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人教版一年级德育辅导案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言: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仅仅传授道德规范和法律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不断创新。

案例一:聆听小树苗的声音学生们经常在操场上踢球,有时会损坏操场周围的小树苗。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观察这些被损坏的小树苗,引导他们思考树木的重要性以及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

然后,我们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案,比如在操场周围设置警示牌、组织义工团队保护树木等。

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道德道德规范,还能开展创新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二:创设法治游戏在教授法治知识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例如,我们可以模拟法庭的环境,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和被告等角色,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法律程序和法律原则。

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三:探索实践与道德选择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真实的案例,让他们思考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道德困境时该如何选择。

例如,让学生假设他们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丢垃圾,他们应该采取何种行动。

这样的案例能够锻炼学生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并培养他们在面对道德选择时勇于行动的勇气。

案例四:模拟调解场景,培养学生解决冲突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常常面临各种冲突和纠纷。

我们可以模拟一些家庭、学校或社区中的调解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协商与谈判解决冲突。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法律和道德在解决冲突中的作用,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找到和谐解决问题的方法。

结论:通过创新的教学案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他们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发展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该善于设计各种有趣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成长。

2023年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教案(全册)

2023年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教案(全册)

2023年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
与法治教案(全册)
目标和介绍
本教案是针对2023年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法治
课程设计的教学计划。

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品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学内容
教案包括一年级上册所有的品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涵盖了道德、社交礼仪、公共安全、个人权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多种教
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研究。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惯和礼仪意识。

- 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

-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 培养学生的个人权利意识和责任心。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包括讲授、讨论、游戏、角色扮演、小组
合作等。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教
学效果。

教学评估
教学过程中将进行多次评估,包括课堂表现评估、小组合作评估、作业评估等。

评估结果将用于调整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提高研
究成绩。

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教师将根据
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时间安排
教学时间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确保教案的有效实施。

同时,也要注意平衡研究和休息的时间,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总结
该教案旨在通过有趣而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法治素养。

教师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就。

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案(1)

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案(1)

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我们是一家》的第1课《我们的班级》,内容包括:1. 班级的组成与特点2. 尊重与关爱同伴3. 团结协作,共建美好班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班级的组成,认识同伴,增进彼此了解,培养集体荣誉感。

2. 培养学生尊重、关爱同伴的良好品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关爱同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班级的组成与特点,团结协作,共建美好班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班级合照、PPT、视频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班级合照,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我们的什么吗?”(班级)2. 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班级的组成与特点,让学生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增进彼此了解,培养集体荣誉感。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尊重与关爱同伴,通过视频展示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尊重、关爱同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7. 课后实践: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1. 班级的组成与特点2. 尊重与关爱同伴3. 团结协作,共建美好班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班级,我的家”为主题,画一幅班级画。

答案要求:体现出班级的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氛围。

2. 作业题目:写一篇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关爱同伴的日记。

答案要求:内容真实,具有实际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班级活动,如“班级爱心接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提高集体荣誉感。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分享给家人,拓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范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尊重、关爱同伴,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德育辅导案例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德育辅导案例

德育辅导案例一、个案基本情况**,女,8岁,一年级学生。

基本知道怎样遵守课堂和课间秩序,可是,因为年龄的关系,自律性还不够,常常管不住自己的言行。

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做事不细心,也不能很好地集中思想,容易受到干扰。

二、原因分析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在学前教育阶段,习惯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认为她聪明,虽有许多缺点,但关系不大,因此没有及时纠正;再加上家长的文化程度并不太高,没有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软弱无力,缺乏针对性。

三、辅导策略根据个案的情况,经过分析,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辅导。

首先,加强学校老师与家庭的联系,保持双方教育的一致性、同步性,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学校教育的宗旨。

引导她正视自己的缺点,并认识做任何事都要遵守规则。

一开始,我采用摆事实,利用浅显的道理引导,使她认识到;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

学校有学校的规定,上街走路有交通规则,进超市买东西要付钱才能拿出去,否则社会就乱套了。

同样,上课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是不行的。

多次的引导,她我行我素、随意性有所改变。

其次,孩子行为的偏差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纠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

那么教师就要需要树立一个循序渐进的目标,切忌不要害怕教育过程中出现反复现象,而因此急燥泄气。

在教育中我用显微镜看缺点,放大镜看优点,采取正确引导,逐步纠正,适时激励的手段。

四、教育的效果通过辅导,通过我们慢慢地去关心她帮助她,她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能积极举手发言且声音较大声。

