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品也上网——全国首家“网上收废”平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废品也上网——全国首家“网上收废”平台
2008-09-27 11:13 文章来源:商务部信息化司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其它
背景
上个世纪80年代,废品回收是国有企业的天下,上海有六七百家废品回收站、从业人员2.3万人;到了90年代,个体经营者迅速打入,国有回收网点大量萎缩,锐减到百家左右。

并不是说个体经营者不好,因为渗入了大量外来的收废队伍,这些“摇铃人”走街串巷,短斤缺两者有之、趁机偷盗者有之,场地内乱堆乱放也给市容环境和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少隐患。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上海每年产生的废旧物资约为240万吨,流失的价值要达到17亿元。

对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业来说,这是一笔潜在资源,有巨大的商机和市场。

2002年,这个课题在上海商业工作会议上被提了出来,引起了会议的重视,并作为一项政府办实事项目实施。

想法的诞生
“在线收废”这个点子是长宁区供销社主任薛光明想出来的。

当时长宁区正在实施“数字长宁”,所有单位、街道都用上电脑,这给薛光明一个启发:一来长宁区供销社只剩废旧物资回收这个阵地,社会上还没有那么多人来抢这个“饭碗”;二来如果用新的理念、手段,而不是用传统手段来占领市场,发展空间一定很大。

他想到了“在线收废”。

于是,一套100多平方米的商品房、两部电话、五台电脑,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开张了。

“一开始,我们在长宁的居民区里‘扫楼’。

”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总经理沈金龙说。

长宁区供销社工作人员分头敲开一家家居民的门,拜访一个个居委会,宣传“在线收废”。

媒体上轮番报道,供销社持续“扫楼”,“在线收废”的人气不断飙升,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了这种新鲜的废旧物资回收方式。

想法如何转化为商业应用
由上海市新锦华(集团)有限公司创立的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隶属于上海市供销合作社系统。

为配合“网上收废”,网络中心已在长宁区设立了10个废品交投站,交投站有统一的黄、蓝、绿三色门面,配有统一箱式的150辆回收三轮车,着统一制服的收购人员有200多名,这些人员大多是4050人员(即女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下岗人员)。

网络中心在接到市民点击信息后,会向就近的交投站下达上门收购指令。

“在线”如何“收废”?在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记者打开他们的网站,点击“在线收废”栏目,电脑立刻弹出一个对话框,网络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市民根据对话框提示输入姓名、地址、电话、需回收废品类别及数量,并且告知“在线收废”人员上门时间,然后点击“发送”,他们就可以足不出户处理家里的废旧物品了。

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上午8:30准时接收当天的邮件,然后将邮件上的信息逐一登记在专门印制的“信息转移单”上。

根据“信息转移单”上登记的地址等信息,工作人员通过电话通知客户邻近的废品交投站。

“只要顾客需要,当天就能上门。

”网络中心的工作员说。

接到网络中心发来的指令,废品交投站开始忙碌起来。

交投站负责人马上安排人员、车辆上门服务。

长宁区的10个交投站有180辆统一的废品回收专用三轮车,穿着统一服装的工作人员成天忙碌在大小街区。

在这些崭新的专用车上,“在线收废”的网址和热线电话清晰可见,车厢正面还打出“收废到你家”的字样。

交投站将废品回收车回收的废纸、废钢等物资整理、打包,再卖到造纸厂、钢厂等地。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中心、交投站、回收人员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

10个交投站分别由原来长宁区供销社从事废品回收的职工承包经营;而这些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都是各个社区里的困难职工,他们并不归交投站“管”,但他们从交投站这儿“揽活”,再把回收来的废品卖给交投站。

新锦华废品回收利用流程见图1。

图1
应用的具体说明
长宁区在机制体制上做文章,使网点建设与网络建设相结合,以网络来支撑网点,从而达到长效管理,根据“空间布局、疏密合理”、“便民利民、适当分离”等原则,对10个交投站选点进行慎重研究和调整,分别采用购买、改造和租赁方式。

其基本做法是:
1、定点收购与垃圾分拣相结合。

该区先选取1个街道进行试点,以街道内24个居委会为基本单位,每个居委会利用10平方米左右的垃圾箱房设立一个收购点,实施标识、色彩、设施、价格、服务“五统一”,街道负责收购点的落实、人员安排、考核和日常管理。

