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经济人”假设的内容及其应用价值
2019年上 管理学
1[单选题,12.5分] 促使人们去做某件事的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
A.目标价值B.实现目标的可能性C.前两者的乘积D.前两者之和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2[单选题,12.5分] 张宁在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以后,到一家计算机软件公司工作。
三年来,他工作积极,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最近他作为某项目小组的成员,与组内其他人一道奋战了三个月,成功地开发了一个系统,公司领导对此十分满意。
这天张宁领到亲手交给他的红包,较丰厚的奖金令小张十分高兴,但当他随后在项目小组奖金表上签字时,目光在表上注视了一会儿后,脸便很快阴沉了下来。
对于这种情况,下列哪种理论可以较恰当地给予解释?()A.双因素理论B.期望理论C.公平理论D.强化理论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3[单选题,12.5分] 常用的控制标准中,以下属于定性标准的是()。
A.利润B.交货期C.顾客满意度D.成本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4[单选题,12.5分] 下列组织结构中分权程度最高的是()A.直线制B.直线职能制C.职能制D.事业部制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5[单选题,12.5分] 能导致某种行为减少的强化方式是( )A.正强化B.零强化C.负强化D.以上皆不是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6[单选题,12.5分] 将影响领导行为的两个方面叫做关怀维度和定规维度的是()A.领导生命周期理论B.密歇根大学的研究C.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D.管理方格理论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7[单选题,12.5分] 激励原理属于( )A.指导与领导工作的原理B.人员配备的原理C.主管人员考评原理D.主管人员培养原理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二、多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8[多选题,12.5分] 以下属于前馈控制的是()。
A.财务分析B.员工培训C.学生家庭作业D.预算参考答案:BD 您的答案:BD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88分)1[单选题,12.5分] “提前把狼消灭掉,防止狼来吃羊”,这属于控制方法中的()。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1.十八、十九世纪,对西方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成果主要有哪些答:1.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和利己主义的人性观2.萨伊:第一个明确提出把管理作为生产的第四个独立要素;3.欧文:对人事管理方面的探索;2.简述西方管理理论的五个演变方向;答:1.从总结企业具体经验到阐述一般原理演变;2.从“经济人”假设到“复杂人”假设的演变;3.从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的演变;4.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演变;5.从学派分化到相互综合的演变;3.为什么说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是西方管理理论的一次变革答:1.对人性的认识有了重大升华;2.首次提出了管理应该注重对人的研究;3.缓和了当时的劳资矛盾;4.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今天的企业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仍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4.什么是管理运动答: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的过程;5.简述古典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答: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主张用严格的规章制度、物质刺激和科学的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6.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和精髓是什么答: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精髓是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7.简述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职能及其基本含义;答: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基本含义: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8.韦伯的组织理论提出官僚制有哪些特征答:1.合理而明确的职位分工;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4.形成正规的决策文书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7.合理合法的认识行政制度9.简述韦伯组织理论关于组织类型及其权力基础的观点;答:1.神秘型组织2.传统型组织3.合理化合法化组织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10.“随大流”行为在管理理论中叫做什么行为它属于哪一个理论的观点该观点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从众行为,属于团体行为理论的观点,团体动力理论是研究团体活动的内部机制的理论,主要研究团体对人的行为影响以及团体行为的规律;11.霍桑实验中进行了哪几个阶段的试验,其分别验证什么假设答:1.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2.职工是社会人;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12.权变理论的理论基础及其要点是什么答:经验主义理论、系统管理理论、超Y理论1. 权变理论是以系统观点为基础的;2. 认识内外部可变因素的目的在于随机应变;3. 随机应变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出最适合于具体情境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13.对管理理论中的“如果——就要”作出简明解释;权变理论的代表人物卢桑斯认为,环境与管理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可表述为“如果——就要”;环境为自变量,管理为因变量;也就是说,“如果”发生或存在某种环境情况,“就要”采用某种管理思想、管理方式更好地达到目标;14.简述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1.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先后次序形成五个需要等级2. 人的需要时分层级的,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3. 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多层次需要中总有某一级别的需要处于主导地位,而其他需要则处于从属地位4. 需要等级与满足的难易程度相关联,需要等级由低到高其满足程度则由易到难;15.西蒙提出的决策的前提及其含义是什么答:决策时由前提推出结论的过程1. 价值前提:组织目的、效率准则、个人对组织的认同、个人价值2. 事实前提::价值前提要以事实前提为基础3. 环境条件前提:自然、资源、社会制度、科技、文化传统16.管理科学学派对管理的看法是什么答: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17.简要阐述SWOT的内含;答:安德鲁斯的SWOT模型是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关系的分析模型,主张根据内外部条件制定相适应的决策;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18.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应具有哪些特征答: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的个体组成3.善于不断学习;4.扁平式结构5.自主管理6.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7.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8.领导者的新角色:设计师、仆人、教师19.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导致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有哪些答:1. 缺乏竞争机制;2. 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3. 政府机构自我膨胀4. 监督信息不完备5. 政府的寻租行为20.