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掌握PID控制器的调节方法,并验证PID控制器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
PID控制器是一种常见的控制器,它由比例环节(P)、积分环节(I)和微分环节(D)三部分组成。
比例环节的作用是根据偏差的大小来调节控制量的大小;积分环节的作用是根据偏差的累积值来调节控制量的大小;微分环节的作用是根据偏差的变化率来调节控制量的大小。
PID控制器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协同作用,可以实现对被控对象的精确控制。
三、实验装置。
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包括PID控制器、被控对象、传感器、执行机构等。
四、实验步骤。
1. 将PID控制器与被控对象连接好,并接通电源。
2. 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使其逐渐接近理想状态。
3. 对被控对象施加不同的输入信号,观察PID控制器对输出信号的调节情况。
4. 根据实验结果,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控制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当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较大时,控制效果会更为迅速,但会引起超调;当积分系数较大时,可以有效消除稳态误差,但会引起响应速度变慢;当微分系数较大时,可以有效抑制超调,但会引起控制系统的抖动。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控制要求,合理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加深了对自动控制原理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的控制效果。
七、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不仅让我们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实践锻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意识到掌握自动控制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参考文献。
[1] 《自动控制原理》,XXX,XXX出版社,2010年。
[2] 《PID控制器调节方法》,XXX,XXX期刊,2008年。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方法,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仪器与设备,本次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包括PID控制器、温度传感器、电磁阀、水槽、水泵等。
实验原理,PID控制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自动控制设备,它通过对比设定值和实际值,根据比例、积分、微分三个控制参数对控制对象进行调节,以实现对控制对象的精确控制。
实验步骤:1. 将温度传感器插入水槽中,保证传感器与水温充分接触;2. 将水泵接通,使水槽内的水开始循环;3. 设置PID控制器的参数,包括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微分时间等;4. 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使得水槽中的水温稳定在设定的目标温度;5. 观察记录PID控制器的输出信号和水温的变化情况;6.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PID控制器的控制特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地将水槽中的水温控制在了设定的目标温度范围内。
在调节PID控制器参数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比例系数的调节对控制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适当增大比例系数可以缩小温度偏差,但过大的比例系数也会导致控制系统的超调现象;积分时间的调节可以消除静差,但过大的积分时间会导致控制系统的超调和振荡;微分时间的调节可以抑制控制系统的振荡,但过大的微分时间也会使控制系统的响应变慢。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和调节方法,掌握了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方法。
我们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加深了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总结: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控制工程中的重要内容,PID控制器作为一种经典的控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知识,还掌握了PID控制器的调节方法和控制特性。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工大自控matlab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一、试验设计构造一个二阶闭环系统,使得该系统的%30≥p M对于任意二阶系统,其闭环传递函数为2222)(G nn nc s s s ωξωω++=,其中ξ为二阶系统的阻尼比,n ω为二阶系统的无阻尼振荡频率,该系统的超调量为πξξ21--=e M p 。
若要%30≥p M ,则0.36≤ξ。
取0.3=ξ,又n ω任意,所以取20=n ω,则要求设计的闭环传递函数为40012400)(2++=s s s G c 。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以MATLAB 命令行的方式,进行系统仿真,确定系统时域性能指标 num=[400]; den=[1 12 400]; step(num,den)由图可知,该系统的超调量为%30%37>=p M ,满足要求,上升时间为0985.0=r t ,峰值时间为164.0=p t ,调节时间为0.472=s t 。
2.通过改变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K (分增大和减小两种情况)和系统的阻尼比系数(分增大和减小两种情况),进行系统仿真分析,确定新的性能指标,并与原构造系统的进行比较,根据响应曲线分析并说明出现的现象 (1)增大开环放大倍数num=[500]; den=[1 12 500]; step(num,den)由图可知,该系统的超调量为%30%42>=p M ,上升时间为0858.0=r t ,峰值时间146.0=p t ,调节时间0.48=s t 。
(2)减小开环放大倍数 num=[300]; den=[1 12 300]; step(num,den)由图可知,该系统的超调量为%30%31>=p M ,上升时间为119.0=r t ,峰值时间为0.1921=p t ,调节时间为0.455=s t 。
(3)增大阻尼比 num=[400];den=[1 12.4 400]; step(num,den)由图可知,该系统的超调量为%30%36>=p M ,上升时间为0995.0=r t ,峰值时间为0.163=p t ,调节时间为0.486=s t 。
自控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2. 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惯性环节、比例微分环节和比例积分微分环节。
3. 通过实验,验证自动控制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和稳态性能的学科。