面对**的成功,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而,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心绪,慢慢地转变看待周围事物的不正确思想,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一点点感受大家给他的善意,通过多元评价、活动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一年级下册德育教育案例(3篇)

一年级下册德育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一年级下册是学生进入小学后的第二个学期,也是他们初步形成集体观念、学会与人交往的关键时期。

本案例以我国某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德育教育为主题,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如何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小学一年级下册,共有四个班,每个班有40名学生。

这四个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性格各异。

为了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班主任决定开展一次以“团结协作,共同成长”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

2. 案例过程(1)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向学生们介绍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例,让学生们明白了团结协作对于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随后,班主任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团结协作的例子,以及团结协作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2)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体验团结协作,班主任组织了一次户外拓展活动。

活动内容为“拔河比赛”,每个班分成两组,每组20人。

比赛前,班主任对学生们进行了分组,并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比赛开始后,学生们齐心协力,全力以赴。

在比赛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为用力过猛而受伤,但其他同学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更加团结一致,共同为胜利而努力。

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最终,学生们在团结协作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3)总结反思比赛结束后,班主任组织学生们进行了一次总结反思。

学生们纷纷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说:“这次比赛让我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

”有的说:“在比赛中,我学会了如何与队友沟通,如何互相鼓励,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3. 案例结果通过这次德育教育活动,学生们对团结协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

此外,这次活动还增强了班级凝聚力,使学生们更加热爱集体,为班级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4篇

一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4篇

一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4篇一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第1篇我班有个学生叫李某.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期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头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进步,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需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熟悉自己的错误,没有真刚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果,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支配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果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气.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卑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心情,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渐渐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舞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殊是这位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某某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惜我,帮助我,假如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快乐.”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他取得了73分的好成果.我为了鼓舞他,奖给他一本日记本.奖品虽少,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愿.第二学期,他学习更努力了,在期中测试中,他取得了92分的好成果.案例分析: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敬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假如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布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李某这样特别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放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暖和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熟悉并改正错误.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气有时赛过老师的力气.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情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李某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好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让他在欢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欢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状况是不同的,必定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李某的状况比较特别,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熟悉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熟悉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气,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果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赐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念、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细心转化,最终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黄某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日,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念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念之火,播下期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待进生的转化和教育自从参与工作以来,尤其是当了班主任以来,每天面对着具有时代个性的学生许多,但最近这一届的学生中,有一个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引起了我的很大的反思,不是因为他因为犯了很大的错,而是这个学生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很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今日把他作为我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案例,分析该生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行为中,我是如何进行教育,教育中采取了哪些方法,取得了什么样的教育效果,与大家一起共享.学生状况分析:班级学生王某,性格偏激,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对待班级工作消极,但也有他的闪光点就是热心于学校组织的青年志愿者工作.同时也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小摩擦,常常很闲得无聊的去惹是生非,属于大事不犯,小事不断那种,是科任老师中麻烦学生.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总是爱显出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每次犯错后,通过教育,也能熟悉到自己的错误.我觉得他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属于“坏学生”,而是通过努力,还是可以挽救过来的.案例分析:该生的叛逆行为是典型的“初二现象”,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常常想通过一些“大事”,也就是他觉得可以“出风头”或引起人关注的事情或是别人不敢而他敢做的事情来“体现”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地位.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消极的被动的接受教育,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该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每天起早摸黑的,和孩子的交流很少,平常主要关心孩子是否有吃饭及是否有准时到校上课,而孩子的学习成果和孩子的思想教育几乎没有,也不懂怎么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同时认为孩子大了,不好管.对于孩子的错误不是耐心的说服教育,而是指责,打骂,甚至是放任自由,觉得自己作为家长已经做得很好了.而该生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上课总喜欢讲话,做小动作,掌握不住自己.青少年特有的半稚嫩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简单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他的批评不对,因而盲目抵抗,拒绝一切批评.教育方法和思路:1、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通过交流,了解到该生的家庭状况和表现,并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管齐下.2、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舞、表扬,少批评、责骂,坚决不能实行“棍棒管理”,每天再忙再累,也要抽取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第一时间了解孩子最近的心里表现和状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敬重他,信任他,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渐渐地消退他的对立心情,使之回到正确的轨道中来.3、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留意维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给他留点“面子”,而是在课后,再与他个别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情愿主动地去改正.渐渐缓解紧急的师生关系.4、老师要擅长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该生热爱志愿者工作这一闪光点,鼓舞让他把这热忱带到班级中来,让其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并让他在管理别人的同时熟悉到自身存在的让老师头疼的问题.老师的信任、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5、给他讲解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留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并大力褒扬他对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6、某生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退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在班级里支配了两个表现较好的同学作为他的辅导同学,发觉问题,准时纠正,平常多留意观看他的心情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苦恼,顺当渡过初二年这个特别时期的危急期.教育效果:通过辅导,某生的逆反心理已渐渐消退,和同学、老师的紧急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工作、学习的责任心增加了,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专心,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学习竞争意识强,为班级工作积极.与同学之间的矛盾渐渐消退,同学们全都反映他的进步很大,表现良好.事后反思:针对所谓的“问题学生”只要你专心找出原因,详细分析,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正面的引导,在教育学生中,用耐心陪伴学生.用真心对待学生,用爱心感化学生,让他感受到关爱,我想,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一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第2篇“唐佳龙,说一说刚才老师问的是什么问题?”一位小男孩站起来,满脸通红,一语不发。

