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形成原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某县“空心村”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空心村”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地方出现了“空心村”的现象。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某县也面临着空心化情况。
为了深入了解某县的“空心村”现状,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
本报告将就此做出详细介绍。
一、某县“空心村”概述经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我们确认某县目前存在空心化情况的村庄共计17个,其中大多数位于县城周边区域。
这些村庄的特点是:人口减少、老龄化严重、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空缺,农村人居环境较差。
从人口角度来看,这些村庄的人口总数均不足500人,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这些老年人主要靠低保、退休金、子女经济支持等方式生活。
农村劳动力外流也是导致这些村庄空心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基础设施方面来看,这些村庄的道路状况较差,且距离主要农村集市较远。
村庄内的供水、供电设施功能不全,严重制约了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
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已经影响了这些村庄的发展,对当地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产业方面来看,这些村庄经济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导行业,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使得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非常缓慢。
同时,由于当地年轻人流入城市谋求就业,导致当地的劳动力结构单一化,无法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二、造成某县“空心村”现象的原因1.低水平城市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农村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发展差异,城市面对的机遇比农村更多,吸收农村人口的能力也更强。
这使得农村村镇逐渐出现了人口减少、家庭空心化的现象。
2.资源环境限制某县周边区域地形复杂、资源环境条件相对较差,这也成为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劳动力和产业的向城市迁移现象加剧,导致了村庄空心的现状。
3.缺乏创新力很多地方的“空心村”现象是由于经济结构单一,缺乏新兴产业和创新能力所导致的。
某县村庄也是如此,当地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缺少与时俱进的科技、信息、金融等产业,无法激发创新的活力。
三、应对某县“空心村”现象的措施1.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改变农村经济较为单一的局面,扩大经济规模和范围,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才能进一步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优势。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空心村是指农村地区由于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等原因导致人口大量外流,村庄中出现大量空置房屋、空心现象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比较普遍,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农村资源浪费等。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充分、交通不便、教育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导致的。
为了解决空心村问题,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尤为重要。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1.人口外流人口外流是导致空心村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逐渐向城市集聚,特别是年轻人的大规模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地区出现大量空置房屋和空心村现象。
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也给村庄的经济活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教育医疗资源不足教育医疗资源不足也是导致空心村形成的重要原因。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医疗资源有限,很多家庭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选择了外出务工,这就导致了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加速了空心村的形成。
3.交通不便交通不便也是造成空心村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交通不便,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不佳,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使得很多家庭选择外出打工或者搬家到交通便利的地方,导致了很多村庄的空心化现象。
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1.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空心村问题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提升农村地区的旅游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留住农村劳动力,避免人口外流。
2.建设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产业园是改变农村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设农业产业园,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村地区的农产品产值和附加值,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从而留住更多的劳动力,减缓空心村的形成速度。
优化教育医疗资源配置是解决空心村问题的必要措施。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资源投入,提高乡村教育和医疗水平,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留在家乡工作和生活,减少人口外流。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农村空心村现象的原因与解决方案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心村现象的调研发现,农村人口外流和城镇化进程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加强科技和教育建设,以及推动“三同”农村建设计划。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