公共选择理论所提出的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是什么答:1.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例如在选举制度中,政府应当运用“需求显示法”来实现决策的最佳合理化,应放弃原有的“少数服从多数”思想;2.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在行政管理体制内部重新建立竞争结构在最高行政级别恢复发挥个人积极性的激励制度3. 改革赋税制度,约束政府权力建立某种机制,使政府在收税时受到公民的压力,从而将征税数量限制在某个既定的水平上;21.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宗旨是什么答:就是试图把企业管理的精髓移植到政府中来,通过改变官僚政府内部的管理机构和内部驱动力,来达到重塑政府形象的目的;二、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1.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答:对,"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亚当·斯密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2.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一次管理理论的变革;答:对,二战以后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这次管理理论变革,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从而完成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3.法约尔对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的研究,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两块坚实的基石;答:对;法约尔所提出的一般管理理论,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4.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管理学家法约尔;答:错,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韦伯5.科学管理的目的是实现雇主和雇员最大限度的富裕;答:对,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大限度的富裕,也联系着使每个雇员最大限度的富裕;6.按照公平理论的观点,当一个人认为他所得到的报酬等于或者高于其他人时,他就会有公平感,就会更加努力工作;答:对;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收获和付出的绝对额的影响,更受到比较产生的相对报酬量的影响7.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们对需要的追求一般是由高级往低级发展的;答:错,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级的,是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8.在一个组织中,有团体规范才有团体压力;答:对,团体规范→心理定势→团体压力团体规范一旦形成后,会作为一种团体心理定势去影响、制约团体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形成团体压力9.在管理中,“封官许愿”有一定合理性;答:对;这个论断符合管理学的行为科学理论的激励理论中的期望理论;10.我国很多基层党政机关“5+2”和“白+黑”即五天工作日加二天休息日和白天加黑夜的工作现状,不符合学习型组织要求;答:对,不符合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要求: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11.社会系统理论认为,正式组织的产生和存续必须具备协作的意愿、共同目标、合理组织结构等三个基本要素答:错;三个基本要素为:协作的意愿、共同目标、信息联系12.西蒙等人从“决策人”和“有限理性”的观点出发,提出“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答:对;传统的观点是“从经济人”“完全理性”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最优化”“最大化”的准则,西蒙等人从“决策人”和“有限理性”的观点出发,提出“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这是他开创性的贡献;13.巴纳德认为组织的对外平衡是组织存续的条件;答:错;存续条件是,保持组织的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否则组织就会崩溃;14.系统管理理论强调在考察企业时,要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把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整体来理解;答:对;系统管理理论强调对组织整体性的理解;15.权变理论认为,事业部形式、矩阵组织形式、直接----职能组织形式和高度集权式组织形式都是有效的组织结构;答:对,这属于权变理论中关于组织结构的权变观点;16.“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惟一的权威就是成就;”表达了经验主义学派的基本观点;答:对;经验主义学派最着名的代表人物德鲁克曾经这样告诫人们:….17.“经济人”假设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答,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假定——“经济人”假定,⑴人是一个自私的、理性的功利最大化者;2理性有限;⑶“新经济人”观18.公共选择理论就是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答,对;作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公共选择理论可以界定为:“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说,是将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政治科学;”19.劳伦斯和洛希认为,企业应当设计一个最优的组织结构才能取得成功;权变理论答:错;权变理论认为:在企业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企业管理必须随着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变化而随机应变;20.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是确立独特的企业文化;答,错;波特认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关键是如何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21.彼德·圣吉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答:对;彼德·圣吉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三、论述题1、借鉴领导者品质理论的观点论述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什么素质组织行为的研究者们认为,领导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领导者的品质,因而提出了各种领导品质理论;从领导者的个人品质、个性来分析领导的成败,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观点;我借鉴其中的观点,认为领导者应具备以下素质:一、坚定信念;优秀的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关键时刻,在各种诱惑面前都要立场坚定,要让人觉得靠得住、放得心、信得过;二、积极进取;优秀的领导者应善于把人力、财力、物力有效的组织起来,善于运用激励机制和方法,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上下团结一致,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三、科学决策;优秀的领导者应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善于引导意见交流,具有敏锐的感受性和洞察力,实事求是地做出决策,并能高瞻远瞩;四、与时俱进;优秀的领导者应善于学习,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灵活机动,权宜应变,不墨守成规,不思想僵化;五、用人之长;优秀的领导者应善于发现人才并用人之长,善于授权;了解下属的需要和感情,并关心下属;六、清正廉明;优秀的领导者应节制私欲,胸襟坦荡,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指导下属;2.