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数据整理_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简单整理数据教案
小学简单整理数据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如排序、分类等。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收集简单的数据,如身高、年龄等。
2. 数据的整理:教授学生如何利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信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信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整理数据的方法。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整理数据的概念。
2. 讲解示范:讲解如何收集数据,并示范如何利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
3. 学生操作:让学生分组收集数据,并运用所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
4.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信息。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整理数据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收集一组数据,如家庭成员的身高、体重等。
2. 利用所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尝试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和信息。
3. 撰写一篇关于整理数据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培养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整理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_小学四年级教案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_小学四年级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能把整理的数据填入统计表.2.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以及根据统计表、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教学难点能把不完整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你家有几口人?”“我们班有多少学生?其中多少男生?多少女生”?这些问题太简单了,通过数数就可以实现.但全市有多少人?全国有多少人?是怎样知道的呢?今天我们就共同了解一下“简单的数据整理”(板书).二、探究新知.1.教学统计表.出示例1.学生住家的分布挂图(例1图).教师指出:这张图是调查了四年级某班学生居住情况后制成的,通过这张图,一眼就可看出哪条街巷有这班学生.2.老师进一步引导:每条街巷住了多少同学?哪条街巷的人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个?全班共多少同学?这时如果只看图,要准确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很不容易.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能使回答方便?(将各街人数分别记录下来)我们可以用画表的方法进行整理.出示下表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街巷名称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学生人数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 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1> 教师指出:第一栏不填写具体街巷名称,一般留做合计(一共多少人).3.老师先带领学生填写两个街巷的数据,再让学生在其他街巷对应地方填写数据.然后将一共多少人.在合计栏中填写,形成完整的统计表.指出这样的表叫统计表.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4>街巷名称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38>合计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66>和平一巷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2>和平二巷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0>胜利一巷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64>胜利二巷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3>东大街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4>学生人数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38>417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2>8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0>6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64>9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53>114.组织学生根据表回答问题:哪条街巷住的人最多,是多少?哪条街巷住的人最少,是多少?全班共多少人?5.教学条形统计图.为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多少,常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画有小方格的小黑板,说明:每一格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就用几个小格表示,并把这几个小格涂上色.6.老师先在纵向上注明人数0,5,10(单位:人),再在横向上标明街巷名称,然后根据学生口述,老师在相应地方涂色,制成条形统计图.7.看条形统计图,回答:住和平一巷的比住胜利二巷的少几个人.8.反馈练习:下图中是同学投垒球的成绩.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9>姓名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9>小芳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9>小丽小玉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9>小红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9>小梅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9>成绩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9>14米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9>16米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9>12米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9>18米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79>15米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14 rowSpan=4>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14>(1)左图每格代表多少米?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14>(2)用图表示每人的成绩.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14>(3)谁投的最远?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214>(4)谁投的最近?带领学生完成表示小芳的成绩的长方形条.其他人的成绩,要求同学们在书中填空完成,并集体订正.三、巩固发展.1.四年级一班同学,每人从家里带来一本课外书,办起小小图书室.共有连环画13本,故事书15本,科技书6本,其他书5本.把书的本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87>种类class=Normal vAlign=top width=68><SPAN styl。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图表整理数据的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2.使学生能够看懂统计表,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图表整理数据的方法,看懂统计表。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平时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数据,比如班级人数、考试成绩等。
那么,如何将这些数据整理得更加清晰、易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数据整理》。
2.探索活动一:整理班级考试成绩(1)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写下本班最近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
(3)师:同学们,我们班的成绩有高有低,那么如何将这些成绩整理得更加清晰呢?我们可以用条形图来表示。
(4)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将你们组的数据整理成条形图。
(5)师:同学们,你们组的数据整理好了吗?请各组代表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6)师:大家看到了,每个小组都整理出了自己的条形图。
现在请你们观察这些条形图,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3.探索活动二:整理班级身高数据(1)师:同学们,我们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整理其他数据。
比如,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数据。
(2)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写下本班同学的身高。
(4)师:同学们,我们班同学的身高有高有矮,那么如何将这些身高数据整理得更加清晰呢?我们可以用折线图来表示。
(5)师: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将你们组的数据整理成折线图。
(6)师:同学们,你们组的数据整理好了吗?请各组代表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7)师:大家看到了,每个小组都整理出了自己的折线图。
现在请你们观察这些折线图,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规律?(2)师: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可以整理的数据吗?比如,班级同学的生日、兴趣爱好等。
(3)师:请大家课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整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二年级数学下册《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系统地讲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
1.讲解数据概念:解释数据是什么,它如何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
2.演示数据收集方法:以调查图书角为例,介绍可以使用画正字、画圈等工具进行数据收集。
4.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较单一,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数据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表达观点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整理的方法。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我将采用生活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以“班级图书角”为例,提问学生:“我们班级的图书角有很多书籍,你们知道图书角里有哪些类型的书籍吗?哪种类型的书籍最多?”