近年来,农村空心村现象出现了普遍化的趋势,这不仅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环境和生态保护。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空心村现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解决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二、调研结果1. 农村人口外流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首先,我们发现农村人口外流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强,农民跑城市谋生已成为最为普遍的一种选择。
农民向城市转移使得农村人口减少,一些小村庄变得空无一人,长时间无人居住,最终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现象。
2. 传统的经营模式影响了农村发展其次,我们发现传统的经营模式影响了农村发展。
很多农村将土地和房屋分割成小块,通过种植和租赁来赚取收益,这种经营模式不利于农村发展。
由于农民缺乏现代化思维,不愿意进行创新尝试,从而导致传统经营模式的延续,农村发展趋势不稳定。
3. 农村教育水平低另外我们发现农村教育水平低也是导致农村空心化的原因之一。
由于教育垫底、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导致很多农村学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他们选择了到城市去学习和工作,这就加速了农村人口的流失。
三、解决方案1. 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现代化农业为了改变农村空心化现象,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推进现代化农业。
需要引导农民进入大规模农业、生态农业的轨道,通过地租收益等方式支持农民参与现代化农业,在农村中引入新科技,发展新型种植业、新型养殖业等现代化农业模式。
同时要推进“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实现整个农村的农产业链协同发展。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寿县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县,境内有很多的乡村。
近年来,在寿县境内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乡村,被称为“空心村”。
据报道,这些村庄几乎全部被年轻人离去,老人留守,形成了一种“空心化”的现象。
这一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寿县“空心村”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调查结果1. “空心村”的分布:根据调查,寿县境内的“空心村”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和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
这些村庄通常人口几乎全部是老年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年轻人陆续离开。
2. 原因分析:据当地居民介绍,造成“空心村”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带走了年轻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乡村,到城市谋生。
这导致了乡村人口流失,老人留守。
(2)交通不便影响村庄发展:一些“空心村”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
这使得年轻人缺乏发展机会,只能选择离开。
(3)农业不景气,收入低下:由于农业收入不高,年轻人不愿意在乡村务农,更愿意到城市找工作。
3. 影响:空心村现象不仅仅是人口流失的问题,它还在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1)经济发展受限:因为缺乏年轻劳动力,村庄的经济发展受限,很多农田荒废,村庄逐渐衰落。
(2)社会保障缺失:老年人留守村庄,由于子女外出打工,缺乏照顾。
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也存在问题。
二、思考与建议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空心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村庄的连通性,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2. 发展乡村产业,增加年轻人就业机会: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鼓励和扶持“空心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3. 加强对留守老人的关爱: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留守老人的关爱力度,完善社会养老、医疗等保障制度。
4. 开展乡村振兴计划:政府可以制定乡村振兴计划,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5. 加强对“空心村”现象的研究:政府、学界应加强对“空心村”现象的研究,探索解决途径,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
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1 1 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2 篇空心村调查情况报告第 1 篇根据《中共县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空心村情况调查的通知》的要求,我乡高度重视,立即对全乡 7 个行政村开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村基本情况村位于乡人民政府驻地西南方向,全村幅员面积 9.6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900 米,辖 6 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 236户 707 人,常住人口不足 300 人。
该村有耕地 1700 亩,其中水田 780 亩,旱地 920 亩。
生态林19700 亩,其中公益林2509 亩,用材林 16698 亩,退耕还林 493 亩。
属艰、边典型空心村。
二、村主要突出现象(一)基础设施较差留不住人。
该村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环境恶劣。
道路上,有坡陡、弯急村道公路 1 条 3.7 公里,已硬化 3.1 公里(3.5 米宽),末端至村委会阵地约 600 米未硬化,该村道路沿线没有农户居住和过境社,距最近农户至少在 2 公里以上。
6 条社道公路均为不通畅的泥土路,距村道里程为 2 公里至 3.8 公里之间,群众出行十分困难。
(二)致富增收产业弱小。
该村山高沟深多坡地,缺少主导产业,群众增收渠道少,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和外迁,现2 常住人口不足 300 人,土地撂荒多,闲置多,造成大量社会财富和土地资浪费。
