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人工智能产业实施方案

人工智能产业实施方案
高层次创新人才,打好激励组合拳。
六 、 未来产业孵化工程 1 、 打造未来产业孵化平台 围绕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创新创业需求,建设以未来产业为特色
的智创城、 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 、 星创天地等各级各类众创空 间,全方位、 多角度地为相关企业提供从种子期 、 创业期发展到快速 成长阶段的技术平台、投融资、 市场拓展、 人力资源等综合化服务, 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产业链培育模式,为我省未来产业
企对接会、 向银行推荐项目的形式,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推动实现 未来产业企业与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拓宽未来产业企业融资渠道,
破解未来产业企业融资难题。
五 、人才队伍培育工程 1、 强化创新人才培养 实施未来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培育计划,结合高校三个调整,围绕
未来产业发展需要,设立面向未来产业重点领域的学科 、 专业和课程,
果产业化。
4、 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技术产品应用推广 依托我省智能煤矿和智慧城市建设 , 推动人工智能在矿山机器人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航空航天、 医疗、 煤炭生产以及社区、旅游、 教育、 安防、灾害预警等领域的深度应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 范,加快推动智能装备和产品研发、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 智能矿山 建设 、 智能服务平台等构建。
到 2025 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比重接近 80%, 制造业实际使 用外资较 2020 年增长 50%。一批国际国内未来产业顶级企业、 研发机
构落户山西,融入双循环特别是融入国际未来产业效果显著,未来产
业开放合作发展进入快车道。
2、 十五年形成体系
到 2035 年,山西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示范区。未来产业体系 基本建立,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15〕11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15〕11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15〕11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辽宁省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1月14日辽宁省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端智能制造的代表,是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新动力,是抢占新一轮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战略性产业。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增长点,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

抓住国家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重大战略机遇,立足现有优势,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构建沈抚机器人产业带;依托大连金州新区国家智能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完善产学研用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配套水平;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市场应用,将辽宁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二)规划目标。

在未来3年至5年内,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主机设计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实现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突破,提升量大面广主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标,在重要工业制造领域推进机器人的规模化示范应用,支撑和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产业规模。

到2017年,机器人生产能力达到2万台(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品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到2020年,机器人生产能力达到3万台(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品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规定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规定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政策规定近年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并被普遍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关键领域之一。

为了加快我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以支持和促进该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分析其对该行业的影响和意义。

一、政策背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并把其作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还可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因此制定相关政策规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政策内容1. 产业支持政策为了促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我国政府鼓励相关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提供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

比如,对于在研发、生产和应用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和成果的企业,可以享受税收减免、补贴资金、科技创新基金支持等政策。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加强产业链合作,推动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2. 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政策人工智能是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为了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政府设立了专项基金,并鼓励企业加大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

此外,政府还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产业标准与规范政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需要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保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为此,我国政府鼓励制定相关产业标准,并加强对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市场的监管。

政府还支持企业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和标准化工作,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声誉。

4. 人才培养政策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支撑,我国政府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政府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领域的教育与培训,并提供奖励机制和政策支持,吸引更多人才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意见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意见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9.19•【字号】洛政〔2017〕39号•【施行日期】2017.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意见洛政〔2017〕3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促进我市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9+2”工作布局,围绕构建“五强六新五特”现代产业体系,以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发展动力为中心,以打造机器人产业链、做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以提升关键部件研发生产、整机成套产品制造和系统集成应用三大能力为主要途径,以市场需求带动系统集成,以集成应用带动关键零部件研制,以关键零部件促进产业集聚,着力强化示范应用、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完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上下游、左右链,努力将洛阳建成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

(二)基本原则——创新引领,重点突破。

强化引进合作,推动协同创新,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创新要素集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鼓励企业通过开展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创新等创新活动,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开放带动,增创优势。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统筹发展,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先进技术、关键人才和优质资金,鼓励本地企业对外合作,积极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

——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通过政策扶持,有计划地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和潜力企业,巩固龙头企业优势地位,壮大中小企业实力,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型企业支撑、小微企业快速提升的产业发展格局。

——合作共享,互利共赢。

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着力拓展地企合作新空间,加强与各类优强企业特别是驻洛央(省)企对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学院建设方案