2.学生回答: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根据已有知识猜测图书角中各种类型书籍的数量。
5.情感态度培养,价值观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尝试。
简单的数据整理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判断和分析有所体验,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
(2)能根据实际问题填简单的统计表,认识条形图,初步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图,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通过探究、合作、交流与评价,培养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分析:重点(1)渗透统计思想,初步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图,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应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具准备:条形统计图、录像、纸盒、白纸数张、自备水彩笔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整理数据。
⑴课前谈话,创设学习情境。
团结路上新开一家书店,处于“黄金地段”。
店里宽敞明亮,布臵大方,书的种类比较多,而且质量上乘,证件齐全。
但营业到现在生意不是很好,虽然顾客进出较多,但卖出却不多,如果再这样下去,恐怕要关门。
所以这个书店老板很着急,想摆脱困境。
怎么办,大家有什么好办法,我们来帮帮他。
⑵小组人员先讨论研究怎样统计,才能更清楚地看出同学们所喜欢的书目的数量。
⑶各小组讨论整理方法,再分工动手整理。
⑷各小组汇报整理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⑸教师向学生说明:像刚才我们数的这些图形的数量,就是数据,(板书:数据)⑹向学生强调:为了把这些数据表示得更清晰,排列得更整齐规范,我们用表格的形式来表示。
(把学生汇报的数据制成表格,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一张简单的表格统计表。
板书:表格统计表。
表格随机制作。
)①问:看着这张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肯定。
)②谁知道表是的“合计”是什么意思?请你计算出来。
⑺引导学生回顾数据整理的过程。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刚才整理(在课题上加上“整理”两字)的过程:(板书:分类—数数—制表)⑻要求每个同学根据本组的整理过程,制作一张简单的统计表。
(9)说说:像这样的表格你还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2、自主参与,认识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_小学四年级教案
教案标题:数据整理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数据整理,以及为什么需要数据整理。
2.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图形和表格来整理数据。
3.学生能够读懂数据整理后的图形和表格,并提取有关信息。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使用不同的图形和表格来整理数据。
2.学生能够读懂数据整理后的图形和表格,并提取有关信息。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包含相关的数据整理图形和表格。
2.学生课桌上摆放准备好的资料纸和彩色铅笔等写字工具。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0分钟)1.教师呈现一张混乱的数据图形或表格,让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看到的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整理数据的目的和重要性。
步骤二:数据整理方法介绍(15分钟)1.教师介绍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如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表格等。
2.教师使用示例图形和表格,解释如何整理数据和提取信息。
3.学生跟随教师指导,将示例数据整理成不同的图形和表格。
步骤三:小组合作练习(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数据整理方法,再选择一个主题。
2.学生根据所选主题,收集数据并整理成相应的图形和表格。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比较各自的图形和表格,然后汇报结果给全班。
步骤四:课堂展示(15分钟)1.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数据整理图形和表格。
2.学生观看其他小组的展示,并提出相关问题和评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图形和表格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更好地提取数据信息。
步骤五:巩固与评估(15分钟)1.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2.教师检查学生练习的正确性,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估。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不同的数据,然后整理成图形和表格。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电脑软件或在线工具来创建更复杂的数据整理图形和表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介绍不同的数据整理方法,让学生理解了整理数据的重要性和方法。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意义2.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3. 数据的表示方法4. 数据的简单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数据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数据的简单分析,如何根据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数据的简单分析。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以及如何根据数据得出合理的结论。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收集和整理数据,然后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3. 按照教学过程的顺序,逐步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收集自己所在班级的同学的身高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
2. 请学生收集自己所在家庭一周的生活垃圾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2. 学生是否掌握了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主要涉及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具体内容包括:1. 数据的收集方法:通过调查、观察等方式收集数据。
2. 数据的整理方法:使用图表对数据进行分类、排序和展示。
3.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总数、平均数、中位数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并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图表的制作和使用。
难点: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幻灯片等。