【一年级德育案例】

【一年级德育案例】

【一年级德育案例】篇一:一年级语文德育案例(1577字)本学期我班德育工作认真按计划进行.开学初,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宣传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十不准”对学生进行安全、纪律、法制、思想品德、环境文明礼貌等教育,使学生从开学起就有一个良好的开始,除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我班还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如:一、抓常规训练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孩子们在一起,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铅笔、彩笔之类)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错装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了上来,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同学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同学多了.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学生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也都摆放整齐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同学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用语;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暴.要用自己对差生一片真诚地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紧紧盯着优等生,要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家校联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在这学期中,我与学生在一起,觉得日子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的高兴、忙的开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所教班级跃上一个新台阶.篇二: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2140字)“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让我受益匪浅.身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那么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呢?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拼音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此时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也要注重其思想情感教育,使汉语拼音教学避免相对抽象和枯燥,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把握住了对初入校门的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记得在学习“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时,正当我准备归纳时,一小女孩举手站起来说:“小ü看到j、q、x,挖掉鱼眼还念ü”,说是在学前班就会了.此时,我没有简单的否认或置之不理,而是询问:“小鱼儿可不可爱?你喜欢它吗?”“你忍心伤害它吗?”大家互相一说,都认为“挖掉鱼眼”太残忍了,不能这样.于是我们修改了句子:“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枯燥的规则,也上了一堂爱护小动物、待人要有礼貌的德育课二、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很重要,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如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我会读”中关于“打”字的教学.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有一人组了“打人”,其余纷纷跟着说“打架、打骂、打死、打倒”等等,我一看这势头便反问了一句:“这些词说得不错,但我们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三、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小学阶段的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我们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三组专题教材,要让学生懂得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激发对地球大家园的热爱,意识到肩负的环保责任,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学习第五组专题教材,了解靠自己动脑筋想办法终于喝到水的乌鸦,知道古时候有位沉着冷静、当机立断的司马光,认识善于思考、想出称象妙法的曹冲.使学生认识到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思考,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我做到了,则是一种创造.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创造,让智慧的火花点燃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四、在看图说话教学中渗透德育指导小学低年级孩子看图说话,是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小学低年级孩子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更是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无论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在写作入门阶段都要经历看图说话、写话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可指导学生根据图片,结合说、写这两个重要环节从小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思想的教育.如《找春天》,教师引导学生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进行观察.学生掌握了以上的观察顺序,一经图画出现、就能通过思考,有选择地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教师在此时渗透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通过《该怎么做》这组图的教学,学生既掌握了看多图说话的方法,又在看图说话中受到了“知错就改”的教育.五、拓展语文教学活动的空间,有意识的启发诱导.在教学过程,我坚持从报刊、杂志、电视中积累故事、童话、寓言、小说,结合语文教学,向学生有意识的渗透,启发诱导.如结合玉树地震、云南旱灾,向学生讲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开展“献爱心,捐送一瓶矿泉水”活动,从而使学生了解社会,体会到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进而对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此外,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演课本剧、小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参与德育渗透教育,不知不觉受到启发诱导.篇三:一年级语文德育渗透案例(950字)语文科由于其天然具有的深厚蕴藉的鲜明人文特征与深厚感召力而具备了独厚的塑造人的精神这一独特功能.“文道统一”,学文与悟道应同步进行,教育不仅是为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作为21世纪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德育的渗透.一.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在学生语文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优良品德.”“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这些指示指明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各科教学都应遵循,语文科当然也不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有明确的要求.二.语文人格教育语文人格教育,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活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德兼美的语文教材比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认知结构,语文教学中的伦理道德因素,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伦理结构;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内容有助于优化学生人格中的审美结构.确立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结合作文教学能够培养健康、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参与阅读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三.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也是语文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个人心理素质,指个人意识倾向和各种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性的总和,即个人心理面貌,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主要有三个方面: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能力因素,注意、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心理倾向和能动性的因素;性格、气质等心理特点的因素.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想象和思维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注意到学生的心理健康,要为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作努力.小编推荐:《一年级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案例》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将德育融入整个语文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案例分享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案例分享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学案例分享在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案例分享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行为习惯。

