理解、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分析故事情节,理解四则寓言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从寓言中获得对生活有益的启示。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概括寓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年月日
穿井得一人
一、展标:
1.了解吕不韦及《吕氏春秋》的相关知识;
2.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字词,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3.在朗读中分析概括寓言的寓意,并多角度的理解寓言的深刻内涵;
二、作者简介
吕不韦:(?—前235年),战国末年卫国濮阳(河南濮阳)人。

先为阳翟大商人,后被秦襄公任为秦相。

秦王政幼年即位,继任相国,号为“促父”,掌秦国实权。

秦王政亲理政务后,被免职,贬迁蜀郡,忧惧自杀。

《吕氏春秋》概况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道家名著。

全书共分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作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称之为《吕氏春秋》。

三、自学指导一:读准字音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

溉汲(gài jí)星宿(xiù)
四、自学指导二: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宋国有一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到出门(到远处)打水洗涤,因此(他家)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井(成功)之后,他家的人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一个人。

”有人听到这话以后就传播给其他人,说:“丁家打井,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全国的人都谈论这件事,(有人)向宋国国君(报告),使(他)听到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丁家的人回答说:“(我说的是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不是说从井中发现了一个人。

”像这样听消息,还不如什么都没听。

五、自学指导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丁氏告人说:“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2、有闻而传之者说的“丁氏穿井得一人”?
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4、作者写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求贤不能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5、这个故事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该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成真的求实精神。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要有调查研究、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六、课堂检测:
1、解释加点字:
(1)及其家穿井(等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