学具:调查表、统计图模板、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调查、观察等,以及数据的整理方法,如使用图表进行分类、排序和展示。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图表展示数据,并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个简单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整理方法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个简单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练习题。
答案:根据练习题的具体要求,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得出相应的结果。
2. 制作一个统计图,展示自己收集的数据。
答案:根据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制作出能够清晰展示数据的图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以及是否理解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统计学知识,如概率论、回归分析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数据的收集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阐述中,数据的收集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简单的数据》公开课教案范本
《简单的数据整理》公开课教案范本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讲解:介绍数据整理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例如统计学、数据分析、市场调研等。
1.2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数据整理的了解和经验。
1.3 案例展示:展示一些实际的数据整理案例,让学生感受数据整理的魅力。
第二章:数据整理的基本概念2.1 教师讲解:介绍数据整理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排序、数据筛选等。
2.2 学生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这些基本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3 练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数据整理的工具与方法3.1 教师讲解:介绍一些常用的数据整理工具和方法,如Excel、Python、数据可视化等。
3.2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熟悉的数据整理工具和方法。
3.3 实操演示:教师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和方法进行数据整理。
第四章:数据整理的实际应用4.1 教师讲解:介绍一些数据整理的实际应用案例,如市场调研、学绩分析等。
4.2 学生互动:让学生讨论这些应用案例的优点和局限性。
4.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一个自己的数据整理应用案例。
5.2 学生反馈:让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
5.3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数据整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数据整理的伦理与法律6.1 教师讲解:介绍数据整理过程中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法律法规,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
6.2 学生互动:让学生讨论在数据整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6.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与数据整理相关的伦理和法律案例,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这些问题。
第七章:数据整理的技巧与策略7.1 教师讲解:介绍一些数据整理的技巧与策略,如数据去重、数据合并、数据转换等。
7.2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享他们在数据整理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技巧与策略。
7.3 实操练习:让学生通过实操练习,掌握这些技巧与策略的应用。
第八章:数据整理的进阶应用8.1 教师讲解:介绍一些数据整理的进阶应用,如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
《简单的数据》公开课教案范本
《简单的数据整理》公开课教案范本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数据整理的兴趣和重视。
2. 了解数据整理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引入生活中的数据实例,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活动:1. 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数据实例。
2. 引导学生通过图表或图形展示数据,观察和分析数据的特点。
第二章: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 学习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
2. 能够运用基本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
教学内容:1. 数据排序:按照大小顺序排列数据。
2. 数据分组: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
3. 数据展示:使用图表或图形展示数据。
教学活动:2. 实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基本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
第三章:数据整理的实际应用1.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了解数据整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生活实例: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数据整理的方法进行解决。
2. 社会调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教学活动:1. 问题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调查实践: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展示。
第四章:数据整理的技巧与注意事项教学目标:1. 学习数据整理的技巧,提高整理效率。
2. 了解数据整理的注意事项,避免错误。
教学内容:1. 数据整理的技巧:如何快速准确地整理数据。
2. 数据整理的注意事项:避免在整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教学活动:1. 技巧分享:让学生分享在数据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小技巧。
2. 错误分析:让学生分析并讨论在数据整理中常见的错误。
教学目标:2. 激发学生对数据整理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2. 提出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教学活动:2. 拓展任务:给学生提出一些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第六章:数据分析与解读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单的数据》公开课教案范本
《简单的数据整理》公开课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整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分析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整理的含义和意义。