本文将分享几个适用于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案例,以供教师参考。

案例一:尊敬长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教师首先通过图片、故事、视频等形式展示不同的场景,例如孩子在家中与爷爷奶奶坐在一起聊天、行走在街上时看见老人需要帮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场景中应体现的尊敬长辈的行为。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尊敬长辈,为什么要尊敬长辈以及尊敬长辈的具体方式。

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小小对话,展示在不同场景中尊敬长辈的行为。

最后,教师点评每组的表演并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引导学生总结案例中尊敬长辈的重要性和影响。

案例二:分享玩具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享的观念和行为能力。

【教学过程】教师先与学生讨论什么是分享以及为什么要分享。

接着,教师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或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其中展示的分享行为,并引导学生思考在班级、家庭或朋友间分享的重要性。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玩游戏,每个学生都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

教师要求学生们轮流分享自己的玩具,同时分享的学生要用文明的用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分享的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分享并体验分享的快乐。

案例三:维护公共秩序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维护公共秩序的意识和行为规范。

【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者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教师与学生合作制定在学校、图书馆或公园等公共场所维护秩序的规则,例如排队、保持安静等。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参加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好和不好的示范,并进行反思与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和对他人的尊重。

最后,教师通过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设计宣传海报,鼓励大家一起行动,维护公共秩序。

部编人教版《品德与规范》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品德与规范》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人教版《品德与规范》一年级下册全
册教案
《品德与规范》是一门帮助小学生养成好惯、健康成长的课程。

以下是一年级下册全册的教案内容:
一、《我喜欢》
通过介绍学生以前和现在喜欢过的事情,让学生感受到时间流逝,认识到一个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二、《安全第一》
通过教学交通安全、火灾逃生等安全常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

三、《有礼貌》
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场景,教授学生基本礼仪和文明用语,提高
学生的文明素质。

四、《小小环保卫士》
通过教学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等基本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学会绿色生活。

五、《健康饮食》
通过讲解饮食惯对身体的影响,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惯,树立健康的生活。

六、《制定计划》
通过教学制定计划的方法和好处,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划惯和高效的研究方法。

七、《尊敬他人》
通过教学研究用语、做事谨慎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八、《珍爱生命》
通过教学防溺水、防拐骗等常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案详细、专业,充分考虑了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品德和规范知识,是一份优秀的教学资料。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德育辅导案例3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德育辅导案例3

德育辅导案例3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一、个案基本情况姓名:*** 性别:男年龄:7岁二、问题行为概述(1)行为方面:①纪律较散漫,一下课就跑出去疯玩,自制力太差,影响班级荣誉。

②由于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完成任务速度慢,学习成绩不理想。

(2)学习方面:学习兴趣意识太强,学习习惯差;写字的速度很慢。

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小动作太多;做事容易懒散,不能坚持,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3)性格方面:爱说、好动,自控能力差,散漫;自己感兴趣的事会认真做,但没有较长的持久性。

性格上属于较幼稚的一种,玩性很重,一旦疯起来就一时难以收场。

三、个案生活背景1、该生父、母亲都是农民,地里活多,也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只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予以管教,缺乏耐心。

2、由于该生是长子长孙,因此一家人对其进行全方面的呵护,再加上是隔代亲的缘故,至使他养成了脾气倔强、淘气、任性等毛病。

虽然他也较聪明,但是由于这些性格的问题以至于造成了在对待学习上也马虎不认真。

由于自己贪玩,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不稳定。

四、个案分析①家庭生活:孩子每天与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每天回到家由父母来帮助辅导,因为全家人对其照顾得太全面,所以生活中显得自理能力很差,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主能力。

②学校生活:由于该生心智上显得较同龄低,对来校是来玩还是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因此课堂上坐不住,小动作太多,影响了听课的效果,至使学习成绩不稳定,而且受到批评或挫折时往往记不住教训,过会儿仍然再犯,屡犯屡错。

