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名中外的“三孔”》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标题: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三孔(即孔子、孟子、荀子)及其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2. 分析三孔思想的核心理念和教育原则。
3. 掌握三孔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孔子的思想与教育原则:a. 仁爱: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注重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
b. 敬老尊师:强调尊重和孝敬长辈以及师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
2. 孟子的思想与教育原则:a. 天命思想:强调个体的天赋和命运,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b. 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追求仁义道德的行为准则。
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孔子思想相似,注重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
3. 荀子的思想与教育原则:a. 天性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育来约束和改善。
b. 教育的方法: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孔子和孟子思想相似,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和世界和平。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研究并讨论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对话,探讨他们的思想差异和共同点。
3. 文化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展板、PPT等形式展示三孔思想在中国文化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4. 现代教育应用:学生讨论并分享如何将三孔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中,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对三孔思想的理解。
2. 角色扮演评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演技巧和对三孔思想的准确理解。
3. 文化展示评估:评估学生的展示内容和形式是否清晰、有条理,并能准确传达三孔思想。
4. 现代教育应用评估:评估学生对将三孔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的理解和创新程度。
教学资源:1.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相关文献和著作。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闻名中外的“三孔”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闻名中外的“三孔”前言近年来,随着中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中的“三孔”就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三孔”教学方法的起源、优点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什么是“三孔”?“三孔”即“三个洞口”,是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中一种教学方法。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会提出一个问题或任务,学生需要通过“三孔”来寻找答案。
这三个孔口分别代表:1.心理孔口2.生活孔口3.文字孔口(1)心理孔口:学生需要通过解读教材中给出的人物形象、情感变化等,从中理解文本背后隐藏的心理语言。
(2)生活孔口:学生需要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到与文本联系的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内容。
(3)文字孔口:学生需要对文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理解,注意隐含的意义和文本所呈现的表象。
“三孔”教学方法的优点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而“三孔”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孔”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举一反三,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在“三孔”教学方法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寻找文本背后隐藏的意义和信息,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三孔”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文本,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三孔”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三孔”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适用于阅读理解和写作。
在阅读理解中,可以通过“三孔”寻找文本背后的意义和语言特点,进而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容。
在写作方面,学生需要通过“三孔”寻找与自己生活经验相关的点,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教案标题: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孔:孔子故居、孔庙和孔林。
2.理解三孔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重要意义。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案步骤:引入:1.通过展示孔子的肖像和与孔子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孔子,以及他们对孔子有什么了解。
探究:1.介绍孔子故居:孔子故居是孔子的出生地,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
通过图片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孔子故居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
2.介绍孔庙:孔庙是为纪念孔子而建造的庙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座师傅庙。
通过图片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孔庙的历史渊源和建筑风格。
3.介绍孔林:孔林是孔庙的附属墓地,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
通过图片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孔林的规模和重要性。
拓展: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讨为什么孔子对中国文化有如此重要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思想和价值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展开互动交流。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三孔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及其思想,并写下自己对孔子的认识和感受。
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互动表现。
2.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孔子及其思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1.孔子和三孔的图片和资料。