2. 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3. 数据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步骤,数据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据整理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据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数据整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数据整理的含义和意义,让学生明白数据整理的重要性。
3. 讲解数据整理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技能。
4.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数据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堂练习评价: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数据整理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准备: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内容包括数据整理的方法、步骤和实际应用案例。
2. 实例资料:准备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数据资料,用于讲解数据整理的实际应用。
3. 练习题: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简单的数据》公开课教案范本
《简单的数据整理》公开课教案范本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数据整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数据整理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数据整理的概念,解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科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数据整理的过程和效果。
1.3 教学方法使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数据整理的意义。
通过互动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二章:数据整理的基本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数据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培养学生对数据整理的认知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数据整理的基本概念,如数据、信息、数据源等。
解释数据整理的目的和作用,如分类、排序、筛选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对数据整理的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据整理的概念。
第三章:数据整理的常用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整理的常用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整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数据整理的常用方法,如图表、统计表、数据透视表等。
解释不同数据整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数据整理方法。
提供案例和实例,让学生应用数据整理方法解决问题。
第四章:数据整理的工具和技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工具和技术。
培养学生运用工具和技术进行数据整理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数据整理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如Excel、Google表格、Python等。
解释不同工具和技术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数据整理的工具和技术。
提供案例和实例,让学生应用工具和技术进行数据整理。
第五章:数据整理的应用案例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据整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介绍数据整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市场营销、社会科学、医学等。
分析案例中数据整理的过程和效果。
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教学设计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教学设计简单的数据整理(1)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00、101页例l和练一练,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数据整理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
2.使学生知道绘制简单统计表的方法,并学会看简单的计表。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人课题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统计一些数。
例如,一个织布厂在一年中每月织布多少米,全年一共织布多少米,平均每月织布多少米,我们需要把它们统计出来。
一个村或一条街道上有多少户人家,每户有多少人,全村或者全街道一共有多少人,有时候也需要进行统计。
要能正确地进行统计,就需要学习一些统计知识。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简单的统计。
(板书单元名称)为了学好统计知识,我们首先学习简单的数据整理。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投影出示例1。
提问: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表中的数据对反映情况来看有什么缺点?指出:为了了解四一班同学对球类的喜爱情况,更好地组织球类活动,而收集了这些数据,但从表中,尚不易看出同学们最喜爱哪一种球类,因此需要把这些数据分类、整理,绘制成统计表进行分析。
2.学习数据整理的方法。
(1)提问:表中数据分为哪几类?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指出:从表中得知把数据分为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三类。
(板书)用划正法整理乒乓球、羽毛球和足球的数据。
教师边讲边板书,指导学生用划正法整理1-10号同学喜爱球类的情况。
乒乓球正 ̄羽毛球 ̄足球下指名一学生板演整理11~20号同学喜爱球类的情况,其他同学自己划正字整理数据。
指名另一学生板演完数据整理情况,其他同学继续划正字整理。
乒乓球正正正羽毛球正 ̄足球正正提问:谁来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样整理数据的?指出:我们通常用划正法整理数据,看着收集到的同学喜爱球类的情况,逐个地在相应的球类后面划正字,以免遗失数据。
(2)算出喜爱每一种球类的人数。
(教师板书:19人,6人,10人)(3)绘制统计表。
《简单的数据整理》公开课教案
《简单的数据整理》公开课教案《简单的数据整理》公开课教案范本教材简析:统计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时发展,统计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