五、个案辅导策略1、针对该生情况,认真翻阅有关材料,从同学、家长处了解他的个性品质、兴趣爱好、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寻找突破口,找到开启他心灵大门的钥匙。

2、孩子的家长还是比较负责任的,因此抓住这个有利条件,采用“沟通”法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经常相互反馈孩子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一有问题就找其谈心,及时帮助和纠正,避免或减少其犯错的机会。

并认真观察该生发现他的爱好(下象棋),便和家长商确每天带来棋教同学下棋,投其所好,从而稳定其情绪,一齐帮他纠正一些幼稚不良的生活行为,让他在班中慢慢地树立起好孩子的形象。

一年级德育案例范文

一年级德育案例范文

德育是培养学生品德和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个德育案例,旨在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案例名称:互帮互助,友爱善良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性格开朗、乐于助人。

他所在的班级里有一个家境比较困难的同学小刚。

小刚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下岗后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生活费、学费等开销都很吃力。

在同学们的眼中,小刚总是衣衫褴褛,精神不振。

小明经常看到小刚一个人默默地站在角落里,于是心生同情,并想要帮助小刚。

情节一:关心同学一天放学后,小明碰到了正在午休的小刚。

他主动走过去,坐在小刚旁边,关切地询问小刚为什么一个人躺在角落里。

小刚有些害羞地告诉小明自己的家庭情况。

小明听后,深感同情,决定帮助他。

情节二:悄悄行动小明决定进行一场暖心的行动,他先跟其他同学商量,得到大家的支持后,计划为小刚购买一套新的校服和日常用品。

他们每人拿出一部分零花钱,凑在一起足够购买这些物品。

小明分别买了一套校服、一双鞋子、笔记本、铅笔等日常用品,并装在一个袋子里。

情节三:送给小刚一天,班主任安排小明把这些物品送给小刚。

小明拿着袋子,来到小刚家门口。

小刚的妈妈开了门,看到小明手里的袋子,问他为什么会来。

小明耐心解释了整个经过,并递给小刚妈妈。

小刚的妈妈听后,泪流满面。

她感激地拉过小明进屋,并去给小刚换上新的校服和鞋子。

小刚戴上新的衣物显得自信和善良,他和小明一起笑了。

情节四:友谊长久从此以后,小明和小刚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学习、游戏和交流。

小明还介绍了小刚加入了学校的助学小组,得到了更多的帮助和关心。

班级里的氛围也随之变得更加友爱和融洽。

这个案例可以让一年级的学生从中学习到什么是关心同学、互帮互助的真正意义。

他们可以通过故事中小明的行动,明白一个人的小小举动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并且培养他们对困境中的同学的同情和关心之情。

同时,也鼓励他们勇于助人、播种友谊和善良的种子,以此培养他们优秀的品德和道德素养。

一年级思想道德教育案例(3篇)

一年级思想道德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需求也逐渐凸显。

在我国,一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

本案例以一年级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传递爱心。

二、案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案例实施过程1. 主题班会:开展“学会感恩,传递爱心”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感恩的意义。

(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曾经收到别人帮助的经历,感受别人的关爱。

(2)家长分享自己教育孩子感恩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3)教师总结:感恩是一种美德,我们要学会感恩,关爱他人。

2. 感恩手抄报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感恩手抄报比赛,让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表达对父母、老师、同学、社会的感恩之情。

(1)教师讲解手抄报的制作要求,强调要体现感恩主题。

(2)学生分组合作,制作手抄报。

(3)评选优秀手抄报,进行展示和表彰。

3. 感恩实践:组织学生开展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感恩之情付诸行动。

(1)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让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父母洗碗、打扫卫生等。

(2)开展“关爱同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帮助同学,关心同学的学习和生活。

(3)开展“环保行动”活动,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关爱社会。

4. 感恩主题班会总结:在学期末,召开感恩主题班会,总结一学期以来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1)学生分享自己参加感恩实践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2)教师总结:通过一学期的感恩教育活动,我们学会了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传递感恩之心。

四、案例反思1. 教师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时,要注重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

2. 感恩教育要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将感恩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实例解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实例解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实例解析在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本文将选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几个教学实例进行解析和讨论。

第一节:帮助他人在教材中的一则故事中,小明帮助一只小鸟回到了它的巢中。

这个故事通过小明的行为告诉学生:我们应该乐于助人,帮助有困难的人或动物。

这个实例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从中体会到助人的快乐。

第二节:尊重他人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还有一则关于尊重他人的故事。

小华从小马口中得知了同学小明的隐私后,她选择保守秘密,不将秘密泄露给其他同学。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明白:尊重他人的隐私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我们应当保护他人的隐私,不随意泄露别人的秘密。