(三)群众住居分散环境差。
该村成手掌形,村阵地处手掌根部,群众均分散居住在五指山上,社与社之间多以大山和沟壑阻挡。
同时村内房屋多为六七十年代建造,奶牛失修,破旧不堪,村容村貌整体形象差,分散居住造成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
(四)撂荒土地利用不充分。
由于农业产出效益较低,加之农民外出务工,劳动力缺乏,大量土地撂荒、耕地空置,或只耕作一季,利用率低。
(五)空巢留守现象突出。
大量农民工夫妇外出打工,将老人、孩子留在家里,形成了村内劳动力紧张,空巢留守情况严重。
三、整治空心村的主要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整治专项领导小组,针对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治方案。
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关于农村空心村的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河北省沧州市盐山西孙第三队调研内容:1.空心村现状及形成原因2.空心村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3.对空心村改造的建议空心村,顾名思义,一个村庄,住户很少,但占用的土地很多。
我所调研的第三队占用宅基地总面积80亩,人均宅基地0.5亩第三篇: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棠棣镇关于”空心村”的调研报告棠棣镇地处**市域中部,北与烟店相连,西与木梓乡相望,南与巡店镇毗邻。
府河由北向南从我镇东边擦过,辖区内岗峦起伏,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耕地主要分在低丘岗地区,占75℅,府河冲击平原占25℅。
全市三条交通大动脉纵贯全境,区域小集镇星罗棋布,属**城郊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镇辖30个行政村,223个村民小组,7023户,30315人,国土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4911亩。
“空心村”现状:全镇30个行政村有20个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空心自然湾,实际面积为1459300平方米。
其中宅基地面积为217805平方米,闲置宅基地面积为89847平方米,空闲基地面积为1241495平方米。
空心村占地户平均面积为1656平方米,空心村人平均工矿面积为326平方米。
据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市棠棣镇域镇区用地现状评价与潜力分析》2014年镇区建设用地面积为29.45公顷,人均工矿用地面积为128.08平方米超出**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4——2014年确定的**市人均工矿用地的小于或者等于82平方米的规定。
二、空心村形成的原因村庄规划严重滞后,大多数没有规划。
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农民经济的不断积累,从土坯房到原地改建砖木结构的房子,到后期改建楼房,大部分人然后再搬到路边相对集中的中心点居住,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对村庄宅基安排调整及房屋缺乏有效的统一规划,乱建现象比较突出。
全镇只有三个村请了专业的设计单位做了规划,如李园村规划提前,效果就比较明显。
建房管理严重不到位,村民”建新留旧”导致村庄扩大。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寿县“空心村”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寿县“空心村”是指在城乡发展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即村庄虽然有人口居住,但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或留在城市工作,老年人和孩子成为村庄的主要居民,形成了“空巢村”现象。
这种情况在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更加突出。
本文将对寿县“空心村”情况进行调查与思考,探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一、调查情况1.村庄人口构成通过对寿县几个典型的空心村进行调查发现,这些村庄的人口主要由老年人和孩子组成,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或留在城市工作。
2.村庄生活状况村庄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村内的小学、卫生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人员短缺,对村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3.农村经济发展由于村庄中大多是老年人和孩子,劳动力不足,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减少和产值下降。
村庄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活水平下降。
二、思考问题1.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目前,村庄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
应当提高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民收入。
2. 人口流动与教育医疗应通过政府引导,鼓励年轻人回到村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加大对村庄教育和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3. 农村治理与自治政府应当重视农村的治理和自治建设,支持村委会发挥作用,加强对村庄自治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提高村庄的自我管理水平。
三、解决思路1. 加强政府引导政府应当重视村庄发展,加大对空心村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鼓励年轻人回到村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2.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对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村庄的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3. 推动产业发展政府应当推动村庄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特色产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村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结语寿县“空心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村民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解决。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一、空心村形成的原因1.农村人口外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流向城市的趋势明显增强。
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失,导致农村人口减少,农村发展面临人口荒问题。