2、定点收购与流动收购相结合。

区政府将原有的30辆流动收购车加以规范,对回收人员服装及回收车辆、衡器、价格等做了统一规定,实行“一次上门,多项回收”收购方式,初步形成流动收购网络。

3、定点收购与上门收购相结合。

社区废品网络向全区市民公布电话预约上门收购承诺:对高档住宅区的无偿交投实行随叫随到;对大宗交投,实行优先排队;对
零星交投,实行预约定时定点集中收购。

4、有偿收购与无偿交投相结合。

在高档涉外住宅区,实行有偿收购与无偿收购相结合,实行两条线运作:有偿收购——定时定点交投上门收购;无偿交投——摆放专门用于居民交投废玻璃等废物专用箱,由交投站定人定时清运。

应用带来的收益
(一)经济收益
2003年7月18日,上海《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出:上海市在线收废网站率先开通。

当天,两三千人次上网点击(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网站),30多家记者前来采访。

近三年来,交投网络中心的网上点击率已达到5.1万次。

2003年,非居民网络客户只有几十家,2005年非居民网络客户已达到650家左右,2006年达到1000家以上。

2003年,全年废品收购额1.17亿元,2005年已达6.16亿,是03年的4.26倍;03年的利润7.6万元,05年利润为122.21万元,是03年的15.08倍。

2006年1月至10月,交投收入突破11亿元,利润391万元。

(二)社会效益
(1) 提高废品回收利用率,达到政府倡导的资源增量,垃圾减量的目的。

弥补了生产发展与自然资源不足的矛盾。

(2) 提高城市文明形象,消除收废“游击队”,取缔无证收购、无证经营,切断销赃渠道,保证公用设施安全、公民财物安全。

(3) 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再就业工作。

(4) 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5) 居民与客户处理废品更方便、更安全、更称心,彻底解决卖旧难、买旧难的问题。

(6) 为建设绿色社区、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面临的问题
“网上收废”推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全国有18个省市派代表前来学习
取经,此外,日本、德国、法国、芬兰的一些专业机构也前来咨询。

然而,在“网上收废”开始发展时,却面临着种种困难。

1、上海市各区县的联网问题
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在长宁区,但却不时接到卢湾、静安等外区市民要求上门收废的点击,但是这170辆收废车就是迈不出长宁区。

因为废品行业是特种行业,在全市进行废品回收业务需要持有特种经营许可证,收废车也需配有统一的交通运输证,没有运输证就出不了长宁区。

新锦华公司打算一、两年内在上海市的19个区县都布点设立交投站,照此现状来看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每逢外区来网上点击就只好婉言谢绝了。

2、处置中心的场地问题
废品堆放场地难以解决也是薛光明所担心的。

据介绍,“网上收废”推出后,回收的废品量增加,收集来的废品需要有场地堆放、分拣。

但是,目前上海城区的废品交投站缺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大部分是一些外来拾荒者在桥梁下、河道边、旧厂房、建筑工地内随意设一个废品回收点和堆场。

在城区创文明小区活动中,由于部分固定的交投站环境差等原因都被一一拆除了。

现在开展“网上收废”后,又要重新设立分投点、交投站、分拣场。

无论从长宁区还是全上海市来看,场地紧缺、土地成本又高,要落实处置中心场地难度很大。

3、废品加工问题
俗话说:“回收不加工,等于一场空”。

收集来的废旧物资经分拣后,最终要通过加工处理变为再生资源,废旧物资回收行业的绝大部分利润都来源于此。

但是,目前上海废品的加工处理能力很差。

新锦华公司原本有建立加工中心的规划,但由于场地、设施等原因障碍重重。

“我们只有眼睁睁地看着上海产生的废纸一车一车地流向浙江、安徽等地,当地加工厂买下废纸后加工成纸浆,然后再一车一车拉回上海,卖给上海的造纸厂当原料。


4、废品收购人员的再就业政策配套问题
废品收购人员的再就业政策不配套也阻碍了“网上收废”的进一步发展。

收旧利废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范畴,目前新锦华网上收废吸收“4050”下岗工人有150名,这些工人的薪酬都由新锦华来负担。

“政府对这些再就业人员在工资福利等待遇方面应该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否则单靠一家企业来负担实在是有困难,这些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也难以调动起来。

对照上海市交通协管员等‘4050’人员的配套政策,废品
回收业的再就业人员差距就很大。


厂商自身的观点
对“在线收废”交投站以及工作人员来说,“在线收废”不但方便市民,也改变了他们自己。

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总经理沈金龙说:“原先收废品是只‘坐商‘不‘行’,现在是既‘坐’又‘行’。

以前摇铃收废品是四处‘撞’生意,现在工作人员是有的放矢,不用瞎转悠。


很多企事业单位有大量的废旧物资需要处理,是“在线收废”的重要客户。

长宁区供销社主任薛光明告诉记者,虽然“在线收废”家庭客户众多,但企事业单位的废品回收额占了“在线收废”的85%,“只要你这家单位点击了我们网站,你就成了我们跟踪服务的对象。