试用相关管理理论分析和评价领导者对下属的“封官许愿”行为;从人际关系理论分析:封官许愿属于领导者从社会人的假设出发,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鼓舞职工的士气;从需要理论分析:封官许愿属于领导者掌握了下属拥有地位与受人尊重的需要,拥有权力的需要;从激励理论分析;封官许愿符合过程性激励的期望理论;从以上行为科学的某些理论来分析,封官许愿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中组部有关选拔任用干部的条例中,明文规定“不准在干部选拔任用中任人唯亲、封官许愿”;因为人毕竟是复杂人,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同的需求,工作动机也是复杂的,变化的;有的人升官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有的人升官是为了更多的攫取更大的利益;客观条件下无法掌控人意识形态的千变万化,为了公平起见,形成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严禁封官许愿也就成了干部提拔任用中必须遵守的规范;3、联系实际阐述怎样实现组织的对内平衡和组织的对外平衡;巴纳德提出组织必须保证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这是组织能否存续的条件;组织向其成员个人提供或分配的诱因同个人的牺牲相等或超过时,组织就能保持对内平衡,组织也就能够存续;反之,如果组织不能保持这种平衡,就会衰弱,并最终消亡;因此,“诱因”和“牺牲”的平衡实质上就是组织的对内平衡;组织的对外平衡是指组织作为一个整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过程;实现组织的对外平衡需要经常地改变原来的组织目标,不断地确立新的组织目标,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保证组织的对外平衡;组织的对内平衡和对外平衡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的;组织的对内平衡如果能保持,则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就强烈,就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其结果也将有助于组织的对外平衡,如果组织的对外平衡搞得较好,组织的效率就高,则“诱因”的来源就扩大,也将有助于保持组织的对内平衡;我单位提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管理理念较好地体现了巴纳德的这一观点;4、联系实际评述西蒙提出的决策准则;西蒙等人从决策人、有限理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这一准则运用到企业决策中就是追求适当的市场份额,而不是最大的市场份额;取得适度的利润,而不是最大的利润;制定公平的价格,而不是最高的价格等;我认为,西蒙所提出的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是符合实际的,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这正如谚语中所说的“最好往往是好的敌人”,因为在任何选择中,如果不顾条件地盲目地去追求最好,最后连好也找不到;但是我们也不能做片面的理解,西蒙之所以提出用“令人满意的准则替代最优化的准则,并不是因为最优化不好,而是在现实中难以达到,即使达到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现实中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潜力,人们还是要尽量去追求更好;对此,西蒙也提出,在进行符合需要的选择时,要求或标准不能一成不变,它的高低应和寻找措施的成本相适应;5、阐述权变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答:权变理论,是指以系统观点为依据,研究一个组织企业如何根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可变因素的性质,在变化的条件下和特殊的情境中,采用适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提出最适合于具体情境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的一种管理理论;上述含义包含以下三层意思:一权变理论是系统观点为基础的;二认识内外部可变因素的目的,是为了随机应变;三随机应变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出最适合于具体情境的组织设计和管理活动;这一理论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是:1、同以前的管理理论的认识相比较,权变理论无疑是一个进步;2、管理的效果取决于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适应性;3、正确理解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关系;4、计划的形式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类型的计划;5、组织结构的设计要因地制宜,因时设计;6、领导方式的选择要考虑组织内部多种因素;7、权变理论中的权变有规律可循;8、运用权变理论的核心是要树立权变观念;6、论述奥斯本提出的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启示;答: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I导航型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2属于社区的政府,重授权而非事必躬亲3竞争型政府,注重引入竞争机制4任务导向的政府,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5效果导向的政府,重产出而非投入6顾客导向的政府,具备“顾客意识”7有企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8预防性的政府,重预防而不是治疗9分权化的政府,重参与协作的分权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10市场导向的政府,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其十大特征,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现代政府的角色,正确认识政府的职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的战略选择进行政府再造;1、从效率行政典范到民主行政典范2、从控制导向的管理到服务导向的管理3、从以政府为本到亲市场的政府4、从强势国家的单独治理到国家与社会的共同治理5、从政企不分、政府管制到政企分开、放松管制6、从权力集中到适度的地方分权、7、从机械式的官僚组织到有机式的适用型组织8、从人治到法治7.案例分析一:美国联合邮包服务公司的管理方式美国联合邮包服务公司UPS是一家大型邮包服务公司,它雇佣了15万员工,平均每天将900万个包裹发送到全国各地和l80个国家;为了实现他们的宗旨,“在邮运业中办理最快捷的运送”,该公司的管理当局系统地培训他们的员工,使他们以尽可能高的效率从事工作;让我们以送货司机的工作为例,介绍一下他们的管理风格;公司的工业工程师们对每一位司机的行驶路线都进行了时间研究,并对每种送货、暂停和取货活动都设立了标准;这些工程师们记录了红灯、通行、按门铃、穿过院子、上楼梯、中间休息喝咖啡的时间,甚至上厕所的时间,将这些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从而给出每一位司机每天中工作的详细时间标准;为了完成每天取送l30件包裹的目标,司机们必须严格遵循工程师设定的程序;当他们接近发送站时,他们松开安全带,按喇叭,关发动机,拉起紧急制动,把变速器推到1档上;为送货完毕的启动离开作好准备,这一系列动作严丝合缝;然后,司机从驾驶室出溜到地面上,右臂夹着文件夹,左手拿着包裹,右手拿着车钥匙;他们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记在脑子里,然后以每秒钟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顾客的门前,先敲一下门以免浪费时间找门铃;送货完毕后,他们在回到卡车上的路途中完成登录工作;生产率专家公认,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举例来说吧,美国联邦捷运公司平均每人每天不过取送80件包裹,而UPS却是l30件;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不懈努力,看来对UPS的净利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人们普通认为它是一家获利丰厚的公司,公司员工收入也是同行业中最高的;问题:1UPS采用的管理方式是什么管理理论的实践2该管理理论的哪些管理思想在上述行为中得到了体现,举例说明; 3结合所学管理理论对上述管理行为作出评价;一、UPS采用的管理方式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实践;二、1管理思想: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管理思想; 得以体现的措施:定额管理、职责分工明确、工具和操作的标准化2管理思想:科学管理的精髓在于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目的在雇主和雇员实现最大的富裕;得以体现的措施:差别计件工资制、公司获利丰厚同时员工收入很高3管理思想: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应当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得以体现的措施:对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科学挑选工人、系统地培训员工;三、对管理行为进行评价1、科学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西方管理科学正式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根本转变;它在管理中强调科学方法的重要意义,提出的管理原则和思想,为管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对管理实践的影响极其深远和广泛3、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未能真正揭示劳资双方的根本矛盾,是一种调和方案;2对高层管理的研究不够,局限于车间的层次3经济人假设不够全面,对待工人的态度不正确;忽视了对人性的认识,管理不注重对人的研究;8.