2.农村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缺乏经济增长动力,农民缺乏创业机会和增收渠道,难以吸引年轻人在农村创业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外流和空心村的形成。
3.农田闲置和土地资源浪费:农田闲置和土地资源浪费是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农民将土地用于非农经营,造成大量农田闲置。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占用农田资源,对农民的土地权益进行侵犯,导致土地流转困难,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二、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1.土地调整和整合:通过合理调整和整合农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合作社等方式,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产权制度,明确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界定,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
3.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特色产业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和利用积极性。
4.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品质,为农民创业提供便利条件,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5.培育乡村旅游业:通过培育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村的产业多样性,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村的发展环境和农民的生活质量。
6.加强乡村治理和社会服务:加强乡村治理和社会服务,提高农村的组织能力和自治水平,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增强农民对村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农村空心化是长期以来农村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需要从根本上优化农村发展环境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培育乡村产业和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以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
空心村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报告
空心村问题研究及对策分析报告近年来,农村经济全面繁荣,人口不断增加,然而随着大量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土地荒芜、村舍闲置、农业发展停滞,造成大面积的资源浪费,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此,根据安排,特对XX区农村空心化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XX区共有农业户X户,农业人口X人,在册耕地面积X.X 亩,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X万元。
上半年,我区农业产值略有增长,实现一产总产值X万元,同比增长X.X%;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X元,同比增长 X.X%。
总体来看,XX区农村面积较小,农民相对集中,“空心村”问题并不典型,全区行政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空心村”。
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导致城乡二元差距的拉大,加之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进城人数开始增多,不同程度出现农村“空心化”的问题。
据调查,XX区农村实际面积为X公顷,其中农村建设用地面积X.XX公顷,宅基地面积为X.XX公顷,闲置宅基地面积为XX.X 公顷,闲置宅基地占宅基地总数比例为X.X%,不存在空置率在XX%以上的村庄;农村流动人员呈现逐年增多的现象,现有季节性流动人口X人,长期外出务工人员X人,农村“空心化”问题日益突出。
二、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原因经过对我区行政村的实地调查,走访村民,总结我区农村“空心化”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外出流动人口增多。
XX农村都相对近郊,耕地面积少,产出效益低,农民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是我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直接导致了“人去房空”现象的出现。
以XX区XX乡为例,是我区农民原始积累较多的行政村,也是一个近郊村,全村X户X 人,闲置宅基地有X户,空置率虽然仅为XX%,但通过调查发现其中X户房屋闲置的原因均是外出务工,占到空置房屋的XX%以上,这部分村民外出务工经商,经济条件得到改善,在城市购置房长期居住;另外还有XX户因子弟就业转为城市户口,这些人往往生活条件改善后把老人接入城市生活,村中的房屋被长期闲置起来。
“空心村”情况调查与思考
挖掘乡村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城市居民到乡村 休闲、旅游。
农产品加工业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也可以吸收农村剩余 劳动力。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交通基础设施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方便农 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
水利设施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 业抗灾能力。
03
“空心村”问题分析
土地资源浪费与农村衰落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由于农民外出务工等原因,许多农村出现土地闲置、荒芜的 现象,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村庄衰败景象
随着人口流失,许多农村房屋空置、破败,村庄整体呈现衰 败景象,影响农村面貌和居民生活品质。
人口流失与老龄化问题
人口流失严重
由于经济、教育、医疗等资源匮乏,许多年轻农民选择离开农村前往城市,导致农村人口持续减少。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转 变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使得传统农业 村庄逐渐失去活力。
形成原因
城市化进程:随着城市化加速,许多农 民外出务工,最终选择在城市定居,导 致农村人口减少。
“空心村”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地域分布
空心村现象在中国各地农村均有出现,但以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经济较为发达 地区的农村尤为突出。