统计的内容很多,在小学里主要是通过同学比较熟悉的具体事例,介绍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初步知道统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简单的数据整理》是同学学习统计知识的第一课,要求同学初步认识数据整理的方法,初步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且为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构想:(设计理念)《数学课程规范》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同学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能根据简单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丈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
而教材中的例子脱离了同学的实际生活,既不能引起同学的求知欲,又不能使同学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
于是我将和平一巷、和平二巷、和平三巷、胜利一巷、胜利二巷、东大街换成了大家熟悉的紫阳路、解放路、彭刘杨路,把挂图变成了街道示意图。
同学用不同颜色的圆片表示自身的'家,再统计每条街道分别住了多少人,然后完成统计表,并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因此,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建立模型——实际应用”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数据整理的方法,初步学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整理的数据回答问题。
2、培养同学初步的统计思想。
3、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同学初步认识数据整理的方法,能根据统计整理的数据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街道示意图,红色、黄色、绿色、紫色圆片各30个,中国在近几届奥运会上获金牌情况的条形统计图课时布置: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我们在一起生活有3年了。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数据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将数据按照特定顺序排列;2.掌握将数据用图形表示的方法;3.能够分析和解释简单的数据。
教学准备1.课本《简单的数据整理》;2.白板、彩色粉笔或投影仪;3.PPT教学辅助材料;4.一些物品,如玩具、绳子等。
教学过程1. 引入1.教师出示一堆物品,如玩具、绳子等,并问学生:•这些物品怎么摆放比较整齐有序呢?•你们一般用哪些方法整理自己的物品?2.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整理方式。
2. 学习1.讲授第一节:按特定顺序排列数据。
•通过面包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将数据按大小、颜色等特定顺序排列的方法。
•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介绍排序方法的差异。
•可以在白板上演示排序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2.讲授第二节:用图形表示数据。
•教师出示不同的图表,如柱状图、饼图、折线图等,讲解图形表示数据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自己绘制图表,掌握图形表示方法,并解释图表所代表的数据。
3.讲授第三节:分析和解释数据。
•引导学生通过排序和图形表示的方式,搜集更多的数据,并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
•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解释数据,发掘数据所代表的信息和意义。
3. 练习1.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设计训练题目,让学生掌握数据整理和解读的技巧。
2.可以使用配套的练习册或在线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
4. 结束1.通过提问和小结回顾课程中的学习内容,确认学生已经掌握重点。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探索更多的数据整理和解读方法。
总结数据整理是数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掌握数据整理和解读的技巧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该教案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数据整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数据整理的理解。
希望通过该教案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数据整理和解读的技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设计一等奖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设计一等奖《《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六的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统计表和统计图.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体会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1、出示四(一)班学生分布图.教师:这是一张学生分布图.图中标出了我们学校的位置和学校周围的几条主要街道,每条街道边都标出了几个圆圈,每个圆圈所在的位置都住着我们班的一个同学.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这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同学们可以自由的发表意见,可能谈到的发现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⑴我们班同学主要居住在学校周围的五条街道上.⑵我们班有7个同学住在和平一巷,我们班有8个同学住在和平二巷,……向学生说明: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我们班有7个同学住在和平一巷”中的“7个”,以及“我们班有8个同学住在和平二巷”中的“8个”等数量,都是我们搜集的数据.2、整理数据.教师:同学们搜集到的数据还真不少!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数据整理一下,在一张纸上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分布图中所包含的数据信息?小组合作整理数据.交流数据整理结果.可能有多种整理数据的方法,整理的结果也可能出现多种呈现形式.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该肯定.不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言,恰到好处的强调以下两个方面:⑴街道名称与学生人数是最为重要的两类信息;⑵呈现整理结果时街道名称必须与相关的.学生人数对应起来.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讨论:你认为那个小组整理的最好?你更喜欢哪一种整理数据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统计表的优点:直接给出数据,简单明了.教师:要用一张统计表表示学生分布图里所包含的数据信息,你认为应该画几行几列?每行每列应分别填入哪些信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与学生协商着画出统计表.引导学生看着统计表相互提问与回答.提问分两个层次:首先鼓励学生提出答案就在表中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提出一些需要利用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计算或比较得到答案的问题.并相机在表中添加“合计”列.二、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出示P24条形图.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些看着统计表回答很方便,有一些看着这幅条形图回答更直接.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条形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看不懂?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一个方格代表几个人?“7人”要用由几格组成的长条形来表示?从左向右数第三条表示哪一个街道的学生人数?有几人?……2、小组相互提出问题交流、研讨.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24页的“做一做”.教师可以启发:一个小格代表几米?小芳投了多少米?要涂几个小格?然后根据条形图回答书上的问题.2、练习六的第1题.教师引导读题,学生独立涂色、指名展示作业、集体评价.3、练习六第2题.布置课后调查,然后集体核对,看谁调查得最准确.2、《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第24页“做一做”,练习六。