案例分析二:学习型组织建设得利斯集团总裁郑和平酷爱读书,每每看到精彩的文章,总要推荐给员工;一次,某杂志“名牌列传”专栏刊载的一篇文章“同仁”最是真引起他的共鸣,郑总一连在十五处文字下划了着重号;这些内容集中反映在:做精品要严格规范,精益求精;做事要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做人要认认真真实实在在……郑总认为同仁堂造药,得利斯造食品都是吃的东西,是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的东西,两者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郑总写下了自己的批语:“同仁堂造药,得利斯造食品,都是入口的东西,但愿“同仁”最是真这篇文章能给我们的员工一点启示”然后把这篇文章推荐给全体员工,他希望这篇文章对全体员工有所启示;问题:1你认为总裁推荐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2郑总的行为符合学习型组织对领导者的什么角色要求领导者应如何当好其角色。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的经纪人假设是指,每个人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从而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社会利益。
该假设是建立在理性人基础之上的,即人们的行为是理性的、有目的的,并且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行为。
在经纪人假设下,人们的行为是自利的,但是这种自利行为往往会带来社会的利益。
例如,一个企业家在追求自己的利润最大化时,可能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产品,从而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
然而,经纪人假设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批评者认为,该假设过于简化和理想化,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
另外一些批评者则认为,经纪人假设缺乏道德因素,因为它认为人们的行为仅仅是基于自利的动机,而忽视了人们可能因为道德或责任而采取的行为。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级)知识整理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中级)知识整理第一章微观经济学引论一、微观经济学的特点(重要命题点)1.研究对象(1999年真题,重要考点):个体经济单位(在三个层次上展开:个体消费者、个体生产者、单个市场以及相互之间的作用[一般均衡理论])2.基本假设条件:理性人(经济人)假设(2005年真题)3.分析方法:(2012年静态与比较静态分析真题)①边际分析法: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是指通过研究增量来分析经济行为,实际上是微积分的求导问题。
例如:边际价值论:“钻石与水的悖论”水的价格低廉是因为其边际价值和边际生产成本较低,而钻石价格昂贵是因为它具有很高的边际价值(因为它们相对稀少)和很高的边际生产成本。
②均衡分析:分析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
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
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之分。
③静态分析:考察在既定的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④比较静态分析:当原有条件发生变化时,考察均衡状态所发生的变化,并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⑤动态分析:引进时间变化序列,研究不同时点的均衡的变化过程。
(“蛛网模型”)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重要考点)⑥实证分析:(尼克尔森书本定义)是指将现实世界作为一个客观存在来研究的,并试图解释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的分析方法。
实证经济学试图确定经济中的资源事实上到底是如何配置的。
⑦规范分析:(尼克尔森书本定义)是指在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上持有一定的道德观点,希望研究资源应当、应该如何配置的分析方法。
例如:从事实证经济分析的经济学家可以考察一国的医疗行业是如何定价的,还可以衡量在医疗中投入更多资源的成本和效益。
但是当该经济学家宣称更多的资源应当投入到医疗保健中时,就已经进入了规范分析的阶段。
附录: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六版)》的讲解⑥.1实证经济学:是指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如何运行的,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
对人性假设理论的评述
评论人性假定理论的合理内核级不足人性假定理论不是专指某一项理论,是一个完好的理论系统,它是由有名的管理心理学家雪恩于 1965 年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提出了四种人性假定理论。
这四种理论主假如:(一)“经济人”假定又称“实利人”或“惟利人”假定。
这类理论产生于初期科学管理期间,其理论本源是西方享受主义哲学和亚当·斯密的劳动互换的经济理论,即以为人性是懒散的,干工作都不过为了获得经济酬劳,知足自己的私利。
所以,管理上主张用金钱等经济要素去刺激人们的踊跃性,用强迫性的严苛处罚去办理悲观怠工者,即把赏罚建议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的基础上。
最早提出“经济人”看法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他于 1960 年在其《公司的人性问题》中,将以“经济人”人性假定为指导依照的管理理论归纳为 X 理论,并以为它是一种错误理论。
泰勒是以 X 理论为指导的管理典型代表,以严格控制和严实监察为根本特色,只考虑怎样提升生产效率,绝不关怀工人的心理需要和思想感性。
(二)“社会人”假定这类理论源于“霍桑实验”及其人际关系学说。
“社会人”的看法也是由该实验主持者梅奥提出。
这类假定以为,人是社会人,人们的社会性需假如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员工的士气、集体心理等对踊跃性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管理上要推行“参加管理”,要重视知足员工的社会性需要,关怀员工,协调好人际关系,推行集体奖赏制度等。
(三)“自我实现人”假定这一看法是最早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此后,麦格戈提出了以“自感人”人性假定为理论基础的管理理论,赐予“X理论”相反的“Y理论”,他明确否定“X理论”,而必定“Y理论”。
“自感人”假定以为,人是自主的,勤劳的,自我实现的需假如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只需能知足这一需要,个体踊跃性就会充足调换起来。
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能获得充足发挥;只有人的潜能得以表现和发展,人材会有最大的知足。
所以,管理上应创建优秀的环境与工作条件,以促进员工的自我实现,即潜能的发挥,重申经过工作自己的要素,即运用内在激励要素调换员工的踊跃性。
评述“经济人”假设的内容及其应用价值
评述“经济人”假设的内容及其应用价值摘要:人性问题在各门社会科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对人性的抽象导致各种人性假设观点的产生。
“经济人”假设是主流经济学中的一种人性抽象,它是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前提,也是主流经济学赖以立论的基础。
经济人假设在主流经济学中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主流经济学的诞生和成熟。
对“经济人”假设的争论,不管是来自辩护,还是来自反对的意见,已经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学在方法论、逻辑形式、分支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发展。
本文讲着重向大家讲述经济人假设的内容,以及对于现行经济社会的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字:人性经济学社会发展1经济人的含义及其内容此前,在许多经济学家的著作中,学者们很多认为B 弗里赫里奥所著的《精明的管家》一书中的“管家”这一概念就是“经济人”概念的先驱。
贺卫、王浣尘对此归纳道,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完整地表露出了经济人所扬的思想,约翰穆勒则是依据斯密对经济人的描述和西尼尔提出的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公理,明确地提炼出了经济人假设。
尽管经济人与经济人假设在国内外经济学文献中随处可见,但是对经济人假设作出专门的、直接的、系统的说明的学者尚不多见。
据杨春学考证,国外以“经济人”为名的著作有四本,它们是马丁霍利斯和爱德华内尔的《理性经济人》,莱本斯坦因的《超越经济人》,米兹所编的《有思想的经济人》,以及梅尔斯的《近代经济人的灵魂》。
正如马丁霍利斯和爱德华内尔所指出的那样,“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没有直接刻画理性经济人的形象。