“空心村”情况调查与思考
2023-11-12
目录
• “空心村”现象概述 • “空心村”现状调查 • “空心村”问题分析 • “空心村”问题解决策略与思考 • 结论与展望
01
“空心村”现象概述
“空心村”的定义与形成原因
定义:空心村是指农村人口大量外流, 导致村庄内部出现人口空心化现象的村 庄。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1、现状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旧简陋、低矮拥挤的泥石砖木老宅难以满足农民对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日益增长的需要,改善居住条件,越来越成为农民的头等大事。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加上老宅基地面积小,卫生差,交通不便,条件恶劣,大多数新房建到了村庄周围和道路两旁,于是出现了“新屋不断村外建,老房破屋村留”的现象,致使村庄占地面积逐渐扩大,而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不断下降。
我县下辖的xxx镇街均有“空心村”,xx个行政村中有***个村庄存在“空心”问题(**个村庄空心率达到10%以上),空置住宅房屋***处,闲置土地达到***亩,主要分布在***镇、***镇和***镇。
2、形成原因“空心村”现象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是:(1)农民传统的宅基地私有观念浓厚。
许多农民认为,宅基地是私有的,千方百计批地建新房,新屋建成后不拆旧房;有的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认为老房子是祖业,再穷也不能拆祖屋;有的农民认为拆旧建新不划算,新房建起后自己住新房,父母老人住老房子,旧房还用来堆放杂物及圈养禽畜;有的老房子是子女或家族共有,由于经济条件不一样,有的建新房搬走,有的还住老房子,或者全部建新房搬走了,但由于先前居住产生的矛盾、隔阂以及补偿等问题,导致房屋所有人间无法就老房子权属及拆建达成一致,无法拆除旧房。
(2)农民缺乏土地法制意识。
不少农民没有土地法制观念,认为在自己的责任田盖房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这样责任田或自留地就变成了宅基地,村里的老房子空下来闲置、倒塌。
还有一些农民互相调换责任田建设新房,而执法部门的罚款惩处力度不足以对他们形成震慑。
(3)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随着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有些农民通过经商等手段积累了一定财富,在城市购买了商品房,还有些农民在城里打工站稳了脚跟,并落了户籍。
这些人原来在农村的宅基地和责任田,形成了空置,却不同意村集体收回。
空心村 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空心村一、调研目的和背景空心村是指因人口外流、资源枯竭等原因导致村庄内部空置房屋过多或者经营状况不佳的现象。
在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村庄陷入空心化的困境。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空心村的现状、原因和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为解决空心村问题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
选择了10个空心村进行调研,包括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的农村村庄。
问卷调查对象为村庄的居民和相关政府官员,了解他们对空心村问题的认知和看法。
实地观察主要关注村庄的废弃房屋和村容村貌状况。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空心村现状在所调研的10个村庄中,平均有50%的房屋处于空置状态,大多数村民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迁移到城市居住。
这些空置房屋不仅导致住房资源的浪费,也给村庄的环境和社会治安带来了问题。
2. 空心村原因调研结果显示,造成空心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外流:由于农村就业机会的不足,大量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或者迁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2) 资源枯竭:部分村庄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逐渐枯竭,无法为居民提供合适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 地理位置不佳:一些村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缺乏发展的机遇和条件。
(4) 政府关注度不足:一些政府对空心村问题关注度不高,导致解决空心村问题的政策和措施不够有效。
3. 空心村影响空心村问题不仅对村庄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1) 村庄文化衰败:空心村中文化氛围逐渐消失,传统乡风文化无法继续传承。
(2) 产业困境:村庄经营状况不佳,无法吸引投资和产业发展,导致经济困境。
(3) 社会治安问题:空心村容易成为犯罪活动的温床,对当地社会治安造成负面影响。
四、解决办法针对空心村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解决。
(1) 政策支持:政府要给予空心村发展以政策上的支持,为村庄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摘要:在新农村的建设中,由于一些地方的整治,加剧了村内大片土地的闲置和村庄向外围的无序扩张,同时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出现严重的"空心村"现象,"空心村"延缓人居环境的改善,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阻碍农业发展,浪费耕地;新农村建设应与"空心村"治理结合起来,通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整治旧村与规划新村、引导部分优秀农民工回乡创业、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等途经整治空心村,促进农村建设。
1."空心村"是"空心化村庄"的简称,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现在已快速发展,呈蔓延趋势。
对于"空心村",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地理意义上的"空心村",即从农村硬件建设的角度理解,具体是指多年来农村新建住房大多集中在村庄外围,而村庄内却是无人居住的残败老屋,形成外实内空、外新内旧的现象。
这是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经济和就业结构转变造成村庄内部建设用地限制的一种聚落空间形态的异化现象。
其二是经济意义上的"空心村",即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理解,具体是指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人城市,村里只剩下老、幼、妇孺人群,造成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空心化"现象。
因此,"空心村"是一个具有地理和经济双重含义的概念。
治理"空心村"在对农村宅基地建设问题进行治理的同时还要考虑人口外流带来的诸如留守儿童教育、空巢老人养老等一系列社会。