本实验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典型环节:通过搭建模拟电路,研究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频率响应等特性。
2. 系统校正:通过在系统中加入校正环节,改善系统的性能,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3. 系统仿真:利用MATLAB等仿真软件,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三、实验内容1. 典型环节实验(1)比例环节:搭建比例环节模拟电路,观察其阶跃响应,分析比例系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积分环节:搭建积分环节模拟电路,观察其阶跃响应,分析积分时间常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3)比例积分环节:搭建比例积分环节模拟电路,观察其阶跃响应,分析比例系数和积分时间常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4)惯性环节:搭建惯性环节模拟电路,观察其阶跃响应,分析时间常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比例微分环节:搭建比例微分环节模拟电路,观察其阶跃响应,分析比例系数和微分时间常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搭建比例积分微分环节模拟电路,观察其阶跃响应,分析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常数和微分时间常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 系统校正实验(1)串联校正:在系统中加入串联校正环节,改善系统的性能,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2)反馈校正:在系统中加入反馈校正环节,改善系统的性能,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3. 系统仿真实验(1)利用MATLAB等仿真软件,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2)根据仿真结果,优化系统参数,提高系统性能。
四、实验步骤1. 搭建模拟电路:根据实验内容,搭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并连接好测试设备。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实验日期:2017.9.29,2017.11.14小组成员:目录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3)1.实验目的 (3)2.实验原理及说明 (3)3.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 (3)3.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4)3.2观察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7)3.3观察积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0)3.4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3)3.5观察比例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6)3.6观察PID(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7)4.结果分析 (20)二、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21)1.实验目的 (21)2.实验原理及说明 (21)3.实验内容及实验结果 (23)4.结果分析 (29)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1.实验目的①了解和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
②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2.实验原理及说明①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②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③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④典型环节的结构图及传递函数3.实验内容与实验结果3.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
传递函数:1(S)(S)(S)R R K K U U G i O === 单位阶跃响应:K )t (U =1)实验步骤(1)构造模拟电路: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 )安置短路套 (b )测孔联线(2)将A/D-D/A 转换(B2)DAOUT (矩形波)作为系统输入信号Ui,运行SACT 程序,选择线性系统时域分析项,点击启动实验项目弹出实验界面后,在“波形控制区”设置矩形波参数,设置矩形波“幅度”为4V ,“正脉宽”为1秒。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训报告 .docx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训报告 .docx【导言】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训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次实训学习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控制器的类型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方法,并通过实现传感器数据采集、信号控制和反馈调节等操作,掌握了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
本报告将对本次实训中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体会进行详细记录和总结。
【实验操作】1.传感器场景仿真实验本实验通过MATLAB仿真软件,实现了对不同场景下传感器采集数据的比较分析。
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不同的传感器样本数据和处理方式,并利用MATLAB的数据处理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而得出传感器对于不同场景下数据采集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2.直流电动机速度调节实验本实验通过实现电动机的速度控制,实现对电动机的运行状态的控制调节。
实验需要完成对AC220V电源、TG-01速度控制器以及直流电动机的连接和调试,并通过电动机的运行状态和速度,实现对控制器的参数设置和调节操作。
4.磁悬浮控制实验本实验实现了对磁悬浮平台的控制和调节,并通过数据反馈实现了对磁悬浮平台的稳定运行。
通过对控制器的参数调节和磁悬浮平台的反馈数据分析,加深了对磁悬浮控制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本次实验操作中,通过对控制器的操作和数据反馈的分析,加深了对自动控制的认识和掌握程度,提高了对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的理解。
同时,实验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实验操作过程的不稳定性和实验数据分析的不准确性等问题。