经济人是稍稍地和支零破碎地被引入的……他潜伏于暗示着投入与产出、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明显关系的诸假定中……。
”主流经济学家往往采取“理性行为”、“最大化行为”等术语来代替“经济人”,以避免遭到赞美“自私自利”、宣扬利己主义的批评。
当代有权威的经济学辞典是这样描写经济人的:“针对经济行为者的许多不同描述中,经济人的称号通常是加给那些在工具主义意义上是理性的人的。
”希普(S.Hargreaves-Heap)对“经济人”的定义是:经济人的称呼通常加给那些在工具主义意义上是理性的人。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假定的一些基本
前提,这些假设为会计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框架,使其能够有效地记录和报告经济事务。
会计基本假设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实体主义假设、会计周期性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实体主义假设是指会计过程中将企业看作一个独立的经
济实体,将企业与其所有者区分开来的原则。
根据这个假设,企业在进行会计记录和报告时,都要以企业为一个整体来进行,不包含企业所有者的个人财务状况。
这样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会计周期性假设是指会计过程中将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
为一定的时间段,以便于会计记录和报告。
根据这个假设,企业的经营活动被划分为不同的会计期间,一般为一年或一个财务年度。
在每个会计期间结束时,企业都需要编制财务报表,以反映该期间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通过这个假设,会计信息可以更具时效性和可比性。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过程中将经济活动和交易都以货
币单位进行记录和报告。
根据这个假设,所有的经济事务都以货币形式进行衡量和记录,不考虑其他非货币性因素。
这是因为货币是最普遍的交换媒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济价值和财务状况。
这些会计基本假设为会计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其
能够进行可靠的会计记录和报告。
同时,也为会计提供了一致性和比较性的基础,使不同企业、不同时间段的会计信息可以
进行比较和分析。
基于这些假设,会计信息可以更好地为内外部用户提供决策依据,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监督。
因此,准确理解和合理运用会计基本假设对于正确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第6经济学说史6亚当斯密
德情操论》同样精彩。”
——《温总理荐书企业家,<道德情操论>同样精彩》,《重庆晚 报》两会报道,2005年3月10日 温家宝总理最近在跟文学艺术家的一次“谈心”中,特别提到亚当·斯 密在《道德情操论》一书里所说的话,即如果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里,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 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
政治上,这时英国是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共享政权,但 土地贵族在议会中仍占多数,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地位还 不稳固,资产阶级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仍为社会的主要 矛盾。
在思想理论方面,斯密深受18世纪资产阶级进步哲 学的影响。主要是深受法国重农主义和英国从配第 以来的经济学说发展的影响。培根、霍布斯的哲学 构成了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斯密 经济学说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当时流行于英法两国的 自然秩序思想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人性论。中国 传统古典思想通过重农学派也影响到了亚当·斯密, 对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篇章内容1
1776年 3月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书中的经济观点集中地体现了 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受到了热烈的赞扬。 该书对当时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76 年斯密被授予爱丁堡市荣誉市民称号。1787~1789年 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
Adam Smith的光辉灿烂的一生(1723-1790年)
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 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 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 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我们应该倡导:企业要承担社会责 任,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NEW)浙江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浙江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5年浙江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浙江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加法反应时法2.双生子设计3.投射测验4.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5.心理咨询6.公平理论二、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1.比较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2.简评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3.简评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4.咨访关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其含义分别是什么?5.抑郁症的主要症状有哪些?6.领导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30分,共120分)1.评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教育意义。
2.比较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儿童发展观。
3.结合你对社会现实的观察,论述社会阶层之间偏见形成的原因和消除偏见的方法。
4.试述社会人的假设的主要观点和管理策略。
四、案例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三个学生正在焦急地等待老师分发已批改的作文试卷。
小红问小林:“你考得怎样?”“糟透了!”小林显得很悲观,“我就是不善于写作文,我缺少写作文的天分。
”“我的作文也没有写好。
”小红说,“我知道我写不好,因为我没有努力学习,我早就知道我这次作文成绩不会好到哪里去。
”“不可思议!”小妮叫道,“我稀里糊涂地写写,却得了个B+,老师可能没有仔细地看我的文章。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韦纳归因理论中对成功或失败进行归因的三个维度、六个因素;(2)对三个人的归因进行特点分析;(3)分析这三个人的归因将会给她们以后的作文写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2.某女,38岁,教师。
第03章-制度设计与人性假设
第三章制度设计与人性假设人性就是人的本性,人性假设是对人性的设定。
著名的管理学家麦格雷戈认为:每一种管理决策或管理措施都以关于人性及人的行为的假设为后盾。
制度设计是一种基本的管理方式,必须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没有人性假设就无法进行制度设计,以错误的人性假设为基础来进行制度设计,可能会与制度设计的本来目的背道而驰。
本章首先分析几种人性假设,在此基础上,分析制度设计与人性假设的关系。
具体内容安排如下:★性善论和性恶论;★经济人假设;★X理论和Y理论;★超Y理论和Z理论;★决策人和复杂人假设;★人性假设与制度设计的关系。
第一节性善论和性恶论一、性恶论柏拉图由道德“理想国”转向崇尚法律。
崇尚法律是柏拉图晚年思想的特征。
在这之前,他先是把理想国的监国者———哲学王置于整个城邦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垄断城邦的所有政治权力,实行绝对的人治。
在他看来,一个具有真知的统治者是用不着法律的,统治者应该是善的化身,治国的手段应该是道德教化,国家的任务是实现德行,国家的目的在于善。
但“三十寡头”暴政和苏格拉底的死,使他修正道德治国,从人性的角度说明法律的必要性,自己戏称为“一个老人清醒的消遣”。
他说:“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会像最野蛮的野兽那样坏。
”“人性总是把人类拉向贪婪和自私,逃避痛苦而毫无理性地去追求快乐。