2.实践目的:本次寒假社会实践主要研究的是关于农村"空心化"现象,研究对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楼底镇邵家庄村,通过对该村近些年的变化,做出一个对农村现状、原因、改造困境以及改造建议的系统报告。
期望调研报告能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用法律和行政力量来推进空心村的改善。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及农村土地资源综合整治措施1. 引言1.1 空心村形成的背景空心村是指在农村地区中出现的村庄人口不断减少、房屋空置及农田荒废等现象。
空心村形成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人口外流是导致空心村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大量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也是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之一。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完善的交通、医疗、教育等设施,使得农村生活条件较差,人们更愿意选择到城市生活。
另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也是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之一。
过度依赖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导致部分农田荒废,农产品产量下降,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综上所述,空心村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综合整治才能有效解决。
1.2 农村土地资源现状一、土地规模小而零散。
伴随农村人口的增加和农民分片经营土地的习俗,导致农村土地规模逐渐变小且零散化。
这不仅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也增加了农民的耕作成本。
二、土地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受到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农村土地质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化。
有些土地肥沃适合种植,而有些土地则因为退化或受污染而无法有效利用。
三、农田资源浪费严重。
农村存在着大量荒废的农田资源,这些土地因为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处于闲置状态。
同时,一些农田资源被过度开垦或者遭到严重破坏,导致资源浪费。
四、土地利用方式单一。
传统的种植业占据着农村土地利用的主要地位,而牧业、林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单一利用方式,限制了其发展空间。
以上是关于农村土地资源现状的概述,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整治和优化,以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正文2.1 空心村形成的原因1.农村人口外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外流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空心村调研报告
空心村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其中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农村空心化现象。
空心村是指农村地区因人口大量外流,导致村庄经济日益衰退,基础设施失修,社会资源匮乏等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空心村发展现状及原因,并寻找解决之道。
一、调研范围和方法调研范围选择了江苏省某县的三个代表性空心村,其中一个位于沿海地区,另外两个分别位于山区和平原地区。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
二、空心村发展现状调研发现,空心村存在四个主要问题:一是人口外流严重,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只留下老人和儿童;二是基础设施老化,道路破损、供水供电无法满足需求;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学校、医疗机构等远离村庄;四是经济发展停滞,农业产业退化。
三、空心村形成原因分析从调研结果和座谈会中的讨论来看,空心村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第一,经济转型缺乏有效推动机制,农业发展滞后;第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缺乏吸引年轻人回乡的条件;第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医疗、养老等问题无法满足需求;第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优质资源吸引力大。
四、解决空心村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空心村问题,应采取多方面的对策。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提高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其次,加强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农村老人和儿童的关爱和保护。
最后,通过建立连通城市和农村的交通网,提高农民的出行便利度,减少城市对农村的吸引力。
五、空心村治理模式的探索对于空心村治理模式的探索,可以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
我国可以学习日本的“特色小镇”模式,通过塑造特色和品牌,吸引人才和游客回归农村,推动乡村振兴。
此外,可以将农村空闲土地整合,开发乡村旅游和休闲产业,打造独特的乡村风景线,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还可以建立起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合作形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
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农村空心村调研报告空心村,顾名思义,一个农村村庄,住的农民很少,占用的土地很多,大面积范围是浪费和空置状态。
宅基地,宅基地就是农民能够建房子的土地。
从法律上来说,宅基地应该是政府部门规划出来的,但实际上中国农村的宅基地都不是规划出来的。
而是历史以来农民自己占有的,谁占有谁拥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或者时间更早,中国农村逐步形成的村庄模式,所占有的土地数量在四亿亩左右,中国农民人均住宅面积为0.5亩。
这四亿亩村庄用地,用法律的话语叫宅基地,而实际情况是因为缺乏规划管理,一直是处于浪费和闲置多于利用的状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这些以农村宅基地的名义存在而浪费和闲置的土地状况需要得到改善。
中心村,中国大多数农村,都是有近十个左右的村小组组成,在这近十个村小组周围范围,有一些交通便利,或者靠工业和商业网点便利的地方。
农民处于交通或者商业便利的考虑,大多自发地在附近建了不少房子,自然地形成了一个中心村。
有些中心村是政府规划出来的,有些是自然形成的。
土地价值:根据中国的相关法律,土地不可以买卖,只有政府才有权力征收,征收也就是实际上的买卖。