2.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等教学工具。
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孔子故居、孔庙和孔林,加深对三孔的了解和体验。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深入探讨孔子的思想和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分享自己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认识和感受。
注意事项:1.教师应提前准备好相关图片和资料,并熟悉三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32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_19
32※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2.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二、教学重点:1、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2、感受“三孔”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三、教学准备孔子资料,课件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合作探究教学法3、目标教学法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名言激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古代名言,你可知道它是谁说的吗?(孔子)(出示孔子图片)谁能说一说自己对孔子的了解?(我们展示一下收集资料的情况)师:孔子是我们中华名族的骄傲,现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都掀起了学习孔子的热潮。
202.导入课题: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去寻访他的遗迹---欣赏我国优秀的古代建筑。
3、书课题读课题:32、闻名中外的“三孔”。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预设:(1)“三孔”指什么?(2)三孔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三孔会闻名中外?(刚才大家都是从内容的角度来提的,)(4)作者介绍三孔是采用了哪些写法?(鼓励很好,孩子们真会思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根据要求完成助学单一,然后小组内交流。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勾画出文中不熟悉的词语读一读。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三孔”闻名中外是因为这里诞生了、孔子。
雄伟壮丽的“三孔”是、的建筑群。
由于孔子的地位和影响,它已远远地超越了的局限,成为我国著名的。
4、“三孔”指的是、、2.检查自读情况。
(1)齐读词语。
简介焚书坑儒这个历史故事。
(焚书坑儒: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听信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及有关《诗》《书》,以此来控制读书人用诗书来反对秦国的法律,更残忍的是挖坑将460多名方士和读书人活活埋葬。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教学设计]闻名中外的三孔课件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教学设计]闻名中外的三孔课件一、以题激趣,整体感知1. 板书课题,齐读。
2. 读完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 三孔指的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 开火车抽读课文,注意读准确、流利。
3. 默读课文,三孔指的是什么?4. 交流,板书。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1. 读课文,找出写孔庙、孔府、孔林的段落,分段读读、议议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2. 全班交流三孔的特点。
3. 你最喜欢哪处,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由。
4. 读了第一、二、十四段,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段落有何联系?☆关于孔子身世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其人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设计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设计第一篇:《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2.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三孔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三孔的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三孔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整体感知1.有这样一位伟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整个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的影响最大;他正直、乐观,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几千年来,没有一位中国人会遗忘他。
他是谁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学生自由说)今天,让我们走近他,寻访他的遗迹。
2.质疑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三孔指的什么呢?闻名中外让你得到什么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章,感知大意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用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
了解课文内容,三孔指的是什么?3.检查自读情况。
4.交流,板书。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三、再读文章,理清层次1.快速浏览课文,三孔分别位于哪些段落?2.指名读1、2、14段。
思考: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联系?(总分)四、细读文章,体味三孔的独特因为诞生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以三孔闻名中外;还因为它历史悠久,布局完整,所以三孔闻名中外。
那三孔到底是怎样的一群建筑,让我们到文章里一睹风采。
(一)孔庙。
1.男女生轮读写孔庙的段落(3~8段)。
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2.交流。
围绕孔庙的古老、总体布局,以及作者用数字描写表现出建造规模的壮观和建筑者的技艺精湛,概括出孔庙的特点:建筑壮观、工艺精湛。
3.欣赏孔庙的课件,孔庙闻名中外,找找你感受到的孔庙最独特的句子,品读。
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32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_16
32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教会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2.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三孔”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三孔”的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三孔”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生质疑(一)预设:1.“三孔”指的什么呢?“三孔”为什么加引号?2.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三孔”是闻名中外的?(相机学习《课文链接》)3.这篇文章用什么说明方法,突出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二)同伴互助,解决部分疑惑,提炼问题1.相机解决问题。
