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体的运动
中考人教版物理知识点归纳
中考人教版物理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它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以下是中考人教版物理知识点的归纳: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力: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其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
3. 弹力:物体在受力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
4.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间的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产生的阻碍力。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1.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直线上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
三、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能量守恒定律1. 能量守恒: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总量保持不变。
五、机械能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六、热学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热量:物体间能量转移的量度。
3.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的现象。
4.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
七、电学基础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电荷在导体中流动形成的电流。
3. 电压:推动电荷流动的电势差。
4.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5.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八、电路1. 串联电路:电阻串联,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力学1.牛顿三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受力平衡时的条件;-物体受力不平衡时的条件。
2.动能和势能:-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3.动量和冲量:-动量的定义;-冲量的定义;-动量守恒定律。
4.常见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两个抛体运动的相对性质。
5.摩擦力:-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机械能的损失:-摩擦力对机械能的影响;-机械能的损失与能量转化的关系。
7.弹簧力:-弹簧力的定义和性质;-弹簧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光学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光的退色现象和光的散射。
2.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反射和折射的应用。
3.光的反射:-镜面反射的规律;-成像规律。
4.光的折射:-理解折射角与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5.凸透镜:-凸透镜的定义和性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6.凹透镜:-凹透镜的定义和性质;-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7.光的颜色:-光的颜色与频率、波长的关系;-光的颜色与亮度、光的强度的关系。
三、电学1.电流和电压:-电流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压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电阻和电功:-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电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简单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4.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应用;-电阻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5.变压器:-变压器的定义;-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6.电磁感应:-电磁感应的现象和规律;-反应电磁感应规律的方程式。
7.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应用。
以上是中考物理必考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整理,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将有助于顺利应对物理考试。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中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1. 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而加速度则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可以为正值、负值或零,分别表示加速、减速和匀速运动。
2.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受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则说明了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F=ma,其中F 为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能量和功: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所具有的能力,单位为焦耳(J)。
功表示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系统中,机械能守恒,即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5. 阻力和摩擦力:阻力是物体运动受到的,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6. 电路和电阻:电路是电流沿着导体或半导体的闭合路径流动的路径。
电阻是物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7. 静电和电荷:静电是指由于电荷分布不平衡而产生的现象。
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相同电荷相互排斥,异电荷相互吸引。
8. 光线折射和反射:光线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光线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根据角度相等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9. 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声音是物质振动在介质中传播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由频率决定,响度由声音的强度决定,音色由声音的谐波成分决定。
10.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是电磁波的一种,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光在与界面垂直的方向反射,而在与界面不垂直的方向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运动的描述1. 运动的描述方式(1) 位移、速度、加速度(2) 匀速直线运动的描述(3) 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2.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描述(1) 圆周运动的描述(2) 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牛顿第二定律(3) 牛顿第三定律2. 动量和动量定理(1) 动量的概念(2) 动量定理3. 质点系的力学运动(1) 动量守恒定律(2)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4. 万有引力(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2) 行星运动定律三、静电学1. 电荷(1) 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2) 电场的概念和场强2. 静电场(1) 电场中静电力(2) 电场中电势能和电势(3) 电场中的等势面(4) 中考常考题型:点电荷电势公式、均匀带电细棒的电场问题、点电荷在电场中的势能问题四、电流电路1. 电流和电阻(1) 电流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的概念和公式2. 电阻、电压和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的概念和公式(2) 电功率的概念和公式4. 组合电路的分析(1) 串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2) 并联电阻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五、磁场和电磁感应1. 磁场(1) 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2) 磁场中电荷的受力2.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1) 洛伦兹力(2) 螺线管和荷质比的测量六、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1) 光的反射和折射(2) 折射率和全反射2. 薄透镜的成像规律(1) 薄透镜成像公式(2) 球面镜成像规律3. 光的波动性(1) 光的波动特性(2) 干涉、衍射和偏振七、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和原子的量子化(1) 原子结构模型(2)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2. 放射性(1) 放射性本质和放射性衰变(2) 放射性探测器八、热学1. 温度和热量(1) 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2) 热量的传递和单位2. 热力学过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1) 热容和等压热容(2) 等容过程和绝热过程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分子动理论(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2) 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以上就是物理中考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中考物理的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河北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河北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学