地处长宁区的延安中学曾在2004年7月份点击了“在线收废”网站,要求上门回收学校里三四吨的旧书报、杂志。

工作人员及时到达,收购了他们的旧书报,而且还与学校约定:学校把书报集中在一个地方,“在线收废”每半个月来回收一次。

现在,长宁区政府机关在每周四下午都将要处理的废品集中在指定的地方,等着“在线收废”工作人员回收。

“我们还帮一些企业减少浪费,多创造效益呢。

”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总经理沈金龙说。

比如联华超市,以前300多个连锁门店的纸箱等废品需等配送车辆配完货捎带回来。

现在由“在线收废”定期派车上门回收各门店的废品,仅2005年废品回收利润额达500多万元,是原来的两倍!
按照薛光明董事长的打算,做大“网上收废”是事业发展的“第一步”,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上还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需要打造,如建立遍布全市的废品“交投站”、“分拣场”,开设将废品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加工处置中心”等。

其他人的观点
联合国环保官员到新锦华废品交投网络中心考察时说,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亚洲,他也没见过“在线收废”这样的废旧物资回收模式。

这给中国再生资源回收指明了一条路。

对“在线收废”的做法,上海市物资回收利用公司总经理陈万春表示赞许。

他认为,“在线收废”是对原有废旧物资回收的一种革命,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需要这样的开拓。

同时他也指出,作为新事物,“在线收废”需要进一步吸收新的理念和技术,也需要政府各方面继续进行资金、技术方面的投入。

他说,如果时机成熟,有必要进一步打造好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的链条,使其从现有的回收——分拣——厂家处理,变为回收——分拣——物理处理——厂家处理。

这就需要跟周边地区加强联合,建立加工厂或专业公司,对交投站分拣出来的废品做进一步的加工处理,提高废品回收利用水平,“我们现在正筹建七八个这样的加工厂。

”陈万春说。

所面临的挑战及展望
长宁区供销社主任薛光明说,如果国内同行和城区供销社要开展“在线收废”,他们很愿意无私地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做法,他们希望将“在线收废”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现在,长宁区供销社有了将品牌做大的具体设想。

第一步,在上海市供销合作社的牵头下,力争今年10月份开通全市9个中心城区的网络平台,“这个区域联合起来一年废旧收购额可达到60到70亿元。

”薛光明说。

第二步,他们想与“长三角地区”的供销社合作,建立“长三角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平台”,“这个区域的废旧额有100多亿”!第三步,形成覆盖全国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平台,这个市场就无可估量了。

2006年,上海市长宁供销合作社申报了《上海市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项目,与上海联合电子商务研究所共同开发“在线收废”回收利用交易平台,目标是建立覆盖整个上海市的“在线收废”回收利用交易平台。

具体的实施内容包括:
(1) 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先进技术在9个中心城区的再生资源专业公司设立“在线收废、电话收废、环保收废”的通信站点,每个城区的通信站点下设若干个收废交投站,作为“在线收废”的基础网络支撑点,形成收废网络的运作系统。

预计中心城区的再生资源收购总额每年可达60-70亿元。

(2) 在此基础上再建设一个占地30余亩的废品处置中心,作为“在线收废”必要的物流配套设施。

力争扩大收废网络客户达到1000-1500家企事业单位。

(3) 利用“在线收废”培育成熟的企业品牌,把再生资源业务辐射到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市场,为建立“长三角”废品网络交易平台和全国性网上再生资源交易平台以及逐步联通国际废品交易网络做好各项前期准备。

案例回顾
目前,国际废品网络交易市场开通时间不长,国内尚未有成熟的“在线收废”网站。

我国每年大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0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废纸。

还有旧家电等废品逐年在递增。

上海每年产生废品约280万吨,主要有:废钢铁130万吨、废纸约90万吨、废橡塑约20万吨、废有色金属约10万吨、废玻璃约20万吨等。

中国再生资源商业协会调查显示:我国百万人口城市一年产生再生资源大约为50万吨,需要1.5万左右人员从事回收工作。

而目前我国再生资源产业仍处粗放型经营业态,资源回收率低,二次污染严重,低水平经营及无序经营产生大量浪费。

据统计,2005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值达550亿元,如果全国城镇实行网上收废,将废品集约化分类收集达到资源化处理的话,年创收总额相当可观,“钱”途无限。

基于这样的产业现状,长宁区供销社与上海联合电子商务研究所将在新锦华在线收废网络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网络通讯技术,进一步研究和建设“在线收废”回收利用交易平台,积极实施逆向供应链管理思想。

在上海这样的国际性大都市,开展“网上收废”,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有着越来越迫切的现实意义。

它将成为上海经济发展和城区文明建设的新亮点,推动循环经济的蓬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