2024年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产业学院建设方案

服务中小企业
提供政策咨询、开发技能培训包、提供“中文+ 职教”交流培训服务等。
02
中国制造业发展
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 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 国公司和产业集群。
03
工业机器人市场
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机器人市场,仍有巨大 市场潜力等待挖掘。
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行业现状。
工业机器人需求
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安装量为15.4万台,工业机器人 密度为140台/万工人,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仍有巨大潜 力空间。
• 教务处统筹管理,全脱产时间6个月或12个月,对实践过程进行管理与考核。
• 引入兼职教师
• 遴选具备3年及以上专业相关工作经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行业 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等作为企业导师,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
• 实施兼职教师运行机制
• 兼职教师、课程导师(技能大师)、校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省级高层次技能型兼职教师(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层架构,畅通行业企业高层次技术技 能人才从教渠道,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学校教师双向流动,最终达到专兼 职教师“两岗合一”,实现“双师双能”。
双师机制
建立校企双向流动双师机制,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 型教师团队。
董事会管理模式
构建政校企行多方合作,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管 理模式。
协同培养模式
构建政校企行协同、产教科融合、研育训结合的协 同培养产业人才模式。
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行业现状。
01
工业4.0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 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
机器换人需求
制造业对“机器换人”需求高,出台相关政策扶持。

《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2012年实施指南》

《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2012年实施指南》

附件一: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2012年实施指南一、流程制造领域大型控制系统(一)系统技术参数系统输入输出点数达到3-5万点,实现流程制造领域多装置集中监控。

关键智能测控部件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二)智能功能与关键智能部件智能功能:多装置集中监控,火灾与危险气体检测,安全仪表系统,超大信息流网络通信安全,防止网络局部失效扩散的网络安全,异构网络无缝连接。

关键智能测控部件:大型分散型控制系统(DCS),火灾和危险气体检测系统(F&GS),安全仪表系统(SIS),智能压力/差压变送器,科里奥利力质量流量计,多声道超声波气体流量计,在线质谱仪,耐高温、耐高压、大差压调节阀,安全栅/隔离器。

二、工业机器人(一)系统技术指标包括搬运、装配、弧焊、点焊、涂装机器人及自动导引小车AGV 等。

自由度4~6个,负载重量3~200Kg,重复定位精度0.03~0.1 mm。

在生产线或成套设备中得到批量应用,用户相对集中。

(二)智能功能与关键智能部件智能功能:作业柔性,自动调整,与生产线协调动作,示教盒编程,诊断信息显示,智能通信接口。

关键智能测控部件:嵌入式控制器,高精度伺服系统、谐波减速器,以太网或现场总线通信接口。

三、汽车与机械加工安全试验系统(一)系统技术指标加载频率在0.01-200 Hz之间时,拉压加载能力达到5kN-2000kN, 扭转载荷达到50Nm-40000Nm。

测控系统可分别检测和控制64个试验通道,数据采集频率10KHz,控制频率5kHz,控制精度±1%。

(二)智能功能及关键智能部件智能功能:稳幅/相位协调控制,试验数据分析与预测,试验记录保存与管理功能。

关键智能测控部件:高频响静压支撑伺服作动器,静压支撑摆动伺服作动器;智能传感器,多通道伺服控制器。

四、机械加工数字化车间(一)系统技术参数车间包括NC系统、智能仪表及传感器、物流及仓储系统以及加工生产线等设备,通过网络实现设备的互联与集中监控,采用信息化生产管理,构成集成化的车间现场管控系统。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1.22•【字号】东府〔2016〕1号•【施行日期】2016.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东府〔2016〕1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工作部署,落实《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东府〔2015〕1号)任务要求,加快推动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现就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的重要意义,加快催生东莞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动能东莞经济发展已经进入转方式、调结构、增动力的新常态,面对传统动力减弱及区域竞争加剧,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竞争优势。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大力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十大重点产业,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这为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机器人产业集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与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为全国制造业大市,东莞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国内率先大规模实施“机器换人”计划,率先强力推进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形成了较为突出的先发优势,成为国内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我市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旗帜鲜明地高举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大旗,加速引领东莞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促进人口红利向机器人红利转变,全面增创东莞制造发展新优势,努力把东莞打造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增添更大的动能。

人工智能产业方案

人工智能产业方案

人工智能产业方案第1篇人工智能产业方案一、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成为推动全球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

我国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方案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战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产业创新升级。

二、目标1. 提升人工智能产业整体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2.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3. 加强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4. 培养高素质人工智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三、措施(一)政策引导与支持1. 制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路径。

2. 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等。

3. 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产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二)产业协同创新1. 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2. 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3. 建立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三)产业应用推广1. 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农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2. 加强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管,提升用户体验。

3.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人才培养与引进1. 加强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