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
2、物质的本质是由粒子组成的。
3、物质运动的规律是由运动方向、速度和动量组成的。
4、物质运动的四大规律是:
(1)自然规律:物质运动的规律是由物质本质决定的。
(2)热力学规律:热能是物质运动能量的最终形式。
(3)力学规律:力是物质运动的决定因素。
(4)电磁学规律:电场和磁场是物质运动的主要形式。
5、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运动。
6、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是统一的。
7、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原理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
二、力学
1、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运动的因素和规律。
2、力学的基本原理是统一的。
3、力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原理都是经过实践验证的。
三、运动
1、运动是指物体的位移或者运动状态的改变。
2、运动的三要素是运动方向、速度和动量。
3、运动的三大规律是:
(1)自然规律:运动是由物质本质决定的。
(2)热力学规律:热能是物质运动能量的最终形式。
(3)力学规律:力是物质运动的决定因素。
4、运动的三大分类是:
(1)静止运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运动过程:物体经历运动过程。
(3)运动状态:物体处于运动状态。
5、运动的三大基本性质是:
(1)运动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
(2)速度: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斜面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斜面斜面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也是中考中常出现的考点。
在学习斜面的物理知识时,我们主要关注斜面上的物体运动、受力分析以及斜面上的物理定律。
接下来,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中考知识。
一、斜面上的物体运动1. 斜面上的物体平动当一个物体沿着斜面平行地滑动时,我们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来描述它的运动。
设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的质量为m,斜面上的摩擦系数为μ,斜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为:F=mg*sinθ-μmg*cosθ其中,mg*sinθ为斜面上的重力分量,μmg*cosθ为斜面上的摩擦力分量。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mg*sinθ-μmg*cosθ)/m根据以上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进而求解出它的速度、位移和运动时间。
2. 斜面上的物体滑动当斜面上存在摩擦力时,物体的运动将受到摩擦力的影响。
根据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同,斜面上的物体可能处于静止、匀速滑动或加速滑动的状态。
我们可以通过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这类问题。
3. 斜面上的物体滚动在一些情况下,物体不仅可以在斜面上滑动,还可能出现滚动的情况。
当物体在斜面上滚动时,需要考虑它受到的滚动摩擦力和平移摩擦力,从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斜面上的受力分析1. 斜面上的重力分解当斜面的倾角不为零时,重力并不直接指向下方,而呈现出一个斜向分布。
我们需要使用三角函数将重力分解为斜面的法向分力和切向分力,从而进行受力分析。
2. 斜面上的摩擦力分析当斜面上存在摩擦力时,我们需要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摩擦力的大小主要受到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和法向压力的影响。
3. 斜面上的斜向力分析在一些情况下,斜面上可能还存在其他斜向力,例如拉力、弹力等。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综合考虑它们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斜面上的物理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斜面上的物体如果受到合外力的作用,将产生加速度。
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2. 运动学:-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反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的直线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3. 能量与功:- 功: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作用距离乘积。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压强与浮力:-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某点受到的压力。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5.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
-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增加。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8. 电路:-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首尾相连,电流相同。
- 并联电路:电路元件两端并联,电压相同。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9. 电磁学:-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10. 物理实验:- 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刻度尺、天平、秒表等。
中考物理跳水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跳水知识点总结跳水是一项精湛的技艺体育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技能。
在跳水运动中,物理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运动员的表现和成绩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从力的作用、稳定性、旋转和空气阻力等几个方面对跳水运动中的物理知识进行总结。
一、力的作用1. 重力重力是跳水运动中最主要的力之一,也是影响运动员身体姿势和运动轨迹的最重要因素。
在跳水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质量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向下运动。
因此,在跳水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尽可能减小下落的速度,以便在进入水中时减少受力,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2. 浮力浮力是指物体浸入液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支撑力。
在跳水运动中,浮力可以帮助运动员保持平衡和稳定,并且在入水的时候减小受力。
运动员可以利用浮力来减小自身的下降速度,从而保持身体姿势优美。
3. 推力在跳水运动中,推力是指运动员在跳水的过程中对自己施加的一个向上的力,目的是为了减缓下落速度,保持优美的动作。
推力大小和方向的控制对于跳水运动员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需要通过对力的调节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来实现。
二、稳定性稳定性是跳水运动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一个物理知识点。
在进行跳水动作的时候,运动员需要保持身体的稳定性,以便在空中完成优美的动作。
稳定性与重心位置、支撑面积和外力的作用有关。
1. 重心位置重心是指物体所受的重力作用通过的点,在跳水运动中,重心的位置对运动员的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保持重心的稳定可以使得运动员在空中保持平衡,从而完成更加难度的跳水动作。
2. 支撑面积支撑面积是指物体与支撑点之间的接触面积。
在跳水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利用支撑面积来增加稳定性,减小受力。
利用支撑面积可以使得运动员在空中更加稳定,完成更加复杂的跳水动作。
3. 外力作用在跳水运动中,外力的作用也会对运动员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例如,空气阻力会对运动员在空中的稳定性和下降速度产生影响。
运动员需要通过身体的调节和运动轨迹的控制来应对外力的影响,以保持稳定。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通过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揭示自然界中各种现象的规律。
以下是中考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计算方法。
2.力的概念和计算-力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单位(牛顿)。
-力的合成、分解以及平衡的条件。