《2、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2、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学习《2、简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如何通过图表来收集和整理数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信息。
我们将使用二年级下册的教材,通过一系列实例来引导学生掌握这一技能。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从教材的第五章第二节开始,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数据的概念,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了解整理数据的不同方式,比如表格和图表,并能够通过这些方式来分析和解释数据。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利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纸张、彩笔和一些实际的数据收集工具,比如计数器和小球。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问学生们在他们最喜欢的季节里,他们通常会做些什么。
然后,我会指导学生们如何通过计数器和小球来收集数据。
我会通过一些随堂练习来检验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通过板书来展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图表来分析和解释数据。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收集自己家庭成员的身高数据,并将其整理成表格和图表,然后分析并解释这些数据。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并根据他们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的数据处理技能,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际情景引入在引入新课时,我选择了一个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景,询问他们在最喜欢的季节里通常会做些什么。
这个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进来,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重要性。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六的第一、2题.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统计表和统计图.二、引导学生踊跃参与统计活动,体会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培育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整理数据,熟悉简单的统计表一、出示四(一)班学生散布图.教师:这是一张学生散布图.图中标出了咱们学校的位置和学校周围的几条要紧街道,每条街道边都标出了几个圆圈,每一个圆圈所在的位置都住着咱们班的一个同窗.教师:请同窗们认真观看这幅图.你从这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同窗们能够自由的发表意见,可能谈到的发觉要紧包括如下几方面:⑴咱们班同窗要紧居住在学校周围的五条街道上.⑵咱们班有7个同窗住在和平一巷,咱们班有8个同窗住在和平二巷,……向学生说明:像同窗们适才所说的“咱们班有7个同窗住在和平一巷”中的“7个”,和“咱们班有8个同窗住在和平二巷”中的“8个”等数量,都是咱们搜集的数据.2、整理数据.教师:同窗们搜集到的数据还真很多!你们能不能想方法把这些数据整理一下,在一张纸上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学生散布图中所包括的数据信息?小组合作整理数据.交流数据整理结果.可能有多种整理数据的方式,整理的结果也可能显现多种呈现形式.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该确信.只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言,恰如其分的强调以下两个方面:⑴街道名称与学生人数是最为重要的两类信息;⑵呈现整理结果时街道名称必需与相关的学生人数对应起来.3、熟悉简单的统计表.讨论:你以为那个小组整理的最好?你更喜爱哪一种整理数据的方式?引导学生熟悉统计表的优势:直接给出数据,简单明了.教师:要用一张统计表表示学生散布图里所包括的数据信息,你以为应该画几行几列?每行每列应别离填入哪些信息?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与学生协商着画出统计表.引导学生看着统计表彼此提问与回答.提问分两个层次:第一鼓舞学生提出答案就在表中的问题,然后鼓舞学生提出一些需要利用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计算或比较取得答案的问题.并相机在表中添加“合计”列.二、熟悉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出示P24条形图.教师:适才同窗们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些看着统计表回答很方便,有一些看着这幅条形图回答更直接.请大伙儿认真观看这幅条形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看不懂?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一个方格代表几个人?“7人”要用由几格组成的长条形来表示?从左向右数第三条表示哪个街道的学生人数?有几人?……二、小组彼此提出问题交流、研讨.三、巩固练习一、完成讲义第24页的“做一做”.教师能够启发:一个小格代表几米?小芳投了多少米?要涂几个小格?然后依照条形图回答书上的问题.二、练习六的第1题.教师引导读题,学生独立涂色、指名展现作业、集体评判.3、练习六第2题.布置课后调查,然后集体查对,看谁调查得最准确.四、这节课你有哪些收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六的第一、2题.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统计表和统计图.二、引导学生踊跃参与统计活动,体会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培育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整理数据,熟悉简单的统计表一、出示四(一)班学生散布图.教师:这是一张学生散布图.图中标出了咱们学校的位置和学校周围的几条要紧街道,每条街道边都标出了几个圆圈,每一个圆圈所在的位置都住着咱们班的一个同窗.教师:请同窗们认真观看这幅图.你从这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同窗们能够自由的发表意见,可能谈到的发觉要紧包括如下几方面:⑴咱们班同窗要紧居住在学校周围的五条街道上.⑵咱们班有7个同窗住在和平一巷,咱们班有8个同窗住在和平二巷,……向学生说明:像同窗们适才所说的“咱们班有7个同窗住在和平一巷”中的“7个”,和“咱们班有8个同窗住在和平二巷”中的“8个”等数量,都是咱们搜集的数据.2、整理数据.教师:同窗们搜集到的数据还真很多!你们能不能想方法把这些数据整理一下,在一张纸上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学生散布图中所包括的数据信息?