”“不能过分相信统治者的智慧和良心,即使是一名年轻英明的统治者,权力也能把他变成暴君。
”“国王的权力只有有所限制他才能长久地保持这权力,从而限制其他人。
”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DavidHume)提出了一条著名的原则“无赖原则”。
休谟说:政治作家们已经确立了这样一条准则,即在设计任何政府制度和确定几种宪法的制约和控制时,应把每个人都视为无赖———在他的全部行动中,除了谋求一己的私利外,别无其他目的。
制度设计必须达到以下效果:不仅要对“无赖”行径实施有效的钳制,而且要能防止和遏止人们萌发各种损公利己的“无赖”冲动。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述评[1]
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述评[摘要] 曼瑟·奥尔森是马里兰大学经济系教授,他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集体行动理论从“经济人”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存在,集体行动往往难以实现。
而要实现集体行动,需要选择性激励。
这一理论从提出起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学界的一些质疑,如大小集团难以准确界定、“经济人”假说的不完全性等。
[关键词] 集体行动搭便车选择性激励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这句话包含了行动者由一个变成三个对同一件事的影响是不同的。
为什么三个(实际上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多个)具有共同的利益基础(即都需要喝水)的行动者却无法达成共识,采取相同的集体行动呢?奥尔森在其《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对其进行了探讨,本文谨对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进行简要评析。
一、奥尔森及其《集体行动的逻辑》曼瑟·奥尔森(Mancur Olson,1932-1998),1932年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1963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马里兰大学经济系教授,他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奠基者,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他的学术贡献远远超越经济学的范围,对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的发展都产生重大的作用。
他的主要论著有《集体行动的逻辑》、《国家兴衰探源》和《权力与繁荣》等。
1986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最高奖之一(Gladys M. Kammerer Award)。
1993年获得美国管理学会颁发的“最持久贡献著作奖”,在1995年获得美国政治学会颁发的里昂-爱泼斯坦奖。
奥尔森于1998年2月19日在办公室门口心脏病突发去世。
Yegor Gaidar教授说,“在我们看来,像奥尔森这样的教授是无可替代的。
人们将在很长的时间内看到奥尔森对经济学作出的巨大贡献”。
奥尔森的合作者之一Peter Murrell教授也感慨的说,“我们怀念(奥尔森)奔涌的智慧”。
经济人假设遇到的质疑、挑战与思考
场经 济社会 中人 们 天 天都 在 重 复进 行 的最普 遍 的 行 为 方式 的一种 高度抽 象 , 本上 是符 合这种 特定 基 社 会类 型 中人 们 行 为方 式 的实 际 的 。对 于 以市 场 经济 为研究 对象 的西方 主 流经济学 来说 , 这也 是一
主 体 追 求 自身 利 益 最 大 化 这 一 行 为 准 则 为 基 础 的 。
方经济 学家指 出 , 所谓 的经 济 人假 设 , 对 在经 济 是
社会 中从 事经 济 活动 的所 有人 的基本 特 征 的一 个
一
般 性 的 抽 象 。 这 个 被 抽 象 出来 的 基 本 特 征 就 是 :
每一个 从 事 经经 活 动 的人 都 是 “自利 的理 性 人 ” 。 它包含 三层涵 义 :1 经 济人是 自私 的 , () 即追究 自身 利益是 驱策人 的经 济行 为 的根 本动 机 ;2 经 济人 ()
在行 为上是理 性 的 , 具有完 备或 较完备 的知识 和计
算能力 , 能视 市场 和 自身 状况而 使所追 求 的个人利 益最 大化 ;3 经济人 行 为 的全 局一致 性 , () 即每一个
经济 人 假 设 遇 到的 质 疑 、 战 与 思考 挑
范 昌年 巳白干
( 中共 安徽 巢湖 市 委 党 校 , 徽 巢 湖 2 8 0 ) 安 3 0 0
摘
要 : 济 人 假 设 对 于 市场 经 济 为背 景 的私 有 制 社 会 为 研 究 对 象 的西 方 主 流 经 济学 来 说 , 一 个 较 为 适 当 的 经 是
作 者 简 介 : 昌 年 (9 4 ) 男 , 徽 庐 江 人 , 教 授 , 范 15 一 . 安 副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社 会 主 义 经 济 理 论 与实 践 。
人性假设理论评述
04人性假设理论评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社会,组织这一概念便越来越被人们逐步意识到、被重视。
组织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载体和承担者,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组织的管理。
组织无疑是人的组织,是以“人”为主体的,所以,最根本的是对人的管理和领导。
“人”在我看来,是最难理解的一个字。
大千世界,人各有异,我认为每个人的身体都如同一个容器(发挥载体的作用),而人每天的经历(工作生活交流等等)都是不同的化学成分。
只要人还活着,那么这个容器每时每刻都在注入化学成分,无时无刻不发生化学反应,人在每一时刻所呈现的状态也就是容器的“态”——形态和状态。
所以,每个容器里面的东西不一样,外现也就不一样。
或者借用《拆掉思维里的墙》中所提出的一个观点,说如果每个人都是一台计算机的话,虽然输入的东西相同,每个人的大脑程序即思维模式不同,所以,输出的结果就不会相同,更何况我们输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呢?虽然人人各异,但是,是人总是摆脱不了人性,而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是为了实现对组织中人员的有效管理从而实现组织目标而对人性提出的一些假设,然而,“人性假设理论”它也始终只是关于人性的不同假设,就像至今仍没有人能定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不能有一个“人性定性理论”,所以,人性假设理论还有很大的丰富空间,人性也正等待着大家更多更细微的发掘揭露。
所有这些关于人性的理论就像是未被发现的或者未被科学命名的化学元素一样,他们终有一天会被排列在人性这张周期表中。
关于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都是把人看做被管理者,是一种站在管理者看待被管理者并给他们的人性做一个的理论假设。
《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即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观念人假设以及后来的自我管理人假设,从大一学习至今再翻书本,仍觉得没有什么新的更深的理解,只是觉得能从更多的角度更思辨的看待一些观点。
经济人假设的适用范围--对公共选择理论的质疑
经济人假定的思想渊源和借鉴研究孙宇晖刘静暖马姗伊内容摘要:曾引起长期争议并对市场经济研究及经济学科建设产生巨大作用的经济人假定,虽由古典代表人物提出并一直被现代西方经济学秉承,但其思想的产生,从我国古代关于“利、义”“公利、私利”“善、恶”等思想争议中都可找到深厚的理论渊源。
这一理论假定有其科学性和实践性,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由斯密首先系统提出并阐述的经济人思想假定,虽曾引起过不同争议,但其持久的生命力及对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意义则是有目共睹、不容质疑的。
本文旨在简要说明经济人假定基础上,详细追朔其产生的中国古代思想渊源,分析其辨证唯物的科学性和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的借鉴意义。
一、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定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原则的一种理论假定。
尽管随着经济实践的发展,不同经济学派对经济人假定曾提出过这样那样的修补甚至引起过不同观点的争议,但因其建立在客观实际基础上,为此时至今日仍作为主流经济学考察微观经济行为决策的基本依据,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经济人假定是由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第一个提出并论证其合理性的。
该假定内容大体为三个方面:(1)经济人是利己的、自利的。
他们作出经济决策或某项生产经营、购销等经济活动,都要首先从有利于自己的目的去考虑。
斯密明确指出:‚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和酿酒家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⑴经济人是利他的、互利的。
虽然每个人都是为自身利益打算,但在一个分工复杂的社会中,要想实现自己的利益必须通过交换,而交换是平等的互利的。
斯密分析说‚人类几乎随时随地都需要同胞的援助,要想仅仅依赖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
他如果能够刺激他们的利己心是有利于他,并告诉他们给他做事,对他们自己有利的,他要达到的目的就容易的多了‛。