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和技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设计和实现能够自动调节和控制系统的方法和技术。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来深入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PID控制器的调节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
该系统由一个加热器、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PID控制器组成。
我们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使得系统能够稳定地控制温度在一个设定值附近。
然后,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操作。
首先,我们调节了PID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观察系统的响应情况。
随后,我们分别增大和减小了设定温度值,观察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最后,我们还对系统进行了干扰实验,通过给系统施加一个外部干扰,观察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结果。
首先,我们发现当PID控制器的比例参数过大时,系统会出现超调现象,温度会波动较大。
而当比例参数过小时,系统的响应速度会变慢,温度调节不及时。
接着,我们发现当积分参数过大时,系统会出现积分饱和现象,温度无法稳定。
而当积分参数过小时,系统的稳定性会变差,温度波动较大。
最后,我们发现当微分参数过大时,系统会对噪声产生较大的响应,温度调节不平稳。
而当微分参数过小时,系统的响应速度会变慢,温度调节不及时。
讨论与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PID控制器的参数调节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例参数决定了系统对误差的响应程度,积分参数决定了系统对误差的积累程度,微分参数决定了系统对误差变化率的响应程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合理选择PID控制器的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讲述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11电气1班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2013年12月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实验二、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分析实验三、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实验四、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1.1 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D-ACS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1.2 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ACS实验系统一套。
1.3 实验原理及内容下面列出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 比例环节(P)(1) 方框图:如图1.1-1 所示。
图1.1-1(2) 传递函数:Uo(S)/Ui(S)=K(3) 阶跃响应:Uo(t)=K(t≥0)其中K=R1/R0(4) 模拟电路图:图1.1-2注意:图中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已经对地接了100K 的电阻,实验中不需要再接。
以后的实验中用到的运放也如此。
(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对照曲线:①取R0 = 200K;R1 = 100K。
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实测阶跃响应曲线2.积分环节(I)(1) 方框图:如右图1.1-3 所示。
图1.1-3(2) 传递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 阶跃响应:Uo(t)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t 0) 其中T=R0C(4) 模拟电路图:如图1.1-4 所示。
图1.1-4(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①取R0 = 200K;C = 1uF。
3.比例积分环节(PI)(1)方框图:如图1.1-5 所示。
图1.1-5(2) 传递函数: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阶跃响应:Uo(t)=K+t/T(t) (t 0) 其中K=Ri/Ro; T=RoC(4) 模拟电路图:见图1.1-6图1.1-6(5) 理想与实际阶跃响应曲线对照:①取R0 = R1 = 200K;C = 1uF。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DOC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时域响应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D-ACC+(TD-ACS)设备的使用方法及各典型环节模拟控制电路的构成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对比差异、分析原因。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PC三.1.2.3.4.5.6.一12二PC机一台,TD-ACC+(或TD-ACS)教学实验系统一套。
三、原理简述所谓校正就是指在使系统特性发生变化接方式,可分为:串馈回路之内采用的校测点之后和放1.原系统的结构框图及性能指标对应的模拟电路图2.期望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3校正前:校正后:校正前:校正后:12PC(一)实验原理1.频率特性当输入正弦信号时,线性系统的稳态响应具有随频率(ω由0变至∞)而变化的特性。
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思想是:尽管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不是正弦函数,而是其它形式的周期函数或非周期函数,但是,实际上的周期信号,都能满足狄利克莱条件,可以用富氏级数展开为各种谐波分量;而非周期信号也可以使用富氏积分表示为连续的频谱函数。
因此,根据控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可推算出系统在任意周期信号或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具有和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ω)随角频率(ω由0变到∞)变化的特性。
而幅值比Φ(jω)和相位差∠Φ(jω)恰好是函数Φ(jω)的模和幅角。
所以只要把系统的传递函数Φ(s),令s=jω,即可得到Φ(jω)。
我们把Φ(jω)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或频率传递函数。
当ω由0到∞变化时,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成为幅频特性,∠Φ(jω)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称为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结合在一起时称为频率特性。
