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应用技术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标准化法修订草案。新鲜出炉的标准化法修正案草案修改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但其中最大的亮点是:明确赋予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拟取消强制性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这个信息对于一直关注我国混凝土工程质量,希望通过制定标准来引导改善水泥性能的一批混凝土行业的专业学者及行业协会来说,无异于是扑面而来的浩荡春风。

众专家集思广益献计献策

为了响应、贯彻国务院供给侧改革和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精神,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混凝土工程质量及标准化分会联手,积极推进水泥应用技术及其标准化工作。4月26日,混凝土工程质量暨水泥应用技术及标准化座谈会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召开。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执行会长、全国水泥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徐永模,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阎培渝,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秘书长曾庆东,混凝土工程质量及标准化分会

执行理事长、全国混凝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冷发光,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晨,清华大学教授廉慧珍等从事水泥混凝土行业的有关生产、应用、科研、标准化和行业管理等工作的20余名专家出席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冷发光主持。

徐永模介绍了召开本次座谈会的背景,一是国务院要求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精简整合及团体标准兴起势在必行。二是水泥标准的修订尤其是取消PC32.5水泥一直备受关注。三是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提升迫切要求水泥混凝土领域形成有效的标准结构体系,加强生产和应用方的互动、沟通和联系。通过制定应用技术标准,既可规范产品的应用,也能实质性影响产品的生产控制,响应供给侧改革号召,并希望顺应工信部对水泥标准的规划方向,以协会名义制定先进、科学的水泥应用技术标准,完善现有标准体系,配合国家标准化工作的改革,促进水泥及混凝土行业的整体提升。冷发光强调,对于解决混凝土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制修订应用技术标准规范是符合我国国情且行之有效的重要出路,应该抓住供给侧改革和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机遇,通过标准规范引导水泥、砂石等大宗原材料行业的技术进步,通过上下游合作,共同推动我国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提升。

与会专家就我国与国际上水泥及混凝土技术、标准、科研投入、行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现状、提升空间以及可采取的措施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混凝土工程质量、水泥应用技术及标准化大有可为、意义重大,可先行制定结构混凝土用硅酸盐水泥应用技术协会标准,引导结构混凝土中硅酸盐水泥的合理应用,达到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和推动水泥结构性调整的预期。

本次座谈会是供给侧改革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形势下水泥及混凝

土行业转型升级的一次主动探索,是严肃正视并积极改变水泥、混凝土及工程质量问题的一次勇敢尝试。本次会议达成的共识不仅会提升混凝土行业在制订水泥应用技术标准领域的话语权,而且会有力推进我国水泥应用技术协会标准制订的提速。

混凝土工程质量隐患引人深思

30多年来,我国混凝土工程质量隐患越来越普遍的现状已引起业内深度关注。50多年来,针对混凝土耐久性趋弱的倾向,全球范围内的专家将产生的主要原因指向水泥。查阅资料显示,一些美国专家指出:我们一丝不苟地遵照不断细化和改进的标准制备混凝土,但是混凝土的开裂情况反而比50多年前更加严重,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使用的水泥过量,二是波特兰水泥变得更易开裂。英国的内维尔博士指出:混凝土的性能劣化,是由于没有对水泥细度、硅酸三钙含量和早期强度进行限制。有超过66项的研究都表明:任何提高水泥水化速度的因素,都会削弱混凝土的耐久性。

美国的库马尔·梅塔教授和理查德·W·伯罗斯教授总结了近百年西方混凝土的发展道路,从20世纪混凝土施工的实践中得出以下结论:(1)20世纪进行大量的现场调查表明,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无论水泥还是混凝土的强度都提高了,而这通常伴随着劣化问题相应加剧。

(2)通用水泥C3S含量与细度逐渐增大,使这些水泥的早期强度可以发展得非常高,而现今又趋向生产水泥用量大、早期强度高的混凝土拌合物。与早期的普通混凝土相比,现今混凝土由于温度收缩、自身收缩与弹模大,更易于开裂。混凝土的高强度与早期开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逆反的关系。

在我国,经过30多年大规模的工程实践,大家对混凝土耐久性减弱忧心忡忡,对水泥质量的抱怨体现在: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不好;质量稳

定性不好;细度太细;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提高,没有长期强度增长的能力;熟料的C3S高;水泥碱含量高(重点是北方地区);出厂水泥温度高等等。

有的混凝土专家对半个世纪来我国水泥的主要变化作了分析,指出主要表现在:熟料的C3S含量提高50%~65%;C3S晶体尺寸变小(60μm→40μm),晶格缺陷增加;水泥细度变细;水泥强度特别是早期强度提高,长期强度增长能力减弱;水泥碱含量变高;出厂水泥温度提高;水泥化学减缩增加;水泥早期水化热增加;水泥开裂敏感性增加等等。

混凝土行业专家们的普遍共识:一是对于混凝土耐久性出现的问题,水泥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二是以往对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中很少将水泥质量改进作为内容之一,这是迫切需要改变的。三是现行水泥标准体系,今天看来已经存在重大缺陷,不能仅作局部的修补,应重新建立体系框架。

对水泥质量发展方向的修正建议,专家们在座谈会上也提出了不少技术层面的内容,如规定水泥强度90d/28d强度比值的下限指标;规定水泥早期水化速率上限指标;规定水泥碱含量上限指标;适当改变熟料矿物组成(率值)C3A<5%,C3S<50%;控制硫碱比不低于0.8。

市场呼唤协会标准走上前台

毫无疑问,标准化法修订案的公布,标志着协会标准大有作为的时期已经到来。众所周知,标准化水平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创新发展的引领和推动力量。标准化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强制性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仅保留强制性国家标准一级,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可以制定团体标准”。

重视标准及标准化对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强化我国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话语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