‚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想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⑵。
西方行政学说名词解释经济人假定
西方行政学说名词解释经济人假定
经济人假定是西方行政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经济
领域中,人们被假定为理性、自私和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者。
根据这个假设,经济人在做出决策时会权衡利益和成本,以追求个
人利益的最大化。
这个假设基于经济学中的理性行为假设,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
时会根据自己的信息和利益来进行权衡,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经
济人假定强调个体的自私性和理性,认为个体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
做出决策,而不考虑其他人的利益或社会的整体效益。
经济人假定在西方行政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被用来解释
和预测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和决策。
然而,这个假设也受到了
一些批评。
有人认为,经济人假定过于简化了人们的行为和决策过程,忽视了其他非经济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公共利
益的关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经济人假定常常需要与其他理论
和模型相结合,以更全面地解释和理解经济行为。
从工具人到复杂人人性假设理论演进述评
从工具人到复杂人人性假设理论演进述评内容摘要:管理学的人性假设,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社会时期内管理活动赖以成立的特定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对管理活动中人的需要和人的本性所做出的一种预设。
对人性的客观、全面、正确的认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
揭开和厘清人性假设与管理的关系,对于现代管理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创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时间为纲,回顾了西方管理学界关于人性假设理论研究的进展情况,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管理理论人性假设西方管理学界自1957年麦格雷戈首次在管理学研究中明确提出“人性假设”问题以来,众多的中、西方管理学家对此并作了大量的阐释。
其中,存有代表性的包含:“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繁杂人”。
本文就西方关于人性假设方面的研究展开了总结和旁述。
“工具人”与经验管理近代,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阐释了分工理论和利己主义的人性观,对后来西方管理理论和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查尔斯?巴贝奇进一步发展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思想,明确提出了一种紧固工资提利润互动的分配制度,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作出了关键贡献。
这一时期的管理思想特别强调管理者的促进作用,驳斥被管理者的促进作用。
不管从经济、政治环境还是非政府的实际须要看看,管理者为了同时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全然可以罔顾被管理者的建议,而只是将其视作达到目标的工具。
这就是前泰勒时代所遵从的人性假设:“工具人”。
基于“工具人”假设之上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并推动社会缓慢向前发展。
但“工具人”假设的实质在于取消了管理对象的“人”的资格,认为他们并不具备人的本性,只是管理者实现其目的的手段。
这种假设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失去了合理性。
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以及这种管理模式在实践中的负反馈,要求人们提出新的人性假设以形成新的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模式。
“经济人”与古典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前后,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人”假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管理思想舞台的。
standard assumption 经济学
standard assumption 经济学
在经济学中,"standard assumption"(标准假设)通常指的是在构建经济模型
时采用的一系列普遍认可的假设条件。
这些假设是简化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分析和理解经济现象,同时确保模型的逻辑性和数学上的可行性。
虽然这些假设可能不完全符合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但它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工具来洞察经济行为的基本规律。
以下是一些经济学中常见的标准假设:
1.理性人假设(Rational Actor Assumption):个体在做出决策时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
最大化,并且具备完全的信息和计算能力来做出最优决策。
2.完全竞争市场假设(Perfect Competition Assumption):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买者和卖
者,每个参与者都是价格接受者,市场自由进出,产品完全同质,且没有交易成本。
3.市场出清假设(Market Clearing Assumption):在任何给定价格下,市场上的商品
和服务都能够被完全购买或出售,即供给等于需求。
4.资源稀缺性假设(Scarcity Assumption):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
这导致了资源的分配和选择问题。
5.信息完全假设(Perfect Information Assumption):所有参与者都能够完全、无成本
地获取所有相关信息,从而做出最优决策。
这些标准假设有助于经济学家建立简洁、可预测的经济模型,但也需要注意,这些假设往往无法完全反映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因此,在应用这些模型时,需要谨慎考虑其局限性和适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对“经济人”的理解 (1)二、“经济人”的思想来源 (1)三、“经济人”假设的含义 (1)四、根据“经济人”的假设产生的基本策略 (2)五、对“经济人”假设的评价 (2)(一)、“经济人”假设的优点 (2)(二)、“经济人”假设的缺点 (2)六、“经济人”假设在管理中的应用 (3)(一)、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3)(二)、在政府机构中的应用 (4)七、参考文献 (4)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重视对员工的人性化管理,通过“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基本思想,深入研究员工的心理,探讨激发员工的各种管理方法,以达到获取最大的效益的目的。
在此背景下,各种假设、定理被学者发现、提出并被承认,有力地推动了“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其中,“经纪人假设”是管理心理学家重点研究,这种假设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
他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
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与为此效力。
本文通过对“经济人假设”的综合分析,评价该假设的优缺点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经济人经济人假设以人为本一、对“经济人”的理解经济人就是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人都希望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
这是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看法,即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经济人的概念并不难理解。
前不久国内有关富士康的新闻引起很大震动:自2010年1月23日富士康员工第一跳起至2010年11月5日,富士康已发生14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全球的关注,富士康集团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数度用“检讨”一词表态:“近一两个月来,发生一连串突发事故,说明我们在管理上出现了问题。