3.频率特性的表达式(1)(2)(3)幅值不易测量,可将其构成闭环负反馈稳定系统后,通过测量信号源、反馈信号、误差信号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对象的开环频率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2. 熟悉自动控制实验设备,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3. 通过实验验证自动控制理论在实际系统中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动态过程及其控制规律的科学。
实验主要验证以下原理:1. 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在任意时刻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关系可用线性方程表示,且系统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2. 稳定性:系统在受到扰动后,能够逐渐恢复到稳定状态。
3. 控制器设计:通过控制器的设计,使系统满足预定的性能指标。
三、实验设备1. 自动控制实验台2. 计算机及控制软件3. 测量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数据采集器等)四、实验内容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3. 控制器设计实验五、实验步骤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2)设置输入信号为阶跃信号,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3)分析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
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2)设置输入信号为正弦信号,改变频率,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3)分析频率响应曲线,计算系统频率特性指标。
3. 控制器设计实验(1)根据系统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控制器类型;(2)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好相关仪器;(3)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4)分析控制器效果,验证系统性能指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线性时不变系统阶跃响应实验(1)实验结果:绘制阶跃响应曲线,计算系统动态性能指标;(2)分析: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系统动态性能。
2. 线性时不变系统频率响应实验(1)实验结果:绘制频率响应曲线,计算系统频率特性指标;(2)分析:与理论值进行对比,验证系统频率特性。
3. 控制器设计实验(1)实验结果: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并记录输出信号;(2)分析:验证系统性能指标,评估控制器效果。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分析1. 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如何设计和分析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系统,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控制系统的性能,并深入理解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本文将对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控制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性能指标的影响。
3.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使用了一个温度控制系统。
我们需要调节PID控制器的三个参数(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来实现温度的稳定控制。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3.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需要确保实验所需的设备和软件已经准备就绪。
这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计算机等。
3.2 连接系统将温度传感器连接到温度控制器,并将温度控制器连接到计算机。
确保连接正确并稳定。
3.3 设置初始参数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需要设置PID控制器的初始参数。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先将比例增益和积分时间设置为较小的值,微分时间设置为0。
3.4 开始实验启动温度控制系统,并记录温度的变化。
观察温度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超调量等指标,并记录下来。
3.5 调节参数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来改善系统的性能。
通过增大比例增益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可能会导致较大的超调量。
增大积分时间可以减小超调量,但可能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调节微分时间可以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3.6 重复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不断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并进行多次实验,以得到更好的控制效果。
4.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的记录数据,我们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观察温度的变化曲线以及性能指标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较大的比例增益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但会导致较大的超调量。
•较大的积分时间可以减小超调量,但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传统反馈控制系统的模拟和实现,了解并掌握基本的控制原理和控制器设计方法,进一步深化对自动控制理论的理解。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使用的是一台水位控制系统,该系统由电源、电机、计量储水罐、信号检测器、PID控制器、水泵等组成。
电源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水泵将水流入到计量储水罐中,信号检测器对储水罐中的水位进行检测并反馈给PID控制器,PID控制器对信号进行处理并控制电机的转速,从而实现对水位的控制。
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参数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实验的一些参数,如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系数以及微分系数等。