小组合作整理数据.交流数据整理结果.可能有多种整理数据的方式,整理的结果也可能显现多种呈现形式.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该确信.只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言,恰如其分的强调以下两个方面:⑴街道名称与学生人数是最为重要的两类信息;⑵呈现整理结果时街道名称必需与相关的学生人数对应起来.3、熟悉简单的统计表.讨论:你以为那个小组整理的最好?你更喜爱哪一种整理数据的方式?引导学生熟悉统计表的优势:直接给出数据,简单明了.教师:要用一张统计表表示学生散布图里所包括的数据信息,你以为应该画几行几列?每行每列应别离填入哪些信息?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与学生协商着画出统计表.引导学生看着统计表彼此提问与回答.提问分两个层次:第一鼓舞学生提出答案就在表中的问题,然后鼓舞学生提出一些需要利用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计算或比较取得答案的问题.并相机在表中添加“合计”列.二、熟悉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出示P24条形图.教师:适才同窗们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些看着统计表回答很方便,有一些看着这幅条形图回答更直接.请大伙儿认真观看这幅条形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看不懂?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一个方格代表几个人?“7人”要用由几格组成的长条形来表示?从左向右数第三条表示哪个街道的学生人数?有几人?……二、小组彼此提出问题交流、研讨.三、巩固练习一、完成讲义第24页的“做一做”.教师能够启发:一个小格代表几米?小芳投了多少米?要涂几个小格?然后依照条形图回答书上的问题.二、练习六的第1题.教师引导读题,学生独立涂色、指名展现作业、集体评判.3、练习六第2题.布置课后调查,然后集体查对,看谁调查得最准确.四、这节课你有哪些收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六的第一、2题.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统计表和统计图.二、引导学生踊跃参与统计活动,体会数学的价值和魅力,培育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进程一、整理数据,熟悉简单的统计表一、出示四(一)班学生散布图.教师:这是一张学生散布图.图中标出了咱们学校的位置和学校周围的几条要紧街道,每条街道边都标出了几个圆圈,每一个圆圈所在的位置都住着咱们班的一个同窗.教师:请同窗们认真观看这幅图.你从这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同窗们能够自由的发表意见,可能谈到的发觉要紧包括如下几方面:⑴咱们班同窗要紧居住在学校周围的五条街道上.⑵咱们班有7个同窗住在和平一巷,咱们班有8个同窗住在和平二巷,……向学生说明:像同窗们适才所说的“咱们班有7个同窗住在和平一巷”中的“7个”,和“咱们班有8个同窗住在和平二巷”中的“8个”等数量,都是咱们搜集的数据.2、整理数据.教师:同窗们搜集到的数据还真很多!你们能不能想方法把这些数据整理一下,在一张纸上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出学生散布图中所包括的数据信息?小组合作整理数据.交流数据整理结果.可能有多种整理数据的方式,整理的结果也可能显现多种呈现形式.只要言之有理,教师都应该确信.只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言,恰如其分的强调以下两个方面:⑴街道名称与学生人数是最为重要的两类信息;⑵呈现整理结果时街道名称必需与相关的学生人数对应起来.3、熟悉简单的统计表.讨论:你以为那个小组整理的最好?你更喜爱哪一种整理数据的方式?引导学生熟悉统计表的优势:直接给出数据,简单明了.教师:要用一张统计表表示学生散布图里所包括的数据信息,你以为应该画几行几列?每行每列应别离填入哪些信息?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与学生协商着画出统计表.引导学生看着统计表彼此提问与回答.提问分两个层次:第一鼓舞学生提出答案就在表中的问题,然后鼓舞学生提出一些需要利用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计算或比较取得答案的问题.并相机在表中添加“合计”列.二、熟悉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出示P24条形图.教师:适才同窗们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些看着统计表回答很方便,有一些看着这幅条形图回答更直接.请大伙儿认真观看这幅条形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还有哪些看不懂?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一个方格代表几个人?“7人”要用由几格组成的长条形来表示?从左向右数第三条表示哪个街道的学生人数?有几人?……二、小组彼此提出问题交流、研讨.三、巩固练习一、完成讲义第24页的“做一做”.教师能够启发:一个小格代表几米?小芳投了多少米?要涂几个小格?然后依照条形图回答书上的问题.二、练习六的第1题.教师引导读题,学生独立涂色、指名展现作业、集体评判.3、练习六第2题.布置课后调查,然后集体查对,看谁调查得最准确.四、这节课你有哪些收成?。
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教课方案一、课程标准1、教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第三小节《简单的数据整理》2、教课目的:(1)对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判断和剖析有所体验,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
(2)能依据实质问题填简单的统计表,认识条形图,初步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图,能依据统计表和条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3)能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存心识地获取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表,能初步解说统计结果,依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展望并能进行沟通。
(4)培育学生对统计知识的学习兴趣,培育统计看法。
(5)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二、教课剖析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前几册中已有所浸透,从本册开始逐渐介绍一些统计的初步知识,在这套教材中统计知识是第一次出现,同时它又是后几册书中统计知识的基础,所以研究这部分内容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和方法,能够提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教课要点: 1、初步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图,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应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教课难点:能依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展望。
三、教课方案思想为了实现教课目的,有效地突出要点、打破难点、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依照现代认知科学理论,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我采纳的教法是:经过察看、思虑、议论、合作沟通等方式,指引学生经历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判断和剖析过程,运用自主教课模式,联系生活实质,创建情境,为学生供给学习资料,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着重学生个性差别,拓展学习的时空,指导学法、培育能力。