-弹簧力、摩擦力、重力等常见力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外力有关。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原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力的作用点、作用力和受力物体的关系-力的作用点对物体的运动或形变有无关系,力是质点独立存在的。
-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静力学中的力的特点和规律。
5.动能和功-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动能与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动能守恒定律。
-功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6.功率和机械效率-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机械效率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意义。
7.压力与浮力-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单位。
-所受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其特点。
8.静电学-带电物体的基本概念: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的守恒定律。
-库仑定律及其计算方法。
9.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单位(安培)。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电阻、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10.磁性-磁感线的概念、磁力线的性质与规律。
-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磁场对带电粒子的作用及其应用。
11.光学-光的传播性质: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衍射等基本现象。
-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球面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12.声学-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性质。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默写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默写一、物理量和单位1. 物理量和单位1.1 物理量的概念物理量是可以通过量度得到的量,比如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是用来描述物体性质的量1.2 单位的概念物理量的单位是同类物理量的具体度量标准,可以用来表示物理量的大小。
比如长度的单位可以用米来表示,质量的单位可以用千克来表示,时间的单位可以用秒来表示。
1.3 国际单位制国际单位制包括国际单位、国际单位词头和国际单位符号。
1.4 计量知识用数字和单位表示物理量,比如1m表示1米,1kg表示1千克,2s表示2秒。
二、运动的基本概念2.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
2.2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2.3 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做匀速的直线运动。
圆周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速度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加速度的大小等于速度的平方除以半径。
2.4 运动的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速度保持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速度不断改变。
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速度保持不变。
2.5 运动的简单计算均速的计算公式:v=d/t。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v-u)/t。
圆周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v=2πr/t。
三、万有引力3.1 引力的概念引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球和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3.2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引力。
公式:F=Gm1m2/r^2。
F是引力的大小,G是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是两个物体的质量,r是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3.3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重力。
3.4 重力的计算计算方法:F=mg。
F是重力的大小,m是物体的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
四、力和压力4.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大小和运动状态。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
中考物理五大板块知识点汇总中考物理主要包括五大板块的知识点,分别为力学、光学、热学、电学和声学。
下面将对每个板块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汇总。
一、力学1.物体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2.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物体加速度产生变化)、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作用在不同物体之间)。
3.重力:重力的大小和方向、自由落体的特点、竖直上抛运动。
4.动能和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5.力和运动: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和斜面运动。
6.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规律、能量损失与能量转化效率。
7.物体的平衡: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式。
二、光学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2.光的成像:凸透镜成像、凹透镜成像、光学仪器的应用。
3.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的折射和色散、原色与复色的关系。
4.光的反射:像的位置、放大率、像的性质、像的特点。
5.光的折射:透镜成像的特点、透镜成像的规律、透镜成像的应用。
三、热学1.温度与热量:温度的测量、热平衡和热传递、热量的计算。
2.热传递:导热、对流、辐射。
3.热膨胀:热胀冷缩的规律、热胀冷缩的应用。
4.物质的状态变化:冰的熔化、水的沸腾、固体的汽化。
5.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的变化和传递、功的计算、功的转化。
四、电学1.电荷和电流:带电物体的性质、电流的方向、伏安特性。
2.电路中的元件:电池、电流表、电压表、导线、电灯、开关的作用。
3.简单直流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阻的概念和计算。
4.静电场:电场的产生和性质、静电场中电荷的运动规律。
5.磁场:磁力线的性质、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电磁感应。
6.电磁感应:安培定律、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五、声学2.声音的特性:音高、音量、音质的区分和计算。
3.声的反射和折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声音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22 《运动的世界》
2011中考物理复习专题《运动的世界》一:课标要求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以及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能跟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和时间,并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长度和时间。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能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世界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能举例说明生命在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二:知识点总汇1.物体运动的描述:(1)参照物: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事先必须选择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人们把这个作为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注意:1.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任何物体都可以选做参照物。
一般情况下要研究在地面附近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往往选择地面为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选它本身作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此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例题:小红坐在一辆由东向西行驶的列车上,则她相对于路边的大树是________的,相对于坐在她身旁的乘客是________的,相对于从她身边走过的乘务员是_________的。
解析: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就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如果位置改变了,则该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是运动的:如果没改变,则该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是静止的。