第三节:守法意识在教材中,还有一则关于守法意识的实例故事。

小刚在马路上发现了一个钱包,他主动将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我们应该守法,不仅要遵守法律规定,还要帮助警察叔叔维护社会秩序。

通过这个实例,学生能够明白守法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守法意识。

第四节:公平正义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还有一则关于公平正义的实例故事。

小红在和同学一起玩耍时,发现了一块巧克力,她选择公平地将巧克力分给所有的同学。

这个故事告诉学生:我们应该做到公平正义,不偏袒任何人,对待每个人都要公允。

通过这个实例,学生能够懂得公平的重要性,树立起公正的价值观。

通过以上的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故事和实例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能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要求,明白应该如何行动。

同时,这些实例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总结起来,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实例是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

通过这些故事和实例,学生能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明白应该如何正确行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些实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思考。

新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补事例专项

新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补事例专项

新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补事例专

一、引言
本文档为新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补事例专项。

在该教材中,补事例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材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相关知识。

本文档将提供一些简单且无法律复杂性的补事例,以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二、补事例
1. 尊重他人
补事例:小明的朋友小红带来了一本新的故事书,很想和小明分享。

小明虽然很想看,但他知道应该尊重小红的物品,于是他主动让小红先看,自己耐心等待。

2. 勇于诚实
补事例:小华在学校捡到了一只遗失的钱包,里面有很多现金和身份证。

小华知道他应该把钱包交给老师,并告诉老师钱包是他在学校捡到的,以便寻找失主。

3. 爱护环境
补事例:小杰发现周围的环境有很多垃圾,于是他主动拿起垃圾,并找到垃圾桶进行投放,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与美观。

4. 文明交通
补事例:小明和小红一起去附近的商店买东西,他们遵守交通
规则,走斑马线过马路,并与司机保持良好的交通礼仪。

5. 不欺凌同学
补事例:小华发现一位同学被其他同学欺凌,他不怕困难,勇
敢地站出来制止了欺凌行为,并安慰受害同学,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三、结论
通过以上补事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道德与法治相关
的知识,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教师可以利用
这些补事例进行课堂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培养学生的
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人教一年级德育辅导案例

人教一年级德育辅导案例

德育辅导案例基本情况介绍:***,男,小学一年级学生,脾气暴躁,自理能力差,与同学不好相处,不愿与人沟通,好用暴力解决问题。

背景资料:***自入学以来,学习习惯很差,不愿学习,与班级学生交往困难,经常惹是生非,其表现为:从上学开始,他的作业从没有主动完成过,也经常拖欠老师作业,对老师更加不尊重;父亲反映,他在家里也很不听家长的话,遇到一点小问题就大发雷霆,家长也说自己无法管教。

他从小父母离异,爷爷奶奶比较宠爱,但性格比较古怪。

主要行为描述:在学校他经常上课不听讲,老师批评他,他也爱理不理,甚至还会对老师发脾气,别的同学不愿和他玩,他就经常逗他们来激怒其他同学。

问题及原因分析:从以上现象表明,***的种种行为是由以下情况造成:(1)父母离异,父亲不懂如何教育孩子,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自理能力差,对没有敬重的态度,凡事都自由散漫。

(2)脾气暴躁,平时少言寡语,不与他人过多交流,容易与别人产生抵触心理。

(3)从小没有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

(4)没有学习动力。

辅导策略和实施:(一)说服家长与老师积极配合,指导家长的辅导方法。

经过和***家长多次的沟通,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

我和***爸爸沟通,在教育孩子时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多和孩子交谈,用亲近的方式。

***特别爱玩,作业完成上我和他家长沟通了一下,他们争取每天有一人陪他写作业。

我还说服家长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平时我也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二)一对一的心理交流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进行交流,告诉他我对他的看法,也请他说说自己内心的真是想法,鼓励他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现状的心理计划。

辅导后的反思通过这个案例,我懂得了使孩子心理成长更甚于孩子的身体成长;我们要从孩子的内心解决问题,不要把孩子当成不懂事的玩偶。

现代的孩子,成熟的较早,有些问题他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要多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只有多给问题儿童更多的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孩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立能力,才能让他们打开心门接受外界一切美好的事物;学校、家庭、社会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任何一面,教育都很难成功。

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案完整版

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案完整版

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一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成长第一步”中的第2课“我会打招呼”。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4页至第6页,通过讲解、实践和讨论,使学生掌握日常交往中的礼貌用语,学会在不同场合与人打招呼。