详细做法以下:1、切近生活,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重申,“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质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说与应用的过程。
”所以,在教课时,我从学生熟习的生活出发,如:学生家庭地址统计表的设计、市中心商铺个数的统计、以及“防非”捐钱数的统计等等,都与现实生活亲密相连,使学生感觉数学与生活密不行分,数学是生动的、风趣的,培育学生用数学目光察看问题、剖析问题,使数学生活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信心,并浸透了“生活中到处有统计”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单的数据整理
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第24页“做一做”,练习六。
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数据整理的方法,初步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2、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能把整理的数据填人简单的统计表,并能在条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
3、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和根据统计表、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分析。
(三)、德育渗透点对学生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感悟人民的卓越智慧,感悟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意识。
二、学法引导1、通过图表,使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
2、引导学生填写,感知数据的整理。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
2、教学难点:把不完整的统计表或统计图补充完整。
四、教具学具准备画有例1学生分布图的挂图或小黑板1块、画有例1统计表框的小黑板1块、画有方格的小黑板2块。
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结合时事,根据当前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的有关数据,引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调查统计一些事物的数目,这些事物的数目通常叫做数据(板书“数据”一词)。
数据往往都是从生活实际中,通过认真的调查核实,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是国家进行进一步统计、汇总,进而制定有关方针政策的原始依据,必须真实。
而数据因为直接来自生活,往往比较零乱,没有次序,显示不清主次多少。
为了把调查结果表示得更清楚明了,
就需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整理,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简单的数据整理”(板书,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学生分布的挂图或小黑板。
教师指出这张图是调查了四年级某班学生居住情况后制成的,通过这张图,一眼就可看出哪条街,哪道巷有这班学生,很形象,很直观。
(通过直观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统计表的作用。
)2、老师进一步引导:每条街,每道巷分别住了多少同学?哪条街,哪道巷住的人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个?全班共多少同学?这时如果只看图,要准确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很不容易。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能使回答方便?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先逐街、逐巷数出人数。
记住问题。
再进行比较,回答出问题。
3、教师指出:只看图不容易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我们先数一数各街各巷的同学数,在图上标注上数字。
数出的各街各巷的同学数,就叫做数据。
(渗透特点:来自生活实际,是真实的。
)启发学生:这些数据真实可信,但是比较零乱。
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把这些数据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使别人不用再看图,就能一眼看出各街各巷住了多少学生,全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讨论结果可能多种多样,只要有道理,就应加以肯定。
从中再选出统计表的方案。
)教师:以上各方法实际上都是对数据进行整理。
我们先用画表的方法进行整理。
出示下表(空表框)教师指出:第一栏不填写具体街巷名称,一般留做合计(一共多少人)第二栏起,逐一写街巷名。
5、组织学生根据原始图填写,老师先带领学生填写两个街巷的数据,再让学生在其他街巷对应地方填写数据。
学生填写书上第23页的不完
整统计表。
然后问一共多少人。
在合计栏中填写,形成完整的统计表。
指出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6、组织学生根据表回答问题:(投影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填写,使学生感知数据的统计。
)7、认识条形统计图。
有时为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多少,也常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条形统计图是用长方形来表示数据的。
出示画有小方格的小黑板,说明每一格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就用几个小格表示,可以把这几个小格涂上色。
老师先在纵向上注明人数0,5,10(单位:人)。
再在横向上标明街巷名称,标注时相邻街巷名称间要空一格,以求容易区别和美观。
然后根据学生口述,老师在相应地方涂色,制成课本第24页上部的条形统计图。
8、看条形统计图,回答课本第24页五个问题。
(直观观察简单统计图,感知数据整理的作用,通过图形,让学生体会知识美。
)9、反馈练习:在教师带领下完成课本第24页“做一做”。
教师先出示原题,指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带领学生完成表示小芳的成绩的长方形条。
问:每一小格代表几米?小芳的成绩是多少米?应该涂几个小格?确定14个小格怎样确定较好?(找出15所对应的高度,向下数1格即可,不必从1数。
)其他同学的成绩,要求同学们在书中填空完成。
确定一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同桌间互相检查涂色是否准确。
然后组织学生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书中问题。
(由于条形统计图是新接触,学生涂色有困难,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教学时教师的引导示范不能太少。
练习时,教师要先示范,后放开由学生自己完成。
)(三)、巩固发展1、练习六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
重点引导:合计栏应该怎样填写?学生分组完成时,可以互相讨
论研究。
教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六第3题。
提示:先统一单位,并利用此题复习“平均”的含义,为下节课学习“求平均数”做铺垫。
(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知道了什么是数据,怎样整理数据,还学习了怎样填写统计表、统计图。
六、布置作业1、练习六第2、4题。
(要求学生亲自去调查各班人数,独立完成。
)2、活动性作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日时间进行专项公益劳动(如擦玻璃),分别记录每人擦的块数,然后把小组擦玻璃的情况制成统计表。
要求统计表中能反映出每个人擦的块数和小组擦的总块数。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