这种只有政府才有权力买卖土地的现象是一种垄断行为。
土地买卖的垄断,造成了土地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土地的实际价格。
有失地农民说,失去了土地,以后子孙后代吃?按照这种观点来分析,凡是在中国没有种地的人只有被饿死的份了。
土地的价值是可以永久地生产粮食,就像母鸡会永久地孵化小鸡一样。
土地永久地生产粮食是需要不停地投资和劳动的,母鸡不停地孵化小鸡是需要不停喂养的。
一只母鸡能卖多少钱,是看它的肉质和下蛋功能;一亩土地能卖多少钱,是看它的年产量和地理位置。
如果单从土地的粮食生产功能来说,中国所有的土地价格都在每亩十万元以下。
因为中国土地的粮食产量收入每年最多都维持在一千元以下,而十万元的一年定期银行利息也要高于这一千元,这种银行利息的收入,还可以避免了土地投资和劳动的辛苦。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
关于“空心村”的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空心村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摘要:本研究报告对“空心村”现象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分析了空心村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解决空心村问题,促进乡村振兴。
一、引言自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空心村”现象。
所谓“空心村”,指的是农村中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外流、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缺失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的农村社区。
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报告从多个角度展开调查和研究,旨在找到解决“空心村”问题的方法和对策。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取全面的研究数据。
通过对广东省县的农村社区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获取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
三、空心村问题的原因1.城市化进程加速也带来了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失。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空心化。
2.传统农业结构导致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主要依赖农业,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导致农村产业结构单一3.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缺失。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使农村社区失去了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空心村问题的影响1.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空心村问题使得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2.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社会稳定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村人口流出,社区凝聚力下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增加。
3.空心村问题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村空心化导致农田废弃和生态环境恶化,增加了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的风险。
五、空心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进新产业、扶持农村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
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5篇范文第一篇: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农村“空心村”情况调查与分析——以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为例摘要: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我们对邯郸市魏县边马乡边小屯村进行了实地研究。
“空心村”是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以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为例,通过分析“空心村”特点阐述其引发的社会危害结合调查研究的方法,我们对“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有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空心村农村发展人口外流一方面作为国家级贫困县,魏县人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大量人员外出工作;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经济机会和种田成本高收益低的现状促使更多的人离开农村走向城市。
对于那些在城市发展较好的人而言,一部分会选择长期留在城市,购置房屋;另一部分返乡人员由于交通方便等原因则较多倾向于在村庄外围建房。
因此,人口的不断外流以及房屋外建等导致许多农村在村中心出现了空心化现象。
一、空心村现状分析1.空心村目前尚未有统一定义,我们通过对魏县边马乡的实地走访,认为魏县的空心村是:在市场化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农村规划管理体制落后、发展建设缓慢而导致大量农民外流、宅基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进而形成农村人口空心化,并且引发了连锁效应——农业生产空心化、公共服务空心化、基层民主空心化以及社会心理空虚化等的一种村庄表现形式。
2.空心村的特点。
一是人口密度递减,村民年纪两极分化。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进城打工、经商或谋生的人数不断攀升,导致农村人口密度逐年递减,农村人口呈现空心化。
典型的就是90后就读的边马小学因外流人员子女在城里就近上学导致农村生源减少已经解散,00后的孩子大都是在几个村合并办学的紫岗小学接受教育,本该在父母身边玩耍的年纪却提早的进入了寄宿制学校,这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二是村庄宅基地闲置,土地利用率低。