二、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日常交往中的礼貌用语及运用。

难点:如何在不同场合灵活运用礼貌用语,与人友好交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图片、卡片等。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场景下人们打招呼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他们在做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人打招呼?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与人打招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礼貌用语。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第5页,讲解如何在不同场合灵活运用礼貌用语。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材第6页的练习题,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我会打招呼2. 内容:(2)不同场合下的打招呼方式七、作业设计(1)写出你在学校遇到的三个不同场合,并分别用礼貌用语与人打招呼。

(2)举例说明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如何运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

2. 答案:(1)场合1:在教室遇到老师,说:“老师,您好!”场合3: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说:“奶奶,您请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了日常交往中的礼貌用语。

但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人的交往方式,尝试用礼貌用语与人交往,并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同学分享。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其他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4篇(一)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4篇(一)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4篇(一)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德育案例第1篇德育工作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不能只停留在上好课,让学生学会知识。

还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务必具备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职责心和事业心,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一、教育爱,让他瞬间改变新学期,我班分到一名叫李禹德的男孩。

这孩子前两周的表现,确实让人堪忧。

根本就没有一点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老是开小差,作业不认真,总是不明白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

真是让人煞费苦心。

经过每一天不停的教育,总算有点起色。

这不,这天早活动,我正在批改陆续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李禹德来了。

他立刻拿出作业本交给我。

我顺手翻开,发现他的作业尚未完成,便叫了他的名字,示意他到跟前来。

刚刚坐上座位的他,很顺从的来到我跟前。

我仍在低头改作业,并未发现他的异样,顺口说:“你的作业还没写完,赶快去补上吧!”他既没有拿,也没有做声,只是呆在原地。

我猛抬起头,才发现他的眼圈红红的,像是刚哭过。

便问道:“怎样了?李禹德,你不舒服吗?”他摇摇头。

我又问:“是不是作业没完成,你爸爸打你了?”他先点点头,之后又摇摇头。

我感到很奇怪,便轻轻地摸摸他的头,说:“你把作业补上,爸爸就不会再打你了。

快去写作业吧!”谁知,话音刚落,他“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

压抑了许久的委屈,最后在这一刻完完全全的释放出来了。

让孩子宣泄了一阵之后,我又问:“到底是怎样了?”他满腹委屈,小声地说:“爸爸不让我吃早饭。

”哦!原先,作为对没有完成作业的惩罚,孩子的父亲不让他吃早饭。

这样一来,孩子就要等到中午在学校就餐了。

多么漫长的等待呀!于是,他哭了,哭出了他的委屈,他的悲哀,甚至他的懊悔。

于是,我微笑着拍拍他的肩头,“你是个男子汉,赶快擦干你的眼泪,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待会下早活动时,跟住读生一齐去吃点吧!”听了我的话,他立刻抹干了眼泪,拿回作业本,收拾情绪写作业去了。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材第一章《我们是一家》中进行深入探讨。

具体内容包括:解家庭组成,认识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培养家庭责任感,学会在家庭中尊重他人,以及学会关爱家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家庭重要性,认识到每个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关爱、相互尊重。

2. 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懂得在家庭中分担家务,为家庭和谐做出贡献。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家人,懂得尊重他人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将道德与法治理念融入家庭生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家人道德素养,以及家庭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家庭情景剧道具、挂图等。

2. 学具:家庭作业表、道德与法治实践记录表、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家庭情景剧,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温暖,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家庭组成、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以及如何尊重他人、关爱家人。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会关爱家人,体验家庭责任感。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家庭重要性2. 家庭成员之间关系3. 尊重他人,关爱家人4. 家庭责任感七、作业设计(1)请列举出你家庭成员,并描述他们之间关系。

(2)在家庭中,你是如何尊重他人、关爱家人?(3)谈谈你对家庭责任感认识。

答案:(1)示例:爸爸、妈妈、弟弟、我。

我们之间是互相关爱、互相尊重关系。

(2)示例:我懂得在家庭中尊重父母意见,关心弟弟学习和生活,主动帮助家人做家务。

(3)家庭责任感是指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为家庭和谐、幸福承担责任,积极参与家庭事务,为家庭做出贡献。

2. 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一次关爱家人实践活动,并记录在道德与法治实践记录表中。

小学一年级德育案例

小学一年级德育案例

小学一年级德育案例
德育案例:友善待人
案例一:帮助同学
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非常善良友好。