答案:运动、静止、运动练习题: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和。
2.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返回舱相对于地球是_________的,杨利伟相对于返回舱是_________的。
参考答案:1. 船岸 2. 运动静止2.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是中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的两种基本测量工具,特别是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应该先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
中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必考重点知识点总结1.物理量和单位:中考物理重点考察物理量和单位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关系,如长度、时间、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和换算。
2.运动学:包括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两个方面。
直线运动考查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以及速度和位移的图像表示和计算。
曲线运动考查弧长、圆周运动速度等概念。
3.力学:力是物理的基本概念,中考物理考查力的概念和性质,如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
还需掌握力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等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等。
4.压强和浮力:压强是物体受压的程度,中考物理考查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如压强等。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中考物理考查浮力的概念、计算和影响因素等。
5.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中考物理考查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计算和转化关系,以及能量守恒和能量转化等。
6.电学:包括电流、电压、电阻和功率等方面。
中考物理考查电流的概念、计算和串并联电路的分析,以及电阻的概念和计算,电压和电功率的关系等。
7.光学:主要考查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
中考物理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等规律,以及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折射现象。
8.声学:主要考查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性质。
中考物理考查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波长等概念,以及声音的幅度和音量等。
9.热学:主要考查热量、温度和热传递等方面的内容。
中考物理考查热量的概念和计算,以及热传递的方式和一些常见的热传递方法。
10.核物理:主要考查原子核的结构和核反应等内容。
中考物理考查原子核的组成、半衰期等概念,以及核反应的类型和核能利用等。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第6章机械运动考点知识梳理+例题+满分必练
第6章机械运动考点·梳理考点1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在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必须选择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考点2 运动的快慢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的多少。
3、公式:v =st ,公式中的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
4、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 m/s =3.6 km/h 。
5、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是一个恒定不变的量,与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
6、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用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运动快慢,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即v =st ,式中s 表示总路程,t 表示总时间。
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有关。
平均速度只是大体上反映物体在一段路程中或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情况。
考点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m =103m 1 dm =10-1m 1 cm =10-2m 1 mm =10-3m 1 μm=10-6m 1 nm =10-9m2、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刻度尺的量程;刻度尺的分度值。
(2)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①刻度尺必须与被测线平行,不能歪斜;②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③零刻度线磨损了的刻度尺,可以从其他刻度线测起;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3、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初中物理专题4:物体的运动
专题四:物体的运动一、考纲要求(分值范围2~4分)1、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11年考了1次)2、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用钟表、停表测量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计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读数。
(11年考了1次)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能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1年考了3次)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1年考了4次)5、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11年考了1次)二、中考考点1、宏观物体的运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微观世界的运动:(1)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子组成的。
物质里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例:八月桂花香、墨水滴在清水中一会水变成墨水的颜色等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时扩散现象。
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而物质所处的不同状态与分子的运动情况有关。
(2)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其周围有电子在绕着运动。
(3)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
3、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事先选择作为参考对比的物体/一个标准物。
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说的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说明:1、参照物必须是具体的物体,而不是抽象的物体,如不能选:天空、地平线、宇宙等。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不选研究对象本身。
3、参照物选定后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不动的)。
4、参照物选择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
结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反之则为运动的。
福州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
福州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的自然科学,对于中考的物理部分,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福州地区中考物理的知识点归纳:
1. 力学基础:包括力的概念、重力、摩擦力、弹力等基本概念,以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等基本规律。
2. 运动学:涉及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等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运动规律。
3. 能量守恒: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等概念,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原理的应用。
4. 热学:涉及温度、热量、热传递等概念,以及热膨胀、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基本规律。
5. 电学基础:包括电荷、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串联与并联电路的规律。
6. 电磁学:涉及磁场、电磁感应、电流的磁效应等概念,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定律等基本规律。
7. 光学基础: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以及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等规律。
8. 原子物理:涉及原子结构、核能、放射性等概念,以及原子核的组成和放射性衰变规律。
9. 物理实验:包括基本的物理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方法,以及实验误差的来源和处理。