2. 提炼合作解决的问题:(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三孔”,分别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2)文章采用什么结构安排材料的?二、带着疑惑抽读课文1.抽读重点段落,相机理解重难点词语。
(饱经风霜等)2.学生勾画、批注。
三、回顾思维导图明确学习任务及方法任务一: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三孔”,分别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1.回顾及19课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导图2.小组合作建构本文思维导图3.用“关键字”的方式表达出来4、小组汇报。
预设:(1)“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
从规模上看,相当壮观,令中外游客惊讶不已。
”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孔庙规模宏大、壮观。
(2)“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
”“殿高31米多,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
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
西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名中外三孔》教案
《有名中外的“三孔” 》教课设计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孔庙、孔府、孔林的特色。
3.感觉“三孔”的宏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明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欢,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叹。
教课要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孔庙、孔府、孔林的特色。
教课难点感觉“三孔”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欢,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叹。
教课准备教师:制作“三孔”的课件。
学生:收集相关“三孔”的资料。
教课时间1课时。
教课过程一、激趣引入,整体感知1.有这样一位伟人,他创办了儒家学派,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整个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的影响最大;他正直、乐观,一世都在追求真、善、美;几千年来,没有一位中国人会忘记他。
他是谁呢? (孔子 )你认识他多少? (学生自由说 )今日,让我们走近他,寻访他的古迹。
2.怀疑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三孔”指的什么呢?“有名中外”让你得到什么信息?让我们一同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章,感知粗心1.自由朗诵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用标注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
认识课文内容,“三孔”指的是什么?3.检查自读状况。
4.沟通,板书。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三、再读文章,理清层次1.迅速阅读课文,“三孔”分别位于哪些段落?2.指名读 1、2、14 段。
思虑:你认识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联系? (总分 )四、细读文章,体会“三孔”的独到由于出生了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因此“三孔”有名中外;还由于它历史悠长,布局完好,因此“三孔”有名中外。
那“三孔”究竟是如何的一群建筑,让我们到文章里一睹风范。
(一)孔庙。
1.男女生轮读写孔庙的段落(3~8 段)。
谈谈你读懂了些什么?2.沟通。
环绕孔庙的古老、整体布局,以及作者用数字描绘表现出建筑规模的壮观和建筑者的技艺精深,归纳出孔庙的特色:建筑壮观、工艺精深。
3.赏识孔庙的课件,孔庙有名中外,找找你感觉到的孔庙最独到的句子,品读。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设计] 闻名中外的三孔课件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设计] 闻名中外的三孔课件》摘要:、组织交流三孔指是什么?(孔府、孔庙、孔林)三再课、理清脉、学生快速浏览课三孔分别位哪些然段?指名分别、、然段你了了什么?前有什么系?(总分总关系)、划分层次、归纳部分(、然段)概述三孔位置及其与孔子关系,()孔府(38然段)出示孔庙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阁、两庑、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共是四六十六旬,(3)孔林(3然段)分组学习学生由课看看孔林独特处哪里?用笔勾画出教学课型课教学方法图结合感受特教学课课教学目标、利用工具学会课生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课懂课3、明白三孔特了灿烂华化;能感受化博精深;喝建造者巧夺天工、通课学习激发学生对国古代建筑喜爱和赞美情重难、抓住主要容理含义深刻句子理课容、理清作者游览顺序感受三孔雄伟壮丽体会作者描写方法教学设备集三孔图片及;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名言激趣导入新课、学们还记得哪些名人名言?(生畅谈)还记得上学期学知知不知知是知也这句是谁说吗?(孔子)你们对孔子了多少?(指名发言)师总结孔子是位思想、教育也是半政治;他正直、乐观、积极向上生都追理想社会;他创立了儒学派他对整华夏民族性格气质、影响很几千年没有位国人会遗忘他、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与孔子这位伟有关课题3、闻名外三孔质疑三孔指什么?闻名外让你们获得什么信息?要知详情且看课分吧!二、初课整体感知、学生由朗课;准音通句子系上下理词语、思考三孔指是什么?3、检情况、组织交流三孔指是什么?(孔府、孔庙、孔林)三再课、理清脉、学生快速浏览课三孔分别位哪些然段?指名分别、、然段你了了什么?前有什么系?(总分总关系)、划分层次、归纳部分(、然段)概述三孔位置及其与孔子关系二部分(33然段)介绍孔庙、孔府、孔林特三部分(然段)总结了三孔特及地位四、精课体味独特、通前面学习你能说说什么三孔会闻名外吗?三孔独特是因指名补充不仅如还因他身历史悠久、布局完整极壮观那么三孔到底是怎样群建筑?清己睹风采默课边边勾画描写孔府、孔庙、孔林特语句想想画画3全班交流学习所得()孔府(38然段)出示孔庙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阁、两庑、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共是四六十六旬这句话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它是从什么角写孔庙?从你感受到了孔庙怎样特?(板建筑壮观)B出示殿高3米覆盖着黄色玻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殿四周廊下有8跟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其檐和两侧8根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令每前人肃然起敬分析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它是以什么角写孔庙?从你感受到了孔庙怎样特? 击孔庙课件,引导欣赏写写面对伟神塑,你定有很多感慨,那么拿起你手笔,写些吧!3 针对孔庙这部分,学生质疑,师相机补充有关历史知识(板化圣殿)()孔府(90然段)默课你懂了什么?指名发言针对学生懂句子共品味孔府建筑有什么特?(板布局严谨生活气息)3击孔府课件引导欣赏(3)孔林(3然段)分组学习学生由课看看孔林独特处哪里?用笔勾画出师生共分享学习成孔林环境怎样?何会形成这种独特环境呢?(板古木参天神完整)五、品升华拓展能力、回归课题雄伟壮丽三孔是历史悠久布局完整建筑群其身就是国建筑骄傲又由孔子地位和影响成我国著名旅游胜地不仅国而且世界也享有等声誉不愧闻名外三孔、学生默课将其改成说辞3、播放三孔课件学生摇身变导游介绍闻名外三孔六、布置作业课延伸积累运用、向学生推荐《论语》并集孔子故事与学展开交流、你乡有什么古建筑?仿照表达方法将它介绍给板设计{3闻名外三孔旅游胜地孔庙建筑壮观化圣殿孔府布局严谨生活气息孔林古木参天神完整。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_2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设计(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闻名中外的“三孔”