这需要根据具体实验情况进行设定,以确保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响应能力。
2. 实施控制将水泵开启,令水流入计量储水罐中,同时PID控制器对信号进行处理,调节电机的转速以控制水位。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时进行系统动态的监控和调整,以确保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故障排除。
3. 结束实验并分析结果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以及对参数的灵敏度等。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自动控制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结果分析本次实验中,我们实现了对水位的控制,并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了设定和调整。
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所设计的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响应能力,并且对参数的灵敏度较高。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过慢等,这需要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结论本次自动控制原理实验通过实现对水位的控制,进一步加深了对自动控制理论的理解,掌握了基本的控制原理和控制器设计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也为今后在自动控制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自动控制原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实验背景及目的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自动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电动调节阀和PID控制器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动调节阀篇(1)了解电动调节阀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电动调节阀主要由电动执行器与调节阀阀体构成,通过接收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信号,来驱动阀门改变阀芯和阀座之间的截面积大小,控制管道介质的流量、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实现远程自动控制。
(2)学习电动调节阀的调节稳定性和调节性能。
电动调节阀具有调节稳定,调节性能好等特点。
其结构特点包括:伺服放大器采用深度动态负反馈,可提高自动调节精度;电动操作器有多种形式,可适用于4~20mA DC或0~10mA DC;可调节范围大,固有可调比为50,流量特性有直线和等百分比;电子型电动调节阀可直接由电流信号控制阀门开度,无需伺服放大器;阀体按流体力学原理设计的等截面低流阻流道,额定流量系数增大30%。
(3)了解电动调节阀的分类及适用场合。
电动调节阀一般可分为单座式和双座式结构。
电动单座式调节阀适用于对泄漏要求严格,阀前后压差低及有一定粘度和含纤维介质的工作场合;电动双座式调节阀具有不平衡力小,允许压差大,流通能力大等待点,适用于泄漏量要求不严格的场合。
2. PID控制器篇(1)了解PID控制器的组成及作用。
PID控制器由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和微分控制组成。
比例控制是利用输入信号和参考信号的偏差量来控制;微分控制是利用输入信号的变化频率来控制;积分控制是利用输入信号的积分量来控制。
PID控制器能够通过设置比例、积分和微分三种参数来调节系统输出。
(2)学习PID控制器的开发现状。
PID控制器自发明以来已有近70年的历史,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运行可靠、调节方便,已成为工业控制技术中的领先技术之一。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研究与实践,旨在深入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实验应用。
通过实验的设计与实施,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了控制系统的结构、传递函数、稳定性、稳态误差等内容,并通过使用PID控制器对物理实验系统进行控制,从而对自动控制系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引言:自动控制原理是现代工程控制领域的基础理论之一,在工业、交通、通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
本实验通过对自动控制原理相关实验的设计与实践,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实际应用。
实验目的:1.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2. 学习如何建立传递函数,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3. 熟悉PID控制器的参数调节方法;4. 掌握如何利用PID控制器对物理实验系统进行控制。
实验原理与方法:1. 实验装置搭建:我们搭建了一个简单的电路系统,包括输入信号源、控制器、执行器和输出传感器。
通过控制器对执行器的控制,实现对输出信号的调节。
2. 传递函数建立:使用系统辨识方法,通过对输入和输出信号的采集,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
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表达式。
3. 稳定性分析:对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稳定性分析,包括零极点分析和Nyquist稳定性判据。
根据分析结果,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4. PID参数调节:根据传递函数和系统要求,使用PID控制器对系统进行调节。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参数调节,使得系统的响应达到要求。
实验结果与讨论:我们通过以上方法,成功地建立了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通过对PID控制器参数的调节,使系统的稳态误差达到了要求。
通过实验,我们深刻理解了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了如何应用具体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实验结论:通过自动控制原理的实验研究,我们对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实践中,我们通过搭建实验装置、建立传递函数、进行稳定性分析和PID参数调节等实验操作,使得理论知识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应用和巩固。