”后经记者调查,该公司为攫取利润,不肯正视和改善工人的工作和生存状况,其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的缺乏人性化。
富士康媒体发言人在回应外界时,竭力为这个将42万个生命聚集在3平方公里范围内为其牟利的企业开脱,力图将死亡的主要责任归咎于死者自己和社会,对工人工作和生存状况闪烁其词,言行十分可鄙。
因此,我们可以说,富士康公司的管理者就是“经济人”。
当然,“经济人”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的,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经济人都是对社会有害的。
二、”经济人”的思想来源“经济人”一词出自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这本书中他探讨了一国财富积累的途径,他认为通过社会分工和市场机制可以有效的组着社会资源,达到最佳的生产效率,而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经济人”的假定,在亚当看来,“经济人”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
他在《国富论》中这样表述: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在这样的场合,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到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比在真真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利益。
三、“经济人”的假设的含义经济人”假设是指每个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个体行为的基本动机,理性选择假设是指个人在选定目标后对达成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根据成本和收益作出选择;“经济人”假设是指作为个体,无论处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以追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动机,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经济人”假设又称为X理论,X 理论认为人类本性懒惰,厌恶工作,尽可能逃避,唯一的激励办法就是以经济报酬来激励生产,只要增加金钱奖励,便能取得更高的产量。
四、根据“经济人”的假设产生的基本策略在管理学上,“经济人”假设产生如下认识: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必须以计划、组织、激发、控制等建立管理制度,并以金钱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因而,根据“经济人”的假设产生了相应的管理策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人的感情和道义上应负的责任,则是无关紧要的。
第二: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工人群众无关。
工人的主要任务是听从管理者的指挥。
第三:在奖励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钱来刺激工人生产积极性,同时对消极怠工者采用严厉的惩罚措施。
五、对“经济人”假设的评价大家都知道著名的霍桑试验,这个实验得出的其中一条结论就是:工人是社会人,不是“经济人”,即工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工人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否定了当时科学管理学派认为金钱是刺激工人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的说法,也就是否定了“经济人”的假设,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一)、“经济人”假设的优点“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
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同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人”假设的缺点“经济人”假设中,管理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把人看成造钞机器,在管理上不注重以人为本,导致员工产生心理抵触,从而积极性受到打击,他们不愿为公司尽全力,公司效益不增加,管理者认为员工懒惰,因而对员工更加苛刻,由此恶性循环。
其次,“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
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最后,“经济人”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经济人的假设、X理论坚持的多数人是天生懒惰的观点,实质上是早已被驳斥遗传决定论的人性观。
把人划分为多数被管理这和少数管理者,代表了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过度早期阶段的管理,它的剥削实质上是赤裸裸的、显而易见的。
六、“经济人”假设在管理中的应用现在有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认为X理论已经过时,但是在个别小企业中还是会看到实行X理论的制度和方法。
至于X理论的思想影响,还是相当普遍的。
“经济人”的假设和X理论虽然已经过时,但对我们的企业管理并非无启发意义,了解“经济人”的假设,可以从反面提醒我们的管理人员改正错误的管理方式和方法。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在这里我们只讨论“经济人”假设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管理的应用。
“经济人”假设认为“经济人”为了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利益至上,忽视了人的方面。
但霍桑实验表明,经济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东西,社会交往、他人认可、归属某一社会群体等社会心理因素才是决定人工作积极性的第一位的因素,因此,中国这几年来一直提倡“以人为本”,即越来越重视人的主观因素,这表明中国政府已经把霍桑试验的结论运用于国家管理之中,这包括企业和政府机构:(一)、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管理者通过改进自己的管理方式,注重与员工沟通,不再为经济利益不择手段,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内部举办各种晚会、发展企业文化等,让员工感受到主人翁的感觉,这样,他们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从而为公司倾尽全力,公司业绩当然提升。
曾经有记者采访了一个股民,这个股民被人成为中国股神,他就说:“如果我要买一家公司的股票,我就先去这家公司看看,看看员工的精神状态就知道这家公司的股票会不会涨。
”仔细一想,这位股民的话不无道理。
现在,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包含“以人为本”这一思想。
(二)、在政府机构中的应用中国领导人开始逐步增加公务人员的物质报酬。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公务人员的物质报酬,只有获得的物质报酬达到了公务人员的期望,他们才有更高的积极性,从而带动工作效率的提高。
当然,这也是近几年中国出现了一股“国考热”的原因,大多数人认为只要考上了公务员就相当于端上了铁饭碗,这种思想潮流导致社会出现“万马千军度过独木桥”的场景。
相反,有数据表明,中国的教师数量逐年减少,原因是教师这个职业辛苦而且工资低,但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金投入,教师的工资也相应提高,从而及时地扭转了师资力量短缺的危机。
可见,物质报酬的高低决定了该行业公务人员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得出结论:科学、辩证的应用“经济人”假设理论会使企业、国家获益匪浅,同时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而“经济人”假设的内涵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其重要性也将大大提升。
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将“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取其精华,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发展之路,使得该理论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当中。
参考文献:[1] 李强,李昌,唐素萍主编:《管理心理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 苏东水著:管理心理学(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赵慧军著:现代管理心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张德.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朱启臻.组织行为学[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6]顾琴轩.组织行为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