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
2. 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三孔”的资料。
教学建议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细致地介绍了与孔子有关的三处古迹——孔庙、孔府和孔林。
全文共有14段,第1、2段是概述“三孔”的位置及其与孔子的关系。
第3~8段写了孔庙。
孔庙是我国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占地大,规模壮观。
大成殿庄严雄伟,石柱工艺精湛、造型优美,孔子塑像生动逼真。
诗礼堂的孤墙因曾藏宝贵文献而具有象征意义。
第9~10段介绍孔府。
孔府分东、西、中三路,布局严谨合理,后花园清新幽静。
第11~13段写孔林。
孔林是孔子和子孙后代的墓地,充满神秘感。
孔子墓石碑上的刻字是明代书法家黄养正书写的。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也埋在这里。
孔林作为家族的墓地,在我国延续的时间最长、保护最完整。
第14段总结了“三孔”的特点及地位。
本课的段落层次分明,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
建议本课用1课时。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闻名中外的“三孔”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闻名中外的“三孔”本节课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三课,“闻名中外的‘三孔’”,课本的设计很有趣,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中国文化中一个著名的代表——孔子,文化遗产——孔庙、孔林和孔子像。
一、教学内容1. 掌握“三孔”及其意义;2. 了解历代的朝拜方式和孔庙、孔林由何而建;3. 理解孔子的思想和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三孔”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理解“孔庙、孔林”的建立原因和历史特点;3. 掌握“孔子”的人物特点和思想精华;4.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内容。
三、教学准备课件、板书、PPT、学生自带的课本。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打开PPT,播放孔子常识问答:竹笠子是孔子的什么形象?孔子是哪个时代的思想家?然后教师提问:孔子在中国文化中占什么地位?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三孔”(1)安排学生自己到课本中找到文本《闻名中外的‘三孔’》,快速浏览文本,思考“三孔”分别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2)学生能够相互交流,总结出“三孔”即是“孔庙、孔林、孔子像”,并了解“三孔”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学生分小组展开思考,按照课本中的“设计”环节,分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学者、游客、导游等不同角色,学习“三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三孔”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
3.了解“孔庙、孔林”的建立原因(1)班级以“导游”的方式欢迎游客来参观“三孔”。
引导学生分小组,角色扮演,游客可以提问,导游则要精彩回答。
(2)学生观察“孔庙、孔林”的图片,并回答相关问题,如:这些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建造“孔庙、孔林”?历史上有哪些朝拜它们的方式?(3)通过展示“孔庙、孔林”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孔庙、孔林”的历史和建立原因,并了解历代朝拜的方式和规矩。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加深他们对于这个传统文化的认识。
4.了解孔子的思想和精华(1)学生分为两组讨论,并记录下来孔子的思想精华和“中庸之道”的内涵。
《闻名中外的“三孔”》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设计教学课型:略读课文教学方法:通过朗读法、自学法、电教法图文结合,感受“三孔”的特点。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体会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了解文章的结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和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之第二条第一、二款、第五条、第七条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的说明方法,了解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三孔”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增强保护文物的意识,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准备:老师:制作“三孔”的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简介孔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文本对象有大致的了解.)1、师: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正直、乐观,知识渊博,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
几千年过去了,他伟大的思想还影响着世人,这个人是谁呢?(孔子)2、出示孔子的画像,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孔子的了解,抽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3、师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寻访他的遗迹。
揭题、板题.4、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三孔"指的是什么?“闻名中外”让你得到什么信息?)二、初读文章,感知大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用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找出课文中的“三孔”指的是什么?3、检查自读情况,抽生汇报。
师相机板书: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三、再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309教育网优选】西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闻名中外的“三孔”》 教案教学设计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细致地介绍了与孔子有关的三处古迹——孔庙、孔府和孔林,以及“三孔”与孔子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利用工具书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白“三孔”的特点,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能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喝建造者巧夺天工。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三孔”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搜集“三孔”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教学课件。
(一)激情引入名言接龙:1、知之为知之,()2、三人行,()3、敏而好学,()4、学而不思则罔,()这些名言都出自(出示孔子图片)孔子名言欣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二)初读反馈1、题目中的“三孔”分别指的是什么?孔庙、孔府、孔林2、图片欣赏:因为诞生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以“三孔”闻名中外;还因为它历史悠久,布局完整,所以“三孔”闻名中外。