2. 设立人工智能专业,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3. 引进国际顶尖人工智能人才,提升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1. 加强与国际先进的人工智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 参与国际人工智能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走向世界。

智能装备产业三年发展行动计划1

智能装备产业三年发展行动计划1

智能装备产业三年发展行动计划一、引言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已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智能制造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我国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特制定本三年发展行动计划。

二、发展目标通过实施本计划,实现以下发展目标:1.提升智能装备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装备企业和产品。

2.推动智能装备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效率。

3.优化智能装备产业结构,培育一批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企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智能装备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重点任务1.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1)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智能装备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等研发创新载体,加强前沿和共性技术研发。

(2)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开发,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2.加快智能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1)推广智能制造模式,加强工业互联网建设,提高智能装备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2)支持企业开展生产线自动化和柔性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个性化定制能力。

(3)鼓励企业开展远程运维、故障诊断等智能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客户满意度。

3.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附加值(1)推动智能装备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企业。

(2)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形成完整的智能装备产业链和生态圈。

(3)支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和战略合作,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提升我国智能装备产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

最新整理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x

最新整理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docx

最新整理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为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加快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更好地撬动全市产业结构提升和创新转型,推动制造特色化、高端化、规模化,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wang+”战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抓手,坚持“企业主体、政企联动、循序渐进、分类实施、创新引领、统筹推进”,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高端装备。

着力实施智能制造“四大工程”,开展“工业2.0补课、3.0普及”和智能制造示范;着力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加快传统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攀升,积极发展新兴高端装备制造业;着力强化关键要素“四大支撑”,加快铸就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联动发展的先进制造业。

显著提升制造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智能制造投资更加优化。

每年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中智能制造项目比重达40%以上,工业技改中智能化项目比重达50%以上。

智能制造能力显著增强。

到2020年,创成智能车间(工厂)50家以上,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50家以上,重点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xxxx 台/万人以上,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5%以上。

高端装备规模大幅提升。

高端装备产业产值力争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总规模突破2000亿元,占规上工业15%左右,占装备工业30%左右。

到2020年招引高端装备重大投资项目40项以上、总投资达600亿元以上。

高端装备技术不断突破。

到2020年,研制应用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100项以上,新增发明专利200件以上,新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20项以上。

二、重点任务(一)实施四大工程,推进智能制造1.实施关键工序自动化改造工程。

通过“技术改造券”每年支持实施400项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引导企业数控化换代、自动化普及和机器人替代。

通过购置自动化设备、自主研发自动化专机、对现有设备自动化改造等多种方式,实现关键工序自动化。

沧州高新区关于扶持机器人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暂行办法

沧州高新区关于扶持机器人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暂行办法

沧州高新区关于扶持机器人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暂行办法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我区机器人暨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依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精神,以促进机器人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在沧州的集聚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与政策推动相结合;研发制造与平台服务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定向引进与孵化培育相结合的原则,全力打造机器人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为沧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搭建平台。

二、发展目标:1、制定沧州高新区机器人产业五年目标规划,积极引进机器人、智能集成装备研发制造和创新服务企业。

2、重点扶持我市机器人产业龙头中自机器人科技园的创新孵化、培训教育、技贸交易和体验展示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探索“中自机器人智慧谷”科技服务综合体模式。

依托中自机器人科技园的先导引领作用打造机器人产业全方位服务生态链,有序推进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最终形成机器人产业聚集。

三、财政扶持措施依据市政府(2015)44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高新区管委会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和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用于机器人产业发展。

1、设立高新区机器人专项财政扶持资金。

修订2015年度财政预算,增加机器人专项财政扶持资金7000万元,自2016年财政年度开始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通过直接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支付方式重点用于支持机器人发明创新中心、机器人应用技术服务中心、机器人技术市场、机器人职业技术学校、技术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机器人体验展示中心、大数据服务(具体管理办法由区中心等机器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对重点机器人企业的财政资金扶持。

财政局另行文件)2、设立机器人产业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

基金规模三亿元,主要用于对入驻机器人科技园的研发型创投孵化企业进行扶持性股权跟进投资和阶段性参股。

高新区管委会分期向引导基金注资一亿元:2015和2016财政年度分别向基金注资3000万元人民币,2017财政年度向基金注资4000万元。

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实施方案

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实施方案

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实施方案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着力抓好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强化产业转型升级和质量品牌建设,推动重点产业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一)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瞄准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原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以及质量标准和检测等基础能力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主动对接、积极组织开展国家级产业基础提升相关重点项目。