有一天,他发现同班的小红摔倒了,他立刻
走过去扶起了小红,并关切地问她有没有受伤。

小明还主动帮助小红拾起散落在地上
的书包和书本,让小红感到非常感激。

从此后,小红和小明成为了好朋友。

案例二:懂得分享
小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非常乐于助人。

一天,他的同桌小杰忘记带水杯了,很渴的
他看到小华身边的水杯里装满了水。

小杰向小华借水喝。

而小华毫不犹豫地递给了小
杰水杯,让他喝。

小杰喝完水后,感谢地对小华表示感谢,并答应以后会记得带水杯。

小华的这种无私的分享行为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赏。

案例三:友善待人
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课外活动。

有一次,他参加了学校举办
的义工活动,去帮助附近的老人。

他主动与老人们交流,帮助他们扫地、擦桌子、买
菜等等。

老人们都对小明感到非常喜爱,称他为“小阳光”。

通过这次活动,小明学
会了对待老人要友善、关心他们的生活,并且乐于帮助他们。

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小学一年级的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友善待人的精神。


种友善待人的行为不仅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还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建立良好
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人教版一年级德育辅导案例

人教版一年级德育辅导案例

德育辅导案例基本情况:**,调皮淘气中透着可爱,智力、想象力一般,做事无持续性,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没有老师的叮嘱是从来不听讲的,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大声说话,我行我素,爱惹事生非,许多同学是他的“猎物”,经常受到他地攻击。

但我观察了解,这孩子的种种行为不是有意而为之。

有些时候,这孩子不自觉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为,注意力严重不集中,属于多动症。

具体表现:1.不管是什么时候,即使是很严肃的时候,他总是自言自语的在说话,好像周围什么也没有,自己陶醉于自己的天地中。

2.对学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视无睹,从来不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

3.上课经常傻笑,严重影响教学秩序。

4.经常打人、骂人,常常把同学的本子和书撕坏。

5.作业几乎有按时完成过,即使写也是一塌糊涂。

教学背景: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分居多年,孩子现在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对孩子太过溺爱,一切满足孩子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因此孩子比较任性,在家根本不听妈妈的话,自由散漫,母亲感到束手无策。

原因分析:童年的家庭环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纵、天马行空的性格。

他的心理问题是从童年的家庭成员关系的觉察开始的,父母分离对他造成很大伤害。

从小失去幸福家庭的生活,使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想方设法搞一些恶作剧引起大家的重视。

但由于经常犯错误,经常受到大家的指责批评,使他变得更加顽固不化,更加放肆。

采取的措施:1.与老师交朋友。

老师经常给于关爱,使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抛弃他。

课后从生活上给于关心,没有本子给他买;没有文具给她,天冷提醒加衣服等。

另外,安排和比较活泼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让他感受到班级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温暖感。

2.持续、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表扬、鼓励。

培养他完成作业的自觉性。

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激励孩子,并采用“奖星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培养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逐渐让他改掉作业拖沓的毛病。

3.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辅导案例
**,男,小学一年级学生,性格外向,脾气暴躁。

主要问题概述:
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

背景资料:
**自入学以来,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作: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咬同学的手,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简直是一个“小恶霸”,严重违反了学校行为规范。

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

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

我还了解到**特别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提供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初步分析:
从以上现象表明,**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对于**来说,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

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起因,要帮助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辅导策略和实施:
(一)父母的配合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经过和**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

我劝导**的爸爸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爸爸打儿子的事了。

**特别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

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孩子又喜欢看的书报、片子。

当孩子的坏习惯逐
渐改变时,我又要求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

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面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二)教师的教育
我积极地与**作交流,我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可以不再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
我还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

自我强化是指学生对达到某种成就的标准。

我告诉他如果一周内没有攻击性行为发作或者没有一节课影响课堂
秩序,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进行奖励:如在行为习惯表现方面给他加“星”;在班上公开表扬等,让他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不断进步。

一年来,经过老师、家长、同学的帮助,**易怒、易暴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了,他脸上的怒气少了,微笑多了,和同学的关系在一天天地改善,也乐意为班级、同学做好事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说:“**的转变可真大啊!”
学习励志名言
~~~~~~~~~~~~~~~~~~~~~~~~~~~~~~~~
相信自己
人身如开车,不怕慢,就怕钻!不能原地踏步,不能天天折返跑!转机只在前进的路上,一个躺在沟里不想爬出来的人不配谈成功。

不要抱怨,不要等待。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别错位,别越位,别失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只要坚持再长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反之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加油!顶着困难大踏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