(三)理清脉络1、“三孔”位于哪些自然段?(1、2)概述(3—13)分别介绍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14)总结2、分别找出描写孔庙、孔府、孔林的相关段落。
孔庙(3—8)孔府(9—10)孔林(11—13)(四)细读品味孔庙出示图片1、出示: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
”这句话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它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孔庙的?从中你感受到了孔庙怎样的特点?(板书:建筑壮观)2、出示:殿高31米多,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
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是用整石雕成的。
其中后檐和两侧的18根石柱,每根都是八面八角,每面刻9条团龙,一共72条,前檐的10根,每根刻两条盘龙,中间有一颗宝珠,构成了‘二龙戏珠’。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修订版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2.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三孔”的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三孔”的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三孔”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整体感知1.有这样一位伟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整个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的影响最大;他正直、乐观,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几千年来,没有一位中国人会遗忘他。
他是谁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学生自由说)今天,让我们走近他,寻访他的遗迹。
2.质疑题目。
学生齐读课题,“三孔”指的什么呢“闻名中外”让你得到什么信息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章,感知大意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用批注写下自己的阅读理解。
了解课文内容,“三孔”指的是什么3.检查自读情况。
4.交流,板书。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三、再读文章,理清层次1.快速浏览课文,“三孔”分别位于哪些段落2.指名读1、2、14段。
思考: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联系(总分)四、细读文章,体味“三孔”的独特因为诞生了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以“三孔”闻名中外;还因为它历史悠久,布局完整,所以“三孔”闻名中外。
那“三孔”到底是怎样的一群建筑,让我们到文章里一睹风采。
(一)孔庙。
1.男女生轮读写孔庙的段落(3~8段)。
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2.交流。
围绕孔庙的古老、总体布局,以及作者用数字描写表现出建造规模的壮观和建筑者的技艺精湛,概括出孔庙的特点:建筑壮观、工艺精湛。
3.欣赏孔庙的课件,孔庙闻名中外,找找你感受到的孔庙最独特的句子,品读。
西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八单元 32 闻名中外的“三孔”》教案_13
32、闻名中外的“三孔”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2、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教学用具:ppt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整体感知1、①有这样一位先人,一生都坚持自己的主张;②他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③他还是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据传,他有3千弟子,其中贤者72人。
他是谁呢?(孔子)你了解他多少?(学生自由说)今天,让我们走近他,寻访他的遗迹。
出示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特点。
2、感受“三孔”的雄伟壮丽和古代建筑者的高超技艺,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喜爱,以及对古代建筑者的赞美。
二、初读文章,感知大意(1)出示自学提示(一)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三孔”指的是什么?(2)、检查自读情况。
①抽读生字词②“三孔”指的是什么?(3)、交流,板书。
(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三、再读文章,理清层次1、快速浏览课文,“三孔”分别位于哪些段落?2、指名读1、2、14段。
思考:你了解了什么,前后有什么联系?(总分总关系)四、细读文章,体味“三孔”的独特因为诞生了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以“三孔”闻名中外;还因为它历史悠久,布局完整,所以“三孔”闻名中外。
那“三孔”到底是怎样的一群建筑,让我们到文章里一睹它的风采。
出示自学提示(二)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孔庙、孔府、孔林特点的句子。
(一)孔庙。
出示:“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五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是四百六十六间。
”1、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2、从中你感受到了孔庙怎样的特点?(建筑壮观)出示:“殿高31米多,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名中外得“三孔”》教学设计教学课型:略读课文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法、自学法、电教法图文结合,感受“三孔”得特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句得意思。
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体会孔庙、孔府、孔林得特点,学习作者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了解文章得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三孔"得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得喜爱与了解中国得世界遗产得兴趣。
渗透《中华人民共与国文物保护法》第一章之第二条第一、二款、第五条、第七条得内容,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保护文物得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孔庙、孔府、孔林得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得说明方法,了解文章得结构。
教学难点:
感受“三孔"得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得喜爱,增强保护文物得意识,渗透法制教育。
教学准备:
老师:制作“三孔"得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孔子得资料。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入课题,学生汇报课前收集得资料简介孔子,培养学生得动手能力,让学生对文本对象有大致得了解。
)
1、师:在我国古代有一位伟人,她创立了儒家学派,就是伟大得思想家、教育家。
她正直、乐观,知识渊博,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
几千年过去了,她伟大得思想还影响着世人,这个人就是谁呢?(孔子)
2、出示孔子得画像,根据课前收集得资料,说说您对孔子得了解,抽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3、师导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寻访她得遗迹。
揭题、板题。
4、学生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质疑.(“三孔”指得就是什么?“闻名中外"让您得到什么信息?)