一方面,由于外出打工村民人数不断增加,部分老宅基地闲置抛荒,一些居民点长期无人居住;另一方面,由于沿袭了农村传统落后的选居模式,同时受风水、朝向、地势、交通及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村居大多呈点状布局,自由且分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空心村问题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长治市北委泉村的空心化为例,探讨空心村的形成原因,现状,以及解决空心化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空心村土地的闲置、占用,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严重钳制了本就薄弱的农村经济的发展壮大阻碍了村庄的治理与发展,严重迟滞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提高村庄规划与村庄居民点土地和空间利用水平,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促进村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我国的农村建设。
从而为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提供资料准备。
二、调查时间:2014年7月23日到8月6日
调查地点:长治市西井镇北委泉村
调查对象:北委泉村民
调查方法:农民调查问卷采用随机走访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构成、家庭收入、土地经营、劳动力就业、空心村整治和新村建设意愿等方面。
调研采用定量化访谈和自由回答式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三、调查内容:
(一)、调查背景
空心村就是村庄面积盲目扩大,新住宅多向村外发展,村庄内部出现大面积的空闲宅基地的一种特殊结构布局的村庄,是土地利用规划中,国家宏观调控与地方经济发展出现的剪刀差引发的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状况。
自从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变化迅速,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以及由此引发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获取经济来源的方式发生改变,农民与农村,农民与土地的矛盾逐渐加深,农村空心化问题也逐渐加深。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农村空心化的问题,随着对空心村的不断深入了解,学者们对空心村问题的认识逐步由侧重土地废弃浪费上升为关注乡村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空心村是包括土地、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经济等要素在内的乡村发展矛盾现状。
北委泉村,全村共有451户,1350口人,耕地1068亩,劳力687人。
地处黄土高原东南边缘的太行山中南段,相对华北平原呈强烈隆起,地势突兀,村庄呈带状分布在九龙山和性空山之间,山下有潺潺流水,九龙山为红色旅游景区。
村内有一条公路,村庄分布在公路两侧。
本村新建房屋都延村公路两侧延伸,旧房多处于村中心或远离公路,靠近河流的地区。
本村新建房屋占总房屋数百分之四十左右,其中百分之三十左右长期无人居住,这些无人居住的房屋一部分是主人外出打工,一部分是为了建气派房屋光耀祖宗门第。
(二)、出现原因:1.经济上,由于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与农民的物质需求之间的矛盾加剧,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城市,身份由农民转化为农民工,有的人获得了城市户口,并逐渐将子女、住房、乃至父母迁移到城市,很少甚至
不再回到农村,造成农村旧有的房屋闲置,坍塌,形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2.政府对土地管理的制度不完善,造成这一方面的制度真空,导致许多农户按旧时的习俗占用宅基地,没有土地产权观念,村民建房随意性大,农民“一户多宅”旧房不拆盖新房的现象普遍存在,旧房占据的宅基地往往用来种植蔬菜或养殖家禽家畜,或准备给子女盖新房。
3.乡村村委会管理人员观念不正确,没有对农村土地规划的正确认识。
4.农民的传统观念。
(三)、对策1.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增加对第二、第三产业的重视,从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回流,提高农村就业率,同时也能减轻城市劳动力就业压力。
2.完善土地使用制度,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度,土地资源管理及相关政府部门配合政府和农民促进农村空心化的调整。
3.农村村民委员会要加强对农村土地的合理规划,对于农村土地流转,新增农村企业占用土地的项目要谨慎审批,合理规划。
4.重视对村民传统观念的改变和正确观念的普及,国土资源局,村民委员会等相关部门要组织对宅基地,土地制度,产权制度等的宣传。
(四)、目前政府政策:1.针对城镇建设用地不足和农村用地相对低效的情况,国家先后出台有利于促进空心村整治的政策,如2004 年10 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 号) 中提出了城镇建设用地增
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土地存量、强化土地节约利用;2.2008 年10 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这些为整治空心村提供了重要依据。
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空心村整治的典型模式。
(五)、整治空心村可能遇到的困难
根据对其他空心村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的研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造成空心村现象的根本原因虽然相同,但是村与村之间存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照搬照抄,将其他空心村成功改造的案例嫁接到自己村。
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本村的整治办法。
2.整治空心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一口吃成个胖子”,而是需要循序渐进,要有节奏、有步调,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制定长期发展计划,放长线,钓大鱼,在整治空心村的同时,完善本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本村土地资源,整理本村闲置宅基地,完善土地流转等流程。
3.部分乡镇、村委会重视不够,规划意识淡薄,管理力量不足,服务不到位。
“空心村”改造首先要考虑的是拆旧建新还是整村搬迁、旧宅返耕问题,还要考虑道路、排水和管牛、养猪等实际问题,这就要规划,就要拆旧房,就要考虑新建住宅面积的大至结构、朝向等问题,而这些都是一家一户无法全盘考虑和解决的问
题,这就要靠乡镇、村委会去帮助,但由于乡镇、村委会重视不够,力量薄弱,服务不到位,大多数自然村尚无规划,改造工作也进展缓慢。
4.乡镇,村委在规划空心村,拆除旧房的过程中可能遇到资金不到位,争取政府财政支持不足的问题,从而使计划难以实现,最终导致村庄整治方案的搁浅,空心化继续蔓延。
四、调查总结
“空心村”改造还只是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的第一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新农村建设也将进入新的时期。
最终告别几千年来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农业大国身份,彻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宏伟目标,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现在,最关键的就是做好“空心村”改造工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