西工大-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实验原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报告撰写日期:2013.7.8目录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原理及内容 (4)1.3 实验步骤 (6)1.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9)1.4.1、比例环节 (9)1.4.2、惯性环节 (10)1.4.3、积分环节 (11)1.4.4、比例积分环节 (12)1.5总结 (1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2 (16)实验名称: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16)2.1 实验目的 (16)2.2 实验原理及内容 (16)2.3 实验步骤 (17)2.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20)2.4.1、比例微分环节 (20)2.4.2、PID(比例-微分-积分)环节 (21)2.5总结 (22)自动控制原理实验3 (24)实验名称:二阶/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24)3.1 实验目的 (24)3.2 实验原理及内容 (24)3.3 实验步骤 (25)3.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28)3.4.1、二阶系统 (28)3.4.2、三阶系统 (36)3.5总结 (38)4.1 实验目的 (40)4.2 实验原理及内容 (40)4.3 实验步骤 (41)4.4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45)4.4.1、一阶惯性环节 (45)4.4.2、二阶闭环系统 (46)4.4.3、二阶开环系统 (47)4.5总结 (49)自动控制原理实验1实验名称: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实验时间:2013.6.13实验地点:航空楼A612室实验学生(签名):付泰2010300384实验设备验收人员(签名):实验成绩:实验指导教师(签名):1.1 实验目的1、掌握线性系统的时域特性规律,观察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输出时域响应曲线,并测量相应参数。
2、熟悉自动控制原理实验装置,能够熟练运用LabACTn软件解决线性系统的时域输出响应。
1.2 实验原理及内容1、比例环节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图3-1-1所示。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二 典型环节的时间特性研究一、目的要求1.掌握典型环节的模拟运算电路的组成原理。
2.掌握惯性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积分环节,振荡环节的时间特性的实验验方法和特点。
二、实验电路及运算观察、记录1惯性环节:其中:T=R1C ,K=R1/R0(1)模拟电路图 (1) 典型惯性环节模拟电路(2)注:‘S ST ’不能用“短路套”短接(3)安置短路套(4)测孔联线 (5)虚拟示波器(B 3)的联接:示波器输入端CH 1接到A6单元信号输出端OUT (U0).注:CH 1选“X1”档。
时间量程选‘X4’档(6)运行、观察、记录打开计算机→我的电脑→D 盘→Aedk →LABACT.exe 进入LABACT 程序。
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系统实域分析→典型环节模拟研究分析→开始试验,弹出示波器显示界面,按下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时(0→+5v 阶跃),点击开始。
测完特征后点“停止”,开始读数。
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Uo )的实际响应曲线(t ),且将结果记下。
改变电容C 值(即改变时间常数),加Ui ,测Uo ,并将结果记录下来与第一次的比较。
2.比例微分环节:)1()()(S Kp s Ui s Uo T D += 其中:,R3很小(1)模拟电路图 典型比例微分环节模拟电路(2)输入连线a.为了避免积分饱和,将函数发生器(B5)所产生的周期性方波信号(OUT ),代替信号发生器(B1)中的阶跃输出0/5V 作为环节的信号输入(Ui )。
b.将函数发生器(B5)中的插针‘S ST ’用短路套短接。
c.将S1拨动开关置于最上档(阶跃信号)。
d.信号周期由拨动开关S2和“调宽”旋钮调节,信号幅度由“调幅”旋钮调节(正输出宽度在70ms 左右,幅度在400mV 左右)。
(3)安置短路套注:CH1选’X1’档。
时间量程选’/2’档。
(6)运行,观察,记录6单元信号输出端OUT(Uo)操作与惯性环节实验相同,用示波器观察A6输出端(Uo)的实际响应曲线Uo(t),并将结果记下来,改变参数R1值,重新测试结果,并记录比较。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电子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课程编号:ME3121023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牢固地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实验测试手段。
能应用运算放大器建立各种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系统校正的常用方法,掌握系统性能指标同系统结构和参数之间的基本关系。
通过大量实验,提高动手、动脑、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提高从事数据采集与调试的能力,为构建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仪器、设备(软、硬件)及仪器使用说明自动控制实验系统一套计算机(已安装虚拟测量软件---LABACT)一台椎体连接线18根实验一线性典型环节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相似性原理的基本概念。
2、掌握用运算放大器构成各种常用的典型环节的方法。
3、掌握各类典型环节的输入和输出时域关系及相应传递函数的表达形式,熟悉各典型环节的参数(K、T)。
4、学会时域法测量典型环节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用运算放大器构成比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和比例积分微分环节。
2、在阶跃输入信号作用下,记录各环节的输出波形,写出输入输出之间的时域数学关系。
3、在运算放大器上实现各环节的参数变化。
(三)、实验要求:1、仔细阅读自动控制实验装置布局图和计算机虚拟测量软件的使用说明书。
2、做好预习,根据实验内容中的原理图及相应参数,写出其传递函数的表达式,并计算各典型环节的时域输出响应和相应参数(K、T)。
3、分别画出各典型环节的理论波形。
5、输入阶跃信号,测量各典型环节的输入和输出波形及相关参数。
(四)、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及实验设计:1.比例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域输出响应:2.惯性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3.积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4.比例积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5.比例微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6.比例积分微分环节:Ui-Uo的时域响应理论波形:传递函数:比例系数:时常数:时域输出响应:(五)、实验方法与步骤1、根据原理图构造实验电路。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实验仪器,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仪器有PID控制器、执行器、传感器等。
实验原理,自动控制系统是指通过传感器采集被控对象的信息,经过控制器处理后,通过执行器对被控对象进行调节,以达到设定的控制目标。
其中PID控制器是通过比较被控对象的实际值和设定值,计算出误差,并根据比例、积分、微分三个参数来调节执行器输出的控制信号,使被控对象的实际值逐渐趋近设定值的一种控制方式。