二、初读文章,感知大意.(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利用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得意思,用批注写下自己得阅读理解,找出课文中得“三孔”指得就是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抽生汇报.师相机板书: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三、再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培养学生得分析概括能力。
)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介绍“三孔”得自然段。
2、划分段落,归纳每段得段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三孔得位置及与孔子得关系。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介绍孔庙、孔府、孔林得特点。
第三部分(14自然段)总结“三孔”得特点及地位。
3、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得结构。
(总-分—总)
四、细读文章,体会“三孔”得独特。
(设计意图:让学生品读文章语句,学习作者运用得说明方法。
)
(一)了解孔庙得特点。
1、找出描写孔庙得具体段落(3-8自然段)。
边读边勾画出描写孔庙特点得句子,想象画面。
2、全班交流,抽生汇报。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1)“孔庙大约占地十万平方米,有无殿、一阁、两庑、一坛、两堂、十五碑亭、五十三门坊,各种建筑一共就是四百六十六旬。
"这句话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它就是从什么角度来写孔庙得?从中您感受到了孔庙怎样得特点?(板书:孔庙—建筑壮观。
)
(2)“殿高31米,覆盖着黄色得琉璃瓦,显得特别庄严雄伟。
殿四周廊下有28根石柱,都就是用整石雕成得.其中后檐与两侧得18根石柱,每根都就是八面八角……令每一个前来得人肃然起敬。
分析: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据)它就是以什么角度来写孔庙得?从中您感受到孔庙怎样得特点?(板书:工艺精湛。
)
3、引导学生欣赏孔庙得课件。
4、教师小结:通过这部分得学习您还有不明白得地方吗?共同交流解答,教师补充“焚书坑儒“得历史知识。
(二)了解孔府、孔林得特点。
1、选择自己喜欢得方式自主学习孔府、孔林得相关段落,边读边勾画出描写其特点得语句。
2、全班交流学习所得,教师适时板书:
孔府—布局严谨庄重严肃
孔林—古木参天神秘完整
3、欣赏孔府、孔林得相关课件,交流自己得感受。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总结全文,升华对“三孔“得认识,渗透法制教育.)
1、师过渡:雄伟壮丽得三孔就是历史悠久,布局完整得建筑群,其本身就就是中国建筑中得骄傲,又由于孔子得地位与影响,成为我国著名得旅游胜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同等声誉,不愧为闻名中外得“三孔“。
可就是这些珍贵得古建筑如今却遭到严重得破坏。
2、同学们请瞧,课件出示:山东曲阜孔庙遭受毁灭性打击、孔子墓被铲平挖掘,孔子得七十六代孙孔令贻坟墓被掘开得相关图片。
把教学中美得景象与遭受破坏得丑恶现象进行对比,相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与国文物保护法》得相关内容: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得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与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得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得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
表性建筑;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属于国家所有.国家指定保护得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刻、壁画、近代现代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除国家另有规定得以外,属于国家所有。
第七条一切机关、组织与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得义务。
3、教师小结:通过上述法律知识得宣传,增长学生得法律知识,激发学生增强保护文物得意识,自觉了解并向她人宣传《文物保护法》得相关知识。
4、回顾播放“三孔”课件,让学生当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扩展学生得阅读面,培养学生得语言表达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
1、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籍《论语》,并收集孔子得故事与同学展开交流。
2、模仿本文得写法,向大家介绍您家乡得古建筑。
板书设计:
32※闻名中外得“三孔“
孔庙—建筑壮观工艺精湛遵守《中华人民共与国
文物保护法》
孔府—布局严谨庄重严肃保护文物付诸行动
孔林—古木参天神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