加大制造业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科研攻关力度,掌握产业基础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基础数据。

编制制造业重点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组织开展分阶段分领域技术攻关。

(二)保障重点产业链稳定安全建立重点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库,围绕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强化招商引资。

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领域,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技术的短板、薄弱环节、有望突破的细分领域,形成补短板路线图和锻长板清单。

以重点整机产品研制为切入点,支持省内重点企业与国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合技术攻关和生产制造,着力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服务等产业链条。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全球布局,深度参与构建涵盖生产体系、研发基地、营销网络和跨国供应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

二、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以需求为导向,着力丰富应用场景,打造5G、人工智能、4K/8K(超高清视频)生态圈。

创新发展并应用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物联网、区块链、新一代通信技术等新技术,推动现代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在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重点支持创意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发展。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旅游服务、文化创意、智慧教育等试点示范,加快形成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统筹谋划重点产业及产业集群布局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调整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增强产业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与城市功能定位协同匹配,构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2024年机器人项目发展计划

2024年机器人项目发展计划

机器人项目发展计划目录前言 (4)一、工程设计说明 (4)(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4)(二)、机器人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4)(三)、机器人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5)(四)、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 (5)(五)、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5)(六)、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5)二、建设规划分析 (6)(一)、产品规划 (6)(二)、建设规模 (7)三、后期运营与管理 (7)(一)、机器人项目运营管理机制 (7)(二)、人员培训与知识转移 (8)(三)、设备维护与保养 (9)(四)、定期检查与评估 (9)四、工艺先进性 (10)(一)、机器人项目建设期的原辅材料保障 (10)(二)、机器人项目运营期的原辅材料采购与管理 (11)(三)、技术管理的独特特色 (12)(四)、机器人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14)(五)、设备选型的智能化方案 (15)五、危机管理与应急响应 (16)(一)、危机管理计划制定 (16)(二)、应急响应流程 (17)(三)、危机公关与舆情管理 (18)(四)、事故调查与报告 (18)六、质量管理与监督 (19)(一)、质量管理原则 (19)(二)、质量控制措施 (21)(三)、监督与评估机制 (23)(四)、持续改进与反馈 (24)七、科技创新与研发 (27)(一)、科技创新战略规划 (27)(二)、研发团队建设 (29)(三)、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30)(四)、技术引进与应用 (31)八、人员培训与发展 (32)(一)、培训需求分析 (32)(二)、培训计划制定 (33)(三)、培训执行与评估 (34)(四)、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36)九、资源有效利用与节能减排 (37)(一)、资源有效利用策略 (37)(二)、节能措施与技术应用 (38)(三)、减少排放与废弃物管理 (38)十、危机管理与应急响应 (39)(一)、危机预警机制 (39)(二)、应急预案与演练 (40)(三)、公关与舆情管理 (42)(四)、危机后期修复与改进 (44)前言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项目合作是激发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共赢战略的关键手段。

江苏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江苏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推动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现就2018-2020年全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制订工作推进计划如下:一、工作思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同发展,整机与零部件协同推进,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行业推广应用,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实现机器人产业尽快上规模、上水平,为全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化发展提供先进装备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构建起产业特色鲜明、企业集聚发展、配套链条完善、公共服务齐全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全省机器人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万台,形成一批机器人重点领军企业、知名品牌和特色产业基地。

——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建成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机器人研发创新平台和测试公共服务平台,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推广应用取得显著成效。

组建一批机器人推广应用中心,在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和安防等特殊领域实施一批机器人示范应用工程,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200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在家政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等领域实现批量应用。

三、重点任务(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以省内重点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为依托,加快培育建设省级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有序组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推进机器人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研发。

加快提升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传感器、末端执行器等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发展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新一代机器人产品研发,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等基础前沿技术研究,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发展。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2.02•【字号】成办发〔2019〕3号•【施行日期】2019.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成办发〔2019〕3号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2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2月2日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2019—2022年)为加快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人工智能+”新经济产业体系建设,制定本工作推进方案。

一、总体思路围绕构建“5+5+1”开放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支撑,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产业能级,全面营造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资本链,以平台聚合能力、以能力营造场景、以场景撬动市场、以市场壮大产业,为成都市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贡献人工智能力量。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以行业融合应用引领的人工智能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涌现,形成50个以上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在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领域,培育3—5家收入规模超10亿元的领军企业和10家以上收入规模超亿元的创新企业,核心专利申请量超过6000项,初步建成3个以上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