10. 物理思维: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假设、实验、分析和论证等科学方法。
结束语:
福州中考物理的知识点覆盖面广泛,考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并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
希望以上的归纳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中考物理,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义_机械运动(最新整理)
专题二 机械运动一、知识要点1.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对于一个物体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跟选取什么样的参照物有关。
通常情况下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是选取地面或者是固定在地面上的某一物体,如树木、房屋等为参照物。
2.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2)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 ts v = (4)单位:①基本单位:m/s ;②常用单位:km/h 、cm/s 等;③换算关系:1m/s=3.6km/h,1m/s=100cm/s 。
3.运动的分类(1)按运动快慢分: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按运动路线分: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v 是不随s 与t 的改变而改变的恒量,即s 与t 的比值是恒定不变的。
ts 5.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变速运动的快慢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
(3)平均速度:⎪⎩⎪⎨⎧==⇒=s t t v s t s v 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①物体在前半段时间速度为v 1,后半段时间速度为v 2,则全程221v v v +=时②一物体在前半段路程速度为v 1,后半段路程速度为v 2,则全程 可v v v v v 21212+=路以证明:v时≥v路。
(作差、通分、配方)(4)意义: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运动快慢的大致情况,同一物体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时,在不同的时间段或路程段内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中考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中考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本文将对初三物理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准备中考。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原子的结构组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壳层,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壳层围绕原子核存在。
- 元素的概念: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化学符号和化学方程式:介绍了元素和化合物的简化表示方法。
二、力和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 速度和加速度:介绍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牛顿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三、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光是通过空间传播的电磁波,具有直线传播和能量传播的特点。
- 光的反射规律:光在与界面相交时会发生反射,反射规律描述了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
- 光的成像:通过平面镜和球面镜,形成了物体的虚像和实像。
四、电与磁- 电流和电路:电是带有电荷的物质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电路由电源、电路元件和导线组成。
- 电阻和电功率:引入了电阻的概念,以及电功率的计算方法。
- 磁的产生和磁场: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磁场,磁场对磁铁和带电粒子有吸引和斥力作用。
- 电磁感应: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会引起感应电流。
以上是初三物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对同学们的中考复习提供帮助。
详细的知识内容和计算方法,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课堂讲解。
祝同学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完整版)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中考知识归纳系列中考必备——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当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快。
4.利用回声可以测量距离,公式为S=1/2vt。
5.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包括频率在20Hz~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是频率高于Hz的声波,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的特点是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是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1.光源是指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
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024年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2024年初中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1. 机械学1.1 运动学: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定义、计算方法;平均速度、平均加速度的计算;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描述和分析。
1.2 动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的内容和应用;质量、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力的合成与分解;斜面上物体的受力和运动分析。
1.3 能量和功:机械能的定义和计算方案;功的定义及功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1.4 运动中的摩擦力:摩擦力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1.5 重力和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和计算;重力的特点和应用;地球上物体的重量。
2. 声学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产生方式、传播方式和速度的计算;声波的特点。
2.2 声音的调制与利用:噪声、纯音和音乐的区别;音叉、弦乐器和吹管乐器的声音特点及原理。
2.3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声音的反射规律和计算;回声产生的条件和利用。
2.4 声音的吸收和共鸣:声音在物体上的吸收规律和现象;共鸣现象和应用。
2.5 声音的音量和音调:音量与声波振幅的关系;音调与声波频率的关系;音调的高低和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3. 光学3.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方式和速度的计算;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
3.2 光的成像: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和计算;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和计算;光的凸透镜组成像的特点。
3.3 光的颜色和光谱:光的三原色和三基色;光的分解与合成;光的干涉与衍射。
3.4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达和计算;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3.5 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规律的表达和计算;光的直线传播的速度与频率的关系;声光二者速度差和应用。
4. 电学4.1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定义和计算;电流的方向和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4.2 电阻和电导:电阻的定义和计算;电阻的串并联和电阻率的计算。
4.3 电压和电动势:电压的定义和计算;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物体的运动
物体的运动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
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
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
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9.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
1米/秒=3.6千米/小时
13.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4.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平均速度。
15.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16.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有: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