实验步骤:1. 将PID控制器与执行器、传感器连接好,并确认连接正确无误。
2. 设置被控对象的设定值,并观察实际值的变化情况。
3. 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观察被控对象的响应情况,找到最佳的控制参数组合。
4. 对不同类型的被控对象进行实验,比较不同参数组合对控制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合适的PID参数组合能够使被控对象的实际值快速稳定地达到设定值,并且对不同类型的被控对象,需要调节的参数组合也有所不同。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被控对象的特性和控制要求来选择合适的PID参数,并进行调试和优化。
结论:本次实验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动控制原理,掌握了PID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调试方法,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认识到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和参数,进行调试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自动控制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相信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有所帮助。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自动控制原理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自动控制系统,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来验证实验结果。
二、实验装置和仪器1. Arduino UNO开发板2.电机驱动模块3.直流电机4.旋转角度传感器5.杜邦线6.电源适配器三、实验原理四、实验步骤1. 将Arduino UNO开发板与电机驱动模块、旋转角度传感器和直流电机进行连接。
2. 编写Arduino代码,设置电机的控制逻辑和旋转角度的反馈机制。
3. 将编写好的代码上传至Arduino UNO开发板。
4.将电源适配器连接至系统,确保实验装置正常供电。
5.启动实验系统并观察电机的转动情况。
6.记录电机的转动角度和实际目标角度的差异,并进行数据分析。
五、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设置了电机的目标转动角度为90度,待实验系统运行后,我们发现电机实际转动角度与目标角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该差异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导致:1.电机驱动模块的响应速度存在一定的延迟,导致电机在到达目标角度时出现一定的误差。
2.旋转角度传感器的精度有限,无法完全准确地测量电机的实际转动角度。
这也是导致实际转动角度与目标角度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3.电源适配器的稳定性对电机的转动精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测试和数据分析了解了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际系统与理论预期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主要由电机驱动模块和旋转角度传感器等因素引起。
为了提高自动控制系统的精度,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这些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校准和调试。
实验的结果也提醒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确保自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二 典型环节的时间特性研究一、目的要求1.掌握典型环节的模拟运算电路的组成原理。
2.掌握惯性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积分环节,振荡环节的时间特性的实验验方法和特点。
二、实验电路及运算观察、记录1惯性环节:其中:T=R1C ,K=R1/R0(1)模拟电路图 (1) 典型惯性环节模拟电路 (2)注:‘S ST ’不能用“短路套”短接 (3)安置短路套(4)测孔联线(5)虚拟示波器(B 3)的联接:示波器输入端CH 1接到A6单元信号输出端OUT (U0).注:CH 1选“X1”档。
时间量程选‘X4’档(6)运行、观察、记录打开计算机→我的电脑→D 盘→Aedk →LABACT.exe 进入LABACT 程序。
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系统实域分析→典型环节模拟研究分析→开始试验,弹出示波器显示界面,按下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时(0→+5v 阶跃),点击开始。
测完特征后点“停止”,开始读数。
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Uo )的实际响应曲线(t ),且将结果记下。
改变电容C 值(即改变时间常数),加Ui ,测Uo ,并将结果记录下来与第一次的比较。
2.比例微分环节:)1()()(S Kp s Ui s Uo TD+=其中:,R3很小(1)模拟电路图 典型比例微分环节模拟电路 (2)输入连线a.为了避免积分饱和,将函数发生器(B5)所产生的周期性方波信号(OUT ),代替信号发生器(B1)中的阶跃输出0/5V 作为环节的信号输入(Ui )。
b.将函数发生器(B5)中的插针‘S ST ’用短路套短接。
c.将S1拨动开关置于最上档(阶跃信号)。
d.信号周期由拨动开关S2和“调宽”旋钮调节,信号幅度由“调幅”旋钮调节(正输出宽度在70ms 左右,幅度在400mV 左右)。
注:CH1选’X1’档。
时间量程选’/2’档。
(6)运行,观察,记录6单元信号输出端OUT(Uo)操作与惯性环节实验相同,用示波器观察A6输出端(Uo)的实际响应曲线Uo(t),并将结果记下来,改变参数R1值,重新测试结果,并记录比较。
3.比例积分环节)11()()(SKp s Ui s Uo TI+= 其中,RR Kp 01=,CR T I 11=(1) 模拟电路图 典型比例积分环节模拟电路(2) 输入连线a.为了避免积分饱和,将函数发生器(B5)所产生的周期性方波信号(OUT ),代替信号发生器(B1)中的阶跃输出0/+5V 作为系统的信号输入(Ui )。
b.将函数发生器(B5)中的插针’S ST ’用短路套短接。
c.将拨动开关S1置于最上档(阶跃信号)。
d.信号周期由拨动开关S2和“调宽”旋钮调节,信号幅度由“调幅”旋钮调节(正输出宽度在0.5s 左右,幅度在1V 左右)。
注:CH1选’X1’档。
时间量程调选’X2’档。
(6)运行,观察,记录操作与惯性环节实验相同,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Uo)的时间特性响应曲线,且将结果记下。
改变时间常数A5的反馈电容C ,再观察记录,并与前面输出结果进行比较。
注:若观察曲线不明显,可用元件库(A7)中的可变电阻跨接到A5的H1与”IN ”测孔上,但要把A5的短路套S4去掉,可变电阻取330K ~430K 来代替固定的Ro=200K 。
4.比例,微分,积分环节S Ss Ui s Uo T K T K Kdpipp++=)()((1) 模拟电路图 PID (比例积分微分)环节模拟电路(2) 输入连线同比例积分环节,只是正输出宽度取70ms 左右,幅值取400mV 左右。
OUT(Uo)。
注:CH1选’X1’档。
时间量程选’X2’档。
(6)运行,观察,记录操作与惯性环节实验相同,用示波器观测A6输出端(Uo)的时间特性响应曲线,并将结果记下来。
改变比例参数(反馈电阻值)重新观测实验结果,并作记录,再与前面结果进行比较。