到2022年,在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领域,培育5家以上收入规模超50亿元的一流领军企业、10家以上收入规模超10亿元的领军企业和20家以上收入规模超亿元的创新企业,建成3—5个成熟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形成基础坚实、创新活跃、开放协作、链条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建成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示范区,打造最具行业融合特色的“中国智谷”、国际知名的工业智联网典范城市、世界一流智能无人机和车联网基地,人工智能(行业融合应用)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5000亿元。

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年)

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年)

关于印发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苏工信装备(2024)151号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局、财政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为进一步推动全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了《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4月17日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和省委省政府新型工业化实施方案、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方案,紧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软硬协同、生态培育,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加快推进我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1650”产业体系建设,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为建设制造强省、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我省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左右,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和集成应用高地,培育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企业、新增10家以上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遴选50个标杆示范机器人应用场景,重点制造业领域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500台/万人以上。

到2027年,我省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

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在家政服务、养老助残、医疗康复、教育娱乐、维护巡检、安全应急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发展,典型应用场景更加丰富,争创国家级产业发展集聚区。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当前,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总体部署,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决定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

为保证行动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面向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以及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需要,坚持应用牵引、典型引领、基础支撑,发挥部门、地方、行业等多方作用,以产品创新和场景推广为着力点,分类施策拓展机器人应用深度和广度,培育机器人发展和应用生态,增强自主品牌机器人市场竞争力,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自立自强,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

推动各行业、各地方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

搭建国际国内交流平台,形成全面推进机器人应用的浓厚氛围。

二、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面向社会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需求,遴选有一定基础、应用覆盖面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领域,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和用户使用需求,开展从机器人产品研制、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到模式推广的系统推进工作。

支持一些新兴领域探索开展机器人应用。

(一)经济发展领域1.制造业研制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磨抛等机器人新产品,加快机器人化生产装备向相关领域应用拓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装[2013]511号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代表着未来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

推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在制造领域、应急救援、野外勘测、资源开发、国防军工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产业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仍严重依赖进口。

二是公共服务平台、标准、人才等产业体系尚待完善。

三是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影响力弱,推广应用难。

四是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重复建设隐忧显现。

为加强行业管理,推进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发展目标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主机设计技术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技术,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提升量大面广主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指标,在重要工业制造领域推进工业机器人的规模化示范应用。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二、主要任务(一)围绕市场需求,突破核心技术。

选择汽车、船舶、电子、民爆、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根据用户需求,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形成生产力。

(二)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

建立以工业机器人主机企业、系统集成企业为牵引,零部件及产业服务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专项实施方案
一、前景与基础
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其研发、制造、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产业竞争角力的主战场。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等战略及规划的实施,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二、行动目标
(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到2020年,全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实现全面投产,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亿元,。

(二)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

加快运用高新技术进行创新改造的力度,大力推进科创微宏智能工业机器人生产项目建设,发展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在其专业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和技术标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激光及智能装备方面发展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积极孵化一流的机器人科技企业。

依托科创微宏智能工业机器人生产项目,重点发展用于装备制造、自动化智能切割、自动化智能焊接工业机器人。

依托中捷高新区超快激光技术与应用产业化项目,进行自主品牌的超快激光器生产,用于市场急需的先进制
造领域,如用于手机和平板显示的蓝宝石板面、太阳能电池、汽车喷油嘴、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深度精密打标以及卫星测距等。

依托沧州中捷高新区3D显示产业化项目,建设3D显示设备中试生产线一条,建设3D内容制作服务中心,项目完成后将成为3D显示行业中具备基础研究,产品开发与制造,内容制作的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

(二)海洋工程装备方面加快发展船舶制造产业。

以船舶工程船、海洋捕捞船、游艇制造为主,积极承接船用柴油机、变速箱、控制设备等船舶零部件制造;逐步建立修造船基地和船舶配套产业平台,发展造船分段制造厂,积极吸引海洋工程总装及配套设备企业入驻,重点发展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海洋油气生产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的核心配套装备,逐步建立海工特色装备制造业基地。

四、重点项目
1.科创微宏智能工业机器人生产项目项目方为北京科创微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项目计划占地100亩,总投资3亿元,主要生产自动化智能切割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智能焊接工业机器人。

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前期手续跑办。

2.约基3D打印增减材智能制造及工业机器人生产综合基地项目项目方为北京约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计划总投资2亿元,占地50亩,主要建设3D打印增减材智能制造及机器人生产车间、组装车间及综合办公楼等。

项目预计2018年7月底竣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