5.振荡环节ωωωξ2222)()(nnn S s Ui s Uo S ++=其中 CR C R CR C R R R n 24132513451*=*=ωRR CR C R 54251321*=ξ(1)模拟电路图 振荡环节模拟电路(2)输入连接a.“S ST ”不能用‘短路套’连接。
b.用信号发生器(B1)的‘阶跃信号输出’和‘幅度控制电位器’构造输入信号(Ui)。
c.B1单元中电位器的左边K3开关拨下(GND),右边K4开关拨下(0/+5V 阶跃)。
阶跃信号输出(B1-2的Y 测孔)调整为2V(用电压表测量Y 测孔的值)。
(4一端CH2接到A1的输出OUT 的测偏差。
注:选’X1’档. (6)运行,观察,记录操作与惯性环节实验相同,按下B1按钮,用示波器挂吧插在三种情况下A6输出时间特性,记录超调δ℅(Mp),峰值时间Tp 和调整时间Ts (取Δ=0.05),将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列表记录,画出时间特性曲线。
表1 二阶系统在三种情况(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下的参考注:A.在做该实验时,如果发现有积分饱和现象产生,波形不出来,请人工放电(将B5函数发生器的SBT “放电按钮” 按住三秒钟进行放电,然后重新按下B1按钮)。
B.在欠阻尼阶跃响应实验时,由于虚拟示波器(B3)的频率限制,无法很明显的观察到正确的衰减振荡图形,此时可适当调节参数,将R1=10K,调整到2K 左右。
方法:将运放A3的输入电阻的短路套(S1/S2/S4)去掉,将可变元件库(A7)中可变电阻跨接到A3放大器的(H1)和(IN)测孔上。
三、实验曲线,数据 1.惯性环节 (1)当f C μ1=(2) 当f C μ2=/22.比例微分环节(1)R1=10K(2)R2=20K3.比例积分环节:(1) f=Cμ1(2) f=Cμ24.比例、微分、积分环节(1)当R1=10K时(2)当R1=20K时5.振荡环节(1)当R=100K时(2)当R=39K时(3)R=10K时,四.实验分析(1)惯性环节分析:由图1、图2可知随着电容c的增加调节时间ts变大。
(2)比例微分分析:由于阶跃型号发生了从零到1突变即出现了大的毛刺现象。
也就使说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误差信号的微分(即误差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
电阻R1越大积分时间常数T D越大积分就越明显,积分越明显对输入型号的变化就越敏感即就得出毛刺多的现象。
由于存在的较大惯性组件(环节)或有滞后(delay)组件,具有抑制误差的作用, 其变化总是落后于误差的变化,会使得自动控制系统在克服误差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甚至失稳。
(3)比例积分分析:由公式T=RC ,即C 越大T 就越大,所以电容就不同。
在同一系统中在相同的参数下电容C 越大积分时间常数Ti 越长。
由)()11()(s Ui TiSKp s Uo +=可得出如下结论:系统的控制器的输出与输入信号的积分成正比关系。
积分项的大小取决于系统输入信号对时间的积分大小,比例积分的引入同时使系统的调节时间Ts 增加,即使系统的响应速度变慢了。
(3) 振荡环节分析:由上面的时间特性曲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①振荡过大,其阻尼小;振荡过小,其阻尼却很大,即震荡与阻尼成反比;②超调量越大,系统的瞬态响应振荡越厉害。
五、回答问题1、一阶闭环传递函数的标准形式是什么?决定系统响应快慢的参数有哪些?1)()(+=TS K i U s Uo T=R1/C K=R1/R0影响系统快慢的参数为时间常数T ,时间常数越小越好 2、二阶闭环系统的超调量σ%,ts 由哪些参数决定?%100*)()()(%∞∞-=h h tp h σ①h(tp)为h(t)的最大峰值 ②h(∞)为h(t)的稳定值 ③σ%与ξ有关,与外作用形式,大小无关。
④ts=nξω5.3⑤ts 与ξ和n ω都有关系3、比例环节有什么特点?输出与输入量成正比,不失真不延迟,不影响系统的ν,不改变误差性质,减少静态误差,所以适当加比例KP ,可以改善静态性能。
4、积分环节有什么特点?当积分环节的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时,则输出为t/T,它随时间直线增长,直线的增长速度由1/T 决定,即T 越小,上升越快。
T 为积分时间常数。
5、比例积分环节有什么特点?可以改变系统的类型,(即从0→1型,1→2型)可以消除静差或速度误差或加速度误差,加适当的KP,TI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6、比例微分环节有什么特点?可以增大阻尼比ξ,使σ%减少,调节时间缩短,提高响应速度,但不影响静态误差,具有相位超前作用,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五、收获体会对于惯性环节,时间常数T是表征响应特性的唯一参数,系统时间常数越小,输出响应上升得越快,同时系统调节时间ts越小。
二阶振荡环节其阻尼比大小是影响系统进入稳态区的重要因素.通过实验深刻体会了积分环节,震荡环节的各参数的意义,通过实验,加深了我对各环节特点的理解。
实验三惯性环节和振荡环节的频率特性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惯性环节、振荡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好幅相特性的画法与特点。
2.掌握用高阶系统开环对数幅频和相频特性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方法。
二、实验线路及步骤1.惯性环节(1)模拟电路图一阶被测系统的模拟电路图注:‘S ST’不能用短路套短接(2)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信号频率范围为0.5HZ~64HZ)做为被测系统的输入端[r(t)]。
((4)测孔联线(5)观察、运行、记录打开计算机→我的电脑→C盘→Aedk→LABACT.exe进入LABACT程序。
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形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实验项目,选择一阶/二阶系统/时域分析,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显示界面,点击开始即可用本试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显示波形。
记录下频率特性图L(w), (w),幅相特性。
2振荡环节(1)模拟电路注:‘S ST’不能用短路套短接实验图见下页图 被测二阶闭环系统模拟电路图(2)将数/模转换器(B2)输出OUT2(信号频率范围为0.5HZ ~32HZ )作为被测系统的输入端【r (t )】。
(3)安置短路套(4)测孔联接(5)运行、观察、记录(同惯性环节实验)3.三阶系统的L(w), (w )及r(wc),kg(wg) (1)三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的模拟电路图 典型三阶系统模拟电路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s s s s G s s ++=++=235.15.01)15.0)(1(1)((2)利用MATLAB 软件中的函数绘制频率特性图。
其参考程序如下: %开环幅相特性num=[1];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降幂排序 den=[0.5 1.5 1 0]; %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分母多项式,降幂排序g=tf(num,den);bode(g) %绘制Bode 图 grid on %显示网格title(‘Bode of G(s)=1/S(S+1)(0.5S+1)’) %显示标题(3)利用MATABLE 软件绘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图,打开MATABLE 软件,File →New →M-File,在打开的窗口中,输入程序,然后保存在当前工作目录中,Debug →Run 运行程序,则出现系统的频率性图。